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3 03:47: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垃圾分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哎呀,這個發錯了!”
“哥哥,這個該放哪兒?”
“應該是可回收的吧,唉,不對,是有毒有害的。”
“那個瓶子要先踩扁了才能放進去。”
“你踩到我的腳呀!”
2、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份美麗。
3、環境是大事,扔垃圾是小事,大事要從小事做起。
4、回收廢棄電池,創造美好家園。
5、垃圾分類,舉手之勞。變廢為寶,美化家園。
6、養成文明餐飲習慣,減少餐廚垃圾。
7、你們的舍棄卻是我的最愛,它們在這里找到了歸宿。
8、我雖渺小,但意義重大。
9、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10、你需要優美的環境,我需要你的電池。
11、走過我的窗前,留下您不要的東西。
12、呵護我們的環境,與萬物共享尊榮。
13、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
14、給電池一個安全的歸宿,給自己一個清潔的世界。
15、謝謝您的配合,我為您的風度而贊美。
16、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優美社區環境。
17、環境美=(您+我)*努力。
18、文明餐飲,潔凈家園。
19、治理“白色污染”建設綠色家園。
20、垃圾要分類,資源要利用。
21、請不要亂扔我,我會污染環境!
22、參與垃圾分類,保護地球家園,共創美好世界。
23、積極參與廢電池回收。
24、要是垃圾變為寶,分類回收不可少。
25、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
26、未來人類的文明,將是綠色文明。
27、世界變成大花園,垃圾分類是關鍵。
28、清新的空氣是多么的芳香,綠色的呼吸是我的夢想。
29、提高社區的品味,從垃圾分類開始。
30、垃圾兒女要分家,安居樂業靠大家。
31、適量點菜,餐后打包,倡導綠色消費。
32、分類收集人人有責,男女老幼齊參與。
33、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共容呵護綠色家園。
34、垃圾分類,舉手之勞。
35、仍掉,成為“白色污染”回收,變成“白色資源”。
36、眾人一條分類心,垃圾也能變成金。
37、舉手之勞,資源永續的源泉。
1、垃圾分類,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2、垃圾分類標準。生活垃圾一般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四分類”。
3、垃圾分類標識。可回收物收集容器為藍色,有害垃圾收集容器為紅色,餐廚垃圾收集容器為綠色,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為灰色。
(來源:文章屋網 )
3、垃圾分類可以讓很多垃圾更有效的得到循環利用,同時將很多已經廢棄的東西重復使用,這樣更有效的提升國民經濟能力。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繪畫作品。
瞧瞧,這是我們創作的關于環保的繪畫作品及手抄報。大家將自己關于環保的各種想法,都融入到了作品中。仔細欣賞,是不是覺得它們很漂亮,很有意義呢?
這些畫作中,我要著重介紹滕若水同學的作品。相信大家都知道,垃圾分很多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我們扔垃圾時要將它們“對號入座”。但實際上,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并不多,而且很多人也不能準確地判定垃圾的種類。滕若水同學的繪畫作品,不僅告訴了我們垃圾的分類,更讓我們知道各種垃圾的所屬類別,真是棒極了!
你們是不是很好奇,她為什么知道得這么多,而且分得這么清楚呢?趕緊跟我去聽一聽她的“秘訣”吧!
秘訣就是,我曾專門“拜師學藝”喲!
前段時間,學校開展了“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組織我們到安定衛生填埋場考察。活動中我認識了兩位老師――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宣講團的張霞和陳家煒。兩位老師不僅給我們普及了垃圾的危害、分類處理等知識,還通過有獎互動環節,考察我們的掌握情況。(滕若水)
瞧,行車途中,陳家煒老師正在“上課”呢!我們聽得可認真了。互動環節,大家更是積極踴躍。不用說了,肯定都取到“真經”了。
張霞老師給我們準備了小禮物――手帕。可別小看了手帕喲,如果每個人堅持使用它,就能大大減少面紙的使用量,這一小舉措,可是能救不少樹木于“水火之中”呢!
到了填埋場,我們看到大量的機械設備正在“馬不停蹄”地處理著巨大的“垃圾山”。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廢氣處理單元、滲瀝液處理車間等填埋場重點處理設施,了解了垃圾處理的全過程,還“發掘”了垃圾的大作用――發電。
這次實地考察,同學們明白了垃圾處理的復雜性,以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于是,大家紛紛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環保熱情,一開始我們欣賞的畫作便是活動形式之一。
現在,請大家繼續跟隨我的腳步,去看看其他的環保活動吧!
無處不在的環保小卡片
這是一張垃圾分類的圖片,小伙伴們將它制成了小卡片,貼在教室里,以便隨時查看。
還有人將它領回了家,成為了“家庭必需品”。在扔垃圾的時候,他們會讓爸爸媽媽也按照卡片上的歸類,合理放置。
家里的紙箱、廢紙盒、塑料瓶等東西太多了,挑出來,單獨放好,這些都是可回收垃圾。如果碰到小區內的拾荒老人,還可以將這些東西送給他們。(鄭墨菡)
開發垃圾新價值
有些垃圾,如果被科學處理,還能“變廢為寶”呢!最近,不少同學變身“小小科學家”,開始研發他們的“項目”了。
把菜葉、果皮、根莖等廚余垃圾收集起來,按照一份糖、三份廚余垃圾和六份水的比例,做成垃圾酵素。
等完全發酵后,它就是媽媽的好幫手了。它的用途很多,可以用來擦地、洗衣服,當作花的肥料等。這就是我和媽媽的成果。(墨菡)
影展――最美勞動者
“最美勞動者”是學校定期組織的攝影評比活動,同學們必須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眼中最美的勞動者。
在一個鄰近果園環島的垃圾站,我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畫面。垃圾站里有三個環衛工人,負責運送垃圾箱的司機叔叔、進行垃圾分類的阿姨和一位老爺爺。老爺爺的工作很辛苦,他每天都要把運送來的特別沉重的垃圾箱推進垃圾站,然后把垃圾倒進一個大垃圾箱。垃圾站外有一個小斜坡,老爺爺推著垃圾箱格外費力。垃圾站附近的氣味特別刺鼻,我站了一會兒就覺得無法忍受,更別提垃圾站里的味道了。但老爺爺卻毫不在意難聞的味道,一直默默處理著垃圾……(滕一菲)
一般來說,分類垃圾箱可以分為五種,分別是綠色、黃色、紅色、藍色、灰色,其中紅色代表的是有害垃圾回收箱,綠色代表廚余垃圾回收箱,藍色代表可回收再利用垃圾箱,灰色代表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垃圾箱,黃色代表醫療廢物專用垃圾箱。
3、像廢電池、廢燈管、打火機、水銀溫度計、油漆、過期藥物和化妝品、殺蟲劑等都屬于有害垃圾。
4、只有干垃圾和濕垃圾是比較難區分的,因為并不是真的看垃圾的干濕,而是要用易腐爛來區分。
5、像剩飯、剩菜、瓜果皮核、花卉綠植以及茶葉、中藥殘渣都是易腐爛分解,經過處理可以生成有機肥料和沼氣的垃圾,再干也是濕垃圾。
6、以上三種都不符合的就是干垃圾,像用過的紙巾、尿不濕、面膜、外賣包裝、塑料袋還有穿過的舊內衣等,因被污染過無法再次利用不屬于可回收物。
3、積極參與廢電池回收。
4、回收廢棄電池,創造美好家園。
5、垃圾分類,舉手之勞。變廢為寶,美化家園。
6、養成文明餐飲習慣,減少餐廚垃圾。
7、你們的舍棄卻是我的最愛,它們在這里找到了歸宿。
8、我雖渺小,但意義重大。
9、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10、你需要優美的環境,我需要你的電池。
11、走過我的窗前,留下您不要的東西。
12、呵護我們的環境,與萬物共享尊榮。
13、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
14、給電池一個安全的歸宿,給自己一個清潔的世界。
15、謝謝您的配合,我為您的風度而贊美。
16、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優美社區環境。
17、環境美=(您+我)*努力。
18、文明餐飲,潔凈家園。
19、治理“白色污染”建設綠色家園。
20、垃圾要分類,資源要利用。
蘇州垃圾分類標準: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等日常生活垃圾外,生活中還會產生餐廚、建筑(裝修)、園林綠化等垃圾,市民及單位應按相關要求分類投放。
垃圾分類(英文名為:Garbage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于公眾的私有品,垃圾經公眾分類投放后成為公眾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準公共資源,垃圾分類搬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后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
(來源:文章屋網 )
垃圾分類是人們文明程度的提高,是進步的表現,這樣有利于處理,回收利用,在國外實行已久,在我國也開始提倡。當然北京的民眾文化素養是很高的,他們早在去年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
剛開始人們并不太習慣,垃圾丟在最近的垃圾簍中,所有的垃圾不管是廚房的、衛生間的、客廳的、飯廳的,通通放在一個大袋子里或者幾個一起提著,揭開垃圾桶的蓋子,全部丟進去。不少人想起來返回垃圾桶,將丟下去的垃圾提出來,就地進行分類,弄滿手的垃圾也不在意。后來大家慢慢習慣一些,這個習慣形成了兩種習慣,一種是仍然不分類,直接丟進垃圾桶,一種是在家里就分好類。
不管有多少人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但是畢竟是有人進步了。但是這些進步人士如果看到這一幕氣得要吐血。垃圾車開進小區,將三個垃圾桶的垃圾通通倒進一輛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