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桂林博物館
主辦單位:桂林博物館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4年
綜合影響因子:--
《桂林博物館文集》創刊于2014年,公開發行的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作為一份專注于文博研究與交流的學術性出版物,該雜志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連接學者與大眾、過去與現在的重要橋梁。內容主要涵蓋博物館學研究、歷史學研究、文物研究與保護、考古學研究、文化遺產論壇五個板塊。雜志依托桂林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學術背景,匯聚了文博界眾多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旨在推動文博領域的學術研究,并為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料與參考。
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文物研究與保護:深入探討文物的保護技術、修復方法及其歷史文化價值。文化遺產論壇:聚焦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探討如何有效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博物館學研究:關注博物館的建設、管理與發展,分享博物館運營中的經驗與創新。歷史學研究:發表有關歷史事件、人物及文化現象的研究成果,促進歷史學的深入探討。考古學研究:展示最新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推動考古學的發展。每一期都精心挑選并收錄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博專家關于桂林及廣西地區歷史文化的深度研究論文。這些論文不僅涵蓋了考古學、歷史學、藝術史、民俗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還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桂林及廣西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呈現得淋漓盡致。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文字簡練、數據可靠,論文一般包括題目、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英文譯文、正文、符號說明和參考文獻等。
(2)編號應頂格書寫。有標題時,在編號后空一字再寫標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內容。無標題時,編號后空一字寫具體內容。
(3)“一”后加“、”號,“l”后加“.”,(一)、(l)不加任何標點,‘第一”、‘首先”后面均要加“,”號。
(4)來稿請注明所投欄目,文章的著錄格式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5)獲基金資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基金項目編號,且按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 如獲多項基金資助,應依次列出。
(6)來稿請在正文前寫150字左右的摘要和3至6個關鍵詞,摘要不宜以第三人稱寫成文章結構介紹,并且不得含自我評價。
(7)作者單位加圓括號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單位應寫全稱、所在省份、城市和郵政編碼。外國作者單位應注明國名。不同單位的作者應標注清楚。
(8)數字用法: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9)同一注釋里如需羅列多條同類文獻的,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用分號隔開(但依論證重要程度排列的文獻次序除外)。同一注釋里中外文文獻混合排列的,結尾所使用的句號以最后文獻的語種所對應的格式為準。
(10)本刊對擬用稿件有修改權,不同意修改者請在來稿時聲明。來稿一概不退,請作者自行保留原件。本刊審稿周期為三個月,如三個月內未收到回復,作者即可自行處理稿件。
桂林博物館文集是一本由桂林博物館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西桂林市五里店路9號,郵編: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