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02:06: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化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在教學內容方面,抓住重點,積極進行總結和歸納。
醫學檢驗的學生在學習分析化學之前就已經學習過相關的醫用基礎化學課程,教師只需要將教學內容梳理一次學生就會明確自己薄弱以及所需要掌握的地方。然后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節省教學時間。分析化學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數學統計以及化學等,都屬于比較復雜的內容,并且會出現比較多的公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善于歸納,將相似內容總結在一起,讓學生可以更快記住重點內容。比如在計算弱酸性體系的分布系數時,涉及到的公式比較復雜,教師可以通過其中發掘規律的方式為學生找出便于記憶的方法:公式中的分母是按照氫離子濃度降冪的順序排列的,分子則取決于型體中所含氫的個數。抓住這樣的規律之后學生就可以更快并且更深刻地記住計算公式。
2.在教學模式方面,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豐富課堂。
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可以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講授為主,同時結合談論、提問、小論文以及習題課等輔助手段讓學生的思考成為教學中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逐漸取得進步。首先,教師可以從溶液的移取、天平稱量的操作方法等入手進行講授教學,在與實驗課結合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檢測結果精度的重視。其次,在一部分知識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提問教學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并讓學生在搶答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激發出他們對分析化學的學習熱情。再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確定一個課題,讓學生圍繞該課題展開談論并相互交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不僅可以看到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更可以明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討論教學的開展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在活動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3.在教學手段方面,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非常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文字、動畫、圖表以及聲音等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幫助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加快教學進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雖然具有諸多優越性,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但有些知識如果單純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反而會因為速度太快而無法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比如重要的公式,由于公式無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直觀性來強化大腦對它的記憶,因此如果教師只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過一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將很難領悟其中的思路。而板書教學手段則可以彌補這一缺陷,教師在推導公式時如果采用半數教學的形式,雖然速度會比較慢,但是在教師一步步板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跟隨推倒過程進行思維活動,而這種板書過程也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足夠的思維時間,既可以加強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讓課堂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多樣。
4.在教學方法方面,改革考核方式。
考試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經歷的過程,其主要是為了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更應該表現出對學生能力進步情況的關注。但是很多學校對于考試結果側重點從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轉移到了對考試成績的在意,不僅讓學生背負較大的學習壓力,同時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善教學情況,讓學生獲得進一步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改革考核形式非常關鍵。第一,教師可以利用平時的小測驗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這種小測驗趣味化。比如可以通過舉辦知識問答的方式進行考核,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下接受考核,教師也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學生也不用背負太大的壓力。第二,引入案例教學。對于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而言,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直接關系到這門專業課學習的優劣。因此,教師在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引入案例分析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不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教師也可以通過案例教學發掘出學生更大的潛力。比如社會上引發大眾關注的三聚氰胺事件等就可以作為教師的案例引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出分析其中有害化學成分的方案,學生也會真正理解分析化學這門課程的意義。
2化學與醫學及檢驗學的聯系
作為醫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化學與醫學的聯系。歷史上,化學家很早就努力為醫治疾病制造藥物(如、抗生素藥物等),為醫學和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現代醫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體中生理、心理和病理現象的規律,從而尋求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類健康。顯然,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體,而人體包含著由八十多種元素構成的上萬種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間發生著復雜的化學反應,人體的一切生理現象(如消化、吸收、排泄、循環等)都是這些復雜化學變化的外在體現。此外,人體內元素含量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人體必需元素的缺乏和過量都會導致人體化學平衡失調,進而導致多種疾病(如缺鈣會導致佝僂病、缺鐵會導致貧血、氟過量會導致氟骨癥)。最后,治療疾病要依靠藥物,而藥物本身也是化學物質,其藥理作用與其化學結構和化學性質密切相關。藥典中有很多無機藥物如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氯化銨等,可舉例讓學生了解。下面介紹化學與檢驗專業的聯系。由于大一新生剛入校,還沒接觸檢驗專業課,教師可簡單介紹一下檢驗專業:醫學檢驗是運用現代物理、化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醫學診斷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實驗室技術、醫療儀器設備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該學科要求使用各種光電儀器及化學試劑完成實驗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較好的化學基礎。接下來讓學生了解經過檢驗得到準確結果是治療疾病的首要及關鍵步驟,激發學生學習檢驗專業的熱情。然后結合具體例子,如臨床檢驗常運用化學原理和方法測定血、尿、胃液等生物標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以幫助正確診斷疾病,來說明檢驗專業學生打好化學基礎的重要性。這部分最后可選擇播放高分子化學家周其鳳的《化學是你,化學是我》一歌來活躍課堂氣氛。歌詞中的“化學究竟是什么,化學就是你,化學就是我”,“父母生下的你我,是化學過程的結果,你我的消化系統,是化學過程的場所”,“記憶和思維活動,要借化學過程來描摹”,“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學密碼解鎖“這幾句形象地說明了化學與人體的緊密聯系。
2結果
2.1調查問卷分析
調查全部在實驗組學生中展開,共匿名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結果表明,CMT的引入讓學生明白了基礎知識在臨床中的運用,激發了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這正是應試教育下的學生最缺乏的學習能力之一,見表1。
2.2理論成績分析
由表2得知,在CMT教學內容測試中實驗組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u=2.48,p<0.05),說明CMT教學法提高了實驗組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培養了其學習能力和方法,從而對基礎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表3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亦證實了這一點(u=3.72,p<0.01)。在綜合能力測試方面,實驗組同樣表現優秀,其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10.2,p<0.01)。
3討論
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學好它可以幫助醫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臨床上各種疾病發生、發展的機制及其治療原理,但因其知識點繁雜、枯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和效率低下,歷來被醫學生認為是較難學習的課程之一[4]。對醫學生來說,沒有比臨床病例更能引起其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將CMT引入生物化學教學,通過不斷摸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積累了一些經驗,總結如下:
3.1教學案例的難度應符合學生的綜合能力
典型性CMT要求的教學案例是從臨床搜集的真實的復雜病例[5],對于醫學知識掌握甚少的大一學生來說,即使在教師引導下也很難就復雜的臨床病例做出準確的分析,最終必然會因為超出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使教改流于形式。鑒于此,我們所采用的病例都是授課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自己編寫的,擯棄了過多的干擾因素,適當降低案例的難度,同時保證其真實度和有效性。此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需要教科書以外知識較多的病例,我們同時指定相應的參考書,減輕了學生的課下負擔。實踐表明,以上措施使得大部分學生均能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活躍。
3.2CMT盡量不要在新授課中引入
目前的文獻資料顯示,CMT在臨床課程中均是在新授課中應用,先由學生課下預習、自學或者查閱資料來分析問題,課上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問題的一步步解決來學習新知識。我們開始也借鑒上述方法,但遺憾地發現,有能力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甚少,教學氣氛慘淡。我們轉而在學完相關章節后引入臨床病例,將其中的知識點甚至是已學的跨課程知識融入到教學病例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的興趣和靶向性。這才是醫學基礎課程引入CMT教學的主要目的。表1的調查問卷結果同樣證明了這一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厘清水中微量鐵含量測定的原理;②準確繪制標準曲線。
2.技能目標:①熟練使用電子天平、容量瓶和移液管;②準確進行溶液配制的操作;③初步完成水中微量鐵含量的測定操作。
3.情感目標:培養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樹立團結協助的精神,逐步形成綜合的職業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①標準溶液的配制;②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操作;③標準曲線的繪制。
2.教學難點:標準溶液的配制。
四、教學過程
1.學案領航,課前預習。
課前分發學案,說明學案使用方法和目的,對學案的完成質量提出要求。通過學案領航,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更好地對單元內容進行探索和學習。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性格特點進行“異質分組”,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及展開競賽活動。
2.組織教學,回顧復習。
教師提問溶液配制的相關知識。通過教師提問幫助學生復習舊知,同時舉一反三,為本次課學習微量鐵的含量奠定基礎。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
3.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教師提問微量鐵的含量測定方法,進一步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發現問題。肯定學生中正確的回答,糾正錯誤的地方,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幻燈片進行目標展示,對教學內容進行概括和介紹,幫助學生明確本次課的學習任務,有利于展開教學。
4.課堂實施,完成任務。
任務一:標準溶液的配制。電子天平、容量瓶和吸量管都是檢驗專業學生必備的技能,在上一學期已經學習過,這里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利用各種資源調度所學知識,進行再利用,鞏固核心技能。教師在本任務中主要進行檢查指導,同時做好過程性記錄,為評價做準備。任務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教師介紹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組成和結構、用途等,并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對視頻中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后布置測量任務。通過實物和視頻雙重強化重點知識,加深學生印象。再布置測量任務,讓學生立即操作鞏固剛才所學習的知識,為后續獨立完成測定奠定基礎。任務三:系列標準溶液吸光度的測定。教師檢查上節課所布置任務的完成情況(請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確定鐵含量測定的波長),指導學生分別測定組內所配制系列標準溶液的吸光度,并做好記錄。通過布置任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接著上一任務進行吸光度的測量,可以檢查學生上課的掌握情況,對知識的內化程度,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隨時發現問題,隨即解決問題。任務四:標準曲線的繪制。教師展示前期搜集的優秀案例,給學生留下直觀印象,然后細致講解標準曲線的繪制方法,最后布置任務。通過展示優秀案例,幫助學生很直觀地認識標準曲線。自己動手完成曲線的繪制,在實踐操作中獲得知識,鍛煉技能。分組練習法幫助學生鞏固操作,增強合作意識,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任務五:未知水樣中鐵含量的測定。本任務綜合考察了任務一、任務二和任務三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布置任務后由各組學生討論自己制訂方案,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課堂小結,三維評價。
通過板書,總結歸納本次課內容,強調重點、難點,加深學生理解記憶。引導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每組選出一名最佳組員,班級選出最佳學習小組。學生自評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學生互評幫助學生發現他人、反思自己,教師評價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班級內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6.任務拓展,鞏固提高。
通過書寫實驗報告鞏固本節所學知識,布置拓展任務:微量鈷的含量測定,通過設計方案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
2.1考綱引導教學法
第一次上課筆者就把當年新頒布的臨床類執業助理醫師生物化學考試大綱印發給學生,并明確告知學生,今后生物化學課程就是緊緊圍繞這個大綱來教學的。每次開課前,先給學生展示本次課對應考綱要學習的內容,明確達成目標,按目標進行教學。
2.2內容摘要引導學習法
由于生物化學課時少,教學內容多,并且開課的第二學期節假日較多,會耽誤一些課時;加之學生書寫較慢,只顧抄筆記,影響了聽講,導致學期教學任務難以保質保量完成。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筆者將教學中學生要做筆記的板書,以及歸納總結的重要內容課前印發給學生,減少學生記筆記的時間,為學生贏得深入思考、記憶和做題的時間。
2.3復習題引導師生一對一考核法
農村醫學專業開設課程多,學生平時學習任務繁重,需要教師加強平時學習過程的督導;生物化學教材每章后只有少量選擇題,為使學生全面掌握、理解、記憶考點,筆者制作了一份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常用縮寫符號及結構的綜合性復習題印發給學生,題目涵蓋了考點,同時將復習題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題目,將每類題所占分值進行公布,平時考核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20%(即20分),由教師對學生一對一考核獲得。具體實施如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完一章或一節后,做復習題上有關的題目,由教師課堂提問學生,并點評、講解。到學期中期,用兩節課時間和課余時間,學生按自己掌握的程度主動找教師進行考核,教師按每類題所占的分值隨機抽取復習題上的各類題目逐個對學生進行考核。
2.4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題強化法
為了使生物化學教學與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零距離,筆者參考當年的臨床類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卷,以及歷年考試真題和最新公布的考試大綱,編印了生物化學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模擬題。每學完相應章節,就布置相應章節的題目讓學生來做,通過批閱發現存在問題,進行點評講解,強化學生記憶,使其在校期間就接觸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生物化學部分真題,減輕畢業后考試的壓力。
3效果分析
按考綱進行教學,做到了有目標、有內容;內容摘要引導學習法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使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復習題引導師生一對一考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較為懶惰的學生,有了面對教師考核的壓力,不得不去學習、記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了期末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考核合格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興趣;助理醫師資格考題強化法,讓學生了解了考題類型與難度,畢業后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時,生物化學答題正確率普遍提高。課程結束后,對農村醫學專業3個班共156名學生進行測評,結果如下:認為內容摘要引導學習法好的學生人數占75%,較好占20%,一般占5%;認為復習題引導師生一對一考核法好占77%,較好占19%,一般占4%;認為助理醫師考題強化法好占64%,較好占32%,一般占4%。
Abstract:ObjectiveTomotivatethestudents''''interestsandcultivatetheirabilityofthinkingandoperationandinnovation.MethodsThenewpatternofopenexperimentteachingshouldbeconstructedbystudenteccentric.Theexperimentcontent,process,optimaltimeandassessmentofachiemementwereresearched.ResultsIdealeffectwasobtainedthroughthismethod.ConclusionTheabilityandoriginalityofinnovationwereimprovedforstudents.
Keywords:Open;Chemicalexperiments;Experimentteaching;Innovationability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實驗教學能為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學實驗技能,并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實驗室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主陣地之一[1,2]。決不是驗收時必須的擺設,實驗課更不是教學的點綴。要對化學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革,首先就要改革傳統的驗證式實驗教學模式。
1開放式實驗教學簡介
傳統的驗證式實驗教學只重視對課本理論知識的驗證,過多地強調實驗的結果、結論,而忽視了實驗的設計、方法、步驟和過程,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研作風。首先在實驗教學方法上教師過于拘泥形式,通常是準備甚至調試好實驗裝置和儀器,編寫好實驗指導書,設計出實驗報告框架,讓學生按照已有的設計和統一的方法操作,把數據填入統一的表格,并按給出的計算公式處理數據,得出結論。這樣做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不利。其次在實驗教學組織安排上不合理,影響了實驗效果。由于受儀器設備數量少、器材藥品耗損大等因素的影響,實驗通常都是分組進行,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動手,更談不上對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此外,由于儀器、設備、教材的更新跟不上社會生產發展和知識更新的步伐,現行教材涉及的一些實驗方式呆板、內容陳舊,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難以發揮[2]。
開放式實驗教學是改革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拓展知識面。獲得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教師由傳授型轉為指導型、將學生由被動接受驗證型轉為主動參與探索型,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的內涵
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是針對傳統化學實驗教學封閉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它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3]。它不光指實驗室的開放,還指實驗教學內容的開放、實驗教學方法的開放、實驗教學評價的開放等不可缺少的內涵。所以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首先一定要充分深刻理解它的內涵。
2.1實驗時間開放
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首先意味著實驗時間的開放。實驗時間開放又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學生進入實驗室的時間開放;第二,學生做實驗的時間時數開放,也就是每項實驗在時間長短上沒有限制,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驗。
2.2實驗內容開放
從實驗內容和學科發展的關系分析,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內容應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應及時根據現代科技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的實驗方法而發展,以先進的實驗內容吸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其教學內容應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社會生產實踐密切聯系。教師要經常參與來自社會的實踐課題,并使其及時轉化為實驗內容,從而使學生也參與到實踐課題中來。這樣既充實了實驗內容,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課堂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
2.3實驗教學評價開放
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評價,不能只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特別是實驗過程中學生所表現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等等。對學生的化學實驗考核要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包括: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設計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等等,在開放實驗中有獨特見解和創新的應給予較高的評價。這樣不僅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公開公正,并且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極大的發揮。
3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刻不容緩
化學實驗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加深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熟練掌握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但是,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局限于驗證一些理論,很少讓學生自己去創造、設計,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填鴨式”的。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步驟一步步做,實驗往往比較順利,不會遇到很大的困難。這樣的實驗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對一些實驗原理、方法往往掌握得不夠透徹,抑制了其創造性的發揮和個性的發展。因此,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4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實踐和改革嘗試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開創精神,培養他們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掌握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及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后,教師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進行選題。例如:超聲波提取植物中草藥總黃酮及鑒別研究、超聲波提取植物中草藥總黃酮及清除羥自由基作用研究、紫茉莉紅色素提取及其穩定性研究、藥物有機合成、化工中間體有機合成等,筆者對部分導師組和非導師組學生(因為報考導師組學生過多,而招生名額很有限,沒有被錄取的部分學生也強烈要求來做實驗)進行了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改革嘗試,主要分四個階段。
4.1第一階段:布置設計實驗的題目由教師將多個難易不同的實驗題目列出發給學生,每位學生可以任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并且將實驗室所具備的條件(如藥品、儀器、設備等)告知學生。學生根據現有實驗條件設計分析方案,如有特殊要求也可提前向教師提出申請。實驗室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條件。但為了安全起見,有毒藥品一律不予提供。
4.2第二階段:設計實驗方案學生拿到題目后,可以針對選定的實驗題目,查閱有關的文獻資料,運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基礎實驗知識,寫出初步的設計方案,包括①實驗原理;②所需藥品以及所需溶液的配制方法;③所需要的儀器、設備;④具體的實驗步驟;⑤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⑥參考文獻。設計方案完成后,交給指導教師審閱。教師認為設計方案合理可行且實驗條件具備后,學生即可進入實驗室實施設計方案。
4.3第三階段:開放實驗室,實施實驗方案實驗室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實行全天開放,學生在設計好分析方案后,在開放時段內隨時可以進入實驗室,完成設計實驗的內容。教師只是適時地給予啟發性的提示,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不斷改進和完善實驗方案,從而以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得到最準確的實驗結果。
4.4第四階段:寫出研究論文或實驗報告學生完成設計實驗后,整理原始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寫出研究論文或系統性實驗報告,系統性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所需試劑和儀器、具體實驗步驟、數據的處理、結果討論及誤差分析。從理論上分析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現象,并對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實驗做出總結。
5開放式綜合設計化學實驗實踐的思考
5.1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化學實驗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化學實驗的選題非常關鍵,要求教師了解化學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及其發展動態,給出既有基本操作,又具有設計性、研究性,符合實驗教學規律的題目。由于題目多樣化、綜合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應付自如,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高的動手能力,對每個實驗都要了如指掌,并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因此,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5.2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化學實驗存在的問題通過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筆者探索出了一條實驗教學的新途徑,提高了學生的全面素質,充分發揮了實驗教學的特殊功能,使實驗教學與國際上通行的教學方法接軌。筆者的教改,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同時,該項實踐也引起了我們深深的思考:由于高校中普遍重視科研和課堂理論教學,教師對實驗教學投入的精力很少,這很可能導致實驗教學水平下降。由于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實驗所需的藥品及儀器很多,對實驗室管理體制如何適應新的實驗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化學實驗題目較多并且全天開放,教師及教輔人員工作量如何計算,這些都是有待于我們著力解決的問題。要營造開放實驗教學的大環境,只有全面實施學分制,學生才能有真正自主地進實驗室做實驗的時間保證。
6結束語
化學實驗實行開放式實驗在部分導師組和非導師組學生中試點實施,已取得較好的成績,學生公開發表了許多論文,部分論文還榮獲廣西高校化學化工類論文及設計競賽二、三等獎及鼓勵獎;學生組隊代表學院參加實驗技能競賽榮獲廣西高校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獎。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編寫新教材,開放實驗室,安排設計性、綜合性及研究性實驗,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條件,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實驗,大大激發了對實驗課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了研究化學的熱情。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雖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受到硬件的制約,對師資要求提高了。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值得借鑒和推廣。最近,我院已經出臺有關開放實驗室的系列文件和制度,學生可以申請進入開放實驗室自主進行科學研究,這將進一步極大地推進我院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黃鎖義,陸海峰,潘祖光,等.民族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2):65.
1.1從意識形態注重有機化學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意識到《有機化學》的重要性,針對醫學專業的學生,我覺得第一堂課不是講授專業知識,而是強調有機化學和醫學專業的密切關系,但只是一味強調其重要性不會讓大多數學生信服和重視。應該通過一系列理論知識和真實事例來論證有機化學甚至化學對醫學發展的關鍵作用。首先從生命科學的起源講起,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物質世界的科學。所有生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生命運動的基礎是生物體內各色各樣的化學反應。一直以來,生命科學一直在以化學的視角和方法來進行研究。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真正誕生了第一門用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生命活動的交叉科學——生物化學。當以化學方法研究生命活動發展到化學分子層次時,又產生一門前沿學科——分子生物學。20世紀80年代末,有機化學家把研究重點轉向生物生理機能方面,這意味著有機化學和生命科學的交叉融合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領域——化學生物學。化學可使生命科學能夠在分子層次上進行定量分析的科學,使得很多生命過程和現象可以用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來很好的進行闡述。化學在生命科學中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生命科學之所以與化學密不可分,是因為它為生命科學提供了一種能夠精確描述及闡明其生命過程和現象的語言——“化學語言”。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科恩貝格曾經這樣形象的描述化學和生命科學的關系——“如果用化學語言來表達,大多數生命現象都可以合理解釋。化學語言能夠說明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是什么,以及我們將要到哪里去。”目前,生命科學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已經從化學領域完全獨立成一門完整學科,包括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研究中,無論哪門學科中化學理論和方法的使用無處不在,化學正在成為生命科學各學科的共同語言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
1.2注重有機化學和醫學交叉教學在《有機化學》講授過程中,除了要把有機化學的概念、原理和反應機理闡述明白外,還要在每一章節的講授過程中介紹一下化學對醫學發展的重要性,用實例來證明化學是醫學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旋光異構這一章,對于有機化學背景相對比較薄弱的醫學專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吃力,關鍵是有些學生認為這一章并不是特別重要,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發生,可以通過一個鎮靜藥—沙利度胺,這一實例來證明這一章的重要性。沙利度胺又名反應停,其成分是兩個對映異構體的混合物,可緩解孕婦的妊娠反應。但是歐洲很多服用此藥的孕婦產下了海豚狀畸形兒,成為震驚國際醫學界的悲劇。科學家后來研究發現,沙利度胺的兩個對映異構體中只有R型對映體具有緩解妊娠反應,然而S型對映體是一種導致嬰兒畸形作用。同這一實例的介紹,學生會認識到旋光異構的重要性,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1.3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單純的課堂教學還不足以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很多醫學專業的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過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利用這一點可以定期安排醫學院學生到我們化工學院實驗室進行參觀,讓學生了解真實化學實驗情況,對有機化學從感官上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從而有可能對有機化學產生一定興趣。對于對化學實驗確實感興趣的,可以對這樣學生量身定造一些與醫藥相關的實驗,讓其體驗一下一個藥物從不起眼的原料制成價格昂貴藥物的真實過程。通過上述實驗操作的訓練,如果一部分學生會逐步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并且自身對有機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可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制定導師一對一指導制度。即一個或幾個學生配備一個導師,從實驗題目的擬定到實驗具體執行,進行親自指導。確實在化學領域顯示出卓越才能的學生,可以推薦考取有機化學專業的研究生,這樣具有醫學背景,對化學興趣濃厚的學生,更可能在醫學和化學交叉學科產生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
2創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思路
課程理念是教學的先導。筆者以臨床工作項目為導向,調整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做到理論知識“夠用、實用、適度”為準,理論與實踐結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強化職業能力,力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計思路中,突出生化教學的重點、難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加大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實用性。
3構建知識模塊,優化教學內容
3.1理論教學
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繁多,不僅分子大、結構復雜,且物質代謝途徑多,涉及酶的種類多、調節復雜等。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筆者將教學內容分為生物的分子基礎、物質代謝、基因信息傳遞及基因工程、機能生物化學等四個模塊,進行模塊化教學。授課中,遵循學習的一般規律,先進行靜態教學,再進行動態教學,即先學習生物的分子基礎,讓學生認識生物體內物質的組成、結構和功能(靜態),然后再學習物質代謝過程(動態),做到循序漸進。明確課程的重點,在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基礎上掌握糖類、脂類、蛋白質這三大物質代謝各途徑的關鍵酶和生理意義,能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常見病的發病機理、從營養學的角度提出一些飲食調節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對于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和繁多的代謝過程傳輸給學生、讓他們建立生命化學的物質系統觀等是教學的難點,筆者采用以下辦法進行解決:①化繁為簡:基礎內容精講,前沿內容略講,并在內容上做好生物化學課程與后繼專業課程的銜接。②理論聯系實際:最大限度地引用生活案例和臨床案例分析生化知識點,拉近書本知識與臨床、與生活現象的距離,充分體現生物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在運用中掌握知識。③抽象內容形象化:通過互聯網或自制課件等方法充分搜集教學素材,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圖、文、形、音的優勢,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難理解的內容簡單化。
3.2實踐教學
生化實踐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其次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實驗操作能力。臨床醫學專業的生物化學實驗有16學時,分8次實驗授課,每次2學時。實驗分為基礎實驗和綜合技能實驗兩部分。其中基礎實驗項目有蛋白質的變性與沉淀、酶學實驗、肝糖原的提取與鑒定等,這些實驗是對生物化學基本原理的驗證性實驗,在實驗中鞏固理論知識。綜合性實驗有生物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吸量管、加樣槍的使用,分光光度計的使用)、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分離血漿蛋白、血糖的測定、血脂的測定、谷丙轉氨酶的測定等等。通過綜合性實驗將生化基礎知識串聯起來,培養學生基本操作的相互銜接,鍛煉綜合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對生化化驗單做出基本的評價,體現學生對生化知識的應用能力。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
4.1案例教學法
生物化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運用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從分子角度解釋常見疾病的發病機理,因此在教學中選擇、引用適當的案例導出生化知識點,加以分析,使學生既學到基本知識又明白知識的應用[1]。比如,在相應章節設計的典型案例:高血糖患者后期將導致酮血癥、肝性腦昏迷的癥狀、磺胺類藥物治療敏感性細菌感冒的機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變化引起的分子病、膽色素代謝異常引起的黃疸(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無機鹽代謝異常引起的酸堿失衡等等。實踐證明,案例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突出優點:①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用抽象的生物化學原理解釋臨床常見病的具體現象,啟發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深入理解生化理論,并將理論知識加以應用,做到活學活用。②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附屬醫院的病案,不斷創新學科背景資源,激發學生就死扶傷、追求醫學知識的斗志。③教師關心大眾健康的憂患意識無形中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學生探索的精神。由此,案例式教學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通過老師科學嚴謹求實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4.2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啟發式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是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始學習,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驅動問題展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類似學科專家的研究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及應用學科思想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呆板孤立的知識點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2]。
4.3講授法教學
從學情來看,專科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中有一半在高中階段是文科生,基礎化學、生物學知識薄弱,雖然在生物化學課程開課的前期也學了一些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知識,但化學知識依然不夠扎實,對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在學習生物分子的組成、結構中,不僅需要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把微觀的結構宏觀化理解和接受。在這些新的復雜的內容學習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分析、描述、設疑、解疑等教學語言,短時間內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生物化學系統科學知識。教師在講授法教學中進行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思想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且能通過說明目的、激發興趣、教會方法、啟發自覺學習等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講授法還能反映出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能力、人格修養、對學生的態度等,這些又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病例式教學法
醫學生物化學是一切臨床學科的基礎專業源頭,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是在完全的脫離臨床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后,才能夠進行臨床實驗,雖然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臨床的熟練度,但是卻降低了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在知識點的死記硬背中,消磨了對醫學生物化學學習的熱情。而病例式教學法就是通過病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其中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主要是通過將病例的分析加入到教學當中,從而更加全面的對當時病例發生的情景進行描述,學生就要融入到當時的醫生的角色中,對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教師也要進行一定的引導,師生間和生生間進行激烈的討論。例如,在發生糖尿病的過程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由于其中的葡萄糖分子不能及時的進入細胞內,發生氧化分解,而導致了血糖增加,胰島素細胞功能發生障礙。學生在得知問題后,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最為簡單的就是讓患者不適用高糖分的食品,控制飲食;而也有學生認為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最佳方法,由于胰島細胞功能障礙,就可以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來改造胰島細胞基因,恢復其功能,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治療糖尿病。在學生們進行交流探討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最終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三、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法
在新課改出臺后,各個教育層次的教學方法都有了一定的改進,多媒體教學法作為最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受到各個階段的教育工作者的喜愛。在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法的作用更為突出。就現階段的生物化學技術發展速度來看,生物化學作為高等專科學校中的必修專業課程,若是仍然使用原有的傳統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是無法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的,在課本、粉筆加黑板的教學輔助用具的教學下,教學的效率無法得到提高,在面對生物化學中繁雜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的方式不利于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多媒體教學法的應用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教師進行教學時,應用多媒體能夠節省大部分的板書時間,更拓寬了課堂教學的知識點深度和廣度,幫助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高等專科的醫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還要進行忙碌的臨床實驗操作,若是在高度的精神集中后再進行枯燥的知識點學習的話,無法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識,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實驗操作模擬,局部細節放大等方式來記憶學生的注意力,將文字難以表述的細節運用動畫展示出來,使得知識點不再抽象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petroleumandthechloroformextractsofLedumpalustreL.Var.AngustumE.Busch.MethodSilicagelcolumnchromatographywasusedtoseparateandpurifythechemicalconstituents.Thestructureswereelucidatedonthebasisof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aldatA.ResultsFivecompounds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as5-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n-octacosanol,scopoletin,oleuropeicacidandfraxetin.Conclusionn-octacosanolandoleuropeicacidwereisolatedfromtheLedumgenusforthefirsttime.
Keywords:LedumpalustreL.Var.AngustumE.Busch;chemicalconstituents;n-octacosanol;oleuropeicacid
細葉杜香(LedumpalustreL.Var.AngustumE.Busch)是杜鵑花科杜香屬常綠直立小灌木,筆者曾報道從細葉杜香嫩枝和葉水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離并鑒定了4個化合物:七葉內酯,對羥基苯甲酸,槲皮素和金絲桃苷[1]。本文報道從該水提物的石油醚和三氯甲烷部位共分離得到6個單體化合物,確定了其中5個化合物的結構,分別為5-羥基-4′,7-二甲氧基黃酮(1)、正二十八烷醇(2)、東莨菪內酯(3)、oleuropeicacid(4)、秦皮素(5),化合物2和4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1儀器、試劑與材料
熔點用X-4數字顯示顯微熔點測定儀測定(溫度計未校正);紫外光譜掃描用島津UV-2450紫外分光光譜儀;紅外光譜用5DX-FT型紅外光譜儀測定;質譜用Agilent6120型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測定,核磁共振用BrukerAV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測定,柱層析和薄層層析硅膠均由青島海洋化工廠生產。薄層色譜檢測用254nm、365nm紫外燈。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均為分析純。藥材于2005年6月采自內蒙古大興安嶺,經廣東藥學院中藥學院劉基柱老師鑒定為細葉杜香(LedumpalustreL.Var.AngustumE.Busch),樣品現保存于廣東藥學院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
2提取與分離
干燥的細葉杜香嫩枝和葉(5.8kg)粉碎后,用水回流提取6次(首次5h,收集揮發油,其余每次2h),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濃縮液加醇沉淀,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4L,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3.8g和三氯甲烷部位40g。
石油醚部位(3.8g)經硅膠(200~300目)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脫,每150mL收集一個流分,TLC檢測,合并相同流分。在第21~30流分析出黃色絮狀沉淀,過濾,沉淀用石油醚-乙酸乙酯(體積比20∶1)重結晶,得化合物1(7mg)。
三氯甲烷部位萃取物(40g)經硅膠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脫,每800mL收集一個流分,TLC檢測。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體積比100∶3)洗脫部分,第113~136流分合并后濃縮,靜置,析出白色顆粒狀結晶,用三氯甲烷反復重結晶得化合物2(10mg)。石油醚-乙酸乙酯(體積比5∶1)洗脫部分,其中第427~442流分濃縮液合并后,靜置,溶液中析出無色透明長針狀晶體,濾出結晶,用丙酮-甲醇(體積比1∶1)反復重結晶,再過LH-20凝膠柱進行純化,甲醇為洗脫劑,根據色帶收集并結合薄層檢測合并相同流分,放置析晶,得到化合物3(30mg);第451~466流分合并后,析出大量淡黃白色方晶,抽濾,用乙酸乙酯洗滌,沉淀變為純白細顆粒狀,經甲醇反復重結晶,得化合物4(150mg);第535~552流分析出大量的淡黃色絮狀沉淀,過濾,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重結晶得到顏色不均一的黃色鱗片狀晶體,復用甲醇和水溶解晶體并制成高溫下的飽和溶液,然后放置冰箱,數小時即析出土黃色透明鱗片狀結晶,再次過濾,用甲醇和丙酮加熱溶解晶體后室溫放置,數天后析出黃色針狀結晶,再用甲醇進行重結晶得化合物5(50mg)。
3結構鑒定
化合物1:黃色粉末(CHCl3),mp170~172℃。薄層色譜展開可見明顯黃色斑點。UVλmax/nm:269,326(MeOH);269,326(NaOMe);269,326(NaOMe,5min);279,300,340(AlCl3);202,279,300,340(AlCl3/HCl);270,329(NaOAc);268,331(NaOAc/H3BO3);紫外光譜顯示可能含有3-或5-OH。IR(KBr)cm-1:3242(-OH),1656(C=O),1622,1593,1575,1489(Ar),1442,1355,1288,1211,1140,1008,830。1H-NMR(CDCl3,500MHz)δ:12.81(1H,s,C5-OH),7.84(2H,d,J=9.5Hz,H-2′,6′),7.02(2H,d,J=9.5Hz,H-3′,5′),6.58(1H,s,H-3),6.48(1H,d,J=2.0Hz,H-6),6.36(1H,d,J=2.0Hz,H-8),3.89(3H,s,7-OCH3),3.88(3H,s,4′-OCH3)。以上數據與文獻[2]報道的5-羥基-4′,7-二甲氧基黃酮基本一致,確定化合物1為5-羥基-4′,7-二甲氧基黃酮。
化合物2:白色顆粒狀結晶(CHCl3),mp75~77℃。紫外無吸收。10%硫酸乙醇顯紫紅色斑點。IR(KBr)cm-1:3313(-OH),2918,2850(-CH2),1464,1380(-CH3),1061,720,紅外光譜具備長鏈脂肪醇的特征吸收。1H-NMR(CDCl3,400MHz)δ:3.64(2H,t,J=6.8Hz,-CH2OH),1.25~1.36(br.s,n×CH2),0.82~0.98(3H,m,-CH3)。13C-NMR(CDCl3,100MHz):63.1為直接與羥基相連的亞甲基碳信號,32.8為羥基β位的亞甲基碳信號。31.9~22.7為一系列的亞甲基碳信號,14.1為末端甲基信號。以上數據與文獻[3]報道的正二十八烷醇一致,故確定化合物2為正二十八烷醇。
化合物3:淡黃色針晶(MeOH),mp206~208℃。在紫外365nm下顯強烈藍色熒光推測可能為香豆素類化合物。UVλmax/nm:228,253,298,347(MeOH);240,391(NaOMe);228,253,297,345(AlCl3);228,253,297,345(AlCl3/HCl);226,297,348(NaOAc);226,297,346(NaOAc/H3BO3);由紫外光譜中因加入乙酸鈉使吸收峰產生紅移且強度增加判斷為4,5或7-羥基香豆素。IR(KBr)cm-1:3337(-OH),1703(C=O),1608,1565,1511(Ar),1290,1262,1139,922,861,591。1H-NMR(Acetone-d6,500MHz)δ:8.71(1H,s,-OH),7.84(1H,d,J=9.5Hz,H-4),7.20(1H,s,H-5),6.80(1H,s,H-8),6.17(1H,d,J=9.5Hz,H-3),3.91(3H,s,6-OCH3)。13C-NMR(Acetone-d6,125MHz):161.2(C-2),112.1(C-3),144.6(C-4),109.9(C-5),145.9(C-6),151.8(C-7),103.7(C-8),151.1(C-9),113.3(C-10)。以上數據與文獻[4,5]報道的東莨菪內酯基本一致,因此確定化合物3為東莨菪內酯。
化合物4:白色透明方晶(MeOH),mp158~160℃。10%硫酸乙醇顯紫色斑點。UVλmaxnm:202(MeOH),203(NaOMe),提示分子中有共軛雙鍵。ESI-MS給出分子量為184。IR(KBr)cm-1:3312(-OH),3000~2500(br.),1680(C=O),1649(C=C),1395,1369(i-pr),1260,1148。1H-NMR(DMSO-d6,400MHz)δ:11.97(1H,s,-COOH),6.85(1H,t,J=2.4Hz,-CH2-CH=C-COOH),4.09(1H,s,-OH),1.05(6H,s,Me2C-O),1.07~2.38(7H,m,H-3,H-4,H-5,H-6)。13C-NMR(DMSO-d6,100MHz):130.2(C-1),139.1(C-2),23.0(C-3),43.8(C-4),24.9(C-5),27.0(C-6),70.2(C-7),27.0(C-8),26.5(C-9),168.1(COOH)。以上數據與文獻[6,7]所報道的oleuropeicacid基本一致,故確定化合物4為oleuropeicacid。
化合物5:黃色針晶(MeOH),mp232~234℃。其聚酰胺薄層斑點在紫外燈下呈黃綠色熒光,噴1%醋酸鎂甲醇溶液后呈棕黃色。UVλmax/nm:274,354(MeOH);273,383(NaOMe);199,213,268,372(AlCl3);203,338(AlCl3/HCl);205,273,372(NaOAc);205,357(NaOAc/H3BO3);紫外光譜顯示含鄰二酚羥基。1H-NMR(Acetone-d6+DMSO-d6,400MHz)δ:9.49(1H,s,-OH),9.41(1H,s,-OH),7.88(1H,d,J=9.2Hz,H-4),6.80(1H,s,H-5),6.21(1H,d,J=9.2Hz,H-3),3.83(3H,s,6-OCH3)。氫譜數據和文獻[8]報道的秦皮素一致,故確定化合物5為秦皮素。
【參考文獻】
[1]黃瑩,張德志.細葉杜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學成分的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7,23(6):631-632.
[2]余正文,朱海燕,楊小生,等.毛子草化學成分及其促PC-12細胞的分化作用研究Ⅰ[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7):1335-1338.
[3]杜彰禮,殷志奇,葉文才,等.楮葉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的化學成分研究[J].海峽藥學,2007,19(5):78.
[4]陳榮,梁敬鈺,盧海英,等.青橄欖葉的化學成分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7,27(2):47.
[5]段朝輝,石寶俊,吳立宏,等.長梗秦艽的化學成分[J].中國天然藥物,2007,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