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文史》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政協委員風采、特殊戰線、學林英華、藝苑春秋、人物述林、往事漫錄、史林述奇、海外皖人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歷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歷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江淮文史》雜志投稿要求
(1)注釋號以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標于右上角(如“①”),每頁單獨編號,注釋內容置于頁腳。
(2)“作者簡介”置于首頁腳注處;基金項目請在文章首頁腳注處寫明項目來源和課題編號。
(3)多位作者不同單位時,請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數字與作者單位一一對應,一名作者跨多個單位時,作者姓名右上角的數字間用逗號間隔。
(4)正文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中插圖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標明圖序與圖題;表格應結構簡潔,盡量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添加輔助線,要有表序與表題。
(5)來稿文責自負,對因抄襲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權或其他權利的,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
《江淮文史》雜志是由安徽省政協主管和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93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5-572X,國內刊號CN為34-1119/K,該雜志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江淮文史雜志數據統計
江淮文史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江淮文史》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歷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歷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江淮文史雜志發文分析
江淮文史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安徽省政協 | 118 | 政協;文化;藝術;中共;抗日 |
安徽大學 | 66 | 文書;尋獲;文化大革命;大革命;政治 |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 55 | 傳略;抗戰;國民黨;人物傳;人物傳記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41 | 抗戰;抗戰勝利;史學;教育;中共 |
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 | 29 | 舊事;抗戰;史料;代文;現代文 |
華東師范大學 | 29 | 中共;毛澤東;政治;階級;反右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23 | 日記;蘇雪林;文學;音樂;影視 |
南京大學 | 20 | 口述;訪談;訪談錄;文革;游俠 |
中國作家協會 | 19 | 畫家;藝術;藝術道路;著名畫家;名畫 |
安徽省委 | 18 | 民建;教育;心系;恩師;安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