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5 09:31: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陜西經濟發展與財政收入的促進作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國自2015年開始實施全面推進營改增、降低小微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等政策,極大地減輕了企業壓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對個人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的行為,可以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降低了個人的納稅成本,促進了社會消費。減稅降費的政策,表現在降低社保公積金費率,擴展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等范圍,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會產生較大影響。在當前背景下,需要結合具體的政策條例進行分析,保證地方政府財政管理的整體效果,對現代社會的發展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2019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國內市場經濟活力,幫助廣大民營中小企業減負松綁,中國先后推出多項減稅降費政策,減稅面涵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出口退稅、車輛購置稅及個人所得稅等諸多領域。當前社會環境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條件,也強有力的支撐著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但部分地區也還存在基層財政增收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問題和挑戰。與此同時,各種不穩定因素也一直存在,諸如國際環境、經濟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這將導致價格和進出口的增收作用減弱,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對財政收入增長帶來了持續的壓力及挑戰,但總體來看,在宏觀經濟大環境下財政收入將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本文將根據減稅降費的具體內容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活動帶來一定借鑒價值,以便更好地釋放市場活力。
1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地方政府財政管理的現狀分析
在減稅降費背景下,地方財政管理多存在著財政支出矛盾仍然存在,財政干預空間受到制約等問題,影響著地方政府財政管理的整體效果。我們對財政政策進行反思后發現,財政政策是一把雙刃劍,用得恰到好處,可以挽救國家于危機;用得過度,也可以讓國家陷入危機,甚至導致國家破產。如何利用好財政政策,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管理成本,成為當前一個新課題。我們應該根據新時代特征和社會需求對公共財政的屬性重新定位和思考,吸取國際上的教訓,未雨綢繆,防范財政風險。同時正確把握時機,對外,繼續全方位鞏固中國在經濟格局中的領先地位,在國際上爭取話語權,對內,繼續加強改革開放,以調結構為重點引領財政政策,從而提高財政管理水平,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1.1財政支出矛盾仍然存在
積極財政政策具有階段性、導向性以及復合性特征,能夠影響不同時期、不同經濟背景下的財政管理效果。減稅降費背景下,政府需要應用多種財政干預方式鼓勵企業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前我國中央將工作重點放在供給側結構性創新方面,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但人才與技術仍然是顯著的影響因素。市場經濟發展中,流動性特征比較突出。財政管理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收支矛盾問題。減稅降費為我國深化改革的重點,需要發揮政府的積極引導價值,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對相關影響因素、現存的矛盾進行分析,持續增加減稅降費的管理力度,增加支出的規模,切實發揮減稅降費管理制度的應用價值。
1.2財政干預空間受到制約
持續回落的收入增長、不斷增加的剛性支出,是影響地方財政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2018年國際環境比較復雜,且面臨艱巨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聚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減稅降費政策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影響較大,2018年我國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56401億元,同比增長8.3%;非稅收入26951億元,同比下降4.7%。在減稅降費背景下,對財政收入會產生一定影響。減稅降費管理對策需要明確分析國內的經濟情況,還需要考慮國際經濟發展狀態。在減稅降費的基礎上,需要對政府財政收入增加的渠道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升減稅降費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財政管理重視程度,不能僅僅關注地區內的財政管理情況,拓展財政干預的空間,合理構建稅費關系。
2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地方政府財政收入
2.1密切關注財政動態
在減稅降費的背景下,需要在積極學習財政政策的基礎上,適當制定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拓展減稅降費的范圍,明確管理目標,且分析國際財政稅收政策,將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予以融合,發揮政府財政收入干預的作用價值。減稅降費期間需要積極關注財政干預政策,不管是國際方面還是國內方面,均需要積極學習優秀的管理經驗。比如在歐洲、南北美洲很多國家在結合財政改革實施各類活動。美國公司稅、邊境稅等改革后,對美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在美國持續減少公司稅,提升邊境稅的情況下,我國也需要適當改革稅務管理的方法,擴大與國際間的貿易合作。結合地區財政管理的情況、地區貿易特色等進行分析,彰顯地區經濟發展優勢,增強國際競爭力。
2.2拓展財政收入的渠道
減稅降費的目的在于降低企業稅費,增加居民的個人收入,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結合當前財政管理的現狀來看,地方政府若想落實減稅降費的政策,則需要盡可能提升減稅降費帶來的經濟效益。地方政府可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升資金的利用率。盡量避免沒有必要的經濟效益支出,將資金應用到實處。地方政府可以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比如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39萬億元,在限額之內發行債券獲取收入也是保障財政收入的途徑。在企業與實體經濟發展情況較好的狀態下,盡管降低了稅務,但是企業發展態勢良好,才能夠持續增加財政收入。
2.3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在減稅降費背景下,需要提高地方政府財政管理的重視程度,優化管理結構。比如預算批復后35日內需要作出批復。針對于不需要調整的則需要及時通報審批,以保證資金管理的質量。
2.4企業轉型發展
從企業自身發展而言,要利用好減稅降費的契機,改善企業現有的經營狀況,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實施創新驅動來推動產業升級。一是企業要利好減稅降費之后增加的利潤,切實用于研發工作,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實體經濟的振興;二是企業要放眼長遠,消除顧慮,基于自身產業布局的需要,積極謀劃生產和再投資;三是在擴大生產的同時,主動增加新增就業崗位,實現中央穩就業的政策目標;四是企業部門要遵紀守法,合法納稅,政府部門要為相關企業提供良好的運營環境。
3結語
中國有巨大的內需市場,存在著上億個市場主體,而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攀升。如何把市場保持住市場主體的活躍度,是當前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點,政府部門要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好經濟發展軟環境,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不能讓繁瑣證明來回折騰企業和群眾,走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要用活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下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個鮮明導向,強化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根本保證,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政策福利,進一步減輕企業壓力,釋放市場活力,減稅降費背景下,需要提升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政府可以通過密切關注財政動態,拓展財政收入的渠道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等方式,抓住經濟發展新機遇,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參考文獻
[1]高一村.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召開部直管社會組織貫徹落實中央減稅降費精神座談會[J].中國社會組織,2019(3).
[2]龐念偉.納入預期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效果分析——基于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J].金融發展研究,2019(1).
[3]任亞娟.欠發達地區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效應分析——以甘肅省定西市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8(29).
[4]逄錦聚.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EB/OL].求是,2018-12-24.
[5]王永貴,胡宇.以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N].光明日報,2019-04-17.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EB/OL].新華網,2015-12-24.
[7]石子印.中國地方稅的界定標準與體系重構研究[J].當代財經,2015(5).
作者:岳俊杰 單位:海安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