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容錯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5: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容錯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容錯技術論文

篇(1)

傳統的視頻編碼標準都是圍繞比特流的概念組織的。實際上用于傳送數字視頻的大多數網絡體系結構并不適合直接傳輸比特流。在許多網絡體系結構中,比特流需要拆分為數據分組。這些分組的特性,如最小/最大尺寸、相關開銷和差錯屬性等在網絡體系結構間、甚至在某個給定的網絡體系結構內也是很不相同的。假如視頻編碼器自身能和網絡特性很好的匹配,將能夠獲得更好的視頻QoS。問題是如何容錯地支持易差錯的無線移動網絡?為了解決無線移動信道視頻的容錯傳輸,我們將采用如前向糾錯編碼及支持差錯復原的視頻壓縮編碼技術來解決。H.264編解碼器可以很好的解決易差錯信道的視頻容錯傳輸。在3GPP/3GPP2的傳輸環境下通過選擇適當的條帶長度使H.264編解碼器和無線移動信道的網絡特性得到很好的匹配,實現無線移動信道視頻的容錯傳輸。H.264標準適用于無線網絡傳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概念上分為兩層:視頻編碼層VCL(VideoCodingLayer)和網絡抽象層NAL(NetworkAbstractionLayer),其中VCL負責高效的視頻內容表示,它被設計成盡可能獨立的網絡,NAL負責對編碼信息進行打包封裝并通過指定網絡進行傳輸。H.264中還定義了兩種新的幀編碼類型,即SP幀和SI幀來完成不同流的切換,可以根據傳輸網絡和用戶終端的具體情況自適應地在不同碼率的視頻流之間切換,這大大改善了視頻流對3G網絡的適應性。

一、3G視頻通信中容錯技術的應用

3G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對話式無線視頻業務成為可能,雖然3G網絡在移動環境下的帶寬可達384kbps,在靜止環境下的帶寬可以達到2Mbps,但是由于信道衰減、建筑物遮擋、終端移動、多用戶干涉等原因影響,使得信道是時變且高誤碼的,因此,在3G網絡上傳輸視頻流時,僅僅追求高的壓縮效率是不夠的,必須有一定的容錯和錯誤掩蓋措施。最新的3GPP/3GPP2標準要求3G終端支持H.264/AVC視頻編解碼技術,同時由于硬件的限制,3G終端只支持部分H.264/AVC的容錯工具。H.264中雖然提供了一些容錯工具,但是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用途和目的,即在不同的場合需要選擇不同的組合來使用。

1.1錯誤隱藏技術由于錯誤隱藏技術能夠利用接收到的數據來恢復丟失的數據,因此一般都應用在解碼器端。在無線網絡環境中,解碼器的這種能力尤其重要,因為無線網絡環境中誤碼率高,很多RTP包在傳輸中被網關或者路由器丟棄,而這些丟失的數據又必須在解碼器端根據空間和時間上的相關性來恢復。錯誤隱藏技術的實現方法也很多,在JVT參考軟件中,就使用了一種空間相關性的方法,即使用被丟失宏塊周圍的4個宏塊來恢復被丟失的數據,其選用的標準是使恢復后邊緣數據的SAD(sumofabsolutedifference)差最小。這種方法的效果雖不是最好,但是計算簡單有效。

1.22Slice結構為了滿足MTU大小的要求,在3G網絡視頻傳輸中對視頻進行分片壓縮顯得尤其重要。經過分片壓縮后的視頻中每個RTP包中包含一個片,一般每個slice中包含一個或者幾個宏塊,并以RTP包的大小滿足MTU的要求為準。

1.3幀內編碼塊刷新由于幀內編碼不依賴時間上相鄰幀的數據,所以幀內編碼塊能有效地阻止由于包丟失甚至幀丟失而引起的錯誤傳播。對于對話式視頻業務來說,由于實時性要求高,而且I幀刷新的頻率較低,因此可以用幀內編碼塊來部分代替I幀的作用。H.264/AVC提供了兩種幀內編碼塊刷新(intrablockrefreshing)模式;其中,一種是隨機模式,即用戶可以選擇幀內編碼塊的數目,而由編碼器隨機決定哪些哪些位置上的宏塊實行幀內編碼;另一種是行刷新模式,即編碼器在圖像中依次選擇一行進行幀內編碼,但圖像分辨率大小不同,每次需要幀內編碼塊的數目也不同,例如在QCIF格式圖像中,每次需要選擇一行,即11個宏塊進行幀內編碼,而在CIF格式圖像中,這個數字變成22。

1.4參數集(ParameterSets)H.264標準中,取消了序列層和圖像層,將原本屬于序列和圖像頭部的大部分句法元素分離出來形成序列參數集SPS(SequenceParameterSet)和圖像參數集PPS(PictureParame2terSet)。序列參數集包括了與一個圖像序列有關的所有信息,如編碼所用的檔次和級別、圖像大小等,應用于視頻序列。圖像參數集包含了屬于一個圖像的所有片的信息,如嫡編碼方法、FMO,宏塊到片組的映射方式等,應用視頻序列中的一個或多個獨立的圖像。多個不同序列參數集和圖像參數集被解碼器正確接收后,被存儲于不同的己編碼位置,解碼器依據每個己編碼片的片頭的存儲位置選擇合適的圖像參數集來使用。

1.5冗余片(RedundantSlice)H.264編碼器除了對片內的宏塊進行一次編碼外,還可以采用不同的編碼參數對同一個宏塊進行一次或多次編碼,生成冗余片,冗余片的信息也被編碼進同一個視頻流中。解碼器在能夠使用主片的情況下會拋棄冗余片,反之如果主片丟失,也可以通過冗余片來重構質量。

1.6靈活的宏塊排序(FMO)FMO技術通過片組(slicegroup)技術來實現。片組是由一個或者多個片組成,而每個片中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宏塊。采用FMO進行視頻編碼的好處在于,可以使因信道傳輸而引起的錯誤分散。具體實施方法是:幀圖中的宏塊可以組成一個或幾個片組,每一個片組單獨傳輸,當一個片組發生丟失時,可以利用與之臨近的已經正確接收到的另一片組中的宏塊進行有效的錯誤掩蓋。片組組成方式可以是矩形方式或有規則的分散方式(例如,棋盤狀),也可以是完全隨機的分散方式。采用FMO提高了碼流的容錯能力,卻使編碼效率有所降低,同時也會增加編碼延遲時間。

二、結論

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第三代數字無線移動通信網絡以及多媒體信息服務(MMS)的興起為無線移動環境下的多媒體通信業務(特別是視頻)提供了應用和發展的需求.多媒體業務是3G的基本業務之一,然而視頻通信業務對3G網絡還是一種挑戰,這是由于無線網絡是一種易錯網絡,容易受到多徑干擾、陰影衰落等多種條件的影響,致使視頻傳輸流中的RTP包會大量丟失,因此對于3G無線網絡中的視頻通信業務,容錯技術是不容忽視的。H.264/AVC視頻編碼標準本身提供了許多容錯工具,可以很好的解決易差錯信道的視頻容錯傳輸,提高3G視頻通信的可用性。

參考文獻:

篇(2)

信息技術論文參考文獻:

[1]肖勇.面向航天的多源信息流系統綜合診斷與容錯研究[D].東華大學2010

[2]姚克明.火星無人機控制與自主導航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

[3]閆鑫.基于滑模的航天器執行機構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4]高春巖.基于模型的執行器故障診斷及其在衛星姿控系統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5]欒茹,傅德平.24kV蒸發冷卻汽輪發電機定子絕緣結構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11)

[6]胡國,李朝暉,楊興斌,曾洪濤.葛洲壩電廠19F機組勵磁系統狀態監測與診斷[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測.2005(02)

[7]程養春,李成榕,王偉.發電機局部放電脈沖沿定子繞組傳播規律的研究[J].電網技術.2005(08)

[8]張筱磊.基于概率模型的故障診斷及在航天器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9]李朝暉,楊賢,畢亞雄.水電機組數字化及其工程應用[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8(23)

[10]程養春,李成榕,王偉,林耀洲.發電機定子局部放電檢測中勵磁干擾耦合規律的研究[J].電網技術.2005(03)

信息技術論文參考文獻:

[1]楊賢.面向智能水電站的遠程監測與分析系統[D].華中科技大學2012

[2]謝國財.基于團隊智能的水電機組集成監測方法研究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2

[3]管宇.衛星姿態控制系統的故障診斷與容錯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4]金洋.基于傳遞系統模型的在軌衛星故障診斷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5]胡雷.面向飛行器健康管理的新異類檢測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

[6]宋其江.基于有向圖模型的故障診斷方法研究及其在航天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7]梁偉光.基于證據理論的在軌航天器故障診斷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

信息技術論文參考文獻:

[1]肖志懷.水利樞紐閘門維護自動化-故障診斷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

[2]郭江.電廠維護中基于虛擬現實及智能的人機融合技術[D].華中科技大學2004

[3]陳燚濤.水輪機調速系統優化維護理論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5

[4](美)戴維斯(Davis,B.),編.項目經理應該知道的97件事[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5]何聲武[著].隨機過程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劉明軍.變壓器局放超高頻監測與基于知識的分析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7]徐永.大型水輪發電機組軸系動力學建模與仿真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2

[8]楊賢.面向智能水電站的遠程監測與分析系統[D].華中科技大學2012

[9]艾遠高.基于虛擬現實的水電機組狀態監測分析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10]鄧友漢.雙饋風力發電機最大風能捕捉及低電壓運行技術研究[D].武漢大學2014

[11]許波峰.基于渦尾跡方法的風力機氣動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

[12]謝國財.基于團隊智能的水電機組集成監測方法研究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2

[13]孫鮮明.復雜工況下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部件故障分析與診斷研究[D].沈陽工業大學2014

[14]艾友忠.葛洲壩電廠最優維護方法研究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7

篇(3)

 

0 引言

隨著我國電力工業和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對發電廠、變電站的安全、經濟運行要求越來越高。另外,因電子、計算機和通信系統的快速發展,也使得發電廠、變電站監控系統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微機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也成為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的重要保障。

1 繼電保護發展現狀

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體管繼電保護蓬勃發展和廣泛采用的時代。其中天津大學與南京電力自動化設備廠合作研究的500kV晶體管方向高頻保護和南京電力自動化研究院研制的晶體管高頻閉鎖距離保護,運行于葛洲壩500kV線路上,結束了500kV線路保護完全依靠從國外進口的時代。在20世紀70年代中,基于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集成電路保護已開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電路保護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漸取代晶體管保護。到90年代初集成電路保護的研制、生產和應用仍處于主導地位,這是集成電路保護時代。免費論文,維護。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即已開始了計算機繼電保護的研究,1984年原華北電力學院研制的輸電線路微機保護裝置首先通過鑒定,并在系統中獲得應用,揭開了我國繼電保護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為微機保護的推廣開辟了道路。從90年代開始我國繼電保護技術已進入了微機保護的時代。不同原理、不同機型的微機線路和主設備保護各具特色,為電力系統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優良、功能齊全且工作可靠的繼電保護裝置。隨著微機保護裝置的研究,在微機保護軟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論成果。

2繼電保護的維護管理

2.1 微機保護裝置要采取電磁干擾防護措施

變電站改造中,電磁型保護更換成微機型保護時,必須采取防電磁干擾的技術措施,即嚴格執行微機保護裝置的安裝條件,安裝帶有屏蔽層的電纜,而且兩端的屏蔽層必須接地。防止由于線路較長,一端接地時,另一端會由于電磁干擾產生電壓、電流,造成微機保護的拒動或誤動。為減少保護裝置故障和錯誤出現的幾率,微機保護裝置必須優化設計、合理制造工藝以及元、器件的高質量。同時還要采用屏蔽和隔離等技術來保證裝置的可靠性,從而提高抗干擾的能力。

2.2 微機保護裝置的接地要嚴格按規定執行

微機保護裝置內部是電子電路,容易受到強電場、強磁場的十擾,外殼的接地屏蔽有利于改善微機保護裝置的運行環境;微機保護提高可靠性,應以抑制干擾源、阻塞耦合通道、提高敏感回路抗干擾能力入手,并運用自動檢測技術及容錯設計來保證微機保護裝置的可靠性;容錯即容忍錯誤,即使出現局部錯誤也不會導致保護裝置的誤動或拒動。免費論文,維護。容錯設計則是利用冗余的設備在線運行,以保證保護裝置的不間斷運行。采用容錯技術設計是為了換取常規設計所不能得到的高可靠性,確保微機保護裝置的可靠運行。

2.3 防誤措施

微機保護的一些定值設定以及重要參數修改在硬件設計上設置操作鎖,操作時必須正確輸入操作員的密碼和監護人的密碼時,方可進行正常操作,并將操作人和監護人的姓名等信息予以記錄和保存。

2.4 繼電保護裝置的日常維護

(1)當班運行人員定時對繼電保護裝里進行巡視和檢查,對運行情況要做好運行記錄。

(2)建立崗位責任制,做到人人有崗,每崗有人。

(3)做好繼電保護裝置的清掃工作。清掃工作必須由兩人進行,防止誤碰運行設備,注憊與帶電設備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身觸電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

(4)對微機保護的電流、電壓采樣值每周記錄一次。

(5)每月對微機保護的打印機進行檢查并打印。免費論文,維護。

3 繼電保護故障處理要點

繼電保護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如果只想學會對設備的調試并不難,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按照調試大綱依次進行就可實現。而一旦出現異常現象,想處理它并非易事。它要求工作人員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解決處理故障的有效方法。一個合適的方法,在工作中能幫你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可以說繼電保護技術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故障處理的能力上。因此,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處理故障,體現技術水平,成為廣大繼電保護工作者所共同要探討的課題。下面是常用的幾種故障處理方法。

3.1 直觀法

處理一些無法用儀器逐點測試,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時無備品更換,而又想將故障排除的情況。比如10KV開關柜分或拒合故障處理。在操作命令下發后,觀察到合閘接觸器或跳閘線圈能動作,說明電氣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機構內部。到現場如直接觀察到繼電器內部明顯發黃,或哪個元器件發出濃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確認故障所在,更換損壞的元件即可。

3.2 掉換法

用好的或認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懷疑的或認為有故障的元件,來判斷它的好壞,可快速地縮小查找故障范圍。免費論文,維護。這是處理綜合自動化保護裝置內部故障最常用方法。當一些微機保護故障,或一些內部回路復雜的單元繼電器,可用附近備用或暫時處于檢修的插件、繼電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說明故障在換下來的元件內,否則還得繼續在其它地方查故障。

如一條110 kV旁路L FP-941A微機保護運行指示燈忽閃忽滅,并不打印任何故障報告,很難判斷為何故障。正好附近有備用間隔,取各插件相應對換,查出故障在CPU插件上。用此項方法,要特別注意插件內的跳線、程序及定值芯片是否一樣,確認無誤方可掉換,并根據情況模擬傳動。

3.3 逐項拆除法

將并聯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順序脫開,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現,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這一路內用同樣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點。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電源熔絲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過拉路法,根據負荷的重要性,分別短時拉開直流屏所供直流負荷各回路,切斷時間不得超過3秒,當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則說明故障就在該回路之內,再進一步運用拉路法,確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將接地支路的電源端端子分別拆開,直至查到故障點。如電壓互感器二次熔絲熔斷,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電壓互串等,可從電壓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總引出處將端子分離,此時故障消除。免費論文,維護。然后逐個恢復,直至故障出現,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裝置的保護熔絲熔斷或電源空氣開關合不上,則可通過各塊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結合觀察熔絲熔斷情況變化來縮小故障范圍。免費論文,維護。

4 結語

繼電保護是電力系統安全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繼電保護技術日益呈現出向微機化,網絡化,智能化,保護、控制、測量和數據通信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羅鈺玲.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篇(4)

在中原大化儀表公司是一家省屬大型企業分支單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公司下在發生著日益的變化,職工流動速度在加快,工資增減幅度在加大,員工,職稱,績效評定等信息也隨之越來越多 ,作為工資管理和發放單靠傳統的手工處理已顯得力不從心,手工發放需要反復進行抄寫,計算,不僅浪費時間,還常因抄寫不慎出現張冠李戴,或者由于計算疏忽,出現工資發放錯誤的現象.同時工資的發放具有較強的時間限制,必須嚴格按照公司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正是這種重復性,規律性,時間性,使得工資管理的計算機化成為可能.

使用計算機進行工資發放,不僅能夠保障工資核算無誤,快速輸出,而且還可以利用工資數據庫對有關的各種信息進行統計,服務于上級財務部門的核算與賬務處理.從而提高工資管理發放的效率,實現企業員工工資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

二、計所達到的要求,技術指標,預計的技術關鍵,技術方案和主要實驗研究情況

1、預計達到的要求:

此系統要求做到設計合理,便于使用,易于操作;界面友好,容錯性高,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查找出所需的職工工資資料,提高工作效率.

2、技術指標

(1)開發環境:visual foxpro6.0

(2)運行環境:windows9x/windowsxx

3、技術關鍵:

采用foxpro編程思想,利用其強大而完整的功能開發這樣一套職工工資管理軟件,其主要技術有:foxpro數據庫技術,新類的設計與應用,系統容錯性的處理,組合查詢技術的實現等.

4、技術方案和主要實驗研究情況:

(1)開發職工工資管理系統

(2)職工工資管理系統的數據庫結構設計與實現

(3)職工工資管理系統的具體實現

三、課題研究進展計劃:

9月28號:畢業設計選題

10月10號:開題報告撰寫

10月19號:對開題報告進行改進

10月29號:對系統整體設計

11月15號:中期報告

12月21號:論文撰寫

12月28號:系統檢查

1月4號: 論文答辯

四、現有在條件,人員(姓名,職稱)及主要設備情況

已有軟件: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winxx平臺

設計人員:樊利清

主要設備:計算機(intel pentium 4)一臺,激光打印機 一臺

五、參考文獻

(1)開發使用手冊 人民郵電出版社

(2)數據庫系統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個人電腦實用基礎教程 寧杭出版社

(4)數據庫系統及應用基礎 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

(5)數據結構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篇(5)

0前言

硬件是計算機的基礎,硬件容錯技術主要是利用多份硬件來實現的,即是利用冗余來實現容錯。并且硬件冗余的級別越低,故障率降低的效果越好,但增加了故障檢測和電路設計的困難。在實際應用中,最常見的有靜態冗余、動態冗余和混合冗余等模式。

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硬件冗余容錯設計

1.1電路級冗余設計

1. 2靜態冗余系統

靜態冗余是指冗余結構相對固定,不隨發生故障的情況變化而變化的一種冗余形式。靜態硬件冗余的工作形式是將發生的故障加以隱蔽,來達到防止故障造成差錯的目的。靜態冗余的原理就是通過表決的形式來決定掩蔽發生的故障。靜態冗余模塊是系統運行時必要的組成部分,模塊在工作時全部參與運行,即多個模塊執行相同的功能,表決器通過多數一致原則輸出分析結果以達到隱蔽故障的目的。靜態硬件冗余的形式通常是三模冗余。即三個相同的模塊接收共同相同的輸入并將產生各自的結果,送至表決器。表決器的輸出則取決于模塊輸入結果。即如果有一個模塊故障,另兩個模塊正常,則正常模塊的輸出可將故障模塊的輸出屏蔽,以達到防止故障造成差錯的目的。

1.3動態冗余系統

動態硬件冗余系統是由若干相同模塊共同組成的,以故障檢測及系統恢復等方式來達到容錯的一種硬件冗余系統。動態硬件冗余系統的特點是系統的冗余結構是隨故障情況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并且動態硬件冗余系統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模塊重組并恢復正常運行;因此動態硬件冗余系統是允許故障產生差錯,但避免差錯產生失效。

動態硬件冗余有備份替換和雙機比較兩種主要工作方式。

1.4混合冗余系統

混合冗余系統的實質就是將靜態冗余系統和動態冗余系統結合起來。通常,混合冗余系統由靜態冗余的TMR核心模塊、備份模塊、表決機構等組成,并由切換機構確保靜態冗余的TMR核心的完整性,即當TMR核心模塊中有一個發生故障,立即以無故障的備份模塊取代。

2.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硬件冗余容錯設計分析

在電路級冗余設計中,從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當開路故障率比短路故障率小時,以先串后并結構為好,反之以先并后串結構為好。

靜態靜態冗余系統中,以三模冗余系統與單模系統可靠度的關系為例。三模表決系統的平均無故障時間是單模系統的5/6,那么,我們把兩者的可靠性曲線一起繪于圖1。由圖可見,當Rt>0.5時,三模系統的可靠度高于單模系統,當R(t)

動態冗余系統由于系統恢復使用某種重組技術,,系統的冗余結構將隨故障情況發生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種技術不防止故障產生差錯,但防止差錯產生失效。

在混合冗余系統中,當不一致檢測器檢測TMR模塊中有一個模塊的輸出結果與表決機構的輸出結果不一致時,則系統將該模塊切換,并用備份模塊予以替換。只要有多數模塊輸出正確,則表決機構的輸出就是正確的。備用模塊是TMR模塊輸出結果不一致時替換TMR模塊,直至備用模塊全部用完,所以備份模塊的數量的越多,混合冗余系統的可靠性也就越高。由上可知,混合冗余系統利用其自身結構有效地使計算機系統運行的可靠性提高,并延長了其無故障運行時間。

3總結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在電路級冗余容錯設計中,應根據其短路故障概率及開路故障概率來判斷其容錯設計型式。靜態冗余系統中,只有當單模系統的可靠性比較高時,所構成的多模表決系統才能有比單模系統更高的可靠度。動態冗余系統則需注意其適用范圍。混合冗余系統則有較高的無故障運行時間。

篇(6)

       卷首語

        (3)技術創新的思路從何而來? 無

        科技風云

        (7)最低溫度:“無限逼近”開辟科學新領域 楊書卷

        特別欄目

        (8)科技新聞媒體關注指數排行榜 無

        封面圖片說明

        (8)地質災害生命可接受風險標準研究的意義 無

        科技事件

        (9)陡山沱組球形化石新解難獲認同 李娜

        特別欄目

        (10)科技界聲音 無

        科技工作大家談

        (11)中國風電產業不可忽視的專利問題 耿潔 劉旭彤

        特別欄目

        (12)科學共同體要聞 無

        (13)科技期刊亮點 無

        (14)科技要聞 無

        本刊專稿

        (15)錢學森與《科技導報》 蘇青

        研究論文

        (17)中國地質災害生命可接受風險標準研究 趙洲 侯恩科

        (23)基于演化涌現的復雜信息網絡設計優化 趙東杰 何宇 楊海濤 王華 李智 趙洪利

        無

        (27)“第8屆全國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學術會議(ccscw2012)學術會議、第23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2012)學術會議”征文

        研究論文

        (28)硫化礦石低溫氧化性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李孜軍 王曉磊 石東平

        (33)脈沖耦合神經網絡對肝包蟲圖像分割 田翔華 木拉提·哈米提 朱從旭 孔德偉

        無

        (37)“第七屆全國制冷空調新技術研討會(2012)”征文 無

        研究論文

        (38)基于復雜性理論的軍事通信網絡中心化方法比較 熊金石 李建華 楊迎輝 郭威武

        (42)小型四軸飛行器動力學參數測定方法設計 王冬來 呂強 劉峰

        無

        (45)“第十七屆全國小兒心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征文 無

        研究論文

        (46)順傾軟巖邊坡穩定性分析與防治 曹蘭柱 霍麗紅

        (50)高速公路路側容錯環境的rst-gce法評價 陳沅江 陳熠

        (58)沖擊噪聲背景下一種穩健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 楊磊 馬杰

        綜述文章

        (61)爆炸箔起爆系統的發展 呂軍軍 李明愉 曾慶軒 鄭

猛 馮長根

        科技評論

        (65)“第十七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征文 無

        無

        (66)機械史成就鼓舞機械行業創新發展 羅圣國

        科技評論

        (67)科研:業績多多,成果是零 文雙春

        (68)這次長三角植物學研討會 高建國

        無

        (68)講座后的一點思考 黃錦芳

        主編心語

        (69)怎樣指導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18)——讓優秀博士生成長為科技領軍人才 馮長根

        特別欄目

        (69)中國生態學學會 無

        走向職場

        (70)求職的經歷和經驗——劉廣福博士訪談 王華鋒

        (71)科技人才招聘 無

        (75)全球招聘新聞 無

        無

        (80)《科技導報》征稿 無

        特別欄目

        (81)完詞填空 無

        (81)推理小游戲——水有一半嗎? 無

        (81)好玩的數學——24整除 無

篇(7)

本文通過分析網絡會計的特點及優勢,闡述了網絡會計的意義,重點分析了網絡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對網絡會計前景的展望做了一些探討。

二、畢業設計(論文)結構的初步設計和進度計劃:

論文的初步設計:

一、網絡會計的概述

二、我國網絡會計發展的特點及優勢

(一)核算的充分性和信息的無紙性 (二)信息處理、披露和使用的及時性

(三)會計信息的獲取更具針對性

三、網絡會計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一)信息在傳遞中存在問題 1。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2。財務機密的保密性 3。會計信息是否被篡改

(二)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存在隱患

1。計算機硬件的安全性 2。網絡系統的安全性

(三)對會計軟件的新要求

1。對會計軟件開發的要求 2。會計軟件運行環境的要求

四、應對網絡會計問題的對策

(一)加快立法工作 (二)健全內部控制 第一,建立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

第二,做好日常操作管理 第三,做好會計檔案管理。

(三)從技術上,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一,系統容錯處理。

第二,安全管理體制。 第三,安全保密技術。 第四,為防止非法用戶對網絡環境下會計系統的入侵,可以采取端口技術和防火墻技術。 (四)加強網絡會計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五)加強人才培養,培養一大批復合型的會計人才

五、結論

六、致謝

三。畢業設計(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選題困難:平時較少關注會計信息,對會計熱點問題了解較少,對于論文題目的難易程度和范圍自己不好控制。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綜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大致上擬定幾個題目,再請教老師,從中挑選一個適合的論文題目。

2、搜集資料:我國網絡會計相對是一個比較新的會計領域,在這方面,會計界學者的研究還是比較有限的,資料搜集比較有難度,需要從多種渠道收集,上圖書館借閱相關圖書,上中國知網搜索有關我國網絡會計的相關資料,咨詢專業老師獲取相關建議。

3、畢業論文格式不熟悉:畢業論文對格式有著很高的要求,第一次寫畢業論文,對格式很不熟悉,請教上一屆的學長姐的同時上學校網上查找相關畢業論文格式的資料,另一方面在網上下載范文作為參考。

四、進度計劃:(包括時間劃分和各階段主要工作內容)

總體安排:

首先與導師商定論文選題,之后就此選題到圖書館和網上進行資料收集,擬出論文提綱,再根據提綱完成論文初稿,并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論文修改,最后定稿。

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9—8—15至2019—11—8)

第二階段:構建本論文的目標體系,設計內容,選擇實施方法和途徑(2019—11—9至2019—11—30)

第三階段:完成初稿(2019—12—1——2019—12—31)

第四階段:請指導教師審核初稿并征求意見(2019—1—1至2019—1—20)

第五階段:修改論文初稿,完成二稿,請指導教師審核校閱(2019—1—20至2019—4—30)

第六階段:畢業論文定稿并謄正(2019—5—1——2019—6—1)

第七階段:畢業論文答辯(2019—6—8左右)

五、主要參考文獻、資料:

[1]許永斌。電子商務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9。

[2]胡華。網絡安全與會計控制。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9。

[3]岳和平。網絡化對未來會計工作產生的影響。太原科技,2019(3)。

[4]張英明。IT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研究。中國會計電算化,2019(1)。

[5]姚友勝。基于網絡的企業內部控制及要素特征[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6)。

[6]崔曉清。21世紀網絡會計[J]。財務與會計,2019(4)。

[7]姚止海。網絡時代挑戰傳統會計[J]。財務與會計,2019(4)。

篇(8)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深入,計算機已經逐漸介入了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各個方面對計算機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人們的需要,計算機技術不斷的在各個方面變革著。Internet的普及更加劇了信息的幾何化增長,于是存儲信息并且防止信息丟失就成為了一個首要問題。當然用于存儲信息數據的設備就是關鍵了:比如對于一個大型的網站來說,因為存儲設備的故障導致網站的片刻的癱瘓,也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很顯然單靠用多個硬盤簡單的備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時一種叫做獨立冗余磁盤陣列(RAID)的技術就應運而生了,這種技術可以把數據分布到多個硬盤上,從而取得更好的穩定性和性能。

二、RAID技術

(一)RAID技術簡介。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盤構成的冗余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盤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盤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于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盤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盤的影響。

數據冗余的功能可以保證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就可利用冗余信息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盤組就像是一個硬盤,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盤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盤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盤陣列的存儲性能要比單個硬盤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數據冗余。

(二)RAID的幾種模式。RAID的級別從RAID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多個級別,有明確標準級別分別是0、1、2、3、4、5等。但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個級別。其他還有6、7、10、30、50等。

1.RAID0。RAID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即Data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0是由多個硬盤并發協同工作完成數據的讀寫,數據被均勻分布在各個硬盤上,一般情況下,使用的硬盤越多,讀寫的速度越快。RAID0的特點是讀寫速度快,并且價格便宜;缺點是安全性相對較差,因為在RAID0中的一個硬盤出現故障時,整個陣列的數據將會丟失。RAID0是最快和最有效的磁盤陣列類型,但沒有容錯功能。因此,RAID0不能應用于數據安全性要求高的場合。

2.RAID1。RAID1稱為磁盤鏡像。原理是在兩個硬盤之間建立完全的鏡像,即所有數據會被同時存放到兩個物理硬盤上,當一個磁盤出故障時,仍可從另一個硬盤中讀取數據,因此安全性得到保障。但系統的成本大大提高,因為系統的實際有效硬盤空間僅為所有硬盤空間的一半。

3.RAID3。RAID3是把數據分成多個“塊”,按照一定的容錯算法,存放在N+1個硬盤上,實際數據占用的有效空間為N個硬盤的空間總和,而第N+1個硬盤上存儲的數據是校驗容錯信息,當這N+1個硬盤中的其中一個硬盤出現故障時,從其它N個硬盤中的數據也可以恢復原始數據,這樣,僅使用這N個硬盤也可以帶傷繼續工作(如采集和回放素材),當更換一個新硬盤后,系統可以重新恢復完整的校驗容錯信息。由于在一個硬盤陣列中,多于一個硬盤同時出現故障率的幾率很小,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與RAID0相比,RAID3在讀寫速度方面相對較慢。

4.RAID4。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盤結構,RAID4和RAID3很像,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就是按磁盤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么好。5.RAID5。RAID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盤中進行均衡,從而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5提高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并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6.RAID6。RAID6即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盤結構,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數據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使用了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盤,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寫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很少人用。

7.RAID7。RAID7即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盤結構,它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了系統的并行性和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盤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時操作芯片,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臺主機,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于0。但如果系統斷電,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統成本很高。

8.RAID10。RAID10即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盤結構它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可以達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這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

9.RAID53。RAID7即高效數據傳送磁盤結構,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十分高,不易于實現。

三、RAID級別的的選擇

使用的容錯算法和分塊大小決定RAID使用的應用場合,在通常情況下,RAID3比較適合大文件類型且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視頻編輯、硬盤播出機、大型數據庫等;而RAID5適合較小文件的應用,如文字、圖片、小型數據庫等。RAID級別的選擇有三個主要因素:可用性(數據冗余)、性能和成本。

四、RAID技術的實現方法

RAID實現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專門的控制新片來完成,控制芯片可以做成RAID卡的形式,也可以集成在主板上。另一種方法是用軟件的方法來實現,比如WIN2000就含有軟件RAID的功能。

總之,冗余磁盤陣列RAID技術,能夠將有效數據和校驗數據均勻分布在多個硬盤中并加入校驗數據,當有硬盤損壞時,通過校驗數據恢復損壞硬盤申的數據。在恢復過程中,不影響系統的服務。同時,RAID系統可以大幅度提高磁盤數據1/0(input/outpu志;輸入輸出)的性能。通過配置并使用RAID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硬件損壞造成的系統故障和數據丟失。

參考文獻:

篇(9)

2.畢業時,我做了一個信息管理系統。答辯一開始,老師就狂說,做系統嘛,一定要考慮安全性、容錯性。然后就問:如果突然斷電,你的系統能保證安全嗎?我郁悶得不行,就說:“不光是斷電,機器還可能被偷走呢,管理員還會被車撞死呢?我只做軟件,其他的不關我事!”老師眼睛瞪得大大的……

3.答辯的時候,班上的一個牛人上臺,侃了一個小時的音樂(我們是計算機系的),從聲波講到機械波,然后來一句“最后放一首我自己翻唱的歌《大地》”。底下的老師楞是一個問題也沒來得及問就傻了。

4.我答辯的時候是十幾個人輪流上臺答辯,到最后是一個女生。前面答辯的同學基本都是站著口述一番就可以了。不過這個女同學架勢很猛,拿起粉筆就在黑板上寫寫畫畫起來。因為是最后一個,老師們都在底下聊天沒人細聽,該女生直接就點了某老師的名,大叫:“×××,用心聽講!”,底下所有老師和同學先是一愣,繼而一起笑倒……

5.有一哥們兒畢業論文是個有關電梯的東西,他什么都沒做過,論文是抄的。答辯時,老師問什么他都不知道。最后老師急了,問道:那么你知道什么?他說:我知道這個電梯按向上的按鈕它會上去,按向下的它會下去。他老師吐血,給60分讓他走人了。

篇(10)

高校教務管理系統是學分制與信息化技術結合的產物。學分制是一種教學管理制度,是對學生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的一種管理手段,學生根據學分制中的具體制度,來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便是為了使用信息化手段來解決學分制驟然而生的巨大工作量而誕生的。本文介紹了集群以及雙機容錯的基本理論。對教務管理系統改造雙機容錯進行了功能需求的分析,提出了設計目標,并針對每個功能模塊給出了設計。

一、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的體系結構

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的使用人群為全體在校的學生、教師、教務處人員和院系教輔人員。眾多的學生和教師需要能夠隨時、隨地使用系統,因此,系統應為B/S結構;而教務處人員和院系教輔人員需要大量的處理數據,并且地點固定,因此,系統還需要C/S結構。此外,教務管理系統中需要存儲大量的數據,比如在校生的信息和已畢業學生的信息,歷年學生的成績,教師的信息,教材的信息等等。因此,應選擇中、高級的數據庫系統,比如SQLSERVER或ORACLE等。

二、雙機容錯的工作模式

所謂的雙機熱備份,就是一臺主機為工作機(Active Server),另一臺主機為備份機(Standby Server)。在這種容錯方案中,各服務器只需一塊網卡,共同連接在同一網絡上,在系統正常情況下,工作機為信息系統提供支持,備份機監視工作機的運行情況,與此同時工作機也監視備份機是否正常。工作機會通過互連的網絡線,周期性地發出用于相互檢測的測試包給備份機。如果此時工作機出現故障,備份機在連續丟失設定數目的檢測包后,會認為工作機出現故障,自動檢測設置中是否有第二種心跳,如果沒有第二種心跳的話,備份機則根據已設定的規則,啟動備份機的相關服務,完成雙機熱備切換。備份機主動接管(Take Over)工作機的工作,繼續支持信息的運營,從而保證信息系統能夠不間斷地運行(Non-Stop)。

雙機共享磁盤陣列柜方式是以磁盤陣列柜為中心的雙機容錯方案。磁盤柜通過SCSI線連接到兩個系統上,并能被兩個系統所訪問。關鍵數據放在共享磁盤柜中,在正常運行時,控制權在主用系統上,當主用系統發生故障或主用系統檢查到某種故障后,系統控制權就切換到備用主機。主用系統修復后,主備角色互換,雙機系統進入正常工作模式。使用共享磁盤陣列方式的兩臺(或多臺)服務器的數據同時存放在一個磁盤陣列柜里,因此,不需要進行數據復制,只需在其中一臺服務器停機時將此服務器的工作轉移至另外一臺服務器,工作較為簡單。由于數據存儲在同一磁盤陣列柜里,一旦磁盤陣列柜的數據損壞則數據全部丟失,有單點崩潰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服務器與磁盤陣列柜之間通常使用SCSI線連接,因此受到距離的限制。

三、雙機容錯的教務管理系統的總體架構

1.總體設計。ORACLE雙機容錯的工作過程設想如下:其中一臺服務器被指定為工作機,由它處理當前運行的業務,另一臺為備用機。備用機平時不參與業務處理,僅完成數據鏡像任務。一旦工作機發生故障,備用機立即啟動對外提供服務,使運行著的業務不至于因為系統的單點故障中斷,實現系統的高可用性。①正常狀態中,工作機提供服務,同時監測備用機的狀態;備用機監測工作機的運行狀態。②當工作機運行異常時,備用機立刻接替工作機的工作,代替工作機向外部提供服務。③系統管理員將工作機故障排除后,可將工作機設置為備用機,也可以由工作機替回備用機。

2.系統軟硬件平臺。①硬件平臺。WEB服務器和兩個ORACLE數據庫服務器均采用DELL服務器,2個Xeon2.6GHz處理器,內部存儲器為SDRAM ECC 2GB,外部存儲器為73 GB的SCSI Ultra2,使用INTEL公司的E1000雙網卡。②軟件平臺。WEB服務器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WEB服務使用WebLogic8.1版本。兩臺數據庫服務器的軟件:①Redhat Linux Advance Server 4②Oracle9i③Heartbeat-2.1.3④Mon-1.2.0⑤3Com boot services⑥Symantec Ghost8.0網絡版。

3.模塊設計。根據可用性的定義公式可知,提高系統的可用性有兩種方法:增加MTTF和減少MTTR。增加MTTF就是增加系統的可靠性;減少MTTR的做法就是當故障的產生難以進行有效的預測和消除時,通過快速故障恢復,降低平均修復時間以達到提高可用性的目的。

雙機容錯的乾豪教務管理系統分為四個主要模塊:心跳監控模塊、數據同步模塊、監測模塊和系統維護模塊。

4.系統維護模塊的實現。可以采用Oracle的邏輯導出(EXPORT命令)來備份數據庫,可以采用定時備份和人工備份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即在教學活動不頻繁的情況下,采用每周一次的定時備份,備份時間可以放在晚上或者凌晨;而教學活動頻繁的時候,比如學生選課階段和教師錄入成績階段,此時,可由人工每天備份一次。備份出來的文件應及時刻錄光盤,并遠離服務器存放,避免服務器突發故障。

上一篇: 生產運作管理論文 下一篇: 財稅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海丰县| 武安市| 开封市| 尤溪县| 锦州市| 青河县| 花莲市| 钦州市| 临安市| 互助| 公主岭市| 佛学| 桐梓县| 镇平县| 扎赉特旗| 昌都县| 将乐县| 潞西市| 枞阳县| 迭部县| 聊城市| 涞源县| 资兴市| 元江| 永丰县| 白河县| 洞头县| 信宜市| 图片| 桓台县| 德昌县| 定襄县| 烟台市| 汕头市| 望谟县| 宁晋县| 来安县| 仪陇县| 黄大仙区|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