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主辦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212.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1年
綜合影響因子:--
《音樂與聲音研究》雜志創刊于(2021)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旨在為音樂學、錄音藝術、聲音科學及相關交叉學科的研究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承著開放包容的原則,鼓勵來自不同領域學者間的跨學科對話與合作,以推動音樂與聲音研究領域的創新與發展。重點關注聽覺文化、聲音藝術、聲音科學、音樂產業、音樂科技等前沿領域,特別強調音樂數字人文、音樂產業分析、音頻產業發展趨勢、錄音技術革新、電子音樂創作理論與實踐、聽覺文化傳播、聲音互動技術應用、聲音景觀與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探討。這些內容反映了當下音樂與聲音領域最活躍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音樂與聲音研究也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自身影響力。除了傳統的紙質版本外,還通過官方網站及社交媒體平臺定期更新最新資訊、在線資源鏈接等,為讀者提供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同時,集刊編輯部也會定期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術活動,如研討會、講座等,進一步加強了學者間的互動與溝通。憑借其鮮明的特色定位、嚴格的質量控制以及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國內乃至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音樂與聲音研究領域重要期刊之一。它不僅促進了音樂與聲音研究的理論探索和技術進步,也為培養新一代研究人員做出了貢獻。
(1)表應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表應冠有表題并在正文中標示“見表”,以確保每個表均在正文中被引用。
(2)文章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應標明,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置于篇首頁頁腳。
(3)每篇文稿必須包括中英文題名、作者名、作者單位、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及作者簡介。研究生論文須注明導師為通訊作者,并提供通訊作者簡介。
(4)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同一參考文獻在文中可以用同一序號加頁碼標出),并與正文中的引用序號一一對應。
(5)基金課題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是國家或部、省、市級以上基金項目或攻關項目,應在文題頁左下角橫線下注明“基金項目。
(6)關鍵詞應選擇那些最具有檢索意義的術語,通過這些術語反映論文所涉及的內容或領域,以便于讀者檢索到該論文。
(7)注釋是對論文中特定名詞或新名詞的注解。注釋可用頁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種。選擇頁末注的應在注釋與正文之間加細線分隔,線的長度不應超過紙張的三分之一寬度。
(8)稿件正文內各級標題按“一”“(一)”“1.”“(1)”的層次設置,其中“1.”以下(不包括“1.”)層次標題不單占行,與正文連排。
(9)凡不同意編輯修改稿件者,請在來稿中注明。本刊實行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編輯部一般在收到來稿后1個月內將審稿結果通過郵件告知作者。
(10)引用國際組織機構報告時,應標明機構名,報告名,編號,第幾頁或第幾段,但聯大決議和安理會決議等可略去機構名和報告名,直接在UNDoc.后標出文件編號。
音樂與聲音研究是一本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郵編: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