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與保護研究》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展示與利用、專題策劃、理論與方法、保護與管理、遺產觀察、動態信息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文化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文化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遺產與保護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1)來稿須為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作者應保證對其作品具有著作權并不侵犯其他個人或組織的著作權。
(2)參考文獻:僅限于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發行的主要文獻。本刊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3)標題: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標題用“一”“二”“三”等,第二級用“(一)”“(二)”“(三)”等,第三級用“1.”“2.”“3.”等。
(4)引征注釋以頁下腳注形式連續編排,翻譯文章中,譯者需要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說明,并以【*譯注】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如譯者對原文內容進行實質性補充論述或舉出相反例證的,應以【*譯按】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
(5)作者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電子郵箱等,以上信息需以腳注形式標注于文稿首頁。同時可在稿件尾部留下作者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碼。
(6)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也就是說,摘要就是一篇短文,看完摘要,就知道文章的內容,即解決的問題、所用方法、結果與結論等),不應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詞。
(7)主題適應性:投稿的文章應與遺產保護和文化遺產管理領域相關。該雜志接受各種類型和主題的學術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考古學、建筑學、藝術史、社會學、法律、經濟學、歷史學、人文地理學等。文章可以圍繞保護政策、文化遺產法律與規范、文化遺產與社會等問題展開研究。
(8)學術質量:投稿的文章應具有學術深度和原創性,對遺產保護和文化遺產管理領域的理論或實踐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文章應清晰地闡述研究問題、目的和方法,并提供充分的實證和論證支持。
(9)引用與參考文獻:請在文章中引用準確、可追溯的資料,并按照學術引用規范進行標注。同時,請提供完整、準確的參考文獻列表,包括書籍、期刊文章、研究報告等。
(10)學術道德:請確保所投稿件符合學術研究的道德倫理要求。如有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或引用他人言論,請在文章中明確標注并致謝。
《遺產與保護研究》雜志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和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16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2096-0913,國內刊號CN為10-1353/K,該雜志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遺產與保護研究》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文化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文化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