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10:31: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小學音樂教學探討3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音樂課程從本質來說,屬于藝術類的課程,在小學階段,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從素質教育的角度講,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一個根本任務。而在美育方面,音樂便是一大關鍵課程。不過,從目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具體開展來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音樂教學呈現出一些新的問題,導致教學活動的效果并未達到理想水平。
一、小學音樂教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1.1.變革傳統音樂教育的誤區,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新課標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是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成效的關鍵。新課標要求教學始終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符合當前新時代小學音樂教學的需求。所以要想推動音樂教學改革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使用。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枯燥模式,通過推動歌唱課、樂器課和欣賞課三種課程改革來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以此實現學習的高效性。
1.2音樂教育對人的重要性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素有“禮樂之邦”的美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都充分重視音樂對培養人的重要作用,如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就會彈琴、吹笙、鼓瑟等,有著很高的音樂修養。西方國家的音樂文化源于古希臘的教育體系,也非常重視音樂對人的教育作用。公元前7世紀,斯巴達成為古希臘的音樂中心,聚集著多位音樂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肯定了音樂美學對社會的教化作用,提出音樂對年輕人性格的塑造和對促進青少年身心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小學音樂教學發展的建議
2.1學校需加強重視音樂教學
結合實地考察,筆者了解到當前部分學校由于缺少專業的設備和設施,導致課程開展時缺少配套的教材和相應的音樂儀器,使學生很難得到真實的情感熏陶。音樂課存在開不齊、開不足等現象,說明校領導對音樂教育始終持不重視的態度。因此,需要校領導深刻認識到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加強對小學音樂教師的培訓。尤其可以利用寒暑假來開展教師培訓工作,以培訓作為考核標準,借此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對音樂教育的重視。
2.2豐富音樂實踐活動
有些音樂教師往往將學生關在教室里,很少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尤其是在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節日,教師可以舉辦相應的音樂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合唱比賽,或采取豐富多樣的音樂表演形式,讓學生參與表演。比如,教師可以開設類似于“開門大吉”等課程活動,讓學生通過聽旋律、猜歌名的方式來提升對樂曲的理解。
2.3結合音樂課程類型,探索音樂教學之路
小學音樂教學包括歌唱課、欣賞課和演奏課,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地區存在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學很難得到重視等問題。所以需要教師不斷完善教學體系,羅列好歌唱課、欣賞課和樂器課的不同課時和課程內容。歌唱課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抒發自己的心聲,可以合唱、齊唱、對唱為主。欣賞課上,教師可以結合現有的資源,利用鋼琴進行曲目演奏,讓學生參與到課程中。同時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條件讓學生聆聽大自然的流水聲、雷電聲和風聲,讓學生感知音樂的魅力。
2.4引入課外元素,拓展教學內容
小學音樂教學開始不能局限于教材,還需要從課外切入,引入一些課外的元素,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讓音樂教學更加豐富。首先,可以引入民間音樂。我國民間音樂是具有繁多種類的音樂形式,具有顯著的地域特點。對此,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本地的民間音樂,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其次,可以引入流行音樂。小學生普遍對流行音樂充滿興趣,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現出更高的學習熱情。
2.5借助媒體設備,輔助學生學習
想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真正打造出高效課堂,教師也要學會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以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由于音樂是聲音的學科,其中對于情感的表達往往不會那么直接,而是有著一定的抽象性,這就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就可以在播放音樂的同時也展現一些相對應的圖片或者文字,通過這樣方式來讓學生能夠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音樂的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在《過新年》這首歌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在播放歌曲的同時在屏幕上同步展現一些新年期間的景象,像是點燃爆竹的景象、街上舞龍舞獅的人們、一大桌豐富多樣的團圓飯等等。通過這些具有著典型特征的圖片,學生們就能夠直接地認識到這首歌曲是唱新年的,再結合歌曲的旋律,學生就能夠更加容易地產生聯想,從而體會到歌曲中所蘊含的快樂、喜慶的特點。如此一來,對于音樂的理解就不會再困擾著學生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喜人了。
2.6創設情境,凸顯學生音樂審美主體地位
通過課堂音樂情境的創設,既可以將學生的音樂學習動機激發出來,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透徹的感知音樂情感,進而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目前,情境教學得到廣泛的認可,情境創設手段也日趨豐富。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的過程中,一方面應該要服務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也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所符合,這樣情境教學的價值和優勢方可以得到發揮,從而促使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不斷提升,進而推動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轉型發展,小學音樂課程迎來了全新的變革。鑒于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音樂教師要對癥下藥,通過構建趣味化課堂、設置實踐與拓展教學,全面推動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作者:裴苗
小學音樂教學探討篇2
一、完善小學音樂教學信息技術設備
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就是要有好工具。在此背景下,要使小學音樂課更好地進行,就必須把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和運用相結合,不斷地改進和優化教學設施。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而且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合理的教學系統和教學架構,為學生以后的音樂知識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和支持下得以有效地發展和建設。如:教師可以在校園里進行教研活動,透過對資訊科技教學器材的改進及優化,提出有關建,以提高校方對資訊科技教育的重視。利用這種方法,學校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效率,對信息化教學設施進行優化和整合,從而達到對學校信息化教學設施和各種基礎教學工具的開發和發展。因此,教師可以提出,要建立一個專門的使用基金來控制信息技術教學器材的購置。從而可以提高學校的購買效率,清楚地了解器材的購買需要,從而達到對學生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保證。此外,校方也要定期檢查相關的設備,確保設備的使用和使用效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的音樂課堂
在音樂理論的基本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的內容,將困難變為容易。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音樂教學中,實現了音像結合、圖文并茂的教學,使老師的講解更加生動、形象、魅力。教學情景再現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經歷,使他們快速地學到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目標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欣賞和歌唱的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學習和學習的時間。在教室里運用了多媒體,讓學生們看到了五顏六色的圖片和聲音,讓他們的音樂和畫面更加的和諧,特別是對于學生,他們有著很強的聯想能力,但是對于那些擁有一定的聯想能力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往往會受到限制。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各種感知能力,從而達到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通過富有激情的音樂表演,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并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想象力。在音樂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的形式與內容,使學生的思想隨著音樂在夢幻般的思緒中自由地翱翔。多媒體教室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視覺指導,并不拘泥于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從而實現對音樂的形象思維和聯想能力的全面、有效地發展。多媒體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為不同的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習資源庫中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以方便地進行查詢、使用。在開展自主探究式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選擇地選擇所需的音樂資源。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中互動性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具有良好的互動關系,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反饋,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使教學內容更加合理。同時,學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水平來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這樣的學習,更能體現出學生的積極性。音樂課堂的多樣性,除了表現形式、演唱方法、創作手法外,還有其自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中國的傳統民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建筑,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服裝,不同的舞蹈,不同的文化。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語言、圖片等手段來教授學生,并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教師在課堂上將所需的材料做成精美的課件,讓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在教學中不僅學會了一首歌,還充分地了解了這個民族文化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范圍,而音樂也成為一種真正的文化。在這種互動的游戲中,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快樂的音樂教室。
四、做好小學音樂信息技術教學監督
從小學音樂課堂的實際情況來看,要培養教師的人格素養,有效地建立和開發信息技術的教學設施,有效地提高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素養,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合理的監控系統之上。在此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質量和實施效果會得到改善,而教學目標的建構和任務的發展也會更加清晰。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育背景下,要加強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依靠硬件設施的提升,還要通過教師的參與和培訓來提高學校的整體素質??梢圆捎脤W生評估的方法,建立“信息技術音樂教育”的“紅黑榜”,并在每個季度組織學生對學校的“信息技術”音樂教育進行評分,并與教師的業績考評相結合,對成績較差的老師進行通報。運用以上方法,可以構建起一套完善的教學發展系統,并對教師和學生群體的專業素質和學習能力進行監控和訓練。在音樂課上,老師只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充分尊重幼兒的自然本性,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并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不同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快樂,又能為學生搭建一座美麗的音樂之橋。
作者:唐麟
小學音樂教學探討篇3
當前,我國的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素質教育也在逐步取得進步。在當今世界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對我國傳統戲曲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中國的戲曲種類繁多,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實現小學音樂課程中戲曲教學與運用,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將戲曲藝術引進音樂課堂的重要性
(一)強化學生對音樂的認識
中國戲曲是一門集文學、歷史、音樂、舞蹈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能將中華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觀眾提供了視覺上的線索。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把戲曲教學引入到學校的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到這些知識,了解戲曲的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身份。戲曲藝術是指通過戲曲的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然釋放。在戲曲教學中,學生往往會模仿教師的動作,如面部表情、演唱方法、姿勢等,這與現代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對音樂的體驗,加深對戲曲的理解。通過特殊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加深學生對音樂文化的了解。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戲曲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戲曲是一門集文學、音樂、表演、舞蹈、美術、歌曲、雕塑為一體的藝術?!氨硌菡咭龅酵耆膮f調。”“五種方式”能使舞臺上的人物形象達到最好的效果,使觀眾感受到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教學步驟,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后,再用動作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與情感融為一體,讓這個人物的表現更加的完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技能得到提升。
(三)推動戲曲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中國戲曲文化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三百余種劇種。黃梅戲、戲曲、評劇、越劇、豫劇等被譽為中國五大戲曲。由此可見,戲曲的藝術價值與傳承是十分重要的。隨著教育制度的發展,我們把戲曲藝術融入到學校的音樂教學中,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優秀的戲曲文化。在學校中開展戲曲文化活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戲曲與其他文化相融合,從而促進戲曲藝術的不斷創新,使戲曲藝術與文化真正地融為一體,推動戲曲藝術的持續發展。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戲曲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對戲曲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學校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選擇學生喜歡的課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小學生而言,主動的學習要優于被動的知識獲取。為提高小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并組織考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要對課堂環境進行全面的檢查,保證課堂里有充足的軟硬件,以支撐戲曲教學的開展;其次,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從教材中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從學生所熟知的戲曲類型入手,對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進行研究。例如,安徽的黃梅戲曲、北京的河南戲曲等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堂里了解當地的戲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在戲曲藝術步入音樂課堂后,教育實踐已不再局限于對戲曲的研究,而更多的是對人性的關注與體悟。
(二)提高教師的戲曲文化修養
音樂教師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內容與“新課標”,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的內容,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音樂教師在教授學生戲曲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戲曲水平。在課堂里講授戲曲,不但要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還要用音樂和戲曲的藝術觀念來激發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對戲曲有一定的興趣。教師是戲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戲曲教學的興趣。所以,音樂教師要從學生意識出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創造一個完整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初次感受到戲曲的美。教師通過各種形式介紹、展示戲曲,使學生能更直觀地體會到戲曲的精髓和樂趣,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音樂教師必須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戲曲修養,并通過不斷的探索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
(三)戲曲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推進戲曲教學的同時,要進行適當的改革,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戲曲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分成低、中、高三種類型。這三個類別取決于學生的年齡,興趣和掌握情況。只有按層次、按年級確定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講故事之外,還可以做一些小活動,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喜歡的偶像,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去邀請學生以小學生樂之所愿、引以為榮的稱號來替代戲曲故事中的角色扮演,讓學生主動積極地了解自己的角色人物。在下一節課中,學生將會信心滿滿地講出這個角色的故事,并且會毫不猶豫地去扮演他所仰慕的角色,并學會戲曲技巧。戲曲藝術要體現大眾傳播的特點和創新,積極探索戲曲藝術形式結合當前主要藝術形式,如搖滾樂、民歌等,開創新的戲曲藝術形式,吸引年輕人的喜愛,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并繼續引領著戲曲的復興。綜上所述,戲曲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在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培養愛國精神、國家意識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課堂上的表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審美能力和文化認同。但是,目前我國戲曲藝術教學中仍有許多問題,教師應予以重視。因此,要想讓戲曲得到傳承與創新,就必須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把戲曲與當代藝術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戲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馨永.小學音樂教學中律動教學的探究[J].北方音樂,2020(24):188-190.
[2]劉溪.樂曲鑒賞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以“民族音樂”教學為例[J].文化產業,2021(11):132-133.
作者:謝建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