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文明》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高端論壇、封面文章、聽講、生態示范創建與“兩山”實踐創新、熱點、特別報道、污染防治攻堅戰、觀點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科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科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中國生態文明》雜志投稿要求
(1)論文刊出后,該文不得以同種文字在其他期刊或其他公開出版物(含紙質、光盤、網絡等各種介質、媒體)上再次發表,匯編個人作品(含網頁)或文集需要使用該文及其版式須注明出處。
(2)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則徑注“同上注,第×頁”;若第二次與第一次引用之間有其他注釋,則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頁”。
(3)文章標題用三號黑體,二級標題用四號黑體,三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級次一般 用一、二、三,(一)(二)(三),1. 2. 3. (1)(2)(3)。序數中文序號用頓號,阿拉伯數字用下 標圓點分開。
(4)注釋放置于文后(尾注)。注釋序號用[1],[2],[3]……標識,全文統一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后的右上角。
(5)來稿注明作者簡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一),性別,民族(漢族可略),籍貫(省及市、縣),職稱,學歷,研究方向或主要從事的工作,供職單位任職。
(6)論文須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 200-300 字,英文摘要 150-200 詞。另請給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內容的關鍵詞 2-4 個。
(7)內容是投稿的核心競爭力。學術類投稿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嚴謹的邏輯推理和創新的觀點,數據準確、論證充分。文學類作品要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流暢。新媒體內容要貼合熱點、有趣有料、易于傳播。無論何種類型,都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確保內容質量上乘。
(8)學術水平:征稿的稿件應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和創新性,具備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實踐導向。對于學術性論文,要求具備科學、系統和完整的研究方法,有較強的邏輯性和論證能力。對于實踐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能夠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議。
(9)文章質量:征稿的稿件應具備較高的寫作質量,包括論述清晰、條理嚴密、表達精準、遣詞造句得體。稿件語言應準確無誤,符合學術規范,不得有剽竊、抄襲等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
(10)格式要求:征稿的稿件應符合雜志的格式要求,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姓名、所屬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具體要求可在雜志官方網站或投稿指南中查詢到。
《中國生態文明》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主管和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13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2095-6177,國內刊號CN為10-1143/X,該雜志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中國生態文明雜志數據統計
中國生態文明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中國生態文明》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科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科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中國生態文明雜志發文分析
中國生態文明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 45 | 生態;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建設;污染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 33 | 生態;生態文明;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24 | 生態;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建設;生態環境 |
中國環境報 | 18 | 生態;生態環境;生態環;文學;生態環境保護 |
清華大學 | 15 | 生態;污染;生態文明;環保;哲學 |
天津大學 | 14 | 生態;生態文明;糾紛;環境保護;新區 |
中國科學院 | 14 | 生態;生態環境;生態環;生態文明;縣域 |
北京大學 | 13 | 生態;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建設;生態環境 |
中國人民大學 | 12 | 生態;生態環境;金融;生態產品;生態環 |
學研究院 | 11 | 生態;生態環境;生態文明;生態環;生態環境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