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主辦單位: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256.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chuàng)刊年份:2023年
綜合影響因子:--
《西南文物考古》創(chuàng)刊于2023年,公開發(fā)行的半年刊雜志。創(chuàng)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主要征集和刊登西南考古、文物保護、歷史文化方面的簡報、報告和論文,內容涵蓋廣泛,包括考古發(fā)現(xiàn)、西南民族考古、史前考古、聚落考古、山地考古、手工業(yè)考古、石窟寺考古、邊疆考古、科技考古等欄目。此外,雜志還特別關注巴蜀文化研究、西南夷研究、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建筑遺產保護研究、文物研究及西南歷史文化等領域,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xiàn)西南地區(qū)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深厚的歷史積淀。
雜志的出版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窗口,也為廣大文物考古愛好者和歷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深入的洞察。通過持續(xù)的努力和高質量的學術內容,雜志致力于成為西南地區(qū)乃至全國文物考古領域的重要學術刊物,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和歷史研究做出積極貢獻。嚴格遵守學術規(guī)范,杜絕剽竊和抄襲行為,致力于提升學術質量和研究水平。雜志植根重慶,立足西南,面向全國,旨在推動西南地區(qū)文物考古、文物保護及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與廣泛交流。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內容完整、數據可靠、層次清楚。來稿文責自負,如牽涉作者著作權等問題,本刊不承擔相應責任。
(2)文中小標題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標題用“一、”、“二、”、“三、”標示;第二級標題用“1.”、“2.”、“3.”標示,第三級標題用“(1)”、“(2)”、“(3)”標示,每級標題序號前均空兩格。
(3)引言在標題以下,不設標題的分段、分層:使用1)2)3)等、①②③等、abc等,在段首時應退2字起排。
(4)參考文獻:執(zhí)行國標“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7714-2005)”,中文參考文獻需要有英文對照。
(5)論文為課題項目者,須在標題末尾處標注*(上標),并與當頁末尾*鏈接,*后寫明:本文系某年度某立項單位課題(課題編號:)階段性成果。
(6)摘要應是文中主要觀點、內容的摘錄,應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200字,中文摘要排在作者署名之后。
(7)作者工作單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
(8)圖表應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不用表,能用表說明的不用圖。圖表的標題及文字說明均用中文。表用三橫線表,表內同一項目(指標)數據要求小數點后位數一致。
(9)文中注釋一律采用腳注(即頁下注)。說明性文字與引用刊物信息均作為頁下注。每頁重新編號,編號形式為Word自動生成的數字加圈,注碼樣式為:①②③④⑤等。
(10)本刊編輯部將在收到來稿后3個月內答復您是否采用。如在3個月后仍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請盡快與本刊編輯部聯(lián)系查詢。
西南文物考古是一本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南岸區(qū)南濱路162號1幢,郵編:4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