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236.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1954年
綜合影響因子:--
《近代史資料》創刊于1954年,公開發行的半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所刊載的史料具有廣泛性、原始性和珍稀性等特點。史料類別涵蓋檔案、函電、日記、著述稿本、回憶錄、訪問記、調查報告、年表、統計表及外文翻譯資料等,其中不少史料是通過征集或訪問得到的稿本、抄本,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編輯部同仁嚴格遵循中國傳統史料學的方法,注重版本源流,且詳加考訂,確保刊載史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雜志將繼續秉持“發掘、整理、提供豐富、珍貴歷史資料”的宗旨,不斷拓展新的資料來源,加強史料的數字化建設,提升刊物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同時,雜志也將關注新的學術增長點,如醫療史、環境史等,以保持自身的學術生命力,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近代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做出更大的貢獻。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更是歷史研究的推動者。將繼續堅守學術陣地,傳承前輩學人的精神,為中國近代史研究譜寫新的篇章。
(1)每篇論文必須包括中文題名、中文作者名、中文作者單位、中文作者單位所在地名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和關鍵詞、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及第一作者簡介。
(2)題名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用標點符號。一般不設副題名,確有必要時,用冒號將副題名與主題名分開。
(3)附錄內容較少,與參考文獻排在同一頁;如出現內容較多,則另起一頁。附錄的字體為12磅,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附錄內容格式要求與正文一致。
(4)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排序,并用方括號標注。
(5)基金項目: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在正文后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6)盡量將結果和他人最新研究成果比較,以突出論文的主要貢獻和創新、獨到之處;突出文章的新意和價值,即:新理論、新技術、新領域、新進展、新認識、新建議、新評價、新方案、新工藝、新產品、新工具等。結論盡量從文章的“結論”中提取,并條理化。
(7)書寫順序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英文題目、英文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前名后),英文作者單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8)計量單位和符號,一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如m2(平方米)、hm2(公頃)、kg(千克)等表示。
(9)文中注釋一律采用腳注(即頁下注)。說明性文字與引用刊物信息均作為頁下注。每頁重新編號,編號形式為Word自動生成的數字加圈,注碼樣式為:①②③④⑤等。
(10)作品必須出自原創,不得作假,一經發現,將取消作者的發文資格,情節嚴重者,將在首頁進行公布。編輯部對來稿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請事先說明。
近代史資料是一本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