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 18:00: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郊游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知道1時=60分。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時、1分的長短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諺語導入新課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誰能說一說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什么?(珍惜時間)時間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時間常常伴隨著我們,請看大屏幕。
既然時間這么重要,那我們是通過什么來了解時間的呢?(鐘表)對了,為了記住時間,人們發明了鐘表。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鐘表,知道了整時,今天我們就繼續走進鐘表的世界,來認識時分(板書“認識時分”)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1) (電腦出示鐘面模型)引導學生觀察鐘面
提問: 從鐘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鐘面上有12個數;鐘面上有2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是分針;適時引導:鐘面上的點和小豎線將鐘面分成了許多大格和小格。
(2)指出:
① 從12到1這兩個數之間是一個大格,同樣的,從數字1到數字2之間也是一大格,數一數你的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12)(板書“12個大格”)
②相鄰兩個點之間是一小格,數一數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5)那12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或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訴同桌,看誰數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學生交流。
可能會這樣數:①一格一格數 ②5格5格數(一起數一數,課件同時演示)
③125 ④95=45,35=15,45+15=60
師適時板書“60個小格”
(3)小結: 剛才小朋友通過不同的方法數出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個大格以及多少個小格來計時的。
2. 認識時針、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
談話:那分針和時針分別是怎樣計時的呢?請看大屏幕
(1)認識時針。
① (電腦出示“12時”的鐘面)提問:鐘面上現在是幾時?(12時)你是怎么知道的?
(電腦演示時針從12走到1)提問:仔細觀察,看看時針有什么變化?(引導:從哪走到哪,可以怎么說)時針走一個大格,現在是幾時?(1時)從12時到1時經過了多長時間?也就是說 “時針走一個大格,就是1小時”(板書)。
② 指名撥鐘,要求讓時針走1小時。(上臺展示)齊讀:時針走1大格就是一小時。
③ 提問: 時針走3大格是幾小時?走6大格呢?
(2) 認識分。
談話:認識了時,我們再來認識分
① (電腦先出示“12時”的鐘面)提問:分針指在哪兒?
(演示到“12時零1分”的鐘面)仔細觀察,看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走了1小格)你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嗎?
結論:“分針走1小格是1分”。(板書)(指出:在生活中一分我們也叫做一分鐘)(齊讀2遍)
② 提問:那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結論: 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③ 指名上臺撥鐘,要求讓分針走6分鐘。提問: 分針走了幾小格?
3. 學生動手操作,感知1時=60分。
(1)談話:認識了時與分,那你想知道時與分的關系嗎?
談話:下面老師來做個實驗,請同學們做老師的眼睛,看看當老師在鐘面上讓分針60個小格的時候,時針有什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師撥2遍)(先讓學生講發現了什么,再用電腦演示加以證實)
(2)談話:剛才大家看到分針開始走的時候,時針怎么樣?對了,時針也開始走,等到分針停下的時候,時針怎么樣?時針也停下了。也就是說時針和分針是同時走同時停的。這說明它們走動的時間是怎樣的?
提問:分針走了60個小格,是多少分?(課件展示“60分”)時針走了1大格,是多少小時?90課件展示“1時”?分針和時針走的時間是一樣的,那咱們可以在“1時”和“60分”之間劃上什么?(=)(板書: 1時=60分)
4. 感受1分的長短。
(1)引導: 1分到底有多長,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感受一下。
(2)分組實驗: 第一大組做口算題,第二大組做眼保健操,第三大組寫生字,第四大組數脈搏。教師計時。
(3)匯報結果,師記錄。
(4)小結:你看,我們用1分能干這么多的事情,所以同學們要珍惜每1分的時間。
三、鞏固練習
闖關練習.
1. 課件。
2. 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是1小時。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并提問:為什么說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時呢?
談話: 小朋友,我們每天的7點中央電視臺都要播放新聞聯播,你知道一次新聞聯播有多長嗎?1小時也就是2次新聞聯播那么長。在1小時里能做很多事情。回去問問你的家長,他(她)1小時里能做哪些事?
四、自我總結,深化認識
提問:①今天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你有哪些收獲?
④ 你們的收獲真不少,時間非常的寶貴,有關時間的格言有很多,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諺語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我們認識矛盾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解決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決定了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同。只有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既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又照顧到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材施教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要求。
古之所謂“材”是對一個人的整體概括,所謂“因材施教”是在認識某人適合于成為某種之“材”的前提下,用相應的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促使學生向某個方向發展,以求人盡其“材”。孔子在他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創立了人性差異的觀念,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作為理論指南,在教育實踐中“教人各因其材”,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同樣學習詩書禮樂、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異;有的“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有的“束帶立于朝,可與賓客言”。同樣身通六藝,卻各有特長。史實表明,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論和實踐造就了門下諸多棟梁之材。由于教學背景的變化,現代所謂“因材施教”無論在概念上還是在操作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除仍在觀念上包含上述意義外,有了更新的、更豐富的含義。“材”增加了“才”的內涵,變成“因‘才’施教”,這個“才”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學生的發展水平在縱向上有高低之分;第二,學生的認知模式存在橫向差異。兩相比較,古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學生成為不同之“材”,而現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學生具有相同之“才”。
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在不同的學習場合中,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極為復雜的,需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智能靈活的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
我要給大家說一件很令我感動的事。
我現在擔任的是高二文科班主任工作。我班有一名學生叫張月(化名),她是一個非常聰明但惰性比較大的一個女孩。從入班成績來看她排名第四,在上學期期中考試中她考了班級十三名,成績公布出來后她來找我并且哭的很傷心。她對我說:“老師,你看我這成績還能趕上嗎?我是不是需要重讀?”我馬上鼓勵她說“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憑你的智商,只要你努力,你堅持,你的成績很快就會提高上來的。”
接下來我拿了個凳子讓她坐在我身邊,我仔細地幫她分析了她目前的實際情況:數學和地理的分數偏低,平時上課經常溜號,精力不集中,有時開小差,做與課堂無關的事,課下作業應付了事。要知道學生要想學習成績好,上課思路一定要跟上老師,提高上課效率最關鍵。由于我們是學文科的,所以課下更要善于記憶,并且要根據艾賓浩斯曲線對教材知識要經常記憶、反復記憶,溫故而知新。我還告訴她學習貴在堅持,善于思考,積極主動提出問題。她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從此她上課專心聽課,善于質疑,課下及時記憶并且認真完成作業,始終如一日地這樣用心與堅持……
2、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孩子探究紙桌能站起來以及站得穩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紙、膠水、積木。
2、認知準備:孩子已經有折疊、粘貼的經驗,并具有了一定的設計制作能力。
一:導入課題
本次活動,我準備以請小朋友為“娃娃家”設計一張桌子為由,
引起孩子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出示本次活動的材料“紙”,問題“你能用紙做桌子嗎?你準備做一張怎樣的桌子”,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大膽表達意愿的機會。
二:孩子利用自身的經驗,嘗試制作紙桌,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的原因
我向孩子簡單介紹紙桌的制作方法,接著便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大膽制作。在這一個環節中,我對紙桌的制作沒有過多要求,這樣為孩子制作以后的討論“你的紙桌站起來了嗎”留出了空間,使孩子既可以從與同伴的相同之處得出初步一致的認識,也可以從與同伴的不同之處引出新的問題。
三: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并吸取同伴的長處,探索制作站得穩的桌子的方法
1.怎樣使教案變活呢?
1.1 反復考慮教學目標確定是否恰當,教學內容和組織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選擇是否能吸引學生,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要變推敲、邊修改,力求準確、貼切。
1.2 考慮如何把教案上的文字變成具有個人特色、能吸引學生是聽的課堂"臺詞"。不在這方面下功夫,課堂教學不是有骨無肉、干干巴巴,就是生硬呆板、照本宣科。要注意錘煉教學語言。一要簡明、確鑿。備課如同寫詩,也得有"力求一字穩,耐得半霄寒"的精神。而要精煉。課堂上說的話應該是多一句嫌多,少一句嫌少,嚴禁無縫。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
1.3 反復揣摩學生的現狀和心理。要考慮學生近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緒和班級的不同特點,只有如此,講課才能有的放矢抓住學生,才能達到教與學的高度統一。
1.4 要預想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留有余地。必要時要多準備一點材料,多考慮幾種教法,多設想幾種講授思路,以便隨機應變。
1.5 要反復熟悉教案。從重點內容的講授到板書提綱的布局,字字句句都要熟記,對"臺詞"要力求張口成誦,做到"背講"。"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一位書法老前輩談寫字體會時說:"下筆之前心中要有字,下筆之后心中要無字。"心中有字才能中規中矩,心中無字才能瀟灑自如。事物各異,哲理相同。上課之前,必須是袖手于前,凝神靜思,做到心中有課;待走進課堂,便要即興講授,不露斧鑿。這樣才能上出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濃妝濃抹總相宜"的課來。
1.6 及時做好總結,寫好課后札記,這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寫課后札記要注意以下幾點:
即興記寫。每上完一堂課走出教室后總有種種感受,不管成功、失敗或一般化,都要及時把自己的經驗體會記錄下來。一個單元之后,還要整理前面零散的札記,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寫出單元教學小結。
持之以恒。自古萬事貴有恒,寫課后札記也是一樣。寫札記開始階段,總會有麻煩之感,或懷疑它是否真有價值。這時一定要堅定信念,堅持下去,日后會體會到:它不僅能幫助我們積累經驗,提高教學能力,而且有助于養成嚴謹的治學精神。
要與聽課學習相結合。既總結自己的經驗,又學習、吸取別人的長處,積少成多,發展形成自己的特長。
系統整理,不斷提高,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下年度再教之前,要重溫札記。這樣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就會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教學中的低效勞動和無效勞動是很多的。拿編寫教案來說,一些教師為了應付檢查,或一味照,參考資料抄,或先講課后補寫,什么重點、難點、方法、步驟、就像一個模子倒出來的一樣,這樣的教案沒什么實用價值。
2.運用是教案的生命
教師要憑借教案上好課,就要把教案編寫的具體實在,切實可行。
2.1 編寫的教案要有詳有略。教案也可以說是備忘錄,有些教材早已熟悉,不必寫得過于詳細,需要詳講的疑難之處,不妨多用點筆墨。
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樹立愛護鳥的意識,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幻燈片若干(配樂朗誦散文),錄音機一臺、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根神奇的魔術棒,看一看它會變什么小動物?(教師變魔術)對了!是小鳥。”
2.師:“在大森林里,有許多許多大樹,大樹上有許多許多小鳥,小鳥都愛唱歌,小鳥的歌會落在什么地方?(幼兒想象表述)
3、過渡:“小鳥的歌真美!真神奇!讓我們來聽一聽散文里是怎么說的?”
[放音樂1]
二.初步感知散文的主要內容。
提問:(1)小朋友,剛才聽的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聽了這首散文,你覺得怎么樣?
(2)散文里你聽到了什么?
過渡語:小鳥的歌會落在什么地方?那里變得怎么樣,我們再來聽一聽散文。
[放音樂2]
三.分段感知散文內容。
教師逐一出示圖片,并朗誦散文。
第一段提問:森林里有什么?大樹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第二段提問:小鳥的歌灑向哪里?在樹枝的縫隙里瀉成了什么?
小鳥的歌掉在哪里?草尖結出了什么?
小鳥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長出了什么?
第三段提問:小鳥的歌投進溪水里,游成了歡蹦亂跳的什么?
師:“你聽,森林里到處都是小鳥的歌。”
教師小結:小鳥的歌真好聽,落到哪里,哪里就會變得很美、很美!
四.幼兒學習朗誦散文。
(1)幼兒觀察畫面,一起輕輕地念散文。
師:“我們用優美的聲音輕輕地念一念散文。”
(2)啟發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來散文內容。
師:“小朋友念的真不錯!下面請小朋友拿著圖畫紙,按著1、2、3、4的序號把這首好聽的散文念出來,你可以念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也可以念給后面的老師聽。
(3)幼兒完整念散文一遍。
五.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1)討論:小鳥的歌還會落在哪里?長出什么?
(2)師:“下課后我們把小朋友說的話,畫成美麗的畫,然后編進散文,好嗎?”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活動1活動設計背景
交通安全很重要,我們時刻都不可忽視。本次活動主要是講有關交通方面的知識,遵守交通規則要從幼兒抓起。讓幼兒懂得交通警察在馬路上指揮交通時所做的手勢,并讓他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指揮交通的動作手勢和交通標志,使幼兒明白遵守交通規則對交通順暢和保障生命安全的意義。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交通指揮手勢。
2.認識一些交通標志。
3.培養幼兒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大班安全教案反思共計4篇教學反思
4.激發對交通警察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學習一些常見的交通指揮手勢和標志。
難點是讓幼兒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1.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圖片。
2.一些交通標志如斑馬線,人行橫道,禁止行人通行,左轉右轉等
3.警帽,哨子。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圖片并讓幼兒說說交通警察在馬路上指揮交通時都做了哪些手勢。
指導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指揮交通的動作和手勢。如左轉右轉,停止,直行等。
2.啟發幼兒說說日常生活當中在馬路上如果沒有交通警察會發生什么事?
3.出示圖片幫助幼兒認識人行道,禁止行人通行,左轉右轉等交通標志。
4.引導幼兒回憶在街上見到的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或交通事故,討論在街上應該怎樣走,怎樣過馬路,乘車時怎樣做才能保證安全。
5.游戲,帶幼兒到操場上,教師畫出十字路口路線,讓幼兒扮演交通警察指揮交通,其他幼兒模仿司機開車的動作,在馬路上行駛,按交通警察的哨聲和手勢停止,左轉,右轉,直行等。
然后再輪流交替扮演做游戲。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活動2活動分析:
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奇、模仿力強等特點,是最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的群體。雖然他們出去一般都有成人監護,但稍有不慎,就會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甚至釀成悲劇。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獨自穿越馬路、獨自活動的機會增多了,孩子們雖然對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略知一二,但對其危害程度了解不夠。通過此次活動,幼兒了解了交通安全標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提高了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基本的交通規則,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交通安全標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學習基本的指揮手勢,懂得手勢的意思。
3、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提高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
1、制作介紹常見交通安全標志的課件。
2、組織幼兒自帶小自行車、書包,自制方向盤。
3、將場地布置成馬路十字路口的樣子,停車場標志、自行車標志。
4、與交警聯系好,邀請前來講解。
5、音樂磁帶,多媒體設備(搜索flash動畫)。
心理:觀察馬路上的交通標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創設情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 這里有斑馬線、欄桿,這里象什么地方?(馬路)我們就來看馬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情?看誰看得最仔細。
二、展開
(一)觀看情景表演,引起幼兒思考
(注意提醒:又發生了一件事情)(表演內容:A、一名汽車司機車速較快,撞傷了橫穿馬路的小學生;B、一名行人看到交警不在,翻越欄桿橫過馬路。)
問:“剛才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危險事情的發生?”“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小結:多么危險可怕的事情,為了我們的生命安全,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二)認識信號燈標識及幾種常見交通標志
1、認識信號燈,說說信號燈的作用。
師:在生活中,很多馬路上都有信號燈,信號燈有幾種顏色?它告訴我們什么?(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2、模擬游戲,體驗信號燈在交通中的作用。
師:我們來個做游戲,《遵守規則的小司機》。男孩扮演小司機,女孩扮演小學生,看信號過馬路。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小結:小司機們真遵守交通規則,相信平安一定會伴隨你們。
3、播放課件,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交通標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師: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上,除了信號燈這個交通標志外,還有很多交通標志。今天劉老師就帶來了幾種,你們想看嗎?根據不同標志,提問不同問題。問:這是什么標志?看到這個標志,我們要怎么做?
歸納:
⑴ 指示標志:在藍底色上畫著不同的白色圖案,是指示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指示標志,就告訴人們可以做的事情。
⑵禁止標志:在紅色圓圈里畫著不同畫面或符號,有一條明顯的紅斜線,是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它們共同的名字叫:禁止標志。禁止標志就告訴人們不能做的事情。
⑶ 警示標志:在黃色三角形里畫著不同的畫面,用來提示人們對某些不安全因素要高度注意,這叫警示標志,警示標志就告訴人們此處危險要注意,要遠離。
⑷出示三種標志,進行歸納總結。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常見的三種交通標志,藍色白圖案的標志叫(指示標志),紅色圓圈內畫有不同圖案,還有一條紅斜線的標志叫(禁止標志),黃色三角形內畫不同圖案的標志叫(警示標志)。
小結:小朋友記得真準確,老師獎勵你們看一段動畫片,動畫片里有交通標志,看誰先說出來。
4、播放flash動畫,鞏固對標志的掌握,有獎搶答。
播放畫面,幼兒觀察,以最先答對的幼兒為勝,并獎勵小粘貼。
(三)學習指揮手勢,現場指揮
1、師:剛才我們認識的交通標志對維護交通安全起著重要的作用。
車輛順利通行,人們的生命安全,更離不開交通警察。今天,我們就邀請來了女子中隊的交警阿姨,讓我們歡迎阿姨的到來。
2、警察:孩子們,剛才你們已經知道了十字路口的交通規則,認識了不同的交通標志,現在,阿姨給你們做幾個常見的指揮手勢(直行手勢、停止手勢、左轉彎手勢、右轉彎手勢)。
大家說說是什么意思?有信心學習嗎?警察做指揮動作,幼兒猜意思。
3、游戲“學做小交警”,學做交通指揮手勢。
(四)游戲:“交通安全伴我行”
師:孩子們交警阿姨看到你們這么聰明,想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你們高興嗎?我們就請交警阿姨作我們的現場指揮,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不同道具,扮演不同角色,交警站在十字路口,進行現場指揮,在音樂伴奏下,展開游戲,提醒幼兒遵守交通規則,觀看指揮手勢進行行駛。
三、結束
集合隊伍,講評情況:
交警:“孩子們,今天你們學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識,都表現得非常出色,老師和阿姨都覺得你們可以成為交通小衛士”。
老師:“希望你們能像阿姨那樣自覺維護交通安全,讓更多的孩子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組織幼兒歡送交警阿姨,自然結束!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活動3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3、不走斑馬線會肇成事故的危險性。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要小心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活動難點:日常生活中,較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紅綠燈圖片、畫有十字路口(有斑馬線)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發生車禍圖片,請幼兒觀看。
幼兒討論,為什么會發生交通事故呢?(幼兒回答,主要原因是不遵守交通規則)引出主題。
2、教師出示十字路口的圖片提問:
①這是哪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見過它?
②上面的白線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3、出示紅綠燈圖片提問:它有什么作用呢?
4、讓幼兒討論,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怎么過馬路。
如果沒有紅綠燈,行人怎么過馬路?(學生表演)總結要做到:一站二看三通過。
5、教師小結小朋友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紅綠燈,綠燈可以走,紅燈不能走,走的時候要走斑馬線,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要兩邊看一看,沒有車子才能過,要慢慢走,不能亂跑。
要小手牽大手靠右走。
6、游戲:紅燈停、綠燈行玩法:請一個小朋友當交通燈,一只手拿紅燈,一只手拿綠燈。
其他小朋友開著車子過"馬路"時看紅綠燈,綠燈往前開,紅燈停下來,如違反罰停玩游戲一次。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活動4一、設計意圖:
在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孩子當中的許多家庭都有私家車,馬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多,為了加強幼兒過馬路時的安全意識,保障幼兒的安全,我們有針對性的開展了“紅燈停,綠燈行”的活動,強化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在馬路上要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2、理解“紅燈停,綠燈行”的重要性,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
3、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事先安排家長帶孩子觀察馬路上的車、交通設施和標志等。
2、布置馬路場景:馬路的十字路口、紅綠燈信號牌。
3、課件視頻:汽車過十字路口。
4、擬人化的紅燈、綠燈(在兩個長方形紙板上分別貼上圓形的紅、綠色蠟光紙,畫上眼睛)。
5、音樂“我是小司機”、方向盤若干
。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游戲“我是小司機”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扮小司機,你愿意扮就選一個方向盤吧。播放“我是小司機”的音樂,幼兒手持方向盤在十字路口自由開車,發生沖撞后停止音樂,游戲結束。請幼兒到座位上坐好。
2、討論:
(1)、請幼兒說一說剛才小司機為什么會發生沖撞。
(2)、請幼兒說一說十字路口的汽車為什么不會發生沖撞。
(二)、紅燈綠燈眨眼睛
1、教師出示教具紅燈綠燈
提問:“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它有什么用途?”
引導幼兒說出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討論: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么樣?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紅綠燈就會像開始我們小朋友扮小司機亂撞那樣,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2、放課件,看視頻-----汽車過十字路口
引導幼兒討論:
“汽車和行人什么時候停下?什么時候才能走?”
“紅燈亮了,汽車會怎樣?綠燈亮了,汽車又會怎樣?”
“紅燈亮了,行人會怎樣?綠燈亮了,行人又會怎樣?”
3、教師小結:馬路上有很多的車和行人,因此在十字路口設置了紅綠燈,不管是車還是行人,看見紅燈都要停下,看見綠燈才能走,這樣才不會發生交通事故。
引導幼兒說出:看見紅燈停一停,看見綠燈向前行。
(三)、玩開汽車游戲,練習遵守交通規則
教師講解游戲玩法:請2-3名幼兒當小司機,其余幼兒當乘客,乘客愿意上誰的車就把手搭在誰的肩膀上。教師用紅綠燈指揮交通。
1、開始游戲:紅燈亮了,汽車停下;
綠燈亮了,汽車前行。看一看小司機是不是遵守交通規則。
2、變換角色,反復玩游戲:幼兒輪流當小司機,不限制汽車數量,讓幼兒當信號員用紅綠燈指揮交通。
(四)、活動延伸:
1、觀看有關闖紅燈發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圖片。
2、請幼兒家長帶領幼兒到十字路口觀察紅綠燈是怎樣指揮交通的。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活動5活動目標:
了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與成人一起外出的經驗。
2、有關模擬游戲的情景創設。
3、課件《看望兔奶奶》。
活動過程:
1、邊觀看課件(一)邊討論。
(1)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帶兔寶寶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媽媽到水果店給奶奶買水果,兔寶寶就跑到了馬路上。她看到花叢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飛到了馬路中央,兔寶寶就一路追過去,差點被車撞上。
(2)為什么兔寶寶差點被車撞到?
(3)教師歸納:兔寶寶離開媽媽在馬路上玩耍,差點被車撞上。這樣太危險了,不管什么情況我們都不能在馬路上玩。
2、邊觀看課件(二)邊討論。
(1)兔媽媽和兔寶寶繼續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馬路對面,兔寶寶興奮地想沖過馬路見奶奶,可是被兔媽媽一把拉住了。
(2)兔媽媽為什么要拉住兔寶寶?過馬路應該走哪里?
(3)教師歸納: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4)十字路口有斑馬線,行人是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走呢?什么時候可以走?
(5)教師歸納:過十字路口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6)兔媽媽和兔寶寶走到斑馬線前,等綠燈亮時再穿過馬路去奶奶家。
3、小結:兔寶寶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險,你們知道怎樣才能避免那樣的危險嗎?(幼兒回答后,教師用自編兒歌進行歸納:小朋友,要牢記,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
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確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擬游戲“去春游”中或到馬路上去實地體驗。
(1)帶領幼兒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場景一:人行道和車行道
師:前面有兩種道路,行人應該走哪一種路?(人行道。)
師:行人應該注意什么?(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特別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
場景二:十字路口
師:要過馬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走?(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場景三:天橋
今天下午,學校給我們放映了一個名為《交通安全教育》的節目。觀后,我深感震驚。
這個節目通過兩位同學之間的搶答競賽,告訴了我們交通安全常識。這節目中提到的知識我早已熟記在心,可我卻不關心這些細節、不遵守這些規定,這讓我無地自容……
記得今年寒假,我一個人跑到外面玩。過馬路時,那討厭的紅燈亮了起來,擋在我面前,我的腿不覺向馬路中間邁去。可腳剛剛落地,我便像觸電般地打了個顫抖。我埋怨自己不爭氣,連闖紅燈都不敢。可是——萬一出車禍怎么辦呀?不行還是……進行了幾秒鐘的思想斗爭后,我終于下定決心闖過去。我閉住雙眼,大喊著“我不怕”向馬路中間跑去。跑到綠化帶旁時我的腿早已軟癱無力。我扶著臺階,揉了揉發抖的雙腿,繼續我的“闖燈旅途”。快到頭時,右邊駛來一輛車,那車開得飛快,卻不按路線行駛,像醉酒大漢似的暈頭昏腦的向我駛來。我“初生牛犢不畏虎”,妄想用兩條腿跑過四個輪子,信心滿滿的我與瘋狂的汽車擦肩而過——還好,有驚無險!我剛倒在路邊,近處便傳來一陣急促的剎車聲……
聽了《交通安全教育》,我深感狼狽,今后我一定對我以前和行為作出悔悟,并好好學習交通安全知識,時刻不忘“安全第一”!
清徐縣職工子弟第二小學校五年級:張逸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但是,仍然有一些觸目驚心的幼兒安全事故。例如,近幾天發生的一名幼童落在校車里八小時被悶死。這樣的悲劇絕不是僅此一件。現如今的幼兒安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處。
一、我國幼兒安全教育現狀
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這也得到了幼兒園方面的贊同,但是在幼兒安全教育策略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對幼兒安全教育策略落實不到位
首先,對教育設施的安全隱患檢查得不徹底。例如,游戲設施沒有定期檢修,消防設施不夠健全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甚至安全檢查也會疏忽的小事,就可能釀成大禍。不能只把安全放在嘴上,要認真仔細地落到實處,才能盡可能的避免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其次,幼師的能力不夠,安全和責任意識不強,甚至會私自脫崗。現如今的幼師授課中,有這樣一種現象,當教師脫崗的時候,就讓幼兒自己繪畫來打發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沒有人看管和監督,安全事故就極易發生。各種各樣的客觀因素導致了安全教育策略落實的不到位,孩子的安全存在隱患。
2.幼兒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完善
在幼兒園,我們經常會聽到教師說“小心摔倒”“不要打架”“吃飯要慢慢吃”等等一句句的叮嚀和囑咐,可是幼兒畢竟年幼,對于這些叮囑幼兒并不是很理解,而且,這些并不能杜絕一切安全隱患,而且一些想不到的隱患不是教師的監督和叮囑可以解決的。應該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危險的,什么事情不要做,教他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己保護自己,而不僅僅是聽教師說不要做什么。
二、關于幼兒安全教育策略的建議
1.將安全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應該全面地貫徹落實,這和日常知識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應在日常的授課和游戲活動中滲透安全常識,不僅在幼兒園,還要充分利用家庭環境、游樂場所、小區等資源展開安全教育,讓幼兒時刻受到安全意識的熏陶,使安全的重要性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學會自己保護自己,能夠簡單辨別安全和危險的環境。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以問答游戲的形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教師可以和幼兒玩一個叫《問大歌》的游戲,教師可提問:廚房里有哪些危險?然后讓幼兒自己回答出來廚房有哪些危險,教師就配合著做示范給兒童看。最后和幼兒一起大聲回答,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危險,比如陽臺比較危險,不能自己一個人去,不能去隨意碰插座,廚房里的東西在沒有爸爸媽媽允許的情況下不能亂動等。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危險,使安全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2.舉辦各種形式的關于安全教育的活動
以往的安全教育都是以教師講幼兒聽的形式,不僅教師費事傷神不知道如何解釋,而且幼兒更是覺得教師不知所云,所以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我們可以把安全教育形式變成娛樂活動展開。比如,開展有關安全意識的話劇表演,讓幼兒表演各種與安全意識的情景,還可以開展有關安全知識競答,既可以鼓勵幼兒學習安全知識,還能夠在游戲和活動中了解安全知識的重要性,也會加深他們對學到的安全知識的記憶和印象。這樣以活動的形式進行,擺脫了枯燥單調的教育模式,還能激勵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3.加強對幼師的安全教育素質培訓
幼兒安全教育中教師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必須嚴格。所以應加強幼師對安全教育知識和自身責任心的培訓和學習。幼師不僅要有專業知識,還要熟練掌握幼兒安全教育知識,時刻盡可能地保護幼兒的人身安全。此外,職業的認真和責任感也必不可少,只有幼師真正做到了認真負責,細心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舉動,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也是極為重要的。
4.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安全
幼師要悉心關注幼兒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發現問題及時溝通開導,以免給幼兒的成長蒙上陰影,影響孩子今后的發展和性格的生成。幼兒園方面應多開展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健康陽光地成長。
幼兒安全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對于幼兒園方面來說,保護孩子的安全是首要任務。幼兒園方面應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與保護,把幼兒安全教育策略落到實處,加強對幼師的職業能力培訓,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讓幼兒安全事故永遠成為歷史,把幼兒的安全切實的放在心上。
參考文獻:
[1]郭宏偉.淺談如何以游戲形式開展幼兒安全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
2、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角等于90度。
3、鈍角三角形:其中一個角一定大于90度,鈍角大于九十度且小于一百八十度。
游戲目標:
1、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模仿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工作,進一步了解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及特性。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及一定的規則意識。
3、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和游戲帶來的樂趣。
游戲準備:
1、物質準備:
醫院:聽診器、針筒、輸液器、口罩、藥品盒等;
農貿市場:水產品(螃蟹、魚、蝦)、電子稱;
超市:各類食品盒、飲料瓶、化妝品盒等、小筐若干;
美容院:化妝品、梳子、鏡子、熱水器、蒸頭器等;
小吃店:各類食品、蒸籠、服裝等。
2、經驗準備;
幼兒已玩過醫院、農貿市場、超市、美容院、小吃店的游戲。
游戲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2、師生共同回憶上次活動情況,并提出新的要求及需改進的地方。
3、幼兒按意愿來選擇游戲中的角色。
4、幼兒以角色身份布置游戲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