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頻率公報》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時號改正數、衛(wèi)星電視節(jié)目中秒信號的測量值、GPS時間測量值、綜合原子時與地方原子時之差、綜合協調時與地方協調時之差、原子時和協調時之差、國際原子時和本地原子時之差、地球自轉參數和時號改正數、低頻甚低頻傳播突然擾動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科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科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時間頻率公報》雜志投稿要求
(1)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
(2)所投稿件須系作者獨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對他人知識產權有充分尊重,無任何違法、違紀和違反學術道德等內容。
(3)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4)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腳注于同頁左下方。
(5)正文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應內容充實、邏輯清晰、表述規(guī)范。
《時間頻率公報》雜志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和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chuàng)刊于1979年,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1-1811,國內刊號CN為61-1162/P,該雜志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時間頻率公報雜志數據統(tǒng)計
時間頻率公報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時間頻率公報》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科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科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時間頻率公報雜志發(fā)文分析
時間頻率公報主要機構發(fā)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fā)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25 | 原子時;閏秒;協調世界時;UTC;BPM |
中國科學院 | 2 | 原子時;國際原子時;時頻;實驗室;工作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