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5: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兼職策劃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早期的國土空間規劃主要局限在小尺度范圍內,隨著城市的演進及國家制度的進一步確立,國土空間環境、人文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尤其是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化、數字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大城市空間密集程度不斷提高,為保持空間發展的協調性、整體性和戰略性,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國土空間資源規劃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礎戰略,開展協調部署和戰略式的管理。
1國土空間規劃概述
1998年國務院改革機構,設置國土規劃的專門職能部門,2009年,我國又啟動了福建、重慶中部地區以及其他多個省份的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在此之后,2017年,我國正式頒布《全國國土規劃綱要》,標志著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打開了嶄新的局面。總的來說,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國有土地空間進行全方位的規劃,以保障資源的可持續建設,對完善規劃體系、形成規劃合力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國土空間規劃強調對領土領空領海的全面管轄和規劃,既是對自然要素的規劃,又是對人文要素的規劃,作為社會空間發展的物質條件,國土空間規劃具有明顯的整體性;另一方面,國土空間規劃形成的過程是指向未來的,是面對全體國民整體的,因此其規劃的執行具有強制性,必須在統一用地分類標準、統一調查、統一評價的基礎之上,形成具體的規劃綱要。
2建筑方案審查現存問題
2.1違反建筑設計規劃的要求
建筑設計方案審查主要是對強制性、條件性及建議性的設計內容開展審查。但是,部分建筑方案不符合強制性規定,例如與地質條件不相符,容積率、綠化設計、日照、采光要求不達標等。建筑設計也需要符合地方性的法規和國家的相關管理框架。建筑院呈現的效果圖,往往只注重建筑主要立面的呈現,缺少對建筑次要立面的呈現,如果審查不夠全面徹底,就會丟失細節,影響審查的精準程度,形成“陰陽臉”的情況。
2.2建筑設計缺乏內涵
在進行建筑設計圖紙設計時,根據建筑項目的內部情況、外部情況,通過審查的方法了解圖紙設計的實現度。在未能真正投入之前,設計圖紙只能是一種預期,因此需要對建筑設計效果的整體方案內容進行核查。目前,很多地區審查上報的建筑設計方案的過程不夠民主,不夠科學,涉及的建筑設計內容比較簡單,不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也影響了審查的規劃和落實。
2.3建筑設計方案存在漏洞
當前法律框架制度不夠完善、實際操作流程存在缺陷,現有的相關規章、框架、制度,對這些漏洞的修補作用還比較有限,因此影響了建筑設計審查工作的推進。部分建筑設計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將規劃審查員當成設計的“校對員”,缺乏自糾自查的能力,忽視設計當中的一些指標或者瞞報指標,存在僥幸心理,影響了方案的實際效力。部分審查部門人員流動性較高,有經驗的審查人員較少,對于一些隱蔽性強的漏洞無法識別,也會影響綜合審查的效果。
3國土空間規劃管制下的建筑方案審查對策
3.1完善審查工作管理機制,加強對違規行為的懲處
(1)設計部門應以相關法律為基礎進行框架的構建,開展有效的設計審查工作,在現有的工作框架之內,調整工作的流程,完善審查工作,此外,設計單位在內部也要強化監督機制的建設,促進審查工作機制的不斷完善。(2)不斷完善審查機制,使總體規劃布局與用地類型、建筑物功能性質、經濟發展等相適應,避免審查不夠徹底而造成不公平的現象,損害合法權益者或擾亂市場的運行。例如,某地區在審查的過程中過于疏漏,造成用地性質改變,將原有的工業用地用作公寓住宅性項目,這種違規操作誘發的風險極大。針對此現象應進行清查,嚴肅處理審查不到位現象,對已經出現的違規行為進行公示,上傳到綜合信息平臺當中,起到警示效果。(3)審查機制的完善,還要注重國土空間、公共空間的布局和配套措施的落地,例如建筑退縮和間距,應滿足國土空間規劃布局的相關要求;項目基礎地區的規劃條件和選址意見需要統一呈報,空間和景觀設計的規劃必須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整個規劃的上傳要滿通組織的相關要求,完善約束機制,加強審查和落地配套。
3.2保障審查工作的公平、公正
(1)在建筑方案審查設計時,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審查,保障當前的審查工作,接受公眾的監督,發現建筑審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工作人員自身存在的問題,對工作人員進行嚴格把關,提高審查的效率。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要責令設計機構重新設計建筑方案。建筑設計需要做好公共空間的配套落實,在國土管制空間規劃的背景之下,符合相關要素的規定,做好豎向設計,征求相關管理部門的意見。(2)完善審查條件,滿足土地使用條件的要求之后,才能夠對審查的內容進行下一步的管理,如用地面積、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一系列的量化管理指標,項目的容積率和合同約定的條件也要符合上傳的規定內容。我國目前在國土空間信息統一規劃平臺建設的過程中,要求各個地區全面落實建筑工程規劃管理的要求細節,但是一些建筑方案提交的步驟沒有按照設計方案與管制指標的銜接及統一性要求進行,影響了規劃的有效性。未來需建設更加完善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提升綜合信息溝通效果,增強審查的一致性。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建筑設計方案的自動抓取、自動存儲、自動分析,建設設計方案數據庫,開展對比分析,了解設計方案當中不符合規定的細節。建設信息統一上傳歸口,方便不同地點的信息員統一錄入信息,提升審查信息管理效率。(3)完善標準體系,堅持公平性、公正性和服務性的原則,在審查的過程中做到一視同仁,滿足配套實施的條件,兼顧效率性和公平性,在設計方案審查時,要積極與原設計單位進行有效的溝通,推進項目的落地,提高系統覆蓋的范圍,盡可能完善現有的標準和體系。在國土空間管制規劃推進的過程中,如何落實新時代建筑設計方案審查的規劃許可制度、保障必備環節能夠與現有審查機制有效銜接起來,是各部門需要統一探討和協調的問題。在強化體系構建的同時,提升各個部門之間的系統性,提升審查效率,建設良好的內部溝通體系。(4)國土空間管制規劃背景之下,建筑方案審查面臨的問題增多,要想推進曲線管控體系的建設,就需要深入結合新技術,尤其是物探技術、遠程識別技術、數字化技術,要打破現有空間規劃體系對設計規劃審查帶來的問題,不斷地提升技術,應用綜合技術手段,提升建筑方案審查的精準性,降低成本,有效識別潛在的風險,并開展細節導向的審查管理,適應國土空間規劃管理要求。
3.3完善建筑審查相關法律基礎
修補當前與建筑方案審查相關的漏洞,及時地解決現有工作存在的問題,避免風險的發生,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基礎,強化有效的管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立法建設、司法建設和執法建設。(1)未來在建筑空間許可上,應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完善相關審查機制,落實工作管理系統。建筑設計方案審查通過以法律、法規、條例、規范及規章制度作為有效的運行基礎,各部門嚴格執行城鄉規劃相關法律、配套法規政策以及部門規章制度,落實法制監管方案和意見,做好方案審查工作的系統執行。一個地區在落實空間管制規劃時,如何實施差異化的土地政策,如何配合精細化的財稅制度,如何健全精細化的投資政策以及產業的政策,以改善營商環境,是各地區政府需要面臨的一個主要的問題。在未來的審查管理上,重點協調該問題,強化多樣化手段的聯合應用,開展精細化審查管理,識別風險,強化協同性建設。(2)在審查上還要跟隨經濟發展,時代進步的方向,應用新的技術,提升審查的效果。在數字化的管理運行上,保障監督機制的高效運行,受理范圍、受理地點和辦理依據的靈活調度,共同應用法律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提高綜合審查的實際管理效果。規劃設置條件也是需要各地區在執行國土空間規劃標準時做好協同調度的一個主要問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底線管控”,提高三條底線的科學性。落實雙評價,真正做好覆蓋范圍界定劃、定時限和邊界內容,處理好管控對象,但是各地區條件不同,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同,因此設置規劃條件時不能一刀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土空間綜合管制規劃背景下,建筑規劃管理需要不斷細化,以建筑相關法律機制為設計基礎,保障建筑設計審查公平、公正。同時,完善審查管理機制,逐漸解決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出現違反規定條件或規定的設計標準存在漏洞的現象出現,提高管制的精準性。
參考文獻:
[1]王兆明,郭云,劉云慶,等.水泥工廠建筑結構設計方案選擇的策略與方法[J].水泥技術,2021(3):22-26.
二、活動主題
我運動?我健康?我參與?我快樂
三、活動要求
人人有項目 班班有活動 學校有評價
四、活動目標
1、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并形成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觀,確?!敖】档谝弧彼枷肼涞綄嵦帯?/p>
2、 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
3、改革學校課間操,優化課間操的時間、空間、形式、內容和結構,使學生樂于參加,主動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覺鍛煉。
4、 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和諧關系,提高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和交往能力。
5、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風。
五、活動原則
1.教育性原則。充分發揮大課間活動對學生進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視活動過程的教育。
2.科學性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堅持從學校實際出發,科學合理的安排大課間的課程計劃和活動內容。
3.全體性原則。大課間活動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人人參與大課間活動。
4.因地制宜原則。因為場地的限制,分區域,分年級進行活動。
5.安全第一原則。要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六、活動實施措施
1.時間保障。學校作息時間明確規定大課間活動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40—10:10,早操不包含在大課間活動中,下午4:30--5:20。任何老師不得擠占大課間活動時間,若遇陰雨天就改在室內進行,如:棋類活動,智力游戲等活動。
2.制度保障。為使大課間活動有章可循,杜絕活動開展隨意性,學校
教務、學生科、體育組聯合制訂大課間活動,班主任、體育教師負起
職責,建立領導督查制、班主任現場督促制、體育教師指導制、大課
間活動評比制等制度。
3.人力、物力保障:學校要求師生全員參與大課間活動,活動中教
師既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又是學生的保護者,同時自己也是活
動者,這既體現全員參與健身,又能融洽師生關系,有利于構建新型
的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大課間活動器材除了學校提供外。更提倡
每個班級自制自帶自備活動器材。各部主任協助體育組負責器材的
發放、整理和保管。
4.安全保障。學校分部,分班級劃定活動區域,各班學生必須在
指定活動范圍內活動,防止出現活動區域不明造成亂串、亂跑等混亂
現象。
5.組織保障。學校加強了該項活動的領導,使大課間活動真正落到實
處,促進該項活動高質量進行,學校成立了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
七、組織領導
成立大課間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以學校主要領導全面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中層領導和部主任分部負責,正副班主任、任課教師精心組織,體育教師分工指導,人人參與、層層落實、齊抓共管的管理機制。
(一)領導小組
組 長:建轉鋒
副組長:王景讓張永勝 索曉輝
成 員:中層領導、部主任、正副班主任
器材負責人:喬林威 馬偉玲
音樂控制:楚玉乾
(二)大課間活動督導、指導小組
組 長:索曉輝
副組長:馬偉玲
成 員:喬林威 楚玉乾 張振武史耀武 石金戈 張君穎
八、活動流程
1、集合:50秒
2、出操:3分鐘
播放進行曲,以此作為開始活動的統一信號。各班按順序列隊到學校各區塊集中。要求做到靜、齊、快。排好隊列后,在原地整隊,橫、縱、斜都要求整齊。
3.廣播操:4分10秒
廣播操《時代在召喚》。這是原來都要做的廣播操,這也是固定的。該操以動作瀟灑、節奏明快、音樂強勁、動感強烈而體現時代特色。
4.分班活動:15分鐘(音樂)
班級特色體育。這部分內容有從學校提供的活動中自主選擇,學校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專門設計許多體育活動項目,做到每部有內容,活動也有各班自主創編的,有來自民間體育的。體現了自主健體與創新的新課程理念,突出了學生自主活動、主動參與,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鍛煉。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學校的傳統項目來編排相關內容,以體現學校的特色。
5.放松操:2分鐘(音樂)
6. 退場:5分鐘(音樂)
九:在人員安排方面,每班以班主任為主負責,并分配一個跟班老師,每個體育教師負責相應的部;在場地劃分方面,要講科學,充分考慮學生做操后的流動情況以及活動的項目,盡可能縮小集體活動與自主活動之間的范圍,盡可能減少學生無效的行走,因此,我們常把自主活動場地安排在普通教室的附近,同時還要考慮到樓層等因素。
十、大課間體育活動場地體育教師安排
微機部在培訓樓后(彭艷林) 機電部在大操場籃球場(王博)
高考部在小操場 (孫國興) 幼師部在主教學樓前(郭曉靜) 十一、建立激勵機制
1.實行考核激勵:教務、學生科對各班大課間活動進行評比、表彰和獎勵,對把大課間活動開展情況作為評選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優秀班集體評選的重要依據。
2.鼓勵活動創新:大課間活動除時間統一外,學校鼓勵班主任協同任課老師發揮資源優勢和自身特長,在活動形式和內容上進行開發和創新,打造班級特色,豐富大課間活動內容。
十二:活動注意事項
a) 大課間活動時間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或早退。
b) 室外活動時間班主任、搭班教師必須管理到位。
c) 由于我校學生人數多,戶外集體活動開展起來難度較大,為了能更好地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活動前和活動中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落實好安全防范措施。
d) 活動全程有廣播音樂指揮。
軟件過程及評價主觀性強
軟件及開發是個主觀性強,知識、勞動密集型工作,同一個項目或任務,由于每個人項目經歷、經驗的不同,不同的人所得出的滿足需求的合格產品是肯定有區別的,但在質量、靈活性、可擴充性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別。同時,對于軟件產品,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評價,具有強主觀性的特點。這種強主觀性使得對畢業設計的評價難以用客觀的量化的評價指標和體系進行度量,對教師間把握統一的考核尺度制造了困難。
師生面對面交流機會越來越少
由于就業形式的變化,各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也作了一定的改變,為了讓學生能更方便的外出找工作,更早的接觸社會,大部分高校第八學期除了畢業設計,基本上就沒有其他的教學任務。重慶理工大學也存在類似情況,在第八學期,大部分學生沒有待在學校,有的在外聯系工作單位,有的提前到單位實習,甚至有的以在外找工作為借口待在家里,學生的分散性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給畢業設計環節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
選題類型趨于多樣性
為了培養學生層次、方向的多樣化,軟件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不僅只有傳統的系統分析、設計與開發類的題目,還涉及論文類及算法類等類別。根據對前幾屆畢業設計環節的綜合統計,系統分析設計開發類選題所占分量最多,占70以上。由于不同題型的畢業設計需要應用的知識、實施過程、考核重點都存在很大差異,不同題型之間的考核沒有對比性,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選題類型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
現有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畢業設計是一次綜合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涉及的環節比較多,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綜合分析,存在以下三個典型問題:
1歷史題目重復率高,抄襲現象難以控制
每年都有幾個班的學生畢業,畢業設計都要實施。在紙質時代,抄襲成本大,抄襲源也比較難找到,因此抄襲現象相對較少,不同屆學生的題目相同并不會影響畢業設計質量。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在給廣大民眾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學生的偷懶提供了契機。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外實習,教師很難有效的監督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考慮到自己畢業后不從事軟件開發等相關工作或工作比較忙,不愿意投入時間好好地完成畢業設計,而是從互聯網抄襲,甚至通過互聯網購買。
2學生對考核的公正性存在質疑
由于參與綜合實踐環節的學生人數和指導教師規模越來越大,綜合實踐環節在進行質量考核時必然要進行分組。由于大家沒有統一的考核指標體系及標準,同一水平的畢業設計處于不同考核小組,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成績;甚至有指導教師認為較好的論文在答辯時被判為不及格現象。造成的嚴重后果是學生對論文評審、答辯過程公平性的質疑,對學校的聲譽帶來不良影響。其原因是由于不同教師間、各不同小組之間缺乏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分組的不均勻分布而導致了評審的不公平性。
3學生難以獲取實際需求
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參與到教師的實際科研項目中,大部分學生只能以虛構的題目為背景,沒有具體的企業為依托。因此,很獲取項目的具體而詳細的需求,學生所完成的也只能是一些通用功能的系統,系統業務邏輯比較簡單,甚至基本沒有業務邏輯,僅僅是簡單增加、刪除、修改等功能的拼湊,不能真正體會到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內涵。
軟件專業畢業設計管理對策
軟件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管理是很多高校都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有不少教師已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策略。根據對多年畢業設計執行情況的分析與總結,作者認為軟件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管理和考核中存在眾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方法;缺乏統一的考核評價體系;管理過程不規范,隨意性大。因此,本文主要從建立量化考核指標體系、規范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和其他一些輔助策略進行探討,如圖1所示。
1建立量化考核指標體系
建立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包括細化考核指標和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兩部分??己酥笜梭w系是一把雙刃劍,它除了可以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過程和結果進行考核外,也給學生提供了完成畢業設計目標的指導。在實際操作中,將對畢業設計的考核從過程檢查、評閱、答辯等幾個環節進行考慮,各環節又有細分指標,如論文選題、工作量、分析設計,程序運行、系統界面、論文結構、熟悉程度等,用權重表示指標的重要性程度,每個指標有幾個不同得分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一個可參考的評判標準,從而將以前的主觀考核變為根據指標進行量化計算,有效地減少人為因素對評價的影響。
2規范畢業設計過程管理
傳統的考評方式重視對結果的考核,缺少對過程的考核,大多數學生在進行實踐環節任務時,沒有一個良好的系統分析、設計、開發習慣,完全是“靈感觸發”式的完成的,因此最終提交的往往是低劣的文檔或代碼。軟件產品是知識密集性產品,實踐證明,有效的過程管理是生產出好產品的一個必要條件。因此,必須規范畢業設計的課程管理,借助于3.1節建立的考核體系,對過程中的開題、需求文檔、設計文檔等關鍵環節進行考核,使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每一步時有明確目標的指導,通過過程的管理促使學生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成果。為了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有必要建立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及控制系統,用管理信息系統規范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
3采用團隊培養模式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能力是軟件工程專業學生需要培養的一項最主要能力,而簡單的系統開發或項目由于功能簡單、業務單一,對鍛煉學生的系統分析和設計能力作用不大。因此,可以采用多名學生組團共同完成一項較復雜系統的方式,每名學生負責其中的一部分,學生之間通過對復雜點的業務邏輯的討論來提高系統分析和設計的能力,通過團隊合作來了解項目管理與軟件工程方法的精髓。
4與企業合作指導
由于企業面對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項目,有自我學習的環境氛圍和壓力,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在企業,每天都有相應的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各種類型的問題,會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這種任務驅動的學習方法和實際項目環境下的壓力在學校是很難提供的。近些年來,學院也在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派學生深入到公司、企業進行實習,已簽約的學生也可以提前到簽約企業工作,以企業的項目來完成其畢業設計環節,實現企業、學校共同指導的方式。
在科學研究及產品質量檢測過程中,化學分析是一種常見檢測手段,難免要接觸和使用各種危險物質,如易燃溶劑、有毒物品、腐蝕品及易燃易爆物質,若使用或控制不當,就有可能產生著火、爆炸、燒傷、中毒等事故,并且還可能污染環境。此外,玻璃器皿、煤氣、電器設備等使用或處理不當也會產生事故。只有采取科學的態度進行正確的控制和預防,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才能有效地維護人身和實驗室的安全,保護環境。
一、火災、爆炸、中毒及觸電事故的安全控制
1.實驗中使用的有機溶劑大多是易燃的。因此,著火是有機實驗中常見的事故。防火的基本原則是使火源與溶劑盡可能離得遠些,盡量不用明火直接加熱。盛有易燃有機溶劑的容器不得靠近火源。數量較多的易燃有機溶劑應放在危險藥品櫥內,而不存放在實驗室內。
2.易燃有機溶劑(特別是低沸點易燃溶劑)在室溫時即具有較大的蒸氣壓??諝庵谢祀s易燃有機溶劑的蒸氣達到某一極限時,遇有明火即發生燃燒爆炸。而且,有機溶劑蒸氣都較空氣的密度大,會沿著桌面或地面飄移至較遠處,或沉積在低洼處。因此,切勿將易燃溶劑倒入廢物缸中。量取易燃溶劑應遠離火源,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蒸餾易燃溶劑(特別是低沸點易燃溶劑)的裝置,要防止漏氣,接受器支管應與橡皮管相連,使余氣通往水槽或室外。
3.使用易燃、易爆氣體,如氫氣、乙炔等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暢通,嚴禁明火,并應防止一切火星的發生,如由于敲擊、鞋釘磨擦、靜電磨擦、馬達炭刷或電器開關等所產生的火花。
4.煤氣開關應經常檢查,并保持完好。煤氣燈及其橡皮管在使用時亦應仔細檢查。發現漏氣應立即熄滅火源,打開窗戶,用肥皂水檢查漏氣地方。若不能自行解決時,應急告指導老師,馬上搶修。
5.常壓操作時,應使全套裝置有一定的地方通向大氣,切勿造成密閉體系。減壓蒸餾時,要用圓底燒瓶或吸濾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錐形瓶,否則可能會發生炸裂。加壓操作時(如高壓釜、封管等),要有一定的防護措施,并應經常注意釜內壓力有無超過安全負荷,選用封管的玻璃厚度是否適當、管壁是否均勻。
二、事故的處理和急救
1.火災
一旦發生了火災,應保持沉著鎮靜,不必驚慌失措,并立即采取各種相應措施,以減少事故損失。首先,應立即熄滅附近所有火源(關閉煤氣),切斷電源,并移開附近的易燃物質。少量溶劑(幾毫升,周圍無其它易燃物)著火,可任其燒完。錐形瓶內溶劑著火可用石棉網或濕布蓋滅。小火可用濕布或黃砂蓋滅?;疠^大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下列滅火器材:
四氯化碳滅火器:用以撲滅電器內或電器附近之火,但不能在狹小和通風不良的實驗室中應用,因為四氯化碳在高溫時要生成劇毒的光氣;此外,四氯化碳和金屬鈉接觸也要發生爆炸。使用時只需連續抽動唧筒,四氯化碳即會由噴嘴噴出。
二氧化碳滅火器:是有機實驗室中最常用的一種滅火器,它的鋼筒內裝有壓縮的液態二氧化碳,使用時打開開關,二氧化碳氣體即會噴出,用以撲滅有機物及電器設備的著火。使用時應注意,一手提滅火器,一手應握在噴二氧化碳喇叭筒的把手上。因噴出的二氧化碳壓力驟然降低,溫度也驟降,手若握在喇叭筒上易被凍傷。
泡沫滅火器:內部分別裝有含發泡劑的碳酸氫納溶液和硫酸鋁溶液,使用時將筒身顛倒,兩種溶液即反應生成硫酸氫鈉、氫氧化鋁及大量二氧化碳。滅火器筒內壓力突然增大,大量二氧化碳泡沫噴出。非大火通常不用泡沫滅火器,因后處理較麻煩。
2.割傷
取出傷口中的玻璃或固體物,用蒸餾水洗后涂上紅藥水,用繃帶扎住或敷上創可貼藥膏。大傷口則應先按緊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急送醫院治療。
3.燙傷
輕傷涂以玉樹油或蹂酸油膏,重傷涂以燙傷油膏后送醫院。
4.中毒
濺入口中尚未咽下者應立即吐出,再用大量水沖洗口腔。如已吞下,應根據毒物性質給以解毒劑,并立即送醫院。
腐蝕性毒物:對于強酸,先飲大量水,然后服用氫氧化鋁膏、雞蛋白;對于強堿,也應先飲大量水,然后服用醋、酸果汁、雞蛋白。不論酸或堿中毒皆再灌注牛奶,不要吃嘔吐劑。
刺激劑及神經性毒物:先給牛奶或雞蛋白使之立即沖淡和緩解,再用一大匙硫酸鎂(約3O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有時也可用手指伸入喉部促使嘔吐,然后立即送醫院。
吸入氣體中毒者,將中毒者移至室外,解開衣領及鈕扣。吸入少量氯氣或溴者,可用碳酸氫鈉溶液漱口。
三、對實驗室污染的科學預防措施
質量檢測過程中應環保化。在保證數據結果的公正性、準確性、科學性,的前提下,盡量采用無毒的化學試劑替代毒性較強的化學試劑,這是消除或降低實驗污染的有效途徑。做好廢棄物的處理。對實驗室的廢渣、廢氣、和廢液(即“三廢”)的排放應遵守我國的環境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保證實驗人員的健康及防止環境污染。“三廢”的處理做到分類收集、集中存放、定期清運處理?;瘜W實驗室的一般廢氣可通過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空氣稀釋排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容器外的標簽應與廢棄化學藥品一致,并寫清楚具體的名稱、性質、數量,貯存時間,定期請專業處理公司處置。
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要科學化?;瘜W試劑具有自身的危險性、毒性、腐蝕性等應引起高度重視,在購置、使用、儲存和管理中了解化學試劑的性質特點和防范措施,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分類存放,如氧化性試劑與還原性試劑應分別存放,腐蝕性試劑與氧化劑、易燃易爆性試劑分別存放,易燃液體、易燃固體不得與氧化劑混合貯存等。并有專用的危險藥品和劇毒藥品庫房,實行雙人保管制度,領用時須登記用量。
實驗室的安全防護要常態化。對硬件設施和儀器設備的安全運行狀態的管理,是保證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條件。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于硬件設施的欠缺或儀器設備運行狀態不良所造成的。因此加強實驗室安全設施的建設和儀器設備的管理是安全預防措施的必要性,可以將實驗室安全事故消滅于萌芽狀態,實現本質安全化。
參考文獻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施工揚塵治理,嚴肅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有效解決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及建筑物拆除工地施工揚塵突出問題,提高建筑施工標準化水平;建立施工揚塵治理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遏制施工揚塵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
二、主要工作
各級城市管理或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根據職責分工,結合當地實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做好施工揚塵治理工作。
(一)監督建筑工程各方主體主要責任落實情況。
1.建設單位的主要責任。建設單位對施工揚塵治理負總責,應當將施工揚塵治理的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確相關內容,并及時足額支付。
2.施工單位的主要責任。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施工揚塵治理責任制,針對工程項目特點制定具體的施工揚塵治理實施方案,并嚴格實施。施工單位應當在建筑工地公示施工揚塵治理措施、責任人、主管部門等信息,并及時向當地主管部門報送施工揚塵治理措施落實情況。
3.渣土運輸單位的主要責任。渣土運輸單位應當建立工程渣土(建筑垃圾)運輸揚塵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相關措施,使用合規車輛,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人員管理。
(二)監督施工現場揚塵治理措施落實情況。
1.施工場地。施工單位應當在建筑工地設置圍擋,并采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抑塵、沖洗地面和車輛等有效防塵降塵措施。施工現場的主要道路要進行硬化處理。裸露的場地和堆放的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防塵措施。施工現場出口處應設置車輛沖洗設施,對駛出的車輛進行清洗。
2.施工廢棄物。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應當及時清運;在場地內堆存的,應當采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建筑物內垃圾應采用容器或搭設專用封閉式垃圾道的方式清運,嚴禁凌空拋擲。施工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土方和建筑垃圾的運輸必須采用封閉式運輸車輛或采取覆蓋措施。
3.施工物料。在規定區域內的施工現場應使用預拌制混凝土及預拌砂漿。采用現場攪拌混凝土或砂漿的場所應采取封閉、降塵、降噪措施。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筑材料應密閉存放或采取覆蓋等措施。
(三)監督其他揚塵治理措施落實情況。
1.建筑物或者構筑物拆除。拆除建筑物或者構筑物時,應采用隔離、灑水等降噪、降塵措施,并及時清理廢棄物。
2.市政道路施工。當市政道路施工進行銑刨、切割等作業時,應采取有效的防揚塵措施。灰土和無機料應采用預拌進場,碾壓過程中應灑水降塵。
3.空置建設用地。暫時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建設單位應當對裸露地面進行覆蓋;超過3個月的,應當進行綠化、鋪裝或者遮蓋。
三、時間安排
(一)部署階段(4月10日前)。各地對本地區施工揚塵治理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各市、縣主管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對各類建筑工地進行深入細致的排查摸底,建立各類建筑工地項目清單、臺賬,確保全覆蓋、無遺漏。
(二)實施階段(4月11日至11月30日)。(本文來自于范-文-先-生-網)要認真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文明工地創建工作,全面開展施工揚塵治理,建立健全信息報送制度,并于每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工作進展情況。住建部將抽取重點地區進行實地督查,督促地方完善治理措施,強化日常執法監管,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全國施工揚塵治理工作。
(三)總結階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要認真總結施工揚塵治理的經驗、成效,并及時向我部報送。在此基礎上,我部將對治理工作成效顯著的地區和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并對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推廣。
四、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城市管理或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站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施工揚塵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統籌部署,認真組織實施,切實將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監管執法。要綜合運用日常巡查、隨機抽查和遠程監控等手段,加強監管,嚴格執法。暢通舉報渠道,通過數字城管、熱線電話、微信公眾平臺、手機APP等多種方式受理施工揚塵方面的群眾舉報。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的企業,嚴肅查處,并記入誠信信息系統。對工作落實不力、治理效果不明顯的單位,視其情節和后果,由上級主管部門依法依規追究相應責任。
“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
各區、縣、局(總公司)、大專院校、中央直屬駐津單位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
為貫徹落實"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動,興起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熱潮。團市委決定在今年4月底至5月底,集中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志愿服務月"主題活動?,F將活動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動時間:4月28日--5月31日
二、活動主題:"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志愿服務月"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爭做黃金周志愿服務標兵活動。在"五一"黃金周期間,以交通、旅游、服務行業為重點,集中組織青年志愿者在機場、車站、碼頭、景區、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通過組成專業服務隊、設立服務點、播放宣傳片等形式,面向游客、學生、進城務工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疏導交通、維護秩序、義務導游、安全宣講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人人爭當志愿服務標兵的良好氛圍。
2、5月10日,舉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座談會。聘請知名專家學者與青年志愿者暢談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廣大青年志愿者深刻挖掘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志愿服務內涵,把志愿服務工作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結合起來,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中形成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潮,掀起宣傳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以實際行動譜寫"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的青春篇章。
3、5月19日-5月25日,以科技周為契機,舉辦以"提高科學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為主題的科技周系列活動。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進農村、社區、工廠、企業、學校等單位,為他們送去科學知識。期間還將組織全市大型科普知識競賽,引導廣大青少年做宣傳科學、用科學的先鋒。
4、"我去西部我光榮"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宣傳活動。在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報名和選拔期間,組織信息會、演講比賽、辯論會、典型事跡報告會等活動,深入挖掘、樹立和宣傳先進志愿者典型,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為西部計劃順利實施創造良好氛圍,引導更多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5、開展"我為濱海新區發展做貢獻"立功活動。各級團組織、青年志愿者協會要發揮自身優勢,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發展的形勢任務,深入開展"我為濱海新區發展做貢獻"立功活動,通過形勢報告會、座談會、論壇、組織義務勞動、智力引進、青年人才培養、提合理化建議等多種形式,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為濱海新區發展做貢獻。
6、深化"一助一"青年志愿者服務結對活動。各級團組織、青年志愿者協會要利用已有的青年志愿者服務站和"一助一"結對實體,深入社區、村大力開展愛老敬老、家電維修、義務勞動、義務家教、醫療義診、心理咨詢、文藝演出、文化宣傳、創業就業、扶貧開發、法制宣傳、科普講座、電腦知識培訓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
四、活動要求
"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志愿服務月"主題活動,是"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06年全市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點活動。要突出主題、抓住重點、創新形式,深入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迅速形成聲勢、興起熱潮、抓出實效。
1.突出主題,精心組織。志愿服務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實踐育人功能,是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途徑。發揮志愿服務獨特的實踐育人功能,引導廣大青少年以參與志愿服務的方式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貫穿本次活動的一條主線。全市各級團組織開展的活動要始終突出這一主題,按照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因地制宜,精心設計,認真部署,狠抓落實。
塑件化工廠的生產活動涉及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財務管理等方方面面,單純采用一種管理模式必然難以滿足客觀需要。隨著ISO9000認證、ISO14000認證和OHSAS18000認證的迅速發展,為了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企業可能需要多種管理體系的認證,由于QMS、EMS、OHSMS三個體系在管理目的、對象的不同,三個標準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由于我廠負責質量、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是兩個部門,三個體系自成系統,我廠在實施時采用了各自獨立的體系,出現了文件大量重復、爭資源、政令不統一、信息不能共享、導致企業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復且難以控制和實施。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體系具有兼容性,在標準的思想、標準要素等內容上有很強的關聯性,在體系的運行模式、文件的架構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記錄、內審、管理評審等管理要素可以實行共享。就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的性質而言關聯性也是很明顯的,如果質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廢品、浪費能源和原材料,廢品處理也可能帶來污染;由于環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業職工,就同時產生了職業健康和安全問題。特別在我們化工等高風險行業這種關聯性更加明顯,如火災和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一旦發生,既是質量事故,又是環境災難,也同時會有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所以需要采取綜合的措施,將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一起考慮,實施一體化管理,從而使各管理領域優勢互補降低管理費用、減少管理上的不協調、提供整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決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
在今年的QHSE體系認證工作中,在認證公司咨詢組的協助下,通過提供相關培訓及咨詢指導,達到以下目標:[文秘站網文章-]
1、依據中國__HSE管理體系標準(Q/SHS0001.1—20__)和國際互認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GB/T19001—20__)、環境管理體系標準(GB/T24001-20__)、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GB/T28001--20__)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使塑件化工廠的QHSE管理體系與國際國內的先進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環境管理體系換版轉換工作,保持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的連續性。
3、通過提供各種HSE培訓,使相關人員能夠掌握QHSE管理知識、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環境因素識別/環境影響評價方法,HSE運行控制和產品實現過程控制知識,確保所建立的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能得到有效實施、保持并實現持續改進。
4、強化產品實現過程控制,實現產品質量的最優化,滿足顧客期望;系統并有效地識別與生產、活動、服務及其他業務活動有關的危害/環境因素和事故隱患,采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發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依據標準
塑件化工廠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將同時滿足下述四個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
Q/SHS0001.1-20__《中國__集團公司安全、環境與(HSE)管理體系》
GB/T19001-20__《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B/T28001-20__《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
GB/T24001-20__《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資源準備
1、領導決策
高層管理者確立企業統一的宗旨及方向,應當創造并保持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企業目標的內部環境,建立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是高層管理者的英明決策,高層管理者應為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和承諾,提供人財物等資源的支持,親自參與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活動,對資源、職責和其他問題實施決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廠廠長袁立明任命副廠長周寶剛為管理者代表,全權負責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和保持。
2、組建工作組
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實施是我廠各部門的工作,齊抓共管是體系成功的關鍵,工作組的建立極其重要。我廠決定以質量技術部、安全環保部為主,各主要職能管理部門選派人員參加。
3、組建內審員隊伍
管理部門應至少有一人參加,基層單位應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參加。
4、全員動員
為便于一體化管理體系的有效開展,計劃進行一些宣傳活動,讓職工了解實施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5、時間保證
工作組和內審員在體系建立階段有大量工作要做,應給予充分的時間保證。
6、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的時間安排
我廠的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實施咨詢工作自20__年4月開始至20__年8月結束,其中20__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確保20__年10月進行環境管理體系換版認證審核。
四、整合計劃及工作內容
體系整合工作共分六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體系知識和標準宣貫培訓、第二階段初始QHSE管理評審、第
三階段一體化管理體系的策劃、第四階段文件化體系的建立、第五階段一體化管理體系試運行、第六階段監視測量、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
第一階段:體系知識和標準宣貫培訓
體系知識和標準要求宣貫培訓的目的是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和推廣培訓提高全員的QHSE意識和規則意識。特別是領導作用、全員參與、持續改進、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和以顧客為關注焦點、與供方互利的關系等管理原則的了解和標準的理解掌握。領導作用的充分發揮是建立和實施有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先決條件,全員的參與是建立和實施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基礎。深入學習理解四個體系標準的要求,切實掌握Q/SHS0001.1-20__、GB/T19001-20__、GB/T28001-20__、GB/T24001-20__四個標準的基礎要求,分析評估四個體系標準的異同點。
第二階段:初始QHSE管理狀態評審
做好初始QHSE管理評審是提出有挑戰性方針目標、建立適合的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劃管理體系時,應通過初始評審了解質量環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達到的方向。初始QHSE管理評審包括:
質量管理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識別和控制現狀分析;
我廠范圍內的危害因素/我廠能夠控制和能夠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重要因素確定和控制策劃;
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情況分析和控制策劃,識別出包括質量方面法律、技術規范、行業標準,適用于組織環境因素與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標準,以及相關方的質量環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件、事故情況調查分析等等。
第三階段:一體化管理體系的策劃
依據初始QHSE管理評審的結果,結合實際由最高管理者批準組織在質量環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諾、方針目標作為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礎。
確定我廠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運作的范圍。
確定我廠開展QHSE一體化管理體系的最終組織機構,明確作用、職責和權限并予以溝通。
針對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標指標和旨在實現目標指標的管理方案。
確定QHSE>!
確定體系文件的架構和層次。
第四階段:文件化體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外在表現,應能反映出整個體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個標準和企業的質量、環境、健康安全管理實際。
建立/完善一體化的管理手冊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應包含(但不限于):文件與記錄控制程序,內部審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處理程序,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環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規管理程序,人力資源/培訓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詢管理程序,應急準備響應程序,監測與測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為控制過程、環境因素、風險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規范/要求;
合理安排為證實體系有效運轉和用于追溯的記錄;
識別外來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階段:一體化管理體系試運行
“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
各區、縣、局(總公司)、大專院校、中央直屬駐津單位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
為貫徹落實"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動,興起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熱潮。團市委決定在今年4月底至5月底,集中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志愿服務月"主題活動。現將活動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動時間:4月28日--5月31日
二、活動主題:"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志愿服務月"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爭做黃金周志愿服務標兵活動。在"五一"黃金周期間,以交通、旅游、服務行業為重點,集中組織青年志愿者在機場、車站、碼頭、景區、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通過組成專業服務隊、設立服務點、播放宣傳片等形式,面向游客、學生、進城務工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疏導交通、維護秩序、義務導游、安全宣講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人人爭當志愿服務標兵的良好氛圍。
2、5月10日,舉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座談會。聘請知名專家學者與青年志愿者暢談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廣大青年志愿者深刻挖掘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志愿服務內涵,把志愿服務工作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結合起來,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中形成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潮,掀起宣傳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以實際行動譜寫"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的青春篇章。
3、5月19日-5月25日,以科技周為契機,舉辦以"提高科學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為主題的科技周系列活動。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進農村、社區、工廠、企業、學校等單位,為他們送去科學知識。期間還將組織全市大型科普知識競賽,引導廣大青少年做宣傳科學、用科學的先鋒。
4、"我去西部我光榮"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宣傳活動。在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報名和選拔期間,組織信息會、演講比賽、辯論會、典型事跡報告會等活動,深入挖掘、樹立和宣傳先進志愿者典型,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為西部計劃順利實施創造良好氛圍,引導更多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5、開展"我為濱海新區發展做貢獻"立功活動。各級團組織、青年志愿者協會要發揮自身優勢,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發展的形勢任務,深入開展"我為濱海新區發展做貢獻"立功活動,通過形勢報告會、座談會、論壇、組織義務勞動、智力引進、青年人才培養、提合理化建議等多種形式,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為濱海新區發展做貢獻。
6、深化"一助一"青年志愿者服務結對活動。各級團組織、青年志愿者協會要利用已有的青年志愿者服務站和"一助一"結對實體,深入社區、村大力開展愛老敬老、家電維修、義務勞動、義務家教、醫療義診、心理咨詢、文藝演出、文化宣傳、創業就業、扶貧開發、法制宣傳、科普講座、電腦知識培訓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
四、活動要求
"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志愿服務月"主題活動,是"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06年全市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點活動。要突出主題、抓住重點、創新形式,深入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迅速形成聲勢、興起熱潮、抓出實效。
1.突出主題,精心組織。志愿服務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實踐育人功能,是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途徑。發揮志愿服務獨特的實踐育人功能,引導廣大青少年以參與志愿服務的方式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貫穿本次活動的一條主線。全市各級團組織開展的活動要始終突出這一主題,按照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因地制宜,精心設計,認真部署,狠抓落實。
中圖分類號: TN965?34; TP3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19?0040?06
0 引 言
認知無線電系統能檢測到主用戶的空閑頻段并利用該空閑頻段進行通信,從而能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率[1]。由于主用戶擁有對該頻譜資源的優先使用權,因此,認知無線電系統的目標是在滿足對主用戶保護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提高認知用戶的吞吐量,從而盡可能的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率。
頻譜檢測是認知無線電系統的關鍵技術。頻譜檢測越準確,認知用戶就能更好的檢測到出空閑頻段,從而提高頻譜利用率。提高頻譜檢測準確性可以通過增加頻譜檢測時間實現,但增加頻譜檢測時間會減少認知用戶用于數據傳輸的時間。因此,在周期性的頻譜檢測中,檢測時長和傳輸時長的折中越來越受到關注。
文獻[2?4]研究了單信道下的檢測時長和傳輸時長的折中問題。文獻[2]首先研究了認知無線電系統中檢測時長和傳輸時長折中的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可以求得一個最佳的檢測時間使得認知用戶的吞吐量最大。文獻[3]研究了時變信道下的頻譜檢測與數據傳輸方案設計,認知用戶根據信道狀態的變化制定相應的檢測策略,在滿足對主用戶保護的條件下最大化用戶的吞吐量。文獻[4] 研究了協作式頻譜檢測時長與傳輸時長折中的問題,在滿足一定的檢測概率的條件下求解最優的檢測時長。
文獻[5?7] 研究了在多信道下的檢測?傳輸方案的優化問題。文獻[5]研究了在多個可用信道情況下怎樣選擇最合適的信道并得到最優檢測時長,從而最大化認知用戶吞吐量。文獻[6]利用了信道的信道狀態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來選擇檢測信道以及最優檢測時長。文獻[7]中,認知用戶能在一個時隙內檢測多個信道,直到獲得空閑信道,然后停止檢測,開始數據傳輸。
以上的研究并沒有考慮到認知用戶可以利用多個空閑的信道同時通信,以提高認知用戶的吞吐量。認知用戶可以采用信道聚合的方式同時在多個空閑信道上通信[8?9]。為此,本文研究了在多個可用信道存在的條件下,怎樣設計最優的檢測?傳輸方案,以最大化認知用戶的吞吐量。本文分別設計了CSI不可獲取和CSI可獲取情況下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設計。在CSI不可獲取時,認知用戶需要在每一時隙開始時,就決定檢測信道以及相應的檢測時長。而在CSI可獲取情況下,在每個信道檢測完成之后,認知用戶可以根據已知的檢測結果以及CSI來調整接下來的檢測?傳輸策略。
1 系統模型
考慮一個認知用戶有[M]個可用信道[1,…,i,…,M,]認知用戶的時隙結構如圖1所示。
認知用戶時隙長為[Tf,]在每時隙開始時,認知用戶可以從[M]個信道中,選擇[N]個信道進行頻譜檢測,檢測時長分別為[T1,…,Ti,…,TN,]且各信道帶寬均為[W]。同時由于用戶環境以及硬件條件的限制,設定認知用戶在每一時隙的檢測信道數[N≤Nmax,][Nmax]為一常數。在每一時隙,信道[i][1≤i≤M]空閑(即沒被主用戶占用)的概率為[θi,]且各時隙之間以及各信道之間也是相互獨立的,為不失一般性,[M]個可用信道的空閑概率滿足[θ1≥θ2≥…≥θM。]與文獻[7]類似,設定信道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γ]在各信道以及各時隙獨立同分布,且概率密度函數(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為[hγ。]在每一時隙,各信道的[γ]是固定的,然后在下一時隙的開始會根據[hγ]變化。本文中,信道建模為瑞利衰落信道,則:
在頻譜檢測完成后,認知用戶會對多個可用的空閑信道進行信道聚合(Channel Aggregation,CA),從而在多個可用信道上進行數據傳輸。認知用戶的吞吐量為多個空閑信道的吞吐量之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對多個空閑信道進行了信道聚合,因此在任何一個信道上的頻譜檢測中發生漏檢,都會造成數據傳輸的沖突,從而認知用戶在該時隙的吞吐量為0。
認知用戶的優化目標為怎樣選擇檢測信道以及設定各信道的檢測時長,從而最大化認知用戶的吞吐量。
2 檢測?傳輸方案設計
基于上一節的系統模型和優化目標,本節對最優的檢測?傳輸方案進行建模和求解。在認知無線電的頻譜檢測算法中,能量檢測算法不需要主用戶信號的先驗信息,且該算法復雜度低,簡單易行,在認知無線電的頻譜檢測中被廣泛使用。因此本文的檢測?傳輸方案研究也同樣基于能量檢測。能量檢測算法的虛警概率[Pf]可以表示為:
[Pf=Q2γp+1Q-1Pd+Tsfsγp] (2)
式中:[Q?]是高斯[Q]函數;[fs]是能量檢測算法的采樣頻率;[γp]是認知用戶所接收到的主用戶信號的SNR,[Pd]是檢測概率;[Ts]是檢測時長。為了保護主用戶系統,能量檢測算法的檢測概率必須滿足[Pd≥Pd,]其中[Pd]為系統設定的檢測概率門限。因此,本文中檢測概率設定為[Pd=Pd。]
本節首先研究在CSI不能獲取的情況下,怎樣設計最優的檢測?傳輸策略。然后,在CSI可獲取的情況下,設計自適應的檢測?傳輸方案,以提高認知用戶的吞吐量。
2.1 固定檢測時長方案
在第一種檢測?傳輸方案設計中,假定各信道的檢測時間相同,即[T1=T2=…=TN=Ts。]在每一時隙開始時,認知用戶需要決定選擇哪些主用戶信道進行檢測。對于認知用戶而言,[γ]在各信道以及各時隙獨立同分布,因此如果檢測信道個數為[N,]則最優的檢測信道集合為選擇空閑概率最大的[N]個信道:[1,…,i,…,N],[1≤N≤Nmax。]在頻譜檢測完成之后,認知用戶會同時使用多個空閑的信道進行通信。認知用戶的吞吐量為多個空閑信道的吞吐量之和。此外,由于在任一信道的頻譜檢測中發生漏檢錯誤都會造成數據傳輸的沖突,因此,可以得到認知用戶在信道[i]上獲得的吞吐量期望值為:
[Ri=1≤j≤Nj≠i1-1-θj1-Pd?θi1-Q2γp+1Q-1Pd+Tsfsγp?Tf-NTsW-∞+∞hγlog1+γdγ] (3)
式中[1≤j≤Nj≠i1-1-θj1-Pd]是在其余檢測信道上不會出現漏檢的概率。
在檢測信道數為[N]的情況下,最大化吞吐量的檢測?傳輸方案可建模為:
[maxTs,PdRN=i=1N1≤j≤Nj≠i1-1-θj1-Pd?θi1-Q2γp+1Q-1Pd+Tsfsγp?Tf-NTsW-∞+∞hγlog1+γdγs.t. 0≤Ts≤TfN] (4)
求解上式,可以得到在檢測信道數為[N]的情況下的最優檢測時長[T(N)s,]以及相應的最大吞吐量[RNmax。]由于[N]可以在1到[Nmax]中選擇,則可以求出不同檢測信道數對應的最大吞吐量[R(1)max,…,R(i)max,…,R(Nmax)max,]以及相應的最優檢測時長[T(1)s,…,T(i)s,…,T(Nmax)s。]最后可以求得最優的檢測信道數為:
[N=argmaxiR(1)max,…,R(i)max,…,R(Nmax)max] (5)
相應的最優檢測時長和檢測概率[T(N)s,P(N)d。]這樣就求得了固定檢測時長下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其可獲得的最優吞吐量記為[R(N)max]。
2.2 可變檢測時長方案
上一小節考慮了各信道檢測時長相同情況下的最優方案設計,在該條件下,各信道上的虛警概率[Pf]是相同的。而實際上,由于在每一時隙中,各信道的空閑概率是不同的,因此,相同的虛警概率會對造成不同的吞吐量損失,空閑概率[θi]越大,則損失的傳輸機會就越多,因此,適當的調整檢測時長的分配,增大在空閑概率高的信道[i]上的檢測時長[Ti,]可以減小該信道上的虛警概率[Pif,]從而提高認知用戶的吞吐量。
與上一小節類似,在檢測信道數為[N]時,最優的檢測信道集合為選擇空閑概率最大的[N]個信道[1,…,i,…,N],其中[1≤N≤Nmax。]定義各信道的檢測時長向量為[T(N)s=T1,…,Ti,…,TN,]與式(3)相似,可得到認知用戶在信道[i]上獲得的吞吐量期望值為:
[Ri=1≤j≤Nj≠i1-1-θj1-Pd?θi1-Q2γp+1Q-1Pd+Tifsγp?Tf-k=1NTkW-∞+∞hγlog1+γdγ] (6)
從而在檢測信道數為[N]的情況下,可變檢測時長下的檢測?傳輸方案可建模為:
[maxTNs,PdRN=i=1N1≤j≤Nj≠i1-1-θj1-Pd?θi1-Q2γp+1Q-1Pd+Tifsγp?Tf-k=1NTkW-∞+∞hγlog1+γdγs.t. 0≤k=1NTk≤Tf] (7)
通過求解上式,可以得到最優的[TN?s=T1?,…,Ti?,…,T?N],最優檢測概率[P(N)?d,]以及相應的最大吞吐量[RNmax]??勺儥z測時長下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其吞吐量會優于固定檢測時長條件下所獲得的吞吐量,只有當[θ1=…=θi=…=θN]時,即各信道空閑概率相同時,可變檢測時長下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中,會得到[T1?=…=Ti?=…=T?N],從而等同于固定檢測時長下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
與求解固定時長最優檢測方案類似,通過式(5),可求得最優的檢測信道數[N],并求得相應的最優檢測時長向量[TN?s=T1?,…,Ti?,…,T?N]和最優檢測概率[PN?d。]這樣便獲得了可變檢測時長下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并可計算出對應的最優吞吐量[RNmax。]
2.3 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
之前的兩種檢測?傳輸方案都是在每一時隙開始前就已經確定了所要檢測的信道以及相應的檢測時長。而實際上,由于檢測結果以及信道狀態的不確定,這種方式并不能達到最優。如果在每一個信道檢測完成之后,可以獲取該信道的CSI,也就獲取了當前時隙該信道的SNR,則可以在多信道頻譜檢測的過程中,根據已有的檢測結果以及空閑信道的CSI來調整接下來的檢測?傳輸策略,這便是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在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下,在每次頻譜檢測之后,如果該信道空閑,認知用戶會在檢測完成之后立即通過信道反饋獲得CSI。
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主要步驟如下:
按照可變檢測時長的檢測?傳輸方案獲得第一個檢測信道上的最優檢測時長和檢測概率,并得到[i=1;]
for i=1,…,[Nmax]
if [i=Nmax]
則檢測終止,開始數據傳輸;
else
根據式(15)得到[N;]
if [N=i]
則表明最優檢測?傳輸方案為停止檢測,直接在已檢測的空閑信道上傳輸;
else if [N>i]
立即在[i+1]信道上進行檢測,相應的最優檢測時長為[TN?i+1,]檢測概率為[PN?d;]
end if
end if
i=i+1;
end for
下面將詳細推導和講述整個方案的執行過程。在每一時隙開始時,認知用戶首先選擇空閑概率最大的信道進行檢測,與可變檢測時長的檢測?傳輸方案類似,認知用戶先獲得在檢測信道數為[N]時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
其中[PN]如公式(12)所示。通過公式(13),可以求解得到檢測信道數[N]所對應的最優檢測方案,從而得到最優檢測時長向量[TN?=TN?i+1,…,TN?N,]最優檢測概率[PN?d]以及相對應的最大平均吞吐量[RNmax。]然后通過:[N=argmaxjRi,…,Rjmax,…,RNmaxmax,i≤j≤Nmax]挑選最優方案。如果[N=i,]則表明最優檢測?傳輸方案為停止檢測,直接在已檢測的空閑信道上傳輸。若[N>i,]則得到相應的在[i+1]信道上的最優檢測時長[TN?i,]然后立即在第[i+1]信道進行檢測,相應的最優檢測時長為[TN?i+1,]最優檢測概率為[PN?d,]若信道空閑,則獲取CSI。之后,令[i=i+1,]繼續按之前的步驟設計相應的最佳檢測?傳輸方案,直到檢測結束,開始數據傳輸。
很顯然,在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的設計中,不斷利用獲取的檢測信息以及CSI來調整檢測?傳輸方案,從而能獲得更好的性能。
3 仿真結果與分析
圖2比較了在不同的最大信道檢測數[Nmax]下,三種檢測?傳輸方案的性能,主用戶信道強度設定為[γp=-20]dB。可以看到,可變檢測時長方案要優于固定檢測時長方案,這和之前的理論分析是吻合的,這是因為在可變檢測時長方案中,空閑概率高的信道能夠獲得比空閑概率低的信道更長的檢測時間,從而減小了傳輸機會的損失,提高了認知用戶的吞吐量。另一方面,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的性能始終是最好的,此外,隨著[Nmax]的增大,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的性能提升更為明顯,這是因為隨著已檢測信道的增加,認知用戶獲得的檢測結果和信道狀態等先驗信息增多,從而認知用戶能更好的調整檢測?傳輸策略,從而更好的提升認知用戶性能。
圖3比較了在不同的主用戶信號SNR [γp]下,三種檢測?傳輸方案的性能,最大檢測信道數設為[Nmax=4]。相比于主用戶SNR較高的時候,在主用戶SNR較低的時候,可變檢測時長方案相比于固定檢測時長方案有更為明顯的性能提升。這是因為在主用戶SNR較低時,虛警概率[Pf]所帶來的性能損失會更多,而可變檢測時長方案能在降低空閑概率高的信道上的虛警概率和增大空閑概率低的信道上的虛警概率上做到很好的折中,從而提高認知用戶的吞吐量。而不管主用戶信號的[γp]怎樣變化,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均能明顯的提升認知用戶的吞吐量。
4 結 語
在多個空閑信道上,認知用戶可以采用信道聚合的方式同時進行通信。從最大化認知用戶吞吐量的角度出發,本文分別研究了CSI不可獲取和CSI可獲取情況下的最優檢測?傳輸方案設計,并綜合分析了各信道頻譜檢測的虛警,漏檢以及檢測時長對認知用戶吞吐量的影響。在CSI不可獲取時,本文分別在固定檢測時長和可變檢測時長兩種情況下設計了相應的檢測?傳輸方案。而在CSI可獲取情況下,提出了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該方案在每個信道檢測完成之后,認知用戶可以根據已知的檢測結果以及CSI信息來不斷調整檢測?傳輸策略。仿真結果顯示,該自適應檢測?傳輸方案能有效的提高認知用戶的吞吐量。
參考文獻
[1] MITOLA J. Cognitive radios: making software radios more personal [J].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1999, 6(4): 13?18.
[2] LIANG Y C, ZENG Y, PEH E C Y, et al. Sensing?throughput tradeoff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8, 7(4): 1326?1337.
[3] HE H, LI G Y, LI S. Adap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time?varying channel in cognitive radios [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13, 2(1):1?4.
[4] PEH E C Y, LIANG Y C, GUAN Y L. Optimization of cooperative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a sensing?throughput tradeoff view [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9, 58( 9): 5294 ?5299.
[5] ZHOU X, LI Y, KWON Y H, et al. Detection timing and channel selection for periodic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C]// Proceedings of 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New Orleans, LO, USA: IEEE, 2008: 302?306.
[6] HOANG A T, LIANG Y C, ZENG Y H. Adaptive joint scheduling of spectrum sens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10, 58(1):235?246.
1撰寫畢業設計實習報告
畢業設計實習報告是與專業緊密聯系,加強校企合作,改革論文撰寫途徑,進行畢業設計創新的良好方式。實習報告通常是學生根據實習崗位及工作內容,結合實踐過程中的實習心得體會進行寫作。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學生的抄襲,與實習酒店結合緊密,更符合就業導向和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設計要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的原則。
2設計畢業作品結合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需要,為更好檢驗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畢業設計可以進行作品設計,例如進行酒店主題宴會設計。主題宴會設計一般由主題宴會花臺設計和菜單設計兩部分構成,兩個部分都必須全部完成。主題可從商務宴、壽宴、婚宴、等任選其一。首先宴會設計要利用實習酒店自身優勢,凝練主題,同時要注意分析目標顧客,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顧客需求,深受顧客歡迎的主題宴會產品,主題宴會設計要融入現代服務理念,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好花臺、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設備設施要與主題一致,注意整體的協調性。菜單也是宴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菜品名稱要體現宴會主題,要注意菜品的營養均衡,菜肴的品種搭配,結構合理。學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組完成體現工作的協作性,要求學生形成文字說明材料并利用PPT進行宴會設計的總體展示。
3撰寫服務流程優化方案
學生結合實習酒店自身情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酒店服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優化服務過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服務流程優化方案應以賓客為導向,體現整體服務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務流程的設計中,專業化分工過細,造成客房業務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幾個部門分別運作,人為地破壞了對客服務的連貫性,造成了部門間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經過許多部門協調配合,否則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員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婦女,這些員工流失率較高,員工培訓與管理的難度很大。學生針對酒店存在的這些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寫出服務流程優化方案,對客房部的一些部門進行整合,提高員工待遇,組織機構扁平化運作等等,這些服務服務流程優化的措施對加強酒店管理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4撰寫營銷策劃方案
酒店營銷策劃方案是酒店在市場銷售和服務之前,為使銷售達到預期目標而進行的各種銷售促進活動的整體性策劃。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可以分析營銷策劃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制定系統的營銷計劃及實施方案,及時評估營銷效果,幫助酒店規避風險、獲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可以制定圣誕節營銷策劃方案,確定營銷策劃主題,明確市場定位、制定產品價格、選擇營銷渠道、設計促銷方式等,幫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經濟效益。
二畢業設計創新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1選題要結合
工作酒店實際及崗位需要不論采用哪種畢業設計形式,題目的選取一定都要結合實習酒店的工作情況,結合自己的崗位去寫,有些題目可以和酒店經營管理人員結合共同擬定,這樣更加具有針對性,畢業設計內容可以避免抄襲現象的發生。
2校企雙方共同完成畢業設計的考核
在畢業設計考核方面,應該改革傳統評價方式,由實習酒店兼職教師和論文指導老師共同對學生畢業設計進行考核,并分別按照一定比例加權平均得出最后的總評成績。這種評價方式能將學生畢業設計成果、實習任務、崗位工作內容等有效結合起來,特別是實習單位酒店兼職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酒店兼職教師對學生實習酒店情況非常了解,他們可以結合實際對學生畢業設計給出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