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考古》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農業考古發現與研究、農業歷史、農業經濟史、農村社會史、農業思想史、農業工具、農業災害與救荒、農田水利、經濟作物等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歷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歷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農業考古》雜志投稿要求
(1)投稿時請作者提供單位、職銜、通訊地址、郵編、手機號碼及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并請提供作者簡介和既往學術成果發表情況。
(2)編輯部有權對來稿標題、內容作適當修改。如不愿修改,請在稿件中注明。
(3)參考文獻須選用公開發表的文獻,不得引用內部資料、待發文獻。須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應位置加注序號。
(4)各級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左頂格編排,二、三級標題編號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后面不加“.”,例如“1”、“1.1”、“1.1.1”。
(5)注釋主要指釋義性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
《農業考古》雜志是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管和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81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6-2335,國內刊號CN為36-1069/K,該雜志級別為北大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農業考古雜志數據統計
農業考古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優秀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農業考古》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歷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歷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農業考古雜志發文分析
農業考古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 649 | 茶文化;中國茶;農業;文化;中國茶文化 |
南京農業大學 | 228 | 農業;作物;文化;栽培;農村 |
南昌大學 | 215 | 農村;茶文化;文化;體育;農民 |
江西師范大學 | 210 | 農村;農業;教育;農民;文化 |
華南農業大學 | 206 | 農業;文化;民國;稻作;農村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86 | 農業;遺址;考古;遺存;文化 |
南開大學 | 170 | 農業;清代;明代;鄉村;明清 |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 135 | 農村;農業;旅游;教育;農民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130 | 農業;文化;秦漢;農村;明清 |
贛南師范大學 | 98 | 農村;客家;文化;教育;新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