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國際刊號:1006-6748
復合影響因子:0.06
--國內刊號:11-3683/N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chuàng)刊年份:1995年
綜合影響因子:0.07
《High Technology Letters》雜志創(chuàng)刊于1995年,創(chuàng)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雜志是一本聚焦于新興技術領域的國際性學術期刊,自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致力于報道和探討印刷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現代通訊、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生物技術、資源環(huán)境技術、能源技術、海洋技術等領域的最新科研進展和創(chuàng)新成果。作為前沿科技的傳播者,該刊為從事戰(zhàn)略性新興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不僅促進了知識的共享,還推動了科技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雜志的內容涵蓋了廣泛的新興技術領域,不僅包括基礎理論研究,還深入探討技術的應用與實踐。期刊特別注重跨學科的融合,倡導從多維度、多視角分析和解決科技難題,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展示創(chuàng)新成果、分享科研經驗的舞臺。所刊發(fā)的文章不僅有深度的硬技術學術論文,還包含前沿評述、研究熱點分析、政策論述等綜述性論文,旨在全面反映新興技術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和未來趨勢。期刊擁有一支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編委會,確保所發(fā)表論文的學術質量和專業(yè)深度。通過嚴格的同行評審機制,期刊保證了內容的嚴謹性和創(chuàng)新性,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員的關注和投稿。它被多個國際權威數據庫收錄,包括SCIE、EI、Scopus等,這不僅提升了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也為科研成果的全球傳播搭建了橋梁。
(1)題名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2)題名應使用規(guī)范的縮寫詞,盡量不出現字符、代號、數學式和化學式。
(3)中國人名的英文拼寫應“姓前名后”分寫,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寫,名字中間不加連字符,如“王曉明”應寫為:Wang Xiaoming。
(4)作者工作單位應寫出全稱,大學應寫到系或所,如“××大學物理學系”,同時給出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首頁頁腳給出通訊聯(lián)系人的e-mail地址。
(5)摘要主要由3部分組成,即研究的問題、過程和方法以及結果。摘要長度一般中文為220~320字,英文一般為100~150words。在不遺漏主題概念的前提下,摘要應盡量簡潔。取消不必要的字句:如“It is reported…”及摘要開頭的“In this paper,”;不說無用的話,如“本文所談的有關研究工作是對過去老工藝的一個極大的改進”、“本工作首次實現了…”、“經檢索尚未發(fā)現與本文類似的文獻”等詞句切不可進入摘要。英文表達盡量簡潔,如:“at a temperature of 250℃ to 300℃”應表達為“at 250~300℃”
(6)摘要不分段,應使用第三人稱,中、英文摘要內容應相對應。盡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單調。用過去時態(tài)敘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態(tài)敘述作者結論。可用動詞的情況盡量避免用動詞的名詞形式;避免使用一長串形容詞或名詞來修飾名詞,可以將這些詞分成幾個前置短語,用連字符連接名詞組,作為單位形容詞(一個形容詞)。
(7)摘要不用圖表和非規(guī)范的符號或術語,并不得引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在摘要中盡量少用或不用特殊字符(主要指各種數學符號、上下腳標及希臘字母)及由特殊字符組成的數學表達式。因為它們的輸入極為麻煩,而且極易出錯,影響摘要本身的準確性和可讀性,應盡量改用文字表達或文字敘述。更復雜的表達式幾乎難以輸入,應設法取消。
(8)關鍵詞是為文獻索引和檢索而選取的詞或詞組,每篇文摘標注3~8個。
(9)引言的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方法、范圍和背景等。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不要與摘要雷同或成為摘要的注釋,避免公式推導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紹。
(10)論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結論之前的部分,是論文的核心,應按以下規(guī)定格式寫。
High Technology Letters是一本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北京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4號272室《高技術通訊》編輯部,郵編: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