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情緒控制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1 09:52: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情緒控制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情緒控制論文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2000年2月1日,同志在教育問題的談話中,特別強調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他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新時期,全社會都認識到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F在教育和教師成了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使教師感到莫大的欣慰。“為人師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職業有數不清的贊美之詞。各種耀眼“光環包裹下的教師,集各種角色的要求于一身,被推到了至高、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但是教師也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和其他人一樣有各種各樣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物質財富變得越來越豐富,教師在物質上的需要基本得到保障。教師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忽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精神需要得到滿足的標志之一?,F在教師角色也不容易,面臨的壓力很多、很大。特別是中學教師,繁重的工作量;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增加,中學生的個性凸出和不那么順從:社會、家庭要求有較高的教育質量:老師自身不斷需要更新知識、接受繼續教育等各種壓力。面對這樣多的壓力,教師的心理健康嗎?教師的精神需要得到滿足了嗎?那么現在的中學教師怎樣才能成功應對這樣的壓力呢?怎樣才能快速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呢?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辦法就是運用情緒的功能。

二、什么是情緒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里的情是指狹義的愛情而言。其實,各種情緒,例如喜悅、憤怒、悲哀、恐懼、苦惱、煩悶、贊嘆等等,人們都有過切身的體驗。設想一下,如果你可以思考和行動,卻沒有感覺,生活將會怎樣?你是否愿意不再體驗到恐懼的感覺,但同時也不得失去愛人熱吻的激情的能力?你是否樂于以放棄歡樂為代價去遠離悲傷?這些都與我們所說的情緒的功能有關,那什么是情緒呢?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研究者對情緒有不同的定義,也許你認為情緒只是一種感覺——“我感到快樂”或“我覺得悲傷”。但是當代外國的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一種軀體和精神上的復雜的變化模式,包括生理喚醒、感覺、認知過程以及行為反應,對個人知覺到的獨特處境的反應。而我國的心理學家人為情緒不同于認知,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是反映事物或事物的屬性極其聯系和關系,情緒不是反映活動,情緒是人對反映內容的一種特殊的態度,它具有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情緒總是或隱或現地有行為表現,情緒總是由某種刺激所引起的。因此我國的研究者把情緒定義為人對待認知內容的特殊態度,它包括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情緒刺激的認知等復雜成分。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外國的心理學家,還是我國的心理研究者,雖然對情緒的定義有所不同,但都贊同情緒反映個體與環境關系的持續變化。美國心理學家lazarus認為當個體經歷某個重大的生活事件時,個體與環境的關系就會成為情緒的一個來源,因而,情緒歷程不能僅僅局限于個體內部或大腦內部進行理解,而應該在個體與其所評價的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理解,經歷某種情緒,無論是以原始的知覺形式,還是以某個較高級的區分符號的進程,個體都必須進行認知評價,所以,認知評價是情緒的必要的前提條件。這樣情緒就是關于人和環境的關系,不良情緒和積極情緒。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各種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特別是我們的中學教師面對特殊環境,因工作的需要,教師必須利用情緒的動機去反應日常生活中適應沖突的目標,去認識和評價日常生活中的沖突事件,表現教師角色積極情緒,控制不良的情緒。從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學教師的不良情緒表現及控制

當今社會教育改革萵潮迭起,在教育的理想和現實的擠壓下,中學教師往往處于種種困惑和壓力之中。中學教師和大家一樣,在各方面的影響下,在經受各種復雜紛紜的壓力刺激之后,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這樣一定會影響教師對職業的追求,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而教師的職業是個特殊的職業,中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具有多情的、叛離的中學生,他們要用自己的工作去塑造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或者說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來影響他們的人生。也就是說中學教師是用心靈塑造心靈,這個工作肯定沒有一成不變的操作程序,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在塑造他人健康心靈之前。教師自身的心靈必須是健康的,只有健康的心靈才能給他人心靈帶來健康。那么教師想要建立健康的心理,就必須對教師面臨的不良情緒進行控制。

(一)中學教師不良情緒的表現

1對工作的冷漠

是指教師表現出對事無動于衷,對學生熱愛不起來,對自己的職業缺乏興趣,對付應對,得過且過,對周圍人缺少感情,工作平庸。造成現代中學教師對工作的冷漠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飽受病痛的折磨,有的是自己家庭的不幸,但是大多數教師這方面的消極情緒是由于現在教師地位引起的?,F在教師的職業要求很高,而教師的社會地位卻不高,更不要說現在的中學教師,因為現在基礎教育改革基本上還是在理論上進行,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應試教育主宰整個基礎教育事業。中學教師只是一個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的工具,只要你的學生分數高,你就有成就感,你的職稱就很快地上升,你就會一下走紅,不用你去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如何培養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這樣面對一樣的學生,成年累月地講相同的知識,有誰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呢?

2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急躁的情緒體驗

這指有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論大小事都急三忙四的,坐不住,站不穩。遇到棘手的問題,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樣的情況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現在的中學生個性變化很快,由于獨生子女,家里的父母昵愛,在學校生活中不會謙讓,經常會在班級中打架:還有的在家里沒做過事,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躲避,不要說刻苦專研。面對這樣的現實就會表現出急躁的情緒。3在生活中變得消沉

這是指在經受長期的壓力之后,變得灰心、失望、退縮的一種不良的情緒表現。這種情緒和行為對中學教師是極其有害的,不僅會傷害教師的心靈,還會使正在成長中的中學生懊喪,消滅他們天生無暇的心靈。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遇到失敗,遇到壓力,有這種消極的情緒是正常的,沒有才值得可憐。現在關鍵是有了不良情緒如何控制,二)教師對自己不良情緒的控制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可以采用問題指向的應對策略來應對消極情緒,及對引起不良情緒的刺激源進行認知分析。所以教師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就要深刻反思,對現在的教育制度有清醒的認識。不要無視社會和教育的進步,否定科學和現代教育的價值。在信息網絡時代,我們不可固守,也不能盲從,要以積極的心態主動適應,要吸收各種文化思潮的養分,不斷革新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認識了情緒的刺激源,同時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篇(2)

內容:認為復習不復習一個樣,隨意復習,連考試范圍,有多少個知識點都不聞不問。

方法:為了趕進度,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堂堂填,天天灌,學生無暇動腦與動手;復習無計劃,見到什么復習什么;只練不講評,公布答案就完事。

資料:濫發資料,整天做練習,消化不良。

時間:為趕進度“開快車”,煮“夾生飯”;“老牛拖破車”,考試日期到了還未復習完一個循環;無計劃無目的,聽其自然,復習到哪里算哪里。

二、控制論及其核心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曾說過,所謂控制就是“根據過去操作情況去調整未來的行為”??刂普摰暮诵氖欠答佋怼!叭魏蜗到y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人們要實現主客觀世界的有機統一,就得有意識地對反饋信息進行自我調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反饋信息主要是通過評價發生的,并進而提出了診斷性評價(學生入學時對學生的認識和情感評價)、形成性評價(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用系統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對整個教學過程所取得的較大成果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定)。通過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轉換,形成“螺旋式”反饋信息網,教學信息能夠及時反饋調節,教學不斷向最優化發展。

三、高考語文復習中的控制思想

將控制論思想運用到高考語文復習中,就是要隨時通過反饋來掌握復習現狀與目標間的距離,以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化。為此,在復習過程中,應經常搜集學生對復習內容、方法的看法,可采用個別談話和問卷調查的方法,以便及時調整復習節奏、方法等。

傳統的語文復習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安排學生做練習的單向信息傳遞的過程,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覺得語文復習不復習一個樣。如圖一:

定向講知識(師)做練習(生)講評(師)

而采用反饋式復習,則有助于教學雙方充分的信息反饋,能使學生從被動的接收狀態轉變為富于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便形成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如圖二:

(附圖{圖})

四、教學實踐

根據反饋原理,要實現語文復習過程的最優化,就必須對復習信息實行目標控制、結構控制和數量質量控制,即定向、定量、定勢、定序和定度。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談談筆者在高考復習中的一些探索。

(一)定向控制

所謂定向控制,就是指每一階段的教學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高考語文復習來說“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就是教學目標。我們在復習中常常會發問,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耕耘,卻收獲不多?為什么有些人沒我投入多,而收獲卻大于我?實際上,這是在復習中做了不少無用功的緣故。

嚴格按照考試說明來指導我們的復習與訓練,是大面積提高高考質量的有效途徑。要知道,高考命題的唯一依據就是“考試說明”的30條要求。它是命題的指揮棒,代表了社會,也代表了高等院校在具體學科上對考生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的質量要求。我在指導學生復習時,首先組織學生學習“考試說明”。在復習每一個知識點時,明確“考試說明”中有何規定,從而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內容在歷次高考中已經出現過,哪些還沒有露過面。比如不少的高考復習資料中都設計有“單純詞和合成詞”專項訓練,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考試說明”明文規定“不考名詞術語”。高考也多年未考單純詞和合成詞了。又比如1995年“考試說明”刪去了“能比較熟練地使用常用的字典詞典”一項,于是我們復習字典詞典的時間就可大大減少??傊?,只要按照“考試說明”來復習和訓練,我們就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復習效率。

(二)定量控制

所謂定量控制,就是對課時量、課堂教學容量及訓練量要進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量次過于頻繁,學生不勝負擔,同樣也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現在在定量控制上分歧最大的是訓練量的控制。到了后期,我的做法是:以練評為主,一日一小練,一周一中練,一月一大練。練后必講評,而練習和評講都安排語文課堂上,不占用課外時間。有的教師常常說要“精講多練”“多讀多寫”。但講多少為精,練(讀寫)多少為多,缺乏一定的標準,缺乏量的依據。還有“題海戰術”。到底做多少題才成其為“?!?,也不得而知。我的理解是,只要不再做“重復勞動”的練習,就不是“題海戰術”。為衡量是不是“重復勞動”,我設計了一個表,如下所示:

(附圖{圖})

每次考試后,我都用它來統計測驗情況,凡正確率高于80%的題目,就認為該知識點和能力點已達到要求,以后就可少做此類練習;正確率低于80%的題目,就認為該知識點和能力點未達要求,評講時更細,以后就可多做此類練習。這樣,使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無效勞動。

(三)定度控制

定度控制,其實就是如何遵循量力性原則的問題。量力性原則告訴我們:教學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和特點,處在一定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其身心發展既有共同的發展水平和特點,也有不同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因此高考語文復習也要因材施教。

對于語文差生,必須加強課外輔導,每次考試后,我都對差生進行單獨輔導,指出其試卷中存在的知識和能力問題,提高語文成績的途徑,以及解題的方法,并激勵他們拼搏的信心,在高考中收效頗大。

在復習期間,我通過個別談話發現,一部分學生對單一的語言訓練已露出厭倦情緒,這是個危險信號,控制不好就會影響復習效果。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根據量力性原則,重復的單一勞動會引起大腦疲勞。根據學生實際,在一堂課開頭的三至五分鐘,我開辟了一個小欄目——“時文美文欣賞”。那些針砭時弊的雜文、引人入勝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說、幽默風趣的笑話、貼切生動的廣告,博得了學生的陣陣笑聲,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激發了學好語言的強烈愿望。

(四)定序控制

所謂定序控制,就是指對進入流動過程的信息在程序上進行科學組合,它是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重要手段。

我在高考復習和訓練中是這樣安排的:以兩個星期為一個單元,把語文復習分為四部分進行:語言知識及其運用4課時,文言閱讀2課時,現代文閱讀3課時,作文3課時。這四部分交叉進行,而都以“考試說明”為根據。為了鞏固分項復習的成果,強調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綜合檢測成績,每月還安排了一次綜合考試,并做好講評工作。到了后期,綜合檢測和專項練習(難點疑點訓練)交叉進行。

高考復習不但要有宏觀上的總體安排,還要有微觀上的局部操作程序。比如作文的復習和訓練,就要全方位地規范化地進行,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都要練;命題作文要練,材料作文也要練;整篇文章要寫,片斷訓練也要搞,甚至文章修改也不能放松。要用一定的課時來進行審題訓練,并努力提高作文講評課的質量。同時,對書寫訓練,要經常提醒,不斷檢查。這不僅是為了高考,更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了控制好學生的規范化作文訓練,多年來,我一直進行卡片作文教學,如下圖所示:

(附圖{圖})

這樣,有利于克服寫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高考,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五)定勢控制

所謂定勢控制,就是對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的過程中的思維趨勢、思想感情的控制。當學生的思想感情與教學內容不協調時,教師要加以誘導,使之與教學內容相協調;當學生思維不是處于積極狀態時,教師應通過口頭語言、態勢語言以及所創設的情景使之興奮。

在進行復習和訓練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高考前的壓力很大,有的急得坐臥不安,有的到處猜題押題,有的變得焦躁、失眠,不思茶飯,有的則破罐子破摔。這些都是心理素質不好的體現,會影響學生語文水平的發揮。因而平時必須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我的做法是:從總體上加強班集體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要求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找每個學生分別進行單獨談話,分析其答題時的心理障礙,提出下次測試時的要求。

篇(3)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0-0192-02

一、動作技能的研究與發展

1.什么是動作技能。動作技能,指通過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完善的動作活動方式。它主要借助于骨骼肌的運動和與之相應的神經系統部分的活動而實現的對器械的操作或外顯的肌肉反應。動作技能是以感知系統與運動系統間的密切協調為必要條件的動作活動方式,因此人們常常把它稱之為知覺運動技能。動作技能在時空結構上具有固定性,所有的動作技能都具有時間的先后動作順序。因此運動技能學是研究人類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門重要學科。

2.動作技能的分類。我們通常將動作技能劃分為封閉式動作技能和開放式動作技能兩種形式。(1)封閉式動作技能。封閉式的動作技能在進行時,外部情境在一般情況下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動作表現也與之統一。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動作技能是靠人體內部的感受器所介入的反饋來進行相應調節的。這種動作技能的學習主要在于通過的反復練習直到達到標準的模式,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需要進行多次的反復練習從而達到動作技能的熟能生巧。(2)開放式動作技能。開放式動作技能在進行時,外部情境是時刻在變化的。完成開放式動作技能過程中學習者需要不斷地認識外界變化的情境,例如,打羽毛球、足球、競技比賽等均為開放式動作技能。

3.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可分為二類,一種是本體的內部因素,主要為學員的個性、智力、運動能力、應變能力以及成熟度與經驗度;二為外部因素,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技能的指導與示范,練習與反饋,在音樂學院學習的學生,都是經過嚴格的入學考試選拔,其內部因素已基本穩定,并且難以改變,所以能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就只有外部因素。

二、動作技能的獲得

1.動作技能的獲得過程。在動作技能的獲得過程中存在著兩種理論,一種是認知派的整體結構理論,另外一種是鞏固的建立動力定型的純生理學的聯結理論。(1)認知派的整體結構理論。把動作技能的獲得過程看作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理解性地、有目地地對各種知覺的信息進行篩選,或者檢索,有意識地把所攝信息通過有機體的外導系統和內導系統輸入到相應的中樞神經系統進行編碼、校正,以及經過反復多次的強化(反饋)、整合之后,貯存這個完整信息的過程。認知心理學派將動作技能的獲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動作的認知階段,第二階段為動作的聯結階段,第三階段是動作的自動化階段。從認知派的這三個階段看二胡演奏教學,動作的認知階段就是老師對演奏的姿勢進行輔導。正確的學習演奏姿勢動作,和大量的練習練習曲,這是對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階段的聯結階段,在二胡學習中就是老師把動作技能跟樂曲進行聯系。在音樂學習中,對音樂的理解是頗為重要的。當學生有了較好的基本技能后,就是常說的基本功,再學習樂曲就會事半功倍。在動作的自動化階段,學生需要自己對音樂演奏有一定的理解。這樣三個完整的階段的全面學習,會讓學生較好地掌握這門樂器。(2)鞏固的建立動力定型的純生理學的聯結理論。掌握局部動作的階段、初步掌握完整動作的階段和動作協調、完善的階段。個人認為這個理論更加符合二胡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二胡這門弓弦樂器,需要左右手的完美配合。在初步的學習中,一般是先讓學生聯系右手的持弓和運弓。當右手運弓掌握得比較好了,再學習左右按弦。作為沒有音品的樂器,左手的按弦是個長時間的學習過程。當左右手的學習都基本完善后,老師就會把左右手聯合起來,進行協調學習,這就是最后的完善階段。

2.影響動作技能獲得的教學條件。練習和反饋是影響動作技能獲得的兩個重要的教學條件,練習的表現形式有:練習過程中的進步先快后慢,進步先慢后快,進步先后比較一致和高原曲線練習成績的等起伏現象。(1)練習的進步先快后慢。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是原因:在早期練習時教師往往把復雜的任務分解為一些簡單的任務進行練習,加上學生的練習興趣較濃,情緒飽滿,學習認真;后期可以利用的已有經驗相對逐步減少,學習任務越來越復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會降低。(2)高原曲線。在復雜的動作技能形成過程里,常常會出現進步暫時停頓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當練習曲線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出現下降情況,但當過了高原期之后,可以明顯看到練習曲線的上升。在這新舊交替過程中,成績進步往往不大顯著。從主觀方面看:可能或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下降,情緒厭倦,身體疲勞或疾病。在二胡學習中高原曲線這種現象體現得很明顯。通常在二胡學習者在學習到個新曲子的時候,進步會是飛速的,但是過了這個新曲子熟悉的過程,學習者會突然發現自己進步到一定程度上就沒有進步了。可以說每個學習者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如在學習到一定程度上就會覺得自己有長期一段時間沒有進步。這個時候老師就會告訴我們這種現象是常見的。學習者自認為自己沒有進步,但是要是按照老師給出的意見和新的方向練習,在一段時間內會緩慢地進步。經歷了這個過程,對于學生本身是個很大的進步。(3)練習曲線的起伏現象。主要原因:學習的環境、教師指導方法等客觀因素,以及學生對學習所產生的興趣、注意力、情緒,自身的學習方法、意志力和身體狀況的變化等主觀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的練習者,其練習進步的速度和質量也各不相同。

3.影響動作技能獲得的練習條件。有分配練習和集中練習、整體練習和部分練習。跟二胡學習結合來看,分配練習就是在技術上面進行不同方面練習。比如長弓、短弓、快速運弓。集中練習就是專門對學習者的某項弱點進行集中訓練。整體聯系可以練習綜合性的練習曲或者樂曲,這樣一首完整的樂曲中會包含多種技能聯系,可以達到整體練習的效果。部分練習就是分左右手部分進行專門訓練。

歸納起來,對于復雜的或連貫的動作技能來說,分配練習方法一般比集中練習效果更為適合學生學習;如果是簡單的或不連貫的動作技能,又或者是早已學會了的動作技能,則采用集中訓練法可能比分配訓練法效果好。

采用整體練習還是采用部分練習更有效,取決于任務的復雜程度,即取決于學習的難度。一般地說,體制化程度高,復雜性小的動作技能,適合于采用整體練習法;體制化程度低,復雜性大的動作技能,適合于采用部分練習法。從二胡演奏上看,練習一首簡單的作品可采用整體練習法;而當一首作品難度很大,演奏者沒有辦法完整演奏時,則需要進行分段的逐句練習。

體制化程度是指動作技能的各部分動作之間相互聯系的密切程度,聯系得越緊密,體制化程度就越高;反之,體制化程度越低。動作技能的復雜性程度,是指學習該動作技能所需要具備的心理協調性和方向判斷等能力的高低程度。

三、動作技能學習的反饋理論

1.反饋理論基礎??刂普搫撌既司S納認為控制論是“關于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維納的《控制論》發表以后心理學家、神經生理學家和醫學家用控制論方法研究生命系統的調節和控制問題,促進了對生命有機體的了解??刂评碚摷矣每刂普摲椒ㄑ芯咳梭w運動系統的調節和控制問題??刂普撌峭ㄟ^對其系統的基本流程來進行研究問題并建立流程認知過程的基本模型。

2.二胡演奏的形成與控制。二胡演奏是一種以個人本體感覺或動覺為基礎的藝術,兩個手部的運動都是二胡演奏的基本載體。二胡演奏動作技能如按照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人類一切學習行為的機制都是條件反射”,那么二胡的學習也與之不謀而同。當一段旋律在反復練習時在聽覺分析器和雙手運動分析器之間所建立起的臨時神經聯系就是條件反射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與表現在心理生理上得到強固的現象在運動心理學上稱為技能形成的“動力定型”。此現象常稱為聽覺和手指產生的“慣性”。

一首樂曲在反復練習時,在技能的分類上前者是屬于如上所述的封閉的動作技能而后者卻是屬于開放式的動作技能。演奏是一種既封閉又開放的復雜動作技能。既需要演奏者在封閉的琴房反復地練習,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又需要在開放式的舞臺進行展示。二胡演奏中技能的動力定型為在多次反復練習后的結果,在完成的過程中,演奏者部分信息是通過本體的內部感受器官所形成的動態控制過程。只有當人的動靜平衡,本體感覺及外部感覺的內導作用和監控作用都達到了最高水平,而個人意識的控制作用卻降低到了最低水平才能在藝術上產生想象和所相對應的藝術意境,這才是音樂藝術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動作技能學習對于二胡演奏這門學科是有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掌握好最基礎的動作技能,對日后在音樂意境上的進一步處理有著積極的作用,也是提高二胡學習質量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重視學生的動作技能,把學生的基本功打扎實是提高二胡演奏技能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舞蹈動作技能學習的反饋理論[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3).

[2]楊錫讓.運動技能學學科現狀與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7).

[3]王晰野.論兒童小提琴教學中的心智技能培養[D].碩士畢業論文.

篇(4)

當下中學語文課堂的現狀是:雖然新課程改革從2000年左右開始試點,2003年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實施,現今新課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在我市也已推行了八年,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少、慢、差、費”現像依然存在。

針對以上中學語文課堂高耗低效的現狀,要構建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筆者以為當從以下五方面入手或可提高效率。

一、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縮。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制定目標時應依據語文科的特點,以聽、說、讀、寫的訓練為主而不能以理解分析課文的內容為主,即應以能力訓練為主,而不是以知識傳授為主。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明確不可含糊不清,要具體,識記、理解、運用的層級目標要清楚明白,并要兼顧認知目標和智能目標。在落實教學目標時要以智能目標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

只有清晰明確的目標,方可將語文教學導入正確的航道,也才有可能實現課堂的高效率。

二、課堂結構要清晰,以體現高效。

1.導入語要簡潔、新奇

許多教師在情景創設時目的不明,游離課堂,喧賓奪主,如在創設情境導入《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時,有教師就利用多媒體播放《水滸傳》中相關視頻,半個小時就在觀看中過去了,學生受畫面的吸引,看的津津有味,但教師游離于文本之外,未能帶領學生解讀文本,這樣就本未倒置變成電影欣賞課了,學生受到視頻影像的干憂,也一下子不容易集中精力產生興趣去閱讀文本,這樣的導入就是失敗的。

2.學習新知階段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應是學生的課堂,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養成,全部需要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主動投入,否則,淪為教師的灌輸,教學效率必然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施中,不妨多采用些激趣設疑的手段,利用問題激勵學生去探究討論。

3.課堂小結要精練,高濃縮

教師小結要簡短精煉,突出重點,讓學生易懂,易理解,易消化,同時又應是本堂課知識提綱挈領的高度概括,并能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故它應是“壓縮餅干”,濃縮的全是本堂課的精華。

4.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代表性

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有目標意識,要緊扣教學重點、難點、疑點來設計,又要兼顧學生基礎,利于鞏固所學,進一步理解掌握,甚至形成能力,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科特點,除了設計知識層面的練習外,更應多設計智能層面的問題。

三、課堂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符合課型特點

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有串講法、評注法、談話法、討論法、提問法、讀書指導法、朗讀指導法、生疑質疑法、發現法、暗示法、程序教學法、掌握學習法等等,課型根據文體的不同分為實用文體和文學作品兩大類,如以實用文體來看,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一般應用文的教法就有較大的區別:記敘文數學方法以“把握結構理清線索概括主題研究表達”為綱;而議論文教學方法則以“找出論點分析論據分析論證”為綱。在論敘文中,朗讀法可能用得較多,而議論文,就不太適合朗讀,小說對訓練默讀大有好處。因而在不同的文體教學中,我們應依據文本確定課型選擇適合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完成教學目標。

四、優化課堂調控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要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教師從課堂管理、教具、教學手段、教學語言、師生關系等方面進行調控。

1.課堂管理要科學規范

對于如何管理課堂,我們一直未曾進行深入研究,英國教育家保羅?迪克斯給我們提供了一套可資借鑒的管理方略:

①開課前就要考慮應對一些問題。

②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盡量不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

③公正無私,一視同仁。

④帶領學生學習規范。

⑤恰當的課堂用語。

⑥有針對性的表揚和獎勵,表揚能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自尊、激勵學生向上,改善學生對老師、課程和學校的態度。

⑦對違規的學生處罰,處罰要迅速有力。

只要遵循以上原則,語文課堂一定會有序、和諧。

2.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課堂上完全可以再現生活。聲畫光影的再現,不僅可激趣,更能提高了課堂容量。如練習課運用多媒體投影儀,就可節約大量的板書抄題時間,讓學生在閱讀后就能答題,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網絡上的相關信息完全可借鑒過來為我所用,極大地充實了教學資源。

3.教學語言要準確簡潔

語言要有針對性、邏輯性,以顯示其說服力;語言要具比喻性、節奏性、形象性,以示其感性;語言要有含蓄性,親切、幽默,以示其親和力。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比缭谡n堂上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接受教師傳達的知識信息量將會大打折扣,要提高學生接受信息量的比率,就需要調動學生參與的激情,只有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才能實現這一目標。試想一個心中怨恨教師的學生,又怎會集中精力,聽其“傳道、授業、解惑”呢?

五、拓展遷移環節,要與教學重點、能力培養有關聯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時是在解剖文本這一例子。而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還需要拓展延伸來促使他們有機會從“游泳他”來到“江河湖海”中暢游。如何在遷移訓練時提高效率?這就要求在遷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不同的學習內容之間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如教學生學了議論文的三要素后,在遷移環節就可引導學生分析拓展遷移的文本的三要素,這樣學生就能真正掌握了。

篇(5)

程序教學法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斯金納等創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以控制論為基本原理,借助專門的程序教材來實現的,使信息過程最優化,教學過程最低化,從而達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的目的,它是以學生自覺為主,提高教師勞動效果的一種系統,是尋求最合理地指導學生認識學習活動的方法.80年傳人我國,受到教育界專家學者的矚目,并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踐,但用于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報道為數不多.從某種意義上講,方法的有效性決定于它的科學性.將一種方法用于一個新領域之前,首先應對這種方法的科學性進行確認和研究.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運用程序教學法即屬此例.

1研究方法

以齊齊哈爾大學2000級8個班女生健美操選項課,2000級8個班女生排球選項課和2001級10個班學生太極拳課教學為研究內容;采取隨機抽樣方式將這些班級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并對其基本前提條件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表明兩組學生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實驗程序:(1)陳述教學目標.根據教學要求,向學生陳述所要學習的內容及應達到的教學目標;(2)程序教學法的實施,見圖1。

2結果與分析

2.1結果

實驗班與對照班教學內容和進度均相同,均由同一教師執教.實驗組采用程序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法教學,終結評價采用分值評價.實驗結果見表1.

2.2分析

從實驗結果看,實驗組的分值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方案在班級集體教學下發生的實驗效應,說明程序教學法在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有其區別于常規教學法的獨特優勢.

2.2.1程序教學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觀察能力克服機械模仿,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觀.在教學過程中,能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程序教學法克服了常規教學法中中重視教師如何教,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學的怎樣的弊病.重視了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2.2.2程序教學法有利于班級教學中個別差異的教學從常規教學方法和編班形式來看,不能完全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往往存在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吃不了”的情況.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不在于學生的智力方面和身體素質方面,而在于學生未能得到適合于自己特點需要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運用程序教學法在教學中強調了步步反饋,即每步反饋時正答,學習新內容;誤答,復習學習過的內容.這樣在一堂課中有幾個不同內容的教材出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適應自己水平的教材,不會感到厭倦或是出現為難情緒.即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體現了因材施教,使教學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2.2.3運用程序教學法有利于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的有機結合常規教學方法往往忽視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多注重最終結果.而程序教學法強調了教學過程的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能夠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各種反饋信息,不斷進行有效調控,排出干擾因素,保證了教學高效地朝著目標前進.程序教學法把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

3結論

(1)從健美操、排球、太極拳教學的實驗結果來看,程序教學法用于高公共體育課教學中是可行的.

篇(6)

把系統論方法運用于法律領域的先驅者是控制論創始人維納。他在《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與社會》(1952年)一書中,專章討論了法律問題。在他看來,法律的本質是一種信息通訊,是人們進行減熵努力的必要手段。運用這種手段可以消除紛爭和混亂,保持和提高人類社會的組織化程度。維納提出,“法律可以定義為對于通訊和通訊形式之一即語言的道德控制,當這個規范處于某種權威有力的控制之下足以使其判決產生有效的社會制裁時,更可以作如是觀。”“法律是以所謂正義得以申張、爭端得以避免或至少得以仲裁這樣的方式來調節各個人行為之間的‘稱合’過程的”。維納把法律的理論和實踐分為兩個方面:(1)關于法律的一般目的卻關于芷義的概念;(2)關于使這些正義概念得以生效的技術問題。他認為正義問題是一個道德觀念胡選擇問題,這種選擇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會十分不同,但各有其必然性。在選擇的前提下,就要解決使它生效的技術問題——將道德原則法律化,即依照道德觀念對語言進行控制。作為人際澈訊形式之一的法律語言必須明確、無歧義、可重復,以使人們不致發生誤解和混亂(即一個給定社會的“熵”值不致增加),每個公民都能預先確定他的權利與義務,即使在與別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沖突時也不受影響。因此法律的技術問題就是通訊和控制問題。鍾納關于控制論的社會效用的觀點在今天看來或許被某些人指為保守,但是他明確地把法律分為正義選擇與技術處理兩個方面的見解,仍然沒有失去其方法論意義。

 

布爾丁(K.Boulding)的《糾紛的一般理論》是較早應用系統論方法的具有法理學意義的專著。書中提出了關于糾紛的各種理論模型并分析了它們在具體糾紛中的適用,具有較大的理論參考價值。例如他提出的“力量均衡曲線”描述了當事人互相服從的情形,對于我們認識法律的性質頗有啟發。但他在研究糾紛解決問題時,以完備的法律制度為背景,著重于對選擇的條件和要素進行分析,而沒有論及立法和司法廣瀨和子所著的<糾紛與法——用系統分析方法研究國際法社會學的嘗試》(1970年)一書,補充了布爾丁的究。作者以帕森斯的“行動系統”理論為核心展開分析,把法律實效性、糾解決過程和法律解釋機構都收入視野,并對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紳紛的苛法過程作了實例研究。作者以一系列聯立方程組對法律解_機制迸行了典型的系統分析,播述了糾紛過程(在更一般意義上則是社會對法律)的反饋機制。從這種分析中,我們可以獲得一種簡潔嚴密的科學美感,可以體會到系統論方法和數學思維在社會現象研究的精確化以及論證推導方面的潛力。但同時也應注意到,這種分析是以一定的理論假設或結論為出發點的,還不免給人以某種理論的符號翻譯技巧的印象。

 

它力圖用比一般語言更為簡潔嚴密的方式來描述法律現象中某些內在的函數關系。然而目前這種方法的實用價值卻十分有限。首先,將法律現象加以量化的原則和標準很難確定,因而函數式中的變量無法具有實際意義;其次,它能否解決法學的特殊問題,即^效地確定法律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的相互關系,仍有待于探討。

 

此外,我們還接觸到一些部門法研究的材料。例如盧曼進行了以系統論為基礎的整體法學理論的研究嘗試,其特征是采用系統論的思維方式、沿著法律歷史發展的一般圖式展開論述。①棚瀨孝雄等人利用系統論觀點研究破產制度的社會機能、從變換控制和輸入控制著手尋求處理破產案件的適當司法程序。?再如舒伯特(G.SchherU運用控制論方法論證一般審判過程,提出關于司法政策的整體模型。③又如沙弗爾(W.S-haffer)關于刑事審判系統動力學的研究,④布盧姆斯坦(A.Blumstcin)等人關于系統動態模型在刑事政策研究中的運用,⑤等等。似乎系統論方法在犯罪學方面應用得更為廣泛和有效一些,這和芝加哥學派率先采用數學方法研究都市犯罪問題不無關系。

 

這里還有必要提及蘇聯學者的有關見解。在糾正了五十年代輕率批判控制論的錯誤之后,蘇聯法學界自六十年代以來對系統論方法的引進日益持積極態度,但是—般說來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亞維奇(幾Sbhh)于1980年發表的《法的一般理論》一書具有某種代表性。?作者認為,在法學研究方法論中“系統分析在當代已被提到首位”。法的系統分析的最大特點是對法律現象進行發育的、整體的、結構的、功能的考察。圖曼偌夫我國法學界引入系統論方法的努力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探索性階段。有的研究者提出可以把它分為三個層次:即法制系統學、法制系統技術學和法制系統工程。它們分別研究:(1)法制系統科學的一般原理、概念和方法;(2)運用系統技術進行法學理論的建構;(3)見諸立法、司法、守法等法制實踐具體問題的技術手段。從已經公開發表的論文來看,基本上還屬于第一層次即一般方法論的探討,有關法學理論建構和法制實踐應用方面的具體研究則十分少見。

 

二、系統法學研究必須解決的技術性難題

 

任何一種研究方法都難免有其自身的局限。作為一種新的探索,法學的系統論研究面臨著一些技術性難題。它們主要是:

 

1.技術工程系統與法制系統的差異

 

人們常常使用“法治系統工程”這個詞,但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用工程學眼光看待法治系統的潛在危險。由于法治系統以及整個社會系統與技術工程系統有著本質的差異,所以對它們進行系統分析時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術。參照國外有關研究并針對法律現象的特殊因素加以發揮,我們可以把法治系統與技術工程系統的主要區別概括為表1所列舉的內容法治系統除了國家控制機制外,還有社區控制機制,個人也可以利用法律來爭取自己的權利,達到一定目的。法律除了控制功能以外,還有評價、認識、教育、媒介、標志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法治系統的目的往往是復數的,與工程系統相比有所不同。工程系統分析的手段很難直接用于法治系統的分析。如果要對法治系統進行研究,必須首先開發新的系統分析技術手段,而這項工作又必須以對法律制度及其機制的透徹把握和數理學科的髙水平應用研究為前提。

 

2.法律現象的數學化和定量分析

 

馬克思早就說過,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但是數學方法目前尚不能傳達諸如法律行為的復雜動機和主觀惡意程度等微妙差別。只有了解數學方法的優點和局限,我們才可能正確理解法律研究數學化的問題。

 

人們往往以法律現象的各個項目未必都能數量化為由,對法律的數學性研究表示異議。其實數量化只是數學化的特殊方面。數學的對象不限于實數及其集合,也不限于復數1素數、群或域。現代數學己經以廣泛的集合抽象為研究對象了。在這種意義上,從公理體系的角度對法學進行數學整理是可能的。但回到系統論立場上來看,對法律系統的預測、最優選擇和有效控制卻并非僅有數學公理體系就能奏效。換言之,如果要用系統論方法研究法學,則無法回避法律現象的定量化問題。進行系統論研究的人都很清楚,如果要建立社會系統的模型,那么對于計量性的要求是極高的。

 

在目前階段,法律現象大部分不能用實數來表現,即使能用實數表現也未必是連續性的??梢杂梦⒎址匠痰葦祵W手段進行計量研究的只是極個別的場合。妨礙法律現象定量化的除了法律所涉及的人的行為的心理性因素外,還由于法治系統的狀態變量的維數過大。為此,人們只好把法治系統的狀態變量置入“黑箱”,通過“黑箱”輸出的可觀測到的變量即社會指標來把握它。但是社會指標的維數無論如何總是小于狀態變量的,以偏概全幾乎成為宿命的弊端。為了盡可能接近對狀態變量的正確估計,就需要在適當期間內連續觀測社會指標的變動過程,由此推定某一時點的狀態變量的值。一般說來,用系統論方法研究法律的目標與其說是確定的狀態變量值,不如說是給出狀態變量值的范圍或臨界值。對于不能用實數表現的變量,固然可以借鑒心理學中把變量和實數連接起來的作法(如知能指數),通過統計學的方法添加數值。但是這樣—來,出現無意義結果的頻率將增高,并且會失去許多統計學所期待的性質。

 

3.系統論在價值判斷(包括意識形態)方面的局限性

 

系統論在價值判斷方面的局限性是必須給以正視的。對法治系統進行研究時應當考慮與價值有關的兩個問題:(1)對法治系統本身所選擇或所包含的價值判斷(如法律意識1倫理觀念等)的技術處理“2)應用系統論方法進行研究和社會控制時對價值判斷所施加的影響,也就是對價值判斷的選擇或對既定價值判斷的修正問題。

 

對前一個問題似可采用“黑箱”方法來解決。有的研究者從對“法律”和“意識”的系統分析分別入手來把握法律意識的涵義,表明法律意識受到政治意識和社會意識的深刻影響,在它引導法律行為時述會受到個性、偏好、情緒以及狀況因素的干預。以此為基礎可以提出法律意識與整個法治系統的關系模型。但也只能是大致說明法律章識主要與哪些因素有靜態關系,并不涉及它們之間關系的詳細結構和動態機制,也不解釋它們為什么和怎樣發生關系。①更詳盡的分析要牽涉龐大的變量,故爾只圩把視點局限在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上,采用“黑箱”方法提出兩者的關聯模型。根據哮一模型來設計問卷并進行調查和統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計量和預測的要求。但是,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的統計數據中&乏可以連續觀測的社會指標,因而其可靠程度并不很高。

 

現在我們轉入對后一個問題的討論,即系統論方法對法律和社會價值判斷的影響效果。民主德國學者克勞斯正確地指出,如果把系統論的模式機械搬用于社會問題,或者甚至試圖用系統論取代社會科學,那是缺乏科學根據的。系統論忽視了具體的歷史的個人,'并且舍去了各個系統所特有的歷史性、物質性和社會性本質。對于象法律這樣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和耷滿各種利害沖突的社會現象,舍棄本質問題而片面追求所謂純粹的技術性與客觀性,勢將導致凱爾森那樣的歧途。應當明瞭,系統控制過程中目標函數的不同可以導致結果的迥異。因而我們首先需要考慮和革新的是如何進行價值判斷,進而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函數——譬如在制定一項法律時(我們姑且假定它是破產法),是應當選擇社會安定優先呢,還是應當選擇經濟效率優先?若要兩者兼顧,那么又應當怎樣配置其關系?訴諸系統論方法本身并不能很好地解決這方面的狗題。

 

4.社會控制與民主改革的關系

 

篇(7)

速度滑冰課是北方冬季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對全面協調地發展身體素質,改善和提高內臟器官及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抗寒能力,鍛煉意志品質都有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該項目技術比較復雜、難以掌握、加之傳統教學方法的陳舊、呆板,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進一步提高速度滑冰課的教學質量,達到學生終身受益的目的,我們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了程序教學法。

1程序教學法的原理和運行過程

1.1原理

程序教學法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斯金納等創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以控制論為基本原理,借助專門的程序教材來實現的,80年代傳人我國,受到教育界專家和學者的矚目,并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踐。

1.2程序教學法的運行過程

在運用程序教學法時,首先應根據教學目標將教材按其內在的聯系和難易程度做系統的排列,并劃分成許多的“步子”。對每個“步子”都提出具體的規格和質量要求,然后逐步顯現,當學生每前進一個“步子”,即刻就得到反饋,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作為客觀評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程序的安排,確定學習速度。

在運用程序教學法時,要在嚴格的控制下,遵守“小步子”積極反應,及時反饋、正確強化、自定步調、低錯誤率等原則。這不僅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而且對一些較難的動作也能起到簡化學習過程的作用。程序教學法的運行過程見圖1。

2研究方法

以我校2001級30個班學生公共體育課的速度滑冰教學為研究內容,采取隨機抽樣方式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并對其基本前提條件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表明2組學生之間無顯著差異。教學程序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將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及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制成表格,見表1。

3結果與分析

3.1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內容和課時均相同。實驗組采用程序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法教學。

終結性評價采用達標(1001TI直道滑行時間)和技評(分值)評價。由教研室教師進行交叉考核,測試結果見表2(達標評價)、表3(技評評價)。

3.2分析

從實驗結果看,實驗組的分值遠遠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方案在班級集體教學下發生的實驗效應,說明程序教學法在速度滑冰教學中優于常規教學法。

3.2.1程序教學法有利于教師形成新的學生觀

教師中傳統的學生觀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呈正態分布是理所當然的,這種觀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尤其是差生的發展水平。程序教學法的實驗結果表明,只要給予每個學生適當的學習內容和充足的時間,學生的成績將是趨于高分一端,遠遠高于對照組的成績,說明教師力圖使學生學會所教授的內容,是能夠實現的。

3.2.2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觀

傳統教學方法中較多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很少考慮學生的主體因素。無論是教學大綱、課時計劃,還是教學目的對象都是教師。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程序教學法中的教學目標是直接對學生講話,要求學生達到什么目標,直接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因而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功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3程序教學法有利于增強反饋與矯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以往教學較多強調量的積累,不太注重對學生給予較多的指導與幫助。而速度滑冰項目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技術難度大,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矯正,有利于增強反饋與矯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使錯誤動作得到及時糾正,從而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完成動作的質量。

3.2.4有利于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的有機結合

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忽視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多注重最終結果;而程序教學法強調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教學中起到不同作用,提高了教學時間效率,保證了教學高效地朝著目標行進。程序教學法把目標與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在速度滑冰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

3.2.5有利于班級教學中的個別化教學

從傳統的編班形式和教學方法看,不能完全適應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需要,造成一部分“吃不飽”,一部分“吃不了”,這種情況長期困擾著教師和科研人員,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在于學生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達到學生們對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同需求。運用程序教學法在教學中強調步步反饋,即每步反饋時正答,學習新的內容,誤答,復習學習過的。這樣在一堂課中有幾個不同內容的教材出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適應自己水平的教材,不會感到厭倦或是出現畏難情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使教學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4結論

a.在速度滑冰教學中運用程序教學法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會技術動作,并使成績趨于高分一端,有利于形成新的學生觀。

篇(8)

【中圖分類號】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84-02

醫學是一門實用科學,是非常嚴謹和嚴肅的,比如疾病的診斷、用藥及藥物劑量、用法等都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在醫學的研究和臨床工作中,人們都努力追求語言的精確性[1],講究書寫的嚴密和規范。但是有很多情況無法明確定量或定性,于是人們開始把模糊數學的理論融合進來,用此來研究解決這些模糊問題[2]。護理學作為醫學的一部分,同樣存在著大量的模糊事件,也可以利用模糊數學來解決。模糊護理就是應用模糊數學來解決護理學中這些問題的方法。

1 資料

1.1 模糊數學:現實中存在著大量的模糊事件。模糊數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由美國控制論專家查德于1965年創立,它的創立使數學的應用范圍從清晰現象擴展到模糊現象的領域[3]。

1.2 模糊醫學:醫學本身就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有經驗的醫生認為最成熟的臨床技巧在于面對不確定性能始終做出最好的決定[4]。臨床醫療中已經開始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處理隨處可見大量的模糊信息,尤其是中醫學[5]的某些問題,并且促進了相關醫學的發展[6]。

1.3 模糊護理

1.3.1 護理診斷: 隨著護理程序的應用,護理診斷也廣泛地用于臨床。但臨床護士作出的護理診斷是否正確,則具有模糊性,可能存在護理診斷的偏差。模糊數學的有關原理可以用來對護理診斷進行綜合評判,以檢驗護理診斷的正確性[7]。

1.3.2 護理管理:模糊數學還可以運用到病區的護理管理之中,判定護理管理模式的有效與否[8]。同時,作為一種科學方法,可使護理管理實踐中的一些模糊概念、模糊現象通過聚類分析而作出可靠結論,從而達到在標準化管理中的激勵,量化的目的[9]。

1.3.3 護理教育:傳統的教學質量[10]評價方法主要為定量和定性方法,忽略了教育現象的復雜性和模糊性,忽略了教學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主觀性,導致了評價結果的不可靠性。而模糊的評價指標體系中,考評指標分值和權重系數,在客觀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同時征求了本專業的專家來確定[11],相對合理。

2 臨床護理中的模糊現象分析

2.1 客觀事實:事物的模糊性是指不清晰、不精確,指事物在差異的“中介過程”時所呈現的“亦此亦彼”性[3],中醫的臟腑辯證和脈象浮沉是模糊的;醫學上高燒和休克的區分也都是模糊的;病人從痛到不痛的變化過程也是模糊的。模糊語言是社會生活離不開的[1],臨床上血壓、某些檢驗值相對清晰的范圍界定就來源自大樣本分析,這本身就是一種模糊信息。

2.2 多種原因

2.2.1 患者:在處理病人時由于考慮欠周,或時間緊迫,或信息的可靠性與信息量的不足等,只能在診斷過程中處理模糊信息。原因可能如年齡大,糊涂;[酗酒或者意識本身有問題;私人隱私等。

2.2.2 護理人員:護士的經驗、工作能力在觀察和判斷患者的病情及其變化時有個體差異。

2.2.3 其它原因:如進行心電監護的患者心率、血壓報警范圍的設定常需要模糊,是由于患者煩躁、咳嗽或者變化等都可以影響它超出限值。

2.3 模糊語言:臨床上通用著大量的模糊語言,譬如:健康、亞健康;隱痛、剌痛、絞痛、脹痛;微熱、高熱、潮熱等。在護理評估中患者的情緒穩定、不穩定也很模糊。護理診斷中如:有潛在的誤吸或者足下垂的危險,也是模糊的措辭。

3 討論

3.1 從模糊中求精確:在護理管理中,模糊評判法在考慮權重的基礎上將多個互相關聯的指標加以綜合,給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結論,把以往的描述性定性評價改為量化,從而使評判工作具有較高的可靠程度和可比性[12]。在整體護理中,模糊數學也可以綜合評價模式病房整體護理質量[13],而由于主、客觀的原因,護理人員有可能將護理診斷范圍擴大。但是,模糊現象可以使護理預警得到更早更多的提醒,反過來有利于我們進行早期的干預,避免護理差錯或事故的發生。這些在各種護理應急流程中就可以得到體現。所以從模糊中求精確是臨床護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相當于古代醫學理論上面的“治未病”,值得深入研究。

3.2 從精確中求模糊:某些情況下模糊化的操作有利于更好的處理問題。比如教材中提到的皮內、皮下以及肌肉注射的部位,只是一種常用的相對實用的地方,比較規范而已,并不需要絕對的遵照執行。但是,實踐上很多人可能在面對一個燒傷病人時束手無策。同樣,抽動脈血氣分析的時候,進針的角度和手法常常也讓很多人模棱兩可。模糊護理應該得到更廣泛的實踐,它可以避免將護士束縛在條條框框的死記硬背和機械的操作上面,把各種分散的知識點“模糊”化融合到一起,真正吸收和掌握,護士動手能力就會得到實質性的加強,才能處理工作中的非常態問題。

3.3 善于收集和處理模糊信息,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臨床護理中,模糊信息十分常見。毫無疑問,模糊的東西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麻煩,會讓人感覺頭疼,但它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所以,一個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病情的觀察和變化,必須有所取舍,善于收集和處理模糊信息,綜合分析,才能進行正確、及時、有效的診治和護理。

模糊理論已經在護理實踐中得到了很多的體現,不過,它在護理方面的運用還是遠遠不夠,還沒有引起業內人士的足夠重視,而且護理人員的思維大都處于比較拘束的情況中,普遍害怕考試和檢查,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不過,隨著模糊理論在臨床護理中不同范疇的研究,將會被用來解決更多的護理問題。如果能使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實現從應試護理向素質護理的轉化,則是護理事業上的一大進步,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 王 茜,嚴永祥,金忠山.醫學模糊用語的倫理分析.中國醫學倫理學[J].2006,19(5):95-97

[2] 楊在春.醫院療養科主任必備[M].北京:出版社,1990,775-776

[3] 魏 威,魏欣甫.模糊數學與中醫辨證論治.中醫教育[J],1999,18(4):54

[4] 李永生.臨床醫學語言藝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93

[5] 周慧生.中醫模糊診斷方法.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J],1999,5(10):8

[6] 黃煜宇,張繼增.中醫應用模糊數學的探討.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J],2004,11(10):933-934

[7] 周正顏.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應用于護理診斷的探討.山西護理雜志[J],1999,13(4):144-146

[8] 謝巧慶,梁海華,李思勤.二值護士實施效果的模糊綜合評判.現代護理[J],2001,7(4):4

[9] 王瑞華,孫增勤.應用模糊醫學評估護理管理者的自學能力.中華護理雜志[J],1996,31(7):395-396

[10] 李峰,王承芳,鄭延玲等.模糊數學在護理本科畢業論文評價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J],2004,19 (1):31-32

篇(9)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ogram I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SU Cuie

(Hu'nan Chem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uzhou, Hu'nan 412011)

Abstract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mprehensive program teach learning method, and discusses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problems and advice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program teaching method; classroom programming assignments; classroom teaching

綜合程序教學法是南京師大副教授周靖馨同志根據教學規律、教育心理學理論,運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原理,經過多年試驗總結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二十多省市、八千多所中學在不同學科中推廣運用,取得了相當的好評,筆者在多年教學中也受益匪淺。

1 綜合程序教學法簡介

綜合程序教學法是把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知識元點,編成綜合性的課堂程序作業,然后再用綜合性的方法分步完成教學任務。根據筆者的體會,綜合程序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大體分兩步:

第一步:編寫綜合性的程序作業。

教師在鉆研教學大綱和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要求、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從教材的整體出發,嚴格地有順序地精選信息,再用觀察、填空、問答、改錯、判斷、計算、繪圖、分析、對比、討論等豐富多樣的形式編成課堂綜合程序作業,程序作業的形式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能力為出發點。教師在編寫程序作業的同時要設計出具體教學方式,并做好教具準備,制作好多媒體課件。這一步相當于傳統教學法的備課過程。例如,筆者在講材料力學中“軸向拉伸和壓縮變形”一節時,編寫了下例綜合程序作業題:(1)名詞解釋:縱向變形與線應變、橫向變形與橫向應變、泊松比、彈性模量;(2)理解胡克定律的內容及兩種表達式;胡克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么?(3)看懂教材上的兩個計算例題,并總結出解題方法與步驟;(4)做教材上的一道綜合計算題(教材上如果有多道題,可選其中一道)。

第二步:應用綜合性的方法開展七個環節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完成教學任務。

(1)新課導言:用1~2分鐘時間,以復習、提問、解說等方式引出新課內容。這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環節,關鍵在于精。

(2)出示程序作業:教師把事先編好的綜合程序作業,以各種形式展示出來,如寫在小黑板上;寫在幻燈片上;或者課前印好。作業可以分一次或幾次展示,這是教學實現的環節。

(3)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程序作業:程序作業出示后,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覺,反復閱讀教材,完成程序作業。這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加以提示,也可以巡回指導。這是提高學生讀、寫、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關鍵在于掌握時間,抓住學生,及時引導。

(4)討論程序作業,對照答案:用提問、討論、同桌互評等形式訂正程序作業,得出正確答案。具體做法是:容易的題互相訂正;一般的題個別提問;較難的題教師加以解釋。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判斷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環節,關鍵在于教師的組織藝術。

(5)串聯講解: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程序作業的情況、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行有啟發性、概括性地串聯講授。由于此時學生是帶著問題來聽講的,求知心切,精力集中,使學生印象深刻,效果顯著。這是使知識系統化的環節,關鍵在于串講的準確性和趣味性,最好采用多媒體教學。

(6)質疑釋疑:教師串聯講授后,根據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梢韵冗M行知識小結,在小結后,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求異思維能力,師生間可互相質疑。教師可先質疑學生,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新;學生也可以向老師質疑,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又一次推向。對于質疑問題,老師在啟發學生熱烈討論、各抒已見的基礎上,讓學生派代表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小結。有些問題也可以教師暫不解答,讓學生形成懸念課后去思考,指導閱讀有關課外科技書籍,推動第二課堂活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7)要求學習:這是綜合程序教學法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不可少的環節,教師以思考題或作業的形式,對學生提出課下具體要求,要少而精,恰到好處,形式多樣,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但不要增加學生的課后負擔。這一環節關鍵在于督促檢查。

以上七個教學環節不拘于成規,可靈活運用。從整個教學過程來講,筆者認為必須抓好編寫程序作業、指導自學和串聯講解三個最基本的環節。

2 幾點體會

(1)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程序作業,必然促使學生看書、思考、討論,激發了學生閱讀教材和自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了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2)它利于活躍課堂氣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編寫的程序作業題,有的在課本上可以找到現成的答案,有的要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判斷、選擇、分析、綜合或互相討論,才能找到答案。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學習情緒高,課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它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完成了不同層次的程序作業題,又系統小結了知識要點,課堂教學效率高,學生課后作業少,負擔輕。

(4)它利于提高教師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組織教學能力。教師既要精心編制綜合程序作業,又要指導學生自學討論,還要串聯講授,質疑釋疑;既要引導學生求同思維又要啟發學生求異思維,隨時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靈活地有重點地當場講評,主導課堂教學,對教師不僅要求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組織教學能力。

3 問題與建議

綜合程序教學法,和其它的教學方法一樣,不是十全十美,不可能所有教學內容均可采用。編制程序作業所花費的時間多,課前準備工作量大,課堂容量大,需要教師充分的準備。建議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學校,大膽實踐,認真探索。

篇(10)

心平健康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具有綜合性與多元性的特點,它的生發點是“百病皆由心生,百病更須由心解”?;谌说男睦砼c身體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心平健康學認為:

心理調節對治療疾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摸索到了“心結不解”,光靠吃藥、打針等外在的治療方法不能徹底根除疾病的規律,找到了許多疾病不能徹底治愈的內在原因。

心平健康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病理之間的互相作用規律的一門科學。其目的是祛除疾病,增進健康。但由于人們的心理生理不單純是生物性的,也是社會性的,所以祛病保健的過程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包含家庭關系)的過程。總之,心平健康學就是從認識人的心理現象、調整人的心理狀態入手,達到人體全面健康(包括人際關系健康)之目的的學問,所以叫做心平健康學。

心平健康學是一門多元化的、綜合的、信息交叉的、以心理為主的身心健康學說。它汲取了中醫理論、傳統養生保健方法、現代醫學、現代心理學、控制論、信息論等學科的理論要素,正在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

心平健康學研究心理與生理(身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并運用規律通過心理定向治療疾病,它的入手是心理,但歸結為生理(身體),最終目的是身心都健康。

人首先面對的是生存問題,而生存就離不開健康。有了健康才能體會到生之快樂,否則,其反面就是病,就是苦。獲得健康、延年益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中老年人魂牽夢繞的話題。人們為了求得健康和快樂,從來都是不惜任何代價的。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人類的健康狀況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現代醫學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征服癌癥的路還長,艾滋病還在困擾人類,誰能想到非典又在去冬今春把整個世界攪得天翻地覆!總之,疾?。ń】档臄橙耍┲两襁€在威脅著我們。 心平健康學在預防與治療的同時,著重改善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幫助人培養坦然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樹立一種自然平衡的人生觀念,從而獲得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健康的靈魂,既利于身心又利于事業。我們今天的世界已習慣于用現代醫學維護人類的健康,西醫理論已在我們頭腦里安營扎寨,這對于理解以傳統的綜合性思維方法為基礎的心平健康學有所干擾,但是由于心平健康學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分析思維法的長處,并且存在著眾多的鮮活的事例,所以理解并掌握心平健康學,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

不平心理是苦難的源泉

心,對健康來說是極端重要的。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是“百病皆由心生。”中醫理論講七情致病,“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驚傷膽?!薄扒橹局畟m五臟各有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最簡單的例子,您著急或害羞、激動,臉就紅;害怕、生氣臉就白。當然,致病因素往往是多種的,如:感染、風寒、暑熱、勞累、悲傷……但心平健康學找的是內因,是根本,方法是調心。

醫家說救人先救心,治病不治命。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性格就是命運,性格和心理又分不開,性格心理改變了,就可以改變命運。關鍵是第一句:救人先救心,或者說給人治病先要治療他的心理癥、精神癥。

日本著名醫學教授春山茂雄根據腦科學的成果,指出良好心態與不良心態可使大腦分泌不同物質,不良心態使大腦產生“去甲腎上腺素”。他在《腦內革命》一書里說:“如果經常怒氣攻心,心情感覺異常緊張,由于去甲腎上腺素的毒性,會引起疾病,加速老化,導致早逝。相反,無論什么時候總是心情舒暢,面帶微笑,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思考,腦內就分泌出具有活躍細胞、增強體質功能的荷爾蒙,可保持精力旺盛,抑制癌細胞,無病無災,健康長壽。”

美國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這樣的試驗:把一支玻璃試管插入冰水中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們在不同心態下的“氣水”。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體變成水后,澄清透明,無色;生氣時,水中有紫色沉淀。把受試者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到一只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后,大白鼠就死掉了。而生氣對人身體的影響也是我們可以體驗到的,有人不是常說“氣昏了”、“氣死了”、“氣得難受”嗎?這說明人的心情的變化直接會導致人的身體發生變化。王老師通過這十幾年的研究實踐,找到了多種疾病的心理成因,運用心平健康學進行治療,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心平健康學認為心理與生理的劃分是相對的,并不是形而上學的,所以心理與身體可以分析,而不能生硬地分割,這就是辯證法,生理與心理在本體上是統一的,其劃分(分為心理與生理)是為了理解的方便,科學的劃分是合理的,但不是萬能的。所以心平健康學認為:心理對身體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一種不良情緒,一種違反自然的觀念,過分執拗的想法,都會導致人體內氣血的不良運作,不僅會給身心帶來極大痛苦,而且會導致器質性病變,就是說人體內氣血運行正常與否,是直接影響人的健康的。有時一個看來對己有利對人不利、暫時滿足自己、有害于他人的念頭或行為,就是致病的根源。馬克思對此也有深刻的體會,他說:“一種美好的心境,比千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王中平老師的心平健康學正是抓住了人的“心”這一精神和物質的總的樞紐,開始了他的事業的。他發現,人違反自然規律所產生的種種怨、恨、急、氣、怕等心情,就是致病的根源,這時如果用平靜的心情去重新思考、去平復那種心情,就能使病情減輕。王老師對此深有體會:他曾因見義勇為而遭到歹徒的毒打,當時傷勢嚴重,心里十分怨恨,導致全身癱瘓,險些不治。后來自己想到將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不能帶著人生的怨恨走,于是躺在床上,回想他自己從小到大的一切經歷。恰巧一位親戚來看望他,隨意的一句寬慰的話使王老師轉變了觀念,使他原諒了對方,放棄了怨恨,平復的心情使王老師的身體有了巨大的變化,疼痛慢慢減輕了,不久就恢復了健康。他清楚地感悟到自己的病痛來源之一就是怨恨,而放棄了怨恨疼痛就減輕了,原諒了對方身體居然康復了。病痛由重到輕的痊愈過程,就是從怨恨到放棄怨恨,從不平到平衡的過程。他進一步體悟到:人的任何固執、偏見、過激、不平的心理狀態都有可能導致疾病的產生。病好后,他獲得了大夢初醒般的心靈解脫和輕松自在感,這時,心平健康學就開始萌芽了。從1986年到現在,對于王老師來說是一個艱難而有成就的創業過程,如今可以說是碩果累累了,但心平健康學的最初胚胎卻是那次由災禍引發的以心治病。

心平則百病不侵

心平健康學作為一種理論體系,汲取了各個學科,尤其是現代心理學等學科的內容,譬如:多元與寬容(自然力、平衡論)就和西方后現代哲學有相通之處;心平健康學也采用了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潛意識、無意識學說(弗洛伊德本身就是一個心理醫生,后來創立了自己的心理學說,至今影響極大)。在健身方法上,心平健康學所用的移情法、適應法、平靜法、安慰法等,都能在身心治療實踐中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其效果是西方傳統的“催眠控制療法”所達不到的,心平健康學能使人理智地、清醒地自我調整,既安全又有效,不必像催眠法那樣使人處于一種類似癡迷的狀態中。

心平健康學,不僅能幫助您了解致病的心理根源,而且還告訴您如何抵御病邪的侵害。心平健康學認為:心情平靜,就能抵御病邪侵害,或者說,使心情保持自然、平衡,就能抵抗疾病。

心情平靜,就能抵御病邪的侵害。可以總結為以下兩條:

1.病由心生,心情平靜則百病不侵。

2.不平的心情能導致疾病,改變心情的不平,可以起到調治疾病的效果。

中醫學說對疾病的調治,通常用藥物、針灸、按摩等方法。和它們不一樣,心平健康學是對“病由心生”這一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為調治疾病增加了新的途徑。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心平健康學已在近萬人身上得到了驗證,證明了它的普遍性和實用性。

王老師把自然力與平衡論作為心平健康學的奠基石,從根本上揭示了疾病的來源。他認為,細心觀察世界,會發現萬事萬物都在永恒地進行著各種復雜又微妙的平衡,他把這種制約萬事萬物平衡的力,制約人體心理、生理與病理之間的變化與平衡的力稱為自然力。自然力可以理解為締造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那種力量,這種力量無所不及,當你違背了這些規律時,就會受到制約并得到某種結果。這種力在我們古代先賢的著作中,稱之為道、太極、陰陽等。它的平衡作用,古人稱之為天理、天道、天意、天網恢恢等。自然力是無形的,不一定能在理論上給它一個定義,但不難感受到它的存在??煜掠炅耍行┗颊咛貏e是有風濕癥的人,就會先有感覺;害羞臉紅,驚嚇臉白,悲傷流淚,想吃流口水……有什么心情就有相應的表現,這便是自然力的作用,一種具有巨大、微妙、平衡作用的力。

既然病由心生,用平衡的心情反作用于人體的不良信息,也可將這種信息(病因)祛除。如用想準、想對、想開、反思等方法調心就可治病。治療理論看似簡單,但具體方法則多種多樣,而且每一步操作都必須認真去做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心平理論將使更多的人受益

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心平健康學理論已基本成熟,運用心理調節進行疾病的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應社會各界之邀,王老師曾先后在新加坡、北京、沈陽、鞍山、丹東、錦州、撫順、山東、河北、深圳、上海、天津、河南等地巡回講學近萬課時,輔導學員數萬名,治愈病人近萬例。

為了心平健康學的發揚與發展和更好地服務大眾,王老師編寫了教材、書籍,錄制了一些音像制品,在《健身科學》雜志上連續發表了經過修訂的《心平健康學講座》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他的學術論文也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肯定和重視,先后發表了多篇論文,均在國內外心理學學術會上獲獎,并被《國際心身研究文集》、《美國中華健康衛生雜志》、《心理醫生》、《現代醫學與臨床》等期刊選入發表。

上一篇: 心理學結課論文 下一篇: 貿易成本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大厂| 仙游县| 南漳县| 绍兴市| 丹寨县| 房山区| 修文县| 凤冈县| 通辽市| 通榆县| 呼玛县| 开封市| 岳阳县| 昌邑市| 合肥市| 遵义市| 永安市| 秦安县| 奉节县| 安远县| 苏尼特右旗| 色达县| 长沙市| 鸡西市| 横山县| 河源市| 辽阳县| 西藏| 永仁县| 上饶县| 阿克陶县| 玉山县| 莱芜市| 赞皇县| 揭西县| 赤城县| 耒阳市| 鹿泉市| 商城县|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