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四川瀕危活態文獻保護研究團隊;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保護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主辦單位:四川瀕危活態文獻保護研究團隊;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保護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236.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3年
綜合影響因子:--
《華西民俗研究》創刊于2023年,公開發行的半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立足華西,面向全國,致力于展示和探討廣泛的民俗學議題。刊名中的“華西”不僅代表雜志地處中國西部,也體現了對華西民俗學研究傳統的繼承和發揚。雜志常設六大板塊,包括區域民俗研究、歷史民俗研究、語言與口頭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田野民俗志和綜述與評論。這些板塊的設置,全方位覆蓋了民俗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為學者們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
雜志崇尚原創,追求學術前沿,力求深刻。雜志歡迎海內外專家學者投稿,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開放的辦刊理念和高質量的學術內容,逐漸成為民俗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刊物。雜志不僅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也為推動中國民俗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雜志將繼續秉持其辦刊宗旨,不斷提升學術水平,為全球民俗學研究貢獻力量。并被中國知網收錄,旨在推動民俗學及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
(1)作者應保證對其作品具有著作權并不侵犯其他個人或組織的著作權。譯者應保證譯作未侵犯原作者或出版機構的任何可能的權力。
(2)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字。應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避免使用未約定俗成的縮寫詞、字符、代號等。
(3)正文: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晰,文字精練,用詞規范。正文中的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均要求單獨一行,用阿拉伯數字編排序號,如:1,1.1,1.1.1。
(4)參考文獻為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說明。文中序號應按順序排列,并與文末參考文獻的序號對應,在文中標明如[1]、[2]、[3]。如同一參考文獻在文中重復引用,則文中[1][2][3]順序不變,文末標明。
(5)基金項目雜志往往要求投稿內容是原創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確保您的研究項目在某些方面具有新穎性、突破性或對現有問題提供了獨特的解決方案。
(6)論文須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300字,英文摘要150—200詞。另請擇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內容的關鍵詞2—4個。
(7)來稿請另頁附作者的真實姓名、性別、學位、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等簡介信息及詳細通信地址、E-mail和電話等聯系方式。
(8)來稿中的數學公式、曲線圖、數據表格,務必字跡清楚、規范、圖形清晰。數學公式、有關數據請核對準確。圖表需有引文。
(9)腳注用宋體小五號字。中國年號、古籍卷數請用中文數字。其他如公歷年份、期刊卷期號、頁碼等,均請用阿拉伯數字。
(10)來稿選題應具有問題意識,有的放矢;論點要正確,結構要合理,論證要充分,數據和資料要詳實可靠,文字表達要精煉準確。
華西民俗研究是一本由四川瀕危活態文獻保護研究團隊;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保護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青羊區敬業路108號,郵編: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