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研究》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論著、臨床研究、基礎理論、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婦科、全科醫學、綜述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醫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醫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中醫臨床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1)編輯部對擬用稿件將在收到來稿后一個月內向作者發出稿件錄用通知,作者逾期未收到通知,可自行處理。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不同意修改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2)稿件正文中不得出現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個人信息。
(3)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4)正文:論文篇幅(包括摘要、圖、表、參考文獻)。應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等幾部分內容。
(5)選用3~8個詞或詞組反映論文的中心內容,同時應翻譯為相應的英文關鍵詞。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的英譯置于文末。
(6)注釋:主要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明。須在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最末一字右上方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標明序號(例①、②表示),全部注釋按序次排在文末。
(7)表應精選,應有中英文表序、表題;數學公式應正確無誤,推導過程嚴密,數據準確可靠,所采用的量、單位和符號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第一次出現的量、符號應給出物理意義。
(8)一種文獻在同一文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示,需表明引文具體出處,可在序號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參考文獻格式請參照《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
(9)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別、職稱或學位、主要從事專業及郵箱等,在首頁以頁下注形式寫明。
(10)需確保信息準確,此部分在案例中可通過“需結合具體技術(如材料科學、能源利用等)對結果的影響需在實驗中詳細記錄并分析,但可假設通過優化設備或算法減少此類影響。
《中醫臨床研究》雜志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和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09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674-7860,國內刊號CN為11-5895/R,該雜志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中醫臨床研究雜志數據統計
中醫臨床研究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中醫臨床研究》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醫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醫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中醫臨床研究雜志發文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1115 | 中醫;中醫藥;療效;辨證;慢性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640 | 中醫;中醫藥;糖尿;糖尿病;慢性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507 | 中醫;藥理;中醫藥;藥理學;糖尿 |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377 | 中醫;療效;慢性;中藥;辨證 |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366 | 療效;中醫;臨床療效;療效觀察;糖尿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337 | 中醫;療效;中醫藥;META分析;用藥規律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328 | 中醫;藥理;藥理學;網絡藥理學;網絡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321 | 中醫;療效;中醫藥;慢性;中藥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313 | 中醫;療效;療效觀察;臨床療效;術后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308 | 中醫;骨折;慢性;療效;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