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財政職能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8: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政職能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政職能論文

篇(1)

會計監督是財政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會計監督、規范會計秩序,是《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賦予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如何正確認識使命,履行好會計監督職能,做到守土有責,是擺在各級財政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結合基層財政部門在履行會計監督職能方面的一些實際工作,就如何履行好該項職能作些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議。

一、財政履行會計監督職能的現狀分析

(一)對會計監督認識不到位

1.受傳統認知理念的影響,一個普遍的認識是財政部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財政收支,特別是財政資金的分配,因此,財政部門的核心工作還是抓預算的編制、執行,對會計監督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會計監督工作形成了“可抓可不抓”的工作意識。

2.對會計監督工作內容存在簡單化的認識。當前,會計監督與會計信息失真客觀上存在著力量懸殊的問題,再加上每年也僅以文件的形式布置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從而形成“會計監督就是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就是查幾家會計師事務所或企業,查賬就是到現場翻翻賬”的認識。

3.受編制和人員的限制,沒有太多的人員從事專職會計監督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這項職能放在了財政監督科,從而在認識上又進入了一個誤區,即“會計監督就是財政監督科的任務,再進一步也就是財政監督科1—2個人的事情”。

(二)會計監督執行有偏差

1.沒有綜合性的執行方案。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往往被視為會計監督的全部,什么都往里裝,沒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綜合性的監督方案,實現綜合治理。在實際操作中,只是機械式的執行上級文件,完成上級下達的檢查任務,為文件而文件,為執行而執行。

2.監督有畏難情緒。基層財政部門的工作與行政事業單位接觸得多,不同于國稅、地稅部門與企業有廣泛的接觸,覺得會計監督沒有稅務稽查、審計檢查那樣的知名度和威懾力。

3.檢查方式單一。主要是采取重點檢查的方式進行,沒有很好的日常檢查與之相配合。此外,在檢查對象上也不是很平衡,存在著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多,而行政事業單位少或沒有的現象。

4.檢查處理力度不夠。雖然有《會計法》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出臺,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更多的是采取責令整改的方式以及“只對事不對人”等,造成檢查處理過輕的問題。

(三)會計監督成效不佳

1.因受限于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特定對象,全年的檢查任務也就是1—2家。先且不談檢查的質量如何,單在會計監督的面上就存在過窄的問題,談不上量的勝利,對會計信息失真施力不夠,從而也就無法提高會計監督的知名度和成效。

2.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這種一筐式的檢查與當前會計監督面臨的形勢極不相稱,相反,由于太追求目的意義,而降低了對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工作等問題的關注度,給人一種欲速不達的感覺。

3.沒有建立與稅務、銀行、審計、紀檢、檢察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沒有形成一種會計監督工作合力,一定程度上處于一種孤軍奮戰的境地。

(四)會計監督隊伍不強

1.從量上講,受編制限制存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另外,在個別會計監督崗位上存在著借用事業人員和無行政執法證的問題,為會計監督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從質上講,隨著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化,會計要實現與國際接軌,以及企事業普遍實行會計電算化,對會計監督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具有法律、計算機、會計等綜合知識積累的會計監督人員不多。

二、對做好會計監督的若干建議

(一)明確職責,樹立會計監督新觀念

一要充分認識到履行會計監督職能是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和責任,若不履行是法律所不允許的,為此要承擔法律責任。二要充分認識到會計監督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是整個社會誠信建設的重要內容。三是要將會計監督當作財政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以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為目的,樹立會計大監督的理念。

(二)整合資源,形成會計監督合力

一方面,要形成以財政監督科為牽頭單位,其他科室通力合作的監督運行機制。另一方面,要爭取稅務、審計、監察、檢察等部門的聯合,建立健全案情通報制和案件移交等制度,互相支持協作,形成一種全方位監督格局。如通過所得稅匯繳清算,掌握被檢查對象成本費用核算的真實性和涉稅項目的合法性等;通過紀檢監察對腐敗案件的查處,實現前期介入,發現被檢查對象在內控制度建設方面的漏洞等。此外,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等形式,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最大程度地爭取社會公眾的理解,并建立健全舉報、保密制度,擴大工作影響力。

(三)堅持創新,改進會計監督方式

一要做到重點檢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財政部可在全國范圍內布置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而作為基層財政部門應該結合當地實際,每年推出1—2個檢查主題,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檢查等,將會計監督的基礎性工作做實、做大和日?;?。二要通過建立健全有關會計法律法規,引入計算機技術,對企事業單位和會計人員建立會計誠信檔案,并實行動態管理和網上查詢,進一步增強執法剛性。對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管理可以借鑒交通警察在駕駛證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實行12分制和扣罰規定或對相關負責人實行有償會計知識培訓等,以增加會計違法成本。

(四)加強培訓,提高會計監督效益

一要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作為財政部門,要通過各種形式,將會計從業人員培訓落實到位,提高他們的從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為會計監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二要加強對會計監督隊伍的培訓。除業務知識外,還要注重培養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格遵守監督人員職業道德,樹立財政人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篇(2)

了解政府采購特殊性質,是發揮其宏觀調控職能的基礎,從政府采購的概念中,可以歸納出它的以下三個特性:

1.與一般采購活動相比,政府采購最根本特點在于其特殊的采購主體——政府。由此決定了政府采購必然要體現政府偏好,實現政府職能,并與其它政府政策相互配合。這是政府采購發揮宏觀經濟職能的基礎與前提。

2.與一般政府活動相比,政府采購中的政府,是作為市場交易中的買方。因此,政府采購必須遵循一般市場交易規則,強調公平、公開、有效競爭。政府采購既可以通過所購商品勞務來滿足政府日常運行需要,也可以借助政府采購形式來支持一定產業、技術或項目的發展。市場交易的方式為政府采購發揮宏觀經濟職能提供了靈活、高效手段。

3.與一般財政支出相比,政府采購僅限于購買性支出,而不包括轉移支付。政府采購中有一套規范性、程序化的法律制度、規則,從而在制度上保證了政府采購發揮宏觀經濟職能。

上述政府采購特殊性質,既為它發揮宏觀經濟職能提供了條件,同時也設置了不少制約因素,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具體分析,以便揚長避短,正確利用政府采購中的宏觀經濟職能。

二、利用政府采購調節總需求

從各國政府采購實踐看,政府采購的宏觀經濟職能主要體現在總需求管理、保護民族產業以及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

所謂利用政府采購調節總需求,即在總需求不足時,加大政府采購;在總需求過大時,減少政府采購,以此實現政府的反周期調節政策。

這是使用較早的經濟職能,但作為政府采購來說,這一職能的運用會受到下述因素制約:

1.受政府采購規模制約:一般而言,政府采購約占GDP的10%左右,占財政預算總支出的1/3左右,因此,利用政府采購調節總需求,必須與其它政策手段配合才能湊效。

2.受政府本身職能限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采購的商品勞務,絕大多數是為滿足自身日常運行之需,因此其數量、品種都是相對穩定的,難以隨經濟周期大幅調整,即使象基礎設施那樣的大型項目,也應當有一個長遠的、穩定的規劃,而不宜隨便用作反周期工具。

3.受反周期政策本身效果制約:經濟周期(波動)的原因非常復雜,往往既有需求方面因素,也有供給方面因素:既有數量方面原因,又有結構方面原因。象目前我國出現的經濟增速下滑,就是由于經濟結構不合理,企業缺乏創新能力所致,如果用政府采購刺激需求就只能解決表面問題和短期問題。

綜上所述,利用政府采購調節總需求,只能是政府采購次要的,派生的職能,并且只能配合其它需求管理政策使用。但政府采購對極少數重要商品的需求調節仍是有效的,如對重要原材料和糧食等少數商品就可利用政府采購來平抑市場,保證供給。

三、利用政府采購保護民族產業

許多國家通過立法,強制要求政府采購購買本國產品以實現保護民族產業目標。例如美國1933年的《購買美國產品法》,其宗旨即是保護美國工業、工人及美國資本。日本在貿易自由化之前,公開保護電信網絡設備市場??梢?保護民族產業方面,政府采購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但政府采購這一職能的發揮,受到政府采購市場國際化、自由化的挑戰。WTO于1996的1月1日生效的《政府采購協議》中就將國民待遇和非歧視性原則引入政府采購。該協議雖屬諸邊協議,申請加入WTO的國家可不必簽署該協議,但是,發達國家都將《協議》與我國加入WTO其它條件綁在一起進行談判。因此,我國開放政府采購市場是遲早的事。其它國際經濟組織如APEC、世界銀行等也都有有關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的規定。

面對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的壓力,我國應采取相應對策,以期充分利用好它保護民族產業的職能。

1.盡快構建、完善我國政府采購體系。目前我國政府采購仍處于試點階段,而各類國際經濟組織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的步伐正在加快。唯有盡快建立我國政府采購體系,才能首先在國內形成統一的政府采購市場,迎接政府采購市場國際化;才能發現我國企業的競爭優勢與劣勢所在,并加以主動彌補;也只有建立起政府采購體系,才能規范政府購買行為,改變目前大量存在的機關、事業單位隨意大量購買高檔進口商品狀況。

2.應盡量利用好發展中國家權利,在談判中爭取有利條件,在市場開放時間、開放產品品種,開放的資金門檻等問題上爭取有利條件,延長保護期,擴大保護范圍。

3.在政府采購具體操作設計中,應加強政府協調與指導的作用,并充分考慮我國市場化和工業化水平,做好各種政策配套工作,盡量使外企與國企在一個公平的起點上競爭。

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是在想盡辦法利用政府采購保護本國產業。如泰國法律規定,如本國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只要價格不高于其它國家產品的10%,則要優先購買本國產品;美國國防部、能源部、航空航天局的國內訂貨價格則明顯高出國外訂貨,商業部也以國際收支為由優先采購國貨。日本政府采購中的繁瑣手續和長期形成的關系網,也使國外廠商望而卻步。因此,利用政府采購保護民族產業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四、利用政府采購調整產業結構

政府采購可通過對所需購買的產品品種、質量進行選擇,引導產業發展方向。但限于政府采購本身規模與職能,政府采購對產業結構的引導,應該將重點放在“市場失效”領域內,其典型就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眾所周知,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是一個充滿風險同時又有著較大的“外部效應”的過程。一項技術創新,一般要經過下列主要環節:應用研究——技術發展——中間試驗——市場化初期——產品改進和成熟——技術擴散。其中中試與初期市場化階段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這個階段投資多、風險大而且又不易引起政府和市場的關注。中試環節薄弱是我國技術創新領域一大難題。而美國公司發展高新技術,其研究成果經過中試進入市場的約占55%,正是政府采購在該領域大顯身手。因為政府采購能解決中試與初期市場化中的資金需求問題,并降低個別企業的風險水平。調節總需求,保護民族產業都是政府采購傳統經濟職能,但近年來,西方政府已將采購政策重點轉向刺激技術的發展和新興產業成長方面。例如美國

西部硅谷地區和東部128公路沿線地區高技術產業群發展迅速,是當今世界技術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其成功關鍵即美國聯邦政府的采購政策。近年來,美國政府利用采購法支持重要產業的成功例子還包括振興集成電路工業,使美國重新奪回霸主地位。在克林頓政府的“全面經濟計劃”中,為扶植創新產品的初期市場,僅就計算機相關新產品的政府采購就達90億美元。

我國的科研與生產脫節現象非常嚴重。在每年近2萬項相當水平的科技成果中,真正產業化的不足5%。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值占工業總產值30%左右,其出口占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30~50%,而我國這兩項指標僅為8%和6%左右。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逆差持續擴大,占工業制成品逆差的80%~100%。長期以來,政府一直重視技術引進與技術開發工作,并投以巨資,每年采購國外軟技術的費用多達40~60億美元。但用于科研轉化為生產力的資金數量極少。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過去一些鼓勵技術創新的優惠政策也消失了。因此,目前急需從每年幾千億元的采購支出中,劃出一塊用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結論

我國應加快構建政府采購體系的步伐,這不僅是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需要,也是利用政府采購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根據政府采購的性質,在利用其宏觀經濟職能時,應做到揚長避短,同時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目前的采購支出中,要特別重視其保護民族產業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職能的發揮,而不宜提倡一味擴大政府支出,從總量上刺激需求。

參考資料:

篇(3)

【摘要】我國傳統國庫分散支付制度及其弊端隨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財政、金融以及宏觀調控等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 都得到了極大發展

【關鍵詞】我國傳統國庫分散支付制度 其弊端隨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本頁關鍵詞】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雙刊號CN期刊

【正文】

我國傳統國庫分散支付制度及其弊端隨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財政、金融以及宏觀調控等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 都得到了極大發展, 但國庫職能與管理的理論與改革研究卻一直處于滯后狀況, 傳統意義的國庫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因此對現代意義的國庫管理理論進行深入地研究, 并指導國庫管理的改革, 既是國庫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外部環境改變的必然。

二、我國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 轉變政府職能和構筑公共財政框架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現代公共財政理論認為所有財政收支活動必須符合公平和效率兩大原則,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就是要實現資金支付上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同時,轉變財政職能需要加強和完善財政監督, 尤其是要加強財政對事前、事中的監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克服了過去財政無法進行事前監督的弊端, 在資金支付之前就可以知道資金的使用去向, 從而使財政的作用發揮得更為全面有效。( 二) 財政資金支付制度應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加入WTO 必然要求財政支付制度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公共財政支出框架, 在許多方面需要與國際慣例接軌。特別是我國加入WTO 后, 在經濟制度安排和體制創新方面應以國際準則和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為借鑒。目前, 市場經濟國家在財政資金支付方面大都實行國庫單一賬戶, 庫款集中管理, 支票集中簽發, 資金集中支付, 政府各部門不在銀行開設任何賬戶, 這是對財政收支實現規范化管理的標準辦法。( 三) 預算管理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預算管理是從預算編制到預算執行, 再到預算監督的全方位管理。三方面相互聯系, 相輔相成, 缺一不可。目前, 我國預算編制改革己經啟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預算執行上, 特別是財政性資金的支付手段上仍實行分散支付制, 導致財政資金使用分散, 運行效率低下, 監督不力, 難以調控的被動局面。因此, 要完善預算管理改革, 除按照零基預算方法、綜合預算原則、部門預算方式早編細編預算外, 還必須實施預算執行改革, 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三、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措施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國財政預算管理的一項重大改革, 涉及面廣, 情況復雜, 任務相當艱巨。要實現改革的預期目標, 不僅需要改變傳統觀念和傳統管理方式, 而且需要采取必須的改革措施, 扎實細致地做好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基礎工作。( 一) 修訂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現行賬戶體系設置、財政資金撥付程序都進行了重大改革, 并涉及銀行清算制度, 需要相應重新修訂《預算法》、《預算法實施條例》、《國家金庫條例》、《國家金庫條例實施細則》、《總預算會計制度》以及相關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同時, 為了改革的順利實施, 還要制定《財政資金支付管理辦法》等, 為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二) 建立高效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和銀行資金清算系統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和銀行資金清算系統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技術基礎, 也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最終結果。通過這些管理系統, 可以節省財政管理的時間, 充分收集財政管理所需的資料, 提高財政管理效率。也只有在這種高效而健全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下,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效率。( 三) 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監督制約機制財政部門和其它職能部門在財政資金管理上存在著委托關系, 兩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 所以在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時, 針對資金的申請、使用、支付、清算流程, 建立資金的監管體系, 提供制度上和機制上的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根據我國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實際, 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 建立我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監督制約機制的基本目標是: 建立以財政資金支付實時監控為中心、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和動態監控系統為手段、以內控管理和外部監管制度為基礎, 綜合運用多種監管方式, 強化財政事前、事中監管, 建立健全國庫動態監控體系, 保證預算執行的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四、小結考慮到我國目前國庫集中收入制度改革的條件尚未成熟, 改革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目前各地只對國庫支付制度進行了改革, 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 借鑒國際通行做法, 推行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這項制度的推行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諸多困難, 因此有必要對它從理論到國際通行經驗等方面作出深入研究, 并結合我國的改革實踐, 從而得出適用于我國的改革方案

【文章來源】/article/87/5847.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篇(4)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以財政支出為主要載體的社會經濟建設活動,帶來了我國前所未有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78—2007年期間,國家財政支出從1122.09億元增加到49781.35億元;GDP總量從3645.2億元增加到249529.9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9%;人均GDP由381元增加到18934元,增加了近50倍[1]。但是,截至到200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例也擴大到3.36:1,絕對差距首次超過1萬元。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為代表的社會不公平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不容忽視的問題??梢?,在財政支出所具有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穩定經濟增長的三大職能中,收入分配職能并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和體現。那么,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在協調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問題上,財政支出應怎樣安排呢?這不但是發達國家財務管理論文,也是轉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常爭論不休的問題。因此,本文試圖借助于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系統地研究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2]的動態影響機制。

一、文獻述評與理論分析

(一)文獻述評

從亞當·斯密開始,經濟學研究都強調經濟效率,而不太注意收入分配差距。只要經濟增長符合帕累托效率,就沒有壞處,哈耶克認為這就是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命題核心期刊。受其影響,西方學者們大多重視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加之二戰后世界各國政府普遍把經濟增長列為財政支出的首要目標,使得這種研究趨勢更是盛極一時,而對于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關系的研究則明顯滯后。

對于國內研究而言,目前已有的關于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的影響研究還比較少。學者們大多側重于財政支出總量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或者是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關系的研究,鮮有把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與財政支出結構之間的關系。而且,在劃分財政支出結構的分類標準上大家還未達成共識,再加上對社會公平系數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最終導致實證分析結論存在差異??荑F軍、金雙華(2002)以基尼系數為社會公平指標,將財政支出劃分為公共福利支出和非福利支出,利用簡單回歸分析得出我國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問題重視不夠的結論。孫文祥、張志超(2004)以城鎮對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額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作為社會不公平指數,構造了六個模型方程分別研究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的問題,得出地方財政支出具有顯著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中央財政支出可以明顯改善社會公平程度,不同的財政支出項目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貢獻具有顯著差異的結論。王莉、冉光和(2007)利用基尼數據等指標進行回歸分析,得出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呈負效應的結論。劉成奎、王朝才(2008)以城鄉居民收入差為社會公平指標,分析不同財政支出項目對城鎮、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冉光和、潘輝(2009)對全國居民、城鄉居民以及東中西居民三個樣本進行公共支出與收入分配關系的VAR模型實證研究,得出公共支出對居民收入分配起到了負面影響結論。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論文,國內外關于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影響研究基本上是圍繞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或者是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進行單一靜態研究。然而,追求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是政府安排財政支出所面臨的永恒主題。只考慮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而忽視社會公平的問題,或者離開經濟增長而單一的研究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的關系,得出的結論都可能有失偏頗。這是分析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影響不可或缺的研究思路。基于此,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脈沖響應函數等動態分析方法系統考查財政支出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動態影響。

(二)理論分析

財政支出結構是指各類財政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按照經濟性質不同,財政支出結構可以分為政府投資性支出、政府消費性支出和政府轉移性支出三種。三種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所占比重的變動,直接反映了財政支出職能的調整。一般而言,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直接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促進經濟增長。具體地說,從需求方面講,投資性和消費性支出與私人支出無異,直接構成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通過乘數效應拉動經濟增長;從供給方面講,投資性支出會影響生產函數而間接拉動經濟增長,如基礎設施建設等支出會形成社會物質資本,從而解決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因素;科學、教育以及衛生等領域支出會形成人力資本,從而提高勞動者生產率,改善社會生產技術,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核心期刊。相反,轉移性支出具有兩面性,它不僅能促進經濟增長,也能熨平收入分配不均。具體地說,從需求方面講,轉移性支出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了社會總需求。同時財務管理論文,當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時,轉移性支出能夠縮小甚至彌補收入分配不均的缺口,穩定社會公平秩序。從供給方面講,轉移性支出也是一種典型公共品,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特征。

因此,在財政支出結構上,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較強;轉移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較強。

二、變量選取與研究方法

(一)變量選取

本文選取1978—2006年社會公平指標、經濟增長指標以及財政支出結構指標共同構建VEC計量模型進行分析。各變量均為年度變量,并用GDP平減指數扣除物價因素的影響。由于中國統計年鑒中沒有GDP平減指數,這里借鑒司春林(2002)的做法,用公式進行換算,GDPiindex表示第i年的GDP指數,GDP1978index表示1978年GDP指數(1978年=100),GDPi表示第i年的名義GDP值,GDP1978表示1978年名義GDP值。需要指出,我國預算外支出結構不具有明顯特征,波動性較大,所以我們暫不考慮財政預算外支出,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8》以及國研網教育版宏觀經濟年度統計數據庫。

(1)社會公平指標上我們選取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衡量。首先,選擇上梯形面積法計算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基尼系數,具體計算公式為,Mi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組家庭累計百分比,Qi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組收入數累計百分比。其次,按照R.Msunarum公式計算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具體計算公式為,G1G2分別表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財務管理論文,P1P2分別表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占總人口的比重,u1u2分別表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u表示全體居民的人均收入,G表示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

(2)經濟增長指標上我們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衡量。根據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指數-100)/100公式計算而得,其中以上年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為100。

(3)財政支出結構指標上我們分別選取財政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以及轉移性支出各自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來衡量。依據官方統計數據,財政投資性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挖潛改造資金和科技三項費用、支農支出以及科教文衛支出等;財政消費性支出包括增撥企業流動資金、地質勘探費、工業交通等部門事業費、國防支出以及行政管理費等;財政轉移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支出和政策性補貼支出等。

表1 變量定義表

變量名

變量解釋

變量名

變量解釋

Gini

全國居民基尼系數

GDP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GIV

財政投資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GCS

財政消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GTR

財政轉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二)研究方法

為了避免模型出現偽回歸現象,本文首先利用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非平穩變量進行處理,使之成為平穩時間序列。如果變量是單整的,借鑒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協整理論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以確定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社會公平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進步利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揭示變量之間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向量誤差修正(VEC)模型,用數據的動態非均衡過程來逼近經濟理論的長期均衡過程,更加全面認識變量之間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和動態的短期關系;構造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確定不同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動態影響程度核心期刊。根據研究需要,構造出分析財政支出結構影響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計量模型1和模型2。同時,為了避免模型回歸分析中可能存在異方差和多重共線性問題,對變量數據取自然對數。其中,i是滯后階數,n是樣本個數,是擾動向量。

模型1:

模型2:

三、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

利用Dickey和Fuller(1981)提出的考慮殘差項序列相關的ADF單位根檢驗法,滯后長度根據SIC法則自動選擇,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于非平穩性的變量進行差分處理使之成為平穩時間序列。表2的ADF檢驗結果顯示,樣本期間內僅有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是非平穩時間序列財務管理論文,但是它們的一次差分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即這兩個序列都是一階單整I(1)。

表2 ADF檢驗結果

變量名

檢驗類型(c,t,k)

ADF檢驗值

伴隨概率p值

結論

lnGini

(c,t,0)

-2.0240*

0.0430

平穩

lnGDP

(c,t,3)

-3.9201*

0.0263

平穩

lnGIV

(c,t,0)

-3.2130

0.1023

非平穩

D(lnGIV)

(0,0,0)

-4.7690**

0.0000

平穩

lnGCS

(c,0,2)

-3.4119*

0.0198

平穩

lnGTR

(c,0,3)

-2.3022

0.1790

非平穩

D(lnGTR)

(0,0,2)

-3.2291**

0.0024

平穩

注:(1)檢驗類型(c,t,k)表示ADF方程中的截距、時間趨勢項和滯后階數;(2)*、**分別表示在5%、1%的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3)D表示對變量進行一次差分。

由于上述兩個變量都是一階平穩序列,其它變量都是水平平穩序列,因此,我們可以利用Johansen檢驗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如果它們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則表示雖然在短期內它們具有各自的變動規律,但在長期內卻存在著共同的變化趨勢。根據AIC、SC信息準則以及似然比LR統計量確定最優滯后階數值為2。

表3 協整檢驗結果

原假設

特征根

Trace 統計量

Max-Eigen 統計量

None

0.8595

131.22**

51.02**

At most 1

0.7939

80.20**

41.06**

At most 2

0.6003

39.13

23.84*

注:**表示在1%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趨勢假設:時間序列有均值和線性趨勢項,協積方程只有截距項。

(二)VEC模型估計

表3的協整檢驗結果顯示,跡檢驗和最大特征根檢驗存在沖突財務管理論文,前者認為有2個協整關系存在,后者認為有3個協整關系存在。對于這樣的情況,檢驗估計得到的協整向量,并將選擇建立在協整關系的解釋能力上。同時,運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我們得到協整方程和誤差修正方程(見表4)。

表4協整方程和誤差修正方程

協整方程

模型1

LnGini=-1.70LnGIV+9.37LnGCS-0.19LnGTR+12.98

(5.40**) (-1.73) (2.63*)

模型2

LnGDP=2.47LnGIV-26.81LnGCS+1.38LnGTR-25.01

(-6.25**) (2.91*) (-3.58*)

誤差修正方程

模型1

DLnGinit=-0.30ecmt-1+0.10ecmt-2+0.34DLnGinit-1+0.24DLnGinit-2-1.45DLnGDPt-1+0.46DLnGDPt-2

(-2.75*) (1.74) (1.05) (0.73) (-2.55*) (0.71)

+0.26DLnGIVt-1+0.35DLnGIVt-2+0.27DLnGCSt-1-0.44DLnGCSt-2-0.19DLnGTRt-1+0.11DLnGTRt-2+0.11

(2.74*) (0.76) (2.91*) (-1.36) (-1.07) (2.56*)

模型2

DLnGDPt=-0.02ecmt-1-0.003ecmt-2+0.07DLnGinit-1-0.16DLnGinit-2+0.39DLnGDPt-1-0.41DLnGDPt-2

(1.27) (-3.13*) (0.59) (-2.38*) (2.15*) (-2.71*)

+0.17DLnGIVt-1+0.05DLnGIVt-2-0.08DLnGCSt-1-0.08DLnGCSt-2-0.05DLnGTRt-1-0.03DLnGTRt-2+0.10

(2.30*) (0.32) (-2.78*) (-0.65) (-2.82*) (-1.04)

注:**、*表示在1%、5%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

需要指出,括號內數字為T檢驗值,基尼系數取對數為負數,所以模型1協整方程表明長期中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與社會公平成正相關,且投資性支出貢獻度相對較大;財政消費性支出與社會公平無顯著關系。誤差修正方程表明社會公平變動偏離長期均衡關系時,其負反饋修正機制產生效果,但修正速度很慢。經濟增長率、財政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的一期滯后差分值和轉移性支出的二期滯后差分值對短期社會公平調整都有顯著影響。模型2協整方程表明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都有顯著影響,消費性支出貢獻度相對較大。誤差修正方程表明經濟增長偏離長期均衡關系時,其負反饋修正機制產生效果,但修正速度更慢核心期刊。社會公平、財政支出以及前期經濟增長都對本期經濟增長的變動有顯著影響。

(三)因果檢驗

Granger(1988)指出,如果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那么也一定存在某種形式的Granger因果關系,或單向的,或雙向的。協整分析得出的經驗方程只能表示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或至少一個方向的因果關系,要想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還需通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表5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結論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3.72906

0.0291

拒絕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1.85800

0.1710

接受原假設

LnGI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2.77932

0.0692

拒絕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V

3.96284

0.0238

拒絕原假設

LnGC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0.07063

0.9749

接受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GCS

0.70548

0.5605

接受原假設

LnGT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3.05082

0.0537

拒絕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TR

2.39282

0.1004

接受原假設

LnGI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2.96578

0.0581

拒絕原假設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V

0.37126

0.7746

接受原假設

LnGC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0.54046

0.6604

接受原假設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CS

0.96788

0.4283

接受原假設

LnGT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2.33310

0.0815

拒絕原假設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TR

0.23638

0.8699

接受原假設

表5檢驗結果與ECM模型基本一致,在Granger因果關系上,我們取10%置信度水平可得到如下結論:(1)社會公平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經濟增長不是社會公平的Granger原因。這表明我國社會公平問題比較復雜,經濟增長導致收入分配不均可能不是社會公平的決定性原因,可能還有人力資本和制度等原因。(2)財政投資性支出與經濟增長互為Granger因果,這符合凱恩斯乘數-加速原理。(3)財政投資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既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財務管理論文,又是社會公平的Granger原因。這表明除了擴大社會有效需求,財政投資性支出為私人創造了平等的受教育和醫療保健等起點公平條件,轉移性支出為私人脫貧致富的最終實現創造了結果公平條件。

(四)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

Johansen協整檢驗、向量誤差修正機制以及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僅能說明變量之間的長期或短期關系,而我們更關心系統沖擊對各個內生變量變化的貢獻度和各個變量對沖擊響應的方向、時滯效應以及穩定過程。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脈沖響應比較各種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強度和方式,通過方差分解來進步評價不同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表6VAR模型平穩性檢驗

Root

Modulus

Root

Modulus

0.996398

0.996398

0.603642 - 0.570974i

0.830900

-0.864283

0.864283

0.603642 + 0.570974i

0.830900

-0.087091 - 0.859657i

0.864058

0.149442 - 0.727316i

0.742510

-0.087091 + 0.859657i

0.864058

0.149442 + 0.727316i

0.742510

0.691905 - 0.508023i

0.858382

-0.670197

0.670197

0.691905 + 0.508023i

0.858382

-0.600645

0.600645

0.798529 - 0.261842i

0.840363

-0.155832

0.155832

0.798529 + 0.261842i

0.840363

如果被估計VAR模型所有根的模倒數小于1,則其是穩定的。若模型不穩定,此時模型并不具有可逆性,脈沖響應函數的標準誤差是無效的。在考察變量響應之前,先檢驗VAR過程的穩定性,如表6所有根的模均小于1,可以肯定VAR過程是平穩的、可逆的。

圖1 基尼系數對一個標準差新息的響應 圖2 經濟增長率對一個標準差新息的響應

(1)由圖1可以看出,財政投資性支出標準差擾動對基尼系數前十期產生正向影響,第六期達到最大值0.018494,從第十一期起轉為負向影響,之后逐漸收斂,表明財政投資性支出對我國社會公平的影響具有一定滯后影響;財政轉移性支出標準差擾動對基尼系數產生負向影響,之后逐漸減弱,雖然其后過程有細微波動,但在整個沖擊響應階段保持微弱的負向影響,表明財政轉移性支出對我國長期社會公平有一定促進作用;而財政消費性支出對基尼系數的影響不穩定,波動較大,后期逐漸收斂。

(2)由圖2可以看出,財政投資性支出標準差擾動對經濟增長率交替產生正負影響,最終維持在-0.001410影響水平上,這表明財政投資性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先表現出引致效應,隨后產生擠出效應;財政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標準差擾動對經濟增長率產生正向影響財務管理論文,其后過程雖有波動,但在整個沖擊響應階段對經濟增長率保持正向影響,這表明財政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穩定的引致效應,不存在擠出效應。

圖3 基尼系數方差分解圖4 經濟增長率方差分解

(3)由圖3可以看出,財政消費性支出和經濟增長對基尼系數的影響很小,基尼系數預測方差主要受其自身、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影響,整個期間自身影響逐漸減弱最終鎖定43%,不同的是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影響都是逐漸增加,最終分別穩定在33%和13%。

(4)由圖4可以看出,經濟增長受其自身影響最大,除此之外基尼系數對其影響逐漸減弱至12.5%,財政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對其影響迅速增加至9%和13%,而整個期間財政轉移性支出對其影響基本穩定在3%。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社會公平與經濟增長日益沖突的背景下,本文從財政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三方面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影響進行了動態分析,最終研究結果表明:

(1)長期中社會公平有利于經濟持續增長,經濟增長對社會公平的影響不顯著核心期刊。但是,短期中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具有顯著影響。

(2)財政支出分別與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存在協整關系。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在發展變化中都存在著明顯的路徑依賴效應,反向誤差修正速度很慢,都需要不同財政支出的變動進行調整。

(3)在財政支出結構上,財政消費性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影響,財政轉移性支出對社會公平具有顯著影響,而財政投資性支出具有兩面性,基礎設施等物質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科教文衛等人力資本投資對社會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創造了條件。

因此,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和我國社會發展的現狀來看,根據不同時期既定政策目標和社會環境,政府應該適時調整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在財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具體而言財務管理論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在財政支出以促進經濟增長為首要目標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增加財政消費性支出的同時,增加財政投資性支出。短期內,農村基礎設施、鐵路和公路等基本建設方面的投資性支出可以帶動經濟快速增長;長期內,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民生領域投資性支出可以緩解社會不公平壓力,這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在財政支出以緩解社會不公平程度為首要目標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適度提高財政轉移性支出比重的同時,適當增加民生領域財政投資性支出。不過,應特別注意不能簡單指望調整這類開支比重就能夠自動地實現改善社會公平的目標。因為,在我國社會公平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單單是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制度結構與變遷所帶來的不公平更是關鍵之所在。

第三,財政支出不能片面地把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對立起來,而應有所重點有所兼顧。一定程度的社會不公平才能促進經濟持續增長,進而維持社會整體公平以及高質量的公平。

參考文獻

[1]Aschauer D., 1989,Is Government SpendingProductive?[J],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es,23:177-200.

[2]Holtz-Eakin D.,1994,Public-Sector Capital and theProductivity Puzzl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6:12-21.

[3lGrler K., Tulloek G.,1987,An EmpiricalAnalysis of Cross—NationalEconomic Growth,1951—1980[J],Journal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4:259-276.

[4]Musgrave R.A.,Fiscal Systems[M].UnitedState: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5]Barro R.J.,1990,Government Spending in a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103-125.

[6]Summers R.,Heston A.,1988,A New Set of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Real Product and Price Levels:Estimates for 130 Countries[J],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34:1-25.

[7]Philip J.Grossman,1987,The Optimal Size of Government[J],PublicChoice,53:131-147.

[8]Oscar Altimir,1996,Economic Developmentand Social Equity:a Latin American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38:47-71.

[9]Irma Adelman,Cynthia Taft Morris, EconomicGrowth and Social Equ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0]Allan H.Meltzer,Scott F.,Richard,1983,Tests of arational theory of the size of government[J],Public Choice,41:403-418.

[11]Robert J.Barro,Xavier Sala-I-Martin,1992,Public Finance in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Th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645-661.

[12]Barro R.J.,1991,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of Countrie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6:407-443.

[13]Bajo Rubio O.,2000,A futher Generalization of theSolow Growth Model:the Role of the Public Sector[J],Economic Letters,68:79-84.

篇(5)

張瑞君,教授,博士生導師,自1992年以來,在中國人民大學主要從事會計、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200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經濟學(會計學)博士學位,2005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任訪問學者,2007年在美國哈佛商學院參加PCMPCL,案例寫作與案例教學研究(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 on Case MethodL目前,主要社會兼職沖國注冊會計師(CPA)、國家企業信息化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咨詢評審專家,國家“863”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委員、財政部會計信息化委員會咨詢專家、國家會計學院、北京大學等大學的外聘教授。

張教授長期從事高等學校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和會計管理相融合的交叉性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在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框架的構建、IT環境下財務集中管理、預算管理模式、資金集中管理,以及IT環境下公司理財與管理決策等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著較深的造詣,張教授已主持與參與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新技術“863”等科研項目9項,如211工程項目《財務會計計算機教學模型研究》于2000年獲教育部優秀項目及標志性成果;作為負責人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IT環境下價值鏈管理與價值鏈會計研究”在2008年獲得“優秀”評估結果。近年來,張瑞君教授出版著作11部,如《網絡環境下會計實時控制》、《E時代財務管理》《CFO叢書》、《計算機財務管理――財務建模方法與技術》、《財務管理信息化――IT環境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創新》;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網絡環境下會計事中控制研究》獲首屆楊紀琬獎學金(優秀博士論文),《IT環境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獲第四屆中國會計理論與實務前沿國際研討會最佳優秀論文獎(香港國際會計學會),《企業集團信息一體化和內部報告問題研究》獲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熱點難點問題研討會優秀論文獎(中國會計學會)等。

近年來,張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Finance Shared Service)和企業集團司庫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領域。張教授認為,第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推進,將各個分子公司的一些財務職能剝離出來,設立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且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網絡為各個分子公司提供財務服務的模式正在成為跨國企業集團廣泛關注和采用的一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第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隨著企業集團金融資源的不斷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合理配置金融資源,如何應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企業集團的因利率、匯率等市場環境產生的金融風險,如何實現企業集團資金、融資、投資等的統一管理,支持企業集團全球化戰略實現,司庫管理體系構建和產融結合的研究正在成為先進跨國企業集團關注和采納的另一個財務管理熱點。張教授先后在50佘家企業進行管理信息化典型案例研究工作,撰寫了大量有關企業信息化建設成功案例。2010年7月在《會計研究》發表的《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一文,以中興通訊共享服務管理為研究案例,提煉和確立了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以及實現路徑。從理論層面看,填補了輔業務流程-財務共享服務業務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研究的不足,豐富了流程再造理論。同時對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研究進行了豐富,從共享服務概念、價值的界定研究到應用案例研究,揭示了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要素和實現路徑;從實踐層面看,研究結論對正在探索如何構建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及如何確立其關鍵要素和路徑的中國企業集團來講,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010年在《財務與會計》發表多篇論文《資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企業集團票據管理研究》、《中國企業集團司庫體系構建的戰略思考――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最佳實踐為例》、《中國企業集團司庫管理的職能構成研究》、《運用久期模型進行利率風險管理――基于企業集團的視角》、《企業集團司庫高級管理職能風險管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等論文,對于豐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理論和指導企業集團強化金融資源管理特別是資金資源管理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張教授還積極參加財政部、國資委、中央國家機構高級財會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建集團、中國航天集團、TCL集團等集團管理層講授“會計信息系統”、“E時代財務管理”、“IT環境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創新”等課程。張教授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成果為進一步深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改革與創新,支持會計信息化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許多研究成果已被企業和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所采納,為我國開展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出較大的貢獻。

篇(6)

論文摘要:通過對現行城市網格化管理中資源共享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網格化管理所需達到的目標,進而給出了如何解決存在問題的方法和建議,以達到完善網格化管理資源共享機制的目的。

1城市網格化管理中資源共享的現存問題

(1)城市管理資源分散,職能交叉,城市管理頑疾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處理。

(2)城市管理處置力量各自為政,存在著“既多又少”的怪現象。

一方面,各專業局都建有自己專業的巡視、處置隊伍,總人數超過實際需求量;另一方面,每一個專業局又都反映力量不夠,無法滿足管理任務的需要。

(3)網格化管理的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指揮、調度、決策的效率較低。

2城市網格化管理中資源共享的優化目標

(1)整合優化城市管理資源,建立全時段監控、全區域覆蓋的城市管理體系,為創新城市管理體制,解決城市管理模式中資源分散、責任不清、重復作業、浪費資源等問題;

(2)按照資源網格的要求,設計良好的“隨需應變”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根據城市管理案件的發生規律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的技術水平、共享能力與調配效率;

(3)通過資源共享的優化實現區政府、監督中心、指揮中心、相關專業管理部門之間的管理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達到城市管理主動、精確、快速、統一的目標。

3城市網格化管理中資源共享的優化手段

(1)完善現有“兩軸”組織體制,強化兩軸的權威性,統籌協調各職能管理部門。

要徹底解決管理資源共享難的問題,必須整合政府管理職能,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指揮派遣中心,對城市管理資源實行統一指揮調度。建立“兩軸”管理體制是整合政府職能,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職能管理部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職責不到位現象的必然要求,應出臺相應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規文件,明確指揮、監督中心的職責,從城市管理流程、部件和事件的處置上強化兩個中心的職能和權威性。

(2)加強城市管理巡視隊伍的整合。

城市管理力量分散是制約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梢詮膬蓚€方面進行整合,一是整合城市管理專業部門的處置力量,建議由區監督中心與各專業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協商,加強對網格化巡視員的培訓,適當改善其待遇,力爭將全區域的巡視任務承擔下來,盡量減少專業管理部門的巡視任務。二是整合城市管理專業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的處置力量。建議由指揮中心協調各專業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將其全面整合在一起,形成條塊協調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對全區的城市管理負責。

(3)強化網格化信息系統平臺的建設。

從三個方面加強信息系統平臺的建設:①市、區、街道三級信息平臺建設要明確重點,合理分工、規劃設計促進三級層面信息共享;②網格化信息平臺與各專業部門平臺要互連互通。兩者要在功能配置、信息流轉方面設置相應接口,確保城市管理網格化信息與各職能部門的業務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③加強共享數據庫的規劃。規劃建立可充分反映城市管理基本特性的、統一的、及時的、可共享的城市管理數據庫。

(4)建立資源共享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促使資源共享機制長效化。

首先要理清各個職能部門參與網格化管理的資源共享成本收益。即職能部門采取單獨管理和資源共享管理兩種做法的成本和收益,并以此建立科學的財政預算補償機制,對資源共享行為進行激勵。其次要在績效評估體系和控制機制中納入資源共享的評價指標。如設立資源共享程度指標、業務協同指標,對跨部門資源共享的業務增加評分權重等。

(5)引入服務外包與政府購買服務策略。

篇(7)

 

一 “十二五”時期我國財政稅收發展的背景和要求

1我國在“十一五”時期稅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到“十一五”時期結束,我國在稅制方面基本統一,在這一時期的稅制改革不亞于1994年的稅制改革。例如在稅制改革中: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進行了徹底轉型;成品油稅(即燃油稅)納入了消費稅,從實施的效果來看,該方法是十分成功的;出口退稅中,解決了很多歷史欠賬問題等等,這些都表明我國的稅制改革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一五”期間,經濟迅速增長,這同我國的稅制是密不可分的,我國能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經濟迅速恢復,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稅制,而且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稅收征管水平大大提高,有力的支撐了國家財政收入。

2目前我國稅收體制的一些問題

(1) 稅收收入持續高速增長

稅收收入規模是衡量稅收體制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公共財政的原理,稅收收入的合適規模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所需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所確定。過低的稅收收入規模必然影響政府職能的實現和經濟社會的運行。過高的稅收收入規模則意味著私人部門收入規模的下降,從而影響私人投資和消費,進一步影響經濟和社會的運行。近年來,我國稅收收入規模持續高速增長,1995―2009年名義GDP平均增幅13.9%,而稅收收入平均增幅17.9%,超出了GDP4%的增長率,稅收占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9.9%一路上升到2009年的17.7%。我國財政收入的“超收”規模不斷增大。

(2) 現有的稅制結構不利于第三產業發展,不利于調節貧富差距

貨物與勞務稅、所得稅和財產稅是構成稅收制度的三大主要稅系。而貨物與勞務稅不利于調節貧富差距,而且延伸不夠,不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國現有的個人所得稅仍實行分類征收,難以綜合反映個人的收入情況,也無法在費用扣除中將其合理支出充分體現,從而無法真正的對個人收入差距進行有效調節。財產稅被認為具有調節貧富差距的作用,而我國在這領域仍是空白,即稅收對居民財產差距的調控仍處于缺位狀態。

(3) 分稅制對經濟發展的阻礙越來越大

1994年的分稅制財稅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建立一種新的中央與地方稅收收入分配制度。事實證明,分稅制在中央集中更多的收入加強宏觀調控、調節地區間差距和調動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分稅制的負面效應開始日益呈現。

3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的主題同主線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我國,由于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當前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我國“十二五”期間基于這樣的主題和主線,對我國的財稅體制提出了三點基本要求。第一,要求財稅體制更好的服務于發展。我國的財稅體制要支持主題和主線,并為其服務,在鞏固和擴大應對金融危機的重大成果的基礎上,更好的發揮作用,“十二五”時期我國的稅制要更多的專注民生問題。第二,要求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結合中國快速發展的三十年經驗,改革后的中國稅制,仍然要以市場經濟為主,政府調控為輔。第三,要求財稅體制更好的發揮職能。

二 “十二五”時期稅制改革的幾點看法

基于以上對我國“十二五”時期我國財稅體制發展的背景和要求分析,為適應我國“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的稅制需要大規模的進行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體制,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經濟發展。

1“十七屆五中全會” 關于我國稅制改革思路

(1) 建立一個科學的稅制體系。貨物和勞務稅、行為稅和所得稅三大稅系在 一定意義上重構,并以財產稅作為補充。目前的稅種過多,有些稅種存在重復性,可以合并,因此將來的稅種數目會減少。

(2) 建立一個有效的稅收調控體系。做好這一點首先要有一個整體設計,然后需要做好同其他財政的協調配合。該稅收調控體系要更多的關注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如如何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如何擴大結業和如何支持第三產業等。

(3) 建立完善的地方稅制體系。建立一個有效的地方稅制體系,在國際上地方稅收通常以財產稅為主,尤其以財產稅中的房產稅為主。我國地方稅在這一方面還不健全,需要完善。

2“十二五”期間對我國具體稅種改革的一些預測

(1)改革貨物與勞務稅。貨物與勞務稅應有利于產業結構發展和服務業發展,該稅種的改革最終要縮減或以致取消阻礙第三產業發展的營業稅,將營業稅科目并入增值稅,調整消費稅的范圍和稅率等。但是貨物與勞務稅在改革中是最為困難的,我們從中可以觀察到很多問題,比如增收稅稅率的確定問題、增值稅改革是否先試點再整體進行、增值稅改革后怎么劃分國家和地方的征管權限等等。科技論文,財政。這些問題都是有待我們商榷和測算的。

(2)改革個人所得稅??萍颊撐?,財政??萍颊撐?,財政。個人所得稅近些年來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由于該稅種在很多方面都不合理,該稅種的改革是必然的??萍颊撐?,財政。個人所得稅的模式需要改革,從分類的模式轉變為綜合同分類相結合的模式,當然綜合是一定程度上的綜合。科技論文,財政。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方式和稅率都需要調整。

(3)改革地方稅種。在地方上我國應該繼續推行“費該稅”制度,例如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資源稅實行從價定率與從價定量相結合等,地方財政部門對此改革方式的要求較高。在資源稅中,房產稅的社會爭議很大,因此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條文出臺,在未來“十二五”期間,筆者認為仍應研究推行。

三 我國的稅制改革作用

基于對我國稅收政策目標的認識,筆者認為新的稅制改革應起到以下作用。

1稅收體制改革應有助于健全財政。健全財政是財政政策有效發揮作用的基礎。我國在“十一五”時期有了稅收在財政中發揮作用的實踐經驗,在“十二五”期間,稅收體制更應有助于健全財政,使得財政更好的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

2稅收體制改革應使稅收結構更好的發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稅收是經濟自動穩定器的主要方式,更好的發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將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

3新的稅收體制應促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發展仍然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主題,經濟發展發展方式的轉變時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新的稅制必須促進與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4 新的稅制需要完善地方稅收體系。中國式土地財政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已經產生了負面影響。地方政府出于對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考慮,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動力不足,也可能不利于財政政策的實施。因此迫切需要重構政府間財政關系,改變地方財政過多的依靠賣地收入的現狀。

四 總結

我國在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稅制改革的思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稅制改革的動向,通過分析我國稅制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我們迫切要求對現有稅收體制改革,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稅制改革的一些預測,我們可以了解在稅制改革中,阻力很大,問題很多,一些困難難以解決??萍颊撐?,財政。這就要求我們努力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十二五”期間,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的轉型的同時,在我國稅制改革上取得優秀的成績,最終建設一項有助于健全財政,增強自動穩定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完善地方稅收體系的稅制。

主要參考文獻:

[1]鄧力平,“十二五”時期我國稅收發展,稅務研究,2010.10:3

[2]楊志勇,各國財政政策運用背景下的中國稅制改革,稅務研究,2010.10:21

[3]汪昊,對我國中長期稅收體系建設的思考,稅務研究,2010.10:25

[4]潘雷馳、陳愛明,淺析我國稅收政策目標與稅制改革的方向,稅務研究,2010.10:29

篇(8)

(1)超前性。在論文選題前,要選擇具有前瞻性的題目,即對我國職能部門制定有關方針、政策時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論題。

(2)實用性。我們在做論文寫作時切忌空談,切忌重復已過時的東西,要選擇工作中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現實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新的見解。

(3)時間性。特別提醒撰寫會計方面論文的同學,由于20__年財政部頒布了現行會計制度,因此,我們在進行論文寫作時要注意參考20__年以后刊物發表的文章。如:寫會計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學注意。自從現行制度頒布后,從制度層面已將會計信息造假問題杜絕了,建議這方面的論題就不要再選了。

(4)觀點正確。論文寫作時,其觀點不要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規定相違背。

(5)論題要嚴格限定在會計、財務、審計和會計電算化方面;或寫財務會計專業與其他學科交叉方面的論題。如:“稅收籌劃對企業理財活動的影響”等。其主旨必須體現出財務會計專業的內容。否則就離題了。

二、構思

1、選題

(1)不是所有刊物發表的題目都適合我們寫。因為會計專業本科論文完成字數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間,而有些發表的論文題目寫作字數達不到我們規定字數要求,故并不適合我們選用。

(2)若寫與會計專業實踐相結合方面論文時,要突出所學財務會計專業理論與方法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離開這一指導作用,論文將變成調查報告或工作總結。

(3)要注意審題。有的同學為了追求題目新穎,確定題目時,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情況。如:有的同學把題目定為“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創新”。我們知道,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有關部門沒有出整的規定,該題屬于探討性問題,更無從在此基礎上創新了。

(4)論題要有探討價值。論文的寫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關規定或解決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為對象,如:“淺談我國的財務分布報告”。該題針對我國現行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不夠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對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企業財務分布報告》征求意見稿有一定參考價值。相反,有一些同學《關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加強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類題目寫起來很空,又沒有實際內容。因此,建議同學們不要選擇這些題目作為論文來寫。

2、寫作過程

一旦確定題目后,就要開始寫作了,寫作的時候要注意:

第一,確定題目;圍繞題目搜集有關資料;第三,對相關資料進行篩選;第四,根據篩選后的資料確定論文提綱,在提綱中把自己的觀點融入其中;第五,依據詳細提綱開始論文寫作。

同學們在收集資料時,可以到北京圖書館查找一下刊物:《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中國農業會計》、《現代會計》、《天津財會》等,還可以參考各財經院校學報有關財務會計方面的文章。

三、應注意的問題

(1)題目和內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學在寫“試論企業內部控制”一題時,夾雜了許多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的內容,表現出題目與內容相脫節,從而消弱了主題。

(2)論文結構要嚴謹。論文提綱確定后,要看看其結構是否合理。舉例說明:“試論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范”的一般結構應為:

審計風險的定義。進行各國審計風險定義比較,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審計風險的特征。對特征進行詳細說明;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對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審計風險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審計風險的步驟寫出來;審計風險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寫出來。舉例:例如,在防范審計風險方面,現行會計制度中那些不夠規范的方面還需改進,怎樣改進。國際上成功范例給我們的啟示。

篇(9)

(1)超前性。在論文選題前,要選擇具有前瞻性的題目,即對我國職能部門制定有關方針、政策時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論題。

(2)實用性。我們在做論文寫作時切忌空談,切忌重復已過時的東西,要選擇工作中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現實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新的見解。

(3)時間性。特別提醒撰寫會計方面論文的同學,由于2001年財政部頒布了現行會計制度,因此,我們在進行論文寫作時要注意參考2001年以后刊物發表的文章。如:寫會計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學注意。自從現行制度頒布后,從制度層面已將會計信息造假問題杜絕了,建議這方面的論題就不要再選了。

(4)觀點正確。論文寫作時,其觀點不要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規定相違背。

(5)論題要嚴格限定在會計、財務、審計和會計電算化方面;或寫財務會計專業與其他學科交叉方面的論題。如:"稅收籌劃對企業理財活動的影響"等。其主旨必須體現出財務會計專業的內容。否則就離題了。

二、構思

1、選題

(1)不是所有刊物發表的題目都適合我們寫。因為會計專業本科論文完成字數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間,而有些發表的論文題目寫作字數達不到我們規定字數要求,故并不適合我們選用。

(2)若寫與會計專業實踐相結合方面論文時,要突出所學財務會計專業理論與方法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離開這一指導作用,論文將變成調查報告或工作總結。

(3)要注意審題。有的同學為了追求題目新穎,確定題目時,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情況。如:有的同學把題目定為"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創新"。我們知道,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有關部門沒有出整的規定,該題屬于探討性問題,更無從在此基礎上創新了。

(4)論題要有探討價值。論文的寫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關規定或解決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為對象,如:"淺談我國的財務分布報告"。該題針對我國現行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不夠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對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企業財務分布報告》征求意見稿有一定參考價值。相反,有一些同學《關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加強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類題目寫起來很空,又沒有實際內容。因此,建議同學們不要選擇這些題目作為論文來寫。

2、寫作過程

一旦確定題目后,就要開始寫作了,寫作的時候要注意:

第一,確定題目;圍繞題目搜集有關資料;第三,對相關資料進行篩選;第四,根據篩選后的資料確定論文提綱,在提綱中把自己的觀點融入其中;第五,依據詳細提綱開始論文寫作。

同學們在收集資料時,可以到北京圖書館查找一下刊物:《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中國農業會計》、《現代會計》、《天津財會》等,還可以參考各財經院校學報有關財務會計方面的文章。

三、應注意的問題

(1)題目和內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學在寫"試論企業內部控制"一題時,夾雜了許多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的內容,表現出題目與內容相脫節,從而消弱了主題。

(2)論文結構要嚴謹。論文提綱確定后,要看看其結構是否合理。舉例說明:"試論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范"的一般結構應為:

審計風險的定義。進行各國審計風險定義比較,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審計風險的特征。對特征進行詳細說明;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對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審計風險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審計風險的步驟寫出來;審計風險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寫出來。舉例:例如,在防范審計風險方面,現行會計制度中那些不夠規范的方面還需改進,怎樣改進。國際上成功范例給我們的啟示。

篇(10)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集中的一切資金的總和,包括稅收、企事業收入、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收入、債務收入、規費收入、罰沒收入等,財政收入水平高低是反映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1]。一個地區的財政收入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重大工業項目投資、國民生產總值、產業結構、稅收規模等[2]。2008年衡陽市財政收入達60億元,創歷史新高,增幅超過25%,2009年衡陽市財政收入預計達65億元。為保證衡陽市財政收入總量的平穩增長,有必要對衡陽市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進行分析。

1.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

1.1重大工業項目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重大工業項目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重大工業項目往往以生產速度加快、生產質量提高為結果,重大工業項目發展的速度越快,GDP的增加也越快,財政收入的增長有了充分的財源。二是重大工業項目必然會帶來物耗比例降低,經濟效益提高,產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擴大。由于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產品的附加值,所以重大工業項目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重大工業項目各階段的財政貢獻也不相同,呈現一個倒“U”型曲線(圖1) [3]。在重大工業項目的初期重大工業項目,由于財政補助或稅收優惠,財政效應往往是負的;在成長階段,重大工業項目的財政貢獻轉為正向,并處于上升勢頭;在成熟階段,它是地方和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增幅較大,持續時間較長;在老化階段,財政貢獻有所下降,但由于稅收慣性,仍是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之一。

圖1重大工業項目成長與財政效應演化軌跡

1.2國民生產總值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國民生產總值(GDP)是反映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總值的指標,在宏觀經濟中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理論上,財政收入與GDP增長之間保持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關系,但就二者的相互影響作用而言,財政收入增長對GDP增長的影響作用不顯著,而GDP增長對財政收入增長的影響作用顯著[4]。

1.3稅收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并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其政治權力,運用法律手段,按照預定標準,向社會成員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稅收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政府的收支規模,直接影響到政府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的范圍和質量[5]。

1.4產業結構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財政收入結構與產業結構二者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產業結構的不同比例和層次決定著財政收入的規模和水平,表現為三大產業在國民經濟整體中的地位不同,在財政收入中的地位也不相同,對財政收入的影響也不同。另一方面,財政又通過自身的收支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產業劃分和比例關系,使產業結構向著有利于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調整和變化。

2.衡陽市財政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2.1衡陽市財政收入與其影響因素數據

查閱2008年《衡陽市統計年鑒》及2009年衡陽市統計月報,可以得到衡陽市從1998年到2009年的財政收入、重大工業項目投資、GDP、各產業產值、稅收收入(見表1)。

表1:1998~2009年衡陽市重大工業項目投資、財政收入等統計數據(億元)

 

年份

重大工業

項目投資

GDP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地稅收入

財政收入

1998

10.26

300.01

97.68

108.71

93.62

4.41

15.46

1999

11.29

326.32

100.68

121.14

104.50

4.79

15.80

2000

12.42

337.68

104.28

115.75

117.66

5.20

16.55

2001

13.66

371.22

104.85

130.59

135.78

5.64

17.91

2002

15.03

378.22

102.00

126.87

149.36

6.12

19.31

2003

16.53

421.22

105.09

149.24

166.89

6.83

21.45

2004

18.18

508.44

136.02

181.94

190.51

8.26

25.99

2005

20.00

590.86

150.49

224.35

216.02

10.08

31.64

2006

30.00

672.07

158.10

272.06

241.90

13.56

40.03

2007

35.00

823.51

223.88

360.14

312.59

18.19

50.49

2008

45.00

1000.09

235.75

412.36

351.98

22.70

60.06

2009

60.00

1027.01

199.44

459.81

上一篇: 訓練教學論文 下一篇: 供水公司安全環保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灌云县| 廊坊市| 霍城县| 江西省| 长治县| 江城| 榆中县| 湘阴县| 岳普湖县| 南华县| 大埔县| 云南省| 惠东县| 田林县| 灵武市| 图们市| 吉林省| 荥经县| 弥勒县| 湟中县| 中宁县| 沅陵县| 双牌县| 平湖市| 临朐县| 濮阳市| 句容市| 巴林右旗| 梁山县| 炎陵县| 甘肃省| 衡东县| 乐安县| 上高县| 巴林左旗| 大厂| 德昌县| 惠东县| 睢宁县|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