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40: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技術分享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要知道,無論何種藝術作品,它的創作都是創作者本身在經歷某些事件之后而設計出來的,可以說他也是創作者的情感寄托。創作者將其精神上的感悟轉化為實物型的設計模式,讓其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也讓觀賞者感同身受,將這種美的藝術分享給更多的人,而這也是藝術品本身的價值所在。就比如說,一枚結婚鉆戒的設計往往與設計者本身的情感經歷息息相關,是其愛情的另一種體現形式,而這種形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當然音樂也不例外,每一部聲樂作品也是該創作者情感世界的化身,一旦演唱者把握好創作者所要寄托的思想感情,那他便能夠觸動聽眾的心靈,將聽眾們帶到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環境當中,給人一種無法言語的享受,這是對演唱者自身的要求,同時也是音樂的魅力所在。針對演唱者所擁有的演唱技巧以及對樂曲作品本身的情感掌握能力二者之間哪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有關專家學者對此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為了確保最后所得分析結果的真實性,該項研究將具體到某一個聲樂比賽當中,以參加比賽的演唱者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他們不同方面的長期研究而得出科學、合理的結果。首先是對兩名演唱者聲樂技術能力的比較,其次便是在判定這兩名演唱者擁有同等演唱技巧的前提之下,在對其對聲樂作品的情感掌握方面進行詳細的對比和分析,而且要知道后者是我們本次研究實驗的主要目的。最后的數據結果顯示,當兩名演唱者的演唱技術在同等水平的情況下,對聲樂作品的情感把握以及內容想象較好的演唱者更能夠吸引聽眾,進而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所以這也就啟發了聲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權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重點培養學生們在聲樂作品內容的想象與情感設計方面的能力上來。除此之外,這也在某些方面考察了聲樂演唱者對藝術的悟性,只有擁有很好的悟性才能夠將藝術作品刻畫得更加生動。
一、想象與情感設計在聲樂藝術中的意義
(一)在演唱藝術當中的意義
在這里我們想要搞好想象、感情設計以及演唱這三者之間的聯系。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擁有較高的想象能力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完美的展現在大家眼前或者是能夠很好地把握其他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情感,而在此前提之下才能夠結合本身所擁有的演唱技巧將作品很好的演唱出來。同樣的,只有情感設計把握得好,才能夠將此藝術作品表現的更好。只有在把握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后,我們才能夠討論接下來的話題。在之前我們也提到,無論何種形式的藝術作品都是從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情感經歷獲得靈感,這些靈感就是決定藝術作品是否能夠廣為大家接受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知道,只有一份擁有特殊意義的生活體驗才能夠煥發創作者本身的創作欲望,而這種生活體驗也必須是能夠激發大家情感共鳴的故事,否則其所創作的作品只會顯得十分的空洞,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反過來講也同樣如此,如果演唱者不能夠把握好作品的思想,就不會給觀眾帶來感同身受的體驗,也就得不到聽眾的支持和贊同。
(二)在聲樂訓練當中的意義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們往往注重的是對學生演唱技巧的訓練上來,卻忽視了情感掌握的重要性,以至于我國在聲樂這方面的發展久久停滯不前,特別是與西方的一些先進國家來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隨著大量實踐的證明,這種教學模式終將要被淘汰。而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再結合我國學生自身的訓練和發展情況,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國學生發展的訓練方法和訓練理念。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我們還要認識到注重情感設計的訓練方法對于老師和學生的重要性。一方面,老師運用該種方法來訓練學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對聲樂作品的感悟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演唱能力。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一定要正確發揮自己的作用,真正意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切以學生為本,向著提高學生情感把握能力的目標邁進。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很大的受益者,在提高學生此方面能力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不斷提高了老師自身的能力,這二者之間起著一個相互的作用,可以說是一箭雙雕。
(三)在表演過程當中對心理素質的調節的重要性
對于許多的演唱者來說,最讓他們恐怖的莫過于上臺緊張這一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演唱者本身有多專業,在很多情況之下哪怕其自身擁有高超的技術水平也會因為一時緊張而導致最后的失敗,結果得不償失,這也就驗證了心理素質帶給演唱者的影響之大。而且許多演唱者為此也煩惱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里就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解決方法,那便是加強對作品本身的情感把握以及自身的想象能力。相信很多人會提出疑問,這兩者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一方面,演唱者在演唱過程當中出現緊張的狀態,只能說明其并沒有完全投入到演唱當中,同時對作品所包含的情感也沒有完全把握好,這就會使只出現了忘詞、節奏不準確等一系列尷尬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如果演唱者是因為其他一些因素致使在自己演唱過程當中出現了問題,如果不能夠及時圓場,就會使得整個演唱過程出現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試想如果他能夠在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礎之上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就可以及時彌補之前出現的那些錯誤,而順利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二、想象與情感設計在聲樂藝術中的有效應用
(一)聲樂演唱中的想象與情感設計
這里所指的“想象”具體包含兩個方面,接下來就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首先,就是之前所提到的當演唱者在演唱過程當中由于某些原因致使自身緊張或出生而出現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之時,演唱者可以在對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情感能夠充分把握的前提之下適當的運用自身的想象能力來幫助自身化解尷尬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能夠讓演唱者的表現更加吸引聽眾,換句話講也就是說要采取何種措施才能夠避免演唱者出現上述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演唱者足夠投入,將自己置身于作品所要表達的環境當中,就能夠讓自己處于舒適的狀態,同時也可以讓聽眾身臨其境,達到雙重的效果。
(二)呼吸過程中的想象與情感設計
哪怕是對聲樂不了解的人也都大概知道氣息的穩定對演唱者的重要性。我們會通過某些電視劇或是書籍之中了解到“丹田”的運作對于一名歌手的作用。除此之外,丹田被養生學家們視為人體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武學家也稱“練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無人敵”。丹田的位置具體則位于臍下三寸,要想讓自己的氣息穩定,演唱者就一定要把握好這一方面。同時演唱者還要在平時多做深呼吸等有氧運動,而且一定要持續時間較長一些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做一些無用功。但是有些人即使平時很努力最后的結果也不盡人意,往往都是因為他們采取的方法不正確。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深呼吸運動也就是進行深深的呼氣和吸氣,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自然也會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在日常的訓練過程當中,演唱者進行吸氣和呼氣運動時一定要保持雙肩平穩,不要隨著呼吸運動而上下擺動,否則就只會在做無用功,而沒有任何的效果。首先在吸氣時一定要將體內的氣息都凝聚在丹田部位,一定要是自身的腹部感覺到脹滿時才可以,然后再慢慢地將這些氣息呼出來,一定要謹記這時候的速度要放慢,不能夠著急,而是將呼氣的過程盡量保持到最長。只有這樣持之以恒的堅持訓練下去,相信在一段時間之后歌手一定能夠看到自身的進步。
(三)發聲過程中的想象與情感設計
發聲練習是所有演唱者必須經歷的訓練部分,也是培訓其演唱技巧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第一點便是要求演唱者不能夠拘束,而是要張開嘴巴來唱歌,盡量表現得夸張一點,上顎和下顎的牙齒一定要張開,在剛開始訓練時演唱者門會有一種下巴好像要往下掉的感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我們還要知道,學會張開嘴巴練習唱歌可以很好地把握吸氣與呼氣,使得自身氣息相通,進而可以發出圓潤的聲音,讓自己掌握到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并調節好自身的發音能力。除此之外,演唱者還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在真正演唱的過程當中投入到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當中,讓其自身忘乎周圍的一切,從而排除掉一切干擾因素,使演唱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四)吐字過程當中的想象與情感設計
演唱者在練習吐字發音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細則,才能夠更加完善的表演。首先就是要時刻注意咬字和吐字的清晰程度,切不可以掉以輕心。其次還要科學的掌握好發音的回聲,只有這樣才能夠熟練掌握好歌詞具有的結構規律,進而才能夠將作品的曲調以及一字一句有效結合起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練習過程當中演唱者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對照曲譜進行練習,而是可以先將每一個字按照它本身的出生方式進行一個專門的發聲和押韻訓練,在此過程當中演唱者不僅僅要做到字正腔圓,同時也要聲情并茂,有感情的去進行藝術表演。
三、結語
通過之上的暢述相信大家對于聲樂這方面都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特別是對于本文所講的想象力與情感設計對于演唱者整個演唱過程的重要性。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訓練之前要先將歌曲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以及其表現手法,甚至是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都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夠將藝術作品的靈魂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曹洋.芻議想象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7):90-90
[2]孫一迪.聲樂藝術教學中情感想象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5,(10):138-138.
中圖分類號:TN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1)12-0227-02
在圖像標準相同的前提下,人的肉眼很難或根本無法識別圖像之間的差異,本文基于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原理、MATLAB編程技術及其工具箱,探討如何應用數字圖像小波技術分析放大圖像之間的差異。小波(wavelete),即小區域的波,是一種特殊的長度有限、平均值為零的波形。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小”,即在時域都有緊支集或近似緊支集;二是征服交替的“波動性”,也即直流分量為零。正是由于上述特性,有人把小波變換譽為分析信號的數學顯微鏡。小波變換作為一種數學理論和方法在科學技術和工程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尤其在工程應用領域,特別是在信號處理、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語音識別、量子物理、地震勘測、CT成像、機械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分形、數值計算等領域被認為是近年來在工具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介紹小波變換及小波重構法、Matlab小波工具箱(wavemenu 2-D)等兩種數字圖像小波處理方法,實現圖像之間差異的分析。
1、小波變換與小波重構原理
1.1 小波變換及其逆變換定義
小波是一個滿足條件的函數通過平移和伸縮而產生的一族函數,如下式:
按式(1)定義的小波稱為基小波或母小波,函數族也稱為分析小波。式(1)中的b為平穩的距離,a為伸縮的那么,每個函數都屬于一個平面可積函數,也可以寫為,R為實數空間。對于任一函數,且基本小波,那么f的連續小波變換的定義為:
其中為基本小波的共軛函數,且,并滿足如下條件:
其中為的傅里葉變換,該條件稱為允許條件,而則稱為允許小波。對任意的及,若f(t)在t處連續,則可由小波變換得到其反變換,得到原函數為:
設,是f的小波變換,則:
由此可以看出,小波變換是一種信息保持性的可逆變換,原來的信息保存于小波變換系數中,反變換后又可重構。
1.2 離散小波變換
離散小波變換主要就是建立在二進制小波變換的基礎上的。目前最通行的辦法是對尺度按冪級數進行離散化。即按尺度當尺度大倍時,意味著低頻降低倍,因此采用間隔可以擴大倍。一個方法是將時間位移也以倍進行離散化,即沿時間軸以為間隔做均勻采樣,根據Nyquist采樣定理,這樣采樣可以不丟失信息。以冪級數進行離散化是一個高效的離散方法,因為冪級數j的小變化,就會引起尺度非常大的變化,動態范圍非常大。一般情況下,a取2,這樣非常便于分析,并且適合于在計算機上進行高效的運算。
1.3 圖像的低頻與高頻
一幅圖像中分為高頻,和低頻。高頻是指圖像的亮度變化幅度大的區域,反映在圖象上,即是邊緣的效果和一些噪聲,低頻則相反,是圖像的背景,也叫平滑區域,如果你慮掉高頻,圖像的邊緣就會不清楚了。
其實高頻和低頻就是信號變化的頻率,對于圖像來說其變化是二維的,是空域信號即信號隨著空間坐標的變化而變化,空域的高頻可以理解為細節信號,比如當一幅大圖縮小n倍后,圖像的細節就看不到了,我們就可以理解為高頻信號被濾掉了,而剩下的圖像部分就可理解為低頻了。
1.4 近似和細節
對于大多數信號來說,低頻部分往往是最重要的,往往給出了信號的特征。高頻部分則與噪音及擾動聯系在一起。將信號的高頻部分去掉,信號的基本特征任然可以保留。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在信號的分析中,經常會提到對信號的近似與細節。近似主要是系統大的、低頻的部分,細節往往是信號局部、高頻成分。信號的濾波過程如圖1所示,濾波后,每隔一個數據就扔掉一個數據,就得到了離散小波變換系數。
1.5 小波分解及重構
上述分解過程可以反復進行,信號的低頻部分還可以被繼續分解,這樣就得到圖2所示的小波分解樹。 圖中,S表示原始信號,A表示近似信號,B表示細節信號,下標表示分級的層數,S=A1+B1,=A2+B2+B1=A3+B3+B1.當然,信號分解的層數不是任意的,例如長度為N的信號最多能分成log2N層。實際中,可以選擇不同的分解層數。
將圖像信號分解成一個個互相正交小波函數的線性組合,可以展示圖像的重要特性,然后分析、比較、處理小波變換系數,根據新得到系數去重構圖像,這個過程稱為逆離散小波變換或小波重構、合成等。在此過程中,利用小波這個“顯微鏡”,將圖像之間的差異放大,再重構出來,清晰可見。
2、wavemenu wavelet 2D圖像statistics分析
小波工具箱wavemenu-wavelet 2D圖像statistics分析工具,可以得出圖像經某一類型的小波分解之后的詳細參數,調入原圖與待檢測圖像如圖3、圖4所示,主要有以下12項:L1 norm:圖像的第一層分解范數;L2 norm:圖像的第二層分解范數;Max norm:范數最大值;Mean:像素均值;Median:像素中值(用模板區域內象素的中值,作為結果值);Mode:模態;Maximum:最大值;Minimum:最小值;Range:范圍;Standard deviation:標準偏離值;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中值絕對偏離值;Mean absolute deviation:均值絕對偏離值。在本文實例測試中,主要選用haar小波,它是一群具有在特定區間大小為,且其他區間為0的方波。如果待測圖像經小波分解之后與原圖的參數值不同,則代表它們之間存在差異。
3、圖像差異檢測結果驗證圖例
3.1 小波變換及小波重構法分析放大差異
對任意一對實例圖像進行處理,驗證以上方法的有效性。在下列實例中,待檢測圖(圖5右)紅色框內區域為造假之處,即與原圖(圖5左)預設有差異的區域。在小波分解之前,可借助數字圖像的代數運算,如圖像減法、圖像求補等可得到圖像之間的大致差異,但不明顯,利用小波分解及重構使差異點一目了然, 實現了圖像之間差異的分解、放大和定位。
3.2 wavemenu wavelet 2D圖像statistics分析兩圖差異:
將圖5所示的這一對圖像調入matlab工具箱wavemenu-wavelet 2D,并對其分別進行statistics分析,如圖3、圖4所示。得出以下兩個分析結果,如圖8、圖9所示。從以下結果可以看出,兩圖經haar小波分解之后的12項統計參數中有9項存在差異,分別是:Mean、Mode、Maximum、Range、Standard deviation、Mean absolute deviation、L1 norm、L2 norm、Max norm.因此,若原圖與待檢測圖像經小波分解之后的statistics參數值不同,則相應的圖像之間存在差異;反之,則沒有差異。
3、結語
本文通過小波變換及小波重構法、Matlab小波工具箱(wavemenu 2-D)圖像statistics分析等兩種方法,在圖像標準相同的前提下,分析圖像之間存在的差異。結果證明,兩種方法均有效,而且可以互相驗證。這兩種方法可實際應用于贗品畫面的識別、靜態場景匹配等方面。由于受圖像標準相同的的限制,在分析差異之前,要對待分析圖像進行標準化處理。
參考文獻
[1]高成.matlab小波分析與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2]張德豐.MATLAB小波分析.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岡薩雷斯.數字圖像處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4]秦前情,楊宗凱.實用小波分析.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
[5]胡昌華,張軍波等.基于MATLAB的系統分析與設計――小波分析.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6]程正興.小波分析算法與應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
[7]楊福生.小波分析的工程分析與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8]彭玉華.小波變換與工程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1-0176-01
我國煙草加工工藝一直采用全配方加工模式,這種加工模式適應我國卷煙行業發展的實際,切實促進了煙草行業的發展,但隨著經濟發展腳步的加快,煙草行業的而不斷改革,各種新型科學技術的應用,煙草業的交工模式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分組加工工藝就是適應新的時展,提高行業競力的一種有效的工藝技術。
一、分組加工工藝過程
1.打葉復烤階段加工工藝。這分組階段的加工工藝任務主要是對煙葉進行分級。主要特點就是劃分煙葉的商業等級,以使用價值作為評價與分級標準[1]。首先,要根據煙葉的質量進行等級分組,去除煙葉的不良氣味,降低煙葉的刺激性。其次,注意成品片煙的外觀設計,增強其耐加工性,完成貯存,防止片煙在貯存過程中發生孤獨醇化現象。
2.煙片處理工藝。這個過程就是對煙片進行加料的過程。加料的種類主要有個性料與共性料。根據煙片的質量差異以及功能用處進行分組,進一步除去煙片的雜氣和刺激性,加強主料煙與半主料煙的個性特征,保持其主要風格特點,提高其使用價值,同時也要提高填充料煙葉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通用性。
3.制葉成絲工藝。這個階段是制造煙卷的關鍵階段,主要是煙絲的形成與固化過程。保證煙絲的質量,加強煙絲的固化,使其符合卷煙產品的標準。主要就是根據卷煙的功能和需要進行分組,調整干燥參數,注意煙草配方,通過外加香料,使葉絲的感官質量固定,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個性加香與共性加香處理。提高制葉成絲的填充功能,保證煙卷的質量與口感,這也是提高整個煙卷品質的而重要要求。
4.比例調配工藝。這也是煙卷完成的主要階段,各個部分比例的合理調配有利于保證煙卷的整體質量以及感官標準度。這個階段的工藝要求就是把不同功能的葉絲進行按比例的調配,通過感官質量的評估和物理、化學性能方面的檢測,保證葉絲的調配比例科學、合理。同時,利用合適的摻配方式進行摻配,保證葉絲的均勻性。
二、煙草分組加工模塊的工藝技術設計
1.煙葉模塊工藝設計。根據實際加工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打葉復烤,生產出適合卷煙工業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煙葉模塊,根據煙葉質量分成不同的等級進行加工處理[2]。因為煙葉模塊與卷煙產品沒有直接意義上的聯系,因此可以單純進行品質加工。
2.煙片模塊工藝設計。這是卷煙產品品牌確立的關鍵階段,通過將品質特征相近的煙葉模塊按一定的比例調配,通過外交香料等處理手段,按照特定的品牌需要進行加工,注意煙片的質量與功能,提高模塊的通用功能。
3.葉絲模塊加工工藝。葉絲模塊加工主要是把功能相似的煙片模塊,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摻配,通過加香、切絲等工藝方式,制造出來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卷煙產品的實際需要。葉絲模塊與卷煙牌號之間有著密切的對應關系,屬于功能性加工范疇。
三、煙草分組加工過程控制工藝設計
煙草分組加工過程控制主要有兩個方面,過程控制標準化和質量標準化。過程控制標準化強調控制的穩定性,保證煙草質量,注重煙葉質量加工、主料煙片的加工,對加工流程進行不斷的優化[3]。質量標準主要是保證煙草質量的穩定。兩方面缺一不可,共同保證加工過程的完整、順利、標準化。
綜上所述,煙草分組加工工藝技術的改革與創新,對我國煙草行業的發展就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需要在實際生產中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O173 文獻標識碼:A
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a Class of
Progression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LI Lir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rigonometric formulas use induction, the positive series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discrimination and alternating series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discrimination law: Leibniz Criterion any item gives a series of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or absolute convergence of discrimination method, and thus extended to a more general form.
Key words progression; alternating series; Leibniz discrimination; induction formula; convergence
引入問題:討論下列級數是絕對收斂還是條件收斂?
下面,我們將介紹這道題的解法并推廣到更為一般的形式。
很顯然,這是任意項級數,對任意項級數,我們有如下定義:
定義:若任意項級數通項的絕對值構成的級數收斂,則稱級數為絕對收斂;若級數收斂而發散,則稱為條件收斂。
對于數項級數,我們討論了正項級數的收斂性問題,關于任意項級數的收斂性判別問題要比正項級數復雜,于是我們主要討論某些特殊類型級數:交錯級數的收斂性問題。
定義: 若級數的各項符合正負相間,即:
+…++… =
(>0,=1,2,3,4……)
則稱級數為交錯級數。
不作任何變形,該題就是一任意項級數,而且各項沒有任何規律,但我們如果使用下面的三角函數誘導公式:
= , =
該題就可作如下變形:
= (1)
= (2)
于是,我們就可以很明顯地發現這是交錯級數了,對于交錯級數我們有:
定理 1:(交錯級數收斂的必要條件)若交錯級數(>0)
收斂,則有 = 0。
定理2:(萊布尼茨判別法)若交錯級數滿足下述兩個條件:
(1) = 0;
(2)數列{}單調遞減;
則該交錯級數收斂。
本題完整解法:
因為 = () =
是交錯級數,且滿足 =
是關于遞減的,且0
又 = = 0
所以,由萊布尼茨判別法知該級數是收斂的。
另外,對于加了絕對值后的級數
有∽∽?,因為是發散的,故正項級數是發散的。
由此,可以判斷原級數是條件收斂。
下面關于該解法有幾點說明:
可能有人會問,該題不是有兩種變形嗎?還可作如下變形:( + ) =
如果作這樣變形我們可以解嗎?又怎樣解呢?解釋如下:
①如果不是無窮小,級數本身就不收斂。利用(1)能判別的一個原因是:當(即足夠大時),∽∽?,而(2)不好直接判別的一個原因是:雖然 是無窮小(直接看不出來,要對三角函數變形為(1)類型才知道),但沒有上面類似的結果,因為 ,故 與 是沒有聯系的,更談不上等價了。
②判別正項級數的斂散性的一般方法是:求出的一種等價無窮小,由與同斂散。這就要求的形式簡單而且易于判別,比如級數或等比級數。
并不是說(2)不能判別,是(2)不好直接判別,還是要將(2)變形為(1)后再判別。
比如,舉個簡單例子:判別(),因為不是無窮小,自然就不能用等價無窮小方法判別了,必須先變為() = 再判別了。
總結及推廣:由于上面的解法用了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及共軛根式的有理化變形,因此我們可以將此題推廣到更為一般的形式:
判斷級數()的斂散性,若收斂,是條件收斂還是絕對收斂?
參考文獻
[1]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數學分析(下冊)[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圖分類號:J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4-0035-01
一、注意動靜的關系
靜態構圖是指畫面造型元素及結構均無明顯變化的構圖形式。一般情況下,被攝對象與攝像機均處于靜止狀態,鏡頭內的構圖關系基本固定。動態構圖是指造型元素及畫面結構發生變化的畫面構圖形式。動態構圖下的被攝對象與攝像機同時或分別處于運動狀態,使得畫面內視覺形象的構圖組合及相互關系連續或間斷地發生變化。在拍攝構圖過程中,靜態物體要有靜感,而動態的物體要有動感,要有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畫面效果。
二、注意畫面層次感
構圖的首要任務是突出主體形象,要求攝像人員處理好主體與陪體、主體與環境和背景的關系,以恰當的拍攝角度和景別,配置好光、色、影調、線、形等造型元素,以獲取盡可能完美的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的電視畫面。
主體即電視畫面中所要表現的主要對象。明確畫面的主體,通過構圖設計和構圖配置處理好主體與陪體等的相互關系,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題,又能在結構上分清主次,合理構圖。
陪體指在畫面中與主體構成特定關系,或輔助主體表現主題思想的對象。陪體在畫面中能對主體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幫助主體說明內涵。
畫面所要表現的主體對象是否突出,是衡量構圖的主要標準之一。拍攝時必須正確處理好主體、陪體及環境等的關系,做到主次分明,輪廓清晰,條理和層次井然有序。
三、注意運用均衡
均衡主要是指構成畫面各種因素在視覺重量上的均勢。由于電視畫面是運動的,均衡便呈現出動態,并和心理均衡交織在一起。畫面中的均衡可分為結構的均衡和色彩的均衡。
結構的均衡,在實際拍攝中要利用人們的視覺加重作用來制造均衡(動態的、心理的)。例如將“黃金分割”借鑒到電視畫面構圖中,也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按照黃金分割點來安排主體的位置;根據黃金分割率來分配畫面空間;按黃金率來安排畫面中地平線的位置,這些黃金分割式構圖能夠給人以悅目的視覺效果。
四、注意運用對比
虛實對比是利用鏡頭景深的特性,使主體清晰、陪體模糊,以突出主體。這種對比可造成空間深度感,使畫面的影調層次豐富,同時還可加深被攝主體的體積感,造成符合特定作品情節的意境等。
大小對比是指體積的對比。這種對比同時也包括遠與近、高與低、長與短等對比的形式。但是,不管是不同質的對比,還是不同量的對比,實際上都表現為體積的對比。
影調對比是指電視畫面中各種不同程度影調之間的對比。例如在大面積暗調的畫面中,明亮的階調顯得更加突出。通過明暗的變化,可突出被攝主體的形象。另外,通過光線的處理,使明暗交替,即將明的疊在暗處、暗的疊在明處,也可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
藏露對比是指在表現作品情節或具體的形態時,不是和盤托出,而是只顯示一部分,把與其有密切關系的另一部分處理在畫面之外,但又自然地使人理解并聯想。這種對比手段如運用得當,可間接地表現出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五、注意發揮線條的作用
線條是指畫面形象(影像)所表現出的明暗分界線和形象之間的連接線。線條是構成千變萬化可視形象的基本因素;也是攝像者必須精通的一種攝像造型的法則。
根據形式的不同,可將線條分為直線、曲線兩大類。直線又可分為水平線、垂直線和斜線三種基本形式。在拍攝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時,常以水平線作為構圖的主線條。拍閱兵的隊列、高聳的大廈、參天的樹木時垂直線條都會產生高聳、挺拔、剛直和修長感覺。當構圖以斜線為主導線形時,畫面會顯得很活躍。曲線則指一個點沿著一定的方向移動,并發生變向后所形成的軌跡。曲線具有流動感、韻律感與和諧感,當構圖的主線條為曲線時,曲線能引導視線向縱深發展;能表現出畫面的空間深度;會使畫面表現出生動活潑、起伏舒展的美感。如鐵軌、小河轉彎的曲線構圖。
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是在分子兩端和側鏈上均含有乙烯基功能基團的高聚合度線性硅氧烷,是RTV熱硫化硅橡膠的主要原料。硅橡膠具有優異的熱氧化穩定性、耐候性、高透氣性、電絕緣性、生理惰性等,在航天航空、電子電氣、化工材料、機械裝備等工業領域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硅橡膠在嬰童及家用消費品、醫療衛生、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領域的應用發展迅猛,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作為原料,市場需求十分旺盛。2020年3月6日頒布施行的110膠新國標(GB/T28610?2020)規定,110膠的揮發分指標≤1%方為合格,這對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品質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生產企業需要開發出更節能低耗、尾氣處理更環保、產品質量更高的生產技術。
1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合成原理
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以二甲基環硅氧烷(DMC)為主要原料,根據目標產物的乙烯基含量和分子量,加入少量的甲基乙烯基環硅氧烷(VMC)和四甲基二乙烯基硅氧烷,聚合成高聚合物。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1]:工業上生產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是先將原料DMC加熱真空脫水,然后加入計量好的甲基乙烯基環硅氧烷(VMC)和端乙烯基封頭劑,在堿性條件下聚合后,脫除堿性催化劑,再經過脫低即得到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成品,脫低分子產生的尾氣經過處理達到環保標準后排空。
2原料的質量控制
原料DMC的純度對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產品質量有較大影響。原料中含水,會引入Si?OH,在聚合階段會生成羥基封端聚硅氧烷。原料中含有MeSiO1.5(T)或MeSiO0.5(M)官能基,會造成聚合物交聯。原料中含有氯離子,會造成產品發黃,聚合物通過Si?H鍵交聯。孔建安等人[1]探討了DMC質量對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DMC中未知物數量的增加,一次聚合得率逐步下降,實際分子量偏離目標分子量越遠。DMC中未知物的總量控制在200×10-6以內,最有利于生產控制,聚合率可穩定在88%以上,分子量偏離可控制在6%以下。蔡冬利[2]分析了原料DMC的雜質含量的最佳數據,認為較好的原料應控制MeSiO1.5(T)的鏈節質量分數在4×10-5以下,MeSiO0.5(M)的鏈節質量分數在1×10-5以下,氯離子含量應控制在5×10-6以下。目前大部分廠家在原料質量控制階段,主要是保證原料DMC純度在99.93%以上,然后在脫水釜中加熱至70~85℃,鼓入氮氣抽真空脫水2~4h。部分企業在脫水前還會進行預處理,將反應原料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環體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環四硅氧烷及封端劑等,分別經過分子篩和活性炭,進行脫水和脫色過濾等預處理[3]。
3聚合反應
原料混合處理完畢后,泵入聚合反應釜,加入用四甲基氫氧化銨制作的堿膠催化劑,通氮氣,升溫至110~115℃,攪拌聚合4~8h后,再升溫至140~150℃破媒,將四甲基氫氧化銨堿膠分解為三甲胺和甲醇。聚合反應階段最重要的是將堿金屬離子含量控制在5×10-6以下,否則會造成產品外觀發黃。另外,若破媒不徹底殘留了三甲胺,會加速膠料的黃變,影響耐熱性及透明度[2],產品會存在電性能較差、物理性能差以及儲存期短等缺陷,不能滿足醫療衛生領域的使用要求。尾氣中的三甲胺有異味,排放后會污染空氣,因此需要延長破媒階段的時間,加速膠料流動,以減少三甲胺的殘余量。目前部分廠家以氫氧化鉀堿膠作為催化劑,在聚合反應結束后,加入磷酸酯作為中和劑攪拌2~4h,無需升溫破媒,從而延長了儲存期,避免了傳統催化劑分解產生的尾氣中三甲胺無法脫除干凈的問題,解決了尾氣中三甲胺排放污染空氣的環保問題[2]。
4低分子脫除系統
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從聚合反應釜出來后,進入脫低分子器,在150~200℃下脫除殘余的三甲胺、甲醇和低分子等。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分子量高達40~60萬,流動性差,脫除低分子的能耗高,耗時長,乙烯基在高溫下易脫落,三甲胺殘留偏高則會導致混煉膠制品偏黃。揮發分一直是重點控制的產品技術指標,脫低分子器是關鍵設備。2020年頒布實施的新國標要求110膠揮發分指標≤1%方合格,因此對脫低工藝和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徐海露等人[4]發明了一種甲基乙烯基硅橡膠脫低分子器。在脫低分子器上部設2條并聯的換熱列管,高壓蒸汽在2條換熱器內串聯流通,分別在145℃和165℃兩個階段對110膠進行加熱,以避免持續高溫導致的乙烯基的脫落和黃變,再進入脫低分子器罐體外的盤管進行循環。充分利用蒸汽熱量,使脫低后的膠料具有較好的流動性,節能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脫低分子器罐體內部設置了氮氣管道,可使脫低更徹底。低分子出口設計為向下彎曲,與罐體呈銳角,避免了低分子回流,脫低后揮發分可穩定達到0.51%。鄭智等人[5]發明了一種落條式脫除揮發分系統,該系統中的聚合釜、脫低分子器、螺桿擠出機等呈豎式立體布局。聚合釜中合成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膠,垂直進入脫低分子器,在真空條件下進行第一次脫低。脫低后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膠進入脫揮型螺桿擠出機,在真空條件下進行強化脫揮后,揮發分可降至0.75%以下。該脫除系統采用立體布局,降低了能耗,脫揮型螺桿擠出機肩負出料、冷卻和二次強化脫揮的功能,同時依靠其物料剪切生熱,維持并補償脫揮造成的潛熱耗散,降低了能耗,實現了低分子的快速脫除。
5尾氣處理系統
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含有低分子(主要成分為六甲基環三硅氧烷、八甲基環四硅氧烷)、三甲胺、甲醇等有害物質,為避免污染環境,尾氣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現有的處理方式一般是冷凝收集、噴水洗滌后排放,但三甲胺未能得到有效處理,對環境的危害較大。孫剛等人[6]發明了一種尾氣吸收系統,集成設置一級水洗、二級酸洗、三級活性炭吸附,可將尾氣中含有的三甲胺、甲醇、低分子等有害物質一并除去。采用管式離心機能快速有效地進行油水分離,從而回收利用低分子,節省資源。唐山三友硅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用一體化尾氣處理裝置,用臭氧氧化法+隔離過濾法+UV光催化氧化法+吸附法的工藝處理尾氣。此法可以將三甲胺分解,但是對性質穩定的硅氧烷低分子的處理效率較低。河北愛節科技能源公司與唐山三友硅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種硅氧烷回收裝置,形成了一套結合了降溫、冷凝、旋流分離、折流分離、離心分離及凍干法的硅氧烷回收技術,用于回收真空泵尾氣中的硅氧烷,處理后尾氣排放的VOC<80mg·m-3,處理效率高達98%,每天可回收低分子55kg。
6結語
近10年來,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生產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技術。對原料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并對端乙烯封頭劑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后,產品的聚合率得以提高,分子量分布較為集中。對生產工藝的連續化改進,降低了生產能耗,提高了生產效率。開發了新型脫低分子系統,以降低揮發分,減少黃變、乙烯基脫落等問題。尾氣處理系統升級后,基本上解決了三甲胺帶來的魚腥臭味,尾氣可以達標排放,同時低分子硅氧烷的回收利用也取得了較大進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高品質材料的需求會越來越多,甲基乙烯基硅橡膠將會替代越來越多的碳基材料,市場潛力巨大。結合目前生產技術的瓶頸和未來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未來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生產技術仍需從源頭提高DMC品質,在精餾、水解、裂解階段加強產品質量的控制,縮短DMC除雜脫水的工藝時間,提高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產品的質量。開發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生產系統,以突破傳統技術中的間歇生產、人工加料的局限。另外需要加強生產過程中的能源和低分子等副產物的回收利用,將節能降耗理念貫穿于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設計過程中,助推有機硅行業符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
參考文獻:
[1]孔建安,朱利明,徐劍.DMC質量對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生產的影響[J].浙江化工,2014,45(5):20-21.
[2]蔡冬利.端乙烯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橡膠質量問題探討[J].有機硅材料,2017,31(s1):187-188.
[3]洪,田月仙,黃俊,等.一種連續法生產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方法:CN,201910624863.9[P].2019-07-11.
[4]徐海露,陳澤雨,張光榮,等.一種甲基乙烯基硅橡膠脫低分子器:CN,209468358U[P].2019-10-08.
中圖分類號:TH-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學科的交叉與滲透,造就了工程領域的技術革命與改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始于電子技術的發展及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結合,尤其是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促進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并引起廣泛注意。數控機床的問世寫下機電一體化技術新篇章;微電子技術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帶來勃勃生機;可編程序控制器“電力電子”的發展為機電一體化技術提供堅實基礎;激光技術模糊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使機電一體化技術躍上新臺階。
二、機電一體化的發展狀況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3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前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稱為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利用電子技術的初步成果來完善機械產品的性能。由于技術的局限性已經開發的產品也無法大量推廣。20世紀70-80年代為第二階段,可稱為蓬勃發展階段。這一時期,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為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型計算機的迅猛發展,為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得到了極大發展。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方向邁進的新階段,機電一體化進入深入發展時期。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及光纖技術等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為機電一體化技術開辟了發展的廣闊天地。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在這方面進行研究和應用。但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差距。
三、機電一體化的技術分類
1.網絡計算機信息技術。各種信息資料之間交換、運算、存儲、判斷和決定以及專家系統和智能網絡都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2.機械技術。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技術就是機械技術。它和機電一體化相互促進,完成了結構和功能上的改革,同時它的重量減輕,體積相對以前更小,精度也得到了提高,它的性能指標也更加的適應人類的需要,努力地利用高科技來更新著機電一體化的概念。
3.自動化技術。自動化技術是在自動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先進性系統的設計然后再經過仿真調試,它可以進行高精度和速度的控制,還能進行自我的調制、診斷和修補。
4.系統技術。系統技術是以整體趨勢和目標為基礎,利用整體概念組織和各種相關的技術,利用總分的觀念來將整體分成為好多有一定關聯的小單元,其中的接口技術是紐扣是實現各小部分進行連接的保證。
5.感應技術。現在的感應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十分普遍,機電一體化也應用了感應檢測技術。要想實現系統的自動控制和自動調節,傳感檢測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它向人類的皮膚那樣,是整個系統的感受器官,而且他的功能越是強大那么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就越高。
四、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方向
1.智能化。人工智能在機電一體化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在理論得以控制上,讓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具有一定的智能,在這其中還有人工智能、計算機學、生命科學等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它雖然不能達到人類那樣的水平,但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判斷和邏輯決策。當然,要想真正的像人一樣是不可能的,它只能進行低級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
2.模塊化。模塊化的工程任重而道遠。實現機電一體不僅可以利用標準單元迅速開發出新產品,還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從這一點來說不管是對于任何機電一體化化的企業,模塊化將帶來一個美好的前景,并且它的潛力是無窮的。
3.網絡化。網絡技術的發展給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全球化的趨勢也無可阻擋,機電一體化新產品無疑會暢銷全球,而且網絡化可以在一定基礎上促進智能化的應用,他可以以計算機為中心把一系列的家用電器連成一個系統,讓人們真切的感受到現代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因此機電一體化的網絡化是發展的必然結果。
4、微型化。現在社會上大多數的產品都在走向微型化,機電一體化也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機電一體化正在向微型精確的方面發展它在生物醫療、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5.綠色化。綠色環保是世界的主題,現在的環境狀態是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于是人們呼吁保護環境資源的呼聲更加高漲,時展的要求是可以設計一不污染環境的綠色化的機電一體化產品,讓綠色路線在產品中一路暢通,這也就成為了機電一體化最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發展方向。
6.人性化。人性化是各類產品的必然發展方向。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在具有一定完整性能的基礎上,對于外觀設計以及它的外觀視覺也有著相應的要求,這可以讓產品與外在環境更加的適應,讓人們使用產品更加的貼心,更加的自然,更接近生活習慣。
0 引言
三相異步電動機是廣泛使用的一種動力機械,每年的耗電量占我國總耗電量的50%以上。在滿負荷工況條件下,電機的效率一般較高,通常在80%左右;然而,一旦負荷下降,電機的效率便隨之顯著下降。因為電機選型時是按最大可能負荷和最壞工況所需的功率而定的,多數電機在大部分運行時間的負荷率都在50%~60%,所以實際運行時的效率都是比較低的。因此,提高這部分電機的運行效率,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節能原理
電機的效率是電機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比值的百分數。因此供電機的電能即輸入功率并不僅用來驅動電機即輸出功率,還有一部分將成為電機固有的損耗。電機的主要損耗為銅耗和鐵損,其中銅耗是由于電流流過電機繞組而產生,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鐵損是由于定子和轉子鐵芯中的磁化電流而產生,與供電電壓成正比。其它損耗很小,可忽略。調壓節電原理是當負荷下降時,可以適當降低電源電壓以減少鐵損,同時電流隨之下降也減少了銅損及無謂的浪費,此時電機的效率將得到改善。電機負荷的檢測通常采用功率因數法進行:電機負荷大,則它的功率因數大;電機負荷小,則它的功率因數小。
2 技術難點及解決
2.1 功率因數角的檢測。通常情況下電流波形是完整的,通過檢測電壓和電流的過零點獲得的相位差即是功率因數角。但本控制器由于采用了可控硅交流調壓,當導通角較小時,電流波形出現斷續。電流繼續使電流過零檢測失效。為此,我們采取電流與微電平比較來獲取其正半周連續波形的部分,進而取得近似的相位差。
2.2 電壓和電流有效值的檢測。一般按有效值的定義進行檢測的電路需要用到模擬乘法器,因而電路比較復雜,成本也高。由于有效值和絕對平均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并且此處對檢測精度要求不高,故我們先檢測絕對平均值,再轉化為有效值。
2.3 強干擾下的系統加固。如果本電器工作在工廠的惡劣環境下,強電磁干擾會嚴重影響微機系統的正常工作,為此我們采取了多種保護措施:將數字電路部分單獨安裝在金屬機殼中,以屏蔽空間電磁干擾;選用優質開關電源和傳感器,以減少從線路串入的干擾;在微機外圍電路中廣泛采用串行接口芯片,以簡化電路板布線;采用廣泛使用的WDT電路,提高軟件抗干擾能力。
2.4 可控硅的移相觸發電路。在三相交流調壓電路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三相平衡問題。以前的三相交流調壓常采用3個單相移相觸發芯片設計(如TA785),要細心調試才能達到三相平衡。我們采用最新推出的三相移相觸發芯片AT787,簡化了電路設計,使該電路免于繁雜的調試;同時還采用了可控硅的強觸發技術,使其觸發得更準確。
3 硬件設計
本控制器主要由3部分組成:可控硅及移相觸發電路部分,接收控制板的控制信號,實施交流電壓的調節;信號檢測板部分,接收傳感器的信號并進行處理,得到標準電壓和電流的有效值及功率因數有送控制板;單片機控制板部分,接收信號檢測板的信號,通過控制運算發出控制信號到移相觸發電路,實施最佳功率因數控制,同時控制板還通過鍵盤顯示面板對控制器參數進行修改,并顯示控制器運行狀態。
例如:從同步變壓器來的三相過零信號經C1、C2、C3電容耦合到6V的直流信號上送入18、2、1腳。TC787對其進行過零檢測,經積分電容C4、C5、C6形成以過零點為起點的三角波,與由VR引入的觸發控制信號比較,再經C7調制成觸發脈沖,由12、9、10、7、8、11腳輸出,由脈沖變壓器驅動可控硅。
此電路基于基本的絕對值電路,增加了濾波電容C1,將交流信號的絕對值變為平均值;合理設計R5的阻值,將平均值變為有效值。
電壓信號VA和電流信號IA經與微電平信號REF比較,取得電壓和電流信號的正半周;經RC濾波后由信號“或”電路,形成含有功率因數角的信號;由單片機去除其中的電壓半周期,即得功率因數角。
TLC0834是4路8位A/D轉換器,采集1路電壓和3路電流信號;TLC5615是10位串行D/A,將控制量變為模擬電壓信號,去控制可控硅交流調壓;X25045是含WDT和EEPROM的多功能電路,負責單片機系統的安全監視和重要參數的保護;SN75176是RS485接口,實現連網監控。
4 軟件設計
單片機軟件采用C51語言編程,C51與匯編語言相比,有編程效率高、代碼易維護等優點。程序主要由鍵盤與顯示監控部分、串行接口芯片驅動部分和信號采集與實時控制部分組成。
串行接口芯片驅動部分,主要是根據芯片廠商時序圖,以單片機的I/O口模擬串行口,以實現對串行芯片的讀寫操作。本課題由于單片機I/O較多,各個芯片采用單獨的I/O信號。
信號采集與實時控制部分,以實時時鐘為基準,采集電壓電流信號對系統的安全進行監視。采集功率因數信號與最優值比較,以PI控制算法進行運算,適時發出控制指令,對電動機進行調壓,使其運行于高效率狀態。
5 系統調試
在系統調試過程中,我們發現并處理了如下幾個問題。
5.1 電動機可控硅交流調壓的穩定性問題。由于電動機是大電感性負載,在按外三角接法時最好采用半控形式。其中的數據管發揮了吸收諧波的作用。要使用全控形式,最好采用內三角形式。該接法中各個繞組單獨供電,繞組之間不會產生相互干擾。
應用計算機實現的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在實際生產與生活中出現的時間都相對比較早,其中計算機視覺偵查應用實現的時間更是早于計算機圖像圖像設計,與一般的平面設計技術相比,通過計算機實現的圖形圖像設計在實際設計應用中不僅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圖形圖像中所包含的元素也相對較多,因此所能夠傳達和表示內容含義也就更為全面。此外,應用計算機實現的圖形圖像設計不僅能夠更進一步的傳遞出現代圖形設計的目的,在設計過程中還能夠借助計算機相關技術實現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從而使圖形圖像設計者的想法愿望能夠更好的呈現出來,具有突出的作用優勢和意義。
1 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的相關概念概述
在圖形與圖形設計領域中,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的出現應用相對比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是在引進外國設計經驗與理論基礎上實現應用的。對于圖形圖像設計含義的理解,首先應從圖形圖像的含義理解開始,它是指通過圖形圖像或者是視覺形象實現設計者思想觀點的表現和闡述,其本身具有較為突出的創造性特征,因此,圖形圖像設計是指設計者通過使用相關媒體實現特定信息的視覺形象的傳遞,它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在設計領域比較受歡迎。視覺偵查則是在圖形圖像設計過程中借助視覺傳達的相關技術手段實現圖像圖像視覺效果的分析判斷,視覺偵查的概念比圖形圖像設計概念出現的時間要早,它是指人們通過信息符號的運用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是一種實現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工具。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對于視覺信息中的圖形圖像相關信息進行再次創作實現的一個過程,借助視覺偵查能夠實現計算機圖形圖像的更好設計。
2 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的特征關系分析
(1)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的特征分析。在設計領域中,圖形圖像設計和藝術設計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系,根據上述對于圖形圖像設計概念含義的概述,結合實際設計應用情況可以將圖形圖像設計的特征概括總結如下。首先,在實際設計應用圖形圖像設計所實現的任何設計都需要相應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以商業性廣告的設計為例,其設計就是把實現最大利益作為目標而進行的,而那些不具有商業性質的公益設計類型,也具有相關的社會關懷、文化氛圍營造等不同目的,因此,實際設計應用中為了更好的實現設計的目的,就需要在經濟基礎的支撐下結合設計受眾的心理喜好,以達到更好的設計目的。其次,在實現圖形圖像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者對于設計內容的基本思路以及設計核心內容、目標等進行明確,以實現圖形圖像設計主題思想的確定,達到設計目的與要求。再次,進行圖形圖像設計中還需要認識到圖形圖像設計與一般的美術畫畫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其中美術畫畫對于所畫事物之間的一致性要求比較高,而圖形圖像設計則是選取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喜愛的事物作為載體的,與日常生活聯系比較密切。此外,在設計領域中,計算機所實現的圖形圖像設計自身屬于一種定量式的設計,每個設計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其設計目的也更為明確,設計速度比較快,設計過程中的定位與配色等都比較精準,所實現的設計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性也比較強,再加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不僅促進了圖形圖像設計中的設計繪制軟件工具的革新,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拓寬了圖形圖像設計的視覺傳達效果,能夠促使設計者的設計創意與設計表現實現更高層次的突破提升。如圖所示,即為應用計算機圖像設計軟件實現的設計效果示意圖。
(2)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之間的關系區別分析。結合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的實際情況及其設計的視覺傳達效果,在實際設計中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之間的設計相同點比較突出,其中,以設計內容和設計目的為例,其中就存在著很大的共通性,在實際設計中對于設計者都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軟件應用要求。此外,在對于計算機軟件技術的應用上,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偵查之間所需要的軟件都是一樣的,像比較常見的Photoshop等,并且完成設計都需要設計者具備相關的審美與對設計元素的靈活應用,在完成設計作品的再創造基礎上,實現設計質量效果與水平的提升。其次,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之間也存在有較大的區別,其中圖形圖像設計更加重視對于圖形和圖像的設計處理,而且視覺偵查則是通過視覺的設計構造,體現出更特別、更新穎的觀念思想,因此視覺偵查更加重視設計者的創意和創新,由于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之間的這種根本性的區別,就導致了視覺偵查與圖形圖像設計在設計手法與設計原則上也存在有一定的區別,這也是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之間的最大不同處。
3 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的應用分析
根據上述對于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特征與關系區別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在實際設計應用中,視覺偵查與圖形圖像設計之間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它們通過相互之間的作用影響,共同實現設計者思想與觀念的展示表現。通常情況下,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在文字設計以及廣告設計、繪畫設計、包裝設計和功能界面設計中的應用體現比較多,以文字設計為例,其中有關的文字大小以及字體顏色、位置、效果等,都是借助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軟件完成實現,并且借助這種設計手段,最終都是為了對受眾產生相對突出的視覺沖擊。
結語
總之,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偵查作為計算機設計領域重要內容,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提升以及藝術設計的發展進步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意義,進行計算機圖形圖像與視覺偵查的分析,有利于促進計算機技術與藝術設計的發展提升。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一、象征藝術的概述
象征藝術是純藝術的表現形式,它來源于藝術,一般情況下,被人們理解為難以理解的象征作品,也就是讓人看不懂地非常規的藝術形態。還有一些人認為象征藝術就是以純藝術的美觀和感受來傳達藝術的的藝術形態,它是一種純粹、自由、嚴謹的藝術形態。從目前的研究可知,上述對象征藝術的解釋都是不全面的。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各學科技術之間的不斷交融,各個學科逐漸產生了原本不能夠跟藝術聯系的思維和效果,這些思維和效果都屬于藝術范疇,比如建筑行業,從根源來看建筑跟藝術是沒有任何關系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已經與建筑設計結合,并密不可分,在建筑設計中對藝術的表現是不能缺少的。所以象征藝術對建筑設計有著很大的意義。
(一)象征藝術的概念
象征是相對于具體來說的概念,它是將很多事物所共同具備的特點按一定的科學原理分離出來,或者闡明他們中蘊含關系的過程,這個過程代表了人們的心理變化。象征運用在日常的工作、工程中可以對各類復雜的事情進行闡述,所以在工作中它主要突出了個別的聯系而忽略了其他的關聯因素,容易造成了事物的復雜性。因此在藝術表現方面也造成了難以理解的復雜性。在現代的大多數作品中,我們習慣把那些難以理解的作品歸為象征的藝術作品。所以對象征的藝術的應用是我們應該在建筑設計中重點研究的,象征藝術作為一種比較高級的藝術形式可以把現實的要求與藝術的美感巧妙的結合,實現一個綜合性的建筑設計模式。
(二)信息要求
信息是各項工程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建筑設計的關鍵環節。藝術信息本身就是一種象征的藝術。所以,在建筑設計中,對各個種類的信息都要綜合的去提取運用,在對信息的綜合提取中也會產生象征藝術。建筑設計反映著多方面的社會信息,它是對真實社會文化和歷史的反應,它以一種抽象語言類型,對人們進行著藝術的教育和滲透。在建筑設計中應該對當地的綜合信息進行搜集和考察,才能滿足建筑設計的總體要求。
二、建筑設計中的象征意義
建筑設計不單單是一個外在的建筑表現形式,而且建筑中蘊含了諸多的人類寄予的內涵和情感,對人類有著紀念或者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筑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是人類生存和依靠的空間支撐,通過對建筑的表達和象征意義的傳達,可以號召人類具有一種特定的思想,進而有效達到人類精神中的共鳴。象征是有效對符號的利用來對一些傳統建筑的外部表現形式以新的時代特征和內涵,使其在特定的歷史時間段中有一定的意義和影響,讓人們可以從中意識到其內在的精神所在,因此,在具有歷史性紀念以及具有教育性的建筑設計中,大多會采用象征藝術的表現手法。
在建筑設計中,采用一系列的表現和象征手法,就等于使得建筑擁有了外部的表現形式以及其內在的獨特文化意義和價值,從古至今,人們經常會借助于某種特定的建筑來有效對一種情感和一種信仰加以表達和傳遞,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西方國家對于上帝的膜拜以及中國對大地、風水的信奉等等。
象征文化是象征意義的重要的源泉,圖騰對文化的代表、宗教對文化的反映、民俗對文化的表現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就間接的為我國的象征性藝術設計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語言兀素。中國所特有的易經文化與傳統風水理論的關系,可以借助于數、卦、圖等象征等傳遞方式對我國的園林建筑加以影響,而這也是我國古代環境藝術中象征性設計研究中最為重要的文化和人文背景。
伴隨著現代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藝術在建筑設計工程領域也越來越重要,成為了檢驗建筑設計的重要指標。簡單的說,在建筑設計中,藝術是指導建筑設計整體規劃的基礎和核心,也是衡量建筑設計水平的關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建筑設計的發展應該與時俱進,在提高設計技術的基礎上合理運用象征藝術。由于社會各行各業對建筑設計要求不同,所以建設設計的風格和美感也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要滿足各方面人們對建筑設計的需求就要把象征藝術作為建筑設計的研究重點,把它作為建筑設計的核心部分。
三、建筑創作中的應用
建筑設計是在進行建筑施工之前必須做的準備工作,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環。它要求設計師要根據工程的施工任務去規劃,將工程中會發生的問題提前進行分析并制定解決措施。比如將施工過程中發生概率較大的問題做重點的提取和制定預防措施。所以建筑設計是一件預估性的工作,也是對整個建筑工程的整體規劃工作。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建筑設計已經成為全面系統的工作方式,它包含備料、施工組織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它可以對建筑工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為建筑工程的穩定安全實施提供保障。
(一)再現性語義象征
象征表現為把事物的某一個細節、功能夸大而設計出的一種新的事物。在家具中,通過這種夸大某個細節的設計理念帶來的家具,簡練而又豐富,往往令使用者贊不絕口。風格派通過提煉去表達簡約。風格派家具有醒目的色彩、簡練的造型、精巧利落的線條和多種材質的混搭等特點。風格派的家具設計特色是點、線、面和色彩等設計元素、材料都很單一。總的說來,建筑師在設計時運用再現性語義象征的方法,通過作品一定的語義信息或符號信息來傳達建筑的思想。
(二)非再現性非傳統象征
在建筑歷史上,運用非傳統象征設計手法進行建筑創作是近現代的事,并且占了主導地位。西方現代建筑運動起源于1 8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到本世紀20年代走向。現代
建筑運動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并不那么大,先是經濟基礎落后,而后是政治觀點的制約,嚴格地說,中國建筑界敞開思想了解西方現代建筑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幾乎半個世紀關
于現代建筑運動在西方建筑界的爭論我們了解甚少,恐怕只有少數研究西方近現代建筑史的同志才關心這些事。構成派運用立體構成、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的知識進行建筑創作,重視幾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這種設計手法在現代建筑或后現代建筑創作中常用。
(三)建筑圖中的象征藝術理論
在建筑工程領域,經過現代主義之后對象征建筑形式的認識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普及,所以在后現代建筑設計中運用較為廣泛。而在研究中它對于非習慣、非傳統形態的建筑設計要進行合理思考,避免在設計中出現墨守成規和缺乏活力的設計方式。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建筑設計運用象征藝術的方式己經日趨成熟,但是這仍是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應該加強的能力。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設計中的藝術創作己經成為評價建筑水平的重要指標。建筑的視覺美感取決于象征藝術在建筑設計的正確合理的應用水平,建筑設計中的象征藝術反映了社會文化的發展。人們對建筑視覺美的要求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嚴格,所以要滿足人們對于建筑的視覺美的要求,建筑設計應該與時俱進,利用象征藝術對現實的提取作用,不斷的完善我國的建筑設計。這樣利用象征藝術理論進行建筑創作己經成為歷史的必然。另外由于象征藝術的流派很多,將來可能還會出現新的流派,在建筑創作時需透過各種流派形態差異的外表,領悟其精神實質,只有真正的把象征藝術融入建筑設計才能創造出高品質的建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