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2: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拼音標音規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引言
2002年教育部制定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都對語音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小學不學習國際音標,要求“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初中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的拼讀規則讀出單音節和雙音節詞”“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則拼寫單詞”。高中要求“能借助常用的拼讀規則和音標讀生詞”“能根據單詞的發音和基本的拼讀規則記憶單詞的拼寫形式”。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能力等素養的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足見語音在語言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文獻綜述
對中國學生的單詞拼寫語料庫的研究和心理語言學分析研究證明,中國學生的拼寫錯誤不僅和不正確的發音有關,而且與詞形知識的儲存有很大的關系(何安平,2001;肖旭月,2001;王雪文、孫藍,2004)。肖旭月(2001)對中國學生的拼寫錯誤進行了心理語言學分析,認為語音表征對中國學生的取詞有很大影響。王雪文、孫藍(2004)對中國學生的拼寫錯誤通過語料庫進行了再研究和分析,認為中國學生的拼寫錯誤不僅與發音失誤有關,而且與詞形知識的儲存有很大的關系。低水平學生的語音掌握不牢,絕大多數拼寫錯誤屬語音變異錯誤;高水平學習者詞性知識的語音表征在心理詞庫中的存儲較為清晰。但在高水平學習者中,形素轉換型錯誤較低水平學生為多,不受發音影響的拼寫形式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中小學生在語音上存在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他們英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妨礙了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甚至影響到了大學階段的進一步學習。
三、問題和歸因
拼讀生詞的能力是語音學習的基礎,是學習英語的鑰匙。學生沒有良好的拼讀能力就不可能有過硬的語音技能。入門階段拼讀能力的教學會對學生各階段的英語學習進度、效率、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有深遠的影響。然而目前基礎教育英語語音教學的效果與目的相距甚遠。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很多學生學完音標后記不準、認不全。(2)許多學生沒有獨立識詞的能力,學英語靠鸚鵡學舌,背單詞靠死記單詞字母順序,給英語單詞加注漢語拼音或漢字。(3)朗讀時缺乏語流變音,不能表情答意,一些學生害怕當眾朗讀。(4)不會拼讀單詞造成單詞記憶困難,大多數學生因為不具備拼讀能力,最終導致兩極分化。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孤立、分散教字母、音標,忽視音素。現行英語教材語音教學內容安排分散且學程長,不利于培養拼讀能力,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學生從一開始就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自信心受挫,教學效果差。
2.學生對于最初學習的每個單詞、每一句話都要跟老師重復、模仿。由于記不住單詞和句子,學生不得已用漢字或漢語拼音標注單詞。學生原想學完26個字母,就像自己學會漢語拼音字母可以認讀漢字一樣拼讀英語單詞,但殘酷的事實與良好的愿望相差甚遠。
3.漢字標音的尷尬。由于欠缺語音知識的學習,不懂得英語單詞的拼寫和發音存在一定的映射關系,不會利用一定的規則朗讀、拼寫或者記憶單詞。令人擔憂的是,英語學習者越來越低齡化。小孩子在剛開始讀書時既要學漢語拼音,又要學26個英語字母,若再加上48個國際音標,則音、形經常容易混淆。當孩子面對這么多單詞時又碰到了發音發不準、單詞記不住等難題,于是很多孩子想到了標中文和漢語拼音。如單詞“menu”(賣牛,簡易音標ménū)、“dangerous”(蛋餃肉絲,簡易音標dāngerous)“bus”爸死,“yes”爺死,“girls”哥死,“school”死光了等,嚴重影響了正確發音。學生拼寫中國“China”(簡易音標Chīna)時,會寫為“Chaina”。究其原因是將/ai/誤當作字母拼寫了。
四、國際音標的再認識
制定于1888年的國際音標不是英語語言本身,不是自然規律。國際音標其本身并不發音,每個音標都是人為冠以不同的讀音。48個音標是一種書面符號,通過人的眼睛把書面符號傳到大腦;音是一種聲波,通過人的耳朵把讀音傳到大腦,兩者之間沒有天然聯系。符號本身是無聲的,只看符號,無論符號多好都學不會發音,必須通過模仿別人的發音才能學傳統。
英語國際音標標音錯位,即張冠李戴,用張三的字母標李四的發音,如用/ei/標a的發音,用/i:/標e的發音,用/ai/標i的發音,用/?藜u/標o的發音,用/ju/標u的發音。
英語音標的作用之一是標出哪個字母發哪個音,使人們認識到一個單詞的發音來自哪個字母,但標音錯位極大地打亂了發音和字母的對應關系,使單詞的音標和拼寫字母之間形狀相差懸殊,干擾了人們發現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律。理想的音標符號應該能反映出一個發音來自哪個字母,使人們學會一個音標的同時,知道這個音標是由哪個字母發音的。
五、解決的途徑和出路
退休教授喬治·肖(George Siao)自20世紀60年代期,經過長期潛心研究,反復驗證,1998年初發明了適合我國國情、適合中國人學習特點的英語教學音標,滿足廣大英語學習者迫切需要一種簡便、高效的注音工具——英語簡易音標。“英語簡易音標”以十個基本符號挑戰48個國際音標英語,通過10個符號,直接在單詞上標注,屬直接標音法。由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圈,一點,一鉤,一尖等十個符號在單詞上標注,直觀易學。學生見符能讀,見詞能拼,再配上朗朗上口的記憶順口溜和形體操,易教易學,輕易就能掌握英語語音秘訣。特別是沒有了繁瑣的元音字母組合讀音規則,極易混淆的輔音字母、輔音字母組合的讀音也輕松突破,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英語的發音奧秘。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何安平.學生英語拼寫錯誤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199-205.
[3]羅立勝,張菜湘.英語語音教學的回顧及對目前英語語音教學的幾點建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21-23.
[4]王雪文,孫藍.中國學生英語拼寫錯誤再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4:299-303.
[5]肖旭月.語音表征在取詞中拼寫過程中的作用——中國學生英語拼寫錯誤的心理語言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6:422-429.
一、自然拼讀法的優缺點
自然拼讀法是目前國際上最推崇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也是美國兒童語言啟蒙所采用的方法。美式自然拼讀法的教學對象是具有大量口語和聽力詞匯積累的本族語孩子,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英語閱讀能力,所以它的規則對母語是英語的孩子很容易接受。
但我國兒童如果完全按美式自然拼讀法去學習語音和單詞,會遇到許多不符合規則的情況,例如對于多音節詞的讀音,尤其是不規則的讀音,利用自然拼讀法很難準確把握,拼讀的正確率較低,除了許多不規則讀音外,英語中有規律可循的讀音也是林林總總,以下是字母A的發音規則,歸納起來有9種情況:
1.在重讀開音節中讀[ei]
2.在-ange組合中讀[ei]。
3.在重讀音節前的閉音節中一般讀[?V]例如:active;有時也讀做[?藜],例如:accept
4.在非重讀音節中讀做[?藜]。例如:substance
5.在“a-I-輔音字母(除r、w之外)+不發音的e”的非重讀音節中一般讀做[i]。但是,“-ate”中的a不論重讀還是非重讀都讀[ei],兩個例外:separate的形容詞形式和climate
6.在wh后面讀[?H]。例如:what;但whale是例外。
7.在W后面讀[?蘅:]。例如:water,watch;但wave和wake是例外。
8.在l前面讀[?蘅]。例如:chalk,talk;但是shall,valley,shallow; wallet是例外。
9.下列情況下,a發[唬]的音:
(1)在s之前,例外詞是haste和taste,passage
(2)在“m/n+輔音字母”之前,例外詞是grand
(3)在th之前,例如:path,rather
(4)在lm之前,例如:calm,palm
(5)在lf之前,例如:half,calf
(6)在f之前,例如:staff,after
這里僅僅列舉元音字母A的發音規則,還有其他四個元音字母E I O U、眾多的字母組合和輔音連綴的讀音。這么多規則,簡單依靠引導學生注重音形結合、探索發音規律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還是會學得很累,要做到像英語國家學生那樣“見形知音,聽音寫形”是很不容易的。
二、農村小學語音教學的實際情況
1.學生接觸地道英語的頻度和強度均很不夠
農村小學生學英語既沒有大量的謎語兒歌繞口令,也沒有許多故事閱讀報刊瀏覽,與自然拼讀法的前提――學生接觸地道英語的頻率足夠高、強度足夠大相去甚遠。
2.學生分辨近似音的能力和愿望也很不夠
由于沒有見過音素的字形,學生發不準、分不清許多近似音,誤讀現象十分嚴重。而且因為覺得多并且無力分清,學生漸漸有了倦怠的心情,越來越不愿分清楚,不愿分清楚這些近似音到底有多少,究竟該怎么讀。
3.學生學習語音的動力和耐心隨之消退
由于小學生學到的語音知識很有限,能用所學的語音知識來認讀的生詞更是少得可憐,年歲稍長以后,部分學生漸漸地“醒悟”過來:“這東西學了沒什么用。”學生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
三、目前大家對國際音標法的一些疑慮
1.拼音、字母和音標三者會不會發生干擾
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研究結論,證明三者一定會相互干擾。實際上很多孩子音標、字母、拼音都學得很好,完全沒有出現有些老師擔心的“負遷移”。當然,教音標之前要先花點時間讓學生弄明白音標是什么,有什么用。像拼音是給漢字標音一樣,音標是給單詞標音的,學生了解這一點,在系統上就不會混亂。
2.音標教學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如果教師不顧兒童的學習特點照本宣科,大講塞擦、爆破、唇齒和舌位,那孩子當然會有負擔。另外一點就是要避免求進度,短時間內集中“轟炸”。如果孩子掌握不了,師生信心都會受挫。如果學生學會了自己查字典、拼讀單詞、記憶單詞,正確的音標教學不但不是負擔,反而會增加成就感。
四、加強農村小學音標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
1.用字母引申音標
三年級學生學完字母后,教師就可以發揮字母的正遷移作用,用“掐頭法”和“去尾法”提取部分輔音和元音,并將這些音標保留在黑板上,供上課時隨時查用(元音均用紅粉筆,輔音均用白粉筆書寫,目的是幫助學生區分元音和輔音)。
2.用音標試讀生詞
隨后,教師一定要堅持在生詞教學中運用表格內的這幾個音標,讓學生用音標來拼讀生詞。在這個時期內,對于某些自然拼讀法還不能解決的生詞,教師甚至可以直接用音標給其注音。學生一下子記不住這些音素的發音,教師就要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鼓勵學生仔細辨認黑板左側的字母,從左邊字母的讀音演化到右邊音標的讀音里來。漸漸地,學生就會明白:最上面的五個音素的讀音其實就是元音字母的名稱音,如果忘了這些音素的讀法,可以通過讀元音字母的名稱音來回憶。
3.用融合促進兩者
(1)用音標教學法促進自然拼讀法
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生用自然拼讀法依次可以學到A E I O U在開閉音節中的讀音方法和一些字母組合的讀音方法。對于三、四年級中三三兩兩出現的一些單音節生詞,自然拼讀法所向披靡,學生基本上都能在教師的提示下用它來對付。
(2)用音節劃分單詞
隨著音標教學的深入,多音節單詞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音節劃分是一種較好的解決辦法。教師將多音節劃分成一個個單音節,結合拼讀規則,讓學生試讀,然后再拼合在一起。到了高年級,滲透些音節劃分原則后,甚至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劃分。
(3)用辨音鞏固音素
有時為了增加技法的多樣性,避免單調枯燥,還可以采用辨音鞏固音素的方法來練習。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某個生詞的讀音,請學生看著黑板左側的表格,按音節辨認這個生詞或這個音節里有哪個元音。這個方法對辨認相似音素很有效。一兩年的滲透訓練后,黑板上的音標最終可以調整為
(4)用朗讀技巧連貫句子
國際音標符號體系強調正確和準確的發音,但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人們發音并不總是清楚和準確的。我們與英美人交談,或是在看英語電影時很多話語都聽不清楚,原因在于我們在教學時過度強調單個詞的音準。
語音教學任重而道遠,由于受漢語拼音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如單元音的長短與開口大小、雙元音的滑動和口型變化、清濁輔音聲帶振動的強弱等等。學生出現各種讀音錯誤也是在所難免,教師不必逢錯必“揪”,更不必搞過多的單音練習或音標聽寫,相信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會不斷校正自己的發音。“只管稼穡,不問收獲;不慍不惱,靜等花開”,這也許就是農村小學語音教學的最好境界。在國際音標法和自然拼讀法天長日久的訓練下,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語音”之花,已經在英語教學這塊沃土上悄然盛開。
參考文獻:
學生的英語發音受母語漢語拼音以及方言的韻味干擾,存在著很大的負遷移影響。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學習過英語音標,不認識48音素,對于字母拼讀法,也只是僅限于26個字母的發音,對更多的發音規則一無所知。
1音標與字母拼讀法對比分析
音標原為語音學者研究紀錄語音之符號。而于英語教學上旨在提供一套符號系統,紀錄文字發音,供語言學習者辨認語音之用,是學習發音的方法之一。字母拼讀法原為英語母語人士認字閱讀之方法之一,旨在提供字母與發音之間的對應關系,使閱讀者能見字讀音,從而識字閱讀。音標在我國英語教學行之有年且受到相當重視依賴,教學使用、教科書編寫、考試測驗、字典查詢,皆有音標之使用。教師令學生根據音標拼讀發音,是發音教學常用方法之一,但隨著電子字典、學習應用媒體的普及,學習者對音標的依賴也逐漸減少,目前,大部分教科書的單詞表里,已經沒有了音標的標注。字母拼讀法曾因未有完整且系統的教授使用,未受重視,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其最近興起,是一套新式教學方法。字母拼讀法與音標皆為學習英語發音時的有利工具,其本身并無孰優孰劣之分,兩者于英語教學上應以其長處互補不足,對英語教學皆有其不可忽視之功用。字母拼讀法提供字母與發音的關系,學習者可由拼讀得出單詞發音,不必依賴一套標音系統,但字母拼讀并非全然可行,許多不規則拼法以及一個字母多種發音,一個發音有多種字母拼法的現象等都使字母拼讀法不能完全一對一對等。而音標以其一符號對一音的標音功能,使外語學習者在無規則可循之情況中,多了另一項助力,可由音標讀出字音。
2方言區高職生語音狀況分析
大部分高職生都來自農村,英語基礎薄弱,平時只注重讀寫,很少有讀英語的習慣,平時交流也幾乎不用普通話,甚至在課上回答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還是用很濃的家鄉話來回答問題,英語的語音、語調長期受母語的負遷移影響,而且90%的學生對于音標、拼讀完全是一無所知的狀態,由于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都很薄弱,因此,如果音標和字母拼讀同時學習的話,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很差,甚至產生厭學的結果。因此,針對高職生的英語語音教學,要采取充分符合高職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
3選取恰當的教學步驟、教學內容
對于高職生來說,因為在初學英語階段,既沒學過音標,也沒學過自然拼讀法,學英語的這些年,大部分時間都是用漢語拼音來記英語發音,因此,對于這樣的一個學習狀況、學到這樣一個結果的大部分高職生而言,首先要弄清楚漢語拼音、26個字母與48個因素這三者之間的區別,對學生而言大致需要一個學期的消化、練習時間,其次介紹一些簡單、有規律的字母拼讀技巧,讓學生在課下大量實踐,體驗,達到或掌握學以下能力或知識:3.1語音意識(1)音位分離:能識別出單詞的每個音,比如make最后一個音是/k/。(2)音素識別:能識別出不同單詞中的同一個發音,比如同一個音出現在like和spell中是/l/。(3)音位分類:能識別出不屬于同一個詞組的特殊音,比如在kite、bite和lit中,lit是特殊音。(4)音位混合:當聽到一系列的單個音時,有能力把這些音組成一個單詞,比如/b//e//n//d/組成單詞bend。(5)音位切分:能把一個單詞切分成單獨的音,比如teach分成三個因素/t/、/i:/、/t/。(6)音素省略:當我們把一個單詞中的特殊因素省略,學生能識別出剩下的音素是什么,比如sport沒有/s/這個音是port。3.2聲母和韻母聲母指一個或多個輔音先于音節中的元音。它可以是一個單個的輔音(如b+ird),也可以是兩個字母發一音(例如,ch+air),或一個輔音簇(例如,spr+ing)。韻母是指由元音和這個元音之后的任何一個輔音的組合音節(例如p+eak)。在語音的過程中,聲母與韻母是作為音節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他們是押韻和閱讀之間的強大紐帶,并可能促進單詞拼寫順序意識與閱讀的發展。3.3形聲字它指的是同一個語音或聲音的一組詞。例如bell,fell,hell,sell,tell,well,yell都包含三個字母拼寫和語音/e/、/l/。通常被稱為“詞族”加速學習者識詞辯音的解碼能力。
漢語方言 Chinese dialect 漢民族語言的地域性變體。漢語方言的內部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語言地圖集》把漢語方言分為官話、晉、徽、吳、湘、贛、客家、平話、粵、閩等十個方言區。
方言地理學 dialect geography 方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利用方言地圖等方式研究方言的語言特征在地域性上的分布、特點及其規律。
方言地圖集 dialect atlas 根據方言特征或分區等內容繪制成的地圖集。大致分為方言特征分布圖、方言分布和分區地圖兩種類型。前者根據方言區別性特點的異同,把方言材料分專題標示在地圖上,例如《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中所附的一組方言地圖;后者根據方言區別性特征進行分區,并把分區結果標示在地圖上,例如《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的漢語方言部分。
原始方言 proto dialect 又稱“祖方言”。一般指利用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和原則,根據共時方言進行構擬重建的早期方言形式。例如根據當前的閩方言和閩語相關歷史文獻,用歷史比較法等方法,構擬出的原始閩語就可以稱為閩語的原始方言。
方言特征 dialectal characteristics 能夠用來區分不同方言區的語言特征。往往具有對外排他性、對內一致性的主要特點。根據語言內部的結構,可以分為方言語音特征、詞匯特征和語法特征等。
母方言 mother tongue 一個人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首先學習、掌握并熟練使用的方言。一般是一個人出生地點或幼年時學話期間的方言。
基礎方言 basic dialect 民族共同語或標準語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地域的方言。大多是使用人口眾多、通行地域廣泛、有較為強大的政治、經濟或文化影響力的地域的方言。
方言親疏 dialectal distance 根據方言對應關系,對方言語音、詞匯或語法等項目分別進行對比統計分析,計算出的對應成分之間的遠近關系。
地方普通話 regional common language 帶有地方口音或者方言成分的普通話。地方普通話往往是方言區的人們因交際需要長期使用而形成的。
方言邊界 dialect boundary 方言地圖上兩種方言之間的邊界線。這種邊界線在實際上往往是兩種方言之間的過渡帶。
方言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dialects 對全國范圍的方言作概略性的調查。方言普查對于了解方言現狀、制定相關語文政策有極大的幫助。漢語首次方言普查是在1955年擬定計劃,之后的兩三年逐步開展并完成的。
《方言調查字表》 Chinese Character Table for Dialectal Investigation 供調查、記錄漢語方言字音用的表格。表格漢字按照漢語中古音的音韻地位排列,該字表是1955年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在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0年編的《方言調查表格》基礎上逐步修訂并出版的。
方言記略 outline of a dialect 根據基礎字表、基礎詞表和常用語法例句調查某個方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概況的概略性記錄。主要包括方言聲韻調系統、常用詞語和常見語法例句。
方言拼音方案 dialectal romanization system 根據某個方言音系的音位特點整理的、可以記錄該方言語音系統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方案。例如香港語言學會1993年設計的《粵語拼音方案》。
記音 phonetic transcription 用音標記錄語言或方言。目前常見的標音系統是國際音標協會制定的一音素一字母的國際音標字母方案。
方言志 dialect chorography 地方志中的方言部分,或以當地方言作為主要內容的地方專門志書。例如《昌黎方言志》。
國際音標標音 IPA transcription 使用國際標音符號系統記錄語言或者方言的方法。國際音標是國際語音學會于1888年在《語音教室》雜志上首次發表的,后來經過不斷修正。
寬式標音 broad transcription 又稱“音位標音法”。根據音位是否對立的原則,忽略同一個音位內部的具體音素差別,選用代表性的音標予以記錄。
嚴式標音 narrow transcription 又稱“音素標音法”。盡可能細致地記錄所聽到的實際語音音素,必要時利用各種音標附加符號予以記錄。
發音人 informant 又稱“發音合作人”。語言或方言調查的對象人。一般是口齒清楚、發音地道、可以代表當地語言或方言基本面貌的本地母語使用者。
本地人 native speaker 使用本地語言或方言作為第一交際語言的人。
方言音系 dialectal phonology 方言自身的語音系統。一般由聲韻調系統(聲母、韻母、聲調)、音變系統(連調、語流音變、變音等),以及其他相關語音子系統構成。
單字音系 phonological system of monosyllable方言里可獨立使用的單音節的語音系統,主要是單字聲韻調及其配合系統、單字同音字表等等,不包括由于連讀或特定語法、語用產生的音變系統。
方言詞匯 dialectal lexicon 一個方言實際使用的詞匯。也指方言中與共同語詞匯存在語音、意義、語法等顯著差異的部分詞語。
方言詞典 dialectal dictionary 以方言詞匯為收集對象并用共同語加以解釋的詞典。一般主要收錄那些在形式、意義或使用方面跟共同語有差異的方言詞語。
方言語法 dialectal grammar 方言自身的語法系統及其內部語法規則的子系統。一般多指那些在形式、功能和使用方面跟共同語有差異的語法現象。
方言分區 dialectal division 根據語言特征的異同、地理分布的大小遠近等因素,把方言劃分為不同區域。分區有時也適當考慮歷史、文化、通行區域大小、人口多少等因素。
方言系屬 dialectal belongings 根據方言分區的標準或方言分類的標準所確定的歸屬、地位。在方言地圖上往往用不同的圖示表示不同系屬的方言區劃。
方言層級 dialectal stratification 方言分區中的層次體系。不同的層次往往有不同的稱謂,如方言區、方言片、方言點等。
方言分類 dialectal classification 根據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等特征,對各方言進行類型上的區分和分類。例如根據有無入聲調類,可以劃分為有入聲方言和無入聲方言。
方言區 dialect group 又稱“方言大區”“大方言區”。方言分區系統里最高一層的區劃。例如官話方言區、吳語區等。
方言片 dialect cluster 又稱“次方言區”。介于方言區和方言點之間的區劃,分布地域比方言區的范圍小,比方言點或方言小片的范圍大。例如粵語下面的廣府片。
方言小片 dialect subcluster 方言片內部的區劃。例如吳語太湖片可分為毗陵小片、蘇滬嘉小片、苕溪小片、杭州小片、臨紹小片、甬江小片等。
方言點 dialect spot 某個特定地點的方言。在方言地圖上面表現為一個分布點,而不是一個分布區域。
方言島 dialect island 由于移民、駐軍等原因逐步形成的孤島方言。方言島分布范圍往往較小,并且在地域上分布于另外一個方言的包圍之中。例如“軍話”。
軍話 military dialect 一種漢語方言島。主要零星分布于中國南方,具有北方話音系特征。根據當地傳說或者歷史文獻記錄,這些方言很有可能來源于古代駐軍,并在長期發展中逐步形成。
站話 station dialect 一種漢語方言。主要分布于黑龍江西部漠河、新立屯、科洛、肇州等地的古代驛站附近。
蠻話 Man dialect 主要指浙江南部與福建相鄰的若干不同于其他當地吳語的土語方言。例如平陽蠻話。
土話 aboriginal vernacular 特指漢語方言中分區歸屬尚不清楚,有待深入調查研究的一部分方言。如湘南土話、粵北土話。
粵北土話 Northern Yue Vernacular Cluster 分布于粵北韶關一帶以及與湘贛交界處的土話。方言歸屬尚未有定論。
湘南土話 Southern Xiang Vernacular Cluster分布于湖南南部與廣東、廣西交界一帶的土話。方言歸屬尚未有定論。
官話方言 Mandarin dialect 簡稱“官話”。原指元明以來逐漸形成的、在官方場合通行使用的官方語言。現指全國漢語方言的最大一個方言區即官話區的方言,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區域(山西及其毗鄰有入聲的漢語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劃為晉語區)。
北方方言 Northern Mandarin 又稱“北方話”。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北區域的漢語方言的統稱。與分布于東南沿海的南方方言相對而言,有時也用來指官話方言。
藍青官話 substandard Mandarin 舊指夾雜有各種方言口音的不標準的普通話。相當于地方普通話。
北京官話 Beijing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以及河北、內蒙古、遼寧三省區交界處。可分為京師片、懷承片、朝峰片、石克片四片。
東北官話 Northeastern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的方言,相對于北京官話而言古清入聲今讀上聲較多。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可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三片。
蘭銀官話 Lanyin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去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可分為金城片、銀吳片、河西片、塔密片四片。
膠遼官話 Jiaoliao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上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山東膠東半島和遼寧遼東半島。可分為青州片、登連片、蓋桓片三片。
冀魯官話 Jilu Mandarin 曾稱“北方官話”。官話方言中古清入聲今讀陰平、古次濁入聲今讀去聲的方言。主要分布于河北中南部和山東西北部。可分為保唐片、石濟片、滄惠片三片。
中原官話 Zhongyuan Mandarin 官話方言中古次濁入聲今讀陰平的方言。主要分布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蘇北、皖北、河南以及晉陜甘青寧等部分地區。可分為鄭曹片、蔡魯片、洛徐片、信蚌片、汾河片、關中片、秦隴片、隴中片、南疆片九片。
【中圖分類號】G650
現代漢語有七個舌面元音(a o e ê i u ü),漢語拼音用六個字母(a o e i u ü)來表示。其中的o怎么讀?很多人都會讀錯,幼兒園、小學教育也沒有很好的重視這個問題。
o[o]這個音不好發,發音的時候容易帶上綴音而成ou[ou]音(英文26字母中的o[o]字母,為了方便記音,讀的時候常常帶上一個尾音[-u],而讀成了[ou],正如漢語拼音字母d在拼讀時會附加上一個e[ ]音一樣)。舌位高一點,容易帶上合口音而發成uo[uo];舌位低一點,容易帶上開口[a]音而發成發成ao[au]音,嘴唇扁一點又會發成e[]音。因此,o[o]音是很容易與這幾個音相混的。
為什么這些韻母容易混讀呢?
首先,是這幾個韻母的讀音本來就相近,這在上面已經提及。
其次,受漢字諧聲偏旁的影響。漢字是表意文字,但是實際應用要求它必須要具有表音性,因此隨著漢字的發展,形聲字越來越多。但是發展到近代,漢語語音發生了巨大變化,諧聲偏旁已不能明確表音。如,《新華字典》列有三個單獨的ō音字:噢、哦、,表示驚訝、疑問等語氣。這幾個字的諧聲偏旁分別讀為ao和uo音。漢字在本質上的表意性,也決定了諧聲偏旁在表音上的不穩定性和不明確性,加上這幾個音本來就相近易混,諧聲為ao、uo的噢、哦、諸字到現代普通話就都讀成了ō音。此外,餓(è)又與我(uo)諧聲,e[ ]與uo[uo]似乎也有某種聯系,如果不仔細區分,也會導致誤讀。
再次,因同源而讀音相近。與[o]讀音相近的一些韻母中,有的甚至還與[o]有同源關系。比如, “薄”、“剝”二字的韻母皆異讀為o[o]、ao[au]二音。另外, 有一個“喔”字,本為擬聲詞,表示雞叫聲,讀為[uo]音。但是它后來產生出一個新用法,用作語氣詞,與哦、、噢等音近義同,為同源詞,“喔”最后有可能是受同源詞族的影響讀為[o]韻的。
一、語音學上的區分與解釋
1.o[o]與e[ ]的區分。
根據語音學的描寫,o[o]是后、半高圓唇舌面元音。e[ ]是后、半高、不圓唇舌面元音。o[o]與e[ ]發音前后、高低一致,而且都是舌面元音,唯一的不同在于圓唇不圓唇,o[o]是圓唇的。
2. o[o]與ao[au]的區分。
o[o]是但元音韻母,ao[au]是復元音韻母。二者雖然讀音有相近之處,但是二者鮮有混用之處,比較好區分。
3.o[o]與uo[uo]的區分。
o[o]與uo[uo]的關系比較復雜,二者是最容易相混的。《新華字典》的《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o(ㄛ)后用漢語“喔”字標音,uo(ㄨㄛ)后用“窩”字標音。而在字典正文中“喔”、“窩”二字都標注為wō(uō)音,這是非常矛盾的,有些教材也不加考查,照搬照用(如胡裕樹《現代漢語》的《附錄九?普通話聲韻配合表》的標音),這就使得本來就不易區分的o、uo二音更加模糊,以致許多中小學老師都會讀錯,這在語文教學上,是個失誤。
“喔”、“窩”二字既然同音,那么用同音字來為兩個不同的音節注音,就是有問題的。o(ㄛ)與uo(ㄨㄛ)很明顯是不同的韻母,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中說:“o[o]發音時,雙唇自然攏圓,嘴唇不要前突,口腔不要出現動程,以免發成uo.”【1】
關于“喔”的音讀和標音問題,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事實上,“喔”有兩讀,一、用作擬聲詞,表示雞叫聲,讀為[uo]音,屬于規則音變。二、用作口語語氣詞,應讀為[o]音,與“哦”字同屬于不規則音變。《新華字典》正文中o音節下應補入“喔”字,并應注明其為“喔[uo]”之又讀。
其實,o[o]與uo[uo]是能夠區分開來的:
1.若以“四呼”來論,o韻母屬于“開口呼”,uo韻母屬于“合口呼”,二者是絕不能混同的。
2.若依照韻母內部成分的特點來區分,o是單元音,uo是復元音,二者也是絕對不能混同的,并且,在現代漢語的音節中,二者是具有對立關系的兩個不同音位。
二、o[o]韻母的歷史來源及其演變。
從《普通話聲韻配合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o韻母只與唇音聲母b、p、m、f以及零聲母相配。為什么呢?我們需要從其歷史來源做個考察。
中古以后韻母的變讀是非常復雜的,為了簡單和表述方便,這里只討論o[o]韻母的來源。王力先生曾在《漢語史稿》中提到o[o]的來源問題:“現代漢語的o(包括uo)主要來自 、 兩類,此外, 、 、 、 、 、 、 等韻也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或。”據統計,o韻母的字,一共約有157【3】個左右,在《廣韻》中分列于戈、果、過、覺、末、德、鐸、沃、陌、沒、麥、模12韻(歌韻只有一個“哦”字,暫不列入)。
通過對以上韻部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出:這些韻中今讀為的韻,皆為唇音字。但并不是說這些韻的所有唇音字都變為韻,每個韻今變為韻的情況,因具體條件而定。王力先生說:“o包括開口和合口,在現代北京話里,開口的o只出現在唇音聲母前面,其他都是合口的uo。”【4】這句話是很讓人費解的,首先,唇音字本身就不分開合;其次,o[o]本來就是合口元音,它的同部位開口元音是[ ]。
史存直在《漢語史綱要》中說:“o、uo韻的第一項來源主要是果攝的字,但也有少數模、姥、暮韻字混了進來。在果攝中,歌哿三韻本屬開口,可是北京音系卻把這項區別弄亂了,一律讀為合口(在拼法上規定唇音聲母后拼為o,只是書面上的事情。)”【5】
[o]與唇音相配,[uo]與非唇音字相拼,史存直先生認為它們只是互補,并不具有實質上的區分。果攝唇音字的發音音色用[o]音標來記錄更準確,因此現代漢語中唇音韻母后面用o[o]來表示,這與互補無關,并且,[o]除了用在唇音后之外,還能單獨做音節,單音節的[o]音在中古以后分化出來,專用來表示語氣詞,如“哦”、“喔”、“”諸字,雖然這類語氣詞并不多,但我們不能否定其作為漢語語言要素的存在。
總之,無論從語音學審音的角度還是從歷史來源的角度,o[o]都是獨立的韻母,許多人把它讀為uo,這屬于誤讀和混讀,是應該加以改正和規范的,在漢語語音系統中,二者是應該明確區分的。
注釋
【1】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3
【2】胡裕樹《現代漢語?附錄九》,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6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的內容。”語音被列為首位,成為學好英語的基礎。而語音教學中的音標教學正是英語入門階段語音教學的關鍵。學生正確的發音、辨音、拼音、標音等方面都離不開音標。一句話,音標是學好英語語音的拐杖。盡早學好音標,可為學生掃清英語學習上的障礙,促使學生始終保持著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減少因讀音障礙而產生的厭學情緒。盡早學好音標,可以讓學生掌握拼讀規則,具備單詞拼讀能力,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為進一步學習英語和發展預習能力、自學能力打下基礎。盡早學好音標,學生才能順利進行聽、說、讀、寫各項語言技能的訓練,達到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然而,現行英語教材包括仁愛版教材都將語音教學內容安排在初一學年,歷時兩個學期才完成音標和讀音規則的教學。這就使得語音教學的內容不僅分散而且學程長,不利于入門階段的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一開始學英語就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教學效果差。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如果教師能在學英語的入門階段,就采用把48個音標進行集中教學的原則來進行語音教學,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把音標集中教學當作入門階段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來抓好。
二、音標集中教學的可行性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初一新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他們會感到新鮮有趣,熱情高漲。他們求知欲旺盛,記憶力、模仿力強,好勝、自信,只要引導得當,順利闖過音標學習關基本不存在問題。
其次,《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基于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在初一年,利用第一周教學時間,采用26個字母分類教學和字母、音標同時呈現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字母的同時呈現各字母發音所含的音素,結合字母教學讓學生感知音標,借助漢語拼音拼讀的正遷移作用,用音標進行字母的拼音,使學生不但讀準了字母,而且認識了與漢語拼音相似的大部分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為48個音標集中教學奠定了切實可行的基礎。
三、音標集中教學的設計與操作流程
(一)字母分類教學和字母、音標同時呈現相結合的集中教學
初一新生入學第一周,就可以利用字母與音素間的內在聯系,把26個字母按讀音進行分類教學。第一課時教學:AHJKIYUQW;第二課時教學:EBCDGPTVO;第三課時教學:FLMNSXZR。每節課在教學字母的同時,呈現各字母名稱音中所包含的音素,結合字母教學讓學生感知音標。
例如:第二課時教學含 / i:/ 音素的一組字母時,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如下:
Ee / i:/
Bb / bi:/ — /b/ /i:/
Cc / si:/ — /s/ /i:/
Dd / di:/ — /d / /i: /
Gg / gi:/ — /g / /i: /
Pp / pi:/ — /p/ /i:/
Tt / ti:/ — /t / /i:/
Vv / vi:/ — /v / /i:/
Oo / [[J/ — / [/ /J/
先引導學生拼讀字母的名稱音,再用掐頭去尾法分解出7個輔音音素和3個元音音素。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第一和第三課時的字母,這樣26個字母教完時,學生已經接觸了48個音素中的大部分。第四課時按26個字母順序和按所含相同元音音素歸類,反復循環復習26個字母及其所含音素,進一步鞏固與加強26個字母的正確發音,體會并感知其中所包含的音素。26個字母里沒出現過的音素可留在第五課時集中呈現48個音素時再教給學生。
(二)48個音標集中教學
第五課時是在前四課時學生已接觸大部分音標的基礎上,集中呈現48個音標。其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感知48個音標的全貌,初步認讀48個音標,了解48個音標的分類,了解元音與輔音的發音特點并能初步拼讀單音節的“音標詞”。
本課時是音標集中教學的關鍵,具體的教學步驟設計如下:
1、課前準備:
①教具:字母卡片、音標卡片、“音標詞”卡片。
②唱字母歌,讓學生動起來,營造輕松氣氛,為正式上課熱身。
2、復習(4分鐘)
采用小組競賽形式:
①按元音分類復習26個字母。(必答)
②按字母順序復習26個字母。(必答)
③打亂字母卡片順序讓學生快速認讀26個字母。(搶答)。
在復習舊課的環節中引入競爭機制,激活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的習慣和團隊協作精神。
3、激趣導入(1分鐘)
先在黑板中間板書數字2,在2的兩邊各寫一個3,再各寫一個20,形成:20 3 2 3
20這樣一個數列。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發起來,很想知道究竟。教師適時地讓學生把數字相加得到48,再告知學生這節課要學習48個國際音標。
4、突破中間(5分鐘)
在數字2下面寫/ w / 和 / j /
后,教師先做發音示范,為學生講解發音要領,再按照:“領讀-齊讀-小組讀-個別讀”的順序讓學生練習發音,直至會讀。
接下來,在左側的3下面寫三個鼻輔音/m /, /n /, /l/, 在右側的3下面寫下另外三個輔音/ l /,/ r /,/ h
/。確保學生基本會讀這些音素后,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
5、主攻兩邊(12分鐘)
教學元音(6分鐘)
先在黑板右側的數字20下面寫下12個單元音和8個雙元音。
①教學12個單元音中的/ i:/與/I/,/u:/與/J/,/C:/與/D/,/:
/與/E/。先引導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這8個元音音素的差別在于有沒有兩點。經過發音練習后,再啟發學生總結出:有兩點的發音要稍長,是長元音,沒有兩點的發音要短促,是短元音。
②教學/ɑ:/、/Q/、//、/e/這4個元音。可根據音標卡上的舌位圖去引導學生發好這4個音。
③8個雙元音分成3組來教學。先讓學生觀察板書內容后歸納:
第一組:/eI/,/aI/,/CI/,尾音都是/I/;
第二組:/IE/,/JE/,/eE/,尾音都是/E/;
第三組:/EJ,/aJ /,尾音都是/J/。
這樣排列的目的有利于學生找出讀音規律,便于記憶。
教學輔音(6分鐘)
在黑板左側的數字20下面寫下10對輔音。這10對一清一濁成雙成對出現的輔音,大部分在教學字母時學生已見過,而且也讀過,如:/ p /、/
b /、/ t / 、/ d /、/ k /、/ f / 、/ v / 、/ s / 、/ z / 、/h/
、/r/,所以不難掌握它們。本節課重點在于教會學生發好這節課之前未曾見過的那幾個輔音,如/ ^/ 、/ θ /、/ /、/∫
/、/V/ 、/ ts / 、/ dz / 、/ tr / 、/dr / 等。
6、歸納總結(3分鐘)
經過上面的發音練習,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對比本節課所學的音素后,引導他們自己總結出:
① 48個音素中,元音音素20個,輔音音素28個。
②元音與輔音的發音特點是:元音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礙,聲帶振動,發音響亮。發單元音時口形不變,發雙元音時口形有變化。如發/aJ/音,口形從大到小,而發/EJ/音,口形從扁到圓。輔音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受阻礙,發音較模糊。發清輔音時聲帶不振動,發濁輔音時聲帶振動。
7、復習鞏固(3分鐘)
按上面教學順序出示音標卡,讓學生快速認讀48個音標。方法是:全班讀,小組讀與個別讀相結合。
8、拼讀音標詞訓練(10分鐘)
①教師示范拼讀(2分鐘)。出示課前準備好的音標詞卡片5張,如/ti:/、/deIt/、/maI/、/lu:z/、/Il/等。教師先示范音標詞的拼讀過程。方法是:先讀單個輔音和單個元音,再把它們連起來拼讀。這個過程要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輔音相當于漢語的聲母,而元音相當于漢語的韻母。這樣,學生就能發揮已有的母語拼讀能力優勢,即利用了母語對外語學習的正遷移作用,學得并不困難。
②學生兩人合作進行拼讀音標詞練習(8分鐘)。方法是:利用學生用的小音標卡片,先由學生A分別抽出一個輔音音標和一個元音音標,并且把音標分別讀出來,學生B則要把這兩個音連起來拼讀。如:學生A邊抽卡片邊讀/b/、/i:/,學生B要說/bi:/。然后,兩人交換角色繼續練習。
③學生在合作練習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幫助需要得到幫助的學生。
剛教完48個音標就讓學生做這樣的拼讀訓練,目的是要讓學生盡快體驗到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所帶來的成就感。成功的喜悅將會給初學英語的學生以極大的鼓舞,使他們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兩人合作,一人編音標詞,另一人拼讀,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9、檢查教學效果(6分鐘)
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是否達到了本節課的目標要求,即能否初步認讀所學音素,能否進行簡單的拼讀練習。檢查方法如下:
①出示音標卡,讓學生整體認讀,小組認讀,個別認讀(小組競賽)。
②出示音標詞卡,全班拼讀,小組拼讀,個別拼讀(小組競賽)。
③在檢查過程中,如發現學生發音錯誤,應先由學生幫助學生糾正,在學生無法糾錯的情況下,教師給予指出,并著重加以練習。
最后,統計本節小組競賽的成績,予以表揚。
10、布置作業(1分鐘)
一、中學英語音標教學現狀
根據《新課標》要求,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中語音、詞匯等屬于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前學生從小學開始接觸音標,再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和加強,最終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但最近幾年小學英語取消了音標教學。而中學由于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不再單獨考音標和語音),許多學校也將英語教學的重點主要放在閱讀、寫作和語法上,而忽視了音標教學。盡管初中英語對音標作了系統的歸納,但老師在教學生音標時,為了趕教學進度,往往在兩、三個課時內教完48個音標,至于字母組合、發音規律等一帶而過。這種匆忙導致學生到中學畢業時僅有的語音知識仍停留在對英語音標單個音素符號的辨認上,不會拼讀新單詞,特別是多音節的詞讀不順或者根本不會讀,讀起文章來更是吃力。另外,學習英語最大的難題是單詞的拼讀和識記,老師一遍遍地領讀,學生機械反復地跟讀,往往是“課堂上說得起勁,下課后忘得干凈”。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只靠鸚鵡學舌式的單純模仿,費時,有時還讀得不夠正確,時間一長,就覺得學習英語記不住、說不來,艱澀難行,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并不知道英語單詞的拼寫跟發音之間的密切聯系,往往不是科學地從音到形去記單詞,而是從字母到拼寫形式去死記硬背,這樣忘了又記,記了又忘。此外,學生用漢字給英語注音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學生不打好語音基礎,將會給以后的英語學習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其后果是:學生念不準單詞,缺乏自學能力,學習英語的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這些都是音標基礎不過關帶來的問題。
二、加強音標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據《新課標》內容來看,語音是學習英語的基礎,而音標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國際音標是語言學家為了記錄語言的語音而發明的一種符號系統。早期的語言學家就指出,語音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授語言首先應該教授學習者語音,而音標是語音的核心部分,所以音標教學在語音乃至整個語言教學中起了關鍵作用。
(一)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正確讀音。
學生機械地跟著老師讀,聽磁帶、看碟片模仿英語,因為自己不懂,往往有“歪嘴和尚念錯經”的現象。有的甚至因為記不住,就會用漢字標音,把英語讀得千奇百怪。如果從音標入手,教會學生拼讀,就會避免讀錯或用漢字標音的現象,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良好的拼讀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交際能力。
(二)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記憶單詞。
根據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學生在學習單詞時就能“見其形而知其音”或聽其音而知其形”,好學易記,克服了機械的死記硬背,大大降低了拼讀和記憶單詞的難度。
(三)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借助音標,學生可以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即使在沒有老師示范和指導的情況下,也能讀出自己學過或沒學過的單詞。還可以通過查字典,擴大閱讀量,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中學英語音標教學的對策
(一)強化音標教學。
在教學26個字母的同時,教師可以先從歸納字母讀音入手,講清字母和音標的區別,講解一些簡單的發音要領;結合所學的單詞,對其音標進行分解,或進行單音素拼讀;讓學生初步分清開、閉音節和長、短音。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總結各種讀音規則,以及字母組合、重讀、連讀、濁化、失去爆破、音節的劃分等有關語音知識。而七年級第一學期應把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語音教學上,所有教學項目都應緊緊圍繞這一重點進行,使至少90%以上的學生在第一學期期末基本做到:能正確讀出48個國際音標;能正確熟練地讀出符合讀音規則的單詞;能借助音標正確讀出單詞。這樣可以使學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從而使老師在單詞教學上少用點時間,學生就可以拼讀單詞了。
(二)在教法上鉆研創新。
學習48個國際音標如同一年級小朋友學漢語拼音一樣,有一個音與形的認識過程。課堂上模仿、拼讀過程一長,學生很容易厭煩。但中學生心理好動、好奇、好勝,所以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枯燥的音標課變得生動有趣。如在音標教學中可以借助卡片、發音圖表、多媒體等開展更加有效的教學活動。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特征,開展游戲或競賽活動。學生十分喜歡做游戲,而教師又可利用學生的興趣,在玩玩賽賽中鞏固所教知識,教學效果很好。
(三)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音標的目的不僅是認識48個音標,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音標的拼讀來學習英語的能力。能力的培養要根據教學內容循序漸進。
(1)教會學生拼讀音標詞。一開始,老師音標詞的拼讀與漢語拼音相比較,得出“輔音輕,元音重,兩音相拼猛一碰”。引導學生進行最簡單的拼讀。如[t]―[i?蘼][ti?蘼],[b]―[e]―[g][beg]等。學完48個音標以后,提出“快認輔音,讀出元音,迅速拼出整個音標詞”法,引導學生認、讀、拼結合,提高速度。如:[u][kud],[?蘧][b?蘧s],[ai][bai]等。最后要求學生一氣呵成,達到“速認,快拼”,一次性讀出音標詞。如[baik],[feis]等,就這樣,學生的拼讀能力不斷增強,直至能拼出少量雙音節和多音節詞,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這時候課堂上教學新單詞時,就會出現師生搶著說的現象。好表現的小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自己會拼讀英語單詞的成功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更加高漲。這與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效果截然不同。
(2)教學生查詞典。第一學期,就要從緊張的教學中抽出一點時間隨時練習查詞典,每次查一兩個詞,養成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學會了查詞典,如虎添翼,學起來就更加“自由”了。他們可以從詞典上發現一個新單詞的多種意思,這樣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又拓寬了知識面。
(四)多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大班上課,學生單獨練習的機會很少,這也是中學語音教學最為困難的問題。解決辦法就是要求學生首先聽清、聽準,然后開口模仿發準。對部分學生的錯音要及時糾音,使單獨學生的練習和糾錯成為全班學生練習和糾錯的典型。教師應提供大量聽音、模仿和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全班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相結合,這樣可以督促全體學生認真進行個別活動,完成活動指標。
(五)嚴格要求常抓不懈。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嚴格要求學生。不斷正音,不讓語音退化。當然,嚴格要求,及時糾音,也應和適當寬容相結合,因為每個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且語音學習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可能一下就學得十分標準。起初時,應允許把一點“錯誤”逐步標準化。我在教學中經常注意在復習環節中安插一點時間操練音素,防止回生。平時檢查讀書、背書時也十分重視學生的發音。在試教的十多年中,我體會到,只要教師肯在教法上鉆研創新,而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完全可以處理好教學中的這一難關。教是為了不教,學用“拐棍”是為了丟掉它。利用國際音標教學,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自學能力,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學習英語要從學習英語字母開始,單詞是由26個字母拼寫而成的。教字母要讓學生過三個“關”,即聽、讀、寫三個關。聽清楚、聽準確了每個字母的讀音是讀對、讀正確字母讀音的前提。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讀字母,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和養成認真、仔細、會聽的習慣。讀“關”,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講解、泛讀下,要不厭其煩地反復模仿朗讀,堅決糾正用漢字、拼音和其他不規范的方法去標音的壞習慣,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讀音習慣。寫“關”,要求學生要認清字形,善于辨別容易混淆的字母,如:M/W,n/h,p/d/b,r/v等,學生學寫字母時,教師一定要讓他們在英語字母范本上先描紅,后臨寫,再練寫,弄清書寫格式、規則和相關知識,然后再按部就班地反復練寫,直至熟練。
二、狠抓音標教學
正因為英語是拼音文字,學會拼讀對學生學好單詞就顯得特別重要。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與養成非得靠老師的善學和學生的善學、勤學而獲得。在中小學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單詞的拼讀和記憶,要想成功地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搞好英語音標教學。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熟練掌握48個音標;其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弄清字母與讀音之間的關系;再次,讓學生弄清同一個字母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讀音;最后,讓學生弄清不同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讀相同的讀音。只有學生熟練掌握并應用好音標這個最先進、最尖端的武器,才能最快捷、最有效地突破英語單詞關。
三、交給學生一些最基本、最實用的英語單詞構成方法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教給學生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構詞方法,讓學生學而得法。如:quick,slow,careful,quiet等形容詞變成副詞要加上ly;cloud,snow,要加上y,而sun,fog等要雙寫最后的輔音字母然后加上y,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教一些合成詞時,如:schoolbag,chopsticks等時,這些單詞是由兩個或更多的單詞組合而成的,只要學生知道了chop是“劈開、剁開”,stick是“棒、棍”的意思,就能比較容易地記住chopstick這個詞了。在教一些派生詞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基本的前、后綴,并力求明白其含義,如:tele-,dis-和-ness,un-,-ful,-ist等。只要學生掌握了fair,phone,ill,child,學生就不難掌握unfair,telephone,illness,childhood這些單詞了。
四、教會學生通過語境、上下文去記憶,理解單詞
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上下文大膽地猜測、分析、推斷所遇到的生詞的含義,然后再通過查找字詞典去檢驗;堅決反對每遇到生字、生詞就查字詞典的做法,以求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把生字、生詞放到語句和文章中學習,而不是孤立地、死板硬套地記憶、背誦單詞,以求對單詞的活學活用。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搜集、篩選、整理、編印適合中小學不同年級的英語讀物,規定每周、每學期的閱讀任務,并側重檢查落實,以獲得溫故而知新、循序漸進的作用。
五、編寫一些易記、易學、有趣味的口訣、歌曲等讓學生記憶單詞
如為了讓學生記住wife,knif,wolf,life這些單詞,教師可以編寫這樣的句子讓學生去記憶:My wife used a knife to kill a wolf to save the boy’s life.再如: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基數詞變序數詞的規律,教師可編寫這樣的口訣讓學生去理解記憶:one first,two second,three third,八取t,九取e,ve變成f字,y變成ie,兩取兩變要牢記,然后統統加上th。還可以讓學生吃“冰糖葫蘆串”,如:right,light,might,night,fight,sight,bright等。
六、讓學生利用熟知的單詞去記住一些較長、較難記的單詞
如當教together這個詞時,教師可以把這個單詞分成to,get,her三個熟悉的單詞,并進一步解釋:去得到她,只要得到了就在一起了;當教children時,可以把它分成兩部分child和漢語拼音ren;當教palace,plan時,先讓學生回憶place,plane這些詞,這樣既復習了熟詞,又學習了新詞,通過對比,還可以深化、強化記憶效果。
七、讓學生利用詞匯表多元記憶法記憶單詞
詞匯表多元記憶法是學生背英語單詞使用最多的方法,即利用生詞表,實行“八到”記憶法: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寫到,嘴里念到,耳朵聽到,(結合實物還可以)鼻子嗅到,舌頭嘗到,手指觸到。其中,讀,要讀得響,讀得快,讀得瘋狂;寫,要寫得爽,寫得快,寫得酣暢;看,要看得清,看得快,看得精細;聽,要聽得懂,聽得快,聽得入境。這樣,學生就高度興奮,大腦皮層活躍,易于建立目標詞匯的音、形、義、色、味諸方面的暫時神經聯系,使單詞在大腦中形成的印象深刻,記憶也就更持久。
八、讓學生利用讀音規則記憶法記憶單詞
1. 初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受小學的拼音教學及英語教學影響太深
就以我今年所帶的班級為例,學生成績出現分化的時間大大提前,基本上就是從學完字母后就開始了。有20%的學生因為有較強的英語功底,學習習慣和態度都相當不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一進校,就展露出了較強的學習勢頭。還有60%的學生雖然在小學學過英語,但是這部分學生有自滿情緒,學習吃老本。認為沒有必要從ABC開始學起,自以為教師講的知識都是他已經掌握了的。其實仔細觀察這類學生,他們上課多數不認真,隨著知識的加深,面對越來越多的單詞,短語,語法他們缺乏思想準備,一下子接受不了,成績自然也就不是很理想。當然這類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也是存在問題的。剩下的20%可能就是農民工子女,小學階段就沒有接觸過英語。這類學生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對英語充滿了期待,刻苦用功,笨鳥先飛,成績也不錯。另外一類就是對英語有害怕心理,畏難情緒控制了他們,對這門功課不喜歡。當然這些學生也有懶惰,厭學等壞習慣。
1.2小學的英語教學質量是參差不齊
現在家長都是望子成龍,很多小孩子在小學都上過形形的英語輔導班,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當然,愿望是好的,讓孩子提前接觸到英語,為初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
小學英語教師的資質有待考究。不少小學,尤其是西部偏遠山區,經濟不發達的縣市,大量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師。據我了解,很多小學存在英語教師常常發音不標準,知識點講錯的情況。除此之外,小學英語教學沒有納入考核,教師沒有教學壓力,學生也沒有考試壓力,教學沒有嚴格的進度等等,完全處于一種無序狀態。上了初中,他們也就只會幾句簡單的口語,發音和拼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對于這類學生,更是增加了初中教師的教學負擔。要解決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小學配備合格的英語教師,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
作為中學教師,我們認為,并不一定所有的小學都開英語課,無師資力量的學校完全可以不開課。我們同時也呼吁有關部分應對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在現行的小學英語課本中,主要是學習26個字母,48個音標,213個單詞,116個句子,這些內容跟初一的教學大體上是一樣的,所以學生進入中學后,即使是重復,我們也應該從頭開始教學。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我們可以去小學聽課,交流經驗,明確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生學習程度。這樣它能促使小學英語教學得以進一步完善。
1.3學生受母語影響很大
中國式英語,是讓很多英語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具有普遍性。特別是初一年級的學生,母語的語感很強,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學習起來就是難上加難。
先來說說寫。很多學生寫的英文很不規范,受漢語拼音影響太深,有的學生“永遠”都給單詞加聲調,讓我們教師是哭笑不得。漢語沒有單復數的區別,英語卻有。英語的語序和漢語也不一樣,學生感到頭疼,學習起來很困難。
2. 改進初一英語教學的幾點對策
2.1集中教學音標和發音規則
音標教學與字母教學同時進行,但是要注意音標的書寫和字母的書寫容易混淆,然后再進入句子的學習。
2.2狠抓學生的書寫
這個問題是不能忽視的。初中英語要求字母應用勻筆斜體行書。而音標要求寫正體,放在方括號之內,教師對學生慢慢引導加以分析,找出彼此之間的異同點,避免混淆。
2.3掌握正確的單詞記憶方法
專門開展這方面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單詞記憶法。培養他們獨立地拼詞、讀詞、記詞能力。杜絕學生死記硬背,嚴懲在課本中用漢字標音的學生,讓背誦單詞不再變得枯燥無味。
2.4語法的教學以口語教學為引導,在情景中去教學
反復練習,從中發現規律,然后總結歸納。比如講There be 結構的時候,先從談論圖畫開始,讓學生反復把圖片上的山、樹、房子、小河等練習完了,There be 結構也朗朗上口了。借助多媒體是個不錯的選擇,逐步增加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英語有一句諺語叫做“Well begin is half done”(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解決好初一英語學習“入門”的問題,是他們學好英語的前提。也是做好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銜接工作的前提,我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在指導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入門”教學中,采用激發學習興趣,適時教音標、指導學習方法、聽說讀寫并舉,恰當評估激勵教學方法,能很好地解決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入門難”的問題,下面就這幾種方法逐一闡述。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學生入學后,對英語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并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給班上的每個學生起個英語名字,在英語課提問或回答問題時,就叫學生的英語名字。同學之間交流也互相叫英語名字,這樣在英語課堂上就創造出一種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又如,教師把全班學生的生日按月份、日期順序排列成表,每天上課前看一看是否有某個學生生日,如果有就問學生:“Whose birthday is it today?”學生回答:“It’s my birthday.I’m fourteen now”,然后全班學生齊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學生既練習了英語的口語與聽力,又提到了全體同學的關懷,也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適時教音標
國際音標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拐杖,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適時學好音標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符合學習的認識規律。在語音教學方面,要按照循序漸進,分散難點,化整為零的原則。因為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往往把漢語拼音、英語26個字母以及國際音標音標混為一談。因此,在集中音標之前,在學生學會一定數量英語詞匯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字母及字母的發音規律,把單詞的讀音與單詞的拼寫結合起來,逐步滲透單詞音標的讀音、書寫以及拼寫規則。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音標學得過早,沒有一定的英語詞匯和做基礎,只單純地學音標,往往很枯燥,教學效果也不會太好。音標學得過晚,會導致學生記不準單詞的發音,以至于出現在單詞旁邊標注漢語或拼音的現象。那么初一學生什么時候學習音標效果最佳呢?筆者認為,在初一上學期,期中后,在學生對音標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利用一周時間集中學習音標效果最佳。這個時候學習國際單位是符合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的。
三、指導學習方法
如果把語言知識比做珍珠,那么學習方法是串聯珍珠的絲線。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傳授給他們英語知識固然重要,教給他們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卻更重要。在初一學生“入門”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記憶單詞、預習、聽課、復習等幾個方面指導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指導記憶單詞的方法,指導學生用音、形、義結合記憶法,構成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同義詞或反義訶記憶法等方法來記憶英語單詞。指導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生詞,預習課文的方法,并把課前預習作為學生每天的一項固定的課外作業,老師在每天講新課外作業,老師在每天講新課都要檢查預習效果,并且經常堅持。指導聽課的方法,指導學生人生領會教師的授課意圖,帶著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聽課、學會記筆記,并積極參與課堂交流合作。指導復習的方法,復習指導包括作業指導和考前復習指導。指導學生通過背誦,做課外作業,整理資料等方法鞏固消化當天的課堂知識,在復習考試前指導學生要抓每一課、每一單元的重點、難點,掌握種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
四、聽、說、寫、譯并舉
在初一學生學習“入門”階段,聽、說、讀、寫、譯應并舉,聽、說是英語教學很重要的方面,學生能聽懂英語,會說英語是他們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的第一步。老師在“入門”教學時盡量創造聽、說的機會,如每天利用課前一分鐘演講來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堂上教師盡量使用英語教學,學生聽不懂,就用手勢等體態代之,讓每個學生都敢開口說英語,都有機會說英語。另一方面,對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檢查朗讀、背誦、聽寫。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之后,再指導學生閱讀和課文難易相當的課外讀物,安排一定的英漢互澤練習,寫一些淺顯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