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唐研究基金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唐研究基金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1995年
綜合影響因子:--
《唐研究》雜志創刊于1995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作為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自1995年創刊以來,便以其全面而深入的學術視野和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這本由唐研究基金會和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年刊,不僅在國內隋唐史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也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雜志的學術特點主要體現在“新”和“深”兩個方面。它注重刊發唐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注重新史料的刊布和研究,提倡用新史料、新方法、新視角來研究新問題,進行新探索。這種創新精神不僅推動了唐代史研究的深入,也為學術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內容方面,雜志涵蓋了唐代以及相關聯時代的歷史、地理、美術、考古、語言、文學、哲學、宗教、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每一期雜志都精選了國內外頂尖學者的研究成果,通過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書評、新書目等形式,展現了唐代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學術動態。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唐代史研究的內涵,也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參考。
除了注重學術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外,它還非常注重學術規范和國際交流。它推動建立嚴格的學術規范,致力于與國際學術的交流和接軌。每卷末附本年新書目,廣泛收集海內外相關論著,及時傳遞最新學術動態和信息。這種國際化的視野不僅提升了雜志的學術水平,也為中國學者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1)正文結果:在正文和圖表中按邏輯順序描述結果,緊扣主題。正文不得重復圖表中的數據,僅需強調或概述重要的觀察結果。
(2)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做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對應處以插入腳注形式標注。
(3)來稿應為原創作品。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文字修改權,如作者事先無特殊聲明,稿件一經采用,一律視為本刊擁有該稿件的印刷版、電子版和網絡版的使用權和分許可權。
(4)來稿請附200字左右的內容提要,以及2個至6個關鍵詞。
(5)正文中標題層次格式:一級標題用“一”,居中;二級標題用“(一)”;三級標題用“1”。盡量不要超過三級標題。
(6)文稿中的作者姓名按照作者承諾簽署順序在題名下方通欄居中排列,姓名下方加圓括號注明作者的單位全稱、單位所在的省、市和郵政編碼。
(7)電子圖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應經過剪切后充分顯示關鍵部分。動態圖像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文中則標記為“動態圖x”。
(8)文后應有與專業領域相關的參考文獻,將參考文獻的編著者、標題、出處( 媒體名稱、出版年月) 以及頁碼等信息標注清楚,并要求參考文獻在文章中做順序引用。
(9)凡屬國家、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重點攻關課題項目文稿,請提供基金名稱和編號,附在文題后。
(10)文章要求文筆流暢、邏輯清晰,注意段落分段和過渡,避免冗長和啰嗦的敘述。
唐研究是一本由唐研究基金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CSSCI南大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