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學》雜志投稿要求,如下:
(1)本刊只發表原創性成果,請勿一稿兩投。來稿敬請自留底稿,編輯委員會將在收到稿件三個月之內答復,若未得答復,作者可另行處理。
(2)參考文獻限于作者親自閱讀、本文明確引用、公開發表或有案可查。參考文獻全部列于文后,按正文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編號,并在正文引用處右上角注明參考文獻序號。
(3)中文題名須簡明確切,并能反映主題,不宜過長,以25個漢字以內為宜,不要副題。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或符號等。
(4)注釋是對文章標題、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括號的阿拉伯數字表示;注釋位置在正文結束之后,參考文獻之前。
(5)正文包括題目、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和參考文獻等部分內容。(不要包含作者姓名、單位等作者信息)。
(6)摘要不能有作者未來的研究計劃,不能出現圖、表、參考文獻序號和縮寫詞(相關專業讀者能清楚理解的除外),盡量不要出現數學公式。
(7)稿件所涉及的課題如系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的左下方,作者單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并附基金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8)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作者應遵循學術規范,引用和參考相關文獻和資料必須準確無誤。同時,稿件的結構、格式和排版等應符合學術期刊的標準,避免出現明顯的錯誤或疏漏。
(9)稿件應具有可讀性和表述清晰。作者應注重文字表達的清晰度和流暢度,避免使用過于專業或晦澀難懂的術語和表述方式。同時,稿件應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以便讀者能夠理解和接受。
(10)引用國際組織機構報告時,應標明機構名,報告名,編號,第幾頁或第幾段,但聯大決議和安理會決議等可略去機構名和報告名,直接在UN Doc.后標出文件編號。
《西夏學》雜志是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半年刊,審稿周期預計為1-3個月。該雜志的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涵蓋黑水城漢文文獻研究、西夏文獻研究、西夏文化研究、西夏歷史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研究、書評等。
該雜志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學術成果和經驗的平臺,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實踐價值,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實踐案例和行業信息,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