《大眾考古》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卷首語、考古資訊、考古快照、重大發現、考古人傳奇、考古物語、古物與人、考古筆記、遺產萬象、考古科技、品讀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歷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歷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大眾考古》雜志投稿要求
(1)引文請務必核對原文,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2)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工作單位、工作單位二級部門、職務、職稱等,置于文章首頁頁腳。
(3)其他來稿不得一稿多投。本刊對稿件有權刪改。
(4)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5)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一般以3-5個為宜,其間均用“;”隔開。
《大眾考古》雜志是由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和江蘇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13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2095-5685,國內刊號CN為32-1839/K,該雜志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大眾考古雜志數據統計
大眾考古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大眾考古》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歷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歷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大眾考古雜志發文分析
大眾考古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南京大學 | 78 | 考古;考古學;古學;文化;遺址 |
吉林大學 | 58 | 考古;古埃及;考古學;古學;博物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46 | 考古;考古學;古學;遺址;隋唐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36 | 考古;考古發掘;文物;遺址;文物考古 |
西北大學 | 35 | 考古;遺址;考古調查;考古工作;博物 |
南京博物院 | 35 | 考古;博物;南京博物院;博物院;墓葬 |
山西大學 | 32 | 考古;石器;文化;考古學;古學 |
南京師范大學 | 25 | 考古;遺址;考古學;古學;夏鼐 |
北京大學 | 24 | 考古;考古學;古學;遺址;古埃及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23 | 考古;考古發掘;遺址;春城;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