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9 03:46: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算機硬件維修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已經逐步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并且逐步改變傳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這樣,計算機硬件的維修就顯得舉足輕重。計算機硬件維修是提高計算機使用效率和延長計算機使用壽命的主要措施。
一、計算機硬件維修概況
在對計算機進行維修的過程中,可以針對維修對象的特征,將之分為三個不同的級別。一級維修,也可以稱為板級維修,指的是對計算機之中的某一個設備或者某一個部件進行維修,還包括對計算機軟件進行設置。在這個級別的維修之中,可以通過使用簡單的操作,例如測試或者替換等,對出現故障的設備和部件進行確定,并及時的排除。二級維修,指的是對計算機器件和元件進行維修,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某些測試儀器,對設備和部件之中的故障進行定位,以便進行維修。三級維修,也就是線路維修,指的是針對在電路板上產生的故障進行維修。在維修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三級維修的計算機很少,但是在計算機行業之中,由于競爭的加劇,計算機成本不斷降低,對一級維修的成本也不斷降低,所以一級維修的地位不斷加強,也是最多的。
二、計算機硬件故障檢測維修遵循的原則
(一)“先軟后硬”的原則。
很多隱性故障,如死機、藍屏等,一定先檢查是否因軟件引起的故障,再從硬件方面檢查。如安裝了哪些軟件、硬件的驅動程序是否安裝正確等。
(二)“先外設后主機”的原則。外設上的故障較容易發現和排除,觀察計算機本身及周圍的環境情況,如顯示器顯示內容是否正常、連接線是否松動、指示燈工作是否正常等。
(三)“先電源后部件”的原則。先檢查電源有無問題,若電源功率不足會導致故障發生,再查其他部件,如插卡是否松動、線路板和元器件是否有異味等。
三、計算機硬件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即“看、聽、聞、摸”。“看”即觀察系統板卡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 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 表面是否燒焦;芯片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聽”即監聽電源風扇、 軟/硬盤、顯示器變壓器等設備的工作聲音是否正常。“聞”即辨別主機、 板卡中是否有燒焦的氣味,便于發現故障和確定短路所在。“摸”即用手按壓管座的活動芯片, 看芯片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另外,在系統運行時用手觸摸或靠近 CPU、顯示器、硬盤等設備的外殼根據其溫度可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用手觸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發燙,則可能為該芯片損壞。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保留系統能運行的最小環境。 即由電源、 主板和 CPU 組成的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如果有報警聲, 說明主板基本沒有什么問題, 反之, 主板可能存在問題。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添加一個設備,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并確定故障部位。比如插入聲卡后機器不能啟動,說明故障可能是由該聲卡引起的。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 即添加/去除了一個設備后系統故障出現或消失, 這時可找一塊好的設備來替換該設備以便準確地確定故障部位。
(四)拔插法 PC 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 主板自身故障、I/O 總路線故障、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采用拔插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 I/O 設備的簡捷方法。 即是關機將插件板逐一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 一旦拔出某塊后主板運行正常, 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 I/O 總線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拔插法的另一含義是:一些芯片、 板卡與插槽接觸不良,將這些芯片、 板卡拔出后再重新正確插入可以解決接觸不當引起的微 機部件故障。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設備去替代可能有故障的設備 ,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好的設備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以是不同型號的。 替換的原則一般為:首先按先簡單后復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顯卡、 聲卡、 內存等,后 CPU、 主板等,如要判斷打印故障時,可先考慮打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打印電纜是否有故障,最后考慮打印機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 即用好的設備與懷疑有故 障的設備進行外觀、配置、運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 也可在兩臺計算機間進行比較, 以判斷故障計算機在環境設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即人為升高或降低機器運行環境溫度, 來誘發故障的發生, 以制造出故障出現的條件來促使故障頻繁出現,以觀察和判斷故障所在的位置。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計算機中的某設備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 通過振動、 適當的扭曲, 或用橡膠錘敲打設備,從而判斷故障采設備的一種維修方法,有時也可解決一些由于接觸不良或虛焊造成引起的故障。
計算機故障盡管五花八門、 千奇百怪,但只要我們掌握一定維護的方法,在平時使用計算機時,多留心屏幕的顯示信息,在維護中多注意歸納總結,多向有經驗的同志請教,你會很快對硬件的維護變得得心應手。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當中,計算機已經成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也給我們帶來不少的麻煩,因此筆者通過自己的實踐對計算機硬件的日常維修與維修進行了分析。
一、日常維護
想要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就需要做好日常的維護,而在日常的維護中需要注意到:
其一,注意在日常計算機工作當中的防潮、防塵、散熱等等處理;
其二,養好日常的使用習慣:將計算機的連接線路整理好。按照正常的開機順序;
其三,不能夠頻繁的進行開機、關機行為;
其四,定期的做好數據的備份,做好防毒殺毒處理。
在計算機硬件的日常維護當中需要注重對于CPU、主板以及硬盤的維護:
其一,維護CPU:做好除塵、避震減壓以及散熱處理,合理超頻;
其二,維護主板:如果主板不臟,就可以使用細毛刷刷過之后就可以,如果主板很臟,那么就需要從機箱當中將主板拆下,將正反面刷干凈,再使用吹氣囊將角落和各個插槽吹干凈;
在日常的硬盤維修當中需要注意:
其一,在硬盤的讀寫過程中,不能夠將電源關閉;
其二,主要防潮、防塵處理;
其三,主要高溫的預防;
其四,在拆卸過程中,避免磕碰搖晃硬盤;
其五,定期的進行硬盤的清理。
二、維修——顯卡故障
在維修當中,我們主要是探討了顯卡方面存在的故障以及解決方案。
(一)顯卡驅動未能正常安裝
故障現象:
在安裝顯卡驅動程序時,遇到提示安裝失敗的問題,即使采用不同版本的驅動也無法解決。
故障分析與解決:
1)開機后,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找到“Chipset Features Setup”選項,將里面的“Assign IRQ To VGA”設置為“Enable”,然后保存退出。許多顯卡,特別是Matrox的顯卡,當此項設置為“Disable”時一般都無法正確安裝其驅動。另外,對于ATI顯卡,要先將顯卡設置為標準VGA顯卡后再安裝附帶驅動。
2)在安裝好操作系統以后,一定要安裝主板芯片組補丁程序,特別是對于采用VIA芯片組的主板而言,一定要記住安裝主板最新的4IN1補丁程序。
3)安裝驅動程序:進入“設備管理器”后,右鍵單擊“顯示卡”下的顯卡名稱,然后點擊右鍵菜單中的“屬性”。進入顯卡屬性后點擊“驅動程序”標簽,選擇“更新驅動程序”,然后選擇“顯示已知設備驅動程序的列表,從中選擇特定的驅動程序”,當彈出驅動列表后,選擇“從磁盤安裝”。接著點擊“瀏覽”按鈕,在彈出的查找窗口中找到驅動程序所在的文件夾,按“打開”按鈕,最后確定。此時驅動程序列表中出現了許多顯示芯片的名稱,根據你的顯卡類型,選中一款后按“確定”完成安裝。如果程序是非WHQL版,則系統會彈出一個警告窗口,不要理睬它,點擊“是”繼續安裝,最后根據系統提示重新啟動電腦即可。如果您記不住這些步驟,可以將隨卡附送的光盤放入光驅,絕大多數光盤都會自動運行,找到顯卡驅動的自動安裝單擊,待安裝完畢后,重啟計算機,顯卡開始正常工作。
(二)顯示花屏的故障
故障現象:
計算機開機后顯示花屏,字跡不清晰,重新啟動機器,現象依舊。
故障分析與解決:
首先應檢查顯卡是不是存在散熱問題,用手觸摸一下顯存芯片的溫度,看看顯卡的風扇是否停轉。
再有要檢查一下主板上的AGP插槽里是否有灰塵,看看顯卡的金手指是否被氧化了,然后可根據具體情況把灰塵清除掉,用橡皮擦把金手指的氧化部分擦亮。如果散熱的確有問題的話,我們可以采用換個風扇或在顯存上加裝散熱片的方法解決。如果是在玩游戲或做3D時出現花屏的話,就要考慮到是不是由于顯卡驅動與程序本身不兼容或驅動存在BUG而造成的了,可以換一個版本的顯卡驅動試一試。如果經過以上方法后顯卡還是花屏的話,則你可以嘗試刷新顯卡的BIOS,去顯卡廠商的主頁看看有沒更新的BIOS下載。對于一些雜牌顯卡來說,你可以試下用大廠商的BIOS刷你的顯卡,要注意的是刷新BIOS是有風險的,而且以上方法都是基于你的顯卡在保修期外的情況,假如你的顯卡在保修期內,在排除軟件問題后還是盡快送修為好。
總之,隨著計算機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當中的逐漸應用,對于計算機硬件的日常維修與維護管理就顯得尤其的重要。無論是專業的計算機維修人員還是一般的群眾,都需要學習基礎的計算機硬件維修知識,避免知識的缺乏而帶來的生活與工作上的不便。
中圖分類號:TP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4-0000-01
Computer Hardware Maintenance and Fault Detection
Fang Li,Tao Jianer
(Shao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oxing312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levels of social life,people learn the compu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and work,bu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computer,because the operator of the computer maintenance of strange,very easily lead to failure to appear.In this paper,above,describes the computer hardware maintenance and fault detection of the basic steps and basic way.
Keywords:Computer;Hardware maintenance;Fault detection
計算機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之中的重要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的普及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計算機硬件維修概況
在對計算機進行維修的過程中,可以針對維修對象的特征,將之分為三個不同的級別。一級維修,也可以成為板級維修,指的是對電腦之中的某一個設備或者某一個部件進行維修,還包括對計算機軟件進行設置。在這個級別的維修之中,可以通過使用簡單的操作,例如測試或者替換等,對出現故障的設備和部件進行確定,并及時的排除。二級維修,指的是對計算機器件和元件進行維修,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某些測試儀器,對設備和部件之中的故障進行定位,以便進行維修。三級維修,也就是線路維修,指的是針對在電路板上產生的故障進行維修。在維修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三級維修的計算機很少,但是在計算機行業之中,由于競爭的加劇,計算機成本不斷降低,對一級維修的成本也不斷降低,所以一級維修的地位不斷加強,也是最多的。
二、計算機硬件維修的基本原則
CPU故障的表現為計算機無法進行正常的啟動,在對系統進行加電之后沒有反應,出現了死機十分頻繁的現象。或者在CPU中存在著溫度太高,無法正常散熱和電腦出現黑屏的現象,上述的情況很容易在夏季的時候發生,應該對風扇進行及時的清潔,或者對其表面進行相關的散熱處理。內存條故障主要表現為在電腦啟動之后會出現報警反應,應該在取下內存條之后對金手指進行去氧化等相關的處理,在內存條接觸十分良好的情況之下,應該及時對出現故障的部位進行更換。當顯卡出現故障的時候,多表現為屏幕無法進行正常的顯示或者在對金手指進行了處理之后,計算機的顯示器依然無法正常工作。在維修的過程中,使用依據原則進行具體的操作。
在對計算機硬件進行維修的過程中,應該尊重以下幾方面的原則,即先軟后硬、先大后小原則、先簡后繁、先外后內。先軟后硬的原則指的是,在計算機遇到故障之后,先從軟件上對故障進行排除。操作系統出現故障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具體表現為操作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或者內存、CPU占用較大,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因為其它軟件的安裝沖突、系統之中軟件損壞或者病毒等原因導致的,針對具體的情況,可以采用對被破壞軟件進行修復,或者重裝系統等方式。為了減少操作系統被破壞的現象,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之中,應該加強對系統的打補丁和升級,尤其是加強對殺毒軟件的升級。對軟件故障進行處理的方式有很多,最快捷的方式可以使用GHOST軟件對操作系統進行備份和恢復,對剛剛安裝完成或者運行良好的操作系統進行備份,一旦出現了操作系統的嚴重故障,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夠解決時,可以方便、快捷的將用戶的數據向其它分區之中進行備份,然后使用GHOST軟件,快捷的對系統進行恢復。如果無法從軟件商對問題進行解決,再從硬件上對故障進行解決。例如,在計算機無法啟動時,可以由很多的因素引起,例如,系統故障、主電源故障、CPU故障、內存故障、顯示器故障和電源接觸不良等,可以先對軟件的狀況進行檢查,之后在從硬件上著手進行檢查。
先外后內的原則指的是,在計算機出現故障時,應該從對計算機的故障進行排除,如果無法對故障進行解決,再從計算機的主機內部對故障進行解決。例如,計算機的開機無法進行現實,可以首先對信號線和電源線等連線上進行檢查。然后,檢查的設備是否和計算機內部的元件有沖突,先去掉部件之后進行檢驗,如果在去掉部件之后,計算機的故障消失,則表示系統和設備之間存在著沖突。還可以針對計算機是否在前一段時間中出現運行故障,是否因為以往的危險操作導致了相關的故障。
三、硬件維修的基本方式
在對硬件進行維修的過程中,可以首先對明顯的故障進行排除,例如,由電源線、連接線和部件位置等引起的故障,一些電腦無法正常顯示或者系統異常的故障,可以通過直接觀察的方式進行解決。在對的部件進行檢查之后,可以使用簡單插拔法,通過橡皮擦去氧化層等方式,對接觸不良的故障進行解決。每一次拔除一個部件之后再使用加電檢測的方式,在拔出過程中的順序如下:首先對的印刷機、貓等部件進行拔除。第二,對非基本的接口卡進行拔除。第三,對光驅、軟驅和硬盤進行拔除。第四,拔除多余的內存。第五,拔除鼠標和鍵盤。第六,對主板面上的板線進行拔除。使用上述方式進行檢驗,可以快捷的對出現故障的環節進行判斷,在哪一個檢測步驟之中出現了問題,可以直接對故障進行定位和查找。對可能出現故障的部件進行替換,使用替換的方式找到故障點的位置,在計算機的部件安裝好之后,對計算機進行加電檢測,這種方式可以用來檢測主板是否全部能夠被點亮、內存兼容故障和CPU的工作故障。
四、結束語
計算機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之中的重要工具,計算機的普及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同人群對計算機的使用和操作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導致了計算機頻繁出現軟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的現象。本文對計算機硬件故障的檢測方式和維修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便推動計算機產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一)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不足
在高校的語音室內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設計完全是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開展的,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實際的教學內容的需求,更應該要充分考慮到實際的計算機終端--也即實際的需要使用計算機的學生的數量,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完全充分接受到由主機控制系統--老師發送出的任何的語音和文字的通知,而且更應該要保證所有的計算機終端系統受教師主機的控制。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總是能夠發現很多高校的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及其實際的使用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經常會因此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這樣的故障不僅影響老師的授課進度,而且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認知程度。針對這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不穩定和可靠性不足的實際情況要想及時檢測到,不給學生的實際應用帶來麻煩,就必須要要求校方的技術人員要定期地對學校的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實時的監測,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提升學生使用語音教室的質量。
(二)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系統的整體結構設計不科學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語音教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設計方案都是因的設備一種基于ATM網絡技術,在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機的語音卡可以通過主干線連接將教師機上的信息傳輸給每個學生,并能將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但是整體來說很多高校的語音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整體結構設計還存在著很多不科學的地方,比如說學生終端的設計存在問題,這樣的設計不能實現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只能接受老師的信息,卻不能接受同學之間的信息,其次就是:很多學校的語音室傳輸的速度有待提升,具體來說就是老師發出的信息可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輸送給學生,而且傳輸的速度不相同,實際上這也給教學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三)沒有及時對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
最后一個問題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少會有高校定期對自己的語音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檢修或者進行維護,因為學生在上課和使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給這些設備帶來一定的損害,這就要求學校必須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或者招聘專業的技術維護人員,以便遇到突發狀況可以及時對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但是由于為了節約開支和成本這一方面很多學校都明顯做得不足。
二、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故障的維修方法
(一)通過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的問題應急處理效率提升
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提升語音室實際應用價值的關鍵所在,個人認為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問題的應急處理效率,主要的學校可以講授給學生和老師一些簡單的問題的處理方法,比如在系統不穩定時可以重啟計算機等,活著就是學校可以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老師,專門負責語音室的維護,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趕到處理,提升語音室的使用效率。
(二)按照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設計標準科學
合理地設置整個系統語音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正常使用主要是依賴它的系統設置,也就是整個語音室的系統設計,為了提升這個系統設計的可靠性,學校可以通過招聘一些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老師進行語音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系統設置,或者學校也可以借鑒其他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學校的經驗,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學校的這個系統的設置和安排必須要能夠滿足學生和老師的實際授課需求,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老師的授課效率為基本目標,只有這樣語音室和計算機硬件設備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三)提升學校的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管理和檢修意識
語音室和這些計算機硬件設備屬于是學校的固定資產,同時也是能夠給學校帶來收益的無形資產,因此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在使用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維護和檢修,保證其正常使用,具體地來說學校可以做到:加強對這些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管理意識,這樣才能避免由于管理的疏忽給這些設備帶來損害,有的學校的語音室使用必須要得到批準,而且在學生使用語音室的過程中有嚴格的使用規定,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次就是學校可以定期找到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對這些硬件設備的可用性進行檢測,這也是避免這些設備再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主要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8-0215-02
1計算機硬件故障
計算機硬件故障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硬件故障”與“非硬件故障”。“硬件故障”的代表有主板、內存、顯示卡還有一些外部設備出現故障,這屬于物理故障,主要是由于操作不當、硬件使用時間太長、硬件廠商制造的元件性能太差,板卡之間相互兼容性問題等原因造成的。還有就是機器通電狀態下插拔插板卡以及數據線,還有就是數據線插入時用力不當或插錯、插反而造成對接口(PCI接口,AGP接口,PCIE接口)、數據線(硬盤數據線,軟驅數據線、光驅數據線,USB接口線,面板連接線)、芯片(南橋芯片、北橋芯片、IO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等的損害。靜電也是造成主板上的各種芯片被擊壞、芯片與其他器件質量不良(過壓、過熱)導致的損壞等。”非硬件故障”是指計算機主機部件和外設沒有壞,而是由于外界環境、硬件安裝、分區錯誤、驅動程序錯誤安裝、參數設置錯誤,病毒入侵或木馬破壞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常見的故障主要有:
1)硬件接觸不良
硬件接觸不良常見的有內存與主板插槽之間、顯卡與主板上的接口接觸不良。還有就是電源線,電源線分外部電源線接口和內部電源接口,內部電源接口又包含主板電源接口、硬盤電源接口、軟驅電源接口、光驅電源接口等。數據線包括(硬盤數據線,軟驅數據,光驅數據線)、音頻線等的連接故障。其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就是各種接口板卡、內存與主板接觸不良的現象,解決的方法就是更換另一個插槽位置或換一塊板卡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故障了。
2)BIOS參數沒有正確設置
BIOS參數的設置包括有硬盤容量和類型,內存和集顯設置、計算機啟動順序、開機方式、CPU緩存設置等等。如果相關參數沒有設置或錯誤的設置,計算機會出現不開機或開機時都會有錯誤提示。如病毒警告一般是不需要打開的,如果被打開,便有可能無法啟動系統或者安裝一些軟件等等。
3)各部件故障
板卡(主板、內存、顯卡)自身的故障,如主板、內存、顯卡上的芯片故障,一些小品牌的廠商生產的板卡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故障,除了本身的質量問題外,還有可能是長時間負荷太大(比如硬盤長時間在讀寫狀態)、溫度過高引起的(比如不帶散熱片顯卡),如電源太差的達不到所需要的功率或CPU超頻而沒有更換對應冷卻風扇等,都有可能引起計算機故障。
4)軟件故障
軟件故障常見的有使用了錯誤的驅動程序和使用盜版軟件攜帶的病毒破壞引起的。
還有其他的故障的原因:誤刪除而使文件丟失、內存不可寫、文件開的太多使內存耗盡,每一種故障具體的情況不同,還有就是運行了帶木馬的程序,把系統文件給替換了導致系統報錯。
病毒引起的故障我想大家都深有體會,輕一點只會影響計算機運算速度,嚴重一點破壞特定的文件或造成程序死循環導致系統死機。
為了正常使用電腦殺毒軟件和系統保護程序或防火墻等軟件是必不可少的,以應付系統感染病毒或硬盤不能啟動等情況。常用的免費的防護軟件有360的安全衛士,騰訊的電腦管家等等。
2故障診斷維修的基本原則
1)先軟后硬原則
電腦發生故障時,首先先確認一下是不是因軟件而引起的故障,在能正常打開機啟動界面但是又不能進入操作系統的情況下,可以先嘗試修復操作系統(系統安裝光盤帶有修復系統功能),如果修復無效的話就要重新安裝操作系統(在重裝系統時,一定要注意備份原有系統相關數據)。操作系統能夠正常使用,應用軟件必要時最好也要重新安裝一下,如果故障沒有排除,那么就要考慮要從硬件部分著手檢查。比如更換內存或顯卡等部件。
2)先主后次原則
在察看和分析故障的時候,有可能會遇到多個故障的情況(比如:系統啟動時會自動重啟,重啟后能進系統,進入系統后會有死機現象顯示器又出現波紋等情況)。這個時候應該先從主要的故障開始排查。當找到主要故障后并修復然后再查次要故障,普遍情況下,主要故障問題解決后次要故障可能已經解決了。
3計算機故障檢修的幾種方法
1)觀察法
即一看、二聞、三聽、四摸,“一看”查看計算機內部的各部件之間的連接處、連接線是不是到連接到位,還是就是看看主板上是否有異物,查看芯片或元器件表面是否明顯開裂、燒焦現象,還有電路或芯片燒壞也會出現冒煙現象。
“二聞”也就是計算機主機箱內部,各板卡因短路而燒焦會散發出的氣味(早期的內存如果插反就會有燒焦的氣味),便于發現故障和快速確定故障所在位置,還有電線短路也會有味道。
“三聽”也就是聽供電源上的風扇、CPU散熱風扇,硬盤運行聲音等設備的工作聲音是否處于正常狀態。比如風扇長時間使用,導致風扇內的油干燥后發出的聲音很大,硬盤長時間運轉后也會發出“卡塔”“卡塔”聲,聽可以及時發現一些事故隱患可能幫助在出現故障前解決問題。
“四摸”當然是要用手去摸,比如芯片是否發燙,板卡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還有,當計算機工作過程中用手觸摸CPU風扇或南橋芯片、CRT顯示器、硬盤等設備的外殼,根據溫度可以判斷設備是否正常。
2)去除法
去除法就是把懷疑有問題的板卡去掉,還有軟件卸載的一種故障判斷方法。也可用來兩種硬件相互沖突的硬件、軟件分離開以檢測問題是否再次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比如計算機上有兩條內存,去除其中一條。軟件常用方法就是把軟件徹底的關掉或者刪除,硬件屏蔽來說是操作系統硬件管理里面禁甩卸載其驅動,或者干脆將硬件從機箱中拆除。也可以正確的驅動程序或補丁程序來進行處理。
3)插拔檢測法
拔插硬件設備檢測法是一種硬件故障z測的一種常用方法,假如電腦系統突然出現藍屏或不能使用,又搞不清楚什么原因造成的,拔插硬件設備檢測法的是最常用的一種處理方式(必要條件是操作系統一定要正常)。比如故障是由外接設備(鍵盤、鼠標、顯示器)、板卡(如內存、顯示卡、網卡等)或可拔除部件引起的,就可以把計算機斷電,拔下懷疑的部件做適當的處理后(比如清理灰塵)再重新插上通電觀察。使用這樣的方法可以逐個部件地進行檢測。當拔去一個不影響操作系統啟動的部件后,操作系統能夠正常使用,這就說明這個部件有問題,也可先把不相關部件在關機后全部拔除然后部件逐個連接并通電測試。當插上部件時出現故障,說明這個部件存在問題。
4)替換法
替換法就是使用功能相同的板卡或芯片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來以判斷故障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檢測方法。如果故障消失,說明就是換下來的板卡的故障,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再繼續更換其他故障。運用替換法時,要注意靜電造成故障,不可以帶電操作,則會造成二次故障。
5)綜合判斷法
中圖分類號:TP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2-0074-02
1、測繪站計算機硬件的常見故障
根據測繪站計算機硬件的分類以及常見問題的出現頻率對計算機硬件的故障與維修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的硬盤、主板、線路鏈接方面。根據故障的常見程度對計算機硬件的故障與維修成為了針對測繪站計算機硬件故障體系的重點。
測繪站計算機的硬件常見故障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1)計算機無法完成開機自檢操作。此種故障的具體表現是在正常的電源安裝的前提下,計算機開機后無法進入正常的自檢系統即post系統。此部分問題的出現說明主板的供電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是由于主板故障無法對計算機的其他硬件進行合理工作而造成的。
(2)屏幕無法進入操作界面,顯示為:“Hard disk drivefailure”。此種故障的出現是由于計算機的開機自檢系統正常啟動對計算機自身硬件進行檢測后發出的。主要的故障點出現在計算機的硬盤驅動與硬盤管理出現錯誤,而導致的計算機硬盤無法正常啟動而造成的。同類的故障還包括“Hard drive controller failure”等。
(3)屏幕無法進入操作界面,顯示為:“Hard disk notpresent”。此種故障的出現是由于計算機的開機自檢系統正常啟動對計算機自身硬件進行檢測后發出的。主要的故障點出現在計算機的CMOS硬盤參數設置錯誤,或者主板與計算機硬盤驅動鏈接中斷而導致的計算機硬盤無法正常啟動造成的。
(4)屏幕無法進入操作界面,顯示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Non OS”、“Non 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等類似信息,此種故障的出現是由于計算機的開機自檢系統正常啟動對計算機自身硬件進行檢測后發出的。主要的故障點出現在計算機的計算機硬盤的分區出現部分壞死或者計算機硬盤磁盤卡死而造成的。
(5)計算機其他故障。此種故障是脫離了計算機自檢系統的檢測能力,主要表現為開機無反應、屏幕無顯示等其他造成無法開機的故障。此類故障發生頻率較低,但是由于其原因復雜診斷較難,因此對計算機造成的危害較為嚴重。常見的故障出現在計算機硬件鏈接異常。計算機非硬盤故障(如:顯卡故障、主板故障等)。
2、測繪站計算機硬件常見故障的排查
在計算機無法自檢的前提下以:電源-硬件鏈接-主板-硬盤驅動器-硬盤-顯卡-內存-其他為基本步驟進行逐一的排查直到確認故障原因進而進行維修處理。具體排查過程如下:
計算機屬于多電子系統構成的連鎖集合組織機械模式,在這樣的分布與構建系統中,一處電路出現問題均會對計算機整體的構成與運行造成影響。測繪站計算機體系的構成如圖1 :測繪站計算機的基本構成。
如圖1所示,在計算機故障的排查過程中應該選擇“排除法”,把確定無故障的部分從被懷疑的對象中一一排除,逐步縮小檢查范圍,是查找故障的有效方法。確定故障部位后,首先采取主備系統切換的措施,恢復系統運行,減少對運輸的影響,然后對有故障的部分停機檢修,排除故障。
3、測繪站計算機硬件故障的維修
維修計算機硬件故障的分類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
(1)對一般故障的維修,一般故障是指在不影響計算機整體運行的情況下出現的局部故障,比如在正常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出現了軟件無法運行、提示非法操作、系統文件缺失等問題。首先,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解,確定問題出現的原因,采用對癥下藥的處理手段進行維修與維護,如重新安裝系統,軟件的更新,計算機的殺毒等。
(2)無法開機故障,無法開機故障一般是由于供電系統與硬件的損壞而造成的。在針對這一類問題的處理方面需要遵循著先機外后機內的原則進行。此類故障往往出現在計算機出現認為挪動后,首先對機外的線路鏈接進行檢查。在確定非鏈接問題后對計算機進行拆機檢測,在拆機檢測的過程中首先確認計算機硬件的鏈接問題,之后在根據前文確定的故障排除循序進行一一排查,確定故障硬件后進行更換處理,避免由于計算機無法工作而造成的損失。
(3)鏈接設備的無法使用,此類故障主要是針對測繪站計算機體系的外接附件運作異常而言的。測繪站由于工作需要,對計算機進行大量的外設設備的鏈接,如測繪計、路由器、打印機等。在此種設備無法工作時需要遵循先機械后電氣的維修循序進行維修。如發現測繪計存在使用故障。需要首先對測繪計與計算機的鏈接處進行監測,在對測繪計進行拆機檢查,觀察主要部件的機械性能是否良好,是否維護正常,如果不存在異常在對其電路板進行電氣監測最終找到并排除故障。
(4)維護不當類故障,所謂維護不當類故障是指測繪站計算機的工作負荷較大,需要長時間的待機與工作,因此其各個組成部分的機械部分與電氣部分會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對日常維護的要求更為突出。由于維護的不足而造成的部分組件的工作異常。此種故障需要在日常的維護與使用過程中進行注意與排除。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嚴格的按照計算機使用手冊的要求進行操作,并定期的對易損耗部件進行維護與更換。同時,需要對軟件進行定期的維護。
日常的維護主要可以采用軟件與易損硬件的定期更新、機械部分與電氣部分的定期清理、運行溫度的監控等方式進行。進而在降低故障出現的頻率的同時保障機械的良好運行環境。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
如何保養和維護好一臺計算機,最大限度地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這是我們非常關心和經常面臨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向你介紹最基本的的計算機維護方法和應該注意的事項,讓你的計算機常常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一、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是由計算機硬件系統和計算機軟件系統兩部分組成。硬件是計算機的實體,又稱為硬設備,是所有固定裝置的總稱。它是計算機實現其功能的物質基礎,其基本配置可分為:主機、鍵盤、顯示器、光驅、硬盤、軟盤驅動器、打印機、鼠標等。而大多數的計算機在硬件結構上都是采用總線結構。總線是連接系統各部件間信息傳送的公共通道(包括數據總線、控制總線和地址總線和)。
二、 硬件維護的注意事項
維護計算機的第一步先不要忙著打開機箱,首先得觀察 觀察主要包括: 1.計算機周圍的環境情況——計算機位置、電源、連接線、計算機外設、溫度與濕度等。2.計算機表現出的故障現象、顯示器顯示的內容及其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3.計算機內外的物理情況——灰塵是否過多、線路板和元器件的顏色狀況、部件的形狀有無變形、指示燈的顯示狀態等。4.計算機的軟硬件配置——安裝了哪些硬件,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哪種操作系統,安裝了哪些應用軟件;硬件的設置驅動程序的版本等。
1)、電腦各個配件在出售之后都貼有標簽,說明廠家和商家標志不允許用戶自己打開機箱,如擅自打開機箱丟失標簽就會失去一些廠商提供的保修權利,用戶應該特別注意。
2)、由計算機主板卡上的都集成MOS技術制造電路,在非專業人員打開機箱之前,應盡量釋放身上的靜電,可以設法將手接觸地面和鐵管等。
三、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判斷故障產生原因 判斷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要先想好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即:故障是什么故障,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故障和應該如何處理。 2.對于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網上類似故障處理方案,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彎路。 3.在分析故障時,盡量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但對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應當先向有經驗的人尋求幫助,或在硬件論壇發帖提問。
四、電腦日常維護
1、環境
計算機的工作環境條件主要包括:潔凈度、濕度、溫度、、電磁干擾、接地系統等幾個方面。
(1)、 潔凈度
計算機的機箱和顯示器等部件都不是完全密封的,長期使用灰塵會進入其中,導致灰塵附著在電路板上,影響集成電路板的散熱和正常工作,嚴重者引起線路短路或者死機等。這種情況我們經常遇到,一臺有故障的計算機經過清潔除塵后就恢復了正常工作,可見小小的灰塵也會成為引起故障的罪魁禍首。
(2)、 濕度
計算機工作時,相對的空氣濕度最好在30%~70%之間,存放時的相對濕度也應控制在10%~80%之間。過于潮濕的空氣容易造成電器件、線路板生誘、腐蝕而導致接觸不良或短路,磁盤也會發霉而使存在上面的數據無法使用;而空氣過于干燥,則可能引起靜電積累,可能會損壞集成電路,清掉內存或緩存區的信息,影響程序運行及數據存貯。
(3)、 溫度
按照規定,計算機溫度在15℃~30℃范圍內為宜,如果超出這個范圍的溫度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一般說,存放計算機的溫度也應控制這個范圍之間。計算機儀器精密,電路集成度高,在長時間工作時必然產生大量的熱,如果機箱空間小、風扇散熱部好、主機放置位置過于密閉等,導致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輕則出現電腦死機、,重則燒毀一些電腦元部件。
(4)、 電磁干擾
磁場對存儲設備的影響較大,它可能使用磁盤驅動器的動作失靈、引起內存信息丟失、數據處理和顯示混亂,甚至會毀掉磁盤上存儲的數據。
2、 注意使用習慣
電腦不僅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而且用戶平時的使用習慣也會對電腦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電腦的使用過程中,應養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
(1)、在電腦工作時,應盡量避免開關機操作,一般關機后距離下次開機的時間至少應有10秒鐘。突然關機后,對電腦各種配件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對硬盤極有可能出現損壞。
O 引言
計算機已經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如今自己動手組裝一臺計算機已非難事。可是當遇到計算機硬件故障時,很多應用者往往會手足無措,不能判斷出故障的原因。筆者在維修電腦硬件故障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經驗,愿與大家探討,希望能給讀者一定的幫助。
1 計算機硬件的組成
要掌握好硬件的維修方法,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硬件,它由哪些東西組成。硬件是組成計算機系統的各部件的總稱,它是計算機系統快速、可靠、自動工作的物質基礎,是計算機系統的執行部分。它由以下幾個主要部分組成: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兩個部件,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
存儲器分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種。內存儲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兩種;外存儲器常用的外存有磁盤(硬盤)、光盤和磁帶。
輸入設備在計算機系統中,最常用的輸入設備是鍵盤、鼠標和掃描儀。
輸出設備計算機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和打印機。
機箱主板機箱上帶有電源、光驅等。主板上通常有微處理器插槽、內存儲器(ROM、RAM)插槽、輸入輸出控制電路、擴展插槽、鍵盤接口、面板控制開關和與指示燈相連的接插件等。
2 計算機硬件故障檢修步驟
對計算機硬件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對硬件出現的各種故障應該如何檢修呢?先不要急于動手,要利用各種知識和經驗對故障進行查找和定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以下介紹幾種在硬件故障檢修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
2.1先軟件后硬件
發現計算機后,第一時間要判斷是否是軟件引起的原因(如系統注冊表損壞、BIOS參數設置不當、硬盤主引導扇區損壞等),軟件問題排除后如果仍存在故障再考慮硬件原因,否則很容易走彎路。
2.2先外設后主機
由于外設原因引發的故障往往比較容易發現和解決,所以可先根據系統錯誤信息報告檢查鍵盤、鼠標、顯示器、打印機等外部設備的各種連線和本身工作狀況。在排除外設方面的原因后,再來考慮主機內部件。
2.3先電源后部件
作為計算機的動力源泉,電源的作用很關鍵。一般電源功率不足,輸出電流不正常容易導致一些故障的產生。很多時候用戶把主板、顯卡、硬盤等都檢查完了還找不到原因,但想不到這可能是電源的問題。因此,先要檢修電源(如電源保險絲是否燒斷、交流電壓是否穩定、直流電壓5V、12V是否正常)。如果電源沒有問題,再檢查計算機系統的各部件及外設。
2.4先簡單后復雜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目前的計算機硬件產品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容易損壞。因此在遇到硬件故障時,應該從最簡單的原因開始查起。很多時候故障就是因為數據線松動,灰塵過多,插卡接觸不良等引起的。在經過簡單的測試和處理后再考慮解決復雜的硬件故障。
3 硬件故障的維修
在弄清楚了故障由哪些硬件引起,確定是硬件本身出了問題后,就可運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識技術、經驗來對相應硬件進行維修。下面介紹常見硬件故障的維修方法。
3.1CPU故障維修
CPU是集成度很高的配件,可靠性較高,正常使用時故障率并不高,但是倘若安裝或使用不當則可能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以下介紹幾種常見故障的維修方法。
3.1.1頻繁死機
對故障采取的對策主要是檢查CPU散熱、插接件是否可靠和檢查BIOS設置。例如:檢查風扇是否正常運轉、檢查散熱片與CPU接觸是否良好、導熱硅脂涂敷得是否均勻、CPU檢查插腳與插座的接觸是否可靠,進
BIOS設置調整溫度保護點等。
3.1.2開機自檢顯示的工作頻率不正常
如果開機后CPU工作頻率降低,屏顯出現“DefaultsCMOS Setup Loaded"的提示,則可遵循先易后難的檢修原則,首先測量主板電池的電壓。如果電壓值低于3伏特,應考慮更換CMOS電池;假如更換電池沒多久,故障又出現,則是主板CMOS供電回路的元器件漏電,這種情況需將主板送修。
3.1.3系統加電沒有反應
一般在遇到這種故障時可采用“替換法”來確定故障的具體部位。假如消除了主板、電源引發的故障,則可確定是CPU的問題并多為內部電路損壞。些種情況就只能通過更換CPU來解決了。
3.2主板故障
主板發生故障時往往表現在系統啟動失敗、顯示器無顯示等現象。下面介紹主板的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3.2.1主板燒壞導致黑屏
開機后,顯示器沒有顯示,也沒有報警聲音。這一般是由于帶電拔插系統中接插件,或電路中電源對地之間短路而引起,此時可采用靜態電阻測量法檢查原因。若發現任意輸入/輸出腳與電源或地直接導通則屬擊穿故障;若發現兩個類似的輸入腳或輸出腳的電阻值存在非常明顯的差別,一般屬斷路故障。此時要對元件進行更換維修。
3.2.2接通電源后顯示器亮卻沒有內容
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主機箱電源到主板的電源接反或是主機內存條沒插緊。處理方法是先檢查風扇,若風扇不轉,則說明主板上的電源插反了。如果接反了,只要將插頭左右調換即可。如果風扇轉,則說明內存條沒有插緊,將內存條拔出重新插入即可。
3.2.3系統配置參數不正確
此類故障一般通過重新設置系統配置參數即可但若配置參數不能設置或不能保存系統配置參數時,則應從電池、CMOS RAM芯片、CMOS RAM供電電路及讀寫電路等方面入手查找故障原因。
3.3液晶顯示器故障
設備的更新換代比較快,目前液晶顯示器逐漸取代了CRT顯示器,之前維修顯示器的技術再也不能用在液晶顯示上。下面介紹幾種常見液晶顯示故障維修方法。
3.3.1整機無電
這是一個應該說是非常簡單的故障,一般液晶顯示器分機內電源和機外電源兩種,機外電源較為常見。不論那種電源,它的結構比CRT顯示器的電源簡單多了,易損的一般是一些小元件,如保險管、輸入電感、開關管、穩壓二極管等,進行相應器件的更換即可解決。
3.3.2顯示屏亮一下就不亮了,但是電源指示燈常亮
這種問題一般是高壓異常造成的,是保護電路不起作用了。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液晶屏上是有顯示的,但只有是“斜”著看才能看到圖像。檢修的要點是‘對比修理’法,因為現在液晶顯示器的高壓板一般都是對稱的設計,兩邊都壞的基本上沒有。一般老機容易出問題的是升壓變壓器和燈管,新機則保護電路和工藝問題比較多。
3.3.3屏幕亮線或者是暗線
亮線故障一般是連接液晶屏本體的排線出了問題,暗線一
般是屏的本體漏電。以上兩種問題都是液晶屏的故障,沒有維修價值,因為和顯示器相比一塊屏的價格太高了。
3.4硬盤故障
硬盤非常脆弱,使用不當很容易出問題。做好防震措施,硬盤正在進行讀、寫操作時不可突然斷電。下面介紹幾種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3.4.1開機找不到硬盤
首先檢查硬盤的燈是否亮,若亮則表示硬盤電源線已接好。然后打開機箱,判斷硬盤轉動聲是否正常。若硬盤轉動聲音正常,進一步檢查硬盤數據線是否接好,接好后察看BIOS中有沒有硬盤。如果沒有,找到硬盤換一根好的數據線或是將數據線接到主板上正常的IDE或SATA接口上再試。若還是無法找到硬盤,就更換硬盤跳線再試。若結果還是一樣,那就送去修理。
3.4.2 CMOS硬盤參數丟失
根據故障現象分析可能需要更換CMOS電池,也可能是軟件或病毒改寫了CMOS參數。先用電壓表檢查CMOS電池電壓,若電池電壓正常則使用最新版本的殺毒軟件對系統進行徹底地查殺病毒。如果不是病毒導致的故障,則可能是系統安裝某個軟件時改寫了CMOS參數。
3.4.3無法格式化硬盤
在系統安裝過程中,若出現無法格式化硬盤,則可更換硬盤跳線和用專用的分區和低格工具(如HDM)來解決。
3.5內存故障維修
內存故障是電腦故障中最常見的一種,而且大多表現各異,一般會引起系統的自動重啟、死機、藍屏及顯示器無顯示等現象,通常開機時會出現嘀嘀不停的報警聲。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來排除:先斷開主機電源,打開機箱,取出內存條,檢查一下內存條表面芯片和電路板是否有損壞的跡象。如果內存條沒有損壞的跡象,檢查內存條金手指是否被氧化,用橡皮擦拭。另外,因內存質量不佳或損壞而導致的系統工作不穩定,如系統頻繁出現藍屏死機和注冊表損壞錯誤或者Windows經常自動進入安全模式等,可以更換內存條。如果內存條在其他機器上使用正常,則有一種可能是病毒程序修改了原來機器上的CMOS參數,可將CMOS放電后再試;另外一種可能是原來機器上使用了升級的內存條導致新內存條與舊主板不兼容,這個問題一般在升級了BIOS后就可解決。
3.6其他硬件故障
3.6.1鍵盤故障維修
鍵盤故障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接觸不良故障,有按鍵本身的機械故障,還有邏輯電路故障、虛焊、假焊、脫焊和金屬孔氧化等。維修時要根據不同的故障現象進行分析判斷,找出產生故障原因,進行相應的處理。
3.6.2鼠標故障維修
鼠標常見故障有:移動不靈活、某個方向上失靈、按鍵不起作用以及計算機不認鼠標等。日常維修中要定時清除臟物,不要摔碰和用力拉拽鼠標線,點擊鼠標用力要適度,防止損壞彈性開關,必要時可用少量酒精清洗,晾干后才能和主機連接。
3.6.3聲卡故障維修
對聲卡的故障,要檢測聲卡與音箱或者耳機是否已經正確連接;音箱或者耳機是否性能完好,沒有問題;音頻連接線有無損壞,是否完好;音量控制中的各項聲音通道是否被設置成為靜音模式;最后確認聲卡是否是硬件本身的故障。
4 結束語
計算機硬件故障千變萬化,雖然維修起來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但只要我們能夠不斷摸索、不斷分析、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大膽實踐,對大部分硬件故障相信都是能夠自己解決的。
參考文獻:
[1]夏瑞麗.計算機硬件故障分糞及診斷處理[J].山西電子技術,2008.4:93-94.
[2]陳珊珊.計算機硬件維護與故障分析[J].電腦學習,2009.2:115-116.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計算機日常出現的硬件問題
計算機經常出現的硬件故障主要有部分功能失效、反應不太靈敏、線路短路或斷路、內部零件損壞以及機器本身出現的質量問題,以下主要從計算機的硬件設備如電源、顯卡、CPU、硬盤、主板、內存條、鍵盤和鼠標這幾個方面來闡述計其故障問題。
(一)電源的故障及原因
積塵太多、空氣太潮濕、電源的負載能力弱等因素的存在都能造成電源產生一系列故障,如燒壞電源、不能給主機加電、電腦死機時需多次重啟才能開機、開機時沒有反應、輸出電壓不穩定、開機時能啟動但發出報警。
(二)顯卡故障及產生原因
產品本身問題、主板和顯卡接觸不好、顯示器磁化、顯卡數據線接觸不好、主板的插槽有毛病程序,和顯卡被破壞等都可能使顯卡產生如下一些故障:異常雜點會出現在屏幕上,丟失顯卡驅動、不能正常顯示顏色,以及不能設置和修改顯卡參數。
(三)CPU故障及原因
散熱效果不良,插座和CPU接觸不好,設置錯誤BIOS中CPU高溫報警參數以及針腳破壞等一系列因素都可能造成CPU的故障,例如重啟、開機后無故斷電、在開機自檢時,顯示不正常的頻率、頻繁死機、超頻等。
(四)硬盤故障及產生原因
扇區和磁道被破壞、數據線之間接觸不好、用久了的硬盤會老化等都可能使硬盤產生以下故障,像硬盤產生異常的聲音、硬盤中數據讀取時出錯、以及硬盤不能被BIOS正常識別等。
(五)主板故障及原因
存在靜電、帶電時插拔主板上的各種插件、積塵太多和環境潮濕等原因都可能會導致主板產生以下的故障:無法顯示屏幕、經常死機、開機時報警、黑屏藍屏、無法給主機加電以及頻繁自動重啟等。
二、計算機硬件維修的技巧方法
(一)關于維修計算機的技巧
第一點是先觀察后行動。當計算機出現故障時,只有確認了產生故障的原因,并且想出應對策略后,才能夠采取維修措施。仔細察看計算機損壞程度及現象癥狀,并與自身積累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結合起來,翻閱有關方面的技術資料,有需要的時候咨詢一下有關的專業人員,以便確認出現故障位置和故障出現的可能原因。
第二點是主要次要需弄清。當計算機出現一個故障的同時,常常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出現好幾個問題,這時我們要采取先分析并修復主故障再分析次要故障的做法。主次分明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提高了維修效率,因為這樣一來,不但重要問題及時得到解決,或許次要問題在解決重要問題的同時也被一起解決了。
最后一點是先軟件后硬件。當計算機出現故障時,有個技巧就是要先判斷并確認軟件問題不存在后,之后才察看計算機的硬件故障。
(二)有關計算機硬件故障的維修方法
(1)觀察法
當計算機出現故障時,貫穿維修計算機的整個過程的就是觀察,而且觀察還是維修計算機成敗的關鍵。觀察是最基本,最有必要的一個過程,必須我們要對硬軟件環境,計算機周圍環境進行全面仔細的觀察。
(2)最小系統檢測法
為了更好的維修判斷計算機故障,我們讓計算機處在最基本的運行環境下,CPU、電源、主板構成了計算機硬件的最小系統,它可以對硬件核心運行進行檢測,此方法就是最小系統法。計算機處于最小系統環境下,我們可以依據需要替換硬件。在計算機具有最基本的軟件運行環境下,根據需求添加相關的計算機應用軟件,以便于分析系統產生的問題。比方我們在判斷啟動故障時,在不能夠開啟硬盤的情況下,我們想檢查是否可用其他的方法進行啟動,就可以在此最小系統環境下添加一個光驅進行查看問題所在。又如我們需在該最小系統中加入聲卡來檢測音視頻方面的問題。
(3)添加或去除法
通過逐步去除硬件或者軟件的做法來檢測故障癥狀的變化就叫逐步去除法,它有利于判斷故障并加以定位。在上面所述最小系統法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采用添加或去除法向最小系統環境中逐步添加硬件或者軟件,以便判斷故障并且對其進行定位。
(4)屏蔽軟硬件法
卸載或者停止軟件程序、去除或禁用硬件和驅動的方法就叫屏蔽或者隔離法。屏蔽或者隔離那些可能會影響故障判斷和定位的軟硬件,能幫助我們更準確的判斷故障并定位故障。
(5)替換檢查法
依據故障的現象,按照由簡到繁的次序輪流替換軟、硬件就是替換法的一般步驟。比方說首先換內存、然后更換CPU,最后換主板就是替換法。又例如在對打印故障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先查看是否錯誤安裝打印的驅動程序,先更換一下打印驅動,判斷打印驅動不存在毛病后,然后察看和替換打印電纜,判斷確定無故障后,再去一一檢查打印的其他附屬設備。在有些時候,替換檢查法或許就是最簡單并快速有效判別故障且定位故障的維修方法。
(6)比較差別法
比較法和替換法比較相似,通過比較待檢測的部件和功能正常并且完好無損的部件,在計算機上的運行是否有區別來判斷并定位故障位置,還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可能存在故障的部件和完好部件的差別,最終確定待測部件是否完好。
三、結束語
要想讓我們的計算機壽命更長久,使用起來更有效,就要求我們及時有效地對計算機出現的故障進行維修,此外還要求我們要定期的維護和保養計算機。只有熟練掌握常見的計算機維修方法并且加以應用,才能夠保證計算機的正常運行,降低計算機故障發生頻率,妥善維護和運行計算機,讓計算機能更好的為我們服務。
參考文獻:
[1]羽飛.深入剖析電腦硬件技術[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7.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工作越來越離不開電腦。但在使用的過程中,電腦發生各種問題或故障是避免不了的,出于安全保密的考慮,不建議全部都外包給電腦公司,因此維修電腦成為信息部門一項必不可少的常規工作。本文將討論電腦出現硬件故障時的故障點檢測、維修方法、常見問題。本文僅討論當電腦出現問題時進行一些簡單的判斷,一般直接進行硬件更換,不討論維修芯片級的故障。
1故障原因
1.1硬件老化
根據電腦主要部件的設計壽命,CPU壽命超過10年,主板壽命是6~10年,硬盤7×24h運行6年后有一半是壞掉的,內存條壽命為5~12年,液晶顯示器7×24h開機可以使用3.5年,機箱電源壽命為5~10年。綜合各個主要部件的情況來看,一般來說如果臺式機使用頻率一般,壽命是5~8年。
1.2環境因素
溫度、濕度、灰塵、靜電、磁場、電壓等因素會對計算機的使用壽命和運行狀況有直接的影響。比如電腦理想的工作溫度在10~35℃;相對濕度為30%~80%;灰塵過多會引起芯片散熱不良;冬天人體帶靜電多,常發生硬盤損壞;強磁場導致硬盤損壞、顯示器花斑;突然斷電導致無法開機。
1.3人為因素
人為使用習慣不好,比如帶電插拔顯示器VGA連接線;開機狀態下直接插拔PS/2鍵盤鼠標導致主板損壞;普通臺式機長時間或24h開機;水撒到鍵盤上或用濕毛巾擦拭屏幕;強制斷電;將冰箱貼貼到機箱上導致強磁場等。
2故障檢測
2.1檢修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常用的維修工具有十字螺絲刀、一字螺絲刀、刷子、吸塵器、鑷子、尖嘴鉗、萬用表、防靜電手套、A4紙、回形針。
2.2檢修方法
常用的故障檢測方法是觀察法和替換法。觀察法即“望聞問切”[1]。“望”是指查看外部設備是否連接正常,指示燈顯示是否正常,CPU風扇轉速是否正常,主板上是否有明顯損壞的痕跡。“聞”是指是否聞到異味,是否聽到有異常的聲音。“問”是詢問用戶最近有什么異常或進行了什么操作。“切”是指摸一下芯片是否發燙。替換法,是指將可能有問題的板卡拔掉或更換為正常的板卡,比較更換前后問題是否有變化,從而判斷是哪兒有故障。比如更換內存條、更換網卡、更換顯卡。
2.3檢修流程
首先通過PE系統能否進入判斷問題是硬件問題還是軟件問題,如果是硬件問題,則進一步判斷是哪個部件出現問題,然后購買相應部件更換;如果是軟件問題,則進一步用軟件工具處理,實在不行就重做系統。然后通過重啟電腦使用加電自檢法[2]進行板卡檢查來判斷故障點。計算機的整個開機過程分成4個階段:加電自檢主引導記錄硬盤啟動操作系統。加電自檢可以判斷計算機硬件能否滿足運行的基本條件。加電自檢的流程是:加電—CPU—ROM—系統時鐘—DMA控制器—64kB上位內存—IRQ終端—顯卡等。如果硬件出現問題,主板會發出不同含義的蜂鳴,啟動中止;如果沒有問題,屏幕就會顯示出CPU、內存、硬盤等信息。不同BIOS的報警含義是不一樣的[3]。常用的AWARD/AMI/POENIXAWARDBIOS響鈴聲一般含義及處理措施如表1所示。
3常見問題
3.1開機黑屏
檢查的順序首先是內存,如果開機發出“滴滴”連續有間隔長音,系統無法啟動,原因可能是內存條松動或氧化導致接觸不良,處理的方法是用橡皮或A4紙擦內存條的金手指然后重插內存條或者替換為正常的內存條。然后檢查顯卡和顯示器。開機黑屏幕,但能聽到自檢和硬盤啟動聲音,可以先檢查顯示器的電源和數據線的連接是否正常,然后將顯示器連接到其他電腦上使用看顯示器是否正常。如果顯示器正常,可以將顯卡重新插拔。接著檢查電源。檢查電源風扇是否轉動,如果轉動說明主板已經加電,否則要用替換法更換電源和電源線。最后檢查主板。清理主板上灰塵,觀察主板上的電容有無鼓包、漏液的情況,查看是否有誤燒焦損壞的芯片問題,然后使用最小系統法,將硬盤、光驅的數據線拔掉。最后如果還有問題,可以使用交換法和拔插法判斷是否是部件的問題。
3.2進入不了操作系統
有幾種常見原因:一是可能是主引導記錄找不到,可以重啟進入PE系統,然后使用工具diskgenius重新分區或重建主引導記錄,實在不行就重裝系統;二是硬盤損壞,可以通過進入PE系統,使用工具diskgenius掃描硬盤壞道,如果出現壞道問題建議及時更換硬盤。三是系統文件被破壞,導致無法進入操作系統,建議重裝系統[4-5]。
3.3系統重啟故障
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電源故障,可能供電不足或電源漏電,采用替換法更換電源模塊;二是CPU溫度過高導致保護性重啟,建議清除灰塵,更換CPU風扇;三是內存和主板接觸不良導致重啟,建議用替換法更換內存條;四是顯卡與主板接觸不良造成的重啟,建議更換顯卡;五是電壓不穩,當電壓低于190V或者高于240V,也會自動重啟,建議檢查電源線、插座是否接觸不良;六是硬盤問題,硬盤出現壞道會出現自動重啟,建議更換好的硬盤;七是電腦程序不兼容或中毒,建議進行殺毒后,卸載最新安裝的軟件,實在不行就重做系統再觀察。
3.4網絡不通
有幾種情況:一是樓層交換機問題。樓層交換機使用時間超過5年,而且弱電井灰塵較多,再加上有時斷電,可能導致交換機無法啟動或端口出問題。二是IP地址配置問題。目前IP地址規劃是按照樓層進行劃分子網,靜態分配的,由于臺式機電腦較多,筆記本電腦也很多,所以會出現IP沖突導致無法上網。還可能是網關、DNS配置問題。三是網卡問題。可能是驅動安裝不對,或者網卡硬件損壞。右擊桌面“我的電腦”,選擇“管理”,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設備管理器”,找到“網絡適配器”,右擊卸載。接著到官網如聯想或HP,根據電腦的型號,找到相應的網卡驅動下載并解壓。最后點擊“掃描檢測硬件改動”重新安裝驅動。如果還是不行則說明是網卡硬件損壞,可以關機用鑰匙放到網孔中給網卡放電,再重新安裝驅動,若仍有問題則更換網卡。
3.5打印機共享
打印機共享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打印機通過數據線直接連接到個人電腦上,其他電腦通過該電腦的打印機共享實現共享打印,具體方法是先在連接打印機的電腦上更改高級共享設置,點擊“啟用網絡發現”“啟用文件和打印機共享”“關閉密碼保護共享”,然后在“設備和打印機”中開啟“共享打印機”,最后在需要連接打印機的電腦上,在“開始”-“運行”中輸入兩個反斜杠加IP地址,比如192.168.0.10,右擊添加打印機即可;另一種是打印機通過網線連接到網絡設置獨立IP,個人電腦直接通過TCP/IP端口添加打印機,具體方法是點擊“添加打印機”,選擇“添加網絡、無線或Bluetooth打印機”,選擇相應打印機,或者通過“使用TCP/IP地址或主機名添加打印機”即可。
3.6電腦運行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