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與分子醫學影像學》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綜述、經驗交流、專家論壇、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研究生園地、病例報告、新技術講座、讀片窗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醫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醫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功能與分子醫學影像學》雜志投稿要求
(1)題目簡明扼要,緊扣主題,要有足夠的信息,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便于檢索。一般不用符號、公式和縮略語。題目中不建議過多使用定冠詞,尤其首字母不使用定冠詞。
(2)注釋要完整規范,至少包括作者(編者)、譯者、文獻題目、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及雜志出版期號)、所引內容頁碼等信息;外文注釋從其原有體例;引文出自互聯網的,請注明題名、詳細網址及訪問時間。
(3)文章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單位及正文;文后將文章的創新點和閃光點列條總結,建議200字符以內。
(4)摘要應包括論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論證的方法或依據、提出的主要觀點或結論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
(5)來稿請勿一稿多投。本刊處理稿件自投稿日起以3個月為限,逾期如未接到采用通知,請自行處理。稿件概不退還,煩請自留底稿。
(6)稿件所涉及的課題如系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的左下方,作者單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并附基金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7)主題內容:來稿應圍繞功能與分子醫學影像學的理論與實踐展開討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題: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趨勢、新技術與新方法的應用、影像分析與解讀、臨床應用與療效評估等。來稿應具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8)研究方法:來稿應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如臨床試驗、體外研究、影像學分析等,并詳細描述研究方法的實施過程,包括樣本選擇、數據收集和分析等。同時,來稿應具備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科學的研究方法,確保所引用的觀點和資料來源準確可靠。
(9)間接引文通常以“參見”或“詳見”等引領詞引導,反映出與正文行文的呼應,標注時應注出具體參考引證的起止頁碼或章節。標注項目、順序與格式同直接引文。
(10)圖表隨正文列出,每幅圖表應冠有圖題和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表格統一使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
《功能與分子醫學影像學》雜志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主管和人民軍醫出版社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12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2095-2252,國內刊號CN為11-9315/R,該雜志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功能與分子醫學影像學》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醫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醫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