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高血壓治療有效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5 17:43: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血壓治療有效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血壓治療有效方法

篇(1)

難治性高血壓現如今已成為常見高血壓疾病類型之一,其患者例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此類高血壓患者若采用西醫單一藥物治療并不能起到顯著降壓的效果[1]。此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于臨床多是以多種西醫降壓藥物聯合干預,但其臨床治療效果一般[2]。本研究分析了安宮降壓丸聯合常規高血壓治療應用于初發難治性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選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難治性高血壓初發患者共80例,其臨床表現均符合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關于難治性高血壓診斷標準[3],均與院方簽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平均(59±6.7)歲,高血壓病程平均(9±5.4)年。將研究樣本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平均(58±5.4)歲,高血壓病程平均(8.7±4.6)年;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平均(61±5.7)歲,高血壓病程平均(10.5±5.1)年。上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樣本采用常規高血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具體治療以馬來酸依那普利片10 mg、雙氫克尿噻12.5 mg、1 g及硝苯地平緩釋片10 mg及氯化鉀緩釋片1 g聯合應用進行降壓,其中雙氫克尿噻1次/d,其他藥物2次/d。高血壓治療期間患者禁忌煙酒、高鹽分及高脂肪飲食,對于肥胖患者囑每日進行適量鍛煉。研究組樣本在以上常規三聯法高血壓降壓基礎上加用北京同仁堂制藥廠生產的安宮降壓丸進行治療(批號:20120371),早晚各服用1丸/d,治療期間及研究前1 w、研究后3個月兩組樣本每日進行血壓測量。

1.3療效判定 顯效:經治療后患者收縮壓下降40 mmHg以上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患者頭痛、心悸及失眠等高血壓癥狀消失;有效:患者收縮壓下降20 mmHg以上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上并且頭痛、心悸及失眠等癥狀顯著改善;無效:患者血壓情況無明顯變化并且患者臨床癥狀明顯。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包將上述樣本資料和研究數據進行處理,P

2 結果

研究組樣本治療滿意率為85.0%,對照組樣本治療滿意率為67.5%,具體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研究組樣本經治療,效果顯著16例,有效19例,其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樣本經治療,效果顯著14例,有效15例,本組樣本治療有效率為72.5%。經統計學軟件處理得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難治性高血壓又稱作抵抗性高血壓,為冠心病和腦卒中發作及死亡的危險因素,為控制此類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需控制患者的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內[4]。初發難治性高血壓與患者用藥習慣有密切關聯,多數高血壓患者不注意日常用藥,降壓藥物不合理使用,從而將高血壓演變為難治性高血壓[5]。高血壓在中醫學中認為肝臟、脾臟為受累器官,治療高血壓即調節肝脾。中醫治療此類疾病即以平肝清熱、活血祛瘀及健脾生津為主。安宮降壓丸為純中藥制劑,藥方來源于“急救三寶”中安宮牛黃丸,其組方包括人工牛黃、黃連、梔子、天麻、郁金等。隨著社會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中西醫結合方法應用于疾病治療不斷進展,經相關醫學人士研究發現,將安宮降壓丸應用到常規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之中可起到顯著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樣本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樣本臨床療效。綜上所述,安宮降壓丸在初發難治性高血壓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瑞軍,李國牛馮艷,等.聯合應用安宮降壓丸治療初發難治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8C):2890-2892.

[2]張安東.探討聯合應用安宮降壓丸治療初發難治性高血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3):186-187.

篇(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冠心病是由動脈粥樣化以及血栓形成的疾病,發病時,患者出現休克,嚴重者還有可能失去生命[1]。高血壓病患者發病時會出現昏厥等現象。這兩種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高血壓是冠心病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控制好血脂的含量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的治療藥物是他汀類藥物,但是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了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筆者近年來對單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法與血脂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做了研究與對比。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20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最小年齡53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年齡(65±1.3)歲;最短病程2個月,最長病程9個月,平均病程(6±1.3)個月。觀察組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最小年齡52歲,最大年齡83歲,平均年齡(66±1.1)歲;最短病程3個月,最長病程9個月,平均病程(6±1.5)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以及其他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對照組患者單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法,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鈣片2次,每次15毫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之上再服用血脂康膠囊,每天2次,每次2粒。兩組患者均以治療3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高血壓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

1.4 療效評判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高血壓臨床癥狀消失,且患者的舒張壓(DBP)下降≥15mmHg,且在正常值的范圍內。有效:治療后,患者的高血壓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患者的舒張壓(DBP)下降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冠心病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脂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有好轉。觀察組患者的血脂指標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冠心病治療效果比較(x±s)

2.2 兩組患者高血壓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高血壓癥狀均有所好轉。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00%,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00%,兩組結果相比較,差異明顯(P

表2 兩組患者高血壓治療效果比較[n (%)]

3 討 論

冠心病和高血壓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兩種疾病,尤其以冠心病最為嚴重。近年來,相關研究顯示,大多數患有高血壓的患者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這兩種疾病一起發生,更加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老年人是高血壓與冠心病的高發人群,治療本身就存在這很多危險因素。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給患者降壓,還要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這是一項艱難的挑戰。現在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口服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可以防止高膽固醇以及動脈粥樣化。它屬于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還原劑抑制劑,可以在降脂的同時還能夠起到降壓的作用[2]。他汀類藥物還具有抗氧化、抗炎、調節免疫、改善心室重構等重要作用[3]。所以它經常被作為聯合用藥的基礎藥物。血脂康是一種天然的他汀類中成藥,具有控制血脂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紅曲,紅曲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活血化瘀、軟化血管等作用,而且,血脂康還加入了多種他汀類成分、氨基酸成分以及微量元素,因此還具有調節心律失常、疏通心腦血管的作用[4]。筆者的臨床試驗表明,這兩種藥物聯用,能夠相輔相成,發揮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偉民,周有華,趙漢儒.血脂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療效[J].海南醫學,2013,21(22):3306-3307.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84

高血壓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是動脈血壓持續升高,極易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的病變,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卡托普利是歷史悠久的降血壓藥物,適用于各種類型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硝苯毗啶也是活躍在臨床一線的常見降血壓藥物,二者單獨使用均可取得一定的降壓效果。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卡托普利聯合硝苯毗啶治療高血壓患者92例,療效優于同期采用硝苯毗啶治療高血壓患者70例,具體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高血壓患者112例,均為男性;年齡24~46歲,平均40.2歲。經眼底檢查、心電圖等進行高血壓分級,112例中1級高血壓12例,2級32例,3級68例。將11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治療組72例。納入標準:1979年WHO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

治療方法:本組患者均住院治療,采用臺式血壓計每天早中晚測量患者右上臂(臥位)血壓3次,給予對癥處理和戒煙酒、心理疏導、減少鹽攝入量、適當進行運動等綜合治療。治療期間定時觀察患者血壓情況、心率變化、血脂血糖、電解質等,部分患者給予心臟超聲檢查。對照組:給予硝苯毗啶口服治療,3次/日,10mg/次。治療組:卡托普利聯合硝苯毗啶用藥,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卡托普利,3次/日,12.5mg/次。兩組患者均保持規律用藥4周。患者出院后保持隨訪15個月。

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用藥后血壓恢復至正常水平(<140/90mmHg),或血壓下降幅度>30/20mmHg;②有效:用藥后血壓未恢復至正常水平以內,血壓下降幅度>20/10mmHg;③無效:血壓未下降或升高。顯效率=顯效例數/總例數,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統計學處理:研究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分析,所有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療效比較:對照組經過口服硝苯毗啶治療,顯效率17.1%,總有效率74.3%;治療組經過卡托普利聯合硝苯毗啶治療,顯效率82.6%,總有效率97.8%。治療組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不良反應情況比較:藥物治療后,對照組不良反應9例(129%);治療組不良反應3例(33%)。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 論

高血壓是一種容易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疾病,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治療的收益主要體現在降壓本身,不同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和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別,聯合用藥能夠有效降壓至正常水平[2]。故近年來圍繞如何聯合用藥治療高血壓的研究較多,試圖選擇一種降壓效果好、不良反應少、適用面廣的高血壓治療組合方案。

卡托普利能夠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以及醛固酮分泌,不僅降壓作用明顯、適用面廣,還能夠保護心腎功能,有助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而且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牛黃降壓丸比較無顯著差異[3]。硝苯毗啶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壓和心肌耗氧量,并能緩解冠脈痙攣,增加心肌供氧量,作為高血壓治療用藥硝苯毗啶降壓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不會導致血糖升高[4]。

本次研究采用卡托普利聯合硝苯毗啶的組合方案,證明該高血壓治療組合方案具有以下優勢:①降壓療效顯著,治療組總有效率高達978%,遠遠高于僅口服硝苯毗啶的對照組;②安全性高,硝苯毗啶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主要有輕微頭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腫等,卡托普利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主要有皮疹、咳嗽等,本研究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33%,遠低于對照組,表明二者聯合使用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相關研究也證明,硝苯

毗啶可以增快心率,卡托普利能夠降低心率,聯合使用可以降低對心率的影響;硝苯毗啶能降低中風幾率;卡托普利與硝苯毗啶不會對胰島素和血脂產生影響,可以用于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降壓。另外,卡托普利與硝苯毗啶均價格低廉,不會過高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卡托普利聯合硝苯毗啶具有降壓效果好、安全性能高、適用范圍廣、經濟負擔小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52.

篇(4)

高血壓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病,我國患病人數估計超過1億,但在高血壓人群中血壓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1],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差。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CPAT)指患者嚴格按醫囑堅持服藥的程度,國內外研究結果均顯示,CPAT作為一種行為方式,其影響因素非常復雜。良好的醫患關系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CPAT是有益的,面對有限的醫療資源,要切實有效的在社區開展大規模的高血壓隨訪干預,只有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通過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擬定隨訪計劃,督促提醒隨訪才能真實、有效的確保更多的高血壓患者按時接受必要的健康干預,提高患者的CPAT,從而提高高血壓的治療率和控制率。上海閔行區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07年開始依托信息化平臺為高血壓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開展持續有效的健康干預等綜合管理措施,現對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化管理的部分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相關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簡單抽樣法抽取閔行區古美街道3個居委中建立電子健康檔案1年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采用數字表法在每個居委會抽取700名患者,共計2 100人。發放調查表2 100份,回收1 610份,應答率為73.70%。1610名調查對象中,男708人,女902人;平均年齡(67.4±6.2)歲,其中65歲以下占53.6%,65歲及以上46.4%;初中及以下占55.3%,離退休人員占77.4%,醫療費支付方式中醫保支付占86.9%。

1.2方法

1.2.1一般情況調查

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1)患者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醫藥費支付方式等;2)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情況。由經過培訓的社區醫生擔任調查員進行面對面調查,并用標定過的水銀柱式血壓計以標準方法測量2次血壓,將血壓平均數作為患者的血壓值。

1.2.2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CPAT)調查

采用Morisky1等報道所推薦的CPAT調查表(表1),此表共4個問題。4個問題回答為“否”,即依從性良好,4個問題只要有1個及以上回答“是”,即為依從性不佳。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為兩樣本t檢驗、卡方檢驗、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

2結果

2.1高血壓CPAT評估結果

采用Morisky推薦的CPAT調查表,4個答案均為“否”的994人,占患者總數61.7%,將其評定為依從性“佳”;2或3個答案為“否”者553人,占34.4%,可將其評定為依從性“中”;僅1個答案為“否”或答案均為“是”者63人,占3.9%,將其評定為依從性“差”(表2)。

2.2影響高血壓服藥依從性的因素

在影響高血壓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中,對高血壓危害性的認識、對自身疾病的關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與高血壓治療依從性呈正相關,而對抗血壓藥物的了解少、家屬關心和參與不夠是影響高血壓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原因,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開展慢性病防治是社區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2]。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治療依從性“佳”的患者占總數的61.7%,明顯高于Morisky報道的43.0%和Shea[3]報道的43.2%的水平。

有文獻報道良好的醫患關系和開展規范的高血壓社區管理是提高患者CPAT的關鍵[4]。通過社區醫生定期隨訪、測量血壓、指導非藥物治療、進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有針對性地進行監測和督導是提高患者高血壓治療依從性,提高高血壓管理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手段。

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和開展規范的高血壓社區管理,建立以健康檔案為基礎的高血壓信息化管理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實現信息化建設,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流程確保患者定期接受監測和督導:1)為高血壓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根據高血壓三級管理要求擬定隨訪管理計劃,定期提醒家庭醫生隨訪,降低漏訪率。2)隨訪期內患者門診就診(無論是否因高血壓病就診)信息系統會自動顯示隨訪界面,督促醫生在診室完成監測和督導教育,所有內容均需記錄在信息系統內。通過門診醫生參與患者的監測督導,對提高患者認知水平及CPAT均具有積極的效應。3)通過信息平臺統計隨訪工作指標,所有的指標均與醫生績效掛鉤,通過體現醫生工作的價值,激勵醫生在數量和質量上更好的完成健康教育工作。調查人群中至少每月監測1次血壓的患者比例達98.9%;定期接受醫生隨訪率達99.2%,可見通過信息化管理拉近了醫患之間的關系,加強了患者對疾病的關注度,提升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從而明顯提高CPAT。

參考文獻

[1] 黃煊, 范啟勇. 電子健康檔案對實現慢性病目標管理的作用[J]. 中華全科醫學, 2008, 6(8): 863-864.

[2] 鮑勇. 健康管理是建設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一)[J]. 實用全科醫學, 2008, 6(1):1- 2.

篇(5)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知曉率低、控制率低的特點,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研究指出[1],高血壓的病理損害可引起腦卒中、閉塞性心血管疾病及腎功能衰竭,是人類病死、病殘的重要原因,為高血壓患者應用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可改善預后。本文比較長效藥物及短效藥物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來源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原發性高血壓2級、3級的患者100例,將其分成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全部患者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2],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腎并發癥患者。實驗組:男女比例26:24,年齡42~76歲不等,平均(63.2±2.5)歲,病程1~20年不等,平均(10.2±2.5)年;對照組:男女比例27:23,年齡43~76歲不等,平均(63.3±2.6)歲,病程1~20年不等,平均(10.2±2.5)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對照組 聯合應用短效降壓藥物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療,硝苯地平片劑量為10mg,3次/d;卡托普利片:劑量為25mg,3次/d,用藥8周后評價療效。

1.22實驗組 聯合應用長效降壓藥物甲磺酸氨氯地平、鹽酸貝那普利治療,甲磺酸氨氯地平劑量為5mg,1次/d;鹽酸貝那普利劑量為10mg,1次/d,用藥8周后評價療效。

1.3療效評定 參照《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評價治療效果,若血壓≤130/85mmHg,或DBP下降≥20mmHg或SBP下降≥30mmHg,為顯效,若DBP下降10~19mmHg或SBP下降15~30mmHg,為有效,若均不符合以上標準,視為無效,計算并比較治療有效率。

1.4數據處理 借助軟件SPSS11.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數據,χ2檢驗,以[n(%)]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入選病例均順利完成8周的降壓治療,經臨床統計,實驗組30例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高血壓治療有效率為8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15例顯效,22例有效,13例無效),統計學處理結果顯示,兩組數據差異存下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高血壓治療效果比較 n(%)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實驗組(n=50)

30(60.0)

12(24.0)

8(16.0)

84.0%*

對照組(n=50)

15(30.0)

22(44.0)

13(26.0)

74.0%

χ2值

6.544

P值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

3.討論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病,近年來,人們生活條件有所改善,高血壓患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人們病殘、病死的重要原因,長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壓水平,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病率,降低死亡率,近年來,臨床上降壓藥物層出不窮,如何選擇抗壓藥物已受到臨床醫師及患者的普遍關注。

實現血壓達標,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殘的總危險是治療高血壓的基本目標。臨床上可選的降壓藥物較多,主要包括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受體阻滯劑、利尿劑五大類,無論何種藥物,都以控制血壓、預防或減輕靶器官損害為目的。本研究中,聯合應用短效降壓藥物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療為對照組,聯合應用長效降壓藥物甲磺酸氨氯地平、鹽酸貝那普利治療為實驗組,結果顯示,實驗組30例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高血壓治療有效率為8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P>0.05),近似于相關報道[4],提示長效藥物在高血壓的治療中效果優于短效藥物。

甲磺酸氨氯地平為鈣內流阻滯劑,可選擇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阻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外鈣離子經細胞膜的鈣離子通道進入細胞,可擴張周圍小動脈,降低前后負荷,減少氧需求量及耗能,擴張冠狀小動脈,增加心肌供氧。鹽酸貝那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可在體內轉換成苯那普利拉生效,可阻止血管緊張素Ⅰ轉化成血管緊張素Ⅱ,減低由血管緊張素Ⅱ介導的一切作用,減少醛固酮分泌,增高血漿腎素活性,降低周血管阻力,最終產生降壓效果,鹽酸貝那普利也能降低心臟負荷或肺毛細血管嵌壓,降低肺血管阻力,最終改善心排血量,增加患者運動耐量,延長患者運動時間。大量研究結果證實,鹽酸貝那普利可提高心輸出量,促進腎小管對鈉和水的重吸收量,特別適用于高血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磺酸氨氯地平、鹽酸貝那普利聯合治療高血壓,可產生較佳的協同作用,獲得較佳的降壓效果。

綜上所述,甲磺酸氨氯地平、鹽酸貝那普利聯合治療高血壓,效果顯著,值得各級醫院進一步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篇(6)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及人們飲食結構的逐步改變,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這兩種疾病合并時導致臨床治療更加困難。我院在對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進行治療,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高血壓并高血脂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與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高血壓判定標準相符,同時伴隨原發性高脂血癥。男31例,女23例,年齡42-74歲,平均(56.4±3.7)歲;病程1-19年,平均(9.4±1.3)年;患者治療前血清內總膽固醇含量為6.00mmol/L及以上,三酰甘油水平不低于2.10mmol/L。將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脂、有家族性高脂血癥,肝、腎、膽等重要器官有嚴重疾病患者,有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患者排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每日于早晨給予患者5mg氨氯地平(揚子江藥業集團上海海尼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為H20020390)治療,于患者睡前給予10mg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為H20093819)口服治療,連續治療4周。4周后未取得理想治療效果時,將氨氯地平給藥劑量加至10mg/d,于早晨頓服,連續治療8周。

1.3 療效判定

治療前、后對患者血壓、血脂展開測定,在治療期間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對患者臨床療效展開判定。(1)根據全國第四屆心血管會議(1999年)修訂的療效判斷標準判定高血壓療效:顯效:患者舒張壓降低到10mmHg或更低,且舒張壓下降值不低于20mmHg;有效:患者舒張壓尚未達到10mmHg,然而已有10-19mmHg下降,或是收縮壓有30mmHg以上下降;無效:患者改善未達到上述標準。(2)高血脂療效判定標準:利用1993年衛生部出臺的藥物臨床指導原則展開高血脂療效判定:顯效:患者TC有20%及以上下降,或TG有40%及以上下降,或HDL有0.26mmol/L及以上升高;有效:患者TC有10%-20%下降,或TG有20%-40%下降,或HDL升高0.10-0.25mmol/L;無效:患者改善情況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6.0對相關數據展開統計學分析,對計數數據進行X2檢驗。當結果滿足P

2 結果

治療后,高血壓治療效果為:顯效29例,有效22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為94.44%;高血脂治療效果為顯效26例,有效19例,無效9例,治療總有效為83.33%。治療期間有5例出現不良反應,9.26%,其中胃腸反應3例,面部潮紅、頭暈2例,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圍內,未經處理均于1周內消失,未對繼續治療造成影響。

3 討論

高血脂一般無典型臨床表現,然而當其形成后會在血管壁上發生沉積,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腔更窄,在長期積累及高危因素刺激下,當血管發生痙攣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碎裂為血栓,引發心腦血管嚴重性疾病,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有關調查顯示,當高血壓患者并發高血脂時,這兩種疾病可對機內血管內皮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害,因此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更高。

氨氯地平屬于第3代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目前已在心絞痛及高血壓治療中發揮了良好療效。氨氯地平經口服后生物利用度可達15.0%,同時其緩釋結構決定其半衰期較長,其平均排泄相半衰期是25h。同時,氨氯地平可對外周動脈發揮明顯的擴張作用,血管親和力較高,不會引起過多不良反應。他汀類藥物是高脂血癥經典治療藥物,其中阿托伐他汀鈣是強效他汀類降脂藥物,可對血管內皮的非調脂功能加以改善,在與降壓藥物聯用時,可對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予以良好改善。在高血壓并發高血脂患者臨床治療中,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聯用可促使患者達到血脂、血壓相應治療目標并予以維持,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發生率下降54%左右。

在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治療后,高血壓治療有效率為94.44%,高血脂治療總有效為83.3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26%,且不良反應均未對繼續治療造成影響。由此可見,在高血壓病高血脂治療中,應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篇(7)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85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 以收縮壓及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 長期發展會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現象, 導致冠心病的發生, 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隨著老齡化的發展,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 不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 而且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臨床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血脂和血壓, 緩解患者心絞痛癥狀。本研究對比硝苯地平片和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效果, 旨在為臨床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提供參考依據,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兩組患者均經病理診斷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 排除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繼發性高血壓患者。觀察組男20例, 女22例, 年齡58~76歲, 平均年齡(66.65±3.15)歲;對照組男18例, 女24例, 年齡55~81歲, 平均年齡(68.21±4.3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硝苯地平片(福建省力菲克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5020579)治療, 溫水口服, 30 mg/次, 1次/d。觀察組:給予吲達帕胺(濟南高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83096), 1.5 mg/次, 1次/d, 溫水口服;氨氯地平(福建省泉州亞泰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3379), 5 mg/次, 1次/d, 溫水口服。3周為1個療程, 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空腹采集靜脈血液并進行分離,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DXC800檢測LDL、HDL、TG及TC含量, 并對比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②2個療程后對兩組患者進行3次收縮壓和舒張壓測量, 并取平均值。采用《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草案》[3]制定的高血壓治療效果評定標準, 顯效:舒張壓降低>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達正常水平或舒張壓降低>20 mm Hg ;有效:10 mm Hg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高血壓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高血壓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顯效4例, 有效8例, 初有成效12例, 無效18例, 總有效率為57.14%(24/42);觀察組顯效9例, 有效21例, 初有成效4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0.95%(34/4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3 兩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的LDL、HDL、TG及TC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LDL、HDL、TC及TG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

2. 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照組出現嗜睡1例, 觀察組出現嗜睡1例, 食欲減退1例,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癥狀因人而異, 早期常見有心悸、頭暈、疲勞、頸項板緊等癥狀, 隨著病情的發展, 逐漸出現記憶力減退、頭痛、肢體麻木、胸悶、夜尿增多、抽搐等癥狀, 嚴重時會誘發動脈粥硬化, 并發冠心病[4]。據有關報道[5], 本病發病原因與藥物作用、生活習慣、環境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目前主要采用藥物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

本研究中, 觀察組高血壓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對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治療具有良好降壓作用, 有效改善心絞痛癥狀, 臨床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艷, 張水林. 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53例. 中國實用醫刊, 2015, 42(7):95-96.

[2] 楊雪梅, 王衛平. 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60例. 中國藥業, 2015, 24(13):102-103.

[3] 苑立敬, 王健平, 袁力. 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療效研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5, 5(11):69-71.

篇(8)

Analysis of Layered Intervention Effects in Community Elderly Hypertension Patients ZHANG Yu-rong.Baodi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Baoding 0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ayered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 To select 80 cases of patients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put them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factors.Then gave layered interventions to different groups,and record changes of their blood pressure.Results Before the layered intervention,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155±25)/(95±25) mm Hg,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yered intervention it dropped to (125±25)/(75±25) mm Hg.Total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rate was 52.50% before layered intervention,and it increased to 83.75%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9.001,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Layered intervention; Community elderly patients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壓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統計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患病率達到50.0%左右,甚至達到了60.0%,但是治療率僅為30.0%左右,血壓有效控制率徘徊在7.5%周圍[1]。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是高血壓治療的關鍵,同時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減少升高的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高血壓治療的最終目標[2]。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較復雜,常常合并有許多其他的疾病,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等;這些患者的高血壓相關知識常常較缺乏,患者的依從性較差,故血壓控制較困難。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隨機抽取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的80例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探究分析在社區對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進行分層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隨機抽取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的80例老年性高血壓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58歲~83歲,平均69.5歲,病程6個月~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的診斷標準[3]。80例患者中24例Ⅰ級患者,36例Ⅱ級患者,20例Ⅲ級患者;其中低危患者8例,中危患者16例,高危患者20例,極高危患者36例;68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血壓的并發癥。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隨機抽取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的80例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根據患者最近3個月血壓變化情況和高危因素進行分層,根據每層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分層干預。低危層10例,每月測一次血壓,每3個月專科醫生門診隨訪,每6個月查一次肝腎功、心電圖、眼底等相關性檢查;中危層14例,每月測2次血壓,每1個月專科醫生門診隨訪,每3個月查一次肝腎功、心電圖、眼底等相關性檢查;高危層54例,每月測4次血壓,每兩周到專科醫生門診隨訪,每1個月查一次肝腎功、心電圖、眼底等相關性檢查;所有患者在社區全科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生活、飲食、運動等調整,并記錄血壓變化,記錄的表格由社區的全科醫生編制,指導患者填寫[4]。

1.2.2 觀察指標 記錄社區醫護人員實施個體化降壓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肝功、腎功、心電圖等。并記錄臨床癥狀,藥物不良事件及各種高血壓并發癥發生率。

1.2.3 療效判定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緩解或消失,血壓得到很好控制;有效:癥狀體征減輕,血壓有所下降;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血壓無改善或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5]。

1.2.4 統計學意義方法 記錄患者分層干預前后血壓控制的情況,并進行卡方的統計學檢驗,P

2 結果

在醫生的指導下、護理人員的協助下社區80例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順利進行了分層的個體化降壓治療,經過規范化服藥、行為生活習慣的調整,降壓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分層干預前后社區老年性高血壓患者人數、性別、病程、原發疾病、臨床表現等經調整,統計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具有可比性。分層干預前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55±25)/(95±25) mm Hg,分層干預治療以后降到(125±25)/(75±25) mm Hg。分層干預以前降壓效果總有效率為52.50%,干預以后升高至83.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01,P

3 結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當血壓控制不佳,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較嚴重的有心功能衰竭、腦出血、腎功能損害、偏癱等。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不能完全治愈,其治療目標是將血壓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避免引起患者器官功能障礙,或者其他的高血壓并發癥。在降壓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有患者的血壓波動比較大,降壓效果不明顯,或者降壓效果維持的時間較短,患者的依從性較差,這些常常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故降血壓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是高血壓治療的關鍵所在[6]。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直都在對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進行干預,形式多樣,包括健康教育、合作管理、行為干預、心理干預等[7],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對于老年性高血壓患者主要是想聯合社區力量,通過社區干預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降低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盡量避免器官功能受損[8]。本研究中通過采取分層干預的方法,將患者根據自身血壓變化和高危因素等進行低危、中危和高位的分層,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干預,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健康宣教、知識普及、行為以及心理的干預,最終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高血壓相關知識也得到提升,血壓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分層干預的收效較顯著。

綜上所述,隨著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將血壓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是治療的關鍵,結合患者血壓變化和存在的高危因素,采取分層干預,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壓,提高患者高血壓知識知曉情況,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最終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共識專家委員會.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專家共識.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6(5):4-6.

[2] 張紅梅.高血壓社區干預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3(14):84-85.

[3] Vermeer S E,Koudstaal P J,Oudkerk M,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ilent brain infarcts in the population-based Rotterdam Scan Study.Stroke,2010,16(12):1795-1797.

[4] 鄭剛,王靜,李斌,等.老年高血壓臨床特征及治療對策.華夏醫學,2010,26(7):823-824.

[5]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SH 2004).Hypertens Res,2011,21(1):30-32.

[6] 鄧瑞,田莉梅.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分層隨訪干預的效果評價.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6(3):351-353.

篇(9)

正常人的血壓在外界環境影響下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但是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卻會表現出異常的波動,以收縮壓變化最為明顯。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已成為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心血管疾病[1]。由于高血壓的發生常常合并心、腦、腎等嚴重并發癥,因此高血壓不僅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更制約著生活質監量提高。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不間斷服藥,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也普遍不高,因此,探索出一種更加經濟、有效、便捷的治療方案對于改善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2-3]。筆者以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區醫院收治的68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采取不同藥物方案進行治療,現將一般治療情況及療效對比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區醫院收治的68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入選病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2000年)中有關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且在入組前完全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將68例高血壓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34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46~87歲,平均年齡為(68.97±5.31)歲,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為(5.30±2.30)年,對照組3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45~85歲,平均年齡為(70.43±6.03)歲,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為(6.12±2.7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經健康教育、飲食調整、心理指導、運動指導等常規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不同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厄貝沙坦150g/次,1次/d,谷維素20mg/次,1次/d,均飯后口服。對照組:僅指導口服厄貝沙坦,服藥方法同上。兩組均治療觀察4個月。

1.3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有關降壓療效標準評估兩組患者降壓效果,顯效:舒張壓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壓范圍或舒張壓下降程度≥20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壓范圍或舒張壓下降程度在10~19mmHg之間;無效:血壓未達到正常范圍[4]。

1.4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監測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監測方法和儀器相同),監測3次/d,取平均值為當天血壓值,統計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并對比治療前后血壓情況[5]。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本次相關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經谷維素聯合厄貝沙坦治療后,治療顯效29例,有效4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06%,對照組經單純厄貝沙坦治療后,治療顯效21例,有效3例,無效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59%,可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

3 討論

高血壓的治療目的為降低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治療原則為改善生活行為、個體化控制血壓標準、協同控制多重危險因素等。目前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見的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在選擇降壓藥物時需綜合考慮患者心血管狀況、靶器官損害、合并癥等,對于2級高血壓患者往往需要同時采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谷維素與厄貝沙坦聯合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06%,遠遠高于經單純厄貝沙坦治療的對照組,且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程度大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社區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中應當首選谷維素與厄貝沙坦聯合治療方案,其價格相對低廉更適合于在社區高血壓治療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漢泉,曾偉群,蘇藝明,等.谷維素與厄貝沙坦聯合治療城鄉結合部社區高血壓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2):86-87.

[2]何菲,鄒凡文,蘇立,等.硝苯地平聯合厄貝沙坦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731-5732.

篇(1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552-02

高血壓是嚴重危及我國人們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我國高血壓患者達到了1億多人。由于高血壓可導致人體多個組織器官同時受損,故極易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是導致患者死亡和殘廢的主要因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現將筆者臨床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近兩年門診及住院接診的高血壓患者中選取15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嚴格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確診為高血壓。將154例患者按照數字隨機排列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77例,貝那普利單一用藥),觀察組(77例,貝那普利與硝苯地平緩釋片聯合用藥)。對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指標等方面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接受試驗前,均提前7日停止服用其他任何降壓藥物。給予對照組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030514,北京諾華,10mg/片)單一用藥治療,給藥方法為:每日溫水送服1次,每次10mg。后可根據患者血壓改善情況,對服用劑量進行調整,但初始劑量建議保持在5-10mg以內。給予觀察組貝那普利與硝苯地平緩釋片(國藥準字:H10910052,青島黃海,20mg/片)聯合用藥,給藥方法為:在對照組貝那普利用藥方法的基礎上,同時給予患者硝苯地平緩釋片,每日溫水送服1次,每次20mg。同樣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血壓改善情況,對服用劑量進行調整,但建議服用劑量控制在40mg以內。兩組患者均接受一個周期的治療(1個月)。對患者血壓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同時觀察患者服用藥物后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

1.3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 將《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高血壓治療效果標準作為本次研究標準:①顯效:患者在接受一個月的治療后,收縮壓有了很大程度地下降,下降幅度超過了30mmHg,舒張壓恢復到正常范圍或下降幅度超過20mmHg。②有效:治療后,收縮壓下降幅度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改善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較之治療前血壓均有所下降,P

3 討 論

高血壓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且有上億的患者深受其害。目前,在臨床中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與貝那普利聯合用藥可取得較好效果。貝那普利是一種含有羧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類藥物,經代謝后作用于血管緊張素、腎素和醛固酮系統,使血管緊張素I逐漸轉變為血管緊張素II,達到控制血管阻力的目的,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口服貝那普利可在0.5h內迅速達到血藥峰值,其半衰期有效時間在10-11h內,故其效果持久,降壓效果也較為理想。硝苯地平緩釋片是一種二氫吡啶類藥物,可通過對Ca2+造成阻斷,使細胞內Ca2+濃度得到控制,同時擴張外周小動脈,使外周阻力下降,進而實現控制血壓的目的。硝苯地平緩釋片在服用后12h仍然能夠保持最低血藥濃度,故每日服用1次即可持續對血壓進行控制,可避免過大不良反應。在臨床中,通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類藥物與二氫吡啶類藥物聯用,在抗氧化應激、動脈硬化的同時,還可以對腎臟、心臟等起到有效保護,避免不良反應。但在適應兩種藥物時,應當考慮兩種藥物的相互作用,適當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確保藥物能夠發揮最好效果。總而言之,在高血壓治療中,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與貝那普利聯合用藥效果確切,安全性高且血壓控制效果理想,故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上一篇: 工程項目審計風險點 下一篇: 合同資產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于田县| 陆河县| 浙江省| 武功县| 尚义县| 铁力市| 敖汉旗| 彭阳县| 武威市| 米泉市| 鹤庆县| 乐山市| 洞口县| 舟山市| 怀安县| 叶城县| 师宗县| 淮阳县| 普陀区| 曲麻莱县| 永顺县| 鸡西市| 望城县| 丰镇市| 桑日县| 年辖:市辖区| 子洲县| 蓬莱市| 丰台区| 始兴县| 浑源县| 丰顺县| 高陵县| 聊城市| 罗山县| 贡嘎县| 大化| 舒城县| 双柏县|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