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33: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絡溝通的含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語言的興起,有利于人們信息傳輸更為方便快捷。由于簡化了語言符號,對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淺。
“親”是現代漢語中一個常見的詞,參與構成了很多的稱謂語和稱呼語,比如:父親、娘親,一般不單獨使用。但是隨著網絡商務的不斷發展,“親”變成了一個可以單獨使用的稱呼語。在網購的交流過程中常常會見到:“親,包郵哦。”這里的“親”可以用于買賣雙方互相稱呼。
“親”作為一個新興的稱呼語,在論壇、短信、日常交流等非正式場合,官方微博、官方網站和宣傳語等正式場合中頻頻出現。一些政府部門和高校甚至把其作為拉近與群眾、學生的距離的一種手段而創新性地使用,比如外交部在其官方微博“外交小靈通”中招聘公告:“親,你大學本科畢業不?快來看,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招人啦!”
一、“親”的古今語義概述
“親”這個詞古已有之,最初的含義是指父母,也可以偏指父或母。最早出現在《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中,“親”指的是母親。《禮記?奔喪》中也有“始聞親喪”的記載。從這樣的“親”還可以引申出父母尊長的含義,如“親長”。
到了周代,“親”這個詞的詞義擴大,具有了親人,親戚的含義。《周禮?秋官?掌戮》中有:“凡殺其親者焚之,殺王之親者辜之。”鄭玄注:“親,服以內也。”《左傳?襄公四年》:“咨親為詢。”杜預注:“問親戚之義。”這里的“親”可以組成“親人、親朋、親友”等多個詞語。
隨著詞義的不斷擴大,到了東周時期,“親”的用法從指代有血緣關系的父母和親戚擴大到了指沒有血緣關系的親近的人。《左傳?僖公五年》:“國君不可以輕,輕則失親。”杜預注:“親,黨援也。”唐代李白的《蜀道難》中也有:“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親信、親兵”里的“親”都是這樣的含義。
“親”的三個義項一直延續到現代漢語之中,經歷了語義泛化的過程,從最核心的“父母”的含義,擴大到“親屬”“親近的人”,再擴大到“婚姻關系”以及和婚姻有關的一切比如“娶親”等,“親”可以指代的事物越來越多。但是,“親”的語義泛化始終圍繞著“親人、親近”的意思發展,給人以鮮明的親切感,這也是“親”這個詞在網絡上廣泛使用以利于溝通的一個原因。
二、稱呼語“親”的語義類型及成因
“親”作為網絡稱呼語的新用法有以下兩類:
1.用于網絡交流的親昵稱呼法
網絡購物以其價廉物美、方便快捷的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網絡購物也有它的缺點,即買家對于商品的了解只能通過賣家所展示的圖片等信息,而且買賣雙方不能見面溝通。賣家為了克服網購造成的疏離感,便選擇了“親”這個詞來稱呼買家,這樣的稱呼既表示了對于買家的尊重,又顯得非常親昵,可以拉近自己與買家之間的距離。而且,稱呼語“親”在使用時不分男女老少,這也省卻了賣家詢問和判斷買家身份的過程和煩惱,為大多數中青年人所接受。
2.用于具有某種共同特征和愛好的一類人的稱呼
網絡是一個平臺,可以通過網站、貼吧等形式把那些有著共同特征和愛好的人聚集起來,他們之間也選“親”這個詞作為網絡社交圈的稱呼語。因為在韓語里,“朋友”一詞的讀音近似于漢語的“qin gu”,喜歡韓國明星的粉絲們相互把對方當成朋友,他們之間用“qin”相稱,并且選取了漢語中的“親”這個字來表示。這里的“親”既可以像網購時單獨使用,也可以附加在某項具體愛好的后面,形成一個“X親”的群體,比如:筆親(周筆暢的粉絲),球親(愛看球的球迷),宅親(業余時間喜歡呆在家里上網的那類人)。在這種情況下,“親”還可以變化成復數的“親們”統稱這一類人,比如:“貼吧里的親們注意啦,周杰倫要出新專輯啦。”
以上兩種用法有一個共同點,即“親”作為稱呼語的新用法體現了其語義的泛化,無論是早前的“親愛的”還是現在的“親”,在使用時都已經弱化了其“親密、親近”的意思,而泛化為指稱一些并不親近的人比如同事、同學,甚至可以在網絡上稱呼從未謀面的陌生人。而原本非常親近的家人、密友之間往往不會采用“親”這個稱呼,而是選擇原有的親屬稱謂和約定好的昵稱。這種語義泛化的趨勢和近年來“美女”“帥哥”這類詞的語義泛化是一致的。語義的泛化同時也體現了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稱謂語的缺位現象,原有的“同志”“小姐”等詞語因為被賦予了其他的色彩而漸漸退出交際圈,在一個新的公認的社會稱謂語出現之前,稱呼語“親”的流行恰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三、稱呼語“親”的語用功能
1.簡潔方便,符合語言使用的經濟原則。
新興的網絡稱呼語“親”是由“親愛的”縮略而來,“親愛的”縮略為“親”,由三音節詞變為單音節詞,一個“親”字可以包括“親愛的朋友”“親愛的顧客”“親愛的同事”等等多個意思,既省時又省事,符合語言使用的經濟原則,而且突出了焦點,用“親”這一個詞概括了“親愛的”所表示的親近之意。同時要注意的是,“親”這個詞自古以來就經常用作名詞,而“愛”大多是用作形容詞和動詞,并且多少含有曖昧的色彩,因此,用“親”來代替“親愛的”是適合在大眾甚至陌生人之間廣泛使用的。
2.拉近距離,符合人際交往的禮貌原則。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Leech提出了語言使用的禮貌原則。顧曰國在他的基礎上,根據漢語文化的禮貌特點也提出了漢語禮貌五準則,認為人們在溝通過程中要尊重對方,盡量說適度謙讓、尊重或客氣的話。新興的網絡稱呼語“親”既可以拉近交際雙方的距離,又可以表示對于對方的尊重,可以說是集“敬稱”和“近稱”于一體,這樣的用法尊重了中國人傳統的宗族血親制度,將陌生人納入到親人的范疇,符合人際交往的禮貌原則,有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
3.求新求奇,滿際雙方的感情需求。
網絡語言之所以流行,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其具有較強的口語化色彩。和“親”這個稱呼語幾乎同時流行的還有“童鞋(同學)、小盆友(小朋友)、偶吧(哥哥)”等詞語,這些新興的稱呼語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因此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另外,從傳統意義上來講,中國人的思想比較保守,對于“親愛的”這類詞語使用較少,“親”的出現很好地避免了這樣的尷尬,可以為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所接受并模仿,滿足了交際雙方的感情需求。
綜上所述,“親”是一個隨著網絡的發展而興起的新興稱呼語,在網絡環境中使用率較高,并逐漸推廣到一般的社會交往領域,但目前還沒有被社會所普遍接受。“親”能否作為一個非網絡環境的稱呼語固定下來甚至進入稱謂語系統,還需要經過時間和大眾的檢驗。
參考文獻:
[1]曹煒.現代漢語中的稱謂語和稱呼語[J].江蘇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7(2):62-69.
[2]楊希義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5.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劉瑋娜.淘寶體稱呼語“親”的語義語用分析[J].求索,2012(5).
[5]詞穹.外交部淘寶體賣萌,親,好評哦[N].中國藝術報,2011-8-5(3).
[6]周旭,譚靜怡.網絡傳播詞“親”的語義再釋[J].修辭學習,2009(5).
[7]舒格蘭,王勇.淘寶用語“親”的傳播學淺析[J].語言研究,2011(10).
[8]劉.稱呼語“親”的語用功能析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8).
[9]史李梅.淘寶體中“親”字的語言學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
2、網絡營銷外包服務商以互聯網為平臺,在深入分析企業現狀、產品特點和行業特征的基礎上,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的高性價比網絡營銷方案,全面負責方案的有效實施,對網絡營銷效果進行跟蹤監控,并定期為企業提供效果分析報告。
有詞義通俗易懂, 生動貼切, 簡潔易記, 輸入快捷的特征, 還具有一定的隱喻性。網絡英語新詞的語義呈現和
更新速度快、數量多。
關鍵詞: 因特網; 英語; 詞匯; 特征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ty of Internet, Engl ish thereupon develops and changes as main language in
Internet. Newvocabulary of English on Internet has a new vocabulary which either describes the new things, or the newly formed
abbreviation for easy inputting, or the common symbolic language of the world. Newvocabulary of the English has the character of
easy- to- understand, vivid and proper, succinct and easy to remember the meaning of a word and swift input. It also has certain
metaphor nature. The semanteme of the English neologisms of network appears and upgrades fast and in large quantity.
Keywords: Internet; English;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
21 世紀人類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 因特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有力的推動者, 推動著人類
社會走進一個新的時代。社會的發展、進步是語言發展的重要土壤。隨著因特網的發展與普及, 英語
作為因特網上的主要語言也隨之發展變化。
一、因特網上的英語新詞匯
自因特網產生至今,大約生成了1000 多個英語新詞匯。這些詞匯主要有以下幾種。
( 一) 描述新事物的新詞匯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的出現, 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新事物。這些新事物
與計算機技術密不可分, 描述這些新事物的詞匯在網絡中產生并開始被廣泛應用, 如knowbot,
mailbot, infobahn, coopetition, E- mail, infwindow, Internet, internet, download, netspead 等。這些新詞匯的
構詞法有混成詞, 如interpedia, Telnet 等; 也有復合詞, 如multimedia, homepage, componentware 等。
在對新事物的描述過程中, 有時舊詞直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使其詞義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這成為新
詞中的一大類。如mouse 原為“ 老鼠”, 在計算機技術中表示“ 鼠標定位器”; flame 原為“ 火焰、激情”, 計算
機技術中表示“ 不良信息”; antivirus program原為生物學中的“ 抗病毒素”, 計算機技術中指一種“ 反病毒
程序”。
( 二) 為便于輸入而形成的縮略詞
因特網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同時溝通的方式也主要以文字為主。網絡溝通的這一特點, 使
輸入速度成為影響人們溝通的一大問題。在網絡聊天或發送電子郵件時, 為了加快打字速度節約交
談的空間和時間, 出現了許多新的英語縮略語和不規范拼寫。
縮略語是因特網語的一種主要的構詞手段, 它們具有造詞簡練, 使用簡便的特點, 具有很強的生
命力。縮略的語句一般為常用的起銜接作用的短語, 即使初次觸網的人不明白其含義, 也不會對理解
對方的意圖影響太多。這些縮略語通常很快就會被廣大網民所接受。這些詞語的縮略方法主要有以
下幾種:
1. 同音借用縮略法
英語重形, 漢語重意, 而因特網語重音。根據詞匯或句子的讀音進行簡化改寫成為因特網語所特
有的一種構詞方法, 如IC 表示I see , Y 表示Why, U 表示You 等。還有一種就是詞組僅按照發音來描述, 而不再有一一對應的替代字母。如ICQ( I seek you) 中seek 的尾音k 和you 結合在一起用發音
相同的字母Q 來代替。
2. 開頭字母縮略法
開頭字母縮略法用每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 通常大寫) 進行組合來取代該詞組或短句, 是因特
網語中最為常見的, 也是最令初上網者費解的。其中, 既有一個字母代表整個單詞的, 也有一個字母
代表部分單詞的縮略詞。如IOW( In other words) , LOL( Laughing out loud) , BTW( By the way) , TLA
( Thanks in advance) , ASL( Age Sex Location) 等。
3. 截短縮略法
為了輸入方便, 網友們有時還會截去詞尾、詞頭或者去掉元音, 寫出了一些新的縮略詞。截詞尾
的如hang on a sec=hang on a second, rep=reputation。有的單詞甚至截至只剩第一個字母, 如
P=Pardon、G=Grin or Giggle。截詞頭的如cause( 或cuz) =because、m=am, 截詞頭在因特網語中似乎比
較少見。去元音是指去掉詞語中的元音字母, 只保留輔音中發音突出、外形明顯的那些字母。如
“ MSG”表示MESSAGE“、PLS”表示PLEASE“、PPL”表示PEOPLE“、THX”表示THANKS 等。這有點類
似漢字輸入法中智能ABC 中的聯想輸入。
4. 借用數字縮略法
因特網英語中有一種特殊的縮略形式, 即用數字替代重復字母或同音數字代替某一字母, 可以
把它稱之為數字縮略語。這是縮略語的一種新動態, 也是因特網英語的新事物。例如B2B(商家與商
家, Business to business)、3W(萬維網,World Wide Web)、4P's(4p 營銷策略。電子商務中的一種營銷術
語, 包括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4C's ( 4c 營銷策略。電子商務中的一種營銷術語, 指
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 costto satisfy wants and needs, 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 、3A( 3A 服務,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等。
( 三) 走向世界通用的符號語言
伴隨因特網發展, 還生成了一些具有英語特征的象形詞, 如用“ {}”表示擁抱“, $- )”表示貪婪,
“ X=”表示希望成功“, XOXO”為擁抱和親吻“, ZZZ”即無聊或在睡覺等。由字母構成的符號語言通常
是表意的, 但在某些大型正規的聊天室的配置下, 一些單個字母也可表達情感。如在hotmail 中, 上網
者鍵入一個左括號, 一個特定字母和一個右括號, 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圖象效果出現。例如, 鍵入
“ ( R) ”, 就會出現一朵玫瑰花( 因為R 是rose 的意思) ; 鍵入“ ( G) ”, 則會出現一個禮物盒子( 因為G
是gift 的意思) 。日本人也創造了一些此類詞匯, 并在互聯網上得到了認可, 如用“ @^- ^@”表示臉上泛
紅。這些詞匯首先在英語網絡中出現, 逐漸被網民所接受, 成為一種特殊的沒有讀音的符號語言, 形
象地表達著人們的思想。
當然, 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表達力非常有限, 且與不同的聊天室的設置相關, 因此, 在這里就不做
進一步討論。可以預計的是隨著網絡的發展, 很可能會出現統一的字母表情符號。
二、因特網上英語新詞的特征
語言的動態發展過程滿足人們交際需要, 也體現了語言與社會、認識與交際的密切關系。網絡
英語正是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日益豐富、逐漸發展起來的, 并體現著媒體的普及和科
技的進步。網絡英語是網絡文化的產物, 符合了語言的發展規律。網絡新詞的語義具有生動貼切、簡
練明確特點, 在網絡交流中更能表達人們的思想或觀點, 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 一) 詞義通俗易懂, 生動貼切
網絡交流畢竟不同于面對面的交流, 交流者交換信息只能憑借文字, 不能借助身體語言, 這就要求網絡英語新詞匯必須是通俗易懂的。它的構詞法應該是大家所熟悉的, 即使閱讀者以前沒有接
觸過的詞匯, 大部分也可以根據熟悉的詞匯推測出來。網絡英語的通俗性主要反映在其構詞方式大
量地使用派生和合成, 使得上網者只需了解詞綴的意思, 便可推斷出并掌握由此派生出來的大量的
新詞, 如cyber 來源于希臘語, 意思是舵手, 可理解為“ 電腦、網絡”或音譯為“ 賽博”, 由cyber 派生出
來的詞有cyber activist、cyber addict、cyber attack、cyber cop、cyber brain、cyber surfing 等。網絡英語中的
合成詞數量豐富, 種類繁多。許多新詞都是由普通單詞與具有特定含義的單詞組合而成的, 其新的
語義同樣通俗易懂, 極易理解記憶。如web 原意是“ 蜘蛛網”, 引申為網絡, 其合成的詞有webmaster、
webster、webzine、web site 等。
網絡上人們除了使用一些副語言符號來表示語調和情感外, 還常借用一些詞匯來描述一些非
語言行為, 如描述網民的動作、情感和體態等。人們面對的是冰冷的屏幕, 用語言來描述網民的動
作、情感和體態, 有著純文字無可比擬的作用, 可以使網絡更具人情味, 更為生動和吸引人, 更接近
實際的交流。如“ haha”表示笑“, LOL”表示大笑“, Smile”表示微笑“, Rose”表示送上的玫瑰“, ROTFL”
表示笑得打滾“, //jump”表示高興得像小孩子似的在聊天室里蹦蹦跳跳“, //think”表示歪著頭想了一
下“, //praise”表示對大家說“ 果然高明, 佩服, 佩服”等。
( 二) 簡潔易記, 輸入快捷
很多新穎別致的網絡詞匯是利用常用的詞根及詞綴, 按構詞法規律, 進行創造性重組構成的。
這類詞匯具有言簡意明, 易于解讀, 便于記憶的特點。簡潔、易于記憶的網絡英語使網民們無須記憶
冗長繁瑣的術語或行話, 有效提高鍵盤輸入信息的速度, 利于網絡信息的傳播。
網絡英語的簡約性主要體現在網絡上涌現的大量的縮略詞匯上, 縮略構詞法造詞簡練, 使用簡
便, 比較口語化, 不太正式, 缺乏被社會其他領域廣泛接受的使用規則。但由于其通俗易懂、簡單明
了、易于記憶和傳播, 因此, 這類縮略語在網際交流中被網民一致認可并廣泛接受和使用。這些詞匯
的共同特點是形式簡潔、詞義單一, 沒有豐富的聯想意義。
縮略語的使用不僅可以簡化文章, 節約印刷空間和閱讀時間, 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輸入速度,
從而適應計算機科學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要求。因此, 為了提高輸入速度, 網絡英語還經常會忽
略首字母的大小寫。
( 三) 隱喻性
隱喻是人類重要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理查茲( Richards) 曾經說過“, 隱喻是人類‘ 語言無所
不在的原理’”。P.F'ontanier( 1830) 對隱喻的認知特性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 他指出隱喻就是將某類
事物看作另一類事物。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體現了隱喻特征, 任何一種以一類事物去體會另一類事
物的方式都叫做隱喻, 網絡語言自然包含其中。網語的主要構詞方式正是以一范疇的事物去說明另
一范疇的事物, 無論是數字范疇的數字網語, 還是符號范疇的符號網語以及網民自創的網絡語言都
體現了其隱喻性, 體現了網民認識世界的通常的認知形式。
網絡新詞匯常依賴人們熟悉的詞匯, 借助詞匯的比喻意義, 激發讀者的聯想與想象, 彰顯出新
舊事物或觀念的相似點或相關性, 賦舊詞以新義, 創造出形象生動、喻意豐富的描寫新事物、新觀念
的詞匯。網絡英語中包括許多專業的網絡技術詞匯和計算機詞匯。這些詞匯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科技
語言, 所以, 網絡英語也就具有了隱喻性的特點。一般來說, 隱喻在人類認知方面有兩大作用: 創造
新的意義和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視角。我們發現, 在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過程中, 人們不斷通過
隱喻手段來創造新詞或新概念。普通的詞匯通過語義變化及隱喻修飾, 原詞義加以引申、擴展, 從一
個新的角度去看待它, 便具有新的含義。如computer virus 中的virus 原指生物學中的病毒。而在計算
機領域中, 是指由程序員設計的隱藏在計算機程序中, 意在破壞計算機操作系統使其紊亂或丟失數據等的秘密程序。類似的詞匯還有gopher、archive、menu、memory、run、path 等。
由此可見, 在隱喻的作用下, 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復雜的含義簡單化, 科學的術語通俗化, 很好地
加強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溝通, 使一個學科從另一個學科中得到啟示。正是因為從已知的概念
來認知未知的概念, 從已知的語域往未知的語域映射, 網絡英語技術詞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詞匯非
常接近, 既簡潔生動, 又易于記憶。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知識的發展和普及。
( 四) 新詞的語義呈現和更新速度快、數量多
計算機的高速發展, 網絡的廣泛普及, 導致了網絡新詞的大量出現, 這其中就包括了豐富的網絡
英語新詞。這種新詞呈現和更新速度之快, 數量之多是任何一本辭典也難于收錄過來的。所以在網絡
英語新詞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 了解其構成及語義特征, 有助于知識的積累, 開闊我們的視野。
當今, 網絡文化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因此, 加強對網絡英語新詞
的研究, 掌握它們的構成及語義特征, 對人們熟悉網絡, 學習英語以及日常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辛斌,張雪梅.英語因特網語的形式與功能[J].外語電化教學,2006(2).
[2] 楊金菊.網絡英語詞匯特點初探[J].嘉興學院學報,2002(3).
想要魚塘這是一個網絡熱詞,指的是想要談戀愛的含義,談戀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培養愛情的過程或在愛情的基礎上進行的相互交往,主要是雙方交流與溝通。一般來說如果是真心接觸,互相扶持,共同進步,互相成就彼此。
網絡語言是指從網絡中產生或應用于網絡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體育賽事 網絡營銷 SWOT分析
一、我國體育賽事營銷的現狀
體育賽事營銷有三層含義,一層含義是傳統意義上的含義,即是推廣體育賽事本身,另一層含義是企業借助體育賽事對其產品和服務進行營銷,第三層含義是通過賽事營銷促進城市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第一種含義進行分析。
網絡營銷是伴隨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而發展的一種新的營銷方式。現在學者對網絡營銷還沒有相對科學、完善的定義。本文比較認可的是劉向暉下得定義,其認為:“網絡營銷是依托網絡工具和網上資源開展的市場營銷活動,是將傳統的營銷原理和互聯網特有的互動能力相結合的營銷方式,它既包括在網上針對網絡虛擬市場開展的營銷活動,也包括在網上開展的服務于傳統有形市場的營銷活動,還包括在網下以傳統手段開展的服務于網絡虛擬市場的營銷之活動。”
體育賽事網絡營銷就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在網上開展賽事營銷活動,推廣體育賽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網絡營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所以體育賽事網絡營銷是現代營銷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我國的各種體育賽事眾多,所以賽事營銷也越來越火爆,營銷手段也很靈活,有很高的回報率。但是我國的體育賽事營銷主要是打明星牌和國際牌,而且過分的強調明星效應,而沒有進行賽事本身品牌的營銷,使賽事難以形成品牌。同時可能因為我國的理念以及技術水平不到位,使我國的營銷與國外的賽事營銷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二、體育賽事網絡營銷的SWOT分析
通過對體育賽事網絡營銷的優勢、劣勢、機會以及威脅進行分析,可以使我們跟全面的了解網絡營銷在體育賽事方面運用的相關內外部影響因素,可以有助于體育賽事組織者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一)優勢分析
體育賽事網絡營銷有多方面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互聯網的便捷。有了互聯網的支持,賽事組織者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進行快速、跨時空的信息傳輸,提供最新賽事動態,包括上傳一些圖片、視頻等,而賽事的觀看者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網上交流,溝通賽事看點和自己對賽事的看法。因此,便捷的互聯網為體育賽事的擴大提供了條件。
其次是體育賽事的觀眾群體與網絡使用者的群體相吻合。由于網絡的普及,網絡使用者已經由有青春、有活力、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轉變為廣大人們群眾了,而體育賽事的觀眾群體也正是廣大的群眾,特別是愛好體育的人們,這樣兩者的高度吻合就為網絡營銷提供了機會。
最后是網絡營銷的成本低。賽事組織者可以通過網絡傳遞賽事相關信息,并且通過對資訊大量復制來推廣賽事、吸引觀眾購票看體育賽事,同時由于網絡的受眾群體多,這比單純的在電視節目上進行廣告營銷有更大得接受群體,而且成本也比廣告低。因此網絡營銷可以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達到成本低效用大的作用。
(二)劣勢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看是利大還是弊大。體育賽事網絡營銷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啟動資金的匱乏。互聯網對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的硬件有很高的要求,同時互聯網平臺的搭建也要資金,這就說明需要在前期投入很大的資金予,而且一個高效的互聯網平臺的日常維護也需要很高的費用;另一方面是網絡賽事營銷人才的缺少。傳統的營銷人才不能滿足網絡營銷的需要,不能為網絡營銷提供新想法、新問題,因此需要一批有營銷知識,同時又善于運用網絡的營銷人才,這樣的人才現階段是相對匱乏的。
(三)機會分析
機遇是現階段的網絡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給體育賽事網絡營銷提供的發展空間。文本認為主要有以下機會使賽事網絡營銷可以普及。
首先是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地提高為體育賽事網絡營銷提供了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知,只有當人們的低級需求滿足后才會有進一步的需求,因此現階段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提升,開始追求新的生活,這樣對體育健身、體育競技的需求就產生了。同時電腦技術也得到普及也使網絡營銷成為可能。當人們對這一方面有了需求之后對其進行營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我國居民的體育熱情高漲。自從2008年和2012年奧運會我國運動員在賽場上有出色的表現,大大的展示了我國的體育水平,這極大的激發了國民的體育賽事消費熱情,因此,在之后的一些大型的賽事上,例如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等都會引起我國國民的熱切關注,人們會在互聯網上搜尋各種咨詢,這樣也為網絡營銷提供了機會,賽事運營商與互聯網開發商開始合作。
(四)威脅分析
網絡營銷主要有二個方面的威脅。一方面是技術的威脅,網絡營銷要借助寬帶、服務器等硬件的支持,同時也需要精通網絡技術和擁有熟練的數據處理能力,因此技術就首先要過硬。另一方面是政策法規的缺失,現在互聯網方面的法規沒有出臺,因此互聯網版權的問題就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正確的對我國體育賽事網絡營銷進行分析,可以使賽事運營商和政府部門在推動賽事進程和制定具體的措施時,趨利避害,推動我國體育賽事網絡營銷的發展。
參考文獻:
艾特就是當你"@XX(昵稱)"的信息時,在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說",對方能看到你說的話,并能夠回復,實現一對一的溝通,此處具有等同于"callSomeBody"的含義。
網絡語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于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甫一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發展得很神速。
(來源:文章屋網 )
一、溝通的內涵
溝通的英文為communication,意思是共同的(common),也就是藉著分享信息、理念或態度,與人建立共識(commonness)。據不完全統計,溝通的含義多達100多種。目前,諸多學科領域根據各自的學科特點,給“溝通”確立了各自的定義,《現代漢語詞典》中為“使兩方能通達”,《牛津大辭典》把溝通解釋為“借著語言、文學形象來傳達或交換觀點和知識”;學術界從不同的視角對溝通的定義,有“符號說”、“共享說”、“交流說”、“影響說”等。可見,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內部之間通過語言、文字、符號或其他形式,互通信息、意見和情感并尋求理解的過程。
二、網絡溝通法是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網絡溝通法的必要性
網絡溝通是一個以計算機互聯網作為溝通媒介,人與人之間傳遞、交換或分享各種信息的過程,而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因而,高度重視網絡溝通的作用,充分運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擴展其工作局面,增強其工作的影響度;也有利于教育者在溝通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傳遞新的政治理論知識、觀點和信息;更有利于大學生提出問題、發泄情緒、尋求幫助、了解、接受、內化甚至質疑;還有利于促進溝通雙方融合思想政治觀念,保持行為上的一致,實現和諧發展、共同促進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溝通法的特征
第一,快捷及時。思想政治的有些信息內容(例如各種方針、政策、制度、措施等)需要快速準確的傳遞給大學生,傳統的傳遞方式或多或少會在傳遞過程中被削弱或變相,而網絡溝通可以克服這一問題,它能在第一時間把各項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遞給大學生,供他們學習。
第二,豐富多彩的溝通形式。網絡溝通的形式豐富多樣,它借助各種不同的軟件能實現圖文并茂地表達信息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使用較多的一些聊天工具如BBS、飛信、博客、QQ等,教育者如果能熟練使用這些工具,就能拉近與大學生的距離,及時有效的與大學生進行溝通。
第三,虛擬和現實的交互性。網絡世界是虛擬的,師生在網絡溝通中彼此不相認識,交談中不會有什么顧忌,能暢所欲言,避免了傳統溝通模式的尷尬,容易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但溝通雙方交流的內容又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有些甚至是特意設計的,網絡的虛擬性和內容的現實融在一起,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溝通。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溝通法的方式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中,需要根據當前網絡時代的特點,努力打造立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平臺,真正形成全方位、多維度的溝通體系。校內溝通網絡平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搭建。
第一,通過學校門戶網站、主題網站與學生溝通。學校的門戶網站在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是學校溝通師生的橋梁,是一個資源共享的開放式平臺。在門戶網站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專欄,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傳播國內外重大的形勢和事件,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和社會,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辨別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BBS、博客等網絡平臺。這些能夠將交流溝通的信息內容轉化為文字、圖片、聲音或影像等形式進行傳遞,具有自由、平等、原創等特點,而且,在制作的過程中,能張揚大學生的個性,滿足大學生精神需求。大學生普遍喜歡運用這些平臺進行思想交流,情感溝通。教育者如果充分利用這些平臺,能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關愛他們,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增強溝通的實效性。
第三,依托網絡聊天工具與大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網絡聊天工具很多,大學生喜歡用經常用的主要有QQ、飛信、POP等即時聊天工具。利用即時聊天工具學生進行溝通,能拓展師生溝通的時間與空間,拉近教育者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平等性和信息擁有的對稱性,促進師生之間的了解不斷深入,增強溝通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及信譽度。以QQ為代表的即時聊天工具,既方便大學生與外界進行文字交流,也可進行語言通話、文件傳輸、網絡資源共享,收發郵件等,安全快捷地傳送信息,實現溝通的有效進行。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a)-0220-01
1 “王道”的含義
“王道”一詞的本義是君主以仁義治天下的政策。然而在網絡發達的今天,“王道”一詞已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了一個娛樂詞匯,多指歌迷、影迷對明星偶像團體中同性成員之間的配對,他們堅信同性成員之間有曖昧,甚至幻想兩人之間有美好的愛情。以韓國團體偶像東方神起為例,在歌迷中就有關于五個成員中間各種配對的“王道”,如所謂的“豆花王道”、“米秀王道”,它們分別指代的是成員鄭允浩、金在中的配對以及樸有天、金俊秀的配對。歌迷堅信他們之間有所謂的“愛情”,并深陷在此幻想中不可自拔。由此可看出,“王道”一詞已從傳統意義轉向了娛樂意義。
2 “王道”的網絡傳播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負面影響
2.1 容易產生不良的道德觀念
盡管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但他們尚未進入社會,正處在社會化的關鍵階段。其中道德社會化對于正處在由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階段的大學生而言尤為重要。[1]然而網絡上隨處可見的同人圖片、“王道”文章、剪輯視頻從感官上給大學生的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他們會因自身是“王道”迷而驕傲,一旦有人指出所謂的“王道”配對是為迎合他們而逢場作戲,稍有理智的會擺出諸多“證據”證明“王道”配對之間確實有真感情,試圖說服別人相信。激動一點的則會對對方侮辱、謾罵,進行人生攻擊。如果大學生長期沉迷于這些內容,容易產生性道德認知上的混亂,更有好奇者、尋求刺激者會模仿這些行為,甚至沉溺其中,無法自拔,以致產生錯誤的性道德觀念,追求性刺激,從而走上墮落的道路。
2.2 容易產生多重人格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與隱蔽性,深陷“王道”幻想中的大學生躲在網絡背后以明星“王道”的愛情保護者自居,他們擺脫社會道德對他們的影響,自由的發表各類描寫同性之愛的文章,隨意制作此類圖片與視頻,而不需承擔任何責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接受社會道德的監督,按照正常的社會標準說話和行事。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在網絡和現實社會中實行道德上的“雙重標準”,在網絡上肆意爭吵謾罵,侮辱別人的人格,而在現實中彬彬有禮,微笑待人。這樣矛盾的行為極易使在校大學生產生心靈上的扭曲,在道德上迷失自我,從而導致多重人格的產生。同時由于網絡的匿名性與虛擬性,使得網絡社交非常脆弱,一旦網絡人際瓦解,無疑對于這類學生將是滅頂之災。[2]
2.3 容易出現人際關系障礙
沉溺于明星“王道”的大學生極易陷于自我陶醉中,他們整天在腦海中幻想著偶像之間的愛情,對從各種照片、視頻中找出所謂的“證據”樂此不疲。他們認為在現實中無法找到有共同話題的人,從而疏遠現實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只在網絡上尋找同盟,尋求安慰。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在網絡上思維活躍,侃侃而談,有很多隱形的朋友。而在現實生活中,沉默寡言,自卑內向,遇到挫折不愿積極面對,尋求解決的方法,更愿意躲在網絡背后,沉溺于幻想中麻醉自己,出現明顯的人際關系障礙。
2.4 容易導致網絡違法和犯罪
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既保護了上網者的隱私,使人們可以暢所欲言,同時又在無形中為人們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開了綠燈,從而造成網絡世界的信息污染、信息誘惑等。對于迷戀明星“王道”的大學生來說,網絡給與他們的自由空間使他們無法感知自己應遵守的法律與道德規范,容易導致網絡犯罪。如散播關于明星性取向的不實信息,侵害明星的名譽,隨意上傳帶有內容的“王道”文章等。
3 網絡時代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對策
3.1 加強師資力量,培養多面手
加強師資力量,擴大既擅長道德教育又了解信息網絡技術的教師隊伍。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深入學習各種德育理論,在理論研究和日常實踐中能夠靈活運用所掌握的德育方法,才有可能保證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先進性和實效性。其次,要能夠熟練的掌握計算機,了解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其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并盡可能以適當方式參與校園信息的制作與控制,指導大學生在網絡上查找有益信息,使自己成為大學德育所涉及的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專家,充分發揮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帶頭作用、團結凝聚作用和咨詢指導作用。[3]
3.2 改善教學環境,改變教學方法
雖然網絡道德已經被編寫進大學生兩課中,但是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很難對已經深陷網絡世界的大學生起到作用,這就要求兩課教師要更加關注新時期網絡的發展,運用創新思維開發新的教學手段,提高大學生對道德教育的興趣與認識,最終促進大學生建立健康的道德認知。
3.3 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平臺
網絡化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們除了常規的課堂道德教育外,更要打造一個道德教育的綠色網絡平臺,積極傳播健康信息,宣傳正面、積極的主流輿論,抨擊不道德的網絡行為,增強對網絡道德行為的正確引導。同時結合大學生特點開展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4]
3.4 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網絡心理咨詢
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整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使大學生放松心情,改善人際關系,從而減少對網絡的依賴,擺脫對網絡的沉迷。
此外,輔導員還可以利用大學生對網絡的興趣,利用網絡上的海量資源建立一個網絡平臺,使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產生興趣。同時還可以設置心理咨詢專用的電子信箱,通過郵件的交流,利用網絡的隱蔽性排除部分學生面對輔導員時的緊張情緒,這樣更有利于對心理異常學生進行干預與保護。
3.5 加強與家庭、社會的溝通合作
在網絡時代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除了需要學校的努力,家庭和社會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要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與溝通方式,了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心理發展特點,了解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關注點,并構建新的平等對話模式與子女進行溝通。
此外,還要加強網絡立法建設,建立合理的網絡道德規范,使大學生意識到,即使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也一樣要接受道德規范的制約,法律法規的束縛。
參考文獻
“呵呵”帶給人們的關注還未散去,“哦”又引發網友們的熱議。有網友戲謔,“哦”的殺傷力高于“呵呵”,“殺人不見血,聊天止于‘哦’。”
“就是因為我男友喜歡說‘哦’,我跟他分過手。”網友“葉呆呆”說,她和男朋友是異地戀,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QQ聊天。不久前,她想趁著假期去看望男友,并萬分期待這次旅途。通過網聊告訴男友時,對方卻只是淡淡地回復了一個“哦”,瞬間將她的滿腔熱情澆滅。后來兩人大吵一架,還鬧了分手。
對于“哦”和“呵呵”被眾多網友吐槽,杭州市七醫院心理咨詢門診部李敏副主任醫師也深有感觸,“我在網上和別人聊天時,也偶爾會遇到對方發來‘哦’或者‘呵呵’,確實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李敏說,現代社會,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人與人之間的當面溝通和交流變得越來越少,生活圈子也在逐漸變小,以至于人和人之間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動,變得越來越冷漠,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
此外,現在的中青年人群大多都是出自獨生子女家庭,從小成長環境中沒有兄弟姐妹,而且大多是住在獨門獨戶的單元房,很少有玩伴,缺少溝通交流的對象。因此,很多80、90后的人群都不善于表達內心的情感。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很多人在現實社會中缺乏情感的溝通和交流,但是他們的內心還是非常渴望的。因此,很多人都會通過網絡,實現情感溝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