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科技部
主辦單位: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山東師范大學
國際刊號:1002-2104
復合影響因子:3.13
全年訂價:¥ 580.00
國內刊號:37-1196/N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1991年
綜合影響因子:5.7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1991年,公開發行的月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區域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等。
(1)文稿引文務須準確,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論文中引用文獻出現先后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外加方括號。
(2)文中引用文獻,首次列注時需標明全部出版信息,再次列注時方可簡化。注釋按照(作家,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第幾頁)的形式進行標注。
(3)來稿必須思想健康、內容應注意保守國家機密、無政治性錯誤言論、主題鮮明、立論新穎、論據可靠、結構嚴謹、文字精練、論述清晰、體例規范、闡論精辟,文字凝練、富有新意、資料真實。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
(4)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工作或學習單位、職稱職務等,并注明聯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等)。
(5)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用于概括與揭示論文主要信息的,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論和意義等,或者是研究目的、主要觀點、論證過程、結論等。
(6)論文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于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7)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中國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有國際符號的計量單位均用符號表示;數值和國際計量單位間應有空格,若之間有漢字則無須空格;復合單位不使用除法格式,而使用乘積格式。
(8)參考文獻按照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以方括號[1]、 [2]、 [3]連續編碼,統一置于文章末尾。在文中標注時,如果位于句尾,則需要放在句號里面。
(9)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市級、院級科研課題等。獲得基金項目省市各級科研課題立項的文章應注明其名稱,并注明項目編號。
(10)深度挖掘:鼓勵對特定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供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如針對某一行業發展趨勢的探討,或對某種社會現象背后原因的剖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是一本由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山東師范大學主辦的月刊,期刊級別為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科學院 | 470 | 生態;可持續發展;城市;生態環境;水資源 |
清華大學 | 325 | 氣候;氣候變化;能源;可持續發展;城市 |
北京大學 | 285 | 可持續發展;生態;城市;污染;社會 |
北京師范大學 | 247 | 可持續發展;城市;生態;能源;水資源 |
南京農業大學 | 244 | 耕地;農業;農戶;生態;農村 |
中國人民大學 | 210 | 城市;可持續發展;農業;農戶;污染 |
華中農業大學 | 188 | 農業;農戶;實證;農地;耕地 |
武漢大學 | 178 | 城市;可持續發展;污染;實證;經濟增長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78 | 氣候;氣候變化;能源;城市;生態 |
山東師范大學 | 176 | 生態;可持續發展;城市;旅游;污染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898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1340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51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407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242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19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111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99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 | 88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87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濟南市文化東路88號,郵編: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