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與戰爭有關的詩句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18 14:27: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與戰爭有關的詩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與戰爭有關的詩句

篇(1)

現將財政部(93)財農稅字第59號《關于“三資”企業建旅游服務等設施應征收耕地占用稅的批復》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財政部關于“三資”企業建旅游、服務等設施應征收耕地占用稅的批復〔(93)財農稅字第59號〕江蘇省財政廳:

你廳蘇財農稅(93)8號《關于“三資”企業興建高爾夫球場等旅游服務設施如何征收耕地占用稅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根據耕地占用稅現行政策規定,對“三資”企業興建旅游、服務等設施,包括旅行社、旅游服務公司、旅游車、船公司、飯店(賓館、酒店、旅店)、度假村、游樂場、球場、俱樂部、游泳池、浴池、餐館、歌舞廳、理發美容店、照相館等以及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占用耕地,應照章征收耕地占用稅。請做好征收工作,保證稅款及時入庫。

篇(2)

北京三友專利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諾孚爾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金木土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捷鼎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明圣咨詢有限公司、北京潤達通商標專利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專商投資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港專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永新商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靈達知識產權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高默克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維澳知識產權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匯澤專利事務所、北京中理通信息資詢有限公司、佛山市立邦商標事務所、深圳市順天達專利有限公司、蕪湖市中新商標事務所、淮北市淮海商標事務所、遼寧遼西商標事務所、溫州市浙南商標專利事務所:

你單位請求從事商標業務的申請收悉。

經考核,你單位符合《商標組織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細則》第三條的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你單位開展商標業務,國內外委托人辦理商標注冊申請及其他有關商標事宜。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3)

    一、專項用房享受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的扶持政策,即土地行政劃撥,2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半征收。

    二、專項用房專項提供給廣安大街市政工程被拆遷居民選購。被拆遷居民如要享受本市經濟適用住房政策,可購買專項用房或經市政府批準上市的經濟適用住房,并憑所在區政府出具的證明到開發企業購房。

    三、專項用房價格由市物價局會同市建委按經濟適用住房定價原則審定。開發企業不得以任何方式變相提高價格。

    四、市建委、計委、規劃委、國土房管局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對專項用房的工程質量、審批手續等項內容進行審核,并督促有關開發建設單位按要求完善。崇文區政府和宣武區政府根據審核結果,對專項用房的價格、質量、配套情況等項內容進行認定,滿足拆遷居民入住條件的房源,由區政府分期分批公布。

    五、被拆遷居民凡購買區政府公布的專項用房,具有經濟適用住房產權。產權發證部門依據購房合同和購房人付款憑證,在30日內頒發產權證。開發企業負責辦理產權登記手續。

    六、廣安大街拆遷工作完成后,開發企業將購房人證明和銷售合同報區政府核準匯總,開發企業憑區政府出具的證明,統一按照經濟適用住房政策辦理土地劃撥及有關費用的減半征收手續,并可按京財稅(99)1201號《轉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房地產市場稅收政策的通知》,享受有關財稅減免政策。開發企業購買的拆遷房源專項用于廣安大街拆遷的,按照被拆遷居民實際購房面積免收開發企業購買房源發生的有關稅費。

    七、對于部分房屋已交納的土地出讓金等費用,由征收管理部門退還或在開發單位后續建設項目中抵減,已享受返還或免收政策的開發項目,不再抵減。

篇(4)

張晗瑾:戰國后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名篇《離騷》中就有表示詩人愿乘駿馬奔馳來為楚王充當開路先鋒的詩句:“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左甜:漢武帝劉徹的《天馬歌》是一首專門詠馬的詩篇:

太一貢兮天馬下,

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萬里,

今安匹兮龍為友。

此詩詠天馬,形神兼備,堪稱中國詩歌史上較早的一首通篇詠馬的佳作。

: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是馬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唐詩中詠馬的詩句和詩篇數量多,質量也高。大詩人李白的詩中就有一首《紫騮馬》:

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

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

白雪關山遠,黃云海戍迷。

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

蘇志叢:唐詩中詠馬的作品質量高,從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可窺見一斑。全詩如下: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馬抒懷之作。前四句是實寫,寫馬的來歷;后四句由實寫轉為虛寫,寫馬的氣概、馬的品格,并以馬比喻房兵曹這一人物,希望房兵曹能為國建功立業,將詠馬與詠人有機結合起來,也表現了詩人的雄心壯志。這首詠馬詩篇,堪稱中國馬文化的代表作。

韋韜:還有著名詩人李賀,他以《馬詩》為題的就有23首。如: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顯然,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其他著名詩人如王維、王昌齡、岑參、杜牧、李商隱等,也都有詠馬的詩篇或詩句。

袁朝霞:有關馬的文章也相當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唐宋家”之首韓愈的名篇《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這篇文章,短小精悍,發人深省,讀之,令人贊賞不已。

李家興:有關馬的筆記小說也有不少,內容也很豐富。晉代干寶《搜神記》卷十四之《女化蠶》篇,記載了一則與馬有關的傳說。

遠古時,有一個女子,父親遠征,家中僅有她一人,養了一匹馬。有一天,她因思念父親,就對這匹馬戲言道:“你能為我迎得父親歸來,我就嫁給你?!瘪R聽此言后,就脫韁而去,一直跑到這女子的父親處。其父看到馬很驚喜,便騎馬回到家中,從此,對馬“厚加芻養”。但馬不肯食,見其女出入,動輒“喜怒奮擊”。這女子就將其中的緣故告訴了父親,父親則“伏弩射殺之,暴皮于庭”。一日,這女子拿著馬皮跟鄰女玩,對馬皮說:“你是畜生,怎么想娶人為妻呢?招來屠殺剝皮,又何苦呢?”話未說完,馬皮就將此女卷走。過了數天,在大樹枝間,人們發現,該女與馬皮皆化為蠶,“而績于樹上”。鄰女“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而將其樹命名為“?!?。桑,即喪。后來,人們祭拜“蠶神”,希冀養蠶豐收。

此馬對女子的愛是那么執著,以至死后馬皮卷走女子雙雙化為蠶神,這是多么神奇的傳說呀!

李廣:近現代也有許多寫馬的詩文,如臧克家的《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

鳳霞:還有周濤的《鞏乃斯的馬》,其中有一段這樣寫道:“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而這一切,得在飛速移動中展現,幾分鐘后,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見了?!倍嗝葱蜗笊鷦影。?/p>

篇(5)

沈陽夏季的夜空華燈初上,好客的沈陽人在世博園氣勢磅礴的“鳳之翼”廣場為“中國詩歌萬里行” 舉行了盛大的“晚宴”,在《同一首歌》唱罷的舞臺,萬人矚目的“中國詩歌萬里行──詩歌朗誦音樂會”拉開帷幕。這個城市注定將沉浸在詩的海洋。我再一次墜入詩歌的淵壇──被委以重任、與沈陽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杜橋一起,在萬人矚目下朗誦王久辛的這首《玫瑰辭》。在熒光繚繞的聚光燈下,我將《玫瑰辭》的詩句拋向了夜空,伴著徐徐微風和閃爍的霓虹,如玫瑰般精巧的詩詞像仙女散花一樣散落開來,又墜入茫茫人海。整晚,我都在詩的疆界中馳騁,第一次感受到了詩的神奇。那一夜,我失眠了。

也許是受到詩人們的感染,也許讀了王久辛詩的緣故,在沈陽的那幾天,我一直被詩歌浸染著,詩歌驚醒了我少年的夢,喚醒了我內心深處塵封已久的詩一樣的情懷。懵懂少女時的我,也曾寫詩、讀詩、詠詩,將內心的悸動和渴望放逐于詩的海洋,讓充滿詩意的語言牽引我的歡喜、憂愁和悲傷。如今,整天奔命于鋼筋水泥城市中的我已經很多年不讀詩了,不是這次與“詩歌萬里行” 的偶然接觸,我內心躁動著的詩歌情懷還將繼續被壓抑和埋藏。

我將內心的真情實感告訴了王久辛,沒想到他也生出同樣的感慨。“遙想年輕時代的同學、戰友,只要坐在一起,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詩,無論古今中外,我們常常因為能背誦出大家提到的詩而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又常常因為能背出某位詩人比較偏澀的詩篇,而成為更親近的朋友。詩使我們記住了許多原本記不住的人和事,又由于許多的人和事,使我們多出了許多原來不可能獲得的人生經歷。這些多出來的人生經歷,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命運,豐富了我們的思想,培養了我們的性情,甚至鑄造了我們的人格,所有這一切──便是詩的恩賜了?!蓖蹙眯寥缡钦f。

盡管詩歌曾帶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感動,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這已不是一個讀詩的年代了。就如同已封箱入庫的文言文和舊體詩與日漸沉寂的曲藝和戲曲一樣,詩歌也難逃沒落的命運。如今現代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已不再是詩歌,許多詩人也因此改行寫歌詞──當了詞作家或編劇?!拔疫@輩子認定就是寫詩了?!蓖蹙眯琳f這句話時干脆利落,一如他軍人氣質的堅決、果敢?!安还軙r世如何變遷,我依然熱愛詩歌,這種熱愛已經不是學生時代的熱愛了,而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為詩不僅使我獲救,同時還使我再生。若不是熱愛詩歌,我不會去思考那么多、那么大、那么重要的問題。也正因為我去思考了,所以才有發現,才有沖動,也才有源源不斷的詩。”王久辛向我訴說著他永不言悔的詩歌情結,這輩子他愛詩愛定了,而且還要一直愛下去。

自沈陽回京后,我有幸與王久辛成了朋友,更有幸得到了他的《狂雪》和《狂雪二集》兩本詩集,一黑一藍,裝幀雅巧娟秀,樸素精致,與他詩歌的大氣磅礴全然相反,掂在手里我已感覺到他的詩的分量。我告訴王久辛:“一定會將詩認認真真讀完?!?/p>

當《狂雪》字字句句展露在我面前時,我竟被這首詩深深灼傷了,的慘狀令我血脈噴張,我的心在流血,我讀不下去了。此時,王久辛發來短信詢問我讀詩的感受,我一時語塞,沉默許久后,回去一條短信:“一個熱愛詩歌、如詩的女孩,讀不了殘酷的戰爭詩!”“讀后二分之一。”他回復說。末了,又發來一條短信:“我很累!”我一時惶恐不安,不知如何解釋我的無知和魯莽。那可是囊括全國全軍各個獎項、包括魯迅文學獎的詩歌呀!應該飽含熱情地將它讀完才對,怎么讀不下去呢?但我就是讀不下去,我不想撒謊。《狂雪》字字句句寫得太真切,太淋漓了,我讀到了力透紙背的殘暴與血腥,它是我所讀到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分量的作品,這種分量令我的心抽搐般的疼痛。

王久辛的詩大多是關于戰爭的,充斥著血色和死亡,滌蕩著寂靜與恐怖的巨大悲哀。當然也有寫日常情感的,但決非以事論事,小家子氣的情感宣泄。他是征服世界的詩人,他的詩決不縈繞哪一個人、哪一段情,沒有庸人自擾、顧影自憐,作漫無邊際的。他的詩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在歷史和現實的蒼穹之下馳騁。拿到他的詩集后,我們便時常交流。我知道,他迫切地想要收集所有讀完他詩集人的感受與心聲,并希望每一位讀過他詩作的人都能成為他的知音?!白x完我的詩后,你會發現一個更加真實的我,以及我為什么要成為詩人?!蓖蹙眯琳f。他顯然高估了我。我于詩是門外漢,只是數年前曾被詩沾濕過衣襟。王久辛那些充滿張力和質感的詩句將歷史推遠了又拉近、拉近了又推遠,我讀到了其中的磅礴、悲憫和滄桑,卻無力解讀詩句內在的神韻和幻化了的真情。是啊,那樣史詩般的宏大氣魄注定是一個詩歌門外漢所無法企及的,那樣悲壯的英雄主義情懷也是我──一個平凡女子所不能夠完全理解的。我感到,如果不是一位有責任感、有抱負的文學理論功底深厚與創作經驗積累厚實的評論家,恐怕也是無法真正理解他的詩歌精神與藝術追求的。如果一定要我對王久辛的詩給出一個評價,我只想說一句話:王久辛的詩是長了眼睛的,他敢于正視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

我向來是個憎惡戰爭熱愛和平的人,我希望那慘烈的中日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永遠不要在地球上發生,那些無辜的老人婦女與兒童不要因戰爭而被奪去生命,世界各國都守著自己的疆界不要去別人的領土上為所欲為。我們可以有智力、科技和生產力的較量,而不要有戰爭的較量。我向王久辛透露了這一單純的想法,沒想卻引起共鳴,他居然也是憎恨暴力的,雖然他寫下了《狂雪》《艷戕》《藍月上的黑石橋》《肉搏的大雨》《鋼鐵門牙》等那么多關于殘酷戰爭的詩篇,但他內心深處仍然是抵觸暴力的,也正因為抵觸,他才書寫了那么多悲壯的詩行。

“我的詩,從頭到尾,到將來的未來,肯定是屬于痛苦的了?!蓖蹙眯吝@樣向我解釋他的詩。他十分贊同詩人紀伯倫和波德萊爾給詩下的定義:詩是從傷口里噴出的歌聲。燦爛的陽光有什么詩意呢?只有那些陰森恐怖的境界,才更能調動人的想象。所以,王久辛的詩歌便有了創痛感覺的藝術表達、生存恐懼與生存抗爭的藝術體驗和想象,以及語言內蘊的最大化追求。

靜觀王久辛,平日的他話并不多,作為一本雜志的編輯,與我記者的生活圈子差別不大。只有當他進入詩的意境,我才感覺到他與我的不同──他是大詩人,生活在詩的世界。有段小插曲我不得不提,這段對于別人不足為奇的片段于我卻印象深刻,也激發了我想寫一寫王久辛的沖動。王久辛一直是一個敢說、敢想、敢做,敢為天下先的人,這一點在他的新作《致大?!分畜w現得淋漓盡致?!吨麓蠛!肥峭蹙眯猎诔良艛的旰蠹で槎鞯挠忠皇组L詩,與以往創作的詩歌不同,這次他將尖利的筆鋒從戰爭沙場轉向了當下社會,開天辟地地抨擊了權力腐敗、私欲運作等眾多人們敢怒而不敢言的社會問題,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這樣的題材也許是其他作家詩人和藝術家都不太愿意觸及的,原因:一是怕犯忌,受責難;二是怕人說離政治太近,有追風之嫌。但王久辛不怕,而且一旦覺悟,立即就用詩歌勇敢地表達了出來?!霸娛鞘裁??詩是先知??!”王久辛這樣對我說。于是,我又從中看到了詩歌的力量,也看到了一個不隨波逐流、有著強烈歷史使命和責任感的詩人在沉淪、丑惡面前毫不回避和躲閃的人道主義精神和英雄情懷,他用詩人的良知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吶喊:作為詩人,我們不能缺席!

好詩的光芒是遮不住的。王久辛的新詩《致大?!吩凇吨袊骷摇泛椭袊姼杈W刊發后,《中華文學選刊》破天荒第一次全文轉載,在詩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中國詩歌網將其作為重點作品推出,并在中國詩歌論壇中發出帖子,發動詩友們就此詩展開討論。各路詩歌豪杰“蜂擁而至”,爭相留言,掀起了詩歌界前所未有的熱潮,僅中國詩歌網的點擊量就超過了八萬多,有上千跟帖評議,全國有3000多家網站轉貼,總點閱量超過了250萬以上──中國詩壇終于又聆聽到了一種久違的聲音。

“快上網看!《致大?!返狞c擊率已突破150萬人次,沒有哪首詩歌受到如此高的關注度!”王久辛的短信“呼嘯”而至,我似乎聽到了短信那頭蘊藏著的興奮的喘息聲。我相信,此時,同樣的短信也一定會在另外無數個人的手機里響起,那些人也一定是可以與他的詩歌產生共鳴的人。之后,每隔幾日,我便能收到王久辛關于點擊率的最新數字,他仿佛急不可待地要把長詩《致大?!返淖钚孪⒃t告天下,告訴所有熱愛詩歌的人。此時我想象著手機那頭王久辛的模樣,也許他正像匍匐在戰壕里的偵察兵,趴在電腦前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的詩歌被點擊,每一次被網友擊中,他都如“跳蚤”般為之躁動,詩歌儼然已滲進了他的每一個細胞,他的每一根神經都隨著詩歌的脈搏而跳動。此時,我想起了王久辛在他詩集的自序中說的一句話:我白天的每一個空閑,深夜的每一個夢境,都是屬于詩歌的。

我被王久辛對詩歌的忘情和癡迷深深感染了,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那是一個生命的締造者在面對自己孩子被關注時的一種驚喜,那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詩人在發出時代強音后內心深處的吶喊──我猜,他想說:你看你看,快來看。詩歌沒有沒落,還有那么多的人在注視詩歌。此時,作為記者,也作為朋友,我頓覺有責任與他一同吶喊,用詩歌所不便表述的語言幫他發出時代的聲音:詩歌沒有沒落,詩歌仍在人們的心潮中涌動,詩之所以被邊緣化,是因為欠缺發出時代強音和心靈顫音的詩歌!

王久辛有句名言:好詩要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淘洗。換句話說,他太在意讀者了。他生怕這個快餐時代,會將他拖入快餐式的寫作。因此,他常常將他寫好的詩作壓入箱底,時不時地翻出來在日光下“晾曬”,字斟句酌地刪掉幾句或添上幾行,直到改不動為止。我不知道像《致大?!愤@樣的好詩是否也將被壓入箱底,5年甚至10年后再隨他的詩集重見天日,所以,乘《致大?!坊钴S在中國詩歌網之時,我狼吞虎咽地將它讀完,并將這首詩儲存并鎖定在了我的電腦里。

《致大?!窡o疑是王久辛繼《狂雪》之后的又一部巔峰之作,也是他向更寬領域拓展的代表作。在寫完大量戰爭的詩篇之后,王久辛近年將筆觸轉向了其他領域,但敢為天下先的本色依然不變。他挑戰著詩歌的極限,嘗試著常人不可想象的詩歌題材,像《下毒》《更年期的智慧》《隔離墻》《安娜的荒生活》《公主的預言》等都是無法想象居然能寫成詩的詩歌。什么難寫寫什么,什么沒人寫寫什么,就是王久辛骨子中的“劣根性”。因為劉曉慶、薩達姆沒人寫,他就寫了《劉曉慶之“最”》《薩達姆地宮》;因為李白沒人寫,王久辛又萌生了寫詩圣李白的沖動。近日他正在閱讀大量有關李白的文獻叢書,相信不久就會將這個豪氣沖天的人物搬上當代詩壇。他告訴我:李白太偉大了,他那樣的性格和人格在今天這個時代太容易被消磨了,所以他要“大寫李白”。他說他要為中國人的性格重建,用詩歌來做一點點──貢獻。哈,他難得有這點謙虛。

篇(6)

要想真正理解古詩詞,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幾個步驟。

1.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調,分清類型

鑒賞古詩詞,首先應當明確,作者是通過什么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賦予了特定意義的事物。如杜鵑,往往代表著思鄉;柳與留諧音,與留戀有關;月亮與思鄉念家、思念親人、盼望團圓有關……了解通過這些意象所創設的生活圖景,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相融合的,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明快高亢還是陰暗低沉,是喜悅歡愉還是凄苦悲涼,是豪邁壯觀還是閑適淡雅……根據詩詞內容將其大致分為五類:

(1)詠物言志詩

這類詩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高遠的志向,一種是表達自己高潔的品質。

(2)送別詩

送別詩或是叮嚀對方、勸慰對方,或是表達一種依依不舍之情,或是表達別后的思念等等。

(3)懷古詩

這類詩主要是憑吊古代的人和事。對人,表達緬懷之情;對事,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

(4)戰爭詩和思鄉詩

一般來說,戰爭詩中除了有一些表現英勇作戰,保家衛國這樣壯闊主題的少數詩詞外,大多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或是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5)閨怨詩和羈旅詩

這類詩大多與婦女有關,有的是通過寫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離愁別緒,憂郁傷感。

2.賞析語言,辨明風格,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有“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質樸,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等。正是這些體現了作家卓爾不群的風格,如李白的飄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讀唐詩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會政治不同導致的詩風的巨變,同時還要注意田園詩和邊塞詩的差別;讀宋詞就要弄清柳永和蘇軾在詞的發展中的地位,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區別。

不同詩作風格迥異,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來抒感的呢?其實很簡單,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直接抒情;類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就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還包括借景抒情(也可叫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等。

我們要明白,詩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往往是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的。而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比興、對比、象征、襯托,其中藝術手法中包括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夸張、借代、設問、反問等。

第二部分:答題技巧

光對詩歌有了以上總體大致的把握還不夠,在具體的做題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一般來說,高考詩歌鑒賞題不外乎以下幾種。

1.對詩歌“字”的考查。這種題型我們稱其為“詩眼”題型

這類題的設題方式:①對詩中的某句某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請作簡要分析。②找出詩句中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一個(或兩個)字,并作簡要分析。③該詩的某聯中有的版本用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哪個更好,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題指導:我們知道古人作詩講究煉字,追求一字傳神。我們要品味出所煉字的妙處何在,但回答問題時,不能就字論字,應將其放回原句中,結合整首詩的意境、題旨和詩人的感情來分析。

答題技巧:①首先肯定好不好,或肯定哪個字更好。②接著解釋該字在句中的意義。③運用聯想和想象,描繪出好的字在句中所展現的畫面、意境。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2.對詩歌中句意的考查,我們稱其為句意型題

這類題的設題方式:①詩的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②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某一句(聯)的理解或賞析。

解題指導和答題技巧:詩句往往有兩層意思――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要結合全詩,指出其表層意思,有時要挖掘出其深層含義,同時要指出詩句的描寫作用,或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考查對整首詩意境的把握,我們稱其為意境型題

這類題的設題方式:①詩中寫了什么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解釋詩中某一聯的意思,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③整體感悟全詩,簡析某兩句是如何創造意境的。

解題指導:意境就是詩中通過意象所營造的藝術境界展現出的詩的韻味,其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是詩詞鑒賞中的核心。

答題技巧:①先找出詩歌中的物象、意象。②運用聯想和想象,用詩一樣的語言將詩歌的畫面描繪出來。③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點明意境特點,如:清新質樸、凄涼悲愴、冷清孤寂、閑適淡雅等。④全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給人什么樣的啟迪等。

4.考查對詩歌主旨的把握,我們稱其為“主旨型題”

這類題的設題方式:①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有人認為這樣,有人認為那樣,也有人認為兼而有之,你認為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②這首詩明寫眼前之景,暗寓歷史滄桑。請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加以賞析。

解題指導:我們知道,詩言志,詩歌最終是要抒發感情表達志向的。因而分析詩歌的主旨要結合作者的觀點和作品的社會意義。

答題技巧:①先分析具體的詩句的內容,看其具體寫了什么。②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有什么深刻含義。

5.對詩歌語言特色的考查,我們稱其為“語言特色型題”

這類題的設題方式:①談談這首詩的語言特色。②賞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解題指導:答這類題,不可只突出個別字運用的巧妙,而應對整首詩的語言風格進行品味。回答時也應多用形容詞,如簡練傳神、凝練雄渾、沉郁頓挫、豪放雄奇……

答題技巧:①用一兩個詞語或一兩句話,準確概括語言特色。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闡述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對詩歌手法方面的考查,我們稱其為“技巧型題”

這類題的設題方式:①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②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詩人如何抒感的?有什么作用?

篇(7)

興奮升溫 ,容易調動人的情緒,使興奮加值。抓住剛剛過去的,但學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為導入的一個點,既合學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開教學。例如,教《范進中舉》這課時,由于剛學過魯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一文,同學們已經對那個封建社會殘害的孔乙己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上課我就告訴他們,在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殘害的人不單單是孔乙己一人,趁機我向同學們介紹即將要學習的《范進中舉》,文中寫的是那個54歲才中舉,為功名富貴掙扎一輩子,結果喜極而瘋的范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科舉制度的殘酷及當時世態的炎涼。這樣就很快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也為他們跟文中主人公范進的悲慘命運作對比,為加深課文的理解做了鋪墊。

二、有意識的創設情境

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對事物,事理進行直接描繪,或借助電化教學媒體渲染氣氛,創設情境,已引起學生的共鳴,這種情境式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文內容,產生了興趣。如在導入《國寶——

大熊貓》這課時,我設計了師生間的對話。話題是:你印象中的大熊貓是怎樣的?當學生積極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后,我就用簡潔的語言過渡:大熊貓憨態可掬,溫厚活潑,人見人愛,而且非常珍貴。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國寶——大熊貓》,去進一步了解它,認識它。這樣,學生就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和老師一同走進課文。又如教學《春》時,可引導學生背誦古今描寫春景的詩句,或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春色導入。這種導入法,創設了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學習情境,引起學生思想感情的共鳴,進而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之中。

三、從背景導入

歷史是風,從遠古吹來,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過去的每一天都成為歷史,歷史待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陰里。讓歷史作載體,讓歷史做紐帶,讓歷史見證昨天,讓歷史啟迪今天,從而借助歷史作語文課堂的導入,學生腦中再現了歷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課堂。例如,有關戰爭題材的文章,或許現在的中學生接觸的并不多,但從歷史課本上他們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許多戰爭,從現在的新聞上也了解到了還在進行的戰爭,戰爭場面大多是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是硝煙,是戰火,是哀嚎,大部分學生都知道這樣的戰爭場面。上《梅嶺三章》那課時,我先讓他們說說戰爭的場面是不是總是那樣:風煙滾滾,槍聲四起等。而后進入文章,讓他們領略與他們的想象相距較遠另一種戰爭的場面,這樣就能啟發他們的思考,

進入新的文章,戰爭題材的文章很多,戰爭的自然環境,場面,人物等都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用來導入不同的文章,善用昨天的歷史,也要善用今天的歷史,讓歷史的風吹醒沉睡在舊模式下的語文課堂,讓歷史的風吹出語文課堂導入的新意。

四、創設旅游聞味的情境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課堂上提出課本外的內容時,學生積極性很高,對這些內容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中如能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以一些故事來導入課文,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師可把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事先輔導,讓學生上課前登臺講給同學們聽:“許多年前,有一個皇帝,特別喜歡穿得漂亮。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有一天,京城來了兩個騙子,自稱能織出一件很特別的衣服:任何不稱職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最后,皇帝就這樣光著身子參加完游行大典?!边@個荒唐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

五、從朗讀的角度導入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關的詩文,請同學們上臺激情朗誦,把學生引入到詩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也是導入語文教學的一個好方法。如:同學們,你們有誰讀過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請同學上臺朗誦)“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

篇(8)

提起詩歌,對學生來說,可謂“愛你不容易”,高二的學生接觸的詩歌并不多,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許多學生反映,一首詩讀完了仍一片茫然,不知所云,提筆做題,更是無處入手,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對照,相去甚遠,他們學詩歌的信心大受打擊,有些學生甚至體會不到詩歌的美,認為詩歌沒有實用價值,不愿花時間去學。針對這種現狀,利用《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這本選修教材,從審美的角度熏陶學生,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從知識和方法上去引導他們培養實用技能,與高考能力銜接,與生活樂趣銜接,才能真正發揮這本選修教材的作用。

一、從審美的角度熏陶學生情感

把充滿生命美感與體悟的詩詞,上成單純的知識講解、做題訓練課,必然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因此,選擇一些可實際應用、可鑒賞陶冶、可探索研究的篇目,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課上教師設計好激趣的環節尤其重要。要讓學生感受到詩中的美,就要注意下面幾個環節:

1.讀出詩味。根據詩歌的情調特點,教師進行配樂朗誦示范,學生個別朗讀,分組朗讀,全班朗讀,讀出情味,讀出節奏,讀出韻律之美,有感情地朗誦,讓學生進入一個曼妙的境界,體會詩人的喜怒哀樂。

2.品出畫美。讓學生在理解了整首詩的情調后,創造性地再造畫面,以散文的語言描繪生動的畫面,并以畫相配,讓學生在諧趣的氛圍中領略詩畫之妙。如學了《早雁》一詩,可讓學生根據前四句的內容,用散文化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再現畫面。

3.悟出情美。注重學生的個性解讀,抓住詩中的字詞、色調,整體把握形象,體悟詩人的情之美。詩無達詁,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對學生合理的個性解讀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恰當地設計一些探究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在設疑、質疑、解疑中提高對詩歌情感的認識能力。如學《小松》,可設問:“從詩中你悟出什么?”

二、從做題的角度提高答題技能

每學完一類詩,讓學生歸納這位詩人的詩歌特點、這類詩的特點,老師展示各種題??嫉膯栴}及答題模式,如歸納詠史詩鑒賞步驟:首先,知史實,了解何地(古跡)、何時、何人、何事。其次,明觀點(對史實有何看法)、析目的(聯系生平背景際遇,明感情,悟意圖)。掌握兩種目的:述己志(感慨個人遭際)、憂天下(思考歷史、借古諷今)。熟記常見情感:(1)嘆朝代興亡變化;(2)感慨歲月瞬息變幻;(3)諷刺當政者荒;(4)借古傷懷。再次,賞技巧:借古抒懷、直接議論、以景襯情、對比。

在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基礎上升華到如何具體去表達對作品的定向理解,學生會欣然地接受,這一舉措,為高三詩歌總復習作鋪墊。

三、從寫作的角度積累素材,掌握技法

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提醒學生學會從中積累寫作素材,從美詞佳句中體會其意境特點,適用寫作方向,感悟哲理哲思,為議論文提供論據素材,為記敘文提供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素材。疏理歸納有關親情友情的詩句、讀書學習的詩句、立志自勵的詩句、戰爭節日情景感受的詩句等,為高考作文作好充分的準備。詩歌中藝術手法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都可為學生寫散文及記敘文提供參考,在學詩時注意引導。寫元宵節可引用“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通過詠物詩《葡萄》《小松》學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可讓學生嘗試用這種手法寫詠物散文;學了《蜀相》,從“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體會以景襯情的手法,學會在記敘文和抒情散文中用景物描寫襯托人物的心情感情;學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懂得如何在寫作中運用以聲襯靜的寫法;通過學習《題烏江亭》,比較寫項羽的三首詩,學會從不同角度辯證地分析評論歷史人物。

篇(9)

不少研究《詩經》的學者,都發現《詩經》中的“薪”多與婚愛的詩歌有關。如《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薄洱R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钡鹊榷寂c古代婚俗有關。“薪”為什么能走進古代婚俗呢?其實,薪和古代的搶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在搶婚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搶婚,亦叫“掠奪婚”, 即由男子通過掠奪其他氏族部落婦女的方式來締結婚姻。搶婚是一種古老的婚姻習俗,文獻記載的很少。我國搶婚現象有史料可查的典籍,最早是在《易經?屯卦》爻辭六二:“屯如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薄胺丝堋保捶强?。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币馑际悄蟹綌y帶武器,騎著身上有花紋的馬,他們不是強盜,而是將還在哭泣掙扎的女子強到家里做新娘的?!对娊?豳風?七月》云:“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笨疾椤对娊洝?,我們可以發現“薪”頻頻出現在許多婚戀詩篇中,并在搶婚習俗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舉燎搶婚習俗中,《詩經》中“薪”的照明功能

搶婚多在晚上進行。鄭玄注周禮指出:“古娶妻之禮,以昏為期?!薄抖Y儀》亦云:“主人爵弁,繪裳緇衣。從者畢玄端,乘黑車。從車二乘,執燭前導。”新郎穿黑色禮服,在黑夜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娶的人也穿黑色的衣服,乘的車子也是黑色的。黑夜娶親,看不清道路,有人前面執燭走在前面照明。一切都是黑色,趁著夜色的掩護便于搶婚的一個佐證。可見古人結婚都在黃昏?!对娊?邶風?谷風》:“燕爾新昏,如兄如弟”中的“婚”寫作“昏”,同樣證明了婚禮在傍晚進行,必然和掠奪有關。。《說文解字約注》解釋說“古娶婦必以昏時者,當緣上世有劫掠婦女之風,必乘夜昏人定時取之,以避寇犯也。”張亮采在《中國風俗史》中認為“上古雜婚時代,有剽掠婦女之俗,其剽掠必以昏夜,所以乘家人不備。”

搶婚,在夜間進行是必然的事情。搶婚初期,人們的照明工具主要是火把,制作火把的原料主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的“薪”,即我們所說的“柴火”,因為它最經濟實用,并且取用便捷。如在《唐風? 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中“綢繆束薪”是把薪扎為一束做成火把,照亮夜路,不至于強錯人,也方便逃跑;當然女方家不可能坐視不管,也要舉薪追趕搶親的人。“三星在天”,指的是舉辦婚禮的時間也是在夜間,這些都明顯帶有搶婚遺風。盡管本詩描繪的不一定是真實搶婚場面,可舉燎搶婚習俗中,《詩經》中“薪”的照明功能是明顯的。

“薪”在最初的搶婚中具有照明的作用,可是隨著時間的流變,后來卻演化為一種風俗?!抖Y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迸郊摇叭共幌T”因為思念被強的女子,女方家提高警備之心;男方家“三日不舉樂”是因怕鬧的動靜太大,被女方家發現,故而隱匿起來不頌樂。現在江蘇等生的婚俗還是在傍晚或夜間舉行婚禮,這也是搶婚風俗的遺存。

二、“薪”在搶婚中的抵御功能

《說文解字》:“娶,取婦也,從女從取,取亦聲。”[1]古時,“娶”常寫作“取”,如《詩經?南山》“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痹诩坠俏睦?,“取”字形像用手去抓耳朵,《說文解字》:“取,捕取也。周禮:‘獲者取左耳’?!?“取”是動詞,帶有強制性的意思。在古代戰爭中,士兵以割取敵人耳朵的數目多少來報功,于是“取”便引申為“以武力獲取”, 可見“取婦”最初的意思就是搶妻,是一種暴力行為,必然會引起戰爭。

搶婚時期,女子地位不斷下降,逐漸成為男子的附屬物。男人“最早的妻子最早的妻子來源, 如同家奴一樣, 是通過掠奪得來的, 并且形成一種搶婚之風”。[2]有掠奪就有反抗,人們在搶婚過程中,并不是赤手空拳就能掌聲對方的,而是使用一種最理想最便捷的武器――木棒,“以木棒為兵器, 在我國古代也很盛行, 古諺稱:人馬逼近,刀不如棒?!盵3]由成語“舞槍弄棒”可知,棒和搶是并列的武器,這里的“棒”就是“薪”?!抖Y記?月令》曰: “收秩薪柴”鄭玄注:“大者可析謂之薪, 小者合束謂之柴?!毙〉暮铣墒趽層H時當做照明的火把,大的“薪”就成了攻擊和防御的武器。上古人們生產力水平低下,爭斗時不可能選擇什么高檔的作戰武器,而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的“薪”,既可攻擊,也可防御,輕便實用,如此實用便捷的武器,自然成了先民戰爭的不二選擇?!对娊洝分袥]有明顯的詩句來描述“薪”作為武器的功用,但從一些詩句中,我們可以了解“薪”具有的防御作用。

《豳風? 伐柯》:“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之如何? 匪媒不得?!薄洱R風 南山》:“析薪如之何? 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這兩首詩歌的意義基本相同,都用“伐柯”、“析薪”用斧來比喻娶妻必須用媒人,它們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系呢?“伐柯”、“析薪”用斧頭,只有斧頭才能戰勝“薪”、“柯”,使之就范;“取妻”就象斧斤對“薪”“柯”砍取一樣, 采取強搶和劫掠,某種意義上說“伐柯”、“析薪”與“取妻”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采取強取的手段,這兩首詩歌不著痕跡地表明了在冷兵器時代,“薪”在搶婚習俗中防御作用,也使研究《詩經》的后人對“薪”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認識。

三、“薪”是搶婚時的馬的飼料

《周易》屯卦爻辭曰:“屯如如, 乘馬班如, 匪寇, 婚媾?!泵枥L了馬在搶婚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它能使搶婚者快速到達目的地并迅速地載著新人撤離搶婚現場,防止女方家人追趕上,充足的飼料是讓馬保持旺盛精力的保證。其實,《詩經》中的“薪”就有提供馬的食物的功能。查看古代漢語詞典,我們就會發現,“薪”有草的意思,亦可泛指草類,所以“薪”做馬的草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唐風?綢繆》中“綢繆束芻”,“芻”即指喂牲口的青草,使我們很清晰地看到“薪”做為馬的草料的功能。同樣在韓愈的詩《駑驥》“渴飲一斗水, 饑食一束芻。”中“一束芻”指的就是駑驥所吃的一捆草。所以《唐風?綢繆》中的“綢繆束薪”、“綢繆束芻”、“綢繆束楚”都暗示了男婚女嫁中“薪”的作用?!吨苣?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薄帮鳌保柜R。讀到這首詩,我們沒有讀到搶婚時的血腥和戰爭,但詩中的“楚”、“蔞”都是指“薪”類,割下的“楚”、“蔞”都是在“之子于歸”,即姑娘出嫁時喂馬的飼料,那么“薪”理所當然應該是搶婚時代馬的飼料,所“秣”之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搶婚習俗已經淡出歷史舞臺,“薪”已嬗變為其他婚姻形式中的儀式,但通過《詩經》中“薪”這一物象,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它在搶婚習俗中的作用。后來,“薪”逐漸演變成婚禮中的重要聘禮,“在先秦時代, 當民間男女合婚時, 男家送到女家的聘禮除羔、雁之外, 定有薪柴之類的象征物品, 這種儀式也不被上層社會所運用, 而只是流行于民間???????”[4]薪”作為聘禮的原因和它在遠古搶婚習俗中的作用有很大關聯的?!靶交鹣鄠鳌币彩沁@種婚俗的演繹,表明種族延續不斷,子孫后代興盛繁榮。

參考文獻:

[1]周振甫.詩經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

[2]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 271,310.

篇(10)

一個詩人,無論身處何方,在他的內心,都為業已凋零的農耕文明,點燃了一縷安息香。

在北京寫詩歌,在上海寫詩歌,和周成華在河南西峽寫詩歌,都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周成華寫詩歌的時候,呼入的汽車尾氣相應少一些,而北京上海的詩人們呼入的尾氣多一些而已。

瘦肉精豬肉在城市的餐桌上漫步,生長素喂養的雞肉喂養城市孩子的天空。

周成華在西峽,胃部里的蔬菜,更加接近綠色,肺部呼吸的空氣,更加純凈一些。

盡管如此,周成華還是在詩歌里挽留即將徹底和人類告別的農耕文明。

讓子彈撤退返回槍膛 /讓城墻撤退返回土壤 /讓槍械撤退返回熔爐/讓魚類撤退返回海洋/ 讓霓虹燈撤退返回月光 /讓皮鞋撤退返回木屐 / 讓污染撤退返回清澈/讓添加劑撤退返回自然/ 讓事故撤退返回萌芽之前 / 讓軍政權撤退返回生命/讓時間撤退返回事情的原委 /讓我撤退返回母親的腹部/讓五谷欠收的種子撤退返回土地/ 讓熔爐的鋼鐵撤退返回鐵礦/讓城市撤退返回故鄉/讓腳步撤退返回村莊/《撤退》

周成華的《撤退》,首先是谷川俊太郎式的撤退。

無論人類工業文明的車輪如何碾碎農業文明的夢想,而人類的生存還是和農業文明緊密相連。

就是工業文明的先驅者瓦特活著,也要天天吃面包。而面包來自小麥,小麥來自土地。

就是眼睛躲在眼鏡后邊的比爾·蓋茨,也要喝咖啡,而咖啡來自咖啡樹,咖啡樹長在地上。

周成華撤退了,時代沒有撤退,他要求撤退的事物,都在大地上頑強地和詩人對抗著。

其實撤退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只是人類在某些時候不得不堅守脫離了大地法則的事情。

比如軍政權的撤退,肯定比一個人的撤退更要困難。軍政權不會撤退,那么子彈也不會撤退,生命們也就荒涼了。

最后,包括很強勢的人,由于不會撤退,生命也荒涼了。

就是讓腳步撤退返回村莊,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畢竟工業文明給與人類的物質生活,集中表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里。

人類的的腳步總是夢想著告別村莊告別泥土,不是萬不得已,是不會向村莊撤退的。

周成華的撤退,也就帶著濃重的烏托邦色彩。

詩人的土地情結,注定要把詩人固定在農耕文明圖騰柱上。詩人知道,那根圖騰柱也會訇然倒塌。詩歌只是圖騰柱的幾個碎片而已。

五谷的種子在水泥地下/ 痛在開墾的臉上 廝殺/國家的版圖是統一的/河流緩緩地流淌 走馬 /《日月星辰 河流》

滋養小麥玉米/的土地/榨干 圈養的城里人/浸泡在麥香里洗濯/歡聲笑語 走進/玉米的耳朵/副券的廢品 收獲/《侵略》

工廠把腳田野/吐著炊煙/南極日漸溫暖 /一對男女/在海上曖昧表演/月球的訴狀/遞交太陽系/判詞如下:炙烤出地球上/兩條腿動物的芯片/《歡歌笑語》

土地是農耕文明的載體,田園牧歌只有在土地里在村莊里,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田園牧歌。

假若有一天,所有的田園牧歌都必須到詩歌里尋找,或是到唐詩宋詞里尋找,悲哀的就不僅僅是詩人了。

周成華意識里的田園牧歌,正在消失。在某些地方,已經蕩然無存。

在村莊幻化出的城市里,孩子們已經看不見泥土。尋找種植一盆花的泥土,如同尋找田園牧歌一樣艱難。

尋找一個泥土那樣質樸的人,也十分困難。我們在和人說話的時候,語言和唾沫里,都帶著鎳幣的叮當。

質樸的消失和泥土有關,諂媚的到來和泥土的消失也有關。找一個一點也不諂媚的人,不比找一個一噸重的鉆石容易。

作為詩人的周成華,總在自己構筑的烏托邦里尋找。不管他的尋找有沒有意義,也不管他的尋找能不能和他人達成共識,他還是執意尋找著。

詩人尋找的快樂,只有詩人自己知道。

2

詩人的土地,比一個村莊寬闊。在詩人狂想的時候,詩人的土地延伸到世界之外,詩人看清楚世界上每一粒塵埃,詩人就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關鍵是詩人本身,就是世界的一粒塵埃。他落在風里,落在河流里,落在樹葉上,然后都皈依于塵埃本身。

因而,詩人無時不處在莫名的虛無里。對自己,對歷史,都有一種飄忽的狀態。

周成華也是如此。他經常認為人的生命就是一陣風,來的時候和去的時候,都無依無靠。

正是這樣的漂浮狀態,讓詩人回到了歷史的河流里,打撈那些已經沉淀的不僅僅是詩人一個人的碎片。

歷史是每一個人的,詩人的歷史之所以與他人的歷史有所不同,是詩人很容易走進歷史的某一個片段,沉入其中。

周成華在歷史的縫罅里,觸摸偶爾一朵開在歲月邊緣的花朵,哪怕是枯萎的,也帶著過往年代的芬芳。

一枝三棱鋼槍/行走在現代的槍管/七十萬戰者/三年時間/千里之外/和被戰者/在歷史的空寂河流/培植一株溢血的玫瑰/

長城:一根金線/ 裝幀《史記》/走遺的史跡/地球上的一根腰帶 太陽系舞 /李斯 廁中碩鼠/蠶食嬴政的錦文/絕句 斜插歷史縫隙/閃光 一把鑰匙秦陵 一把鑰匙/走動簧的寂靜/秦軍自咸陽驅步/向歷史的四界刺殺 /《大秦帝國》

周成華的歷史觀是詩歌的歷史觀,那些歷史的章節在某個早上或是晚上,被周成華簡化為自己的詩句。

那些飄落在歷史大風里的生命,被詩人忽略不計,被風忽略不計。只留下一個嬴政的名字,七十萬大軍,都是沒名沒姓的塵埃。

詩人想看清楚這些塵埃一樣的生命,眼前漂浮的也只是一片模糊。

在清除與模糊之間,詩人和歷史相遇。最后,周成華手里拿著的,是一株溢血的玫瑰。

一些花瓣,給了嬴政;一些花瓣,給了那些飄落的塵埃;還有一些,留給詩人自己。

詩人的手上,經常彌漫的,是歷史花朵的醇香。

項羽的劍懸在天空/烏江的水清澈兩千年/ 楚河 漢界/廝殺的戰爭不斷 /大漢兩百年的碑文/刻著:劍 /亭前 院后/現在 未來 /楚河 漢界/由誰定言 某某勝負/一把劍懸在天空/ 河水緩緩流淌/《棋局》

歷史章節里的男人,都是失敗者。項羽失敗了,嬴政也失敗了。透過歷史之劍的光芒,映射出詩人的淡然。

詩人不淡然又該如何呢?河水緩緩流淌,在歷史之河的岸邊,誰也找不見自己的影子。只有那些歷史的失敗者,幻化為浪花,構成河流本身,在河床上流淌。

站在岸上的都是看客。

詩人是看客之一,只是多愁善感罷了。

在歷史的棋局旁邊,看客們看到的是歷史的河流緩緩流淌,誰也不曾看見一把劍懸在天空。很多人都這樣再次上演失敗的悲劇,讓歷史記憶。

只有詩人清醒著,也就只有詩人空虛著。時間長了,詩人都變成了者。

清醒的詩人,想推醒睡著的人,十分容易。想推醒那些假寐的人,就很不容易了。詩人就是那些想推醒假寐者的人,詩人就陷入了自己的痛苦之中。

周成華的《歷史·風和紅薯》,又讓歷史回到泥土的現實之中,回到時間超越歷史的輪回之中。

篆刻的碑文/標榜的錦繡/有風走過/有雨走過/頃刻凋零/埋在土壤的紅薯/一年又一年 / 青了又青/拱開大地的母腹/吐出太陽的碑文

歷史在時間里,十分短暫,事件可以復制,而事件里的人不可復制。我們說歷史重演,就是說重演歷史的人,都是演員和模仿秀,而不是真實的歷史再造。

詩人和歷史握手的瞬間,也成為歷史,一閃而過。

詩人寫出一首關于歷史的詩歌,這首詩歌也成為歷史,遠離詩人而去。

3

詩人在哪兒?

詩人都認為自己屬于某一個流派,某一個圈子。

那是詩人們喜歡把自己生活的原點無限擴大,造成的一個假象。

把自己的詩歌擺在離開自己生活原點的基礎上,讓自己虛幻起來,才是詩人產生自認流派的前提。

周成華在西峽寫詩,沒流,也沒派。

周成華無意向任何流派靠攏,也無意在流派紛呈的民間詩歌刊物上占據一個頁碼。

周成華是孤零零的獨行客。如同他詩歌簡潔得無法再簡潔的語言,孤零零站立于一張白紙上。

周成華從詩歌的獨行者,想到一個人究竟隸屬于誰?隸屬于哪片具體的土地?隸屬于哪條具體的河流。

屈灣組隸屬古垛村/古垛村隸屬丹水鎮/丹水鎮隸屬西峽縣/西峽縣隸屬南陽市/南陽市隸屬河南省/河南省隸屬中國/香港隸屬中國/澳門隸屬中國/臺灣隸屬中國/我——一個正在寫下上述文字的人 隸屬于誰/《隸屬》

周成華問自己的時候,不如說是他在問自己的詩歌。

周成華的詩歌構成了他自己孤零零的一塊領地,他在這塊領地中間,尋找自己的隸屬感。

他在隸屬于國家的同時,也隸屬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一個鎮,一個村,一個組。

他也隸屬一個組中間的一個院子,院子里的幾棵大樹,大樹下的一間房子。

最后,他隸屬他的父親。

最后,他隸屬他自己的詩歌。

他自己的的隸屬地筑起籬笆。那些籬笆都是用他自己的詩歌編織的,爬在籬笆上的牽牛花,都是他詩歌開放出的語言花蕾。

或許一個詩人,孤零零走在大地上,太陽的光芒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那個影子就是他的隸屬。

或許一個詩人,孤零零的走在一座長滿森林的山崗上,他的一聲呼喊和落葉一起落到地上,那些聲音就是他的隸屬。

一塊 一塊 磚/砌成長城/石頭 是另一種語言/一個一個 青年/砌成軍營 /進入的是爐火的溫度/一張一張 通行證/砌成門衛/石頭是另一種土壤/《溫度和鋼鐵》

周成華的隸屬感忽然明朗了,他站在個人的角度,來看待一個人與國家的隸屬關系,一塊磚與長城的隸屬關系。

沒有渺小和宏偉的概念,也沒有獨特和共同的概念。

每個人都是一個環節,每個人都是一個鏈接,很多獨特的隸屬,結合在一起,才使每一塊石頭,都是另一種土壤。

在這樣的土壤里,既產生個體,也產生集體;既產生柔弱,也產生堅硬。

誰也不會離開土壤種植一棵橡樹,誰也不能離開世界蔑視一粒塵埃。

就連最特立獨行的詩人,也要幾個人幾十個人在一起,喝的酩酊大醉,讓醉話砌成詩歌。

周成華孤零零的日子,隸屬于時間河流的一朵浪花。

隸屬于很多漢字,隸屬于很多詩句,隸屬于詩集里某一頁后邊的一朵尾花。

最細微的隸屬,在詩歌里屬于宏大紀實。

4

有冷漠的哲學家,沒有冷漠的詩人。

周成華的語言有些冷靜,甚至有些冰凍的感覺,但是周成華的詩歌并不冷漠。

在他詩歌的觸覺觸動到的地方,都會盛開一些表面冰冷而內在發燙的質感。

他對于戰爭,特別是當代戰爭,有他自己的解讀。

當然,他的解讀是他自己的,也可能是另外一個讀者的。

而他自己也不能讓別人沉在相同的感覺里,來感覺一場戰爭的硝煙和硝煙之后的結局。

太陽的語言 流淌/花蕊 露珠 跌落/相左的思想 對峙/軀體 燃燒 在利比亞/百貨店老板 添油加醋/《銷售公司》

中國人關注戰爭,不是戰爭本身,而是自己寂寥生活的添加劑。

對于戰爭的議論,彌漫在酒桌上,彌漫在雜貨鋪里。

都是看客,都能構建一個槍口插鮮花的局面。

戰爭的詩歌,就是導彈上開放的鮮花。

戰爭遺留給國家的,是平分的殘缺。

周成華在殘缺面前,把經過戰爭的土地擬人化了。

戰爭的之后的意識形態的戰爭,在周成華的詩歌里被模糊了。

周成華追求的,是一個土地和生命交織的戰爭,把人類強加給戰爭的各種意識,消散在土地的憂傷里。

同一個母體的兩只/架起兩挺機槍/三八線 /祭祀的 產房/《統一·分裂》

很短的詩歌,搭建了一個很廣袤的戰爭之后不可縫補的裂痕。站在這道裂痕面前,能聽見子彈呼嘯的聲音過后,嬰兒在襁褓里的啼哭。

圍繞著啼哭的聲音,一個民族擠干自己的,在三八線兩邊,各自喂養各自的仇恨。

周成華在詩歌里說:仇恨,就是戰爭遺留給世界上的唯一財富。

5

回到生活,比回到詩歌容易。

把瑣屑的生活詩歌化,比生活本身艱巨。

一個人的生活,來自一個家族生活的河流。

周成華在家族生活的河流里,看見了離開生活的父親。

盡管那樣的注視,是一個生活的幻覺,但那是一個人對于生活的回望。

我們暗夜里仰望星空,離開我們的父親其實就居住在浩瀚的星海里。

你在任何一個星星上,都能看見父親巨大的背影,籠罩著自己的生活。

和父親的一次見面/是妻子不在家的一個晚上/大雨滂沱/鞋子 被大雨疾速卷走/赤腳追趕 未果/看見父親 已是奄奄一息/雙手握緊雙手/和父親這次見面/是父親去世十年后的一個晚上/《和父親的一次見面》

夢,是詩人尋根的伊甸園。那些遠去的事物,都在夢里和詩人見面。

在夢里,詩人看見了時間的箭頭離開弓弦,朝著自己的方向走去。

詩人想抓住時間的箭頭,但是兩手空空。

時間和人一樣,都朝著一個方向走去,不會回頭。

就像樹上的蘋果落地,不會回到枝頭上去。

只有夢,把離開的父親拉回來,把落下的果實安裝到枝頭上。

周成華在夢里,返回某一個日子。父親屬于那個日子的一個果實,被生活的艱辛品嘗后,落入黃土里去了。

要看見他,除了夢,就是祭祀了。

五媽是第五個嬸娘/最后 走的/六爹 是田野遺忘的一棵麥子/一茬莊稼收割/ 一茬正在呼吸/暗夜 彎月收割/圓月復始/土地是一張靜靜的床/送行者 行走在送行的隊列/墓者 挖掘自己的墓室/時間:覆蓋的土壤。

周成華把夢放置在土地和時間的背景里,家族離去的人,就成為時間里的莊稼。收割著生長著,生生不息。

土地那張靜靜的床上,躺著彎月和滿月。

時間周而復始,土壤里的莊稼周而復始,人離開生活,就不會周而復始了。

只有那些記得祭祀的人,才通過土壤看見遠去的人。

祭祀就是根的崇拜?;氐礁?,詩歌就回到了線裝的《詩經》里,汨羅江水打濕的《離騷》里。

6

周成華是一個人,他孤立于詩人之外,反而總想找到文化的隸屬和文化的孤傲。

一個詩人喝醉和一群詩人喝醉,有本質的差異。

周成華一個人喝醉,浪跡天涯的時候,他注視著自己文化的隸屬在漂移和遺失。

端陽 流浪/首爾 陰陽魚在游著/艾離開了根/在門口站著/屈原左手持《離騷》/右手念子歸/在干涸的汨羅江躺著/孩子胸佩香囊/手戴五色線/雙眼站著奧特曼/在讀著祖國 長江 黃河/艾離開了根/雙眼噙著淚珠(注:韓國搶注端陽節為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繼而搶注漢字沒成)/ 《端陽節》

周成華在首爾,明白了隸屬也是歸一和皈依。

在歸一和皈依之外,很多隸屬都屬于游離。

一個詩人,在某個時間,都會丟掉流派,歸屬生命的根和自己的文化認同。

誰也看不見自己的文化認同留在自己臉上的影子,誰也看不見文化認同能否糾正自己的腳步和身影。

詩人卻能看見文化認同在血液里流淌,構成自己詩歌的河流。

詩人卻能看見文化認同在詩歌里流淌,構筑自己詩歌的天空。

一個詩人的東方天空,不因自己讀了艾略特而掛在英格蘭的山崗上。

也不因你讀了特朗斯特羅姆,就忽然搖身一變,長出一個大鼻子,成為17世紀的海盜。

就是寫出詰曲聱牙的句子,依然有唐詩和宋詞的影子,籠罩著詩歌的靈魂。

因為還沒有一個中國詩人說自己超越了李白,也沒有一個俄羅斯詩人說自己超越了普希金。

周成華的《千里馬和道德經》,就彌漫了自己的文化歸屬和社會歸屬的矛盾。

馬在古道奔馳/馬在街道徜徉/千里馬血統 / 飛揚千里/寶馬在街道漫行/缺失的阿拉伯數字/ 銅錢 散發 酒氣/蟲子一樣/蠶食《道德經》

詩人的詩歌和生活在某些時間里,構筑的天空不是相同的色彩。

在諸多色彩的后邊,詩人產生了迷惘。

所有的詩人都是迷路者,他找到的路,就是自己丟失的路。

詩人在很多時候,都認為自己在世界之外,而不是在世界之內。

——周成華也是如此。

上一篇: 公司經營管理工作總結 下一篇: 內部競聘演講稿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山阳县| 禹州市| 漾濞| 西乡县| 溧阳市| 图木舒克市| 清河县| 麦盖提县| 汝城县| 平和县| 井陉县| 肃南| 冀州市| 兴义市| 台中市| 花莲县| 九江市| 旬邑县| 太谷县| 鄂尔多斯市| 昌都县| 江门市| 峨眉山市| 柳江县| 阳曲县| 鹤庆县| 子长县| 德江县| 嘉义市| 五指山市| 凤冈县| 出国| 大新县| 灯塔市| 汝阳县| 高州市| 汪清县| 靖江市| 南京市|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