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協
主辦單位: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
國際刊號:0254-9034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11-2219/R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
綜合影響因子:--
《中西醫結合》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是一本月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實驗研究、經驗交流、學術探討、基層園地、短篇報道、專題筆談等。該雜志旨在促進中西醫結合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發展,推廣中西醫結合理論和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該雜志主要關注中西醫結合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動態,涵蓋了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等多個領域。主要內容包括: 中西醫結合理論與實踐中西醫結合臨床和研究論文中醫臨床和基礎醫學研究西醫臨床和基礎醫學研究中西醫結合的相關學科。
該雜志的發表文章涉及到的學術領域非常廣泛,例如,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用藥不良反應及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干預代謝性疾病的治療等。同時,這些文章不僅具有學術上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也具有高的應用價值和指導意義。
除此之外,該雜志還致力于推廣中西醫結合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推進中西醫結合領域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例如,該雜志曾報道過《論中藥浸潤細胞減輕放射性皮炎疼痛及干擾素治療的影響》,該文深入剖析中藥成分對放射性皮炎的治療作用。
總之,《中西醫結合雜志》作為中國中西醫結合領域內非常重要的學術期刊,旨在推進中西醫結合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發展,不僅為中西醫結合領域內的研究人員和醫護人員提供了學術資源和指導,在中國乃至全球醫學發展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請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及圖片一般不寄還。
2、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未依次排列參考文獻時,按作者、書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訖頁順序標注。
3、文題應做到簡明、醒目,避免使用縮略語、字符、代號,中文文題一般控制在20個漢字以內。
4、引文標示應全文統一,采用方括號上標的形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半角方括號中,如:“……模式[3]”。
5、作者姓名、職稱及工作單位,負責與編輯部聯系的通訊作者的姓名及其詳細通訊地址、郵編、電話、手機、傳真和Email。
中西醫結合是一本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的月刊,期刊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西苑操場1號,郵編:10009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