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課程考核方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6:35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課程考核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課程考核方案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7-0099-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gramming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exist the shortcomings of randomness, one-sidedness and not-truth etc. In this paper, a new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which emphasizes th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instead of the ending examination. This scheme includes a complete index syste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a supporting software management platform etc.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rogramming; eval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ndex system

1 目前高校計算機編程類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考核的現狀

眾所周知,計算機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要求很高的專業(yè),尤其是課程中的編程類課程,學生的編程能力的提高只有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加以訓練。目前,計算機編程類課程對學生的考核方法,大多學校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結構成績,理論考核往往采用筆試方式在期末進行,較為客觀,占整個課程成績的50%以上,但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存在評價的隨意性、不全面性和不客觀性等因素,從而導致學生只重視期末一次終結性的考核評價,而忽視課程的實踐教學的考核,這種評價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4]。

(1)評價的片面性

目前學生實踐效果的評價主要看學生所編寫的代碼能否運行、結果是否正確,這種方法只注重對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評價。這種單一只注重知識技能的評價,必然導致學生發(fā)展片面、畸形,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生對實踐考核重視度不夠

實踐考核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操作技能和職業(yè)素質為主要目的,由于實踐教學缺乏明確的考核方式和評分標準。一方面,程序設計中的實驗、課程設計,沒有制定明確的考核評分標準,課程的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最終考核成績大多是根據提交的實驗報告和上課時學生給教師的印象給定實踐考核成績,導致學生認為只要按時交實驗報告就很容易得分,自然而然認為實驗課在整個課程中并不重要。另一方面與實驗課成績只是作為整個課程平時成績(作業(yè)、出勤、實驗)的一部分對待,而只有整個課程的期末筆試成績達到50分才能與平時成績結合算最終成績,否則不管平時成績如何最終成績視為不及格 (我校的規(guī)定) 。而一般筆試能達到50分老師盡量使結構后的成績能達到60分,這致使實驗課的考核成了老師平衡考試成績的一種手段,從而反過來影響到學生對實驗重視程度降低。

(3)缺乏真實性和客觀性

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完成后往往通過實驗報告或軟件系統考核評價學生,這樣致使部分學生課下將別人做好的程序稍加修改或從網上找現成的交給老師,導致評價結果不能真實地反映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表現;另外,課程設計往往分組進行,一個組的成績有評價標準,但組中成員之間的差異就很難界定出來,因為沒有明確的可操作的評價標準,使考核評價結果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意性,能力相差很多的學生有可能實驗成績相同。

2 實踐環(huán)節(jié)考核方式改革的方法

(1)以過程考核為重點[1]

1967 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Michael Scriven提出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機會和手段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以獲得有益的教學信息指導教學,促進教學健康發(fā)展,最終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借鑒形成性評價、過程化考核方法,實踐教學的評價應貫穿整個課程中,包括學生的在實驗課上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編程思路的考核,編程時間的考核、代碼編寫規(guī)范的規(guī)范程度,課程設計包括選題、設計、實現和答辯,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對項目的組織、計劃、管理、溝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評價,這些能力的高低正是決定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關鍵。

(2)設置全面的、合理的指標評價體系[2]

評價不能只看學生最后的代碼的正確性,應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考慮。一個實驗任務應從以下三個一級指標來評價:學習態(tài)度:是否按時出勤、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等;代碼質量:結果是否正確、編碼的用時時間、代碼的可讀性和執(zhí)行效率如何;團隊合作:答辯和表達清楚、文檔編寫規(guī)范等,如圖1 所示:

一級指標的權重包括學習態(tài)度權重系數15%;代碼質量權重系數 60%;團隊合作權重系數 20%。根據企業(yè)實際需要的技術方法劃分二級指標,其所占的權重及評分標準如表1 所示:

(3)建設一套輔助考核評價的軟件系統[3]

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教學、實驗、批閱實驗報告都是人工方式,在這種方式下,老師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信息反饋時間太長。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因此利用信息化的相關手段與方法十分必要。編程類課程作為實踐性要求很高的一類課程,課程教學評價的核心是對學生利用編程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通過實驗報告、筆試并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而且對學生所寫的代碼進行手工批改,既費時又費力。隨著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加快,實現對學生編程能力的自動化評價方法,搭建一個基于網絡的計算機編程類課程實踐教學自動化教學評價平臺,該平臺以自動化評價為主、人工評價為輔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程序,學生可以隨時登錄平臺提交自己的程序,平臺會自動運行學生的程序,平臺還能隨時記錄學生的上機過程(上機時間、編寫程序耗時、錯誤程序提交次數、程序錯誤原因、互動情況、代碼量等),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和完成情況,動態(tài)地對學生的每一次實驗給出各個指標不同的分值。

3 應用及效果分析

編程類課程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編程、調試代碼、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因此衡量一個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要求的標準不是看他“懂沒懂”,而是看他“會不會寫代碼”。本考核方案通過在C語言課程中的應用,考核方式采用上機、軟件展示、項目答辯等形式進行,采用新的實踐考核方案對學生上實驗課的熱情、實驗課堂的學習氣氛和項目參與的積極性有明顯提高,到學期末,每個學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獲。大多數學生不僅能把書本上學到的編程語法、編程思想和真正代碼實現結合起來,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具備了編程和調試C語言程序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工作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報告書寫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為學生今后從事IT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實踐考核方式的應用不但提高了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激發(fā)了學生的編程積極性,為后續(xù)編程課程的學習積累了很好的學習方法。

4 結語

計算機專業(yè)中編程類課程較多且非常重要,一個合理的、客觀的、公正的考核辦法是提高該類課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不僅考查學生對該門課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通過考核,使學生能把課堂上學到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綜合起來,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從考核制度上給學生一個發(fā)揮自身才能、展示自我的機會,變被動的做實驗為主動的挑戰(zhàn),讓考核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編程水平的過程。同時在完成實驗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團隊協作,共同學習,一起討論,共渡難關,取得最后的成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一臻,李敬波,馬彩霞.以過程考核為主導的大學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J].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4(1):66-67+71.

篇(2)

作者簡介:羅洪波(1977-),男,廣西忻城人,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講師。(廣西柳州545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新世紀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項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8-0036-02

高職高專專業(yè)課程的傳統考核方案通常采用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以及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主要通過期末考試成績來體現。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期考成績在學生課程最終成績中所占比重過高會帶來很多問題。通過一次考試來評價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缺乏全面性、科學性和客觀性。更為糟糕的是,這種考核方式實際上變成了考量學生應試能力的一種工具。教師不能通過考核評價動態(tài)地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進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學生也不能通過考核評價的結果及時認識自己階段性的學習效果,從而及時地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自2007年起,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對原機電類專業(yè)課程“液壓與氣動”進行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改革后的課程“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應用與維修”于2008年獲廣西區(qū)精品課程。2009年課程改革項目獲廣西新世紀教改工程立項資助。為了配合教改項目的進行,使課程的考核方案能更有效地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對傳統的考核方案進行改革勢在必行。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摸索,我們制定了“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案,從2009年實施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實施過程性評價的必要性

所謂過程性評價,是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多方面、多種形式的評測,是對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階段性考核。過程性評價是我院改革后“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應用與維修”課程考核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單單通過期末一次終結性評價的方式來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必然會導致學生“應試而學”,通過考前突擊,甚至取巧作弊的方式來應付學習和考核,忽視學習過程,漠視學習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積累,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將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即便學生的考試成績良好,也并不意味著他們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通過過程性評價,可以更為全面和客觀地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地把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可以使學生根據階段性的評價結果了解自己階段性的學習效果,鞭策自己及時地調整學習方式,更好地達成課程的教學目標。

在我院新的“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應用與維修”課程標準體系下,我們改變了以往“先介紹基本理論知識,再講解常用液壓與氣動元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最后再介紹回路的工作原理”的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教學主要通過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分組完成一個個基于企業(yè)真實案例的教學項目的方式來開展。這同樣要求學生在完成每個項目之后,對其進行階段性的評價。

二、過程性評價方案的設計

1.過程性評價方案的設計思路

過程性評價成績的評定必須設立科學合理的評定原則,采取切實可行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內容應該涵蓋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每個教學項目的知識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各項評價的指標必須細化和量化,以增加評價方案的可操作性。

在“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應用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實施過程性評價,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習過程的管理和指導,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和內容,有必要的話,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化的輔導。這勢必會增加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因此在設計過程性評價方案的時候,應該考慮方案實施的效率問題。

2.過程性評價成績的評定原則

(1)完整性。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其內容應該涵蓋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所有的教學項目。在實現考核內容完整性的同時,應該對重點的教學項目有所側重,突出這些項目在過程性評價成績中的權重。

(2)多樣性。用單一的評價方式來評定學生多方面的學習效果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過程性評價的方式應該是一個由“客觀題的測試”、“方案制定能力的考評”、“方案實施效果考評”、“成果展示的考評”等構成的完整體系。

(3)真實性。真實性是過程性評價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應該制定嚴格的審查制度,杜絕學生在過程性評價中的一切作弊行為。

(4)公平性。公平性是指教師給出的成績應該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同一檔次的學生,教師給出的成績應基本一致。這要求在制定過程性考核細則的時候應細致全面,具備可操作性,確保打分項目的客觀公正。為此,對于每個學習項目,我們采用經過細化和量化的評分表對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

(5)創(chuàng)新性。對于綜合素質突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該鼓勵其自主學習的行為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過程性評價成績的評定上,相應地,也應該對這些方面的能力予以適當加分。

3.提高評測效率,降低教師過程性評價工作量的一些措施

(1)使用客觀題??梢允褂肈reamweaver、Flash等軟件把客觀題設計成網頁的格式(如圖1所示),嵌入課程網站。利用這個平臺,通過計算機自動統計正確率,并給出成績??梢栽跐M足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同時,降低教師的工作量。然而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客觀題的理論測試只能從一方面反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客觀題的測試不應該作為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另外,教師在設計客觀題的時候,應選擇比較能反映學生操作水平的內容。

(2)組長檢查打分制。建立學習項目組組長打分的機制,不但能夠降低教師的工作量,而且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了解學習進度的機會。對于后進的學生,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鞭策手段。采用這種方式的弊端在于,每位組長對評測指標的把握尺度不一樣,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考核的客觀性和公平性。制定詳細而可操作的評分標準可以很大程度地解決這個問題。

三、終結性評價的必要性

終結性評價又稱“事后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在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的科目考試、考核都屬于這種評價,其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業(yè)是否最終達到學科教學目標的要求。終結性評價重視的是結果,借以對被評價者做出全面的鑒定,區(qū)分出等級,并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做出評定。

采用單一終結性評價的考核方案會帶來前述的種種問題。但終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能夠考查學生對學科的整體掌握情況,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范圍較廣。另外,終結性評價方式由于可以在監(jiān)考老師的監(jiān)督下集中進行,可以杜絕某些過程性評價方式中不易監(jiān)控的作弊行為。綜上所述,過程性評價不能完全取代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應該作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補充。在我們的考核方案中,采取了過程性評價占總成績60%,終結性評價占總成績40%的考核方式。

四、新考核方案的實施效果

我院“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應用與維修”課程新考核方案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健全了教學過程質量保證體系

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考核方案適應了“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應用與維修”課程新課標的要求,促進了該課程的內涵建設。促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對課堂教學的組織更加講究細節(jié),準備更加充分,對學生學習的督促更具體。細分的課堂教學項目促進了教學過程的規(guī)范化,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的穩(wěn)定性。授課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跟教改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高。

2.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更為客觀、公正

過程性評價方式的引入,要求教師針對每個教學項目,根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項目完成情況等作出真實客觀的評價。評價方式的細化,可以降低以往“一考定終身”考核方式的偶然性,教師最終給出的成績,更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具說服力。

3.提高了教學效果

采用了新的考核方案以后,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反饋的過程性評價結果,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從而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僅僅關注期末考試成績本身,學習效果得以相應地提高。我們的企業(yè)調研結果表明,在實施新的考核方案以后,通過課程,學生對液壓與氣動技術的掌握程度更為扎實。對于機電設備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操作、維護、維修水平較之往屆的學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結束語

傳統的考核方案已經不能夠適應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考核方案是強化職業(yè)素質教育,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及時反饋學生信息,進行課堂教學和內涵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客觀、科學、公正地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應該成為高職“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應用與維修”課程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院對該課程傳統的考核方案進行改革后,課程的教學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新的考核方案也暴露出了“執(zhí)行的過程繁瑣,教師的工作量較大”等缺點,需要我們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美]薩克斯.教育和心理的測量與評價原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美]申克.學習理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3]吳式穎.馬卡連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美]希爾伯曼.積極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篇(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43

所謂“雙證制”,就是指高職專業(yè)的學生在畢業(yè)之前要拿到獲取學歷證書+職業(yè)資格證書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畢業(yè)證書是接受在校期間所有課程結業(yè)的證明,職業(yè)資格證書是某項職業(yè)技能達到相應行業(yè)標準的證明。推行“雙證書”制度,就要在課程的安排上強化技能訓練,強化實踐鍛煉,要緊密聯系生產第一線的實際需求,把實踐性教學貫穿于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過程,并把課程考核多樣化,評價體系多樣化以適應“雙證制”中提出的強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1]。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社會就需要既具備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又強的高精尖人才。高等職業(yè)院校所提出的口號就是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理論扎實”的實踐技能型人才。學生在畢業(yè)時拿到的畢業(yè)證書可以證明學生理論扎實,而對于實踐能力的高低就可以用職業(yè)資格證書來體現出來。所以,高等職業(yè)院校實行雙證書制度,是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必需,也是高職學生提高就業(yè)競爭力的必需,更是當前社會的需要。

目前,對于就業(yè)方面開始實施就業(yè)準入制度,所謂就業(yè)準入制度是指根據《勞動法》和《職業(yè)教育法》的有關規(guī)定, 對從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到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yè)( 工種) 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培訓, 并取得職業(yè)資格證書后, 方可就業(yè)上崗的制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招用技術工種從業(yè)人員規(guī)定》, 要求對90個職業(yè)(工種) 實行

就業(yè)準入控制。這種制度就使得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成為就業(yè)時的必需。尤其是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而言,計算機網絡從業(yè)人員就已經開始實行就業(yè)準入制度[4-9],因為對計算機網絡技能人才的要求就是操作能力強,理論扎實。尤其在服務器的配置和無線局域網等方面,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就更高。而就業(yè)準入制度則可以彌補以下三方面:

1)企業(yè)希望畢業(yè)生及時就崗,縮短在企業(yè)培訓的時間,早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

2)院校也期望提高就業(yè)率,解決學生的就業(yè)出口問題;

3)學生也急于早日找到合適的工作,期望薪酬高,工資待遇高。

就業(yè)準入制度的實施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歷教育如何與職業(yè)、就業(yè)聯系起來[4-5],成為職業(yè)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職業(yè)教育“雙證制”的實行為準入制度的實施提供了必然選擇。

高職院校的前兩個學期甚至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理論課程的教學,后面的學期才會設計一些理論較強的課程。而對于實踐性強的課程的考核就出現了很多問題,總結如下:

1)各高職院校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常常是以試卷的方式進行考核,無法測試出實踐課程的教學水平;

2)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例如計算機網絡,這些課程的實驗學時相對安排得較多,但對于這些實驗課的考核沒有真實地體現出來;

3)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采用試卷的方式考核,容易讓學生忽略實踐課程的重要性。

因此,對于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課程的考核就不得不進行了。

目前,高職院??荚嚧嬖诤芏啾锥恕?/p>

首先是培養(yǎng)目標與實際教學水平測試不能契合。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實踐操作能力強的人才,并在課程的培養(yǎng)方案當中設置了大量的實驗實訓學時,實際的教學也會按照培養(yǎng)方案進行,但是到最后考核的時候,卻脫離了實驗環(huán)境,改到了卷面,一些操作性強的知識點必須要求學生死記硬背。

其次,有些高職院校的某些基礎學科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例如上機考試,但也會因為考試的時間無法滿足較大實驗的操作而被迫改為一些小的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操作,這也達不到應該有的效果。

篇(4)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072-02

《網站制作》課程是我院第一批項目化課程改革的示范課程,該課程的改革從整體設計、單元設計到課堂效果都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如何來評價學生掌握的程度,確是目前有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院校課程的傳統考核方法都采用終結性的評價,屬于“一錘定音”的期末考試方式,這樣考核評價體系使得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很好地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能循序漸進地學習,也使得我們的任課教師不能清楚地把握學生掌握知識的好壞,不能及時調整授課進度和授課內容,也就是說僅用單一的考試成績來確定學生學習的好壞顯然是缺乏科學性、全面性的。因此,我課題組成員以制定課程考核方案要圍繞課程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應教學模式,關注教學產品,對課程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全面考核評價,以考促改,以考促學的思路,提出了適應于規(guī)劃設計類項目化課程改革的考核評價方案。

一、課程考核分類考評

教學模式是根據應用性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確定的,課程考試應與教學模式相適應,同時,教學過程形成的“教學產品”也充分體現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狀況,應針對不同模式的課程分類考評,并將“教學產品”作為考核學生能力與素質的重要依據。經過課程的改革實踐,我院將目前開設的課程分為二種進程五個類型。二種進程一是全程理實一體化進程,二是階段性理實一體化進程;五個類型課程:A、生產經營類,包括種苗及花卉生產、植物栽培養(yǎng)護、森林經營、森林造林等課程及與之相關的專業(yè)基礎課公共課。B、規(guī)劃設計類,包括室內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家具、裝飾、配飾等產品設計,圖形圖象制作,網頁制作,動漫作品制作,花藝、雕刻等手工繪制、制作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制作課程以及與之相關的專業(yè)基礎課公共課。C、加工制造類,包括家具及木質配件生產加工、建筑主體及裝飾施工、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與管理、工程造價、工程測量測繪、工程機械使用與保養(yǎng)等課程及與之相關的專業(yè)基礎課公共課。D、服務管理類,包括酒店、旅行社、家政企業(yè)服務與管理等課程。E、其他類,公共課及不能劃分到上述四種類型的課程。五種類型不同進程的課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根據課程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產品”分析,《網站制作》課程屬于我院全程理實一體化進程中的B類,即規(guī)劃設計類,該類課程操作性強,平時學習過程突出,鑒于平時學習過程的重要性,考核以平時課堂表現、教學項目、教學產品的完成情況為主,期末考試為輔助的形式,具體比例如下:平時考評70分;過程考評30分;教學項目考評20分;教學產品考評40分。期末考評30分:考核網站制作綜合操作能力。平時考核重點是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教學產品(是指職業(yè)化的按企業(yè)產品標準,在教學過程生產的產品)考評是通過產品規(guī)模、質量、效益重點評價學生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期末考試100分鐘,重點考核課程中涉及職業(yè)工作的客觀規(guī)律、工作原則等關鍵理論知識,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考試形式根據課程目標需要確定。

二、考核內容與比例

1.平時考評。過程考評占30分,其中工作安全占1分,說明:課堂中無設備損壞或人身傷害得1分,未遵守操作規(guī)范,有設備損壞或人身傷害得0分,若違反操作規(guī)范3次以上或造成重大人身傷害的,總成績記為0分。工作紀律占4分,說明:上滿全部課時,無缺席現象得4分,缺席一次扣1分,缺課時數超過5%得0分,缺課時數超過總學時的30%,總成績記為0分。合作能力占5分,說明:組員互相打分,取平均分。教學項目考評占20分,說明:按學生獨立完成項目的實際情況給予分數??己隧椖恳唬谱髂静墓こ滔凳醉摚?0分),考核項目二,制作家政系首頁(10分)。教學產品考評占40分,說明:課上產品占30分,課下產品占10分。其中課上產品為制作學院門戶網站,課下產品為制作個人主頁。

2.期末考評。期末考核網站制作關鍵知識點由題庫抽題。

三、考試方案框架

1.考試安排。(1)平時教學項目考試安排??己隧椖恳唬豪肈reamweaver制作木材工程學院主頁,占10分,學生獨立完成,考試時間為4學時,地點要求配有DW、PS軟件、IE6.0以上和firefox瀏覽器的機房,評委為3人。考核項目二:利用div+css制作家政系主頁,占10分,學生獨立完成,考試時間為6學時,地點要求配有DW、PS軟件、IE6.0以上和firefox瀏覽器的機房,評委為3人??己私Y束后,學生通過網絡提交所作試題答案,任課教師根據標準答案給出相應分數。

(2)教學產品考評安排。產品一:我院門戶網站的制作,占30分;產品二:個人網站的制作,占10分。教學產品考評利用4學時時間完成,需要學生展示產品,并用ppt講解產品的制作過程,采用的技術要點,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教師按照下表給出分數。

(3)關鍵理論知識考試安排。關鍵理論一:網站平臺建設與管理,占15分;關鍵理論二:網站開發(fā)標準與規(guī)范,占20分;關鍵理論三:Html基礎知識,占25分;關鍵理論四:Dreamweaver基礎知識,占25分;關鍵理論五:ASP基礎知識,占15分。閉卷考試,學生采用上機抽題的方式考核知識點(100分)。期末成績按照考試成績乘以30%計算。

考試時需安排兩名監(jiān)考教師并提供能上網的機房,理論考試我們建設了考試資源庫(選擇題和填空題),期末考試試題從中抽取。

2.考核項目選擇依據及評分標準。我們將《網站制作》課程的教學內容大體分為3部分:利用Dreamwerver制作網站,利用Div+Css制作網站,ASP技術。其中利用Dreamwerver制作網站占總學時的30%,利用Div+Css制作網站占總學時的60%,ASP技術占總學時的10%。從以上教學時數的比例來看,利用Dreamwerver制作網站和利用Div+Css制作網站這兩部分是重點部分,因此我們分別選取了這兩部分內容的最后一次課作為教學考核項目,具體的評分標準為:考核項目一:建立站點,占1分;利用表格布局,占2分;插入banner,占1分;插入導航,占2分;插入列表項,占1分;插入表單,占1分;制作滾動字幕效果,占1分;制作不規(guī)則漂浮廣告效果,占1分。考核項目二:建立站點,占1分;切圖,占1分;利用div+CSS布局,占1分;插入banner,占1分;插入透明flash,占1分;插入導航,占1分;插入列表項,占1分;制作滾動圖片效果,占1分;制作圖片交替出現效果,占1分;簡化代碼,占1分。

篇(5)

連鎖店開發(fā)與設計

主講教師

適用專業(yè)

連鎖專業(yè)

教學年級

課程概況

一、課程性質

《連鎖店開發(fā)與設計》屬于專業(yè)技能課,是高等??圃盒_B鎖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必修核心課程。連鎖經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商業(yè)組織及先進管理思想和科學技術的結合所產生的新型商業(yè)組織形式。連鎖經營的標準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要求,決定了連鎖店的開發(fā)與設計有別于一般企業(yè)?!哆B鎖店開發(fā)與設計》主要涉及了連鎖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崗位配置,人力資源規(guī)劃,工作分析,人員招聘,員工績效考評和員工培訓等相關的知識。本課程每周4個課時,開設一個學期,共64學時。在教學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論講授、討論、案例分析、實訓等。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三個方面的特點:1.把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最新理論,方法同國內連鎖企業(yè)的管理實踐相結合。2.在引進介紹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同時盡可能同全國連鎖企業(yè)的現狀相結合。3.使本教材盡可能適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應當使學生掌握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以及主要操作技能與方法。

連鎖門店開發(fā)與設計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yè)所構建的新課程體系中專業(yè)技能領域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程?,F代高職教育強調“工學結合”,倡導職業(yè)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廣州工商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yè)的教師團隊在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改革與探索。

“連鎖門店開發(fā)與設計”課程是在計算機基礎、連鎖經營管理實務、商品學、配送中心管理、門店營運與管理等先修課程的基礎上開設,與后續(xù)課程如商品采購、門店營運、物流配送、財務管理緊密聯系。

連鎖門店開發(fā)與設計是以門店開發(fā)與設計為研究對象,介紹連鎖門店開發(fā)與設計的基本原理、商圈調查與選址、企業(yè)形象與店面設計、賣場內部設計、商品陳列、開業(yè)設計的一門實用性專業(yè)課程。本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真正了解連鎖門店開發(fā)與設計有關的基本知識概念、理論,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進行門店開發(fā)設計,為學生學好后續(xù)專業(yè)課程提供基礎技術支撐,更為培養(yǎng)學生今后具備從事商圈調查、選址、門店

CIS

設計、店內、外布局設計、商品陳列、門店開業(yè)推廣設計等工作的實際能力而奠定基礎。

二、課程教學內容

《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注重與行業(yè)的緊密結合,盡可能融入當前連鎖行業(yè)的需求和最新變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訓練。在內容的選取上,根據職業(yè)情境和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需求,

取材于職業(yè)崗位活動和實際工作流程,選取了連鎖企業(y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人力資源規(guī)劃、招聘與配置、人力資源培訓、績效管理、薪酬與激勵、勞動關系管理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等8個模塊15個項目53個任務,輔以課外閱讀、課堂訓練與測評,內容新穎、系統,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本書的特色在于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單項項目盡可能是大型項目的子項目,盡可能用接近學生未來崗位的項目任務來訓練,并在每個項目(任務)后,設計了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完成所有的項目和任務。

曹靜主編的這本《連鎖店開發(fā)與設計》吸納了連鎖店開發(fā)與設計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連鎖店開發(fā)的戰(zhàn)略、商圈調查、不同零售形式的規(guī)劃特點、店鋪投資、開業(yè)、店面店內設計和設備選擇等。本教材共分九章,章連鎖企業(yè)店鋪開發(fā)戰(zhàn)略,介紹連鎖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的內涵、常見的開店戰(zhàn)略和開店計劃;第二章商圈調查,介紹商圈的概念、調查及設定方法和GIS在選址中的應用;第三章不同零售形式的規(guī)劃,介紹百貨商店、專賣店、購物中心和商業(yè)街的選址及規(guī)劃要點;第四章店鋪投資分析,介紹連鎖店的投資項目、投資評估和大型商鋪的投資分析;第五章店鋪租賃與招商管理,介紹店鋪租賃洽談、合同和招商工作模式;第六章店鋪開業(yè),介紹開業(yè)計劃的制定、協調、實施與營銷策劃;第七章店鋪外觀設計,介紹連鎖店的店名、店標設計、出入口設計、招牌與櫥窗設計和停車場與樓梯設計;第八章店內布局與環(huán)境設計,介紹店內布局的原則、要素和不同業(yè)態(tài)的布局形式,以及燈光、色彩、音響、氣味等環(huán)境設計的要求;第九章連鎖店設施與設備,介紹連鎖店常用的陳列倉儲設備、標識、待客、防損、收貨設備和節(jié)能、消防設備等。

《連鎖店開發(fā)與設計》是“上海市高等職業(yè)教育連鎖經營管理重點專業(yè)建設項目”(085工程)的標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教改課題”成果,適合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教材,也適合流通業(yè)人士閱讀。

三、課程總體培養(yǎng)目標

按照連鎖經營管理崗位群的職業(yè)能力要求,以連鎖企業(yè)工作流程為主線,依據連鎖超市店鋪拓展、布局及陳列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來設計教學內容,同時遵循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依由簡單到復雜整合、序化工作任務,通過任務驅動、課堂與校內外實訓基地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有機結合。注重在每一個工作任務、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鍛煉、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通過市場調研與職業(yè)崗位分析,以連鎖企業(yè)的完整工作過程為依據,結合崗位能力的要求,科學選擇項目,實施項目教學分為項目確定、項目實施、項目考核三部分。根據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以學生就業(yè)的連鎖店、加盟店及創(chuàng)業(yè)店鋪的店長為培養(yǎng)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現代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內容、策略和技能,并為今后學習其它課程和從事連鎖企業(yè)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礎。

《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建立在經濟管理基礎之上的綜合性應用課程,實踐性較強,具體培養(yǎng)要求如下:1.在于使學生了解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論;2.理解連鎖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和崗位配備以及人力資源規(guī)劃(難點);3.掌握連鎖流通企業(yè)連鎖企業(yè)工作分析,懂得如何進行招聘和錄用員工,培訓和開發(fā)人力資源(重點);4.掌握連鎖流通企業(yè)資源績效

考評、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難點、重點);5.掌握連鎖企業(yè)勞動關系管理。

1.基礎知識要求:

學習本課程應了解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知識、經濟學基礎知識、金融財務基礎知識等。

2.素質要求:

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職業(yè)道德、心理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要學會科學的分析方法,有較強的組織、領導和實際操作運用能力。

3.實踐操作要求:

由于本課程主要是講述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實踐操作部分有實訓課解決,本課程主要側重于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這一過程的培養(yǎng)。

項目實訓教學充分鍛煉學生的寫作、表達、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升了學生應用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與人溝通的綜合能力,而且便于教師在項目進行中發(fā)現的問題,分析和匯總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指導課堂的理論性教學。

課程考核方案

根據高職教學建設和發(fā)展需要,為了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增強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訂課程考核改革方案。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學工作的重點落實到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力爭對學生進行全面檢測考核,講究實際效果。

本課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識考核、能力測評與過程考核三項綜合考核,成績評定方法如下:

一、知識考核

1.成績配比

知識考核項成績占總成績配比為40%。

2.考核內容

考核內容主要有八個模塊,分別是:

(1)連鎖企業(y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

(2)人力資源規(guī)劃;

(3)招聘與配置;

(4)人力資源培訓;

(5)績效管理;

(6)薪酬與激勵;

(7)勞動關系管理;

(8)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

第一章 連鎖企業(yè)店鋪開發(fā)戰(zhàn)略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連鎖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概述

1

第二節(jié) 連鎖企業(yè)開店戰(zhàn)略

1

第三節(jié) 連鎖企業(yè)開店計劃

1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二章 商圈調查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節(jié) 商圈概述

第二節(jié) 商圈調查及設定

1

第三節(jié) 店址選擇與GIS

2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三章 不同零售形式的規(guī)劃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百貨商場

第二節(jié) 專賣店

1

第三節(jié) 購物中心

第四節(jié) 商業(yè)街

1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四章 店鋪投資分析

2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連鎖店投資項目

第二節(jié) 連鎖店投資評估

第三節(jié) 大型商鋪投資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五章 店鋪租賃與招商管理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店鋪租賃

1

第二節(jié) 招商管理

1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六章 店鋪開業(yè)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店鋪開業(yè)計劃的制訂

1

第二節(jié) 店鋪開業(yè)計劃的協調與實施

1

第三節(jié) 開業(yè)活動的營銷策劃

1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七章 店鋪外觀設計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店名和店標設計

1

第二節(jié) 出入口設計

1

第三節(jié) 招牌與櫥窗設計

1

第四節(jié) 停車場與樓梯設計

1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八章 店內布局與環(huán)境設計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店內布局設計

2

第二節(jié) 店內環(huán)境設計

1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第九章 連鎖店設施與設備

2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第一節(jié) 連鎖店常用設備概述

第二節(jié) 連鎖店陳列、倉儲設備和生產加工設備

第三節(jié) 標識、待客和防損、收貨設備

第四節(jié) 節(jié)能減排、消殺、衛(wèi)生和消防設備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實踐應用

附錄1 超市購物環(huán)境(GB/T 23650—2009)

附錄2 城市商業(yè)網點條例(征求意見稿)

二、能力考核

1.成績配比

能力考核項成績占總成績配比為30%。

2.考核內容

考核項目表現為:設計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3.考核方式

過程化考核(60%,其中包括態(tài)度評價、技能評價、團隊合作、完成情況評價)

在學習了連鎖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內容、策略和技能等具體內容之后,結合本學期學習的各種案例和先進經驗,每位學生完成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最終形成電子PPT作業(yè)上交。本項考核完成的時間預計為第12-15教學周。

評分方式:能力考核總分=教師評分×50%+學生評分×50%

(學生評分:同學相互之間進行打分)

評分細則:

(1)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內容要求真實、完整,分析透徹,主要包括自我認知、職業(yè)認知、職業(yè)目標、實施路徑、評估調整、職業(yè)道德等方面。

(2)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的科學性(30分)

要基本體現人職匹配的思路,目標確定和路徑設計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環(huán)境實際,不主觀臆想,科學合理。

(3)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維縝密,目標明確,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強,要有一定的分階段目標,尤其是近期(大學至畢業(yè)后五年)目標規(guī)劃,分析要具有說服力。

(4)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的邏輯性(10分)

作品邏輯清晰、組織合理,準確把握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的核心和關鍵。

(5)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5分)

創(chuàng)意新穎,充分體現個性而不落俗套,

文如其人,充分展示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該階段是實施中的重點,計劃確定后學生需通過各種途徑完成項目。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一方面對學生會遇到的問題及時解答,做好理論知識的梳理,另一方面為項目評價做準備。課程的實訓項目內容及目標如表1所示。

表1課程實訓項目內容

名稱

內容

目標

實訓項目

1

投資可行性報告的分析

引入案例深入剖析,撰寫投資可行性報告

實訓項目

2

編制商圈分析報告

掌握商圈相關知識,會區(qū)分商圈,撰寫分析報告

實訓項目

3

實踐選址

某預設連鎖門店的選址策略

實訓項目

4

店標及店鋪招牌設計

設計店標及招牌

實訓項目

5

比較沃爾瑪與家樂福賣場設計不同

賣場內部布局調研

實訓項目

6

設計門店的

7Y6

設計所選門店的

7Y6

(一)

項目任務分配

由組長分工,制定完成項目任務的工作計劃。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生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積極探索和解決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按時完成規(guī)定工作任務。該步驟著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二)

項目計劃制定

按照各個項目小組劃分,制定出各個小組的項目計劃,這里又具體包括了完成項目的方法選定、實施項目的步驟、時間控制和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每個小組至少需要擬定好兩套通過成員共同溝通討論后的方案。在項目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其中,以確保其都能掌握到重要的知識,因為分工的不同,角色的不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在自己的部分中發(fā)揮各自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

項目計劃落實

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是項目計劃的落實。在此階段中,學生在擬定好計劃之后,老師需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進去,以確保計劃順利落實。在課堂知識的教學中,老師僅僅是引導者,老師通過講授、情景模擬、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實地調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并引發(fā)和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和獨立性思考,以便更好的促進項目任務的完成。

(四)

項目成果展示

以PPT的方式向全班介紹項目的完成情況。通過展示,提高學生參與項目化教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競爭意識。展示后要求小組回答其他小組的提問,其他小組根據其講解和答辯情況進行評價考核。之后是教師點評,教師在點評中指出問題所在及解決方法,比較各組的優(yōu)劣。

三、過程考核

1.成績配比

過程考核項成績占總成績配比為30%。

過程考核總成績:考勤×30%+作業(yè)完成×40%+課堂表現×30%

2.考核內容

(1)考勤情況;

(2)課程作業(yè)成績;

(3)課堂表現。

3.考核方式

該項考核總分50分,基礎分25分。以此為基礎,在考勤、思想態(tài)度與紀律意識、課程作業(yè)等各項進行加減分賦分方式。(加減后分值區(qū)間為0-50分)

(1)

考勤成績(記錄)

每次課進行點名并記錄,遲到每次扣分0.5分,無故曠課一次扣2分。學期曠課超3次,本項成績?yōu)?;學期曠課超五次,過程考核成績?yōu)?。

(2)課程作業(yè)成績(記錄)

本學期本課程計劃作業(yè)次數6次,根據每次作業(yè)完成質量,經批改分為A、B、C三個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業(yè)完成創(chuàng)意新、質量佳者設A+等次,學期作業(yè)獲A+2次以上,本項成績?yōu)闈M分。

(3)課堂表現(記錄)

上課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加0.5分,提問回答完整,陳述有理有據加1分。

四、“連鎖門店開發(fā)與設計”項目教學的考核

根據項目特點,建立演、練、考、評結合的考核模式,共三方面。

一是過程考核分,約占20%,主要是考察學生日常課堂表現情況,建立考核評價指標,注重團隊分工協作,強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

二是項目成果分,約占30%,主要是根據各小組的PPT成果展示,采取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群體評議等方式對各小組的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同時組長還要對成員的項目任務工作貢獻情況評分。

三是期末卷面分,占總成績50%,從而發(fā)揮考試的導向和檢驗作用,實現學生理論與實踐學習的銜接。

1.

教研室主任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字):

5.系部主任審核意見

系部主任(簽字):

6.教務處審核意見

教務處處長(簽字):

篇(6)

連鎖企業(yè)門店營運與管理

主講教師

適用專業(yè)

連鎖專業(yè)

教學年級

課程概況

一、課程性質

《連鎖企業(yè)門店營運與管理》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是對中小零售企業(yè)、大型連鎖企業(yè)門店營運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后,歸納總結出來的、以培養(yǎng)學生門店營運管理能力為目標而設置的學習領域。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能夠熟悉連鎖企業(yè)門店營運管理各崗位的工作內容、職責和要求,掌握理貨、收銀、盤點等技能,初步具備門店經營定位、商品結構確定、賣場布局、商品采購、商品陳列、商品促銷等經營管理能力,培養(yǎng)及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能力,為今后從事門店營運高層管理工作奠定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它要以管理學課程和連鎖經營管理課程的學習為基礎,為學生學習連鎖門店開發(fā)與設計課程、頂崗就業(yè)及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夯實基礎。

二、課程教學內容

本課程系統介紹了連鎖企業(yè)門店營運與管理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內容,主要有十三個項目,分別是:連鎖企業(yè)門店營運與管理概述、連鎖企業(yè)門店的賣場布局、連鎖企業(yè)門店的商品陳列、連鎖企業(yè)門店進貨與存貨作業(yè)管理、連鎖企業(yè)門店理貨與補貨作業(yè)管理、連鎖企業(yè)門店商品盤點作業(yè)管理、連鎖企業(yè)門店防損管理、連鎖企業(yè)門店店長、收銀作業(yè)管理、顧客服務、門店安全管理、門店促銷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連鎖企業(yè)門店經營績效分析。

三、課程總體培養(yǎng)目標

通過任務驅動型的項目活動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專業(yè)技能水平、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使學生掌握連鎖門店運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和門店運營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課程實踐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職業(yè)素養(yǎng),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具有連鎖企業(yè)運營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連鎖門店運營管理專門人才,以適應市場對連鎖門店管理人才的需求。

能力目標

1.能夠進行門店理貨、收銀、盤點的標準化營運作業(yè);

2.能根據目標顧客群需求的變化進行門店經營定位;

3.能在學習情境的實施過程中,根據給定任務,制定工作計劃;

4.能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且能逐步發(fā)現問題,將項目做大,使其具有一定應用價值;

5.能進行商品結構調整,提高門店運營管理效率;

6.能進行合理有效的賣場布局和商品陳列;

7.能進行門店商品促銷安排,提高門店盈利水平。

知識目標

1.掌握連鎖門店運營的基本內涵、組織結構與人員配置、店長的作業(yè)化管理、賣場的規(guī)劃與管理;

2.掌握營業(yè)現場的服務與管理、促銷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商品管理、防損與安全管理、連鎖促銷和顧客服務等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

3.明確連鎖門店運營管理的主要內容及相應的操作流程,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它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打好基礎。

素質目標

1.養(yǎng)成勤于動手和動腦的習慣;

2.培養(yǎng)團隊協作意識;

3.具有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

4.善于與人溝通,積極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5.培養(yǎng)服務意識;

6.培養(yǎng)安全責任意識;

7.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課程考核方案

本課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平時成績、能力測評與期末考試綜合考核,成績評定方法如下:

課程總成績=知識考核(50%)+能力考核(30%)+過程考核(20%)

一、知識考核

1.成績配比

知識考核項成績占總成績配比為50%。

2.考核內容

考核內容主要有十三個項目,分別是:

(一)連鎖企業(yè)門店營運與管理概述

(二)連鎖企業(yè)門店的賣場布局

(三)連鎖企業(yè)門店的商品陳列

(四)連鎖企業(yè)門店進貨與存貨作業(yè)管理

(五)連鎖企業(yè)門店理貨與補貨作業(yè)管理

(六)連鎖企業(yè)門店商品盤點作業(yè)管理

(七)連鎖企業(yè)門店防損管理

(八)連鎖企業(yè)門店店長

(九)收銀作業(yè)管理

(十)顧客服務

(十一)門店安全管理

(十二)門店促銷活動的組織和實施

(十三)連鎖企業(yè)門店經營績效分析

3.考核方式

參加學院統一組織的期末筆試,閉卷。本課程期末理論考試在課程結束后進行,采取閉卷、筆試的形式,題型有單項選擇題(主要考核專業(yè)核心課程常用到的基本理論知識點為主)、多項選擇(主要以方法理論知識點為主)、簡答題、論述題等。

二、能力考核

1.成績配比

能力考核項成績占總成績配比為30%。

2.考核內容

考核項目表現為:模擬情景門店運營管理手冊。

3.考核方式

在學習了基本概念、商品管理、營運管理等具體內容之后,結合本學期學習的各種案例的先進經驗,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成立策劃團隊、完成門店運營管理手冊,最終形成電子PPT作業(yè)上交。

評分方式:總分=教師評分×50%+學生評分×50%

(學生評分:每組派一個代表對各組進行打分)

評分細則:

1、模擬情景介紹。A、全面具體(10分)B、基本全面(6分)C、不全面(3分)

2、商品管理。A、詳細(30分)B、一般(20分)C、模糊(10分)

3、崗位職責。A、非常合理(40分)B、基本合理(30分)C、不合理(20分)

4、績效分析。A、詳細分析(20分)B、概述分析(10分)

三、過程考核

1.成績配比

過程考核項成績占總成績配比為20%。

2.考核內容

(1)平時成績

(2)課程作業(yè)成績

3.考核方式

該項考核總分20分,基礎分10分。以此為基礎,在考勤、思想態(tài)度與紀律意識、課程作業(yè)等各項進行加減分賦分方式。(加減后分值區(qū)間為0-20分)

(1)

平時成績(記錄)

每次課進行點名并記錄,遲到扣分每次0.5分,無故曠課一次扣2分。上課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加0.5分,提問回答完整,陳述有理有據加1分。

(2)課程作業(yè)成績(記錄)

本學期本課程計劃作業(yè)次數6次,根據每次作業(yè)完成質量,經批改分為A、B、C三個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

1.

教研室主任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字):

5.系部主任審核意見

系部主任(簽字):

6.教務處審核意見

教務處處長(簽字):

篇(7)

項目化教學課程改革在我院推廣已有幾年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考核方案的制訂是項目化教學課程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項目化教學考核方案的設定為例,提出了結合項目特點、學生參與評價、個人與團隊考核相結合、兼顧教學過程監(jiān)控的考核方案,希望對熱衷于項目化教學的教師有一定的幫助。

一、成績構成總表設計

項目完成評定成績構成總表

說明:每組推薦一名學生評委,學生評委不對本組評分

二、針對項目特點設定評分標準

每個項目的實施都有各自的教學目標,不同的項目可根據項目特點制定不同的評分標準。

1.承保項目

2.定損項目

定損項目評分標準

3.理賠項目

理賠項目評分標準

三、個人考核與團隊考核相結合

組長考核組員評分標準

組長考核組員評分表

個人得分計算說明:

1.小組項目得分=學生評委根據評分標準評分的平均分*50%+老師根據評分標準評分*50%;

2.小組成員所得總分=小組項目得分*小組人數;

3.小組成員個人得分由組長根據成員在團隊表現評分,但每個成員得分總和=小組成員所得總分。

通過以上方案可知:要想得高分,團隊要表現好,個人也要表現好。此方案將個人與團隊緊密結合在一起。

四、加強教學過程監(jiān)控學生參與課堂點評

課堂點評評分表

本表在教學過程中隨機使用,每一位學生隨時可能被抽到對其他組的表現給予評價,評價的準確度與個人的得分一致,要得高分就要評價準確,要評價準確就要求學生上課時聚精會神、積極參與。

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以上考核方案,縱向貫穿于每個項目、每節(jié)課,橫向覆蓋了每個團隊、每個學生,而且學生參與評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玉萍.項目化教學課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09,Vol 18,(5),(10).

[2]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篇(8)

獸醫(yī)藥理學考核方式策略獸 醫(yī)藥理學是學習獸藥及相關研究內容的一門學科,為臨床學生學習新獸藥及相關研究提供基本理論,也是基礎獸醫(yī)學與臨床獸醫(yī)學的橋梁。它是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獸藥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研究方法與技能。

1考核形式

將考核分為兩種: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兩種形式。形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70%,終結性考試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

1.1 形成性考核

目的是本著從課程的自身特點和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考核和管理,及時了解、反饋學生學習信息,有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學風考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而再將形成性考核內容分成四步來進行。

1.1.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內容

課堂回答問題占20%。通過上課前提問記分,督促學生課下認真復習,每人至少采分2次,取其平均分記入成績。

1.1.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內容

撰寫論文或案例分析占20%。考察學生對該領域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總結和歸納的能力。

1.1.4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內容

學習心得占20%。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文字水準及學習收獲,考察學生一學期來對本門課程的體會及信息量的收集。

1.2終結性考試

2主講教師職責及要求

2.1主講教師要按本課程實施細則的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務,并收回學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的相關材料。

2.2主講教師需按時評閱學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的相關材料,并要有批語、批注和成績評定,并及時反饋給學生本人。

2.3主講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答疑及討論。

2.4主講教師如發(fā)現有抄襲、代作、復制等非學生本人獨立完成的現象,學生的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可視情節(jié)輕重按0分或違紀處理。

2.5主講教師填寫完《形成性考核學生成績記錄表》,經簽字認定后,成績要上

交到教務管理部門。

2.6主講教師學期末要對形成性考核情況進行認真總結,若發(fā)現問題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及時反饋給教務管理部門或學生管理部門。

3成績記載與管理

本課程的綜合成績應采取以下方法記載:

3.1形成性考核成績由主講教師評定,要客觀、公正、準確。成績一經評定,不得隨意改動。

3.2各種形成性考核成績均按百分制記錄。

3.3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計算方法要全統一,采取以下記算方式:

X=∑(xi×λi)

X——學生課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績

xi——第i項形成性考核任務的成績

λi——第i項任務的考核成績占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的百分比。

篇(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129-03

目前,改革技能人才培養(yǎng)機制,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是高職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高等職業(yè)教育必須圍繞“以就業(yè)為導向”、“突出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等整體特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不能僅限于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完善,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我學習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對此,加強學生課程考核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有效的過程控制和考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職業(yè)意識、職業(yè)行為和態(tài)度,提高專業(yè)應用能力,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協同學習、顧全大局、講究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良好的課程考核可以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職業(yè)性,還可以引領課程內容、模式、方法的改革。

“寓賽于學”的形成性考核的背景及內涵

目前,高職課程考核大都重理論、輕實踐,重卷面考試、輕實際操作,重終結性考核、輕過程評價。這樣的考核觀念和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動力很難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無法客觀評價和驗證學生是否真正具有勝任職位、完成職業(yè)任務所需要的職業(yè)能力。

形成性考核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不間斷的評價,根據績效給出學生的考核成績。“寓賽于學”的形成性考核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中融入專業(yè)技能競賽,既能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又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和獲獎帶來的榮譽感、成就感,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對落后學生也是一種有力的鞭策,督促他們查找問題、努力學習。

“寓賽于學”的形成性考核遵循的原則

以職業(yè)能力目標考核為主,以知識目標考核為輔 對于“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職業(yè)能力為本”的高職教育來說,一定要擺正“應會”、“應知”和“創(chuàng)新”的位置。課程考核評價方案的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對職業(yè)能力目標的考核,即圍繞職業(yè)能力目標來設計考核項目、內容、標準和分值比例。例如,對《動態(tài)網站設計制作與維護》課程采取了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能設計并制作動態(tài)班級網站,并將總項目分為5個子項目,分別為規(guī)劃網站、環(huán)境的搭建與調試、主頁的設計與制作、分支頁的設計與制作、網站的測試與維護,每個子項目又細分為多個模塊??己酥攸c放在能體現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各個子項目的操作上。課程最后階段安排“個人網站設計與制作”的技能競賽,邀請學生和教師作為評委,綜合體現職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此,考核不應將知識目標擺在首位,應放在輔助地位,并堅持“必需、夠用”的原則,有機地融入職業(yè)能力考核之中。

以實際操作考核為主,以卷面考核為輔 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指導思想是使學生獲得相應職業(yè)領域的職業(yè)能力,以盡快適應職業(yè)崗位的需要。學生必須通過實際操作才能客觀評價和驗證其是否真正具有勝任職業(yè)崗位、完成職業(yè)任務所需的職業(yè)能力。因此,高職課程考核必須以實際操作考核為主,引導學生不斷自主學習,增強動手能力,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體會職業(yè)環(huán)境、職業(yè)工作崗位要求、技術在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

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專業(yè)技能競賽 傳統的形成性考核以固定項目內容和要求為主,以教師考核為主要考核方式,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霸①愑趯W”的形成性考核需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專業(yè)技能競賽。教師根據課程的職業(yè)能力要求制定競賽計劃,將競賽項目與職業(yè)能力和企業(yè)項目融合,邀請學生和其他教師共同參與,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體現考核的公開、公正、公平。

引入能力證據,促進技能考證和社會實踐 所謂能力證據,指學生結合課程學習參加社會職業(yè)活動的經歷、取得的成果以及結合課程學習考取的相關職業(yè)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高職課程考核必須重視將能力證據引入考核體系,根據真實、相關的原則予以合理的分數比值。

“寓賽于學”形成性考核方案的構建

以下以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精品課程《C#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說明高職課程“寓賽于學”的形成性考核方案的構建思路。考核分為平時考核、項目考核、技能競賽、能力證據四部分,四部分成績都以百分制計算。在《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由教師在學期初設計好該課程的考核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單元項目數、具體單元項目內容、每個項目的權重、平時表現、技能競賽、能力證據等考核內容。見表1。

“寓賽于學”形成性考核方案的實施

“寓賽于學”形成性考核實施過程中應對學生課程學習過程的各種情況作詳細的原始記錄,并由量化統計分析得出最后的成績,總評成績?yōu)椋浩綍r表現最終成績×30%+項目最終成績×50%+技能競賽成績×20%+能力證據(加分)。

平時成績 平時成績根據教學手冊記錄的考勤、作業(yè)、上課表現(含課堂提問和“小老師”角色的加分)等多項記錄評分,采取百分制計分法。平時最終成績?yōu)椋骸泼空n次平時表現成績÷總課次。

項目成績 項目成績根據學生完成項目的態(tài)度、作品質量、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等給予評分。項目最終成績?yōu)椋骸聘髯禹椖浚ㄈ蝿眨┏煽儭耼(其中n為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項目數量)。以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精品課程《C#程序設計》為例,見表2。

技能/設計競賽 在學習和掌握課程技能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參加校、市、省等各類與課程有關的競賽,通過實踐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學生可以參加“健雄杯”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全國軟件技術設計大賽、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等??蓪⒓寄芨傎惙譃閮深悾阂活愂侵R和技能競賽,主要考察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識水平;一類是項目設計類大賽,主要考核學生的思維能力、技能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通過各類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見表3。

能力證據 結合本課程學習,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的社會職業(yè)活動,通過行業(yè)企業(yè)技能服務、產品設計、技能考證等多種形式,鍛煉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運用能力,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凸顯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見表4。

課程最終成績匯總 根據以上表現、項目、技能/設計競賽、能力證據的考核,給出學生最終成績計算表,見表5。

結語

開展“寓賽于學”的形成性考核方案,通過引進競爭機制,不但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形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充分發(fā)揮對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行為的導向和調動作用,體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踐證明,這種考核方式適用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考核,更適合形成性課程考核。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2-0079-03

大學教育的水平不僅取決于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教育教學條件、教師水平等,還有賴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有著良好的師生互動和教與學行為的生機勃勃的教學過程[1]。學生的學習效果主要取決于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考核評價能夠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因此過程性考核對于課程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高校課程教學的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切實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中國藥科大學針對課堂教學過程性考核進行了有效探索,提出了“加強課堂過程性考核、營造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目標。為此,學校建設了三套不同的信息系統,為實現過程性考核提供技術支持。

一、目前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講授型課堂居多

課堂教學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型,師生互動性少,學生學習能動性不足,普遍存在到課率低、學生睡覺、玩手機等情況。

2.大課堂

大課堂教學人數多,為組織好教學,教師不得不耗費更多精力用于學生考勤、請假及到課率的測算,在作業(yè)布置、收發(fā)及紙質形式的過程性評價中,存在批閱作業(yè),組織考試、閱卷、統分工作繁雜、周期長的問題,同時給教師帶來更多的工作負擔。

3.目標性考核為主

課程考核主要以目標性考核(期末考試)為主,最終的課程成績中,期末考試成績占比大,一般70-80%。平時成績和期中考試20-30%。而平時成績的給分,因學生眾多,教師主觀隨意性過大,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和依據,主要依據教師的主觀評價,缺乏透明性,導致學生對課程平時成績的公平性產生懷疑。有部分課程為規(guī)避這種不公平性,完全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最終課程考核成績,從而更造成了評價的單一性。

由于以上各種問題突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有效把握學情,及時調整教學;在這種無效控制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逐漸對教學不滿意,產生厭學的情緒,為應對期末考試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得不考前突擊,死記硬背,無法真正實現知識內化、能力提升的目標。

為確保學校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中國藥科大學提出了“加強課堂過程性考核、營造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策略。

二、基于信息技術系統的教學過程性考核模式

為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加強課堂過程性考核、營造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目標,在加強課堂“過程性考核”的實施中,結合當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中國藥科大學設計、開發(fā)、建設了三套系統,即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課堂互動考核APP、網絡考試(題庫)系統。如圖1所示。

在過程性考核思想的指導下,其技術支持包括 “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課堂互動考核APP、網絡考試(題庫)系統”,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選擇圖1所示的三個系統中任意一個,在備課過程中,對教學內容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相關知識點出題,學生登錄系統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答題,答題結束后,系統自動判分,并自動統計得分情況;教師通過這個結果,能輕松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師可及時將答題情況反饋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進行知識點講解,同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進度、方法等,提高課堂效率。

師生的交互過程以信息技術系統為支撐,學生的答題、得分情況,分數統計等信息由系統自動保存,作為學生過程性評價的量化記錄,并且可依據課程的發(fā)展變化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考核成績進行權重設置。此模式可應用于所有課堂教學的課前預習、隨堂測試、階段性考試(周考、月考、期中考試等)等的過程性記錄。

在整個課程教學中,該系統的引入優(yōu)化了教師的課堂管理工作,并使課程的過程性考核簡單易行。同時,記錄了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情況,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有可控性,規(guī)范了學習行為,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三、三種過程性考核信息系統介紹

1.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

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簡稱CRS)1998年由美國哈佛大學Eric Mazur教授在其教學過程中最早應用,借用計算機投票系統組織大班教學,及時了解學習反饋[2]。該系統可以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快速收集每個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或者問題測試的反饋結果,極大地提升了課堂互動及過程性考核的效果,系統可以自動記錄學生的答題情況以及得分情況。2008年以后,這種新型的設備及教學模式在美國高校及世界著名高校迅速得到普及。國內四川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也相繼引入該類型的系統應用于課堂教學。

系統工作過程如圖2所示,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由學生終端、數據采集基站、教師多媒體電腦等設備組成。教師在教師機上安裝互動軟件,該軟件是基于PPT的一個插件,通過PPT軟件進行各種題型的設計,課堂上教師播放PPT,并開啟互動,學生通過終端選擇答案完成答題反饋。結束之后,系統自動統計學生的答題情況,并及時展現在PPT上,實現及時反饋,學生的成績由系統記錄并可以導出保存。通過該系統收集的反饋結果,教師可以實時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jié)奏及重點,提升教學效果。

系統優(yōu)點:基于近距離無線技術的通信方式,學生終端與基站進行通信,只要有一臺電腦、一個基站、學生終端就可以隨時組建系統,不依賴于互聯網,適用于所有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整個互動反饋(答題)過程能夠迅速、實時、直觀的展示,過程和結果能直接通過PPT展示給學生。

系統缺點:每個學生必須人手一個學生用終端,增加了學生的費用負擔;另外對終端的管理、ID分配及發(fā)放比較麻煩,必須要將終端ID與學生學號一一做好對應,學生容易遺失;接收反饋的范圍僅限于基站覆蓋范圍之內等。

系統應用情境:適合應用于課堂點名、隨堂考試、隨堂調查、發(fā)起對教師的評教等功能。

2.課堂互動考核APP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校園WIFI的開放,教師教學的課堂紀律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經常出現學生在課堂上低頭玩手機的狀況,教師除了在提高自己講課的生動性上下功夫,就只能對學生下禁令,但是“堵”起不了作用。對于此種現象,宜疏不宜堵,基于此,中國藥科大學通過對“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開發(fā)了基于無線網絡和智能手機的課堂互動考核APP系統。

系統工作過程如圖3所示。課堂互動考核APP的功能實現上與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基本一致。該系統基于Internet,由學生端APP、教師端APP、數據庫服務器、后臺管理端組成。教師在后臺管理端出題、組卷,進行考試時間、題目分值等設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手機APP中點擊“開啟考試”,系統生成隨機密碼,教師現場告知學生。學生登錄手機APP中的考試模塊答題,答完題后,輸入隨機密碼提交考試。教師可設置按答題情況立即反饋到學生APP上,也可由教師課后批量發(fā)送到學生的手機端。考試結束后,教師管理端自動統計學生的答題及得分情況。對于一門課程的多次考試,教師可以對每次測試設置權重,最后得出加權后的平時成績。

系統優(yōu)點:將在課堂上禁止學生玩手機改為疏導學生利用手機為教學過程性考核服務。該系統的課表數據、學生數據自動與教務系統同步,教師只需要在系統出題并做簡單的設置,相對于課堂實時互動反饋系統,操作更簡單。學生利用自己的手機,不需要單獨購買終端,降低了使用的成本和管理成本。另外任意一個教學班以及教師自動組成一個即時交流群組,采用類似微信的交流模式,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和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實時交流討論與答疑,不受課堂范圍限制。

系統缺點:依賴于互聯網或校園WIFI,學生必須都有智能手機能夠安裝APP。此系統還會造成一種“教師和學生一起在課堂上玩手機”的假象,因此對教師關于此種模式的認知及課堂控制能力要求比較高,此外學校管理部門需要改變思想認識,對此類利用無線網絡進行教學過程性考核的新模式進行規(guī)范。

系統應用情境:適合應用于基于智能手機的課堂點名、隨堂測試、隨堂調查、評教,課后師生實時交流討論、答疑等。

3.網絡考試(題庫)系統

網絡考試(題庫)系統是基于課程題庫的一套正規(guī)的考試系統,其考試模式與普通的集中安排考試接近,考試地點在學校機房。該系統的重點在于課程題庫的建設,教師可在題庫中建立數千道試題,可包括單選、多選、判斷、配對,以及文字類型的主觀的簡答、名詞解釋、論述題型等題型。

系統工作過程如圖4所示,該系統基于校園網,主要在學校機房完成考試工作,由學生考試端、教師端、服務器等組成。教師收集大量的試題,根據課程章節(jié)建設好題庫。針對某一次考試,教師建立考試方案,對考試時間、批次、安全控制(禁止學生在考試期間打開某些軟件如瀏覽器、QQ等)、抽卷規(guī)則等進行設置。創(chuàng)建組卷規(guī)則,包括題型、數量、分值、難易程度等。創(chuàng)建好規(guī)則之后,系統自動生成一定數量的試卷,將此考試方案分配給課程相關的學生??荚囘^程中,學生屏幕為全屏狀態(tài),學生考試完成后提交試卷,對于客觀題型,成績及時評出。如果有主觀題型,需要教師在電腦上通過管理端評分。評分結束后通過系統強大的統計分析功能導出各種成績、試卷報表。

系統優(yōu)點:基于課程題庫的考試系統,題目豐富,可以組卷生成大量的試卷來確保每個學生的考試試題不一致性,杜絕舞弊行為;通過系統設置可以阻止學生用U盤,打開瀏覽器、QQ等軟件,可以組織高要求的正規(guī)的階段性考試,尤其對全校性的公共基礎課程的統一過程性考核適用。系統對學生的答題情況有豐富的統計分析功能以及圖表顯示功能,能保留每個學生的答題試卷包并導出保存。

系統缺點:需要集中組織學生到機房考試,受機房數量限制,學生考試及教師操作均需要在電腦安裝客戶端。

系統應用情境:適用于課堂教學的階段性考核(如周考、月考、期中考試)甚至期末考試,也適用于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作業(yè)題等。

四、結束語

中國藥科大學針對課程考核引入了上述三套教學過程性考核信息系統,配合提高平時成績與期中考試成績在課程最終成績中的占比的策略,在推行加強課程教學過程性考核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系統進行課前預習、隨堂、課后的全面考核,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其課程考核成績不再是期末突擊就能拿到高分,必須通過平時努力學習,認真聽講,才能有好的成績;對于教師,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師進行過程性考核的動力。課程過程性考核力度的加強,必然形成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促進課堂交互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下一篇: 員工競聘報告銷售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孙吴县| 和林格尔县| 赤壁市| 榆中县| 旅游| 白河县| 石河子市| 竹山县| 盐亭县| 五原县| 峨山| 义马市| 措美县| 铁岭市| 公安县| 天等县| 旬邑县| 康定县| 子洲县| 平顺县| 龙井市| 泸水县| 财经| 且末县| 新绛县| 库伦旗| 海阳市| 平昌县| 特克斯县| 宝坻区| 赞皇县| 教育| 阳城县| 白朗县| 陇南市| 永靖县| 宁明县| 从化市| 兰考县|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