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
國際刊號:1672-6529
復合影響因子:1.25
--國內刊號:22-1355/TB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2004年
綜合影響因子:0.24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雜志創刊于2004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這本迅速崛起的學術期刊,自其誕生之日起便肩負著非凡的使命與責任。其辦刊宗旨明確而深遠,旨在成為全球工程仿生學領域學術交流與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通過精選并報道國內外在該領域內具有重要性、優越性和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動工程仿生學這一交叉學科的蓬勃發展。
工程仿生學,作為一門融合生物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的綜合性領域,其獨特的魅力在于從自然界中尋找靈感,解決人類工程技術中的難題。從蜘蛛網的堅韌結構到鳥類的飛行機制,從魚類的游動效率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界的奧秘為工程師們提供了無盡的創意源泉。雜志正是這樣一座橋梁,連接著自然界的智慧與人類工程技術的創新。
創刊僅一年,便獲得AJ(美國期刊協會)和CSA(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多個權威數據庫的收錄,這一成就不僅是對雜志學術質量的高度認可,更是對其辦刊理念和努力付出的最好證明。這標志著該期刊已經成功邁入了國際學術界的前沿陣地,為全球工程仿生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高效、便捷的學術交流平臺。
(1)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予以注明。對于有中英文摘要的來稿,基金項目分別以中英文注于中英文關鍵詞下方。
(2)摘要:應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陳述文章重要內容,以300字左右為宜,用第三人稱書寫。
(3)一級標題用編號一、二、三、,二級標題用(一)、(二)、(三)、,三級標題用1.、2.、3.,四級標題用(1)、(2)、(3)。一級標題居中,二級左對齊,三級標題左縮進兩格。
(4)正文采用宋體五號。凡另起一行的整段引文用五號楷體,前(左)面縮進四格,后 (右)面不縮進。
(5)作者及其工作單位中姓名、單位均居中單列。工作單位包括單位及部門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用圓括號括起。
(6)數字用法:凡是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7)注釋用圓圈數碼“①②③……”統一編號,一律列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列于注釋之后。
(8)參考文獻采用尾注形式,參考文獻的著錄方式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4-2005,依照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列表。
(9)研究成果所屬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及編號同時請務必提供篇名、作者姓名、單位、關鍵詞和摘要的英文翻譯。
(10)提交方式:在提交之前,還可以考慮向其他作者或編輯咨詢他們的經驗和建議,以確保你的稿件能夠符合雜志的標準并提高被接受的機會。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是一本由吉林大學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SCI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吉林長春人民大街5988號南嶺校區,郵編: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