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25: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超聲醫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哈爾濱醫科大學2009級醫學影像專業的120名學生,全體學生都參加了涵蓋循證醫學知識的超聲實踐課程。
1.2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全部實習課程結束后,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學生獨立填寫并當場收回,共計發放問卷12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達100%。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循證醫學的熟知情況,循證醫學在超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循證醫學聯合超聲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等。
1.3數據分析
調查問卷經編碼后錄入計算機,數據分析采用SPSS17.0,主要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艾滋病超聲檢查的最新研究進展
2.1肝臟超聲檢查
艾滋病患者進入發病期后肝臟部位常見的疾病是肝炎、肝損害和肝腫大,肝臟部位超聲檢查可診斷出疾病損傷類型、以便于醫生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治療肝臟疾病。應用超聲方法可區分肝腫大和肝損傷的區別,有研究結果報道肝腫大的發生率在艾滋病患者中占35%,肝損傷的發生率為67%,可見影像學超聲檢查可區分出不同肝疾病類型。在區分肝疾病中,超聲檢查可給出肝臟大小異常和回聲異常等信息,同時能夠精確觀察肝腫瘤、腫瘤轉移情況、肝硬化、脂肪肝等,有研究報道有的患者可同時患多種肝臟疾病,在評價患者CD4+/CD8+比值和患者營養情況后可得出疾病類型與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況是正相關的。
2.2膽道超聲檢查
膽囊炎、膽道擴張或縮小以及炎癥均成為艾滋病患者膽道部位病變,超聲檢查可區分不同疾病類型以及細微結構病變。例如有研究者報道了艾滋病患者膽結石發病率低,而膽道和膽囊病變率較非艾滋病高,由此可看出超聲檢查可區分出膽結石、膽道和膽囊病變。同時有研究者用超聲檢查來統計膽囊病變的發生率,即膽囊增厚7.5%、膽石癥有5.8%、膽汁淤積有4.3%、肝外膽管擴張有2%和肝外膽管增厚有0.3%。而同時超聲可檢查出膽囊增厚的原因是因水腫造成,另外有患者因患有腫瘤如非何杰淋巴瘤、Kaposi肉瘤等而擠壓膽總管從而引起膽總管擴張和膽囊腫大。
2.3胰腺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在艾滋病胰腺病變的檢查目前報道比較少,筆者曾多年來跟蹤艾滋病患者的胰腺變化,只有11/6020例胰腺腫大;通過報道研究發現主要原因是胰腺部位病變后外觀無顯著差異,即超聲檢查難以區別。有報道稱艾滋病患者胰腺損傷占艾滋病患者的10%,而10%病變均是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檢查,影像學無法提供詳盡的檢查報告。目前認為之所以難以辨別,胰腺損傷主要與機會性感染、吸毒、酗酒、以及治療過程中藥物副作用所致。特別是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作用,例如戊雙瞇等治療卡氏肺囊蟲等機會性感染可致急性胰腺炎,非何杰金淋巴瘤、Kaposi肉瘤可浸潤損害胰腺,機會性感染可損害胰管和實質。
2.4脾臟超聲檢查
脾臟病變有均質和非均質兩種,并且以腫大癥狀為常見,屬于非特異性的。艾滋病脾臟腫大通過超聲檢查可檢查出低回聲,并且通過病灶部位的低回聲可以診斷為脾腫大,并且這類脾腫大主要是因結合或鳥型分枝桿菌感染化膿造成。另外對于脾小膿腫檢出率低的情況,有的研究者作了多方面調整,例如降低探頭頻率至3.5MHz,甚至降低至3.5MHz,檢出率增加至11.0%。超聲除檢查病灶類型、區分特點外,還可用于研究脾臟和其他腹部病變之間的相關性,例如有實驗室數據表明,超聲檢查出脾臟腫大與肝病、周圍淋巴結病和輔T淋巴細胞數無明顯相關性。臨床超聲檢查數據表明,在病原體感染和腫瘤的非艾滋病者中脾臟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因此脾腫大的機理還有待探討。
2.5雙腎超聲檢查
腎臟部位病變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侵犯性病變,此類病變通過超聲檢查可辨別出腎腫大或縮小、腎形態異常、腎實質或腎竇回聲異常、腎集合系統病變等。通過超聲檢查出的回聲增強,可診斷出腎盂腎盞增厚[5]。同時為了證明回聲增強的診斷正確率,有研究者應用超聲檢查得出回聲強弱與腎小球病變輕重和性質無關,而回聲增強與腎小管擴張和腎間質變化具有相關性。超聲檢查除了上述的應用外,還可應用于疾病的預后評估。例如超聲檢查出腎縮小、實質回聲不均勻、皮髓質分辨不清、腎竇脂肪減少者出現尿毒癥、蛋白尿后在10個月內死亡。腎積水的改變多是非何杰金淋巴瘤、Kaposi肉瘤壓迫輸尿管或真菌如念珠菌感染阻塞輸尿管所致。
2.6腹腔超聲檢查
腹腔病變常見為腹水,一般多見于艾滋病中晚期患者。超聲檢查可探明腹腔積液的情況,包括積液的量多少,液體的性質以及液暗區內有無分隔或包裹形成。且在艾滋病患者中輕度腹水占22%,中度腹水占13.5%,且主要以滲出液為主。通過超聲檢查研究得出,產生腹水的原因是各種機會性感染如鳥型分枝桿菌感染、肝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腎病、腫瘤、胰腺疾病、心臟病、惡病質等。
2.7腹腔部淋巴結檢查
本文選取了2010年1月~2011年到我科室進行膽石癥手術的35例患者,患者在術前右上腹均出現腹疼痛,并且反復發作。其中有11例患者伴有發熱、黃疸癥狀。在35例患者中,有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為35~72歲,平均年齡為53.5歲。有29例患者在之前并沒有手術史,4例患者有過一次膽道手術史,2例患者有過二次膽道手術史。有手術史的患者之前的多為膽總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及膽囊切開取石蕈狀管造瘺。與上次進行手術的時間間隔:最短的時間是2年,最長的時間為17年,平均時間為9.5年。在術前對所有患者都進行B超或CT監測,由此來證明出結石的分布位置。其中,有7例患者是屬于單純膽囊結石,2例患者屬于單發結石,其結石直徑為2.4cm,5例患者屬于多發性結石,其結石直徑為0.5~2.0cm;5例患者屬于單純肝內外膽管結石;16例患者屬于膽囊結石合并肝內外膽管結石。
1.2手術方法
在進行手術時,根據結石的分布位置,選擇保膽手術、膽總管切口探查取石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1.2.1保膽手術
行人工氣腹,并且按照腹腔鏡常規方法進行攝像系統及冷光源的置入,置入方式為:劍突下及右鎖骨中線肋緣放入5mm和10mm穿刺套管,將膽囊底縫吊。用電凝將膽囊底切口約0.8cm,待到將血止住以后再進行輸尿管鏡以及經皮腎鏡、1.5mm中空超聲探針的置入,使用負壓將擊碎后的結石殘渣吸出以后對膽囊進行沖洗,并立即給予止血處理,同時對于未吸干凈的殘石要帶保護套進行全面清除,膽囊管開口處有膽汁流入后,再使用3-0可吸收腸線對膽囊切口進行間斷全層縫合,經測試未見膽囊切口有滲漏,方進行術野清洗,將腹腔積液吸盡,排氣,切口縫合。
1.2.2膽總管切口探查取石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術前需保留導尿管和胃管,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于劍突下及右鎖骨中線肋緣放入5mm和10mm穿刺套管,將膽囊先切除,然后將膽總管切開約2~2.5cm,最后在取結石時使用取石鉗將能取的取出,不能夠取出的結石,將輸尿管鏡以及經皮腎鏡由切口置入,并且使用1.5mm或3.3mm的超聲探針進行邊碎石邊吸引,術后要留置“T”型引流管。
2結果
使用保膽手術取石的患者均1次成功。使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手術取石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1次成功,6例患者在術中轉開放手術1次成功,只有3例患者沒有1次成功。造成其無法1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體質較差,對于長時間手術無法忍受,肝內外膽管存在結石量過大,并且大部分的分別部位是二級膽管以上。在患者術中及術后均經過B超或造影證實有結石殘留,1個月后使用同樣的手術再次取石,全部取盡。本組患者使用超聲碎石取石成功率達到100%,手術使用時間90~240min,平均時間為158min。患者住院5~10天,平均天使7.5天,術中的出血量為50~100ml。術后均沒有感染、膽漏或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35例患者來院復查均在術后2~12個月,經B超檢查膽囊收縮功能良好,膽囊壁沒有出現水腫,肝內外膽管沒有結石復發。
將自己所做的各種研究,予以真實的、客觀的作一總結和評價。但不應同于一般的工作總結。撰寫時應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文字通順、條理清楚、用詞得當、數據可靠。一般論著不超過3000字(含圖、表及參考文獻),短篇和個案500~1000字,綜述亦勿超過5000字為宜。
題目:立題應簡明確切。通常20個字左右,最多不超過26個字為宜。應能準確的映出論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一般論著不超過5人;綜述1人,審校不應超過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結構式摘要撰寫,即:
(1)目的:本項檢測或研究的出發點。
(2)方法:所觀察或檢測的指標,如病人及對照組的數目、性別、年齡、病種,使
用的儀器、探頭頻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結果:檢測或實驗方法得出的具體效果或指標,對比數據,最后結果,以及對
上述各項的附加解釋。
(4)結論:本項目的觀察、研究或檢測后的總結性的定論。
關鍵詞:凡有摘要的論文皆應標引關鍵詞。關鍵詞主要自文題中選取,不足時可
自摘要或正文中選用。選自論文所研究的目的、對象和涉及的新技術等。
(1)定義:可直接表達論文要點、中心內容和特征的詞。
(2)用途:提供檢索窗口。
(3)數量:3~10個,一般3個。
(4)詞性: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形容詞性。而代詞、介詞、冠詞、連詞、情態動
詞等皆不能作為關鍵詞。
(5)方式:按順序排列成關鍵詞索引。
(6)要求:用規范化檢索語言,即主題詞。應查閱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
輯出版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
habeticList.MeSHAAL)。當所用詞未查及時,可用同義詞、近意詞或關聯詞,并可
配用有關的副主題詞,亦應查閱《MeSHAAL》副主題詞字順表〔1〕。
引言:應在250字之內。應概括簡明的敘述立題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與基礎,國
內外現狀,并應明確指出本研究的目標。
材料與方法(資料與方法):此部分是論文的基礎和關鍵。評價論文主要看材料
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確定結果的標準。應寫明病人、對照組、所用儀器種類、探頭頻
率、檢測的方法、藥物名稱(不用商品名)、劑量等。
結果:此段是論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檢測的最終目的,即所獲得的結果。此部
分可分別用文字、圖表表示。可強調或摘要敘述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結果應有充分的數據及對比性研究,最后結果應是科學的、合乎邏輯的,而不是
作者自行判斷或推斷的。例如:應用B超診斷胎兒臍帶繞頸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
僅有診斷多少例的所見及數據,而無最后的分娩證實,這樣的文章則欠科學性。
討論:是論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應重點突出自己
的新發現、新概念、新學說、新規律,及所作出的結論和觀點。對研究中所發現之
不足處亦應說明,此外,可以提出設想或建議。
在書寫討論段時,應注意撰寫技巧,要簡明扼要、語言順暢、抓住重點、條理分
明的表達出所要說明的主要問題,使讀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語化。
(1)討論之重點是應有自己的某些獨到觀點和見解,并將之講深講透,切勿僅重
復他人的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如:超聲檢查法對人體無痛、無損傷、價格低廉……
。
(2)討論段與其他段相關聯,特別是結果段中的某些數據及最后的結果,用以進
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并不是結果中的數據又全盤搬到討論中,造成重復。
(3)討論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獻過多,更不要寫成:本研究結果與×××和×××
的結果一致或符合×××的結論。一來是將論著寫成了綜述,二來是僅說明自己是
重復他人所作。
(4)通常討論是文章中較長的一段,應突出重點,不要洋洋數百字,冗長的內容反
而使該說明的問題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對某一問題尚未解釋清楚時,又另討論其他
內容,使讀者費解不得要領。
(5)用語盡量勿重復,如在前言或結果中已用過的語言,討論中最好不用或少用
,更勿過多的使用“國內外未見報道、筆者、我們”等。
參考文獻:應引用作者近年來所閱讀的正式發表的期刊或書籍內容,勿引用內部
刊物或資料,并應遵原著立意不得改動。基礎、臨床及實驗研究引用不超過10篇,綜
述以不超過20篇為宜。同時應按各期刊對參考文獻的要求撰寫。
在作前瞻性的課題研究時,首先要立題,而立題一定要新穎,最好通過查新,以確定待作的這項研究,他人是否作過,如果多人已作過并已有了明確結論,自己再作則僅是重復他人的項目而無新的意義。當然,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了與前人不同的結果,此時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題,其結果可能是一項重大突破或發明。立題后,繼之要對本課題作合理的設計,并且絕對要嚴謹。
在確定了具體的科研題目后,應按以下幾點去做并固定不變。
研究對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對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種動物或其他。這個欄目中,對人體最好不用“實驗”兩字,對動物或其他類可用“實驗研究”。對所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條件等應當一致且固定不變,特別在病人組與對照組間的性別、年齡要相當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穎。檢測和治療方法切勿全部重復他人所用的內容,并且應由專人、專機完成。例如技術熟練者與新參加工作者的技術條件不相同,其檢測的結果則會出現人為的差異。又如儀器性能相差過甚時,所作結論會有一定的差異,否則作出的結論均一致,其可信性則值得考慮。
檢測指標:要準確。選擇容易觀察和意義明確的客觀指標。如觀察胎兒臍帶繞頸的時間,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時間較長,則其結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若使其科學性強,檢測的指標要有旁證,如檢測診斷冠脈狹窄最好有冠脈造影結果的對比。診斷腹部某臟器之惡性腫瘤則應有手術病理或針吸細胞學的證實。這些在科研設計時應安排好。
研究結果:要有科學性。要按科研設計的目的研究和觀察,得出結果以統計學的客觀數據為結論,作為本項課題研究的結果最佳。
統計方法:設立對照組:要條件相似。為使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應設對照組,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對比,分辨出處理因素與非處理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差距。處理因素包括對病人的檢測、治療方法、劑量等,非處理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等。非處理因素在兩組均相對一致時,例如,兩組間的年齡、性別均一致,檢測時期亦相同,如同在某一季節內等,其得出的結果才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隨機化:要客觀。隨機化即研究兩種不同檢測方法、治療方法、用藥方法等對檢測或治療結果的觀察。隨機化是保持實驗組與對照組相對均衡的方法,即應用抓鬮、抽簽等方式。這并非按主觀愿望挑選,而是被研究對象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取的,即每個對象都有同樣的機會被抽到。
樣本量:要大。樣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觀的真實性越大。病例組與對照組樣本最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見的病例在觀察藥物療效時,最好 100~200例或更多,對照組也應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種新療法作鑒定性研究時,樣本量應超過200例。有時大樣本有一定困難,但應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樣本少時,要求:
(1)個體間差異不大;
(2)兩組間效應差異大(p<0.01)時;
(3)嚴格控制非處理因素;
(4)罕見或少見病例,例數可少到10例左右;
(5)特殊疾病可個案報道。
2、撰寫論文
將自己所做的各種研究,予以真實的、客觀的作一總結和評價。但不應同于一般的工作總結。撰寫時應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文字通順、條理清楚、用詞得當、數據可靠。一般論著不超過3000字(含圖、表及參考文獻),短篇和個案500~1000字,綜述亦勿超過5000字為宜。
題目:立題應簡明確切。通常20個字左右,最多不超過26個字為宜。應能準確的反映出論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一般論著不超過5人;綜述1人,審校不應超過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結構式摘要撰寫,即:
(1)目的:本項檢測或研究的出發點。
(2)方法:所觀察或檢測的指標,如病人及對照組的數目、性別、年齡、病種,使用的儀器、探頭頻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結果:檢測或實驗方法得出的具體效果或指標,對比數據,最后結果,以及對上述各項的附加解釋。
(4)結論:本項目的觀察、研究或檢測后的總結性的定論。
關鍵詞:凡有摘要的論文皆應標引關鍵詞。關鍵詞主要自文題中選取,不足時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選用。選自論文所研究的目的、對象和涉及的新技術等。
(1)定義:可直接表達論文要點、中心內容和特征的詞。
(2)用途:提供檢索窗口。
(3)數量:3~10個,一般3個。
(4)詞性: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形容詞性。而代詞、介詞、冠詞、連詞、情態動詞等皆不能作為關鍵詞。
(5)方式:按順序排列成關鍵詞索引。
(6)要求:用規范化檢索語言,即主題詞。應查閱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輯出版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nnolated Alphabetic List.Me SHAAL)。當所用詞未查及時,可用同義詞、近意詞或關聯詞,并可配用有關的副主題詞,亦應查閱《Me SHAAL》副主題詞字順表〔1〕。
引言:應在250字之內。應概括簡明的敘述立題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與基礎,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指出本研究的目標。
材料與方法(資料與方法):此部分是論文的基礎和關鍵。評價論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確定結果的標準。應寫明病人、對照組、所用儀器種類、探頭頻率、檢測的方法、藥物名稱(不用商品名)、劑量等。
結果:此段是論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檢測的最終目的,即所獲得的結果。此部分可分別用文字、圖表表示。可強調或摘要敘述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結果應有充分的數據及對比性研究,最后結果應是科學的、合乎邏輯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斷或推斷的。例如:應用B超診斷胎兒臍帶繞頸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僅有診斷多少例的所見及數據,而無最后的分娩證實,這樣的文章則欠科學性。
討論:是論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應重點突出自己的新發現、新概念、新學說、新規律,及所作出的結論和觀點。對研究中所發現之不足處亦應說明,此外,可以提出設想或建議。
在書寫討論段時,應注意撰寫技巧,要簡明扼要、語言順暢、抓住重點、條理分明的表達出所要說明的主要問題,使讀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語化。
(1)討論之重點是應有自己的某些獨到觀點和見解,并將之講深講透,切勿僅重復他人的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如:超聲檢查法對人體無痛、無損傷、價格低廉……。
(2)討論段與其他段相關聯,特別是結果段中的某些數據及最后的結果,用以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并不是結果中的數據又全盤搬到討論中,造成重復。
(3)討論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獻過多,更不要寫成:本研究結果與×××和×××的結果一致或符合×××的結論。一來是將論著寫成了綜述,二來是僅說明自己是重復他人所作。
對我院2010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58例肝膿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有35例,女患者有23例,年齡25~78歲;肝膿腫的直徑為﹙4.5~12.5﹚cm;腹部超聲檢查顯示:其中左肝膿腫20例,右肝膿腫38例;單發膿腫40例,多發膿腫18例;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以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臨床表現為高熱、寒戰及右上腹痛,肝區叩擊痛明顯。隨機把58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0例,觀察組2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膿腫直徑、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作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行剖腹切開引流術。
觀察組:采用LOGIA3彩色超聲引導顯像,探頭頻率為3.5MHz。首先讓患者取平臥位,對腹部進行常規的檢查,然后重點觀察肝臟情況,觀察膿腫的位置、大小形態、壁的厚度、距離體表的深度以及周圍血管與臟器之間的關系[2]。通常選擇與膿腫部位最接近的部位進行穿刺,選取的穿刺針為鎖骨下穿刺針,同時對進針深度進行測量,探頭的角度要固定好。步驟:進行常規消毒,保持無菌狀態,再鋪上無菌巾,采用1%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用消毒后的探頭實時顯像監視引導下,同時患者處于屏氣狀態,立即把探針直入膿腔中,抽取膿液行細菌培養與藥物敏感試驗。在取得藥敏結果前,給予常規的抗生素治療。若是直徑﹤6的單發膿腫主要治療方式為吸抽、沖洗注藥為主;直徑>6cm膿腫內的濃汁濃稠,先給予沖洗后引流為主。如果農業粘稠,可采用NacL溶液進行反復的沖洗,然后行吸抽,當濃汁抽吸干凈后,適當在腹腔內注入一些抗生素,劑量不易過大,最后拔掉穿刺針。患者最好絕對臥床休息1~2d,使用5~8d抗生素,再復查B超,若是肝膿腫消失方可出院。
2、結果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全部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58例患者,有53例穿刺1次,4例穿刺2次,1例穿刺3次,平均每次抽吸出﹙15~480﹚ml。觀察組不僅在體溫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低,而且傷口小,治愈率高。
3、討論
在醫學論文撰稿中,數字(特別是阿拉伯數字)是經常使用的詞類。數字用法的正確性與規范性是衡量論文質量的重要內容。筆者在編輯加工稿件過程中發現部分作者對數字的用法不夠重視,來稿中存在著阿拉伯數字與漢字數字使用混亂現象,影響論文的質量。為引起作者對數字用法的重視,規范醫學論文中數字的用法,提高醫學論文質量,筆者根據《中國醫學期刊編排規則》[1]要求,參照《編輯工作手冊》[2]和《科技期刊編輯系統工程》[3]中的相關內容,將醫學論文中常見的阿拉伯數字及漢字數字的準確使用介紹如下。
1 阿拉伯數字的用法
阿拉伯數字具有筆畫簡單、結構科學、形象清晰、組數簡短等優點,所以被廣泛應用。在醫學論文中使用總的規則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1.1 時間 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刻必須使用阿拉伯數字。(1)公歷世紀、年代,例如:公元前八世紀、應寫成公元前8世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應寫成20世紀80 年代。(2)年、月、日,采用全數字式日期表示法[4];例如:1981年8月24日、可表示為19810824(用連字符分隔) 或1981 08 24(用間隔字符分隔) 。年份不能簡寫,必須用4位數字表示,1998年不宜寫成98年或98,1995~1998年不能寫成1995~98年,同時應避免使用時間代詞,例如:“去年” 、 “今年” 、“上月” 、“ 昨天” 、“ 下星期” 等。(3)日的時刻不能用時、分、秒來表示,應用具體數字表示,例如:18時38分26秒,應寫成18:38:26。
1.2 統計表中的數值 正負整數、小數、百分比、分數、比例等,必須使用阿拉伯數字。例如:48、302、-0.05、3.74、20%、63%~68%、1/2、1:500等。
1.3 引文標注 引文標注中的版次、卷數、期數、頁碼等(除古籍應與所據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數字。例如: 楊朝春.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12例臨床療效分析[J].西南軍醫,2008,10(3):32.
1.4 代號、代碼和序號 部隊番號、文件編號、證件號碼和其他序號等用阿拉伯數字(序數詞即使是多位數也不分節)。例如:84062部隊、國家標準GB 231280、總第3147期、國內統一刊號CN 511673、HP3000型電子計算機、維生素B12等。
1.5 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須使用阿拉伯數字,并正確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例如:282km、5g、34~38℃等。
1.6 非物理量 一般情況下應使用阿拉伯數字。例如:30元、10個月、798 人、365 天、46歲等。
2 漢字數字的用法
2.1 定型詞語 數字作為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成語、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作為語素的數字等,必須使用漢字。例如: 一方面、二維超聲、三尖瓣、三級護理、四季度、法洛四聯癥、十二指腸等。
2.2 非物理量 整數一至十,如果不是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組數字中,可以用漢字,但全文數字的體例要前后一致。例如:一個人、三次檢查、十個百分點等。
2.3 概數和約數
2.3.1 鄰近的兩個數字(一、二……九)并列連用,表示概數時必須使用漢字(連用的兩個數字之間不得用頓號“、”隔開)。例如:一兩個小時、三四米、五六次、四十五六歲、七八十種、十之八九等。
2.3.2 帶有“幾”字的數字表示約數時必須使用漢字。例如:十幾人、幾十次、一百幾十次、幾十萬分之一等。
2.3.3 用“多”“余”“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的約數一般用漢字。例如:一萬多件、二十余人、六七天左右、一米六上下、約八九次等。
2.4 豎排文章中的數字 在醫學論文中,豎排文字主要是圖中圖的說明,涉及的數字除必須保留的阿拉伯數字外,應一律用漢字。
3 數字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3.1 5位數以上,尾數零多的數,可以用“萬”、“億”作單位,但不得以十、百、千、十萬、百萬、十億等作單位,多位數阿拉伯數字不能在數字之間插用漢字。例如:3 579 000,可寫成357.9萬,但不能寫成357萬9千。
3.2 純小數必須寫出小數點前定位的“0”。數值有效位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應全部寫出。例如:0.46不得寫成.46、1.750不能寫成1.75 等。
3.3 數值的修約方法不再使用舊的“四舍五入”法,而應按GB 817087的規則修約,其規則為:“4舍6入5看齊,5后有數進上去,尾數為零向左看,左數奇進偶舍棄”。例如:修約到一位小數,12.149修約為12.1;12.169修約為12.2;12.152修約為12.2;12.150修約為12.2;12.250修約為12.2。
3.4 附帶長度單位的阿拉伯數值相乘時,每個數值后的單位不能省略。例如:40mm×20mm×30mm,不能寫成40×20×30mm或 40×20×30mm3。
3.5 分數分號一般用斜線表示。例如:3/5 、不用35。
3.6 檢驗結果的構成比統一用小數表示,不用百分號。例如: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75%應為0.75。
3.7 數字的增加和減少應注意用詞的概念,增加可用倍數或百分數。例如:原來為100現在是200,應為增加了1倍或為增加了100%;減少不能用倍數,只能用百分數或分數表示。例如:原來為100現在是50,應為減少了50%或減少了1/2,不能用減少了1倍。
3.8 表示參數與偏差范圍數值時的書寫形式。(1)數值范圍:例如:5至10應寫成5~10;5萬至10萬應寫成5萬~10萬,不能寫成5~10萬;3×109至5×109應為3×109~5×109,或(3~5)×109(以采用前者為宜),不能寫成3~5×109;(2)百分數范圍:例如:53%至86%,應寫成53%~86%,不能寫成53~86%;(3)具有相同單位的量值范圍:例如:50mg至70mg,應寫成50~70mg,不必寫成50mg~70mg,同理10℃至20℃,應寫成10~20℃,不必寫成10℃~20℃,不能寫成10°~20℃;(4)偏差范圍:例如:15.2mm±0.2mm可寫為(15.2±0.2)mm,但不得寫為15.2±0.2mm,(25±1)℃不能寫成25±1℃;(85±2)%不能寫成85±2%。
3.9 數字上標、下標的書寫形式。例如:青霉素80萬u不能寫成青霉素80萬u,維生素B12不能寫成維生素B12,白細胞計數4.0×109不能寫成白細胞計數4.0×109等。
3.10 4位和4位以上的數字,采用三位分節法,節與節之間空半個阿拉伯數字的位置,不用“千分撇”(“,”)分節法。年份、部隊代號、儀器型號、郵政編碼等非計量數字不分節.
3.11 對星期序列的表示一律用漢字,不用阿拉伯數字。例如:星期三,不能用星期3來表示。
3.12 多位數阿拉伯數字書寫的數值應避免斷開移行撰寫。
目前,醫學論文中數字的使用比較混亂,尤其是在不該使用阿拉伯數字的地方使用阿拉伯數字,如在帶“多”“余”“左右”的均數前使用阿拉伯數字等。為避免以上錯誤,作者在撰寫醫學論文時,應對有數字的地方反復琢磨,進行正確地書寫,并充分考慮到全篇論文數字應用體例的統一,使醫學論文中數字的用法規范化,從而提高醫學論文和刊物質量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全軍醫學編輯學術委員會.中國醫學期刊編排規則[S].1998.7~8.
腦心綜合征又稱腦源性心臟損害,指并發于各種腦部病變(卒中、癲癎、外傷頭部手術等)的心臟損害,其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心電圖(ECG)復極改變,心律失常,血漿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心功能障礙等,嚴重者可發生猝死。
腦卒中患者常出現心臟損害,腦卒中后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來自于心臟事件,包括心律失常或心室復極改變,使易損期增加,而在易損期出現的早搏更可能導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室顫,這可能是卒中患者發病后最初1個月內易發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律失常常影響心臟功能,降低腦灌注,減少腦血流,進而加重腦原發病變,影響患者預后。因此,研究腦卒中后腦心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及防治措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臨床特征
1.1 心電圖復極改變 心電圖復極改變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心臟異常。最近,Khechinashvile等(1)對來自29個研究包括1844例心電圖改變研究作一系統回顧,結果發現76%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出現ECG 異常,與既往是否存在心臟疾病無關,提示其ECG改變由SAH直接導致。在腦出血及腦梗死患者中出現的 ECG 異常可能不是特異性的,而很可能與患者卒中發病以前存在冠狀動脈疾病(包括無癥狀性)有關。鑒別卒中后的心電圖異常是由卒中直接產生還是因為同時伴隨有心臟疾病非常重要醫學論文,若誤認由心肌缺血所致的ECG異常為由腦病變產生,可能導致不必的甚至有危險的干預,如甘露醇脫水治療加重心臟負擔,而由腦部病變所致的ECG 缺血樣改變被誤認為心肌缺血所致,則可能影響對卒中的治療,包括運動和康復的延遲及SAH的手術治療。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決。
1.2 心臟損害的生化指標變化 反映卒中相關心臟損害的生化指標包括CK、CK-MB、LDH及cTnI較對照組均明顯增高,正常情況下,CK、LDH不能透過血腦屏障,卒中后由于神經細胞、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變性壞死以及血清心肌酶的增高,另一方面,發生卒中時導致支配心臟的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兒茶酚胺在心臟內積累,使心肌受損,也可造成心肌酶增高。研究發現島葉梗死組較非島葉組更易出現心肌酶的增高,而cTnI明顯增高,而Mb卻未增高。提示急性期腦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對心肌酶影響較大。島葉梗死使位于島葉的控制心臟活動的中樞及與島葉皮層存在自主神經聯系的神經結構都發生損害,其血漿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均明顯的增高。Barber等研究證實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血清肌蛋白1的增高與腎上腺激素的增高有密切關系。
2 超聲心動圖改變特點 超聲心動圖提示急性期腦梗死更易發生左房內徑增大,但由于梗死患者均在發病一周內檢查超聲心動圖,而患者的左房內徑增大不可能于一周內發生,因而我們認為左房內徑增大可能在腦梗死發生之前就存在。
3 病理學表現 Greenhoot及 Manning對死于SAH的患者進行尸檢,沒有發現任何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狀動脈血栓的證據,但發現“肌細胞溶解”的病理改變,主要為心肌灶性溶解、肌原纖維變性、散在的出血點,伴有單核細胞浸潤及脂色素沉積等。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通過增加交感神經的活動或注入過量兒茶酚胺可出現極其相似的心肌病理改變,而β阻滯藥或其他交感神經阻滯藥可阻止這種變化。有趣的是這些變化主要集中在心內神經末梢而非血管分布,離心內神經末梢越遠病變越輕,而在離這些神經末梢2~4mm處通常完全正常,提示卒中后的心臟改變為神經源性核心期刊目錄。
4 腦心綜合征的發生機制 卒中后心臟損害的機制目前并不清楚,一些證據支持在大腦中動脈支配區域內存在“心臟的皮質節律控制位點”的假說,此區域若發生血管性損害,將失去抑制性調節而導致交感神經緊張度增加。神經解剖學和電生理學顯示,島葉是心血管和自主神經功能調節的高級中樞,島葉刺激可引起心率、血壓、心功能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事實上,島葉對心臟的自主調節存在偏側性,交感活動主要由右側島葉調節,而副交感活動主要由左側島葉調節,一些研究已證實累及島葉的卒中較其他部位更容易發生心律失常。此外,島葉和邊緣系統、下丘腦、杏仁核及其他涉及自主神經控制的區域有著廣泛的直接或交叉的聯系。目前推測,介導卒中后心臟損害效應的部位可能即起源于或路徑以上區域。
腦源性心臟損害的周圍機制也證實了卒中患者交感和副交感活性的不平衡,包括交感神經活性的增加醫學論文,腎上腺髓質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和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等。最近的證據表明,支配心臟的自主神經也存在不對稱分布,交感神經的分布主要影響室性心肌的活動,而副交感神經分布突出影響竇房結和房室結,右側迷走神經主要影響竇房結,左側迷走神經主要影響房室結。此外,左側頸胸神經節或左側交感活動較右側有較強的促進心臟心律失常的潛力。
Samuels(1987)提出了卒中后腦源性心臟損害由“交感超載”導致的假說。認為腦卒中等中樞神經損傷后,自主神經功能發生紊亂,交感神經末梢兒茶酚胺大量釋放,通過激活Ca2+使心臟肌纖維異常收縮,導致心電圖改變。若兒茶酚胺釋放過多及/或心肌持續缺血(心肌長時間收縮所致)后又發生再灌注,則自由基釋放,心肌再灌注損傷,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5診斷 卒中并發心電圖復極改變常見于前外側壁和下側壁導聯,可通過心電圖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發現。心律失常則可通過新持續監護或Holter心電圖檢查發現。需要強調的是應進行多次或連續的心電圖檢查,可提高發現心電圖異常的機會,另一方面又可能發現既往合并和未合并有心臟疾病的卒中患者之間的ECG之間的區別,提高預測危險性的準確性。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助于發現心肌損害的嚴重性。此外,可通過HRV分析來評價腦卒中患者心臟自主神經的功能狀態,及時識別發生猝死的危險性。
6展望 由于腦心綜合征是卒中后猝死的重要原因,其危險性應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今后應進步研究卒中后腦心綜合征的病理生理機制,診斷和預測腦心綜合征嚴重程度和特異性指標,對FNS改善HRV的防治作用值得在高危人群得到進一步的證明。
參考文獻
蔣主任說:“如果身體一直很健康,突然在一段時間內出現胃口增大、易怒、心慌、出汗多、脖子變粗、月經紊亂、眼球外凸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近年來治療甲狀腺的方法主要有西藥治療和手術治療,但西藥治療易復發,手術治療風險大。濟南國醫堂醫院將科技領先的國家發明專利藥物以介入療法,廣泛用于甲狀腺疾病治療,在我國尚屬首創。甲狀腺在頸前淺表部,可在超聲引導下介入,也可直接對病灶穿刺注藥。藥物直達病變組織,故療效極佳,且不損害其他組織。應用四項特效專利藥物(專利號ZL02138 865.2、03118758.7、03118757.9、03118756.0)對甲亢、橋本氏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囊變、囊腫、單純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突眼等作“介入療法”或“免疫”治療,充分發揮靶向治療的優勢,治愈率高、療效好。方法簡便安全,無痛苦、無副作用,不留疤,不致甲減。應用“治療內分泌浸潤性突眼的藥物”靜脈滴注免疫治療重度突眼有“奇效”,攻克了突眼治療的世界性難題,填補了這一治療領域的空白。
相關鏈接
國醫堂醫院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等為一體的一所綜合性二級醫院,以中醫藥學各專業為基礎,先進的西醫診療技術為依托,中西醫結合治療為核心,擁有雄厚的醫療技術力量。
蔣樂堂主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華醫學研究雜志編委。從事核醫學、甲狀腺疾病臨床診療工作和研究工作30余年,應用131碘、中藥、西藥、中西藥結合、介入治療等方法治愈大量的甲亢及其他甲狀腺病病人。撰寫醫學論文30多篇,全國學會交流論文20余篇,在醫學刊物15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有三項研究成果被國內專家評為領先水平。研究的四項治療甲狀腺病的特效藥物,先后申報國家發明專利,并均通過國家授權。
醫院地址:山東省濟南市趵突泉南路6號濟南國醫堂醫院甲狀腺科(泉城廣場西南角)
(1)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晚期肺腺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突變的探索性研究 趙瑩瑩 盧紹禹 杜文 梁潔 楊艷華
(3)天麥消渴片治療肥胖伴胰島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療效觀察 馬春明 柳潔 張曉亮 劉永慶 張姬欣
(6)氟達拉濱單藥或聯合環磷酰胺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觀察 趙蘭濱 申蓮玉
(8)血漿醛同酮水平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脈病變及預后的預測價值 雷曉明 李韶南 李廣鐮 劉震 陳平安
臨床與實踐
(11)pci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動態血壓的影響 曹婷婷 楊旭明
(13)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100例臨床分析及產后恢復情況 劉果霞 楊麗 薄晉魏 白強
(15)消化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48例食管黏膜下腫瘤臨床分析 李華茹
(16)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76例療效觀察 張艷 周明勤
(18)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治療克雷白肺炎90例的療效觀察 梁琰
(19)多巴胺聯合酚妥拉明治療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皇甫春榮
(21)依巴斯汀片聯合清熱化濕湯治療56例慢性濕疹的臨床研究 崔剛
(22)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療效觀察 管玉成 曹蘇
(24)老年快速房顫患者在應用美托洛爾片控制心室率的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療效觀察 包恩義 譚冰 王志國
(25)腦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與纖溶功能特點分析 李志雄 李傳連
(27)非吸收無損傷縫線與可吸收縫線連續皮內縫合的療效對比 鄒文 許海燕 鄒勇 劉容珍
(29)偽膜性腸炎26例臨床診治分析 繩百龍 田瑞龍
(31)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一期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并后縱韌帶骨化癥 孫彥鵬 史相欽 卜保獻 馬虎升
(33)傷椎植骨置釘預防椎體矯正度丟失的臨床研究 盧小健 郭小明 曾丹陽 呂厚忠 陳和平
(35)替米沙坦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對tnf—α、il-6的影響 阮國虎 劉衛清 李娟
(37)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早期治療重度戊型黃疸型肝炎的療效分析 張克祥 劉星 王守兵
(38)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診和治療探究 李毅云
(40)采用尿激酶治療突發性耳聾76例臨床效果分析 江安世
(41)雙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強效鎮痛治療肱骨遠端c型骨折療效探究 竇連運
(43)托吡酯與卡馬西平治療腦梗死后繼發癲癇臨床療效的對比分析 李雪松
(44)痰熱清聯合頭孢呋辛鈉治療老年肺氣腫合并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 彭海斌
護理園地
(46)dc/cik細胞治療心臟毒性反應的護理 陳銀 曾雅力
et="_blank" class="keylink">陳玲 李芳 安東建
(48)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邱小靈 吳小勇 葉學英
(50)提高護士自我效能感對降低職業倦怠的效果分析 江萍 杜錦萍 吳菁 趙春芳 鄧光輝 張偉 韓蘭萍
(5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人性化護理效果分析 仇愛華
(55)椎間盤突出圍手術期的護理 資姣蓉 陳麗華 雷程
(57)icu患者人工氣道內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 王靜 苗春艷
(59)健康教育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劉偉蓮 李遠芬
(60)親情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尤玉蓮
(62)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點分析及護理對策 賴燕 羅冬梅
(63)健康教育對住院精神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的調查分析 李友愛 黃運芳 朱勉春
(65)循證護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張艷梅 吳雯 劉淑麗 劉玉莉
(66)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張平 張偉光
(68)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心得及體會 杜利利 李冰玉 石小玉
(69)老年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預防的護理干預 吳微波 曾宇
(71)護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就醫情緒及滿意度的影響研究 朱玉環
(72)農村骨折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 吳青禮
(74)老年患者的骨科護理 李霞
醫技與臨床
(76)修正geneva評分聯合超聲對肺栓塞的診斷價值分析 王亞豪 毛毅敏 霞 單世民
(78)晚期妊娠胎盤植入的超聲診斷價值分析 吳云
(80)dsct雙能量技術檢測痛風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的初步應用 袁峰 何波 祝艷翠
(82)超聲檢查在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杜喜蓮
(84)食管癌在數字化x線上消化道造影上的表現 李運立 閆風全
(86)mri對局部進展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療效評價 左敏 楊先春 楊克勤
(87)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應用價值 趙同軍
(89)afp、fβ-hcg及uabf在預測不良妊娠結局中的應用 吳新榮
(91)鈀作為基體改進劑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尿鉛中的應用 郭防
經驗體會
(93)電針刺雙足三里穴聯合泮托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 張友發 梁光造 張征
(95)高齡老人髖部骨折的治療風險控制 楊小超 任龍韜
(97)腺樣體切除術聯合鼓膜切開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62例臨床分析 趙春紅 李玉杰
(98)功能位固定結合中藥熏洗治療屈指肌腱狹窄陛腱鞘炎療效分析 陳海宏 高大偉 楊健松
(100)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臨床診療分析 成中鳳
&nbs
p; (101)腹部小切口手術治療子宮肌瘤59例臨床效果觀察 李東偉
(103)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臨床觀察 朱黎姝
(104)肝內膽管結石外科治療 劉鳳義
(106)腔鏡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馬沛
(107)兩種胃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恢復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 張建軍 劉耀剛 楊志忠 袁啟東 李長江
(109)冷刀切開術后直視下尿道擴張治療男性尿道狹窄的療效觀察 劉孝華
(110)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徐荷鳳
(112)經皮骶髂螺釘固定技術治療骨盆骨折的探討 孫智力
(113)硝苯地平緩釋片聯合替米沙坦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觀察 彭玉源
(115)39例結直腸癌致腸梗阻手術ⅰ期切除吻合的臨床療效分析 黃曉暉
(116)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與稽留流產的關系及臨床意義 朱雷
(118)閆紹華老中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經驗 李研 張明香 閆紹華 吳兵
(120)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臨床診治體會 高國俊
(121)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的療效觀察 莊曉明 劉莉冬
(123)益母草注射液與催產素聯用防治產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劉淑芳
(124)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兒童皰疹性口腔炎療效觀察 劉常基
(126)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應用在筋膜內子宮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柯學禮 胡文格 何素瓊 羅勤
(127)左旋甲狀腺素對老年亞臨床甲減患者血脂代謝的影響 王莉芳 丁維民
(129)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永青 艾葉
(130)宮頸leep術對宮頸上皮瘤變的療效分析 施帆
(132)不同劑量高滲鹽水治療顱腦損傷時對血生化及滲透壓的影響研究 陳瓏
(133)胃癌術后腸內高營養54例臨床分析 陳振亮
(135)前列地爾治療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 馬莉
(136)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在輸卵管性不孕中的療效觀察 黃慶芝
(137)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人工流產術后即時應用的臨床觀察 陳艷紅
綜合醫學
(139)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藥敏分析 喬寧 喻華 黃湘寧 殷琳
(142)腓腸豆骨的臨床意義探討 張磊 曾炎 屈尚可 包可 王琦
(144)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并軌的探討 郜宇杰 李汝德
(145)加強醫院醫德檔案管理,促進行風建設 章航飛
(147)小兒靜脈留置針應用不同濃度肝素鈉封管液的效果 殷秀偉
(148)精神科臨床檢驗質量保證措施分析
eylink">陳桂美
(150)高血壓病房實施臨床路徑的管理體會 鄧育芬 黃瓊意 黃意琳 馬偉東
(151)常用中藥材的臨床鑒別使用與藥理學研究 秦小林
(153)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方法的探討、改革與實踐 秦慶穎
(154)“類醫生”: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向 譚剛 陳敏菲 梁飛
(156)糖尿病性低血糖的防治對策 胡鳳鳴
綜述
(158)盆腔淋巴囊腫診療進展 江東根 龐俊 羅云 高新
(161)瘦素與肥胖相關性腎病研究進展 林克宣 劉冠賢 石詠軍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