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主辦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316.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3年
綜合影響因子:--
《中外關系史研究》創刊于2023年,公開發行的半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是連接不同文明與國家的橋梁。通過深入探究歷史上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與共性。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與對話,有助于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從而為構建和諧共處的國際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古代的絲綢之路,還是近代的殖民擴張與反殖民斗爭,都是中外關系史上重要的篇章,它們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在全球歷史研究的進程中,雜志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傳統的歷史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國家或地區的內部發展,而忽視了與其他地區的聯系與互動。雜志則打破了這種局限,將全球各地的歷史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更加完整、立體的歷史圖景。它促使歷史學家們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去審視過去,從而推動全球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對于當代國際關系的處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國之間的利益交織更加緊密,面臨的挑戰也更具全球性。通過研究歷史上的中外關系,我們可以汲取智慧,學會如何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尋求合作共贏,如何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1)來稿文責自負,要遵守職業道德,如摘引他人作品,務請在參考正獻中予以著錄,署名的作者應為參與創作、對內容負責的人。所有署名作者都應對該文的署名和順序簽名認可,署名不可隨意變更。
(2)標題層次:使用國際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分級連續編號的國際層次序號表示法,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相隔,末位數字不加點號,一般不宜超過4層。
(3)正文中如需對引文進行闡述時,引文序號應以逗號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號中,如“文獻[1,2,6,9]從不同角度闡述了……”
(4)所引用參考文獻以“[阿拉伯數字]”的上標形式按序標注,篇幅一般控制在300~600字。
(5)強調基金項目的創新性和學術意義。指出該項目在當前領域的突破點、理論貢獻或對實踐的影響等。
(6)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7)作者署名應為作者真實姓名。題名下應標明作者通訊地址(包括工作單位及所在部門名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
(8)如果能用文字簡潔說明的內容就不必列表。圖、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序號及圖題、表題。
(9)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10)本刊堅決抵制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作者如有違反,將被記入黑名單。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修改,如作者不同意修改,請在來稿中說明。
中外關系史研究是一本由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