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
主辦單位: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9年
綜合影響因子:--
《區域史研究》雜志創刊于(2019)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自創刊以來,致力于為從事區域史研究的學者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旨在深化對中國乃至全球歷史中區域問題的理解。采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投稿格式和注釋體例,它每年出版兩輯,是半年刊。與著名學者進行深度對話,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個人經歷。對某一領域或主題的研究現狀進行全面回顧,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記錄實地考察的經驗,揭示地方歷史和文化的真實面貌。
通過這些努力,區域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學術論壇,促進了區域史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發展,同時也為年輕學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機會。期刊不僅反映了當前區域史研究的趨勢和方法,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材料。本刊鼓勵原創性工作,反對一稿多投。如果稿件在三個月內沒有得到回復,作者可以自行處理。來稿要求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創新性,通常論文長度不超過3萬字,需附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1)摘要一般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要素,結果和結論可合并,字數一般以200字以內為宜。關鍵詞可選3~8個。如果需要,請同時附上英文摘要。
(2)圖要清晰、精確。坐標中的物理量及單位要使用規定符號標注。同一內容或同一組數據,如列成表,不再作圖;已用圖示的不必列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
(3)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和名的第1個字母大寫,復姓、雙名連寫,如馬林林Ma Linlin、歐陽靜萍Ouyang Jingping。
(4)來稿時,請作者自留底稿,三個月后未接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恕不退稿。
(5)各級標題一律左起頂格書寫,1、2、3級標題分別按1,1.1,1.1.1編號,引言編號為0,一般標題層次為三級,最多不超過四級。
(6)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照正文中出現次序列于文后。以參考文獻:(左頂格)作為標識;序號(左頂格)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示;每一條目的最后均以實心點結束。
(7)稿件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煉。來稿請自留底稿,稿件如不錄用,本刊恕不退稿,投稿后1個月內未接到通知,稿件請作者自行處理。
(8)正文: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晰,文字精練,用詞規范。正文中的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均要求單獨一行,用阿拉伯數字編排序號,如:1,1.1,1.1.1。
(9)注釋要求: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無現代版本的古籍、檔案、內部資料等各種不宜列入參考文獻的引文以腳注形式著錄。
(10)前言應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
區域史研究是一本由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