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專題研究、讀史札記、筆談_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筆談_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歷史道路、筆談_二里頭考古與中國早期文明、討論與評議、專訪、書評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歷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歷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歷史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1)正文標題層次一級標題1,2,…,二級標題用1.1,1.2,…,三級標題用1.1.1,1.1.2,…,以此類推。標題層次一般不超過4級。
(2)注釋的方式,序號用①、②、③、④……的形式,注釋格式為,著者:文獻名,出版社名(或雜志名),出版年(或雜志期次),頁碼。
(3)資助聲明,如果文章有資助,則需要列明。作者必須列明所有外部資金來源,并描述資助者或發起人在整個研究過程(從研究設計到論文提交)中所扮演的角色。
(4)請在稿件最后附上您的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郵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以便及時聯系。
(5)來稿請附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摘要字數應在300字以內,概括論文主要內容,一般應包括目的、方法、結論等,結論部分須多著墨且明確。
(6)標題層次應分明,文中節段層次序號分別用“1”、“1.1”、“1.1.1”,一般以三級為宜。文內接排序號用圓圈碼,如①、②、③……表示。
(7)文稿中表和圖力求精簡,設計正確、合理、易懂。表式為三線表,欄頭左上角不用斜線;表內盡可能不用或少用標點符號;上下行數字對齊;表內“±”號上下對齊,左右各空1格;表注依次用右上標a、b、c、d。
(8)網上下載的電子文獻信息為[J/OL]、[EB/OL]、[M/OL]等,后面需注明下載日期。中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為序,外文文獻以作者姓氏的字母為序,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以出版年份為序。
(9)如果來稿系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首頁論文題名后以“宰”符號標注,并鏈接至論文首頁地腳中表明基金項目的類別、名稱、項目編號。
(10)正文:段落清晰,層次分明。使用規范的標點符號和語法,避免錯別字和語病。可適當運用小標題,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歷史研究》雜志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主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54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0459-1909,國內刊號CN為11-1213/K,該雜志級別為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歷史研究雜志數據統計
歷史研究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全國優秀社科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歷史研究》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歷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歷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歷史研究雜志發文分析
歷史研究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