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04:43: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西南交大畢業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企業培養方案
清華分別制定企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本科畢業計教學大綱,由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和清華環境學院共同組建實習管理機構———管理委員會,明確工作職責,組織由校內指導教師7人和企業聘任校外指導教師8人組成的師資隊伍;大工結合專業特點,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了包括日本北九州生態城在內的7個企(事)業實習、實訓基地,按照工程實踐型和工程創新型兩種模式培養:工程實踐型注重工程人才對主流技術和關鍵設備在現實社會中的應用能力的培養。工程創新型的培養目標強調工程師在充分掌握環境工程原理與技術的前提下,具有對關鍵設備、工藝流程和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北化依托學院進行管理,接受由主管校長負責的校級“卓越計劃”領導小組與工作組的指導,學習階段實行班主任、校內外雙導師負責制,如圖3所示;西南交大對企業現場教學課程、專題講座、操作技能等參照執業工程師的相關考核要求,擬定“見習工程師”考核指標體系,使企業階段學習的考核與工程實踐需求更密切地結合。具體參考環境工程專業相關的注冊環評工程師、注冊環保工程師等考核指標中與企業學習階段內容相關聯部分知識和技能加以考核。
三、優化建議
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要符合對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總體目標要求,更要體現學校自身的特色與不同的側重,結合環境工程產業發展需求,體現專業本質特征的內涵,簡化文字表述,重點突出。對于培養模式,需要高校轉變辦學理念,調整傳統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從強調科學基礎到注重工程實踐能力方向的轉變,從單一的校內培養到校內、校外共同培養方向的轉變,從共性化培養到個性化培養方向的轉變。對于企業培養方案,要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實驗室等實踐平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基本技能實訓環節。利用一個學期時間,安排企業(崗位)的頂崗實習。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的考核以實踐總結報告為主,學生應根據所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知識著重評述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的操作使用及其管理模式,分析討論過程中遇到的主要技術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提出自己的創新想法和合理化建議。撰寫該企業、車間(或工段)的實習報告,交給企業實習指導工程師和校內指導教師評閱。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3)04-001-02
為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上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號召,結合我國高速鐵路大發展及國際化戰略對教育的需求,西南交通大學在多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7年成功開辦茅以升班的基礎上,總結前期的教學經驗與成果,踐行茅以升“工程教育回歸工程”、“先習后學、邊習邊學”工程教育思想,于2010年創辦了茅以升學院,依托軌道交通類傳統優勢特色專業,堅持“志于工、視野寬、基礎堅、上手快、后勁足、善創造”的培養特色,按照本-碩-博貫通的培養方式,塑造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綜合素養,掌握深厚的自然科學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通曉學科發展前沿和國際化準則,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科技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培養引領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方向、推動鐵道科技進步、組織實施相關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工程項目、提升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國際競爭力潛能”的拔尖創新人才。
為什么以“茅以升教育理念”為指導
茅以升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土木工程專家和橋梁專家,而且還是一位杰出的工程教育家。 他曾五次出任西南交大校長,并在東南大學、北洋大學 等多所中國高校任教和主持校務,以其不凡的學識和才能,致力于授業育人和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思想,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今天仍然閃爍著理性的光輝,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1]。
茅以升教育理念―先習而后學
茅以升對高等工程教育極其重視,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其首先確定了“通而專,專而通”的教育方針[2],分析了以“先學后習”為理念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先習而后學”的獨特建議。“先習而后學”的思想萌芽于他在1925年執教期間,是從“感性知識”到“理論知識”,然后再回到感性知識,循環發展。只要打破了傳統觀念,學與習便會自然地結合起來,成為“學習結合”的工程教育[2]。同時建議“精簡課程,增加實習,改編教材”等。反觀目前的大學教育,特別是工程教育,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唯分數畢業論等問題[1]。其實早在兩千年前,《大學》已經提出了“致知在格物”。而當今的教育者大多沒有實際生產經驗,只能從理論到理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質量,值得我們反思與重視[2]。因而我們高等工程教育應該整合協調師資、教材、現場、企業等資源,以“先習而后學”為指導,強調實踐環節,雖然這是針對舊式工程教育而言的,但在今天仍然有極大的現實意義[1]。
茅以升教育理念―啟發式教學
茅以升在執教期間,不斷研究和改革教學方法。他十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極力倡導并實行啟發式教學,獨創了“以考先生來考學生”的教學方法[2]。以此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同時也檢驗了教師的教育質量。這實際上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他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只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和解答疑問。茅以升早在幾十年前就堅決摒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可是目前絕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不利于學生的培養。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十分緊迫。“以考先生來考學生”的啟發式教學模式為基礎,我們在進行教學內容改革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以“啟發式、討論式、交互式”為特色的教學方法[1]。
茅以升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
茅以升不僅重視工程專業知識,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教育和培養。他曾撰文指出:“學文科的要學理,學理科的要學文。大家都可以學點音樂、美術之類”[2]。他極為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并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他早年即立“教育救國”、“工程救國”之志,在美國學業有成之后,毅然舍棄優厚的待遇回國效力,表現出一位教育家的崇高風范。他長期致力于橋梁工程建設和高教事業,善于團結和組織人共同奮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茅以升不僅是一位工程技術專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語言大師[1]。他生前撰寫過200多篇科技論文,不僅言之有物,而且文字通俗、文筆生動。文學造詣之深,在工程技術專家中尚不多見。今天的大學教育,雖然與茅以升所處的那個時代在教育環境、背景、條件等許多方面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但是茅以升豐富的教育經驗、博大的教育思想,仍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我們致力于面向21世紀的高等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3]。
推廣“茅以升教育理念”,創辦茅以升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學院是學校在總結茅以升班七年成功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由經過考核篩選的優秀本科學生組成的榮譽學院。主要依托我校土木、機械、電氣、信息、運輸與物流、力學和材料七大強勢學科,覆蓋包括全國排名第一的交通運輸工程,全國排名前十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土木工程,以及全國排名前十五位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優勢專業在內的28個本科專業。整合利用世界交通領域有著重大影響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四大國家級科研平臺和2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國際化交流合作項目,為茅以升學院學生放飛理想奠定堅實基礎。
構建“先習而后學”基礎創新培養平臺
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學院本著“寬基礎、重實踐”的辦學思路,加大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力度,改變以往“增加學時、提高考試難度”的單純“提高解題能力”的辦法,而是將計算機理論教育放到課外自學內容,加強對C語言編程、數據庫等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引入數學和物理教學,并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茅以升學院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
為了更好的踐行“先習而后學”的教育理念,在數學、物理、計算機等理論學習之前都安排有相應的實踐課程或思考題目,例如:數學建模、大學物理實驗、計算機編程實驗等。
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學院采用啟發式、探究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模式,實現過去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中心的轉變[4]。茅以升學院實行小班上課、分組討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注重思維方式與方法的培養與訓練。
構建多學科“立體化”提升創新培養平臺
茅老說:“蓋人類求知之欲,發源于好奇之念。今先授以精深之理論,而不使其知其應用之所在,則不但減少其求學之興趣,且研習理論,亦不易得明澈之了解。”可見激發興趣才是專業學習的根本,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學院非常注重學生對專業興趣引導,雖然在學生進入茅以升學院后沒有固定的專業,但是學院經常開展各個專業講座和學科前沿介紹,并積極組織所有專業學科競賽,搭建多學科“立體化”的創新能力培養平臺,以激發專業興趣、提升實踐能力、發掘創新潛能。
學院構建多學科“立體化”的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將創新能力培養滲透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貫穿“課程、實踐、科創”立體化的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創新能力培養是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拔尖他們人才培養的關鍵。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構建了集課程體系、實踐活動、教育基地、教學團隊、政策保障機制以及精英教育為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取得明顯成效。
課程方面:推進“教學-科研”相融合,將先進的教學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創新的思維與方法,同時加大課程設計的比重,讓同學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基礎的創新實踐。
實踐方面:推進“理論-實踐”相結合,理論的學習以實踐應用為背景,同時在實踐中檢查驗證理論。通過科學設置理論教學、實踐環節,踐行“先習后學、邊習邊學”的思想,讓創新有靈感之源,實踐之根基。
科創方面:依托本科導師制,通過學生自主立項、SRTP立項,加強科創指導。采取引導式培養模式,學生根據各自的特點和興趣愛好成立項目小組,自由選擇導師,并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SRTP科研訓練。建立茅以升學院學生科創基地,同時開展結構、力學、電氣、機械、信息、交通物流等多學科的競賽,以學科競賽激發同學們專業興趣、培養創新能力。通過科創訓練,學生能夠了解并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動態,培養鍛煉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構建“綜合性、國際化”拔尖創新培養平臺
以“茅老的教育理念”結合現代化教育的趨勢,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學院構建了“綜合性、國際化”高素質培養平臺。為了讓學生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學院專門開設歷史文化類、文學藝術類、經濟管理類、環境保護類、化學類、天文類等系列課程。以滿足同學們多方面、立體化的知識要求。按照茅老的要求:“學文科的要學理 ,學理科的要學文。大家都可以學點音樂、美術之類。”因此學院建立學生文化素質基地,還以學生社團為主體打造了一支學生樂隊、創辦了藝術學社,讓同學們可以打開藝術的帆,乘著知識的船,徜徉在無比浩瀚人類創新的海洋。
茅老說:“獲得全面的知識,領悟廣闊,使學習更富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學院還非常注重國際化的教育,拓展國際化視野、爭強學生國際化競爭意識,正如西南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兼茅以升學院副院長所說:“我們要引領世界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
以此為目的學院突破傳統的英語逐級式教學的模式,將原來的英語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后,為茅以升學院的學生開設《英語綜合能力》,在課程中增加了跨文化交際、實用英語寫作、英漢互譯、商務英語、英語口語等應用能力訓練內容,而對學生的要求不再是英語的四六級,而是英文文獻的快速翻譯及與外國有人無障礙交流。
學院在夯實英語學習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并設立專項資金資助茅以升學院學子參與國際交流項目。學院于2011年加入美國大學榮譽學院聯盟,共享教育和科研資源,拓展與國外院校更多領域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博士階段部分優秀學生可與國際知名高校進行聯合培養或直接攻讀國外大學博士學位;依托與海外大學簽訂的校際交流與合作協議,為學生赴海外游學或定期交流學習創造更多的機會;支持本科生參與我校與海外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的科研項目[5]。現階段茅以升學院已經和美國康奈爾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法國里爾中央理工大學、里昂中央理工大學、南特中央理工大學、巴黎中央理工大學、馬賽中央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新竹交大、新加坡國立大學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5所高校簽訂交流與合作協議,為學生赴海外游學或定期交流學習創造條件。
Abstract:Mao Yisheng is not only an excellent civil engineering expert and bridge experts,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educator. As the national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education reform, to meet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 training mode reform in the years of talent, in 2010 founded the college.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ltivating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with a global vision of th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Mao Yisheng'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Mao Yisheng honors college
參考文獻:
[1]劉占祥.論茅以升的教育思想及其意義[Z]. 2001(5).
[2]茅以升科技文選――紀念茅以升先生誕辰100周年[Z].1995(12).
論文摘要:介紹了西南交通大學建成的教學用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的結構、功能、特點、實踐項目。使用表明,該基地具有國內領先技術水平,完善的教學、培訓和科研的綜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遠程監控技術,該變電所可作為目前鐵路牽引變電所技術改造的參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學有部分直接服務于鐵路現代化建設的專業,其中“鐵道電氣化”專業作為教育部、鐵道部的重點特色專業而一直受到重視。
分布于鐵路沿線的牽引變電所,是電氣化鐵道供電的樞紐。隨著我國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變電所綜合自動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從事牽引變電所設計、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數量增加,同時對其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的培養。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學實踐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區建成一座集教學、實習、培訓和科研為一體的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
1模擬變電所簡介
我校模擬變電所分為兩期建成:
I期是與實際變電所相同的開關控制屏柜和繼電保護屏柜、中央控制盤、交直流電源盤、以及自行設計的模擬負載電量和故障盤。如圖1所示。
Ⅱ期是模擬一段地方電力網或電氣化鐵路的環境下,一個調度中心使用遠動監控系統控制的五個變電所,圖2是這五個模擬變電所的一次接線圖。該項目綜合了地方與鐵路、不同主變、不同接線類型的各種變電所,且負載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調節,其中S”模擬變電所采用了WBH-891型電鐵主變微機保護裝置、WKH-891型電鐵饋線微機保護裝置、DQWC-03牽引變電所二次設備測試系統。
模擬變電所中被監控設備的位置狀態信號、保護動作信號、預告信號、事故信號等遙信信號通過電纜與RTU (Remote Terminal Unit遠方終端)的開關量輸人/輸出模塊相連接,電流、電壓等遙測信號將通過信號變送器柜,輸人RTU的模擬量輸人模塊;控制中心下發的遙控命令,通過以太網傳輸,實現遙信、遙測、遙控的功能。遠動監控系統結構圖如圖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電氣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塊式結構的Momentum,其編程軟件Con-cept是一個基于Microsoft Windows環境的編程軟件套件,具有很強的設計性、可擴展性;主站組態軟件iFix支持工業標準,具有開放性、可組態性、兼容性及可開發性。
為了比較和研究,我系的教師正在進行一系列的科研開發,其目標是在模擬變電所二次系統中采用測控、保護一體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實現變電所自動化管理,其結構圖如圖4。
2教學實踐基地的開發
1)校內學生及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可對照變電所各種屏柜,提高閱讀二次系統接線圖、安裝施工圖的能力,通過開閉操作、設置故障等項目的訓練,可以培養他們對現場運行中出現的故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包括一次設備的故障范圍的判斷、二次系統的故障判斷、查找和處理。
2)變電所基本電器及二次接線方面實訓項目n個。如斷路器結構、原理;斷路器參數的測量與調整;變電所二次接線、電纜的數字編號法以及“相對標志法”的識別;二次接線盤后安裝圖及實際安裝技術;變壓器控制、保護盤結構、接線、檢測、調試及整套保護聯動實驗(包括整定計算);在以上各盤設置不同故障(可達幾百種)練習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運動系統遙測、遙信信號源接線的校正及采集的遙測量的精度實驗。
4)利用便攜式計算機對遙控設備進行合、分實驗,讓學生了解遠動系統是如何驅動被控設備動作。
5)利用一般的瀏覽器訪問各RTU中PLC的網頁,實時了解該PLC的運行、通信等狀態的實驗。
6)上位機各種功能的校核實驗。通過該實驗讓學生了解調度員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iFix軟件的各種功能的使用,從而對遠動系統有更深層的了解。
7)利用組態軟件Concept對PLC進行配置,使學生熟練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號及設計要求對PLC進行配置;利用Concept對PLC遙控、遙信和遙測功能的編程,使學生熟練掌握Concept編程方法。
8)自動化組態軟件iFix系統的安裝,熟悉掌握iFix系統軟件的運行環境及其安裝過程。
9)通過在iFix系統新增6#模擬變電所的實驗,使學生了解iFix系統的可組態性及可擴展性。
10)進行繼電保護單體測試及數據管理。
11)進行繼電保護盤上測試及數據管理。
12)微機保護裝置的調試與特性實驗。
3實踐意義
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連續培訓了五屆畢業生和一批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經總結,其實踐意義在于:
1)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訓練的條件與場所。能完成供變電工程、繼電保護、變電所二次接線、微機監控技術等幾乎全部專業課程的大量綜合性實驗,以及電氣設備的實際操作技能、檢修調試技術、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實際訓練。而且充分利用學校具有的學科優勢,以模擬變電所為基地,配合學生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習,開發如電工理論、電氣裝備、自動化、計算機應用、網絡與通訊等領域的多個應用性、研究性實驗;同時由于人員和設備的集中,能夠按項目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訓,盡可能使學生參與以教師為主導的科研活動。
2)對于現場技術和施工人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閱讀二次回路圖紙、熟練地掌握接線、配線工藝,能查找和處理運行故障和設計缺陷。通過實地培訓,能大大的提高他們的讀圖、判斷、查找、處理故障的能力。該基地于2000年為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訓和考核職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區鐵路已完全實現電氣化,全區擁有牽引變電所200多座,其中大都為上世紀70~80年代所建,技術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的建成,對其技術改造具有借鑒的意義,在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和進行技術創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同目前的熱門專業如管理、計算機等相比,地礦類專業相對屬冷學門專業,因為很多人對地礦類專業存在偏見,認為地礦行業的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其實,在世界形勢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自動控制、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極大地促進了采礦工程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的發展,使得地礦類專業的就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勘探需要背著帆布包拿個小鐵錘翻山越嶺去采礦,現在則是地球衛星定位系統勘測和自動繪圖:以前采礦挖煤需要肩扛手刨,現在則是電腦控制機械操作。同時,因為近年來,石油、煤、各種礦產如稀土等國家戰略資源在世界各個國家中正日益顯示出重要性,人類在21世紀將為資源問題的解決投入越來越多的力量,地礦類專業也會變得炙手可熱。
榜單解讀
近年來,一些礦業類高校紛紛改名,轉變辦學方向。除了中國礦業大學,其他的煤炭院校基本都看不見這個“礦”字了,反之被科技大學、理工大學這些字樣所取代。比如,原來的山東礦業學院現在成了山東科技大學,阜新礦業學院變成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西安礦業學院成為西安科技大學,淮南礦業學院成了安徽理工大學。
其實,地礦類專業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樣,像石油工程、采礦工程(研究有色金屬方向)等都是比較好的專業。研究有色金屬礦山開采的采礦工程專業,例如中南大學的采礦與巖石工程專業,研究領域安全系數較高,就業的渠道(主要是工程部門,如中鐵、中建和研究院)廣泛。
報考須知
身體不好者不適合報考地礦類專業。肺、肝、腎、脾、胃腸等動過較大手術,功能恢復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已治愈一年的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經手術治愈,或房室間隔缺損分流量少,動脈導管未閉返流血量少,經二級以上醫院專科檢查確定無需手術者,均不宜就讀地礦類專業。
材料類
材料學一門跨學科的科學,涵蓋的范圍很廣,子學科多,可謂森羅萬象,無所不包,因為國內外各行各業發展都離不開的一門基礎而重要的學科。目前據相關專家分析,我國在材料成型設計方面缺乏的人才在20萬~30萬之間,并且呈逐年遞增趨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已經成了“搶手貨”。目前我國整個材料行業都缺少高精尖人才,我國材料行業的人才缺失問題已經成了眾多企業發展的桎梏。
榜單解讀
材料類相關專業分布很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經有400多個高校開設了材料科學相關專業,各個院校根據自身的特點,該專業的側重點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上有較大的差異。如中南大學材料學院現設有材料物理系、材料學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化學系、實驗中心、新材料研究開發中心二級單位;東北大學的材料學院由原鋼鐵冶金系、有色金屬冶金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熱能工程系、金屬壓力加工系合并組建而成,是國內第一個集材料、冶金、熱能工程、環境科學等現代工業與傳統工業科學為一體的二級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加工專業有強大的實力,以鋼鐵材料的加工為特色。
報考須知
材料學分為三個大類: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因此,大部分高校會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專業下又分出幾個方向,針對性的學習這三大類的知識,并且它還與其他一些工程科學相重疊,因此在各大院校。材料科學與工程都有若干分支。
機械類
機械被稱為“工程之母”,幾乎所有的工程行業都需要機械專業人才。大到萬噸輪船,小到手機,高精到航天飛機,普通到小圖釘的制造,都離不開機械人才。機械類專業還有著一通百通的特點,學建筑機械可以適應醫療器械的工作,學石油機械可以從事飛機制造的工作,是跨度比較大的專業。此外,機械專業人才并不是只有機械行業才需要,其他行業,不管是研發型的企業還是生產型的企業,只要是在使用生產線和機械設備。機械專業人才就有用武之地。在社會經濟正常發展的情況下,機械專業畢業生是不愁找不到就業機會的。
榜單解讀
目前,國內開設機械專業的高校有幾百所,有很多名牌大學,如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還有一些頗具實力,但名氣不大的地方院校,如浙江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這類院校沒有名牌大學知名度高,但是有著雄厚的工科專的業實力和悠久的學術底蘊,是準備報考機械專業,但分數夠不上知名院校考生的好選擇。
報考須知
從機械作為一門學科來說。它屬于教育部規定的一級學科。因此它底下可設有許多二級學科,雖然各個大學具體開設的方向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都有這么幾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工業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
自動化類
所謂自動化,是指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地進行操作或運行。廣義地講,自動化還包括模擬或再現人的智能活動。自動化技術廣泛用于工業、農業、國防、科學研究、交通運輸、商業、醫療、服務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現代生活最鮮明的標簽,莫過于無處不在的“自動”。電燈可以自動亮滅,電梯可以自動啟停,房門被強制進入會自動報警,地鐵無人駕駛也可以自動運行……如果要總結它們的共同點,那就是會檢查、會判斷、會執行。以信號檢測為耳目,以控制策略為頭腦,以傳動部件為四肢,不需要人類辛苦調節引導,就能有目標、有秩序地工作。而實現這個“檢測一判斷一執行”的過程,賦予它們自動能力的學問,就是自動化。
榜單解讀
開設自動化專業的綜合性老牌院校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不同學校開設的自動化專業擁有各自的特色,譬如北京理工大學的自動化專業是軍民結合,寬口徑培養軍民兩用人才;浙江大學的自動化專業的儀表自動化方向實力比較強;清華大學的自動化專業設置比較全面,其中信息、CIMS實力都比較強。其他如南京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也具有較強的實力,前者長于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而后者則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博士點和國家級重點學科點。
報考須知
自動化專業的學生編程能力比不上計算機專業學生,硬件設計能力比不上電子系學生,管理能力比不上經濟管理系學生,致使有人認為自動化有“萬金油”之稱,但沒有哪樣精通,好像沒有發展前途。但從技術角度來說,自動化專業是受到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推動的,如果該專業能同各行各業結合起來,“萬金油”并不是壞事,一定會有大顯身手的空間。所以,擁有一個工科背景,不管今后從事什么工作,即使是管理,也是受益匪淺,有很多學自動化專業的人目前都是從事高級管理工作的。
儀器類
在工業企業進步及發展的過程中,自動化的技術進步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這就對各種儀器儀表的需求從質到量上都有一個不斷革新的過程。儀器與儀表類專業是信息科學技術的源頭,是光學、精密機械、電子、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多學科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綜合學科。它的應用面很廣,小到制造車間的檢測,大到衛星火箭發射的監控,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能處處看到它的影子,比如,我們到超市買東西時見到的電子秤,上醫院看病時使用的溫度計,乘出租車時見到的時速表和里程表等,都是測控技術與儀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榜單解讀
儀器相關專業是中國大學中比較大的專業,開設該專業的高校超過一百所,當然主要還是綜合性及理工類院校。天津大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之一,在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上擁有很強的實力,擁有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同時也有這兩個學科和精密儀器及機械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清華、哈工大兩校也具有雄厚的實力,其精密儀器及機械也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也有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其精密儀器及機械亦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點。浙大則擁有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點之一,其他如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等院校也是不錯選擇,都有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博士學位授予權。
報考須知
有些人認為儀器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只能從事一些機加工之類的工作,其實精儀系的畢業生有很廣泛的學科背景,本科生教育涉及機械、電子、工業工程、材料加工等各個領域,同時也有很扎實的數學基礎和研究能力,可以自主進行項目攻關,同時可以從事多學科交叉的一些工作。可以說儀器相關的課程設置為畢業生打造了很好的就業前景,適合于當代社會綜合型人才的需要。同時,四年的學習中有很多課程涉及,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而且目前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的制造業正在蓬勃發展,精儀系的學生大有用武之地。
能源動力類
能源是維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根本保證,它與材料和信息構成現代社會繁榮和發展的三大支柱。自然界絕大多數的一次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氣、水力能、核能、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均采用各種能源轉換和利用設備轉化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所必須的各種能源和動力。
榜單解讀
能源動力學科和機械學科關系甚為密切,因此許多大學常把能源動力類專業歸并到機械學院。比如清華、同濟的熱能工程系隸屬機械工程學院、上海交大則有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浙大設有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當然也有一些高校將能源動力專業獨立成院,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報考須知
相對機械而言,能源動力這門學科的領域更具專門化。概括講來,能源動力這門專業是有關能源開發與利用、環境保護、清潔燃燒、能源利用系統及設備的優化與防震、動力工程及控制等領域的專門系科,主要為航空航天動力工程及自動化、汽車動力工程、電廠熱能動力及自動化、制冷及低溫技術、能源與環境工程等領域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能源動力專業又可分為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等二級學科。
計算機類
隨著科技不斷的創新,信息化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這個時代的最重要的標志就是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我們的生活因有了計算機而變得更現代化。如今社會上計算機應用已經達到非常普及的程度,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計算機的身影。在2012年新修訂的專業目錄中,計算機是工學中改動最大的一級學科,下面設立六個二級學科,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不論是軟件工程還是信息安全,都是時下最流行也是,需求量非常大的專業,畢業生就業趨勢不錯,薪金亦不菲。
榜單解讀
在計算機相關專業方面,實力強大的大學很多,而北大、清華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華中科大則具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博士學位授予權,還擁有計算機系統結構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點之另一個。吉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大等院校實力也很強,在軟件工程方面級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哈工大、東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浙大、武大等院校也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學位授予權。
報考須知
一些實力較強的院校還成立了軟件學院或者軟件工程專業,它們起點高。理論新,學費也非常昂貴,通常是普通計算機專業的2~3倍,高達一萬多元一年,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電氣類
由于目前我國重視高科技發展推動了科技進步,從而帶動了與此相關的計算機專業、電子專業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長。近兩年國家每年動通訊基礎設施的投資多達近兩千億元,按照教育部劃分標準,電氣信息類專業主要包括: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三個專業。
榜單解讀
開設本專業的院校有數百所,其中,清華、浙大、上海交大、天津大學等學校實力最強,成績超重點線50分以上:其次可選擇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還有原屬部委的院校,如重慶郵電學院、北京機械工業學院、燕山大學、中北大學(原華北工學院)、沈陽工業大學、東北電力學院、上海電力學院、華東交通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等,專業實力都較強。
報考須知
電氣工程就業優勢對廣大考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屬于熱門專業,高考錄取分數線往往要比其他專業方向高許多。考生需要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和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是科學技術領域最為活躍的前沿領域之一。信息的獲取、傳輸、變換、存儲、識別、處理、顯示,無一不依賴于電子信息技術。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傳統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各地方、各高校的人才招聘會上計算機、微電子、通信等電子信息類人才需求巨大,畢業生供不應求。電子信息類主要包括四個專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榜單解讀
北大、清華、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院校的基礎雄厚,選擇如浙大、電子科大、西安電子科大、北京郵電大學等院校也不錯,這些學校都設有各具優勢和特色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報考須知
微電子學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分支。直接關系到信息產業、電子工業、航天工業、機械工業、自動化、國防工業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發展水平,也正成為一個國家是否已是強國的標志之一。光電子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技術中的應用,直接促進光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光電子技術必將成為21世紀國際競爭的關鍵技術之一,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迅猛發展還引起光學領域的深刻變化。
建筑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建筑同其他各種有關科學技術的關系更加密切,建筑技術的進展日新月異。新的結構理論、新材料和新設備的運用,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發展,體現了新技術的威力。學習建筑學不僅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圖形表達能力和較強動手的能力,還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數學、英語、歷史、美術的基礎。因為數學關系到一個人邏輯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們認識事物、學習知識的基礎之一,同時也是工程學的基礎。國內大概有70多所大學設有建筑學專業,此專業的名校生非常有競爭力,而一般院校里,專業性的建筑院校比綜合性院校的畢業生更受歡迎。此專業的學制一般是五年。
榜單解讀
建筑學是我國高校開設最久的工科專業之一,有近一百所高校開設該專業,主要集中于綜合性和理工類院校。東南大學的建筑學是其傳統的優勢學科之一,擁有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技術科學等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中前兩者也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清華、天津大學也有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其建筑設計及其理論亦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同濟大學、重慶大學也具有不俗的實力。其他如哈工大、浙大、昆明理工大、西南交大、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等院校也都不錯,它們都設有建筑歷史與理論碩士點。另外,哈工大和浙大還設有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博士點,而后三者則具有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
報考須知
建筑學專業主要培養建筑設計和建筑規劃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和藝術修養,也要具備一定的社會科學知識。建筑工程技術方面的課程是建筑學專業的必修課程,由于專業的深度和廣度,大部分高校的建筑學專業的學制是五年制。考生在報考時要衡量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再結合成績來綜合衡量自己是否適合建筑專業。
土木類
在新的專業目錄中,以往的土建類一分為二,變成了建筑學和土木類兩大學科,側面說明了土木類和建筑類的差別。簡單來講,建筑學是設計建筑物的總的造型(外型)和內部主要的構型,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問題,如建筑與城市環境的結合、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技術性能、經濟效果、藝術形式等等。土木工程的核心課程往往涉及工程數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橋梁工程道路勘探設計等工程類,與建筑學更加強調的“設計”關系不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程實踐的發展,土木工程這個學科也已發展成為內涵廣泛、門類眾多、結構復雜的綜合體系,如房屋工程、鐵路工程、道路工程、飛機場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種工程結構、給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熱供燃氣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學科。其中有些分支,例如水利工程,由于自身工程對象的不斷增多以及專門科學技術的發展,已從土木工程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體系,但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土木工程的共性。
榜單解讀
同濟大學是國內土木建筑領域最大、專業最全的大學之一,在建筑、土木、環境等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另外還有市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哈工大實力也相當強,市政工程為該學科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清華、東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院校則設有結構工程、巖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博士點,亦擁有結構工程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西南交大、中南大學等院校也具有橋梁與隧道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另外,西南交大還有工程環境控制、景觀工程等自設博士點。其他如浙大、河海大學、重大、天津大學、華中科大等院校也是不錯的選擇,都設有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博士點。另外,中國礦業大學則長于巖土工程,而廣西大學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結構工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報考須知
報考時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和土木類都需要考證,執業資格認證均需要一定年限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報考。因此如果你有志從事土木工程相關的工作。那即便走上工作崗位后也要注意知識結構的更新,盡早報考以取得相關的執業資格。
水利類
水利是一門既古老而又現代的專業。之所以說它古老,是因為在原始社會,人類靠漁獵游牧為生,逐水草而居,部族定居以后,需水日增,人畜供水和生產用水的引水、供水工程就產生了。在信息化時代,傳統水利行業面臨全面技術提升和改造的歷史任務,應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的水利行業進行改造,并采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現代通訊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自動化技術等進行技術改造。水利類包括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專業。
榜單解讀
水利水電工程是中國大學中比較小的專業,開設有該專業的高校約有40所,主要集中在綜合性和理工類院校。作為一所以水利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河海大學的水利學在全國總體實力居于領先地位,相關學科門類齊全,水利及其支撐學科人才梯隊的綜合實力處于國內一流地位,擁有水工結構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同時也擁有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城市水務等學科的博士點。
清華、武大、川大等院校也具有雄厚的實力,各校都具有水利水電工程、水工結構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另外,清華的水工結構工程也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而武大則擁有水利水電工程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大連理工大學則長于水工結構工程,擁有該學科的博士點及國家級重點學科點。而華中科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學科亦設有博士點和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天津大學則擁有水利水電工程、水工結構工程兩個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他如昆明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也不錯,都設有水利水電工程、水工結構工程碩士點。由于其涉及農業灌溉等問題,因此一部分農業院校也有設置水利類專業,如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開設院校同樣以綜合性院校和理工類院校居多,由于其專業特色,也有少部分礦業院校設有此專業。
報考須知
招生院校雖然沒有男女生比例要求,但水利類專業的報考者以男生居多。該專業由于是在野外實習和作業,報考者要有吃苦耐勞的毅力。
測繪類
測繪科學與技術屬于較為專門的專業科學。概括講來。測繪科學就是以現代空間和電子技術為手段測定地球形狀及外部重力場和地球外部物理特征的一門學科,主要應用對象是各種工程(如城市建設、交通、水利、礦山、海洋建筑、大型精密設備安裝等)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各階段中的測繪工作。
榜單解讀
測繪工程是比較“小眾而不冷門”的專業,開設該專業的高校有四十所左右。本專業重點院校有武漢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河海大學、長安大學。作為世界上測繪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全國重點大學,武大在測繪工程領域居于全國領先地位,擁有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兩個學科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同時也擁有這兩個學科以及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博士點。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信息工程大學也有雄厚的實力,三校都有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等博士學位授予權。部分二本院校也開設了測繪類專業,如東華理工學院(原華東地質學院)、江西理工大學。
報考須知
測繪科學在本科階段設置測繪工程專業,一般分為工程測量、大地測量、衛星應用工程、攝影測量與制圖等分支方向。學科專業性很強,有主干學科支持,也有相關學科的支持,涉及到空間、電子、信息、激光等科學的研究。主要的專業課程有大地測量學基礎、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影像與制圖、數字攝影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遙感原理與應用、電子地圖原理與應用等。各個方向根據各自的研究領域還有其他的專業課程,比如衛星應用工程方向的專業課程還有無線電通訊與導航、數字圖像處理等。
環境與安全類
環境工程是研究環境問題的一門學科,它的任務是通過評價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用具體的工程、規劃和管理措施,收集和處理污染物,消除水、氣、聲和固體廢棄物等方面的污染,凈化環境,使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水治理是環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常常是環境治理最初著手的領域,所以在很多院校。給水排水工程與環境工程也設在一起。
在高校專業的分類中,跟環境工程分在一起的還有安全工程。安全工程,簡而言之,研究的是生產、工程或者說是行業的安全問題。很顯然,不同行業需要有各自不同的具體安全措施,所以,安全類專業是依托于各個行業的。
榜單解讀
環境類專業盡管屬于新興專業,但發展較快,僅本科院校中就有超過兩百所設置,并且有專門的院系。本專業的主要院校有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河海大學、上海大學、南昌大學等。有些學校頗有特色,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大氣環境、生態環境及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強的師資力量和研究水平。揚州大學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五個專業。
安全工程則是讓一個充滿“責任”的專業,因此你選擇了這個專業。等于你選擇責任。本專業重點大學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二本可關注中北大學(原華北工學院)、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哈爾濱理工大學、江蘇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
報考須知
考生體檢時,結論為色盲、色弱及嗅覺和聽覺不合格者不能報考本類專業。
化工與制藥類
化學工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專業,其應用廣泛,包括化工、能源、材料、藥物、食品等許多行業都需要化工人才,可以說化工是21世紀最基礎、最具活力、應用最廣的學科之一。醫藥產品是人類戰勝疾病,維護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特殊產品,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當今世界,醫藥產品的研發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重視,醫藥工業成了名副其實的高技術產業,現代制藥業成為與當前國民經濟及社會生活領域中最活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之一。
榜單解讀
天津大學的化工專業是其傳統的優勢學科之一,其水平居于國內領先地位,清華、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浙大、南京工業大學等院校也有很強的實力,都有化學工程、工業催化、化學工藝等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中,化學工程也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石油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則除了設有化學工程、工業催化、化學工藝等博士點外,還擁有化學工藝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其他如華南理工大學、川大、南京理工大學等院校也各具優勢:華南理工大學長于化學工程,川大和南京理工大學則均有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博士學位授予權。
制藥工程是比較小眾的專業,但卻是比較熱門的專業,近些年發展迅速,開設該專業的高校約有60多所,主要還是綜合性及理工類院校。在這些院校中,華東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院校均具有較強的實力,擁有制藥工程與技術博士學位授予權。重慶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則具有制藥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他如浙大、中國藥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南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農大、吉林化工學院等院校也是不錯的選擇,各校都設有各具特色的制藥工程本科專業,成都中醫藥大學等院校還設有專科專業。
報考須知
在化工和制藥兩大分類的基礎上,化工專業又可以分為許多小的專業和方向,大致有:化學工程、化學工藝、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催化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精細化工、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
相對化工專業有多個方向,制藥工程的學科相對單一,該專業的學生要學習化學、化工、藥物化學、藥廠工藝設計及設備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及實驗技能訓練。
交通運輸類
交通運輸類專業在工學學科中,屬規模較大的專業。高校中的交通專業研究方向主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結合起來,形成許多新的研究方向,出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GPS衛星導航定位實驗系統、交通監控系統、智能車輛與智能化診斷系統。
交通類專業涵蓋甚廣,它主要培養交通領域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能在交通運輸、物流工程、汽車運用工程、交通工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及經營管理、工藝和設備設計、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榜單解讀
交通運輸專業要分布在綜合性及理工類院校。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專業上的實力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其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均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長安大學同樣擁有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同時這兩個學科亦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南大學、同濟大學也具有雄厚的實力。其他如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交大、東南大學、吉大、武漢理工大學等院校也具有較強的實力。
報考須知
從分類上來說,交通類專業主要分為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兩大類。交通運輸專業側重運輸系統規劃及管理能力的研究,而交通工程則側重交通工程方面的規劃與設計。從具體的專業劃分上看,主要分為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物流工程等專業。當然另外還有一些方向,由各所大學根據自己的特色開設決定。
海洋工程類
海洋工程屬于工學學科。可以這么理解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是在陸地上造房子、規劃設計,而海洋工程就是在海洋中從事這些活動。海洋工程方向主要就是培養從事現代海洋工程研究、規劃、設計、制造、管理以及教育的高級技術人才。既然陸地上造的是房子,那么海洋中造的自然是船舶了。同時,船舶的運輸也需要管理和研究。作為一級學科,海洋工程專業下面又分了許多不同的研究方向。一般包括有運土交通運輸上等方向。各個方向又可細分,比如船舶工程又可以包含輪機工程、水聲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等方向。
榜單解讀
一般來說,靠近江河海域有著水域優勢的大學才能夠有能力并且有針對性地開設海洋工程專業,其中,又以工程技術實力較強的大學在該學科上有較強實力。本專業的主要招生院校有上海交大,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除了上交該專業分數較高外,其他幾所院校的錄取平均分略高于重點線30~50分。二本院校招生院校主要有集美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原華東船舶工業學院)。
報考須知
作為一級學科,海洋工程專業下面又分了許多不同的研究方向。一般包括有運土交通運輸上等方向。各個方向又可細分,比如船舶工程又可以包含輪機工程、水聲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等方向。本專業對身高、視力等身體條件要求比較高,對船舶制造、遠洋駕駛感興趣的考生。可考慮報考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生物工程類
市場急需掌握生命科學和工程科學的高技術的人才,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它和工程科學的結合帶來了生物工程產業的蓬勃發展,生命科學和工程科學的滲透為生物工程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生物工程專業的應用十分廣泛,如研究改變遺傳基因,培育出抗病能力極強的小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發酵香蕉,釀造甜酒;利用轉基因植物生產各類蛋白類藥物,吃了含有這種含藥物基因的食品,就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還有克隆羊、克隆豬、克隆牛等等,利用的都是生物工程技術。
榜單解讀
生物工程專業由于具有較多的分支學科,各個高校的側重點和優勢也不一樣,考生宜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選擇報考。江南大學長于發酵工程,該學科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華東理工大學也具有雄厚的實力,除了設有發酵工程、生物化工博士點外,其生物化工同樣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浙大、清華、南京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擁有生物化工的博士點,等院校也具有較強的實力,各校都有生物化工博士學位授予權。而昆明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則設有生物化工碩士點。東北農大的發酵工程學科也頗具實力,擁有該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四川理工學院等院校則設有發酵工程碩士點。
報考須知
放眼當前社會,生物工程專業的就業狀況并不太好,其中只有與醫藥相關的專業方向情況較好。追究這種狀況的根源,這與我國整個生物工程行業的現狀是分不開的。目前,我國生物產業的整個發展方向側重于實驗室成果,而不注重在試驗轉化中投入,因而建設期長失敗率高,因此,社會難以大幅度增加對畢業生的需求量,也難以為他們提供廣闊的自我發展空間。
航空航天類
在宇宙這樣特殊的環境下,機械、火箭燃料會受到什么影響?行星勘探用機器人如何應用?航天航空類專業主要關注這些話題,它主要研究飛行器(飛機、宇宙飛船、衛星、火箭等)的運動規律及其結構與性能。航天航空技術的發展與軍事應用密切相關,并且我國正在開拓許多新的技術領域和研究課題,如衛星通信正在成為現代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衛星導航實現了全球、全天候、高精度的導航定位,宇宙空間站的開發,可容五六百人乘坐的大型客機的開發等。學習該專業具備良好的物理和數學基礎十分重要。未來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迅速發展,展示了本專業良好的發展前景。
榜單解讀
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等21所普通高校開辦了航空航天專業,其中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教育部所屬高校有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等7所,交通運輸部所屬高校有中國民航大學,地方所屬高校有長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7所。在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招收國防生,報考國防生的考生錄取與軍隊院校同屬提前批次錄取。
報考須知
航天航空類中設有四個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
兵器類
兵器類學科是一門研究用武器保衛國家安全和摧毀敵方的學問。兵器類主要分為七大研究方向:武器系統與工程、武器發射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特種能源工程與技術、裝甲車輛工程、信息對抗技術。在這七個方向的學習過程中,除了大量學習基礎知識和相關理論之外,還有大量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到靶場、坦克部隊、炮兵部隊實習,去兵工廠觀摩兵器的生產過程和質量控制技術等。
本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就業范圍相對狹窄。因而報考這一專業的學生最好對這個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如選報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的學生最好對原子彈沖擊波感興趣,喜歡收集有關子彈射程、彈藥的資料,常收集手榴彈爆炸參數,熟悉各種武器彈藥,對爆破技術感興趣等等。
榜單解讀
國內設置武器類專業的高校不多,主要是一些理工大學和工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華北工學院、西北工業大學開設的專業較全。其他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淮南工業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有的院校就讀時間是5年。
報考須知
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很少,實力卻不容小覷。基本上都是一批本科里的名牌大學,對考生的數學、物理成績要求較高。與該專業結合最緊密的還是在軍工單位。這些單位一般都遠離繁華的都市,像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神舟六號”的發射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位于遠離甘肅酒泉市的沙漠深處。所以,有志于獻身國防軍工事業的同學,要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同時,選擇本專業不僅要有熱情,而且更要具有責任感。
工程力學類
隨著工業化發展,力學逐漸應用到很多工程方面,比如大型建筑、橋梁、飛機、火箭等方面。這些工程學科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現代力學的知識發展起來的,如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離開力學就會寸步難行。而許多大學的力學專業,要么直接和航空航天專業掛鉤,要么就命名為工程力學專業,由此可見力學和工程技術關系密切之一斑。
榜單解讀
許多工科類大學,由于自身工程實力以及發展的需要,它們開設的力學專業往往和工程專業結合得更加緊密,因此更偏重于工程力學類型。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的工程力學系屬于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同濟大學的力學系則屬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力學系屬于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則為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
報考須知
因為“力”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思考起來十分的抽象,研究它需要應用各種公式,總之,學習工程力學不是一件輕松簡單的事,需要做好思想準備。
公安技術類
公安技術類專業共分為兩個專業:刑事科學技術和消防工程。顧名思義,這兩個專業目前的應用主要是在公安、司法部門,當然也包括一部分相關企事業單位。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各種科技手段的應用,刑事科學技術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越來越多的應用,這也使得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
消防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具備消防工程技術和滅火救援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公安消防部隊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消防工程技術與管理和滅火救援指揮方面工作的工科學科高級專門人才。近幾年,公安院校尤其是部屬公安院校的學生幾乎不分專業,全部進入公安系統,消防工程專業也不例外。
榜單解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6)01-0001-08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College Graduates
―Discovery from data of 4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YAN Yueqina, DENG Fayunb
(a.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b.Librar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job destination; employment rate;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and surveyed college graduates from 4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in 201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aduates from disciplines of Engineering are the ones with the highest rates of employment and those of liberal arts the lowest. Among them, graduates of movies, TV and performance art have the lowest rate of employment. The higher ranking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more opportunities their graduates would secure to work 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in the sectors of education, technologies and medical services, and in firsttier cities. Most of the graduate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chools find their positions in enterprises and stay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graduates choose to work in the cities of thei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highest rate in terms of job destination. Therefore,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s of the cities where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located should on the one hand design favourable policies to facilitat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n the other hand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to their setting of disciplin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graduates so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lleges can collaborate and cooper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mselves respectively. In the mean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as a whole.
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直接反映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特點、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包括政策吸引力、經濟吸引力等。為了準確把握高校畢業生去向,為高校人才培養和各用人單位特別是用人省市提供決策依據,本課題組接受成都市教育局委托,于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對在蓉56所高校2015年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了全面調查。調查共收集到42所高校數據,其余14所高校有10所未填報數據(全部為高職高專院校),另外4所本年度沒有本科或專科畢業生。
一、畢業生就業去向現狀與特點
依據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的統計口徑,就業去向共有簽訂就業協議形式就業、升學(不含留學)、出國留學、自由職業或其他形式就業、未就業5種主要形式。統計42所高校提供的數據,可得出如下結果(見圖1)。
圖1畢業生就業去向及比例
1.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
在蓉高校未就業的學生比例為5.46%,參考往年同期情況,屬于正常范圍。以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的畢業生比例為67.54%,在2015年已出爐的各地大學畢業生的簽約率中屬于中等水平。自由職業和其他形式就業的學生比例達15.88%,大部分高校統計的這個比例都有所提高,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引導和環境影響下,這一比例的提升證明了國家鼓勵自主創業政策激勵已經初顯成果。
2.人數最多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
從畢業人數來看,2015年成都高校畢業人數最多的專業前10位,由多到少依次為:藝術設計、工程造價、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會計學、廣播電視編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電子商務、土木工程。其中,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是工程造價。藝術設計和廣播電視編導這兩個專業,畢業人數分別位列第一和第六,畢業人數排在前列,但畢業生以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的比例卻比較低,藝術設計為5533%,廣播電視編導為2980%。具體情況見表1。
3.本科院校畢業生簽約率最高、最低專業
簽約率是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最具說服力的數據。發掘出本科生、研究生專業中簽約率最高和最低的專業,對于教育主管部門科學制定相關政策、對于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對于考生選擇專業都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意義。從本科院校畢業生簽約率來看,2015年成都高校畢業生簽約率排在前10位的專業,除會計學外,全部為工科專業,并且專業性強。簽約率最低的10大專業,除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外,全部為文科專業,專業性也比較強。具體情況見表2、表3。
從高職高專簽約率來看,文物鑒定與修復、投資與理財、視覺傳達這三個專業畢業人數少,不過簽約率高;物流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雖然畢業人數多,超過千人,但簽約率也高;簽約率低的全部為文科,并且主要集中在媒體及演藝行業。具體情況見表4、表5。
總體來看,簽約率高的專業針對性都比較強,且該專業畢業人數都比較少,7個簽約率高的專業畢業人數都在200人以下。簽約率低的專業針對性同樣也比較強,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演藝行業,這種結果值得教育管理者、學校和學生本人思考。具體情況見表6、表7。
從總排名看,有以下幾點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門、高等學校的重視:
第一,在蓉高校畢業人數最多的專業幾乎都是文科專業,但這些畢業人數多的專業卻不是簽約率最高的專業,而是正相反。簽約率最低的專業幾乎都是文科專業,簽約率最高的專業幾乎都是工科專業,這些專業卻不是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專業。這一現象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高等學校反思,即我們的專業設置標準和依據是什么?我們的招生計劃制定的依據又是什么?這種狀況需要怎樣糾正?
第二,高職高專簽約率最高的專業大部分為工科專業,簽約率最低的專業幾乎被文科專業囊括,這一點與本科生研究生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相同,不同的是由于高職高專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專業也是工科專業,簽約率也最高,沒有出現像本科研究生專業那樣的畢業生人數與簽約率的完全背離情況。
第三,簽約率最高的專業中,本科以上專業和高職高專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本、研專業簽約率最高的十大專業均為傳統的工科專業,高職高專簽約率最高的專業雖然大部分也是工科專業,但大類算是應用文科的專業幾乎占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高職高專簽約率最高的專業排前4位的文物鑒定與修復、投資與理財、視覺傳達、物流管理。這些大類算是應用文科的專業,嚴格說應該算是復合專業。為什么這類專業畢業生大受人才市場歡迎?
第四,簽約率最低的專業在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都一致是影視演藝類專業,為什么這些專業受到人才市場的冷落乃至拋棄?
二、畢業生就業行業類別
統計挖掘畢業生就業的行業類別,可以得出高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所在區域產業結構的契合度以及每個行業對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成都地區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類別見表8。
從畢業生行業的類別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筑業、制造業三個行業吸納畢業生最多,而到軍隊、國際組織、資源類領域的畢業生最少。這與成都市產業結構基本吻合,成都的支柱產業就是信息產業、制造業、服務業以及基礎建設行業,而吸納畢業生少的行業也不是成都市的支柱產業,比如農林牧副漁、資源類、軍隊、國際組織。
三、畢業生就業行業性質
掌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性質,可以掌握各類行業領域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從而分析各個行業領域在吸納人才過程中政策方法的優劣,便于政府、用人單位、畢業生在決策、人才培養中參考。成都地區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性質見表9。
1.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和比例
從表9可以看出,成都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是集中在企業,包括國有企業、三資企業、其他企業等,人數合計達到130025人,比例達到78.20%,可見企業是吸納大學畢業生的主要單位。這是因為,企業是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經濟發展的載體。這個結果揭示了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從在蓉高等學校看,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提供人力資本支持是在蓉高校的光榮使命,高等教育作為專業教育必須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特別是與區域、行業經濟發展相適應,高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必須考慮如何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四川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為了適應四川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在蓉高校還要主動超前預測四川區域經濟、行業發展對人才結構、標準、規模的需求,及時調整那些不能適應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教學內容、課程和專業,使所培養的人才更加受企業的青睞,從而獲得高就業率,以高就業率帶來優秀生源,帶來學校發展的馬太效應;第二,從畢業生角度看,企業就業與自己所學專業基本對口,能夠實現學以致用,在服務國家經濟建設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更好地為國家服務、更受企業歡迎,在學校就要更加主動了解企業對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要求,積極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打好專業基礎,達到企業要求的能力素質;第三,從企業看,高校是為企業提供高素質人力支持的單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和經濟效益,在蓉企業要把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當作自己的分內之事來支持,積極主動為在容高校提供實踐條件,提供可能的人力物力支持。同時,為畢業生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事業發展環境,使之愉快工作、發展順利,給在校生以良好示范,吸引更多更優秀的畢業生到自己企業。
上述統計顯示,科教文衛等事業單位(含科研設計單位、高等教育單位、中初等教育單位、醫療衛生單位、其他事業單位)就業總人數為15510人,總共占比9.33%,這一方面是由于事業單位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另一方面,這些部門和單位需要研究能力、教學能力強的畢業生,需要高素質、高學歷,這些單位也深受具備這樣素質的畢業生青睞。
基層就業含農村建制村、城鎮社區,總人數為171人,比例為0.10%。蓉城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科學技術進步都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但客觀存在的事實是農村的生活環境、事業發展條件還不足以吸引高校畢業生甚至高職高專的畢業生,這是一個需要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破解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單位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政府出臺更好更優惠的政策、更加特殊的政策,鼓勵激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
機關就業人數為3287,占比為1.98%。
2.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比較
將不同層次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進行比較,可以發掘各個就業單位對各類人才的偏好以及需求人才層次。本次比較從兩個方面,一是將四所211院校與14所普通院校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含教育廳屬13所+西南民族大學,即原來的二本院校)進行比較,二是對進入國有企業的比例進行比較。具體見表10。
從表10可以看出,四所211工程建設院校進入國有企業、高等教育單位、機關的比例遠高于一般本科院校。
從圖2看出,本科院校國企就業比例相對比較高,其中最高的5所高校分別為西南交通大學(比例為59.26%)、西南石油大學(比例為38.96%)、西南財經大學(比例為30.62%)、西華大學(比例為26.65%)、四川大學(比例為26.55%)。
圖2國企就業比例最高的學校
國企是國家主流企業、經濟支柱,在蓉四所“211工程”建設大學去國企的畢業生最多是正常的,其他14所高校進入國企的畢業生率遠低于4所“211工程”建設大學,高職高專學生的就業出路中幾乎沒有國企,甚至95%以上進入其他企業,三類學校進入國企的比率呈現鮮明的階梯狀。表面看這種現象與人們的主觀認知是相同的,似乎合情合理。這種現狀也促使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國企和高校深思:是否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不能適應國企的需要?國企是否在人才使用中存在人才高消費的現象?
3.去其他企業就業比例
其他企業是指因為歷史或者統計的原因的非主流的企業,去其他企業人數的高低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就業質量。在蓉高校畢業生去其他企業就業的比例達到62.48%,排名在前10位的高校都是高職高專類高校,去其他企業就業比例最低的高校則僅有3所高職高專學校,西南交通大學最低20.81%。基本上,這個數據呈現明顯階梯狀態,即學校層次越高到其他企業就業率越低。
從統計數據看,去其他企業的比例整體都比較高,最高的達到95.29%,最低的也有20.81%。可能以后的統計方式需要改變,能更真實的反映畢業生的去向。
另一方面,教育文管部門和高校應該深入調研分析這種現象的原因所在。
四、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特點
統計分析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可以得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所在,可以分析總結畢業生所以選擇就業地的原因,促進就業地在吸納人才時取長補短,更好更多地吸引高層次人才服務于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1.畢業生省內、省外分布狀況
將畢業生的就業地域劃分為本校所在地(四川省)和外地(除四川省以外的省份),統計分析各學歷畢業生的就業地域分布,結果見圖3。
圖3省內外就業人數分布概況
畢業生目前已落實的工作地域在四川省本地的比例為61.32%,外地就業的比例為38.68%。
2.全國主要城市就業人數分布
通過對成都市相鄰的西部大城市以及北上廣深的就業地域分區域對比,可以發現上述城市對成都地區大學畢業生的吸引與吸納能力。結果見表11。
通過表11可以看出,成都高校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占總畢業人數的6.04%。留在成都的畢業生人數為60218人,占總人數之比為36.22%,為各個省會城市之最,其次是重慶市,人數為5219,占比3.14%。
3.成都市高校招生及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
通過對成都地區高校成都籍學生以及成都地區高校留向成都的學生數量對比(見表12),可以觀察成都市對人才的吸納能力。成都籍應屆本專科畢業生人數為23620,占總畢業生人數的1421%。成都就業人數合計為60218,占總畢業人數的36.22%,說明成都市具有較強的人才吸納能力,人才流入大于人才流出。
4.不同層次學校畢業生去一線城市對比
通過對4所211高校和14所普通院校(含13所教育廳屬院校+西南民族大學)去往發達一線城市就業情況對比,可以發現不同層次高校學生的競爭力。對比結果見表13。
上述統計發現雖然可喜可賀,地方政府還應該在此基礎上:(1)制定更加有利于高校畢業生特別是川大、交大、電子科大、財大這些高水平大學的畢業生愿意留在蓉城就業發展的政策,使這些學校的畢業生盡可能多地留在蓉城發展;(2)在人力物力和環境政策方面更加支持在蓉高校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主動同高校溝通蓉城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規模規格的需求,使高校能夠針對性培養更多適應蓉城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3)在蓉高職高專畢業生絕大部分留在蓉城,一方面可能因為生源原因,畢業生大多來自本省不愿意離開四川,另一方面也可能到外省就業更加艱難。不管何種原因,面對在蓉高職高專學校畢業生大面積留在蓉城的客觀存在,市教育主管部門多必須加強對高職高專辦學的指導,組成第三方評價機構對高職高專辦學進行常態化評價,促進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同時緊密結合蓉城經濟發展、企業對勞動者素質的需要,特別是蓉城支柱產業對技術工人素質和能力的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勞動者。
五、主要發現與建議
(1)在蓉高校畢業生簽約率高的專業幾乎都是工科專業,簽約率最低專業幾乎都是文科專業,影視演藝類專業簽約率最低。
(2)學歷層次越高,就業率越高。
(3)學校層次越高,到國有企業、一線城市、科教文衛事業單位就業率越高,高職高專畢業生幾乎都留川并且幾乎都在其他企業就業。這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就業藍皮書: 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資料是一致的,該資料顯示,2008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1〕。
(4)留在高校所在城市就業畢業生比例最高。
(5)到國際組織、農村基層就業人數偏低。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應更進一步提上政府的議事日程,并將其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當中”〔2〕,鑒于上述主要發現,建議如下:
(1)高校所在城市地區應該制定更加有利于畢業生就業發展的政策,積極支持所在地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促使高校培養更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各類人才。
(2)高校及時了解所在城市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規模規格的需要,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3)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為國際組織輸送高素質人才是高等學校的責任。高等學校要積極了解自己所在行業國際組織性質、對人才的要求,積極培養輸送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工作。
(4)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各級各類人才,全社會從政府到高校都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制定能夠讓高校畢業生愿意去農村基層工作并且能留下來長期工作的政策。
(5)積極鼓勵大學生投身到創新創業中去。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業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總理在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3〕。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高等學校、政府和大學生,都要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要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創業,把創新創業打造成與現有“就業”、“升學”并列的重要就業途徑。
(7)加大政策扶持,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本研究揭示,越是層次高的學校到一線城市、國有企業工作的比例越高,這說明畢業生就業重點還是以一線城市或者說大中城市、國有企業為主。在北京大學的五次調查中,畢業生去大中城市所占的比例都在七成以上,2005年比例最低,為70.7 % , 2009年最高,為83.7%,最近三次調查的比例都在八成以上〔4〕。這一現象準確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以城市為主、大城市比小城市好、小城市比城鎮基層好的現狀。因此,政府、高校特別是政府要制定更多更好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
(8)政府應采取措施改善其他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從調查看,高職高專就業主要去向是其他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政府應該加大對那些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的民營企業的扶持,改善其發展環境,使之提高吸納畢業生的能力,同時,“完善社會保障和勞動保護制度,維護和提高在民營企業中就業的畢業生的利益”〔4〕。
參考文獻:〔1〕
徐向東.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向的特點及分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79-82.
中圖分類號:F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2)08-0124-02
一、背景
(一)項目簡介
江西南昌市朝夕教育培訓機構
初期:建立一個總辦事處(財大蛟橋)、兩個分部(楓林、交大);中期:新增分部2-3個,擴展至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成熟期:建立獨立的教學場地,力爭每年培訓學員人數在5000人以上。建立在南昌專業從事會計類(會從、職稱、注會、注稅)、金融類(銀行、期貨、證券)教育服務機構。
(二)項目市場分析(SWOT分析)
S:強項,優勢
第一:實力雄厚的培訓師團隊
第二:嚴格的員工培訓
W:弱項,劣勢
外部:知名度不高,營銷意識不強
內部:缺乏必要的員工制度
O:機會,機遇
外部:市場需求量大
內部:人員、產品創新潛力大
T:威脅,競爭對手
第一:政府的限制
第二: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
(三)分析總結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投資教育行業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在目前的情況下,朝夕教育培訓機構內部和外部情況從總體上來講基本良好。但是如果不抓緊對發展的研究、分析,則很快就會滑向劣勢。
二、現金流
(一)財務評價的依據
本項目的財務估算是依據項目建設所在地的同類項目的產業水平和投入水平,以達到對項目規范化的財務經濟分析。
(二)財務評價基礎數據
收入:基本定價
會計從業資格證報名100元,會計電算化報名280元 (集中在3.4月),計算機二級報名260元,注冊會計師報名100-150元一門,證券從業資格報名85元,銀行從業考試報名115元。
(三)財務評價
1.銷售收入的確認
營業收入估計的增長率為55%:
2.利潤總額及分配
利潤總額是以2012年的銷售利潤率估算
說明:所得稅政策:
大學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批準經營日起,1年內免交個體戶登記注冊費、個體戶管理費、經濟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費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規企業,只需到所在區縣街道進行登記,即可免稅3年。所以項目所得稅前三年免稅,第四年開始按25%征收,盈余公積金按利潤的10%計算。
3.產品成本估算
說明:第一:成本是根據收入減去利潤來確定的
第二:本項目所有的設施設備,原材料,輔助材料及用電價格均以當地現行市價為基礎。
第三:固定資產按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年折舊為14781.62萬元。
4.終結期現金流
因為不涉及流動資產的墊支,以及固定資產的殘值較小可以忽略,所以不涉及終結期的現金流
三、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一)含義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在金融活動中用來衡量一個公司的資本成本,是指企業以各種資本在企業全部資本中所占的比重為權數,對各種長期資金的資本成本加權平均,從而計算出來的資本總成本。
(二)WACC的計算
1.計算公式
=(債務/總資本)*債務成本*(1-企業所得稅稅率)+(資產凈值/總資本)*股權成本
We權益資本在資本結構中的百分比=10/15=0.6667
Wd是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的百分比=5/15=0.3333
T所得稅稅率=0.25
所以WACC=0.3333*0.144*(1-0.25)+0.6667*0.144=0.132
四、財務可行性分析
(一)基準收益率
1.含義。基準收益率(benchmark yield),也稱基準折現率是企業或行業或投資者以動態的觀點所確定的、可接受的投資項目最低標準的受益水平。
2.計算。簡化的計算公式:ic=i1+i2+i3
i1為年資金費用率與機會成本之高者;
i2為年風險貼補率;
i3為年通貨膨脹率
i=0.132+0.03=0.162
(二)投資回收期(PT)
通過計算投資回收期2.25年
(三)投資收益率(ROI)
通過計算總投資收益率>基準收益率,具有財務可行性:ROI=495346.8÷100000÷6=0.826 >0.162
(四)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
通過計算IRR=0.53>0.162,具有財務可行性
(五)財務凈現值(FNPV)
通過計算NPV=279100.54大于0,具有財務可行性
(六)盈虧平衡分析
1.含義。盈虧平衡分析是指通過計算項目達產年的盈虧平衡點(BEP),判斷投資方案對不確定因素變化的承受能力,為決策提供依據。
2.盈虧平衡點。(Break Even Point,亦稱保本點、盈虧分離點)它是指企業經營處于不盈不虧狀態所須達到的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即銷售收入等于總成本,是投資或經營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數量界限。盈虧平衡點較低,說明項目盈利的可能性較大,虧損的可能性較小。本項目的盈虧平衡點=營業總成本/(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1882578/(2379414 -22270)=0.799,經營安全率=1-生產能力利用率=0.201,上述指標表明公司該項目經營較為安全,抗風險能力一般。
(七)敏感性分析
可不予分析:因為本項目的IRR大于WACC,所以在此可不去分析。
(八)項目風險分析
1.市場風險。(1)人員多少,直接決定項目的收益;(2)消費水平高低,從側面反映出當地人群對項目的接受程度;(3)消費潛力大小,影響項目的發展空間。
2.風險規避。(1)在項目的前期工作中,做好市場調查,調查項目所在位置的規模、人群消費力的高低、人群素質的高低,并在此基礎上分析項目的最佳區位選擇;(2)采取相應的優惠措施,降低項目的有關收費,例如:對前幾名報名的優惠,對在平時表現突出的再次優惠等等。
(九)可行性分析結論
“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城鎮化”成為頂層設計的聚焦點。未來城鎮化的發展將會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進而帶動各個行業的發展。
總理曾撰文稱:“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吸納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城,進而帶動1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另有數據表明,中國每年有1000萬人從農村涌入城市。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但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帶來的種種限制和制度,使得新生代農民工懷著執著的城市夢想和融入城市的渴求,卻面臨種種社會融入的現實問題,難以真正融入城市。
共青團是黨聯系青年的群眾組織,具有協助黨和政府處理青年事務的職能,又具有第三部門的特性,在推進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中負有政治使命與重要責任。目前,各地團組織已經行動起來,深入研究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的困難和挑戰,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的流動規律和特征, 借助和發揮親情、情感的力量找到新生代農民工工作、生活的平臺,從而為新生代農民工鋪就了一條“融城”之路。
社區青年匯:停泊心靈的港灣
在北京,“社區青年匯”成為外來務工青年非常熟悉的場所。以東城區海巢HOT社區青年匯為例,這里與簋街很近,從事餐飲等工作的外地務工人員多,“我們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增加他們的歸屬感。比如,每逢春節、中秋等節假日餐飲業不僅不放假,反而比平常更忙,針對這一情況,青年匯組織了‘寄出一封家書’‘要外地務工人員到北京青年家中過節’等活動”。該青年匯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09年籌建以來,我們已經發展了300多名會員,建立了自己的微博、QQ群、還有網頁平臺,對外來務工青年形成很大的凝聚力。”
“社區青年匯”是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在全市基層社區和商務樓宇等青年聚集的地區探索建立的聯系、凝聚、服務青年的新陣地,針對區域內青年群體開展城市融入體驗、就業創業培訓、交友聯誼、文體娛樂、法律心理服務等活動,團結和帶領廣大青年構建熟悉互信、互助向上、包容和諧的城市社會關系。
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人口2069萬人,其中5~35歲的青少年占總人口的50%。不少青年聚居于城鄉結合部,普遍缺乏城市融入感和社會歸屬感,部分青年對自身發展感到擔憂,對就業狀況、生活條件的改善要求迫切。
針對這一特點,共青團北京市委將社區青年匯定位于“一個好玩的俱樂部、一個靠譜的朋友圈”,由總干事、專職青年社工和志愿者組成,每個青年匯專職社工每年都要完成包括重點青少年幫扶、心理輔導等在內的10個幫扶項目。目前,全市350家青年匯已全部開始運作,2014年將達到700家,到2015年年底,將全面完成1000家的建設目標,實現對北京市1000萬青年群體的全覆蓋。
希望來吧:解除后顧之憂
“我有一個夢想,要用手中七彩畫筆來渲染多彩的生活;我有一個夢想,要用刻苦學習來報答辛勤工作的爸媽可現在,父母擔心我們放學后無人管教;擔心我們暑期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共青團、國家電網‘希望來吧’,為我們請來了青年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陪我們學習玩耍,伴我們成長”2013年暑假伊始,當一聲聲稚嫩清脆的童聲從無錫皮革城萬力公益“希望來吧”課堂傳出時,贏得了在場家長、小朋友和青年志愿者的陣陣掌聲。與此同時,江蘇各地的“希望來吧”也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
從2011年11月開始,團江蘇省委按照團中央“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統一部署,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推出具有江蘇特色的“希望來吧”品牌工作。“農民工作為一個特別須要關愛的特殊群體,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其子女的學習、生活、成長等已成為一個重要的亟須關注的社會問題。”共青團江蘇省委一名負責人表示,“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著力為農民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服務了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會穩定大局,是共青團履行基本職能、體現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共青團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及創新的重要體現。”
按照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分批實施的原則,共青團江蘇省委通過陣地匯聚關愛項目、隊伍、資源和對象,著力打造共青團志愿服務的有形化陣地。目前,全省共有“希望來吧”227所,配備了專門管理人員715名,有1164個志愿團隊參與到“希望來吧”志愿服務中來,募集了各類企事業單位捐贈錢物累計近1000萬元,覆蓋了全省13個省轄市、80余個縣(市、區),每年有12.04萬人次的農民工子女從中受益。
圓夢計劃:放飛理想
“我原來是中專畢業生,出來工作后一直因為沒能上大學而頗有幾分遺憾,也曾因為不高的學歷及貧瘠的知識與不少好工作失之交臂。因此,我心中一直有一份圓大學夢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巨大渴望!”即將從天津大學畢業的孫方方感覺自己很幸運——2011年7月,同事興沖沖從外面帶回一張傳單,上面就是廣東新生代農民工骨干培養發展計劃(圓夢計劃)的宣傳內容,其中“一天一元上大學”這個醒目的標題牢牢地吸引了她的眼球!仔細看過內容之后覺得挺適合自己,懷惴一顆實現自己大學夢的誠摯之心,孫方方在網上報了名,經過一系列的資料準備、思想考核、入學考試等,她終于擠上了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
廣東是用工大省、青年大省,在粵務工的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約2000萬人,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建設力量。2010年起,團廣東省委聯合相關部門共同開展實施了“圓夢計劃”。通過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南交大、西南科技大學等近20所重點院校展開合作,為逾萬名廣東省新生代產業工人提供以遠程教育為主的專科、本科課程學習。目前,開設的專業涉及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醫學、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等。
“圓夢計劃”力爭打造 “三工程一通道”:即黨在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中基本可依靠力量的培養工程;實現社會管理創新,推動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骨干培養工程;助推“廣東制造”走向“廣東創造”、加快轉型升級的高素質勞動者培養工程以及新生代農民工成長發展的向上通道。通過這個載體,實實在在為新生代農民工謀幸福,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作貢獻。
夢想藝術團:融入都市文明的紐帶
孟超是生活在西安的“外地人”,不過,2013年他被眾多西安人所熟知。“我是藝術團首批成員之一,有了夢想藝術團,我們這些打工仔、打工妹將更加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他說。
在2013年“五四”青年節之際,由共青團陜西省委等單位籌辦的陜西省外來務工青年夢想藝術團正式成立。來自建筑、餐飲等多個行業的150余名有才華、愛生活的外來務工青年成為夢想藝術團的首批成員,在西安鐘樓世紀金花廣場進行了精彩的演出。
藝術團的成立與《陜西省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需要和文化權利調研報告》有關。早在2010年,按照團中央的統一部署,團陜西省委就聯合省人社廳展開“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的專題調研,發現這一突出問題后,團省委在2011年再次成立調研組,專門針對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展開調研,了解到外來務工青年渴望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實現心中的夢想,同時也發現了一批外來務工青年人才。
(P.E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paper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level” college football league system and the “two-level” “race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builds “a foundation, four-level, three goals"”“race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system and two actual combat training model, and cracks down the two bottlenecks of the development in “Grade-two players” and “Team backbon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ootball team and department football team, whi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sports talents, optimization of student football team-building, enrichment of campus sports and cultural lif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level of the school.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public PE and speci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otball team; system construction
足球是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普通高校足球選項課教學已經普及,[1]但專項教學競賽培養體系還不完善:缺乏“校代表隊”建制和“競賽教育”培訓體制。根據22所高校的調查,校內雖有“選項課”和“校聯賽”的設置,但參加“校聯賽”的院代表隊員主要是高年級學生;普及的“選項班”教學與“校聯賽”不能很好地結合,兩者在參與人數比例和競技水平需求上差距較大,“選項課”教學效能與“校聯賽”競技技能之間缺少合理過渡、有效轉換,中間缺少一個“年級聯賽”環節的過渡;在專項頂層設置上,沒有“校代表隊”建制的高校比例約占70%,“競賽教育”培訓僅限于少數學生裁判方面、缺乏參賽學生運動訓練和競賽方面的指導。現實中,有“選項課”普及而無“校代表隊”提高,有“校聯賽”組織而無“競賽教育”培訓,這種重視課堂、忽視課外、忽視競賽教學培訓的思想傾向和部分教師對體育專項教育培養目標層次的模糊認識,以及教學與賽制不能系統銜接的現狀,直接影響了高校體育教育功能的整體發揮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未來10年,“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學生足球專項團隊“競賽教育”培訓目標,完善高校足球教學競賽制度,建立“競賽教育”培訓以及校院團委管理體制,在探索高校體育專項教育整體改革、培養學生體育優秀人才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目前,在全國中文期刊文獻資料中,對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為此,將我們多年專項教學、競賽教育培?實驗的結果總結出來,供參考。
1研究方法
根據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任務以及學校體育競賽工作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專項發展的潛能和需求,我們將構建學生足球團隊教學競賽培訓目標體系作為研究對象。
1.1訪談法
課題組通過河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校院代表隊員,正在北京、南京、廣州、西安、湖北、四川等農業院校和上海交大、西南財大、重慶工學院、天津商大、河南大學等22所國家重點高校和普通高校,攻讀農工、財經等學科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對河南省10所高校的調查,了解該校體育教學和足球競賽培訓情況。
1.2實驗法
2000年3月至2010年11月,通過河南農業大學舉辦“大二教學聯賽”、“校聯賽”和校代表隊參加“高校聯賽”,賽前采用技戰術訓練方法指導、專題理論講座、分析比賽和準備比賽、執法比賽、聯賽總結等方法,對河南農業大學的99--09級足球項目的二年級院隊、學院代表隊“組織者”、“裁判員”和校代表隊員進行“裁判員”和“教練員”的培訓。
1.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的各項數據和實驗所得的結果進行分類統計處理。
1.4邏輯分析法
根據足球教學競賽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專項發展的需求,從建立校園“三級聯賽”制度和二級“競賽教育”培訓體制出發,探討競賽培訓體制建立和實施培訓教育對學生體育人才成長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揭示其內在的成長規律和各個層次之間互為基礎、相互促進的邏輯發展關系。
2 結果與分析
學生足球基礎不同則發展目標各異。在我校,大學一年級參加足球選項課學習的人數達780人占年級總人數的16.6%;大二時學生足球技能提高則參加比賽的需求增加。通過建立“大二教學聯賽”、“校聯賽”和校代表隊參加“高校聯賽”的“競賽教育”培訓體制,培養學生裁判員833人,其中主裁判323人、助理裁判510人,獲得國家二級裁判員53人,自1999年實施“雙裁制”以來,學生獨立執法比賽600多場,成效顯著,開創了大學生自我管理“校聯賽”的新局面。其次,培養學生教練員438人,其中院隊教練306人,校代表隊員132人,“校聯賽”評選最佳射手8人、最佳陣容運動員88人。在上述1270余名體育骨干中,有83人考上本專業碩士研究生、1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還有畢業留校、高校任教等10多人。在2000-2006年期間,校代表隊在參加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河南賽區中,連續三屆獲得名次獎和連續五屆獲評“體育道德風尚獎”。
2.1建立高校“三級聯賽”競賽制度和二級“競賽教育”培訓體制,培訓學生裁判員、教練員,拓展參賽運動員實戰技能
根據多年競賽實踐,在體院支持和專項教師指導下,逐步完善“大二選項班教學聯賽、校聯賽和校代表隊參加高校聯賽”的“三級聯賽”競賽制度,建立專項教師指導、院團委管理“大二聯賽”、“校聯賽”以學生工作為主培訓“裁判員”制度以及院代表隊參加“校聯賽”和校代表隊參加“高校聯賽”專家指導院隊組織者、校代表隊員培訓“教練員”的二級“競賽教育”培訓體制。如圖1所示:
第一、培訓學生裁判員:主要采用師生組合、學生以老帶新的“雙裁制”培訓方法[2-3]。
(1)低年級學生裁判員培訓,組織“大二選項班教學聯賽”,由專項任課教師指導、足球教研室管理培養低年級學生裁判員,15個學院可培訓校內“助理裁判員”60人。
(2)高年級學生裁判員培訓,組織“校聯賽”,由專家指導、院團委管理培養高年級學生裁判員,可培訓校內“裁判員”60人。
第二、培訓學生教練員:主要采用專題講座、技戰術訓練、競賽指導與總結等方法。
(1)院隊助理教練員培訓,在“校聯賽”中,由專家指導、院團委管理組織院代表隊組織者培訓學生“教練員”30人。
(2)院隊主教練員培訓,在“高校聯賽”中,由專家指導、校團委管理組織校代表隊訓練、指導校代表隊員(部分院隊組織者)培訓“院隊主教練”25人。
第三、提高學生運動員比賽技能:舉辦“大二選項班聯賽、校聯賽”,組織校代表隊參加“高校聯賽”,發展參賽運動員技能,形成“二年級隊、院代表隊和校代表隊”的運動員層次。
2.1.1創辦“大二選項班教學聯賽”,建立學生裁判員培訓制度,發展大二年級團隊協作配合意識、拓展參賽學生實戰技能
根據22所高校的調查,各個高校足球競賽體系還不完備,校內僅有一個“校聯賽”, 而參加“校聯賽”的院代表隊員主要是高年級學生。普及的“選項班”教學與“校聯賽”不能很好地結合,兩者在參賽人數比例和競技水平上差距較大、中間缺少一個“基礎”環節的銜接。
在我校,通過對大二足球選項課的調查,有89%的學生希望參加正式比賽,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專項訓練、備戰與指揮比賽的知識和技能,其中12%的學生希望學習裁判知識、掌握執法比賽技能。因此,我們在大一足球選項課基礎上,創辦“大二教學聯賽”,將足球選項班教學與校聯賽銜接起來;普及的專項選項班教學為“大二教學聯賽”的開展奠定了基礎。10多年的教學競賽實踐證明,“大二教學聯賽”在選項班與校聯賽之間架起一個橋梁,為選項班學生提供一個發展平臺,可以彌補足球課中競賽學時的不足,也為學生裁判知識技能“實踐”提供機會,拓展了體育專項教學的空間和時間,補充了教學內容和方法[4]。
2.1.2建立“校聯賽”以培訓學生裁判員、院代表隊教練員為主的培訓制度,發展院級團隊協作配合意識、拓展院隊運動員實戰技能
普及的專項選項班教學和大二教學聯賽為“校聯賽”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技能基礎和“骨干”人才儲備。“校聯賽”為“大二教學聯賽”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個校級競爭的舞臺。
根據22所高校的調查,“校聯賽”安排已成制度,各個院系都非常重視并提前予以準備,學生足球干部已經成為各個院系代表隊訓練和比賽的“教練”。但是,“學生教練”處在專項選項課教學和校代表隊培訓之間,學校沒有安排專門的培訓。因此,我們以“校聯賽”的準備期為主,建立院代表隊備戰“校聯賽”培訓“學生教練員”制度和“校聯賽”由學生裁判員工作、實行“雙裁制”方法培訓“學生裁判員”制度[5-6],提高院隊骨干訓練競賽的組織管理和指導能力,以彌補高校體育專項競賽院代表隊“教練員”、“裁判員”知識技能培訓的不足;建立“校聯賽”團體名次獎、學生最佳裁判員、最佳射手和最佳陣容運動員評選獎勵制度,逐步形成“校聯賽”學生工作、教師指導和院團委協調一致的“績能效”管理模式,促使校園足球運動健康發展。
2.1.3 建立參加“高校聯賽”以培訓校代表隊運動員、院代表隊教練員為主的培訓制度,發展校級團隊協作配合意識、拓展校隊運動員實戰技能
根據22所高校的調查,平時能夠堅持“校代表隊”培訓的學校不多,有7所高校能夠賽前組建“校代表隊”、參加本省市的高校聯賽,另外,還有70%的學校存在日常沒有“校代表隊”、而不參加高校聯賽的情況。在我校,自2000年以來,在舉辦“校聯賽”之后,我們注重選拔各院核心隊員和表現突出、有發展潛能的運動員,組建學生校足球團隊包括最佳射手、最佳陣容運動員和最佳裁判員,安排“校代表隊”訓練和對外比賽,建立專家指導、校體委與院團委管理、參加“高校聯賽”制度[6-7] ,見圖一,我校共6次參加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河南賽區比賽,連續三屆獲得名次獎和連續五屆被評為“體育道德風尚獎”。實踐證明,“高校聯賽”后,校代表隊員回到各個院系組織院隊參加來年的“校聯賽”,帶領學生進行的課余訓練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明顯增強,促進了院隊整體競技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以校隊員促院、以院隊發展促校隊良性循環發展模式,提高了學校整體競技水平。
2.1.4建立二級“競賽教育”培訓體制,制定完整培訓計劃,確保競賽教育培訓成效
根據大二教學聯賽、校聯賽和參加高校聯賽“三級聯賽”制度的安排,我們以教練技能和裁判技能培訓為主,主要采用專題講座、技戰術訓練、熱身賽、聯賽實戰與自修、聯賽總結與指導等方法,建立實戰培訓模式,確保二級“競賽教育”培訓成效。在培訓實際工作中,我們將學生教練、裁判“競賽教育”培訓內容安排如下:
(1)在訓練指導方面,必修內容是比賽位置技能與戰術訓練、體能與技戰術訓練,必修補充內容是比賽取勝規律與整體攻守方法,自修內容是基本技術訓練;
(2)在競賽指導方面,必修內容是賽前對手技戰術分析、布置本隊比賽陣型與打法,必修補充內容是比賽觀察分析、比賽陣容調整與指揮,自修內容是局部戰術訓練;
(3)在保健指導方面,必修內容是比賽的自我保護與損傷預防處置方法,必修補充內容是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體能疲勞、恢復與營養,自修內容是體能、身體機能評價;
(4)在裁判指導方面,必修內容是專項競賽規則與裁判法,裁判員哨聲、手勢、旗示技能和選位跑位原則與方法,必修補充內容是雙主裁判與助理裁判的配合,自修內容是裁判執法分析與總結[10]。如表1所示:
在培訓的課時安排上,
(1)在培訓教練員方面:學生“助理教練”即“校聯賽”院隊組織者的培訓課應達到13次,每次60分鐘。其中專題理論講座、技戰術訓練方法指導4次應占總數的31%,余下的69%為指導球隊比賽、總結比賽的實戰鍛煉;學生“主教練”即“高校聯賽”校隊隊員的培訓課應達到41次,其中專題理論講座、技戰術訓練22次占總數的54%,其余46%是在專家指導下準備比賽、執行比賽方案、參與比賽、總結比賽的實戰鍛煉。
(2)在培訓裁判員方面:學生大二聯賽“助理裁判員”培訓應達到42次,其中,比賽執法場次和賽后小結37次應占總數的88%,余下的12%為專題理論講座和裁判基本功訓練;學生校聯賽“裁判員”培訓應達到42次,其培訓方法和次數與“助理裁判員”培訓相同。
經過多年培訓和比賽統計,學生裁判員比賽執法場次兩屆聯賽相加在8次以上、助理裁判執法場次在6次以上,均能勝任校聯賽的裁判工作[8];學生教練員由于他們自身專項技能發展、主持院代表隊工作實踐和參加校代表隊的培訓經歷,使他們由低一級層次逐漸向高一級層次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個人特點兼有院隊特色的教練指導技能。
2.2建立“一基礎、四層次、三目標”教學競賽培訓目標體系,破解“二年級院隊”、“院隊骨干”層次向上發展的瓶頸
根據競賽培訓實驗的結果,我們提出建立“一基礎、四層次、三目標”教學競賽培訓目標體系,即以選項班(愛好者)為基礎、“二年級院隊(助理裁判員)、學院代表隊、院隊骨干(裁判員、助理教練員)和校代表隊(院隊教練)”為四個層次、學生“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為三個目標。如表2所示:
在構建“三級聯賽”塔式“競賽教育”培訓體制中,我們以“選項班”為基礎、以校代表隊為最高層次,以“大二聯賽”培訓年級骨干和“校聯賽”培訓院隊骨干為突破口,破解“大二院隊”、“院隊骨干”層次向上發展的兩個瓶頸,彌補足球選項課中競賽學時不足和院隊骨干缺乏培訓的不足,優化“院代表隊”建設、促進“校代表隊”發展,形成學生“教練員裁判員二級、參賽運動員三級”培養模式,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足球發展的特殊需求,將選項課教學效能持續發展成為聯賽實戰技能,鞏固足球選項課教學效果、提高足球競賽培訓成效和體育人才培養質量,為高校實施健康教育、專項技能培養和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服務。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提出建立普通高校學生足球團隊“以足球選項班為基礎,以二年級院隊、學院代表隊、院隊骨干和校代表隊為四個層次,以學生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為目標”的教學競賽培訓目標體系,強化課內與課外、普及與提高結合,鞏固體育教學效果和提高競賽培訓質量。
3.1.2通過采取創建“大二聯賽”、“校聯賽”制度和參加“高校聯賽”等措施,建立專項教師指導“裁判員”和校隊運動員、院代表隊“教練員”的“競賽教育”培訓體制,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提高校聯賽執法管理水平和院代表隊整體競技水平。
3.1.3確定“競賽教育”培訓內容和二級實戰培訓模式,拓展體育教學的空間和時間,補充教學內容和方法,促進專項選項課教學與競賽培訓的協調發展,提高實戰技能,培養高等教育兼有一技之長全面發展的體育骨干人才。
3.1.4專項選項課教學、院隊骨干培訓和校代表隊建設是高校體育發展的“三駕馬車”,采用以“大二聯賽”培訓年級骨干和“校聯賽”培訓院隊骨干的方法,破解“大二院隊”、“院隊骨干”層次向上發展的瓶頸,完善高校體育專項教學競賽培訓體制,培訓校院級優秀體育人才和體育骨干。
3.2 建議
先說說簡歷。在準備學校第一場招聘會前,看到舍友們的簡歷很精美,很厚。再看看自己的,薄薄的兩張紙,心里很不踏實,于是又添了封面、各種獲獎證書、成績單和自薦信,好歹看起來厚那么一點點。可是到了招聘會現場才發現,招聘的人根本沒有那么多時間去仔細看你的簡歷,只要你的成績單和個人簡介。再有就是不要加什么水印,學校logo之類的了,西安工業大學并不是名校、色彩斑斕那些更不可取了,
為什么要往聽宣講會呢?除了能了解到這個公司基本情況和薪酬福利(具體薪資有的說有的不說)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有一個推銷自己的機會,記得一位人事部經理給我的建議是求職的時候要更主動,不要僅依靠簡歷,要能當面和對方交流,最好是帶著簡歷直接上門找人家自薦,但固然難免會碰壁,但假如獲得了這樣一個機會,你就能把自己更優秀的一面展現給HR。往往,HR也會因此對你更加印象深刻。還有既然來聽宣講會了,假如您想進這個公司工作的話,干嘛還躲在后面聽呢?最好能坐在前面,現在是巴不得人家留意咱的時候了。敢于坐第一排的,,人家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看你的,特別是領導。 記得交簡歷的時候,最好不要連人家都不敢看,留下簡歷就走了,這可能是一種禮節吧。 面試的時候,一定不要緊張,自我介紹時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點,比如參加過什么實習和社團活動,善于與人溝通,吃苦耐勞,適應能力強等,還有學土木的也不一定要穿得那么正式,畢竟人家找的是要能在施工一線工作的人,面試的時候很少有人問你專業知識,基本上都是問些你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還有今后的打算之類的。
記得參加學校里第一場招聘會是中建4局,當時好多同學都是抱著看看的態度參加的,可沒想到以后的情況讓好多同學都感覺有點后悔,因為很少有施工單位來,大家基本上都是去長安大學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參加招聘會,每天早上很早起床去坐公交車,晚上10點多才回學校,都是筋疲力盡的,但是我們畢竟是二本院校,基本上都是先要本校的簡歷,或者是根本就不收我們的簡歷,有的好一點的會把簡歷收走,但總是石沉大海,要么就是硬磨嘴皮把人家說服的,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打擊下,同學們陸陸續續都找到工作了,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到,尤其是聽著有人簽工作了,心里更是沒了底,總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大家就更慌了。總體來說我覺得在這方面有學校的原因,但是也有個人原因。好多同學一看這陣勢,不行了,還是趕緊考研吧。可我覺得長安大學在這些學校里是相對能排前面一點吧,何況長安大學是有公路背景上風的。實在也挺煩那些抱怨的同學的,干嘛要抱怨呢?咱學習比不上人家,但你其他方面或許可不比人家差吧。何必只關注這些呢,長安大學也就那么多人,我們只是沒他們順利而已工作單位總的來說沒有哪家好哪家不好,有的同學簽了工作以后又聽人說這個單位并不是個好單位,其實找工作就像找對象,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在那工作都一樣。以下是我的一些求職經驗和建議:
1. 要端正態度
找工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擺正自己的心態,我覺得這對于想找到理想工作的人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現在大學畢業生也不過是普通的勞動者,我們一定要有向下看的勇氣,先就業再擇業。
2.要定位準確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收獲不同,長處也不一樣。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求職方向,是主攻公司、外企,還是把精力放在國企、事業單位。定位過高容易造成屢戰屢敗,會嚴重挫傷自信心與戰斗力。定位過低又會形成資源浪費。
3.要知己知彼
首先我們要清醒、客觀地剖析自己,問問自己,我是怎么樣一個人,我有什么優勢,我的缺點在哪里?然后盡可能的了解所征求的公司的情況、工作性質、對應征者有何特殊要求,需要什么樣的技能,自己是否符合這個要求,認真分析過后,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的求職建議
1.求職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些求職的同學在選擇單位時,不切實際地確定了過高的標準,因而導致求職失敗。對于落聘者來說,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適當降低這些高標準,針對自己的特點與實際,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單位。有的單位具體情況不能兼顧你的要求,就要抓住主要的矛盾。
2.求職時不能夸夸其談,鋒芒畢露
相互尊重和以誠相待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在與用人單位面談時要通過談吐謙遜、自然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和親和力。夸大其詞與不恰當的鋒芒畢露會使別人反感。
3.求職時思想作風和態度要端正
思想作風、工作態度不好的人,再有能力也不會被聘用,更不會重用。若工作態度不認真,作風散漫,不能與他人合作共事,勢必辦事效率低,也影響到整體的效率和帶壞作風。這樣的人是不受歡迎的。說實話,在整個求職的過程中,一路走來真的有很多感悟和體會,個人感覺,找工作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一邊認識工作,再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過程。經歷過很多次面試,總結了很多次原因,我覺得這些都是找工作所應該了解認識的一些方面吧!
總之,我們的專業相對的還好一些,還是可以找到好工作,也許沒那么快、沒那么輕松,多努力點、多勤快點。付出總會得到回報的無論如何,找工作還是要自己先去努力,沒有人要為你找不到工作而負責,除了你自己。
畢業生找工作心得二:大四學年的到來預示著我們即將踏上社會,即將走出校園需找屬于我們的工作,即將和同學老師告別。在以往我多次幻想過自己出去找工作會是怎樣的情況,是很順利,會不會遇到挫折或是會不會遇到一位伯樂。在學校的時候很是向往出去工作,以前聽學長說我們專業很好找工作。所以對于自己也很有信心!
大四開學后,我便開始了在網上投遞簡歷,當在網上收到很多招聘施工員的消息過很自然的便投了過去。大概幾天后收到了回復,大多數都是叫我直接去試用,其實當時沒有什么警惕心,感覺找工作很好找,網上投了簡歷就有這么多家公司叫我去試用,還包吃住,各種福利。沒有過多久我便聯系了一家公司的經理,了解之后發現多半是騙子,要到他指定的地點去試用。知道自己被騙之后感覺很失落,落差很大。但是當時還早,也沒有多著急,畢竟才9月份。
在國慶節后我去了西南交大,在當時中建的專場招聘會上投了簡歷,當時此公司在交大已經招不到學生了,很多同學都被欠走了,有名額。我當時就去推銷了下自己,但是當聽到對方回答說不招錦江學院的學生時,感覺好被歧視。覺得好沒得競爭力,以前聽說用人單位看的是此人的實力不是學校名氣大不大,但是現在自己確實被歧視,被秒殺掉了,此單位當時在名額不滿的情況下招收了西華大學的學生,忽視和秒殺了川大錦江的學生!經過在件事之后突然很慌,覺得
自己會找不到工作,很是失落。當時又是要考施工員的時候,便把這些事情先放在了一邊,看書復習去了。但是心中始終有個疙瘩!
在考完試后有學校的雙選會,其實當時還是很期待的。但是在招聘會現場很難找到與我們專業有關的企業,更讓人煩的是,學校還要我們穿上正裝,還要我們必須每人投5份簡歷,真不知道投到哪兒去!記得當時投了華西綠色和眉山的一家公司,雖然去了復試,但是與房建相差的太遠,索性沒去了!
最后找到了成都建工建團,機會還是不錯,跟的項目才開始。在剛到的時候很不適應,畢竟住宿什么的和學校比起很差,不過有熱水可以洗澡,但是生活很枯燥,每天除了基坑還是基坑。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也很不適,工地上人太雜,剛出來的學生別人也不會把什么都交給你做,這個過渡期很漫長,老是被其他工長欺負,叫你去架鏡子,叫你去掌塔尺!不過現在好了,也能和老工長一起去分線,也能指揮工人做事。學習的過程很漫長,成長的階段很心酸。為人處事也要多多學習。少說多做。偶爾也會被責任工長臭罵。
其實,當我們真正走向工作崗位的那一刻時,我們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終究是有差距的。縱然我們曾經多么期待自己的未來,但當未來真正到來時,我們卻會感到一種無法言語的心理落差感。我也不例外,在還沒參與到新彼岸的正式工作時,對與她總是有一種憧憬與愿景,總會覺得它是這般的好,是那般的好。但當我真正參與其中,并越來越深入時,發現不管是其本身還是人本身,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不足之處。起初發現時,那種感覺可以算是一種心里的煎熬,有著抱怨
與不甘,但是當我一點點成熟起來時,卻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是我自己在假想,我在開始的時候并沒有真正想要融入那個團隊,我想融入的那個團隊是我自己假象出來的,那并不真實。
不知不覺寫了這么多廢話,找工作的艱辛歷程每個人都有過,只是有的人結束的早,有的人結束的晚。我相信,上天不會虧待認真努力的人,越努力,越幸運,越幸福。
畢業生找工作心得三:大學畢業后工作是擺在面前的最重要的事,工作的好壞關系到人生的好壞,相信每一個即將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都十分重視工作。經歷了這么長時間的求職,對找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一本院校的學生找工作不是什么難事,可是對于我們三本的學生來說確實意見難事,其實工作不是不好找,而是好工作適合的工作難找。 找工作對就業信息、招聘信息的了解是關鍵,尤其是各個學校就業網站上的信息。
剛進入大四,我對企業招聘的認識是很有限的,根本不知道有那么多令人心馳神往、眼花繚亂的公司,也不知道怎么去了解公司的招聘信息,直到后來才發現網站信息十分全面,比如畢業生就業網(中華英才網、無憂網、九博人才網等等),拓寬了就業信息,知道了企業的需求等,并隨時準備著投遞簡歷。 自信,并不是狂妄與自傲,而是適時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讓用人單位能看到自己的閃 光點,當然,自信心不是說有就有的,它也需要日積累的,我們不應該自卑自己沒有經驗, 更應該積極爭取表現的機會,因為我們敢于迎接挑戰,富于創新力,思維活躍,不怕失敗,能夠勇往自前,勇于面對任何困難。 我們求職時不能夠夸夸其談,鋒芒畢露。相互尊重和以誠相待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在與用人單位面談時要注意通過談吐謙遜、自然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和親和力。夸大其辭與不恰當的鋒芒畢露使旁聽者產生反感,反而暴露了性格中的弱點。當然,謙遜不等于自卑,在該表現自己個性和獨特見解時,也需大膽沉穩。
經過很多次的求職后,積累了一些經驗: 擺正就業心態,不要心存僥幸,更不要心存膽怯。我們是不能回避就業壓力的一代人,正因為有壓力,在求職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挫折,產生落差感,以一種正常的心態來面對就顯得尤為必要。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個待遇好、壓力少、空余時間多的工作,但是,我們很少有那樣的機會,因此在步入社會前夕的就業問題上,我們會有些落差感,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這山望著那山高嘛,因此,我們往往要“退而求其次”,即“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先就業再擇業”: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自己也適合的企業,這個企業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卻可以提供很多發展和成材的機會,讓我們更好地得到鍛煉和提高,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 求職準備階段應搞好自身定位,結合自身優勢和劣勢,找準工作的種類、進而找出行業以及業內有競爭力的企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大學畢業時,可以供我們選擇的行業、職位和企業(單位)是很多的,到底適合哪一行,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做到有的放矢,絕不能像無頭蒼蠅,沒有個目標。 面試是最重要的。你的簡歷寫的再好,人再漂亮,成績再優秀,如果你過不了面試官那一道檻,那單位也是和你無緣。正式的面試一定要衣著整潔,精神抖擻,把你最完美的一面表現出來。自己的自我介紹一定要吸引人,簡歷應該言之有物,對上面的內容要時刻記住。面試過程中細節很重要,既要突出自己的個人特點,也不失端莊謹慎。 面試前要做好充分準備,練習熟一分鐘的自我介紹,了解一下公司情況,職位的情況。心態要擺正。面試你的人員和你是平等的,不要覺得他們位置高一點而顯得自己處于弱勢。越是這樣越容易在面試的時候體現一種不自信。
作者簡介 陳國雄(1979.10),男,工程師,2005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工學碩士。現在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工作,
為了緩解城區日益增長的交通壓力而修建的城市立交中,淺埋式隧道逐漸代替立交橋成為首選方案[1]。在城市街道下修建隧道,由于街道兩邊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施工場地有限,隧道的設計必須與施工緊密結合,才能保證隧道的安全性和可實施性。
1工程概況
中山三路作為中山市東西向的城市主干道,道路兩旁匯集了中山國際金融中心、益華大廈、中山市政府第二辦公區、中銀大廈等,隨著這些建筑的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這一核心商業區的交通壓力與日俱增。為了緩解中山三路與岐關西路、銀通街兩個交叉口的交通壓力,修建一座下穿中山三路的隧道勢在必行。
中山三路交通繁忙,車流量達1442(銀通街以東)/1708(銀通街以西);道路兩旁建筑物緊靠路邊,地下管網密集,施工場地緊張。隧址處地形平坦,無斷層破碎帶,場地相對穩定。隧址處的覆蓋土(巖)層由素填土、淤泥、粉質粘土、粗砂、粘性土,和花崗巖組成,局部分布泥炭質土。地下水以松軟土層孔隙潛水為主,以大氣降水及地下水逕流為主要補給來源,以淤泥層和粗砂層為主要含水層,地下水埋深1.25~1.76m。地下水埋深淺,水量豐富,需注意地下水對基坑施工的影響。
2隧道結構設計
2.1隧道主體結構設計
中山三路隧道起止樁號為K0+080~K0+966,全長886m,其中暗埋段長646m,兩頭開口段各長120m。在右側箱室通過局部加寬設置右轉匝道A、B線與中山國際金融中心負一層地下車庫對接,在左側箱室通過局部加寬設置左轉匝道C、D線與負二層地下車庫對接;A、B線隧道間設聯絡隧道E線連通,C、D線隧道間設聯絡隧道F線連通,減小進出車庫的車輛對隧道造成的擁堵。受用地寬度的制約,為減少結構寬度,主線隧道與支線隧道共用側墻。與負二層車庫相連的支線隧道下穿主線,下穿處兩層隧道采用疊置設計;E、F線重合部分也采用疊置設計。隧道的平面布置如下所示:
圖1隧道平面設計圖
主線隧道沿縱向劃分成44個節段,節段標準長度為20m。開口段劃分成12個節段,暗埋段劃分成32個節段節段間設變形縫。開口段采用U型結構,隨開挖深度增加,側墻和底板分段加厚。側墻的厚度有60cm、75cm和100cm三種類型,底板厚度有70cm、90cm和120cm三種類型。暗埋段標準斷面按雙向四車道設計,采用單箱雙室箱型結構,頂板厚90cm,底板厚120cm,側墻厚90cm,中隔墻厚70cm。通過變寬設匝道的斷面頂板加厚至100cm,底板、側墻和中隔墻厚度不變。支線隧道C、D線分別在主線21和23號節段下穿主線,21~23號節段的底板厚度增厚至160cm,頂板、側墻和中隔墻與相鄰節段一致。隧道截面如圖2、3所示:
圖2主線隧道標準橫斷面
A、B、E線隧道斷面采用矩形斷面,頂板厚60cm,底板厚80cm,側墻厚60cm。C、D線通過共用主線隧道左側的側墻形成矩形斷面(如圖3所示),并逐步降低標高下穿主線隧道。頂板的標準厚度60cm,局部埋深較深的節段加厚至75cm,下穿主線的節段頂板采用115cm。底板標準厚度80cm,C、D線與F線相接的節段采用120cm。側墻厚60cm。E線與F線疊置處形成“日”字形斷面,頂板厚60cm,側墻厚60cm,底板厚120cm,橫隔板厚85.5~103.1cm。
圖3主線隧道與支線隧道共側墻斷面
中山三路結構特殊,受力復雜,技術難度大。根據主體結構設計方案,采用空間有限元程序Midas進行結構靜力分析(如圖4)。計算結果表明,主線隧道與支線隧道共用壁板的設計雖然增加結構的復雜程度,但通過合理的配筋,可以滿足受力要求。
圖4主線隧道與支線隧道共側墻的彎矩圖(單位:kN.m)
2.2隧道結構抗浮設計
隧道結構常用的抗浮措施有自重抗浮、抗浮錨桿、抗拔樁,或采用支護樁抗浮等。隧址處軟土層較厚,且地下水豐富,需采取抗浮措施。本工程采用自重抗浮和抗浮錨桿相結合的方式。除了結構自重外,在隧道底板上設C20砼填充層,主線隧道的填充層厚40cm,支線隧道填充層厚25cm。填充層既增加抗浮的自重,又有利于改善行車舒適性。在自重不能滿足抗浮要求的節段設抗浮錨桿,增加的工序不多,有利加快施工進度。
2.3隧道防水設計
城市隧道防水設計、施工與長期防水質量是一大難題[1]。本工程采用結構自防水與外貼防水卷材的方式。主體結構采用抗滲等級S8的C30砼,內摻抗裂微膨脹劑,通過提高結構的密實度和抗裂性能來確保結構自防水能力,同時設外貼式防水卷材輔助防水。變形縫處采用中埋式和外貼式橡膠止水帶各一道,及其它填縫材料。施工縫處設置一道止水鋼板。
3隧道基坑支護設計
明挖法由于其施工簡單、快捷、經濟、安全的優點,在城市車行隧道施工中獲得廣泛應用。由于本工程兩旁建筑物密集,基底存在軟土層,基坑開挖深度大,基坑局部安全等級為一級,其余為二級。因此,不能采用放坡及土釘墻支護[3],可采用地下連續墻或排樁。參考了中山市及周邊地區的成熟經驗,采用排樁加內支撐的支護方式。
根據基坑開挖深度不同分別采用如下支護方式:(1)、兩端出、入口的各兩個節段采用鋼板樁加鋼管支撐支護,采用雙排Φ50cm的攪拌樁止水。(2)、3~17、27~42號節段采用Φ120cm鉆孔灌注樁加一道鋼筋砼橫撐支護,采用Φ80cm旋噴樁止水。支護樁頂設一道120×100cm的冠梁,橫撐支撐在冠梁上,平面呈米字形,截面為80×80cm。(3)、18~20、24~26號節段采用Φ120cm鉆孔灌注樁加二道鋼筋砼橫撐支護,采用Φ80cm旋噴樁止水。橫撐分別支撐在冠梁和腰梁上,形式同上。(4)、21~23號節段采用Φ120cm鉆孔灌注樁加三道鋼筋砼橫撐支護,采用Φ80cm旋噴樁止水。橫撐分別支撐在冠梁和腰梁上。
按照設計施工方案和支護結構,根據地勘資料和相關規范,進行有限元分析。支護結構的最小整體穩定系數為1.86,最大側位移30mm,最小抗傾覆穩定安全系數1.448,最小抗隆起安全系數為3.124。
4隧道施工方法
(1)、基坑采用在排樁加橫撐支護下的明挖施工。開挖前須在四周形成止水帷幕。施工過程中若發現滲漏,應在滲漏處注入具有加固和止水效果的漿液,使外界水源與基坑隔截,確保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
(2)、基坑開挖采用分段分層開挖,隨開挖隨支護,分層開挖深度應滿足臨時邊坡穩定性要求,開挖寬度滿足支護作業要求。嚴禁將開挖土方臨時對方在基坑頂3m范圍內。
(3)、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仔細進行測量、放樣和驗收,嚴禁對基底土層的擾動,嚴禁超挖。
(4)、主線隧道和支線隧道在同一標高時可同時施工,不在同一標高時先施工標高較低的部分。避免后施工部分基底排水固結對先施工部分造成影響。
(5)、支護結構的內撐桿設置合理與否對施工難易程度和結構受力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本工程把冠梁底標高設置在暗埋段頂板之上,避免了施工過程中復雜的換撐過程,有利于縮短工期;同時,實現了施工過程和使用階段結構的受力圖示一致,有利于減少配筋,降低造價。
(6)、在支護樁與側墻之間設素砼條和回填粗砂。素砼條設在與頂、底板等高的位置,利用支護樁的作用改善結構受力。
5結論
(1)、中山三路隧道的設計經驗表明,共用壁板的設計是有效減少隧道寬度的辦法。通過精心合理的設計,可解決由于受力復雜的問題。
(2)、在同一截面上存在隧道底標高不一致時,應特別注意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避免后施工對先形成的結構造成影響。
(3)、在排樁支護下的明挖施工是城市淺埋式隧道常用的施工方法。支護結構的內撐桿設置合理與否對施工難易程度和結構受力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4)、通過合理利用支護結構,可改善運營階段的結構受力。
參考文獻
[1]魏立新,劉芳,陳艷平. 廣州市城市車行隧道建設技術現狀及展望[J]. 隧道建設,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