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健康教育常用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6 11:08: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健康教育常用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健康教育常用方法

篇(1)

1.臨床資料

1.1 對象:我科2016年1月-5月共收治58例高熱驚厥。發病年齡

1.2 主要臨床表現:肛溫均在38.4~40.5℃左右。驚厥突然發生,意識喪失,兩眼上翻或眼球固定凝視,口吐白沫,牙關緊閉,面肌及四肢呈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呼吸淺而不規則或暫停。初發47例,有高熱驚厥史11例,發作時間數秒鐘至數十分鐘不等。

2.健康教育方法

2.1 健康教育前期工作:調查患兒的基本情況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家屬關注的問題:疾病的現狀及預后,發生疾病的原因、及效果、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何預防疾病以及自我防護的常識。

2.2 進行健康教育 詢問病情,評估患兒,根據不同患兒采取不同的方法,時間貫穿整個住院過程。

2.2.1 語言教育 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較易掌握的一種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多樣化。主要采取群體交談和個別交談,交談內容要根據家長的文化素質、患兒病情來確定。語言要通俗易懂,盡量避免使用醫學專業詞匯,善于利用具體事例進行宣教[2]。

2.2.2 文字與圖片教育 其優點是不受時間限制,便于家長自由閱覽、仔細領會、長時間保留。我們將高熱驚厥的病因、急救措施p降溫措施等內容編寫成圖文并茂的宣傳冊發給患兒家長,指導其學習,若有疑問作具體講解。

2.2.3 示范操作教育 將一些必要技術操作如體溫計使用方法,驚厥急救技巧等演示給家屬看,讓家長模仿學習,并熟練掌握。

3.健康教育內容

3.1 疾病知識教育 高熱驚厥多見于6月~3歲小兒,大腦發育不完善,以至較弱的刺激也能引起大腦強烈的興奮與擴散,導致神經細胞突然異

常放電而發生驚厥,。嬰幼兒突發高熱的院外感染均可引起驚厥,其發病率為2%~8%,是小兒驚厥最常見的原因。在一次熱性疾病中,大多發作一次。約有50%的患兒在以后的熱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發作。可告知家屬驚厥次數少,時間短一般不會對大腦造成影響。

3.2 護理知識教育

3.2.1 發病季節與原因 冬春季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腦等,

夏季多見于中毒性菌痢等。

3.2.2 日常生活指導 指導家長平日供給患兒足夠的營養和水分,鼓勵患兒多飲水。合理搭配膳食,注意休息,增強體質,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3.2.3 了解有關的醫學知識 家中備體溫表,熟練掌握體溫表的正確使用,了解人中、合谷穴位、氧氣枕的使用方法。

3.2.4 指導家長觀察兒童的發熱表現,避免發生驚厥。多數小兒發熱時精神不振,但有的精神好,照常玩耍,不易覺察。因此,如發現患兒面色潮紅、呼吸加快、額頭發熱應立即測量體溫。當患兒出現煩躁不安、易驚、手足抖動時高度警惕驚厥發作,應立即緊急處理并送往醫院。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再次發熱時,驚厥時的體溫比首次高熱驚厥時的體溫要低。因此觀察患兒發熱時的表現尤為重要。當抽搐發生時,家屬要保持冷靜作急救措施。

3.2.5 用藥知識宣教 指導家長準備常用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百服寧)或布洛芬混懸液(美林),抗生素及抗病毒藥,正確掌握應用藥物的劑量、用法。對有高熱驚厥發作史的患兒,體溫超過38℃就應使用退熱藥;切忌在小兒發熱時不作任何降溫而直接用衣被包裹嚴實后送醫院,這樣熱散不出而導致高熱驚厥。常用退熱藥作用時間為4~6h,如體溫再次升高,即重復使用退熱藥。

3.2.6 指導家長正確掌握物理降溫方法 高熱患兒不應依賴于單一藥物降溫,應配合使用物理降溫。常用溫水洗浴,方法簡便易行,且溫水無刺激,在家中就可進行。水溫在32-34℃,應觀察患兒患兒神志p面色等全身情況。

3.2.7 驚厥的緊急處理 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叫喊或搖動患兒,應立即平臥,頭轉向一側,使口鼻分泌物易于流出,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或用大拇指掐人中、合谷穴。利用氧氣枕及時給患兒氧氣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免引起窒息,用紗布包裹壓舌板,緊急時可用筷子或牙刷,墊在上下門齒之間,以防舌咬傷,經處理后送醫院急救。

4.小結

我們對58例高熱驚厥患兒出院后6個月進行了電話隨訪,有2例患兒家長因忽視了體溫觀察使體溫達39℃以上致使驚厥再次發生,但能使驚厥得到及時控制。其余患兒因家長能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使體溫控制在一定范圍,避免了驚厥的發生。因此,做好高熱驚厥患兒的健康教育,加深了護患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降低了高熱驚厥的病殘率,對預防高熱驚厥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篇(2)

【中圖分類號】 P 315.9 G 4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8-0979-03

【作者簡介】 王東旭(1984- ),女,北京市人,碩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作者單位】 1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北京 100191;2 陜西省健康教育所;3 甘肅省健康教育所;4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重災區面積波及四川、陜西、甘肅3省18個市縣[1],兒童作為災后高危人群和弱勢群體更容易成為許多疾病的易感人群[2-4],因而他們承受了比成人更大的壓力和傷害[5]。另一方面,很多重災區地處農村,該地區兒童受年齡、周邊環境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健康觀念淡薄,衛生知識知曉率較低,不良衛生行為十分普遍[6]。這就使得地震災區小學生健康狀況的改善工作格外艱巨。有研究表明,在兒童中開展健康教育,對預防常見病如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等,改善兒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7]。因此,在地震災區加強對小學生的健康教育意義重大。

為了解震后小學生基本健康狀況,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及行為方式,2009年6月對四川、陜西、甘肅3省項目村小學生開展了基線調查。結合文獻查閱和基線調查結果,各省確定了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開發印制并發放了健康教育傳播材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干預活動。為評價健康教育干預效果,檢驗地震災后健康教育干預模式的可行性,并為日后地震災區健康教育提供依據和思路,2009年12月對項目村小學生進行了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四川、陜西、甘肅3省共10個縣(市)項目地區小學生,調查對象為四年級學生。基線調查中,每縣不少于200人;評估調查中,每縣不少于150人。基線調查的有效問卷中,共調查了2417名四年級小學生,其中四川省602人,甘肅省1215人,陜西省600人。評估調查的有效問卷中,共調查了1784名四年級小學生,其中四川省600人,甘肅省610人,陜西省574人,其性別、年齡與基線調查學生基本一致。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以自行設計的自填式問卷為調查工具,采取不設對照組的干預前后自身比較的方法進行效果評價,基線調查和評估調查時使用相同的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學生的健康知識和行為。

1.2.2 干預方法 (1)每學期2學時健康教育課,形式自選。(2)健康教育黑板報、宣傳欄,要求每月更換1次。(3)參與式活動如手抄報、征文、知識競賽、表演等。

1.3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02軟件雙錄入數據,并進行邏輯檢錯和嚴密核查,剔除缺失值和異常值。在原始數據庫基礎上,對初級變量進行整理、賦值,應用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 基線調查顯示,學生關于注射疫苗能預防傳染病的知曉率較高,約占80%;不喝生水可以預防腸道傳染病、蒼蠅可能傳播痢疾這2個知識點知曉率不高,為50%左右;共用毛巾可能傳播沙眼,結核病的早期癥狀,發現病、死家禽/鳥向有關部門報告知曉率較低,不足1/3。經過為期0.5 a的健康教育,除甘肅省小學生在發現病、死家禽/鳥向有關部門報告這一題上知曉率降低(P

2.2 學生對危險警示標識知曉率 基線調查顯示,學生對危險警示標識的知曉率普遍較高,基本在75%以上,尤其是四川省對常用圖標的知曉率均在90%以上。干預后,除了四川省學生標識知曉率的提高程度無統計學意義外,甘肅和陜西2省學生對常用警示標識知曉率提高程度均有統計學意義,且各省學生對常用警示圖標的知曉率達到了99%左右。見表2。

2.3 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率 基線調查發現,有自己找藥吃的經歷和在危險地點游泳的學生占到50%左右,不用肥皂洗手和接觸農藥及噴灑用具的學生相對較少。通過健康教育干預,四川省接觸過農藥及噴灑用具和在危險地點游泳者比例下降,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甘肅省不使用肥皂洗手,自己找藥吃和接觸過農藥及噴灑用具者比例均有顯著性下降,但在危險地點游泳者比例有顯著性提高,陜西省在危險地點游泳者比例有顯著性下降。見表3。

表1 地震災區小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干預前后比較/%

健康知識四川干預前(n=602)干預后(n=600)甘肅干預前(n=1215)干預后(n=610)陜西干預前(n=600)干預后(n=574)合計干預前(n=2417)干預后(n=1784)

蒼蠅可能傳播痢疾31.359.8*39.579.7*57.497.2*43.078.7*

發現病、死家禽/鳥向有關部門報告37.550.3*18.213.3*34.969.0*28.443.6*

不喝生水可以預防腸道傳染病50.379.7*49.188.5*70.494.8*55.287.6*

咳嗽、咳痰2周以上,且低熱、咯血可能是得了結核病26.771.9*26.479.7*48.886.1*32.567.5*

打預防針能預防傳染病80.794.3*73.996.6*93.698.4*81.196.4*

共用毛巾可能傳播沙眼26.753.9*27.380.5*48.695.1*32.976.3*

注:*干預前后比較,P

表2 地震災區小學生常用圖標知曉率干預前后比較/%

圖標四川干預前(n=602)干預后(n=600)甘肅干預前(n=1215)干預后(n=610)陜西干預前(n=600)干預后(n=574)合計干預前(n=2417)干預后(n=1784)

易燃94.599.579.498.4*84.1100.0*86.099.3*

易爆93.199.374.297.9*80.3100.0*82.599.1*

劇毒94.698.884.999.5*79.599.7*86.399.3*

高壓電98.299.788.897.5*83.899.7*90.399.0*

禁止吸煙98.598.587.098.0*77.299.8*87.698.8*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艾滋病關愛紅絲帶98.297.887.898.0*75.899.3*87.398.4*

注:*干預前、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表3 地震災區小學生健康危害行為發生率干預前后比較/%

行為四川干預前(n=602)干預后(n=600)甘肅干預前(n=1215)干預后(n=610)陜西干預前(n=600)干預后(n=574)合計干預前(n=2417)干預后(n=1784)

不使用肥皂洗手11.211.420.98.7*6.13.513.87.9*

有找藥吃的經歷43.539.443.917.9*36.233.940.430.2*

接觸過農藥及噴灑用具21.715.7*26.417.0*11.29.219.714.1*

在危險地點游泳31.925.8*71.280.141.625.4*48.243.8*

注:*干預前、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地震過后,災區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風險較高,容易造成腸道和呼吸道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極大威脅了災民的健康[8]。很多實踐和研究證明,健康教育是幫助人們了解自然災害相關知識、降低自然災害損失的有效途徑[9]。兒童是災后的高危人群,但其極具可塑性的特點有利于改善其健康狀況活動的開展。兒童時期是健康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從小學開始接受健康教育,使其及時獲得相應的衛生知識,將為其成年后擁有健康的身心奠定基礎[10]。因此,針對兒童等易感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12]。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為期0.5 a的健康教育,3省被調查小學生健康知識和對常見圖標的知曉情況總體均有明顯提高,干預后各知識知曉率水平基本都達到80%以上,常見圖標知曉率達到95%以上,顯示小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健康核心信息。從另一個方面也體現出以面對面傳播為主,形式多樣的干預活動已取得一定效果,達到了干預的預期目的。

此外,經過0.5 a的干預,小學生的健康行為形成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使用肥皂洗手、不接觸農藥等行為形成率都有所提高,但部分行為改善不明顯,如在危險地點游泳的小學生仍占到40%以上,這提示:避免小學生傷害行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傷害是兒童致傷、致死、致殘最主要的原因[13],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傷害已取代疾病,成為中小學生的首位死因[14]。研究表明:對小學生進行預防意外傷害方面的健康教育,能指導學生形成健康相關行為,有效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15]。但值得明確的是,通過健康教育普及學生知識知曉率,進而培養其規范的個人行為和良好的衛生習慣需要一個過程[16]。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強調健康教育活動的持續性,注重目標人群行為的強化和鞏固。

綜上所述,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顯著,但日常生活中仍存在對其健康構成威脅的安全隱患,如易于接觸藥物及農藥、在非游泳池游泳等。建議各地能因地制宜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健康知識、行為水平,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包括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建立和傷害預防;方法和形式應多樣,但要注意避免與學校的常規教學發生沖突,可利用主題班會、班級黑板報建立健康角等學生可以參與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應注重學校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的建立,增加學校健康教育受益學生的廣泛性和實際成效。

4 參考文獻

[1] 孫建國,姜海,王全凱,等. 地震災區衛生防病工作中的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EB/OL][2008-06-27]省略.cn/news.php?id=13285.

[2] 張彩云.四川地震災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09(9):93-96.

[3] 曹德全,田向陽,郭巍,等.地震重災區中小學生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評估.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2):1084-1085.

[4] 楊艷杰,喬正學,邱曉惠,等.地震災區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2):1512-1513.

[5] 姚德勝,王錦波,唐峰,等.特大地震災區小學生286例心理干預與疏導.人民軍醫,2008, 51(9):609.

[6] 文安華,李愛玉,陳文芳,等.農村兒童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中國衛生統計,2005,22(6):422-423.

[7] 馬玉霞,譚鳳珠,徐兵,等.貧困地區兒童環境衛生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4,25(3):314-315.

[8] JOHN T,WASTON, MICHELLE GAYER,et al. Epidemics after Natural Disaster. Emerg Infec Dis, 2007,13(1):1-5.

[9] 吳學杰,鄭靜晨,彭碧波.地震災害緊急救援中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7,5 (2):288-290.

[10]唐鳳娟,趙洪磊,曹恩杰.丹東市農村小學生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7,28(6):548-549.

[11]劉勁松,劉亞平,唐煜輝.地震災害后防病工作的探討.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6,7(5):495.

[12]姜紅英,李佑興,劉偉新.小學生地震知識及避震技巧干預的即時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2):1073-1074.

[13]趙仲堂.流行病學研究方法與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347.

[1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兒童安全網絡.中國三城市兒童意外傷害狀況及家長認知水平調查.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17.

[15]楊冬梅,張力斌,周鳳梅,等.中小學生家長預防兒童意外傷害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中國健康教育,2007,23(6):407-409.

篇(3)

1 社區健康教育的對象

社區健康教育應面向社區的全體居民。在進行社區健康教育時,為了使健康教育的內容更加有針對性,可將社區居民分為四類:

1.1 健康人群 這類人群往往對健康教育最缺乏需求。

1.2 高危人群 主要是指那些目前尚健康,但本身存在某些致病的生物因素或不良行為及生活習慣的人群。致病的生物因素包括個體遺傳因素,不良的行為及生活習慣。

1.3 患病人群 患病人群包括各種急、慢性疾病的病人。這類人群可根據其疾病的分期分為四種患者,即臨床期病人、恢復期病人、殘障期病人及臨終病人。

1.4 病人家屬及照顧者 病人家屬及照顧者與病人接觸時間最長,他們中部分人往往因長期護理而產生心理上和軀體上的疲憊。因此,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社區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社區健康教育的形式 由于社區居民來自不同的文化階層,所以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應以不同的形式開展,其主要形式為:

2.1.1 語言教育形式 最簡便、最有效。一般分為個別教育和群體教育。個別教育包括個別談話、健康咨詢等。群體教育包括廣播、收音機、專題講座、授課、座談會等。

2.1.2 文字教育形式 文字教育形式可為多種多樣,如標語、傳單、課本、小冊子、報刊、墻報、板報等。

2.1.3 形象教育形式 形象教育形式包括戲劇、電影、電視、錄像、展覽等。

2.2 社區健康教育的方法

2.2.1 交談 最簡便的教育方法,也是社區護士常用的個別教育方法。個別交談適宜于討論一些敏感話題,如傳播性疾病等。

2.2.2 講座 講座是進行群體教育常用的方法,多適用于成年人。在講座過程中,應注意針對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的特點,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如幻燈、投影、錄像、演示及角色扮演等,以吸引教育對象的注意力;講座中或結束時,應適當安排討論,列出若干主要問題,以鼓勵教育對象的參與,并及時得到反饋,幫助社區居民能充分理解記憶。

3 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

經大量流行病學研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都是具有一些相同的可預防的危險因素,所以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進行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促進社區居民對健康知識有所了解,相信科學,做到有病抓緊治,無病早預防。健康教育的內容必須以其針對性強和生動務實的主題內容來贏得聽眾。同時還須深入淺出,使廣大聽眾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①理論知識包括內、外、婦、兒等的健康保健知識(如慢性腎臟病的營養、骨關節的防治及各專科疾病常見并發癥)。②關愛老人健康,以老年人講座為多數(如高血壓的防治、白內障的相關知識、骨質疏松等)。③以病友會的形式介紹慢性腫瘤的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要求(直腸癌、喉癌及婦科腫瘤等)。④舉辦疾病系列講座(糖尿病的飲食營養、藥物治療、并發癥的護理,腎移植、前列腺的系列講座等)。

4 結 論

社區健康教育對于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勢在必行的,健康教育宣傳需要廣泛深入,持之以恒,去呼吁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創造巨大而持久的社會效益,使社區衛生服務得到社會的認同。提高人的文明素質,改變人的不良行為,培養社會公德、環境意識,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平均期望壽命。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4)

前言

骨科健康教育是整個骨科康復的一項重要內容,患者只有對康復知識以及康復體系有一個很好的把握時,才能進一步應對骨科疾病自身呈現出來的突然性、恢復緩慢以及康復時間長等特點。事實上,骨科健康教育,有著自己的一套模式和方法,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依據不同的對象、環境條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挖掘和剖析。本文通過對骨科健康教育模式的方法進行研究和討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幾種模式下的骨科健康教育

作為骨科康復學中的三大干預手段之一,功能康復在提高病人康復效果、縮

短康復時間上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來說,其依據不同的內外部環境條件,表現出幾種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

首先,傳統的骨科健康教育模式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模式,其以醫護人員為主體,經過責任醫護人員繼續擰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從而使患者對康復的相關知識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并調整自身的不規范行為。然而,這種傳統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由于僅限于醫護人員口頭進行指導和規范,因此,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因為護士的隨意性、自身素質的影響而無法進行系統、全面的宣傳教育,從而導致照本宣科下的效果差以及內容少等問題的發生。

其次,醫生在醫護合作模式的指導下,通過醫生的患者健康教育,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協作、對病人的情況進行合理、全面的評估。一方面,在進行患者的看護時,護士首先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并且進行每天式的固定查房。另一方面,醫生依照護士所制定的健康教育標準,對患者的飲食、藥物、休息凳狀況進行控制。這種醫護合作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夠在提高病人依從性的同時,充分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

最后是“四位一體”的健康教育模式。相對于前兩個健康教育模式,“四位一體”的健康教育模式顯得比較全面,所謂的“四體”及包括醫生、護士、病人以及病人家屬。依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四方共同制定一套可行的訓練恢復計劃,冰果互相監督。當然,這種模式下的健康教育能夠通過骨科手術病人康復訓練的引入,醫生的正確指導、護士的監督示范以及家屬的協助、兵兒女的主觀能動性四者相結合,提高康復訓練的掌握率以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效規避病人對訓練進行被動接受,從而實現醫惠互動,高度的針對性。

二、 骨科健康教育的時機與方法

事實上,就骨科健康教育來說,其應該伴隨于患者的入院、住院、出院這

三個環節之中,并且涵蓋于術前和術后兩個方面。因此,我們通過對骨科健康教育的時機進行選擇,變能夠從另一方面縮短健康教育的時間,冰果延長 其有效性。

1、 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及管床醫師和護士,使患者盡快適應陌生的環境,減輕焦慮及緊張心里。鼓介紹患者結識同類手術康復者 ,講解自己的經歷及經驗 ,患者之間相互交流,使患者通過同類患者的現身說法體會成功的經驗。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護士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愛心、同情心 責任心和過硬的護理技術滿足患者,贏得患者的信任。多關心安慰患者,加強與患者溝通。

2、 術前宣教

術前準備鼓勵患者術前練習并掌握深呼吸運動,咳嗽和排痰等方法,即在排痰前,先輕輕咳幾次,使痰松動,再深吸一 口氣后,用力咳嗽,使痰順利排出。有吸煙嗜好者于術前兩周停止吸煙 ,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促進患者睡眠,指導其采取合適的;通過音樂、交談等減輕患者的不適感;給予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擔憂。提供安靜輕松的環境,保持病室安靜 ,室溫適宜,色調和諧,避免精神刺激,使患者充分休息和睡眠。

3、 術后宣教

鼓勵患者表達并穩定其情緒加強對術后患者的巡視 ,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交流,引導患者說 出自身感受,幫助其分析引起焦慮等心理反應的原因,明確患者所處的心理狀態,給與適當的解釋和安慰。逐步接受術后軀體的變化 ,調整好心態 ,配合治療和護理。

4、出院宣教

恢復期患者合理攝人均衡飲食 ,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活動量從小到大,一般出院后2~4周。僅從事一般性活動。繼續藥物治療者 ,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用。向患者及其家屬交待清楚。告知有關繼續治

療和隨訪方面的知識。

三、 骨科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與管理

基于以上兩節中,我們對骨科健康教育的模式與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如何將這種模式落到實處,顯得尤為重要。

1、 提高護士的自身素質

護士首先要樹立現代護理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明確健康教育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責,并把開展健康教育作為一個自覺行為,將健康教育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其次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還要具備有關行為科學、心理學、教育學、人文社會學等知識,豐富健康教育內容,開拓健康教育視野,提高其健康教育能力。

2、 進行階段性教育

入院初期階段,介紹住院環境,主管醫生、主管護士等醫療環境信息,安慰勸導患者使之盡快實現角色的轉變,適應住院環境。情緒穩定階段,開展有效地術前教育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內容、目的、注意事項、利弊關系及不良衛生習慣的影響等。疾病康復階段,護士應采取多種教育方式并舉,康復期應重點指導患者及時正確地進行功能恢復鍛煉,對鍛煉方法、時間給予具體指導,促進功能恢復,爭取最佳治療療效果。出院指導階段應重點對患者的繼續治療、用藥方法、功能訓練方法、復診時間及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并進行評估,有關操作技巧力求在出院前讓患者及家屬熟練掌握,對不能掌握的患者可書面指導,以達到治療的最佳療效。

結語

篇(5)

1 明確健康教育的目的

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為了使他們掌握疾病的有關知識,有利于配合治療,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康復,縮短療程以及防止疾病復發。

2 制定健康教育的內容

將精神疾病的特點,治療,常用藥物名稱、用法、作用及服藥注意事項,家庭護理,出院后注意事項及預防復發等問題整理成冊,使患者和家屬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另外還給予工娛療和功能鍛煉,生活、學習、就業行為等回歸社會前的角色適應指導以及時事、衛生常識、科普知識等方面的教育

3 教育形式

進行健康教育時語言要有藝術性和吸引力,不能語言生硬,缺乏趣味性。

3.1 個別教育

由護士在平時的治療護理或在病房巡回與病人交談中發現問題隨時給予個別指導。讓病人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識,檢查治療的目的以及護理要點、飲食、睡眠與疾病的關系和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等。

3.2 集體教育

按月計劃擬訂,以授課形式從理論上闡述疾病的基本知識,注意語言通俗易懂,對認真聽課及答題的給予表揚和獎勵。一般一月二次。

3.3 座談會

一般組織5~10名恢復期的,有一定自知力的病人及其家屬參加,先由護士講述目的和安排,然后鼓勵病人和家屬講出內心的困惑和擔心的問題,最后總結,就問題的所在給予指導。每月開展二次。

4 教育方法

根據病人的知識層次、年齡、家庭條件、生活閱歷等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4.1 口頭教育

是常用方式之一,包括主動和被動形式。主動形式是有計劃對患者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被動形式是有針對性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4.2 書面教育

將有關資料整理成冊或卡片交給病人自己閱讀或采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進行,一般適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

5 分階段教育

5.1 入院初期

此期患者缺乏自知力,護士應對安靜合作的病人主動熱情地介紹床位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病房環境、作息制度,探視制度及安全制度和病員組織等,對不合作的病人,要掌握其病情特點,摸索適當的接觸方法,建立良好的治療性護患關系,然后再談及病情。

5.2 康復期

此期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自知力有所恢復,可以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可能病因、所有藥物的治療。作用和副作用、怎樣配合治療提高療效以及不同患者需要的具體知識,進行工娛療活動和功能鍛煉等。

5.3 出院前期

篇(6)

良好的護患溝通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首先稱謂要得體,如對老人道聲“大爺”或“大娘”等用不同的稱謂在附之“您好”的問候,以消除病人陌生感和恐懼感,這是健康教育良好的開端,健康教育時不要只顧自己說話,甚至長篇大論,要不時觀察病人反映,留給病人說話的機會,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患者和家屬是心理相對弱勢的特殊群體,他們對醫護人員的語言特別敏感,因此,護理用語應注意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選擇對方法正確理解富有情感性、親切性、規范性、避免過于專業化的術語和醫院常用的省略語,要使用溫和的語調,適中的語速進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反映遲鈍語速要慢,態度溫和,語義要準確,不能含糊或似是而非,在實施過程中,盡量應用安慰性、激勵性、積極性語言,避免使用直接刺激性語言,同時注意與非語言溝通相配合。

2 實施非語言溝通健康教育中技巧和應用

篇(7)

健康教育需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09年7月—12月在急診科留觀的360名患者,該類患者均意識清楚,生活基本能自理,年齡16—70歲,文化程度小學畢業以上,其中第一次留觀323人,第二次留觀37人,均接受過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自愿接受調查。主管護士為三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護士及護師,最高為主管護師,年齡25—53歲,大專學歷11人,中專2人,本科6人,碩士1人。

1.2方法

按調查內容擬定無記名問卷調查表,采用患者自填和調查者床旁詢問立即填寫兩種方式。問卷發出后1小時后收回,有效回收率為100%;對主管護士采用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如下: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與主管護師所選擇的教育內容;病人認為接受教育的最適當的時機與主管護師執行教育的時機;病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方法與主管護士常用的教育方法;實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評價。

2 結果

2.1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與主管護士選擇的教育內容基本一致。

2.2患者認為接受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與主管護士經常采用的時機:病人認為是留觀后病情穩定時,護士認為是入觀后1—2小時。

2.3病人愿意接受的教育方法與主管護士常采用的示教方法基本一致。

2.4實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評價:90%患者滿意,10%患者認為收效不大。

3 討論

3.1確定健康教育的內容

通過調查,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知識與主管護士選擇的施教內容是一致的,這表明可按原定內容與施教次序進行施教。

3.2選擇適當的健康教育時間

護患在選擇健康教育的時間上有較大差異,分析原因有:(1)病人入觀時疾病纏身,心情煩躁,又要適應新環境和實現病人角色轉換,所以無心領會健康教育。(2)護理人力資源缺乏,治療搶救任務重,工作繁忙,沒有特定的施教時間,大多數主管護士只能利用帶病人入室時和做治療時的短暫時間進行健康教育,調查結果表明: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時間是患者入觀后1—2小時,病情穩定時。護士應據此調整自己的工作重點,達到好的收效。

3.3采用病人接受的教育方法,盡可能多樣化

3.3.1語言教育 通俗易懂,應視具體病情,進行簡短的藥物知識、治療方法和效果的宣教,對不易理解的應反復講解。

3.3.2形象化教育 適合于技術性咨詢,并教會其操作,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護理知識,如在流感季節宣教家庭室內消毒方法即食醋熏蒸法,關閉門窗后每立方米以12mil醋加熱熏蒸,2小時后開窗通風。

3.3.3文字教育 主要是開設宣傳欄(板報),由專人負責,每月更換宣教內容,內容側重于疾病的預防、急癥的識別和緊急處理、自救。傳染病流行季節給予防控知識宣教。

3.3.4健康教育處方 據不同病情及病程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內容有:疾病注意事項、怎樣預防等。

3.3.5多媒體教育 為了健康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我院在門急診大廳添置了電視錄像專供病人觀看,覆蓋面廣,可信度大,接受教育者數量多,很受患者及家屬歡迎。內容包括:剪接的健康知識錄像、自編的常見藥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結合季節流行并有計劃的播放。

篇(8)

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與人們獲得健康知識渠道的增加,兒童成長與保健需求對于每個家庭越發重視,在兒童保健門診進行相應的護理服務質量也需隨之提升。傳統的兒童保健門診僅開展預防接種、疾病篩查等工作,隨著需求的增加在兒童喂養、監測生長發育、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咨詢保健服務也逐漸健全[1]。在家長帶領兒童就診時,尤其是首次進行兒童保健咨詢的患兒家長,由于對兒童保健工作的不理解或者等待就診的時間延長,極易造成就診時的焦慮以及不確定感,針對此方面的護理必不可少。健康教育是護理措施中首要措施,實施效果也最明顯,良好的健康知識的宣導與傳授,對于改變患兒家長就診時的心理狀態,以及矯正患兒與家長的不良行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在傳統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了強化,以期為兒童保健門診的護理提供新的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兒保科門診就診的患兒50例,納入標準:6個月~6周歲,無精神類疾病,無遺傳疾病史,無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疾病。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5例,其中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4.3±2.3)歲;家長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齡(32.3±3.5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4.2±2.1歲);家長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齡(31.8±3.1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家長年齡及性別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由監護人知情同意,并由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傳統健康教育。在走廊以及候診區的明顯位置以及宣傳區域張貼宣傳畫報,并利用多媒體播放健康保健知識,包括:①常用疫苗種類作用、接種時間以及接種注意事項;②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方法;③兒童營養的需求以及喂養;④常見的兒童不良行為的種類以及預防;⑤常見兒童的不良心理以及預防措施等。門診護士對于不同兒童的具體需求向家長以及兒童講解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并根據家長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同時,在特殊宣傳日,集中印制宣傳冊,進行健康知識的專門宣教。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強化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①成立兒童保健健康宣傳小組,護士長任組長,挑選3名具有5年以上護理經驗的護士負責健康教育宣導。邀請兒童保健專家進行相關兒童保健知識的理論培訓,內容包括:兒童保健的理念以及健康教育的實施、兒童保健以及家屬的護理、調查量表的填寫說明及問卷的設計與應用、常用的統計方法等;培訓結束后由組長對組內的成員進行考核,合格后開展工作。②從多個角度對患兒家長進行兒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宣導,包括、母乳喂養的優勢及正確方法、不同年齡的兒童營養需求、生長發育監測的意義以及家庭內自我監測的方式、常見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疫苗接種的必要性、計劃免疫以及非計劃免疫的價格指導、疫苗接種時的常見不良反應與自我觀察等。③分類指導:在進行健康教育前根據家長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等對患兒家長進行初步評估,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針對有些家長對于兒童保健的主觀意愿度不強的人群,在門診工作中,護士則更注重與這類家屬直接交流從而與家屬之間互相建立信任,引導其對兒童保健的重視,循序漸進地根據患兒情況講解有關的保健知識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注意結合現場演示[2]。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在焦慮狀態、不確定感、滿意度三個方面評價護理效果。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量表評價患兒家長的焦慮狀態,SAS評分越高,焦慮程度也越大;采用MUIS中文版量表對患兒家長的不確定感進行評分,MUIS分值在25~125分,分值越高,不確定感越強;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的測評,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本次調查共發放量表以及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數據錄入SPP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采用n/(x±s)表示結果,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給予強化健康教育后,其家長焦慮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兒童保健門診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同行業越發重視[3],并在護理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在實施健康教育前,首先要對實施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只有實施人員更好的獲得相關知識,才能讓患兒家長傳授正確的健康知識;培訓的意義還能使護理人員能夠準確的評估患兒家長,針對不同層次的家長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另外,在宣傳的方式上應采用多種途徑宣傳,本次研究采用了廣泛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紙質資料與多媒體宣傳相結合,簡單明了,讓患兒與家長充分認識并接受健康教育的宣教,在宣教結束后,通過不同的聯系方式收集患兒及家長的反饋,接收信息的同時進一步答疑解惑,提高了護理質量,也維持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給予強化健康教育后,其家長焦慮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強化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應用效果顯著,其具有占用醫療資源少,方式靈活,以及接受性強的特點,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同時提高了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9)

1 門診護士對健康教育要有敏感的意識和深刻的理解

不僅要明確自身在健康教育中的任務 和應起的作用,更應熟練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識、方法和技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圖文宣傳

我們制作了宣傳欄、圖版,懸掛于走廊及診室的墻面上。還印制了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處方,特殊治療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醫用臭氧治療頸腰間盤突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騎車能行千里,走路百步難行》、《老年人為什么易患-增生性膝關節炎?》、《得了腰腿痛怎么辦?》、《頸椎病鍛煉圖片》、《腰椎病鍛煉圖片》等,圖文并茂。將教育內容交給患者和家屬自己閱讀,可以節省時間。但是護士要有針對性給予必要的講解,使病人正確理解標準教育的內容。

2.2 視聽教材

我們錄制了《頸腰椎疾病的鍛煉方法》、《臭氧治療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項》、《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方法療效分析》、《生活中正確的坐立行走及用力方法》等利用電腦播放,按病種有針對性宣教,增加病人的感性認識。

2.3 分階段有針對性的個體宣教

2.3.1 候診階段 分診護士登記病人一般情況后,根據病人的主訴及癥狀,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指導觀看圖版。穩定病人情緒,了解疾病相關知識,配合診療工作。

2.3.2 診療過程中根據個體特點隨時指導。腰腿痛病人示范緩解腰痛的,屈膝仰臥位或屈膝屈髖側臥位;頸性眩暈病人指導其正確的臥床、起床姿勢等。

2.3.3 治療過程中的健康教育。腰腿痛病人的保守治療方法有藥物、手法、穴位注射、牽引、針灸、理療和微創等療法。(1)首先使病人明白,頸肩腰肢痛的治療方法很多,醫生會根據個體差異為您選擇適合您的治療方法。(2)有針對性介紹各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及注意事項。如口服藥物治療時,應告知鎮痛消炎藥大多對胃腸道有刺激性,應飯后服用,如果有其他不良反應可以電話咨詢。(3)穴位注射:注射時出現酸脹麻困是刺激穴位的正常反應,不必緊張。注射后保持針刺部位清潔干燥,兩天內不能濕水,避免感染。5~7天重復注射,2~3次為一個療程。(4)臭氧治療:臭氧進入體內后分解為氧氣和水,對人體無任何毒副作用,被譽為綠色療法。臭氧注射到疼痛部位的軟組織、關節腔、神經節,可以起到消炎止痛作用。臭氧還可以直接注入突出的椎間盤髓核組織,瞬時氧化分解髓核組織內的大分子聚合物及破壞髓核結構使髓核體積縮小、固縮,隨時間的延長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消失。減輕和消除椎間盤突出所致的腰腿痛癥狀。(5)牽引:是頸腰椎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法,新病人可以通過參觀牽引室,與老病人交流,了解牽引的目的方法、療效及常見不良反應,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3.4 治療后的教育:(1)根據病種分組進行,如肩粘連病人、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分別介紹鍛煉方法。(2)指導病人及家屬采取正確的坐、臥、立、行和勞動姿勢,以減少急慢性損傷發生的機會。

3 討論

3.1 門診健康教育促成了新型的護患合作關系,充分發揮了護士的自身專業價值,樹立了良好的護士形象。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4-1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越發被重視,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緊密配合,為正處在發育和成長階段的青少年群體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環境,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實現對自我的掌控。要依據教育對象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發展的特點,堅持以育人為本的理念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進而對他們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使其身心能夠全面發展。

二、在中學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樹立積極的教育態度,改變傳統德育觀

學生在以往教育中被當作塑造的對象,教師往往以說教的方式進行教育,這種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局面,不利于教育的開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在尊重、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從內在去考慮學生的需要,它要求德育工作者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幫助學生去認識問題,然后解決問題,讓學生自愿接受輔導和建議,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在德育工作中滲透,能夠讓教師更為深入地對學生進行了解。教師切忌急于對學生的行為和品德問題進行判斷,應當多了解學生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和動機。德育工作者應當以平等的心態進行教育,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心理健康教育最為常用的方法包括會談、傾聽、心理測量、角色扮演、行為矯正和溝通分析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運用在德育工作中,比如尊重、共情、積極關注、角色扮演、行為矯正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在中學德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在德育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進行德育課教學時,應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進行自我認識,了解自己的心理發展規律,學會自己解壓,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課相結合,必須對教育方法進行大膽革新,開展很多能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活動。

2.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部T就是政教處,政教處必須對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進行了解,對學生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教育,避免將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歸結于思想問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另外,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人員,班主任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應用到班級中,及時對情緒不穩定的學生進行輔導和幫助,正確引導有品行問題的學生,注重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

3.在學校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還有學校的各項活動,主要有軍訓、運動會、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調動,可促進學生自主創新和提高實踐能力。

4. 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其實就是一種常規教育。結合實際生活和中學學生的實際現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了解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從而形成健康的心態。

四、結語

總之,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豐富了學校德育教學工作內容,還能讓德育工作有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兩個學科,各自又是獨立的,不能彼此替代。所以學校在進行德育時要避免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化傾向,避免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上一篇: 企業經營能力分析 下一篇: 能力提升與培訓建議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阜新| 津南区| 邵东县| 杭锦旗| 胶州市| 富源县| 通辽市| 苍溪县| 皋兰县| 信丰县| 天门市| 五华县| 林芝县| 昌都县| 独山县| 榆林市| 曲周县| 沙河市| 兴义市| 南部县| 德庆县| 新干县| 苍南县| 乌拉特后旗| 镶黄旗| 澜沧| 丹凤县| 兴山县| 寻乌县| 玉环县| 建平县| 兴隆县| 宁强县| 滕州市| 若羌县| 兴业县| 瑞昌市| 承德市| 株洲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