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1980年
綜合影響因子:--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1980年,是一本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天文儀器、時間、頻率、計算機軟件、數據處理等。長期以來,致力于開展天體物理、天體力學、天體化學和天體測量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雜志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天文學研究的發展和交流,提供國內外同行間的知識共享平臺。
該雜志的編輯團隊由上海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和國內外天文學界的專家組成,確保文章的科學性和學術水平。每一篇稿件都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并有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發行渠道很廣,可以通過訂閱、購買或在線獲取來獲取。對于天文學學者和研究人員來說,這本雜志是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掌握前沿科學領域和開展合作研究的重要參考工具。同時,這本雜志也是對廣大天文愛好者開展天文學科普教育和傳播的重要途徑。
總之,它是一本專注于天文學研究的學術期刊,旨在推動天文學領域的發展和交流。該雜志刊登了包括原創研究論文、綜述文章、評論和會議報告等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學術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廣泛的研究領域,如星系和星系演化、恒星物理和演化、行星科學、天體測量和空間天文學等。為天文學界的學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科研成果和學術思想的平臺,也為廣大天文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了解天文學知識和最新研究進展的窗口。
(1)本刊采用匿名審稿制。本刊各欄目歡迎讀者投稿,來稿不退,敬請作者自留底稿,一個月內如未收到采用通知,稿件請自行處理。
(2)標題簡明扼要,中文標題一般不宜超過18個字,英文標題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如果標題語意未盡,則可用副標題。
(3)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4)詳細文獻出處作為參考文獻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書名(或文章名)、出版地點、出版單位(或期刊名)排序。
(5)基金項目: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在正文后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6)摘要不應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出現過的信息,不需要背景或知識性的介紹,不要把引言和結論中敘述性的內容,以及學科領域內常識性的內容寫入摘要,也不要有自我評價的語句。
(7)第一作者還須提供作者單位及作者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全稱及科室、所在省和城市名稱、郵政編碼、作者姓名、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
(8)計量單位執行GB3100/3101/3102-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所有部分)量和單位》的有關規定,并以單位符號表示。
(9)引文標示應全文統一,采用方括號上標的形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半角方括號中,如:“……模式[3]”。
(10)稿件參照規范學術論文格式與體例。文中標題一般不超過三級,如依次為“1”-“1.1”-“1.1.1”。正文格式按照宋體、小四、1.5倍行距進行排版。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是一本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南丹路80號,郵編:20023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