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28 05:17: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城市規劃設計中綠色生態建筑的運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綠色生態建筑內涵分析
綠色生態建筑是指設計中充分融合生態意識和環保理念的建筑類型。生態建筑規劃設計要突出建筑與周邊環境的一致性,應充分利用建筑周邊的自然資源,使建筑物和自然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并保證建筑周邊的生態環境自調節能力處于合理范圍內,從而減少建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健康發展。綠色生態建筑的應用和發展,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建筑環境友好性,并降低建筑整體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提高建筑使用者的舒適度。因此,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①節約能源原則,在建筑設計中充分利用節能環保材料,運用合理的采光、取暖、通風設計降低能源消耗;②保護環境的原則,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施工過程中,盡量避免對周邊土壤、綠地及水資源的破壞,盡可能選用可回收可降解的建筑材料,減少建筑垃圾對環境的損傷;③以人為本原則,根據人們的實際生活需要,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學理論;最后,和諧共生原則,生態建筑理念與人、自然、建筑的和諧發展完美契合,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提高了建筑資源利用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2綠色生態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在打造綠色生態城市過程中,科學的生態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活動的核心,是改變城市發展模式的最有效的途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從綠色生態環保角度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規劃不僅包括經濟發展水平,還應該注重改善自然生態環境質量。因此,在現代城市規劃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確保三者的協調,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2建筑施工設計需要堅持綠色生態環保理念
當前階段,國家和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在建筑施工規劃設計中也必須堅持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施工設計方面,應盡可能保護當地土地、綠色植物和水文資源,可以利用預制件或采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減少施工現場的施工量,減少揚塵、噪聲等施工廢棄物的排放。②盡可能選擇節能、環保、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在室內裝修裝飾方面,要采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室內建筑裝飾材料,堅決杜絕建筑裝飾材料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③要重視建筑周邊綠化設施的建設,比如可以栽植草坪、灌木等易于成活的綠色植物,這些綠化設置不僅可以凈化空氣,而且有助于解決城市雨水的吸收和排放問題,減輕建筑物周圍的排水壓力,一定程度上起到調節城市水資源系統循環的積極作用。
2.3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
在建筑規劃設計中,要運用生態建筑的理念和方法,遵循自然規律,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充分利用清潔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建筑的生態節能。例如,節能設計可用于門、窗、屋頂、屋頂、墻壁和其他建筑結構,選擇合適的節能光源和照明工具也是建生態建筑常用的設計方法,與此同時,綠色生態建筑應該采用先進的新能源利用技術,充分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來滿足建筑的制冷和供暖需求,減少建筑物總體能源消耗,實現建筑物的節能環保。
2.4加強建筑人性化設計
建筑物的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實際應用需要。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建筑規劃設計人員必須將整個建筑空間和格局進行人性化設計,以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的要求。在進行建筑功能劃分設計時,可以分為通風區、環境區、照明區和功能區,以滿足建筑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時,要綜合平衡建筑的功能性、舒適性和經濟性,加強建筑走廊、樓梯和平面空間的科學設計,提高整個建筑的方便性和舒適度。
2.5加強建筑低能耗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建筑物的設計對節能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各界都希望通過先進的節能環保設計技術,實現建筑節能環保舒適的預期目標。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建筑能耗主要來自燃煤發電,燃煤發電對環境的污染是眾所周知的,因此,加強建筑低能耗設計也是綠色生態意識的重要體現。在低功耗設計方面,應從建筑結構和建筑材料入手。在結構設計方面,要充分把握當地自然氣候和環境的特點,加強對陽光的吸收、通風降溫設計,減少照明空調系統的負荷,實現節能減排。在建筑材料選擇方面,應該采用新型綠色建筑材料和先進的建筑技術,實現住宅建筑的低能耗設計。例如,在墻體的設計中,通過填充墻體內部、外部和中心的環保保溫材料,實現了建筑外墻的保溫功能,同時也保證了建筑墻體的穩定性。
3結語
綜上所述,重視綠色生態建筑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更舒適、更便捷的生活環境,而且可以提高建筑的環境友好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城市建筑規劃設計單位應不斷拓寬思路,運用創新思維和先進技術,從多個角度加強建筑設計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為我國建筑規劃設計領域提供新的助力。
參考文獻
[1]王士勛.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低碳地產,2016,2(14):113-114.
[2]黃守煜.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3):45-46.
[3]王國生.探究現代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要點[J].江西建材,2016(21):54-55.
[4]張寧.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33):60-61.
作者簡介:竇紅艷(1982-),男,山西太原人,工程師,畢業于長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