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廣東培正學院
主辦單位:廣東培正學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01年
綜合影響因子:0.05
《廣東培正學院論叢》是一本季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旨在為學術研究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促進學術思想的碰撞與傳播。雜志涵蓋多個學科領域,特別關注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教育學等方向,力求展示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動態。該雜志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為學者提供一個發表研究成果的平臺。它希望通過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提高學術界的研究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此外,雜志還致力于鼓勵青年學者的創新研究,特別是在一些新興領域中,推動多學科交叉研究。
雜志實行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所有提交的論文都經過匿名評審,以確保評審過程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此外,雜志也鼓勵作者遵循學術誠信原則,抵制抄襲和學術不端行為,維護學術研究的嚴肅性。繼續秉承促進學術交流的宗旨,不斷優化編輯流程,提高學術質量。同時,雜志也計劃擴展國際視野,吸引更多海外學者的參與,通過多語種的投稿和評審機制,提升國際影響力。此外,雜志將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學術傳播,增強讀者的參與感和互動性。
(1)論文須提供中文的標題、內容提要、關鍵詞及作者簡介。請勿一稿兩投;請遵循學術規范,如出現剽竊,文責自負。
(2)文中應擬出小標題,以(一)、(二)、為序,層次不宜過多。文首要有相關的交待與評析。
(3)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4)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時,在正文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原始語種非英文參考文獻后同時附相應的英文項目,并注明其原始語種。
(5)標注方式: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多個項目同格式列出,前后用分號隔開。
(6)中文摘要為150-300字。摘要的內容應包括目的、方法、實驗結果和結論;綜述性、評論性文章可寫指示性摘要。摘要中不應出現“本文、我們、作者”之類的詞語。
(7)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宜署真名,多名作者姓名之間要用逗號隔開;工作單位包括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
(8)圖表應有自明性,且先見文,后見圖、表。圖序、表序按在文中出現先后連續編號;應有具體的圖名、表名;圖、表中有效數字位數應符合有關要求,注意一致性。
(9)論文所引文獻的注釋必須規范,準確標明作者、文獻名稱、出版社或出版物的名稱、出版或發表的時間、頁碼等。注釋一律采用腳注方式,注釋序號使用1、2、3……標示,每頁單獨排序。
(10)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研究設計及統計學方法正確,資料真實、數據可靠、論點鮮明、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條理分明、詳略得當。
廣東培正學院論叢是一本由廣東培正學院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州花都區都赤坭鎮培正路53號,郵編:51083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