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31: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6例筆者所在醫院就診CHD合并T2DM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1例,女55例,平均(67.8±6.3)歲,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入選標準:(1)CHD診斷依據ACC/AHA制定的冠心病診治指南;(2)符合WHO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3)患者年齡大于60歲。排除標準:(1)伴有NYHA分級2級以上的心衰;(2)隨訪資料不齊全的患者;(3)合并有嚴重的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1.2 分組
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研究組62例和對照組64例。研究組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齡(65.6±6.1)歲;對照組中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齡(70.1±6.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體重指數、內科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護理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措施治療,研究組予以循證護理措施治療,具體循證護理措施如下。
1.3.1 盡早識別及處理急性冠脈綜合征與應激性高血糖 循證證據:冠心病病情嚴重程度與年齡有相關性,同時2型糖尿病又是ACS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因而較易發生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且患者的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如無明顯胸痛,故較易漏診。加之老年患者的心臟代償能力顯著降低,因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一旦發生ACS極易誘發心源性休克[5]。循證護理措施:(1)護理人員要嚴格定期的床邊巡視,著重觀察并記錄病人的表情、神志、面色、皮溫、四肢末梢循環狀態以及尿量等癥狀;(2)給予心理支持以減輕患者的恐懼、緊張、煩躁等負性心理狀態,給予耐心的言語交談,用專業知識解答患者的問題,贏得患者的支持。對于存在情緒過度緊張的患者必要時可按醫囑給予適當的安定等鎮靜劑;(3)加強血壓定期監測,持續心電監護,警惕血壓的過快波動,若患者血壓在1 h內快速下降20%以上,即便患者即時血壓正常,也應及時向醫師匯報,并盡早予以處理。(4)監測血糖,一般檢測血糖間隔時間為2 h,對出現的應激性高血糖必要時可應用正規胰島素降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5)對于發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的患者應盡快配合醫生實施急診PCI或溶栓準備工作[6]。
1.3.2 盡早預防與治療干預心力衰竭 循證證據:臨床研究證實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心功能儲備顯著降低,在緩解期時機體組織的代謝需求能基本滿足,但是當出現應激狀態,如:血壓波動過大、低血糖、感染、情緒激動等,心功能不能滿足機體增加的耗氧量,易誘發急性心力衰竭,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結局。循證護理措施:(1)加強冠心病與2型糖尿病宣傳教育,使患者了解2型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正確的飲食習慣;(2)隨訪期應注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的發生,如感染加重、情緒激動、輸液滴速過快、便秘等;(3)強調患者出院后平時的自我監測習慣,監測血糖、血壓變化,防止波動過大;(4)急性心力衰竭發生時要持續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肺部體征,應用Killip分級來評估急性心衰程度;(5)日常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時要注意監測血鉀及心電圖,防止洋地黃中毒[7]。
1.3.3 預防與有效治療院內感染 循證證據:由于老年患者本身抵抗力低下,而2型糖尿病又致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加之需要長時間多次住院,因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易并發院內感染。此類患者泌尿道及呼吸道正常定植的病原微生物會大量繁殖,進而引起泌尿系統及肺部的感染。同時院內感染又是一種應激反應會誘發機體血糖升高,導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能誘導發生心肌梗死。循證護理措施:(1)病房環境均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濕度及溫度應保持在適度舒適狀態,每日應定時進行有效空氣消毒,每天至少一次使用含氯消毒液對病房進行表面消毒;(2)要求患者采取側臥位或側俯臥位,定時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發生;(3)計算24 h液體出入量,保證機體產生充足尿液,以達到尿道沖洗的作用,減少細菌附著;(4)每天患者的使用鹽水棉簽進行鼻腔護理1~2次,口腔護理2~3次[4,8]。
1.4 臨床療效指標分析
所有患者在隨訪期間清晨空腹抽取3~5 ml肘靜脈血,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并記錄;分析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等血壓值;應用心臟彩色超聲多普勒儀檢測LVEF、心臟指數(CI)等心功能指標。
1.5 預后指標分析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隨訪1年時間,隨訪間隔為2月,記錄并計算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血糖達標率、2型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生活質量綜合評分(QOF)。其中1年內MACE定義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靶血管血運重建術;2型糖尿病并發癥主要為: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
出院后均采用服藥依從性調查表進行測評,共分為3個方面,即定期復診依從性、藥物治療依從性、飲食控制依從性,每個方面4分,總分12分。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行生活質量(QOF)綜合評分,分5個部分,共25個條目:家務活動、休閑及戶外活動、工作及經濟狀況、家庭關系、心理評估,依據六級評分,分數越高,QOF越好。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療效指標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FBS、HbA1c、SBP、DBP明顯低于對照組,而LVEF及CI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預后指標的分析
隨訪1年期間共有18人因各種原因失訪,有效隨訪率為85.71%(108/126)。在108名有效隨訪對象中,MACE發生率、2型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分別為:2.78%(3/108)、5.56%(6/108);而服藥依從值、血糖達標率、QOF分值較高,分別為:(9.3±1.9)分、70.37%(76/108)、(88.3±3.2)分。
3 討論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均存在著病程較長、反復住院、病情復雜等特點,并且較易發生急性心衰、急性冠脈綜合征、心源性休克、應激性高血糖以及院內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因此此類患者的預后結局不良[1,9]。國內外已有臨床研究證據認為,加強護理管理、給予適宜的護理措施干預患者的并發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具體的護理措施目前尚沒有定論[10]。近年來臨床開始推廣循證醫學的診療方法,因而循證護理概念也被護理工作者提出[11-12]。目前循證護理的定義是指,根據充分的科學的臨床研究證據,指導護理工作者對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結局[13]。目前循證護理理論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上已得到應用,對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很好改善效應,但是對于患者的預后結局的改善程度目前尚沒有充分的臨床護理研究[14]。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開展一系列的循證護理措施,來判斷對于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的作用。
本研究中根據臨床研究證據,著重對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最可能存在的三個危險因素,如:發生ACS與應激性高血糖、誘發急性心衰以及院內感染,進行循證護理干預,為了解這一系列的循證護理措施的效果如何,本研究重點選取了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標(如:FBS與HbA1c)、血壓控制水平指標(如:SBP與DBP)以及反映心功能水平的指標,如:LVEF、CI等。結果顯示給予循證護理措施后隨訪一年,患者的血糖、血壓控制更加理想,并且心功能的改善也更加顯著,也證實了循證護理措施的臨床療效顯著。在本研究中選取MACE發生率、2型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服藥依從性、血糖達標率、QOF等指標做為反映患者的預后結局的因素,結果顯示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并發癥以及2型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降低,而血[DyLw. Net專業提供寫作醫學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糖達標率顯著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也均顯著提高,這表明循證護理措施能過顯著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預后結局,故循證護理理論對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Berra K.Does nurse case management improv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reduction[J].J Cardiovasc Nurs,2011,26(2):145-167.
[2]汪志青.循證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醫囑依從性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2):1-3.
【中圖分類號】R493.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277-01
糖尿病是一種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質脂肪代謝異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臟,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低血糖綜合癥,本病使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壽命縮短,病死率增高[1],因此應積極防治,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以了解其社區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識水平,分析本地區可能的影響因素,為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南京建鄴區六社區內患有糖尿病患者 100 例,診斷符合1980年以來,國際上通用WHO提出的診斷標準,對思維正常,對時間,地點,人物等有良好的定向力,能進行語言溝通,在知情同意的原則下自愿參加本研究。男51例,女49例,平均年齡63.3歲,其中71-80歲占21 %,已婚86例,喪偶13例,離異1例;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24例,初中28例,高中及中30例,大學及以上文化18 例,吸煙13例,飲酒11例,有家族史37例,已知有并發癥37例。
1.2方法
自行設計患者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收入,醫療費支付方式,糖尿病確診時間,住院次數,因糖尿病住院次數,是否吸煙,是否飲酒,是否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服用糖尿病常用藥物,及胰島素的使用觀念及情況等項目,糖尿病相關知識調查表由研究者查閱大量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論文,結合患者對知識需求和社區糖尿病患者實際狀況結合形成,包括藥物、飲食,運動、自我監測、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5個項目,由本人向糖尿病患者群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及X2檢驗的分析。
2 結果
2.1 社區糖尿病患者藥物知識掌握情況 見表1
表1 社區糖尿病患者五駕馬車知識掌握情況(N=100)
2.2 其他影響社區糖尿病患有疾病知識的見表2表3
表2 患病年限對糖尿病知識的影響 (N=100)
X2=27.52 X2>6.63 ,P
表3 住院史對糖尿病知識的影響(N=100)
X2=1.93X20.05差別無顯著性意義 括號中的數據為理論數
3 討論
3.1 社區糖尿病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得分分析; 患者疾病相關知識中,定期監測血糖知曉率最高為94%,與近年來患者的保健意識增強、大眾媒體的大力宣傳等因素的作用分不開。其次是糖尿病的治療方法,由于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高,目前,國內外對糖尿病的綜合治療都遵循著“五駕馬車”的原則,即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定期監測、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其方法已深入人心,患者對該病的內科治療方法知曉程度較好,但是患者在治療上的遵照醫囑正確用藥并沒有做到,雖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知道聯合治療的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15%患者不控制飲食,還有39%患者控制飲食不嚴格。有33%的患者幾乎從不運動,或僅有少量運動。基于此情況,糖尿病專科醫生應定期讓其門診隨診,幫助預約復診體檢,社區醫護人員多進行一對一的健康宣教,從心理上,認知行為上根本改變不能遵醫的行為,并制定整體的個性化的護理治療計劃并指導實施。
3.2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并且多伴有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等,為了防止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使血糖等代謝指標控制達標,監測是關鍵[3],而調查中發現 94 %的人群知道要定期測餐前餐后血糖,而45%的人不知道還要定期檢測血脂,血壓,及血生化。50%為被動檢測。因此在健康教育中要予以宣傳與重視。糖尿病可以引發多種危害極大的并發癥,對患者的全身器官都會產生嚴重的危害,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患者致殘致死。嚴格的控制血糖能明顯的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病程進展,在調查中發現其家人了解糖尿病知識的人群只占55%,所以要加強共同生活的家屬同時要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這對社區中年齡大的患者病情特別有好處,在家人的關懷下還可以定期的檢測量血糖的同時測量血脂,血壓。隨時動態觀察病情發展。
3.3 社區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治療知識的缺乏,64%的人對胰島素知識不了解認為注射胰島素是病情嚴重時才要用的藥,用了胰島素會產生藥物依賴性,一輩子就擺脫不了胰島素了;也有人認為胰島素也是藥品,是藥三分毒,也會有毒副作用,會損肝損腎;還有的認為胰島素的費用比降糖藥費用高。這些錯誤的理解有些是頑固的,必須通過專業醫護人員不斷的給予溝通,指導,才能改變其知識結構。
3.4從表2、3可以看出患病5年以上和患病5年以下的患者其獲得的糖尿病知識是差別有高度顯著性意義的,而有無住院史在本次調查中顯示差別無顯著性意義,這表明南京這個地區糖尿病患者患病時間越長越能注重知識的了解,其知識的獲取與有無住院無任何關系,關心自己身體的人,他們會自覺的從各方面去獲取知識,這是患者的主觀態度問題。從患者心理上,認知行為治療上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3]其知識的獲取與有無住院無任何關系,也因為糖尿病知識的獲取,與糖尿病的管理近年來逐步進入到家庭化,社區化有關。我們社區醫護人員要針對糖尿病知識缺乏的人群,給予積極引導,以增加知識水平,改變主觀態度,提高人們的健康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一、資料與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對120例住院患者進行了健康干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齡64.5歲,均為糖尿病腎病患者,取得滿意效果,隨訪98例,院外生活質量良好。
1.1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多見于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者,因患者病史時間長,治療費用高,經濟負擔重,常伴有不同類型心理障礙,加之對治療及預后缺乏信心,從而產生焦慮、恐懼、絕望心理,護理人員應同情患者,用親切的語言安慰患者,使其對護理人員產生信賴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其做到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及熱情周到的服務。在護理時我們給予關心、體貼、照顧和尊重患者,消除了患者的悲觀和失望,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能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
1.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腎病的預防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要讓患者認識到糖尿病腎病是慢性病,它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但并非不治之癥,使其了解治療的目的、重要性和長期性,以及患者目前的現狀,要使患者理解飲食控制和定時復查的重要性。有些患者對飲食和藥物治療比較重視,但對每月留取尿檢查的重要性不了解、不引起重視。因此,所有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均應接受預防糖尿病腎病的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腎病的預防、發生、發展、臨床分期、治療方案、飲食治療、復查時間、腎病的危害等,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健康教育需要醫護人員和患者共同協作,針對患者的知識水平和病程的長短,我們通過個體教育、小組教育或看錄像、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材料、大課堂等多種形式,使患者對糖尿病腎病知識更加了解,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二、健康教育內容
2.1治療控制原發病①飲食治療:低鹽、低蛋白、低膽固醇、低脂肪飲食是糖尿病腎病的飲食原則。食鹽攝入量<6g/日,伴有腎功能不全者降至2g/日。不食腌制品,食油以植物油為優。過量的蛋白質可增加腎小球濾過率,促進腎小球基底膜增厚。減少蛋白質攝入量,不僅對治療腎功能不全有利,而且有助于減少尿蛋白排出量。一般每日蛋白質攝入量≤30~40g。選用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肉類。豆制品應限制,限制鉀的攝入,少食富含鉀的食物,攝入充足維生素、微量元素,特別是維生素B、維生素C和鋅、鈣、鐵等,對腎臟有保護作用。②運動治療:適當的運動可使血糖降低、減少降糖藥的用量,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能使自身胰島素更好發揮作用,提高藥物治療的功效。
早期和中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應每周運動3~5次,運動20~30分/次。早期患者進行中等度運動量,如平地慢跑、做廣播操等。出現臨床蛋白尿時,應該進行低強度運動,如跳交誼舞、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時間選擇餐后1小時。避免長時間強度非常大的能持續升高血壓的運動。若出現臨床蛋白尿就不宜進行較強度的運動治療,這樣可以延緩或阻止糖尿病腎衰竭的發生幾率。③口服降糖藥物指導:糖尿病腎病的出現與血糖控制不理想有很大關系,故要重視降糖藥物的應用。服藥期間應定期檢測血糖,并繼續遵守飲食計劃,并注意是否有出汗、心悸、無力、視物不清等低血糖癥狀。發生低血糖時要立即喝些糖水。吃些熱值高的食物,改善低血糖的癥狀。
2.2嚴格控制血壓糖尿病腎病患者控制血壓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抗高血壓治療可減少或消除微量蛋白尿,減緩患者腎臟的損害程度。①密切注意血壓的變化,定時間定部位定血壓計準確測量血壓,并向患者說明如果血壓控制的不理想,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導致心腎功能衰竭和高血壓腦病而危及生命;②給患者講解降壓藥的服用方法和服用時間,避免血壓波動,加重病情;③教會患者嚴密觀察并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限制鈉鹽和水的出入量,因為過多的鹽具有增強淀粉酶活性而促進淀粉消化和小腸吸收游離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濃度增高而加重病情;④囑患者注意調節情緒保持情緒穩定。
2.3預防感染糖尿病腎病患者因長期低蛋白血癥易發生水腫,加之血管病變引起微血管痙攣,局部微循環障礙,皮膚抵抗力差,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甚至發生褥瘡及各種皮膚感染。囑患者注意病室的通風換氣,經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泌尿系統感染。注意休息,減少人員流動,感冒流行期間注意預防感冒,有感染發生時及時用藥。
2.4戒煙與限制飲酒吸煙可導致和加重胰島抵抗,可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胰島素的拮抗激素水平的增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飲酒能導致肥胖增加,肝糖原合成降低。特別是肥胖、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患者,因為酒精可引起應用胰島素分泌劑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出現低血糖。糖尿病腎病患者應戒酒,因為酒精可以使腎血流量減少,惡化腎功能,并增加心臟負擔。
三、康復指導
①囑患者注意生活起居,避免過度勞累;②注意保暖,防止受涼;③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泌尿系統感染;④堅持糖尿病腎病飲食,避免應用對腎臟有害的藥物;⑤幫助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觀的情緒,爭取最佳療效;⑥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⑦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規,隨診腎功能等,有問題及時就診。
四、結果
早在《黃帝內經》時代便對消渴發病機理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經后世醫家不斷補充而逐漸豐富。《黃帝內經》論述本病的發生與過食肥甘、形體肥胖以及情志不遂有關外,特別提出與五臟柔弱,"脾脆""腎脆" 有密切關系。如《靈樞?五變》中所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靈樞?本藏》篇曰:"腎脆善病消癉易傷"。《靈樞?本藏》篇曰"脾脆則善病消癉",強調了五臟虛贏、脾腎不足在發病中的重要性。
張仲景認為人體正氣虛弱,腎虛胃熱是導致本病的主要病機。如《金T要略?消渴篇》中所述"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說明了虛勞、榮衛氣血俱虛是產生本病的內在因素;《金T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說明腎虛陽氣衰微,既不能蒸騰津液以上潤,又不能化氣攝水是消渴之根源,腎氣丸溫腎以化氣,故而能愈消止渴,成為溫陽治消之代表方。"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谷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則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說明了胃中燥火亢盛亦是本病發病的病理基礎。
隋唐時期強調"燥熱"和"腎虛"在消渴病理機制中的重要地位。隋?《諸病源候論》消渴諸論中指出:"由少服五石諸丸散,積經年歲……使人下焦虛熱"而致消渴,認為燥熱傷腎,虛熱上炎是消渴的病理機制。又云:"若臟腑因虛實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渴也"。強調熱又可分為實熱和虛熱,實熱多由飲食不節,多食肥甘厚膩之品,久而醞釀化熱;或由服石不當,及至年老時下焦虧虛而石熱獨盛所致;"虛熱"又多由房勞過度,或服石傷腎,腎陰虧損,終成虛熱耗津之熱。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藥方》立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之大法,創玉泉丸、黃連丸,建立了清熱滋陰治療消渴的基本法則。唐?《外臺秘要》云:"消渴者,原其發病,此責腎虛所致……腰腎既虛冷則不能蒸于上,谷氣則盡下為小便也。"指出消渴病病機在于腰腎虛冷。
時至宋代,"三消"理論逐漸形成。金元時期的劉河間、張子和等發展了三消理論,劉河間《三消論》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察受于脾胃,行其津液,以濡潤養之。然消渴之病,本濕寒之陰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盛故也。……若渴而飲水不絕,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腎消。……此又不知消渴小便多者,蓋燥熱太甚,而三焦腸胃之腠理怫郁結滯,致密壅塞,而水液不能滲泄浸潤于外,以養乎百骸。故腸胃之外燥熱太甚,雖多飲水入腸胃之內,終不能浸潤于外,故渴而不止而小便多。"劉氏認為糖尿病之病機在于燥熱傷中,消爍津液,傷及腎臟所致。張子和不僅完整保存了劉河間的《三消論》,而且提出"三消當從火斷"的學術思想,明確提出了并發癥,關注消渴發病與體質的關系,強調消渴的康復須經藥物治療、食療護理、養生保健等多方面結合。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消渴》說:"人惟欲態情,酒面無節,酷嗜炙乖閆桑咸酸酢醢,甘肥腥膻之屬,……于是炎火上薰,腑臟生熱,燥熾盛,津液干焦,渴飲水漿而不能自禁。其熱氣
上騰,心虛受之,心火散漫,不能收斂,胸中煩躁,舌赤唇紅,此渴引飲常多,小便數少,病屬上焦,謂之消渴。熱蓄于中,脾虛受之,伏陽蒸胃,消谷善饑,飲食倍常,不生肌肉,此渴亦不甚煩,但欲飲冷小便數而甜,病屬中焦,謂之消中。熱伏于下,腎虛受之,骨節i疼,精走髓空,飲水自救,此渴水飲不多,隨即溺下,小便多而濁,病屬下焦,謂之消腎。"朱氏以滋陰立論,對糖尿病病機認識重在飲食不節,積熱傷中,熱伏于下,導致腎陰不足,消渴乃成。
明清時期醫家對消渴的認識和治療,既吸取前人的精華亦有所創獲。明?張景岳對陽虛火虧致消有獨到認識,創用溫補腎陽治消之法,為后世開創益氣溫陽法治療消渴之先法;唐容川《血證論?發渴》論述:"瘀血發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腎水,水與血交會轉運,皆在胞中,胞中有瘀血,則氣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隨氣上布。但去下焦之瘀,則水津上布而渴自止。"開近代活血化瘀治消渴病(糖尿病)之先河。程鐘齡《醫學心悟?三消》篇說:"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黃坤載認為消渴之病責之于肝,成為本病從肝論治的理論依據;費伯雄對消渴的治療補充發展了化痰利濕之法,《醫醇騰義?三消》曰"上消者……當于大隊清潤中,佐以滲濕化痰之品。蓋火盛則痰燥,其消爍之力,皆痰為之助虐也,逢原飲主之;中消者……痰入胃中與火相乘,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于消爍,……宜清陽明之熱,潤燥化痰,祛煩養胃湯主之。"
2現代中醫對糖尿病腎病的認識
隨著對DN研究的深入,現代中醫專家對DN病機又有多種學說提出。彬,呂仁和[2]認為,DN的病機特點為:病變初期,陰虛為本,涉及肝腎,以肝腎氣陰兩虛、絡脈瘀阻為主;病變中期,陰氣損耗及陽,傷及脾腎,以脾腎陰陽兩虛、絡脈瘀阻為主;病變晚期,氣血陰陽俱虛,五臟功能受損,濁毒內停,水濕儲留,變證峰起。曹和欣等[3]認為DN的病機是一個動態演變過程,病變早期陰虛為本,日久耗氣,致氣陰兩虛,病變后期陰損及陽,陰陽俱虛,氣虛運血無力,陽虛血行澀滯,久病入絡皆可形成血瘀,瘀血既是DN的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貫穿于DN始終。馮建春,時振聲[4]認為,DN的基礎是陰虛,病機的演變為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
標實有風寒、風熱、濕熱、水濕、氣滯、瘀血、濁毒等。邵啟慧[5]則提出DM各種并發癥皆為陰虛血瘀。鄒麗華等[6]通過大量的臨床治療和實驗研究觀察,總結DN病機特點以脾腎(或肝)氣陰兩虛夾血瘀為主,早期以肝腎氣陰兩虛為主,中、晚期則以
脾腎氣陰兩虛多見,瘀血是在脾腎(或肝腎)氣陰兩虛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陰虛、氣虛是血瘀形成的重要基礎。張永華[7]認為消渴為病,肺脾腎三臟俱損,關鍵在腎,氣虛血行無力必致瘀血內生,故腎虛血瘀為DN的主要病理基礎。劉洪陸[8]認為DN始終貫穿"虛"、"瘀"、"水"三大病理基礎。周則衛[9]認為本病的
病機為氣虛血瘀、腎陽虧損。
張家慶[10]等則認為經脈枯澀、瘀血阻滯是其主要病機,同時濁毒內停,阻遏氣機升降,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周玉蘭[11]提出"濕熱"、"燥熱"、"瘀熱"內滯,津液難以輸布,同時,陰虛津不化氣,進而氣陰兩虛。張宗禮等[12]認為病機為虛、瘀、濕、逆,腎虛血瘀貫穿了DN始終。宋述菊等[13]則認為脾虛是關鍵,腎虛是易感因素。鄭弼芳等[14]提出脾腎氣陰俱虛,瘀血阻滯為病機,因此在補腎活血方藥中重用活血化瘀藥。張澤生等[15]認為病因病機主要是脾不升清,腎不藏精,瘀血阻絡,濁毒內停,并指出脾腎兩虛為DN病理基礎,瘀濁內停為病理產物,主要的病理關鍵在于本虛標實。張福生[16]認為,瘀血是本病的發病根源,同時由于濕濁溺毒內停,阻遏氣機升降,使病情進一步加重而成惡性循環。
關于DN的分型論治,現許多學者參照Mogensen分期方法的進行辯證分型論治,張瑞彬[17]將其分為三型:①氣陰兩虛,損及肝腎,為糖尿病腎病早期。②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為糖尿病腎病臨床期。③陰陽俱虛,濁陰上逆癥,本型為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期。張琪教授[18]將糖尿病腎病分了三主型、三兼證。三個主型是:①氣陰兩虛型,多見糖尿病腎病早期②脾腎兩虛型,多見糖尿病腎病臨床期及平素體質極度虛弱者,③脾腎虛衰型,多見糖尿病腎病晚期,腎功能損傷明顯,血清肌酐、尿素氮持續不降;并針對三個兼證瘀血、濕濁、濕濁(毒)瘀血壅結加減用藥論還認為糖尿病腎病發病與肝郁(證)相關。
李大鈞[19]等認為在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較常見的中醫證候類型有四型,而氣陰兩虛,是糖尿病腎病早期多見的證候類型,以脾氣虛兼肝腎陰虛為多見,治宜益氣養陰,滋補肝腎,方用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加減;總之許多學者[20-23]認為氣陰兩虛應是早期糖尿病腎病最常見的癥候。喬玉秋[24]等認為痰濁是主要致病機制,主張從痰分型論治。痰濁中阻,治宜燥濕祛痰,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痰熱內蘊,治宜清熱化痰,方用黃連溫膽湯加減;氣虛痰阻經絡,治以益氣化痰、活血通絡,方選參芪溫膽湯加減。
綜上所述,現代學者多認為本病是以虛為主,又兼夾有水濕、痰濁、瘀血等的本虛標實之證,虛、濕、痰、瘀是消渴病病機的四大關鍵。而其治療也應首先確立補虛的治則,在此基礎上再衡量濕、痰、瘀的輕重緩急而用藥。始于陰虛燥熱,肺陰虛,虛熱灼津,津不得布則多飲;胃陰虛,虛火消食,則多食易饑;腎陰虛,熱迫膀胱,則尿多頻數。然大多消渴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癥狀持續時間是非常短暫的,繼之則以神疲乏力、倦怠懶言為主要見癥,是因為熱耗陰傷,使化氣不足,加之虛火灼氣,則氣耗更多,導致病機逐漸向氣虛轉化,進入氣陰兩虛階段,而隨著氣虛由微至甚,漸損及陽,最后將進入陰陽俱虛階段。
參考文獻
[1]呂仁和,時振聲.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診治[J].北京中醫,1989,8(2):8-10.
[2]高彥彬,呂仁和,王秀琴,等.糖腎寧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中醫雜志,1997,38(2):96.
[3]曹和欣,何立群.糖腎寧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高過濾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1(5):19-21.
[4]馮建春.時振聲教授治療糖尿病腎病學術思想和經驗.第二屆糖尿病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103.
[5]邵啟慧.滋腎活血法在治療消渴兼證中的運用.遼寧中醫雜志,1986,10(5): 19-21.
[6]鄒麗華,易曉穎,郡紅,等.中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38例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01,16(9):59-62.
[7]張永華,裴林.糖尿病腎病血液流變學改變及桃紅四物湯的治療作用.浙江中醫雜志. 1995,30(2):88-89.
[8]劉洪陸,郭惠芳.從痰瘀論治臨床期糖尿病腎病.國醫論壇,1999,14(3):22-23.
[9]周則衛.2型糖尿病發生胰島素抵抗機理的中醫探討.天津中醫,2002,19(4):39.
[10]張家慶,郭賽珊,何國芬,等.關于糖尿病并發癥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1):3.
[11]周玉蘭.消渴病(糖尿病)濕熱中阻型治療研究.北京中醫,2002,21(2):4-6.
[12]張宗禮,司福全.中藥配合西醫療法治療糖尿病腎病42例[J]月.四川中醫,2001,19(12):33-34.
[13]宋述菊,牟宗透.糖尿病腎病病因病機及辨治探討[J].山東中醫雜志,1999,18(4):147-148.
[14]鄭弼芳,張義.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21例[J].山西中醫,2001,17(1) : 33.
[15]張澤生,袁遵守,楊新軍,等.益腎扶脾化癖降濁法治療糖尿病腎病64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01,33(11):36-37.
[16]張福生.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伴腎功能不全29例[]J.上海中醫藥雜志,1994,(12):21.
[17]張瑞彬,糖尿病腎病中醫辨治體會.河南中醫,2003年,23(9):66-67.
[18]王曉光,王亞麗,張琪.張琪教授辨治糖尿病腎病經驗介紹.陜西中醫,2004,25(12):116-1118.
[19]李大鈞,范克.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辨證治療.河北中醫,2001,23(9):682.
[20]劉喜明,智文.糖尿病腎病的診治與分型方法.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9,5(7):41-44.
[21]王立新.楊霓芝主任醫師治療糖尿病腎病經驗拾萃.中醫藥研究,2000,16(6):36.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的大塊出血,起病急,來勢兇猛,病死率和致殘率很高,多見于 50~60歲的病人,是高血壓病中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傳統的顱外手術需在全麻下進行,時 間長,損傷大,術后病死率高。我院自2002年8月開始應用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 針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取得滿意的療效,而術后護理在預防并發癥和促進康復上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現將術后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46~75歲,平均6 3歲。60例病人均有 數年高血壓病史,合并糖尿病12例,冠心病14例。入院時血壓140~225/90~130 mm Hg, 發病至入院最短時間30 min,最長72 h,其中嗜睡31例,中度昏迷15例,深度昏迷14例。
1.2 出血部位及血腫量 出血部位位于外囊14例,內囊 23例,腦室內出血13例,腦葉出血10 例。根據多田氏公式計算血腫量[1],60例病人血腫量約為30~75ml,平均出血量5 3ml。
1.3 手術方法 采用YL一1型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將 頭顱CT測量定位點作為靶點,擺好患者 ,避開重要血管及皮層重要的功能區,常規消毒,局部麻醉,選擇適當長度穿刺針。在 電鉆帶動下鉆透頭皮、顱骨和硬腦膜后,去掉電鉆,側管連接引流管,拔掉蓋帽,插入鈍圓頭塑料針芯,然后進行血腫穿刺,用20ml注射器,將液態部分血液抽出,一般首次抽吸50% ,然后插入針形血腫粉碎器,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殘余的液態血腫和半固態血腫,如遇有新 鮮出血可用腎上腺素1mg+生理鹽水100ml反復沖洗,待側管排出液體澄清后注入液化劑。液 化劑配制為生理鹽水50ml+尿激酶25萬U+肝素12500U,破入腦室者液化劑中不用肝素,每次 注入液化劑3~5ml,保留4~6 h后開放引流,2~3次/d,直到頭顱CT復查顯示血腫清除90% 以上時即可拔針。術中、術后嚴格無菌操作,注意防止并發癥。
2 結果
60例住院期間死亡5例,放棄治療4例,生存病例隨訪6個月,繼續從事原工作且狀態良好者2 3例,生活自理者16例,在他人協助下能進行日常生活者12例。
3 術后護理
3.1 心理護理[2]腦出血患者在發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 體功能障礙、失語、吞咽困 難及頭暈、頭痛等癥狀,對疾病的預后有恐懼、焦慮心理。護士應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 護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轉歸有所了解。關心、愛護患者,主動熱情地做好 各項護理工作,調整患者心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觀察生命體征 遵醫囑予以吸氧、心電監護,每30min測呼吸、脈搏、血壓一次,每4h測體溫1次,血壓控制 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壓過低引起腦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腦缺血、腦水 腫,常規頭部置冰枕以減輕腦水腫。每1h觀察意識瞳孔狀態并記錄,注意有無嘔吐、抽搐等 情況。
3.3 微創引流的護理 頭部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高度不超過床沿,嚴防躁動患者將引流管自行拔出。搬動患者時, 應先暫時夾管,以防逆行感染。更換接管、敷料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引流管暢通,嚴防 引流管受壓、成角、折疊。如引流管引流不暢,一般為血凝塊堵塞,可用生理鹽水、尿激酶 沖洗。嚴密觀測引流量及性質。術后引流液一般呈淡紅色,如引流管內有新鮮血液流出,要 考慮再出血的可能,如血量減少后突然出現無色液體,要考慮有引流出腦脊液的可能,應報 告醫生及時處理。
3.4 預防并發癥 ①防止肺部感染,做好口腔護理,定時翻身叩背,鼓勵病人咳嗽排痰,分泌物多時及時清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3]。意識障礙者予鼻飼,發生嘔吐予側臥,防誤吸。必要時行氣 管切開, 按氣管切開護理,嚴格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②防止消化道出血,密切觀察血壓及腹部情況 ,觀察病人大小便顏色、性質,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消化道出血者暫禁食,予 持續胃腸減壓及冰鹽水洗胃或胃內注入冰生理鹽水l00ml+去甲腎上腺素4mg。留置胃管者每 次注入流質前抽取少許胃液,觀察判斷有無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經口進食者避免食用刺激性 強的生冷、過熱、粗硬的食物。③顱內感染的預防引流管置管一般為2~5天,不超過7天, 以防增加顱內感染的機會。沖洗及更換引流袋時嚴格無菌操作,限制人員流動,減少探視。 ④預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病人每日更換引流袋1次,并用0.5%碘伏棉球擦試消毒外 陰及尿道口,每日2次。
3.5 早期康復護理[4] 早期康復是縮短住院 日,減少致殘率的關鍵。患者生命體 征平穩,48 h后即可進行康復護理。昏迷病人應多按摩肢體及被動活動,保持癱瘓側肢體處 于功能位,意識清醒者應進行詳細的康復知識宣教,加強主動練習,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 理,促進患者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4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起病兇險、死殘率高,給家庭、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應用顱骨鉆孔引流 術,具有創傷小、對病人內環境干擾小、清除血腫完全、易于引流等優點,有利于術后神經 功能恢復,特別適合年老體衰或者合并嚴重心、肺、腎疾患的患者。術前、術后病人病情的 觀察、護理,并發癥的預防至關重要,保證患者早日康復。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要有嫻熟的 業務水平、扎實的理論知識、高度的責任心、獨到的急救意識及病情觀察,評估及心理護理 能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病人的護理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在護理過程中,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是關鍵,應根據患者的知識水平、社會地位、接受能力 等采取不同的方式,盡量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診斷、治療和護理措施及如何配合治療、疾病預 后及自己的配合對預后的直接影響等信息。患者對有關信息有了充分的知情認識,在治療中 的自信心、積極性、主動性,自然就會大大增強;為病情好轉,病人康復,提供有力的保障 ,為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生活質量創造可能,實現臨床護理的目標。
參考文獻
[l] 趙繼宗.神經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 04:302
㈠、科學性所謂科學性就是要求論文資料詳實、內容先進。科學性是醫學論文的生命。如果論文失去了科學性,不管文筆多么流暢,辭藻多么華麗,都毫無意義,只能是人力和時間的浪費。
資料詳實,指論文內容、材料、結果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能夠經得起科學的驗證和實踐的考驗。要對每一個醫學概念、數據等準確無誤的理解和運用,堅持唯物辨證法的立場,實是求是,保持嚴肅認真的態度,做到立論客觀,論據充分,論證嚴謹。不能主觀意斷,更不能為達到“預期目的”而歪曲事實,偽造數據。
內容先進,要求論文理論和實踐水平能夠代表當今國內外醫學發展水平,如果失去了這一點,論文也就失去了價值。
㈡、創新性創新是醫學論文的靈魂。能否為促進醫學發展作貢獻是衡量論文水平的根本標準。醫學論文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新創見、新觀點。醫學論文不同于教科書及綜述講座之類的文章,而是在于學術交流,報到新發現,發表新方法、新理論。因此在內容中必須突出“新”字,對于已為人知的觀點不必復述,而應突出闡明自己新的觀點。
㈢、理論性醫學論文不僅是醫學科學研究的總結,而且是一個在創造的過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記錄或實驗報告,而應提煉出指導醫學科研活動及臨床實踐的經驗教訓,發現規律,并上升為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
㈣、簡潔性醫學論文要求簡潔,這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需要各種修辭手段和華麗的詞藻,它要求行文嚴謹,重點突出,文字語言規范、簡明,能用一個字表達清楚的就不用兩個字,不濫用同義詞和罕見詞。文章盡可能簡短,材料方法部分應簡明扼要,結果部分可用較少的圖表說明較多的問題,討論部分不贅述已公認的東西,不重復已有的討論。總之,用最短的文字說明要闡述的問題,以減少閱讀時間,使讀者用較短的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
㈤、邏輯性論文的邏輯性是指論題、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聯系一環扣一環,循序撰寫,首尾呼應,順理成章,并做到資料完整,設計合理,避免牽強附會,虎頭蛇尾,空洞無物。
㈥、可讀性寫論文的目的就是進行學術交流,最終是給人看的,因此,論文必須具有可讀性,即文字通順,結構清晰,所用詞匯具有專業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達了的字眼。使讀者用較少的腦力和時間理解所表達的觀點和結論,并留下深刻的影響。
醫學論文范例欣賞:
【摘要】目的轉變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方法收集xxxx9年1月—xxxx0年1月之間我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注意建立護患關系,親切而又耐心的解釋并盡可能地解決患者存在的思想問題,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鼓勵患者自覺配合各種治療。結果患者由最初對疾病認識不足出現異常到引導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護理質量。結論良好的護理指導對防止血壓升高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血壓;心理護理;措施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鐘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測得的血壓>=140/9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是常見的代謝失常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積極防治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指導。
1.臨床資料
我國高血壓患者每年以300萬例的速度增長,使許多人深受其害,即我院從xxxx9年1月~xxxx0年1月共收治104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齡40~50歲38例,50~60歲52例,60歲以上14例,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措施,可將其危害降至最低點。現將對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措施淺談如下:
2.心理護理
2.1心理護理基本概念
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心理護理強調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緊密結合護理實踐,發揮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職業優勢,注重心理護理,使之成為心身康復的增強劑。心理護理與軀體護理的目的都是促進康復和增進健康。實踐證明,心理護理只有與軀體護理緊密地結合,才能在護理的全過程中增進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但心理護理不同于軀體護理,例如腹壁結腸造口的護理,要求護士教會病人自行處置腹壁腸造口的操作技巧(軀體護理),并對病人關心、體貼(心理護理)。
2.2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因素與全身生理活動有密切的聯系,情緒能影響免疫功能,如恐懼、緊張可使機體的“免疫監視”作用減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療價值。因此從整體看待病人是護理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重視對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護理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亂,大都存在情緒穩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對自身行為控制能力降低等傾向。因此,患者容易出現消極反應。心理護理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美好的語言、愉快的情緒、友善的態度、優美的環境、使緊的心理狀態得到松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可以使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松愉快的業余活動,將精神傾注于音樂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對待已出現的癥狀進行解釋。讓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隨而來的不愉快情緒和各種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2.3心理護理措施
護士要必須做到對病人家庭環境、文化水平、生活習慣、病情變化、思想情緒等有所了解,在護理過程中采取疏泄、勸導、解釋、安慰、暗示、保證等手段,并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有的放矢,進行心理護理。還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質修養,通過語言、表情、態度、行為來影響患者的感受和情緒,使之感到溫暖,增強信心,減少顧慮,振奮精神,從而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這就是良好的醫德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價值,也是對一個責任護士的嚴格要求。
2.4.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尊敬患者、愛護患者、耐心宣講住院規則、周圍環境、作息時間。部分患者的隱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負擔,使患者感覺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樣。視患者為親人、朋友,從而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理解,對患者不論身份、文化水平、社會地位高低均應同等對待。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治療成功的保證。
2.5創造良好環境
病房舒適、環境幽雅,給患者以賞心悅目的感覺,病房要求清潔、整齊、舒適、美觀、空氣清新,盡量做到輕重患者分開,以免互相干擾。恢復期患者病房可配電視或收音機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里,增強患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復。
3.護理措施
3.1適量運動
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但高血壓患者不宜進行劇烈活動,以免血壓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臟負擔,可根據患者的體力、病情、心功能情況量力而行,開展適合自身活動的有氧運動項目。堅持長期做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等有氧運動。但患者在進行運動的時候應注意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后2小時。
3.2戒煙限酒
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煙后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堿)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于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煙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煙。
與吸煙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3.3自我管理
患者應學會自我管理,應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一次。
治療高血壓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恒心,只有這樣做才能防止或推遲機體重要臟器受到損害。定時服用降壓藥,自己不隨意減量或停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加予調整,防止血壓反跳。條件允許,可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除服用適當的藥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血壓宜控制在140-159mmhg為宜,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如患者服藥后出現血壓升高或過低,血壓波動大并伴有出現眼花、頭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呼吸困難、肢體乏力等現象應立即到醫院就醫。如病情危重,請求120急救中心救助。
3.4合理膳食
“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要做到合理的膳食,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淀粉、玉米等。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于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宜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并發癥有一定的作用。其次,還要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患者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果患者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鈣高的食品有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再次,要限制鹽的攝入量。如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后,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折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于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滯留。最后,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每天可吃1-2只蘋果,有益于健康,同時,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于8兩,水果2至4兩。最好在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3.5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高血壓病患者由于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引發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成為高血壓病的并發癥。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腎病、周圍動脈疾病、中風、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如有頭暈、頭痛、心慌、手指發麻、心動過速等一系列癥狀時,應及時配合醫生給予及時處理,同時要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小結:
高血壓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與藥物治療在我們護理工作中是同等重要的,家屬也要與之密切配合,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孤獨之情緒。同時要細致觀察患者的不同心理,在病情許可的條件下投其所好,教會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幫助指導其建立健全的人格與正常的情緒反應,生活規律,以便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申濤.防治高血壓從點滴做起[j];醫藥與保健;xxxx5年08期;17
[2]夏泉源.內科護理學[m].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xxxx4:97~102.
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的患者正確實施營養支持,并進行營養效果的監測和評價。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要求臨床護理工作者應具備較全面的營養學知識,將營養治療、營養保健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所以,臨床營養學知識對護士能否勝任這些工作至關重要。
而我校護理專業的營養教學,教材一直采用的是《營養與膳食》,而《營養與膳食》主要側重于公共營養的教學,對臨床營養講解不多,考試方式也過于簡單,學生投入精力少,而且《營養與膳食》安排在第2或3學期,學生沒經過臨床實習對醫患之間的直接交流感受不深,同時對疾病治療過程缺乏直觀認識,從而進一步削弱了對臨床營養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加之教學過程中由于內容多,課時少,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基本上是采取“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學生學習感到枯燥乏味,沒有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效果不理想,導致學生畢業后在其醫療實踐中明顯感到自身臨床營養護理方面知識不足。
其他兄弟學校的情況與我校相似,只是選擇的教材不盡相同,有的選用的是《臨床營養學》,有的選用的是《臨床營養護理學》,有的跟我校一樣選用的是《營養與膳食》,共同存在的問題是都沒能好好地根據護理專業特點有效取舍教學內容,導致教學內容過多,學時偏少,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許多困惑。針對這種狀況,有的教師進行了教學改革嘗試,有的教師提出要重組教材內容,有的提出要轉變教學觀念,有的提出要進行課程改革;還有許多教師從教學方法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的教學論文。在此,也想對大專護理《臨床營養護理學》教學改革談談我的設想。
2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課程應圍繞“健康為主”的教學改革指導思想,以滿足護理對象的有關營養與健康需求為宗旨,以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將護理、飲食、營養與人體健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基礎營養、社區營養、臨床營養作系統整合,授課內容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健康,貼近應用。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資料搜集、健康教育等應用能力,并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人文關懷、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隱性能力的培養。
課程內容的確定應以護理專業的工作任務為中心,同時兼顧“公共營養師”全國執業資格考證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著重發展職業能力。教學內容應主要包括二部分:公共營養(人類的營養需要及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疾病營養(疾病的營養治療、營養護理)。
2 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強調臨床營養護理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引用相關調查數據和臨床實例說明營養護理是疾病治療、康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2.突出日常生活中的營養知識與健康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營養意識。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癥、高脂血癥、痛風、冠心病等的發生發展與膳食營養不平衡密切相關,如果能及早進行營養干預、合理調整飲食結構,不僅可以預防這些疾病而且還可以控制和穩定病情、減輕癥狀、防止并發癥。
3.改進課程考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減少基礎營養知識要求,增加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實踐技能的考核。
3 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手段、方法
1.公共營養的教學,多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加強互動,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并充分利用錄像、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增加教學實感。
2.疾病營養以PBL教學法為主。在了解病情、用藥的基礎上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營養問題、如何評價、提出何種營養支持方案并具體實施,使理論密切聯系實踐。
4 加強實踐技能培養,提高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1.自我營養狀況評價。在營養狀況評價實驗時,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膳食調查表,相互扮演“實驗對象”,記錄1日膳食內容并進行膳食計算,結合1日能量需要的確定,評價膳食營養是否合理。同時測定身高、體重等營養評價指標,對調查對象做出全面營養評價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合理膳食建議。
2.案例分析。邀請教學醫院內科、外科、兒科等科室資深醫師、護士長選取住院患者營養治療的典型案例,以專題講座、討論等形式,從營養評價與監測、營養治療原則、營養支持方案設計、腸內外營養支持途徑及其營養制劑的選擇、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營養教育等方面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臨床營養工作程序的了解和疾病營養治療與護理的重要性的認識。
3.病例模擬營養治療。一些操作性強的疾病營養治療內容可調整到實驗室上,要求根據病情,設計營養狀況評價指標,熟悉相關檢查儀器,熟悉檢查結果判斷,然后提出營養治療和護理方案。
4.增加課間臨床見習。針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疾病與營養關系密切的特點,讓學生在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基地進行見習,要求學生直接與患者對話,詢問膳食史,根據病歷進行營養狀況評價等,然后結合病情和藥物治療提出營養治療和護理方案,并由患者的主治醫生和主管護士對該方案的實用性進行點評。
參考文獻
[1] 胡昌軍,辛先貴.臨床營養學[M]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2] 劉均娥,范.臨床營養護理學[M]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3]李嗣生.營養與膳食[M]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
第1版,第1次印刷
[4] 厲芳紅,方芳,余清,王文蔚,金偉瓊.關于《臨床營養學》教學改革與教學語言的探討.檢驗醫學教育 2009,01:17-18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ostpartum oral brown sugar water Li Yuan-jie
(Lianyungang NO.1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222002)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nursing observation of after eutocia given brown sugar water for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flooding. Methods eutocia maternal in our hospital randomly selected 200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2, eutocia maternal randomly selected 200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from July 2012 to December 2012,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rown sugar water ,To implement the humanities concern. 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and flooding is obviously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 Brown sugar water;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flooding; nursing
一般產婦在產后4~6小時內就能自己排尿,如果產后6小時以上不能自動排尿,而且膀胱漲滿,稱為尿潴留。它是產科常見并發癥,多為初產婦,容易增加產后尿路感染的發生率,而且影響子宮收縮,導致陰道流血增多,造成產后出血。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產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居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為了降低產后尿潴留發生率,減少產后出血, 我院產房助產士近一年多來給予產婦產后2小時內口服紅糖水,提供優質服務,以達到預防產后尿潴留,減少產后出血發生率的目的,其效果比較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順產婦隨機抽取200例作為對照組,將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順產婦隨機抽取200例作為觀察組。抽取年齡在20~40歲的無嚴重妊娠合并癥、糖尿病、肝炎等嚴重產科疾病的產婦。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觀察組:用溫開水配制溫度為39~41℃,濃度約20%的紅糖水300ml,立即在產后在10min內飲用,如產后觀察2小時內小便未解,可重復給予同等分量的紅糖水300ml。(2)對照組:產后不服用紅糖水。產婦可隨意愿選擇其他飲食。
1.3 觀察指標 產后6h內順利排尿者為有效,產后6h內不能自主排尿者為尿潴留。這里只研究由單純的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者的產后出血。
2 結果
2.1 順產婦口服紅糖水對產后尿潴留的預防作用,見表1。觀察組服用紅糖水后,產后6h內順利排尿者的比例為98%,出現尿潴留的比例為2%;對照組產后6h內順利排尿者的比例為95%,出現尿潴留的比例為5%,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順產婦口服紅糖水對產后出血的預防作用,見表2。觀察組服用紅糖水后,在24h內發生產后出血者的比例為5%,未發生產后出血者的比例為95%;對照組在24h內發生產后出血者的比例為8%,未發生產后出血者的比例為92%,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妊娠末期,由于胎先露進入盆腔,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及尿道受到胎頭長時間的壓迫,容易引起充血、水腫、挫傷,導致膀胱肌失去收縮力,不能將膀胱內的尿液完全排出,引起尿潴留,繼而引起膀胱炎。[ 1 ]孕婦產后失血多,體力和能量消耗大,容易發生產后暈厥。產后暈厥是指產婦在產后起床活動時產生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兩眼發黑的暫時意識障礙,時間一般很短,只持續1~2分鐘,之后自然清醒,隨之感到周身疲憊乏力。醒后多無后遺癥,但跌倒時易發生骨折、顱腦損傷等意外,易引發護理糾紛事件。而安全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安全已成為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2]所以預防產婦產后尿潴留,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防止產婦暈厥,預見性護理至關重要。
我院從2012年7月起,產房實行人文化關懷,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重點研究如何降低產后尿潴留和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每位產婦提供一碗紅糖水,幫助產婦早日康復。紅糖水就是紅糖用熱水沖開的水。現有報導顯示,它能促進血紅細胞的分裂,使身體內血液的質量得到保證。一千克紅糖含鈣900毫克、鐵100毫克,紅糖還含有十分豐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有些微量元素具有強烈刺激機體造血的功能。
紅糖水是產婦很需要的營養物質,在產后的10天內(特別是產后4h內)若喝一些紅糖水,一般飲用紅糖水5~10min后,血糖就會增加,血液循環加快,能補充能量、增加血容量,有利于產后體力的恢復,并且經過臨床試驗研究,紅糖水對產后子宮的收縮、恢復、惡露的排出以及乳汁分泌等,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3]而且紅糖水中葡萄糖濃度高,有利尿作用,使膀胱內尿液快速增加,提高了刺激膀胱神經的強度和時間變化率,易引起膀胱神經興奮,加速尿液的排空,減少尿潴留,降低導尿的發生率,減少產婦痛苦和創傷的優點。[4]紅糖水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相較于白糖和白開水,白糖為涼性食物,一般不利于產后食用,但如果在夏季分娩的產婦,或產褥的中晚期,可用白糖替代,尤其適用于一些伴有發熱、汗多、手足心潮熱,陰道流血淋漓不斷,口渴咽干等癥的產婦。[5]而白開水無利尿作用,只有補水功效。
我院產房紅糖進行統一購買,統一配制,免費提供。紅糖水在臨床上應用效果非常好,受到產婦及家屬的熱烈歡迎。護理質量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提高了科室的社會效率。產后給予紅糖水,能補充能量,利于體力恢復,可有效提高護理服務。需要注意的是紅糖水必須用煮沸的開水沖服,而且還需注意飲用的最佳時機,一般在產后10天之內,因為紅糖有活血化淤作用,長期食用會使血性惡露時間延長,甚至造成慢性失血性貧血等疾癥。但是糖尿病、高糖高脂患者禁用。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7.
[2]沈麗.口服紅糖水預防產后暈厥和促進排尿效果觀察[A].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全國助產專業護士培訓班論文匯編[C];2011年.
近年來,糖尿病腎病引起的慢性腎衰竭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各種慢性腎炎、藥物性腎損害、遺傳性腎病所導致的尿毒病病人每年以一定的比例在增加,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全民醫療保險的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尿毒癥病人已經有條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而透析治療的目標也由原來的單純延長壽命逐漸向提高病人生活質量轉變。在提高慢性腎衰竭病人的生活質量中,健康教育對預防遠期并發癥,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健康教育不僅有賴于病人積極主動的配合,對從事血液透析的醫護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血液透析室2003年1月~2007年12月對70例慢性腎衰竭行血液透析病人開展健康教育,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對70例血液透析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男39例,女31例;年齡19歲~79歲;高中以上35例,初中20例,小學15例;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21例,糖尿病腎病24例,高血壓。腎損害13例,多囊腎5例,腎結石7例。維持血液透析時間2個月至10年,自費18例,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52例。
2 健康教育內容
2.1心理指導剛開始透析的病人對透析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或由于經濟原因往往存在僥幸心理,想減少透析次數,甚至不愿透析。血液透析護士應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及病人對醫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給予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教育,講授原發病的基本知識、治療方式、血液透析的基本理論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項,并讓做過血液透析的病人現身說法。合理安排病人的透析時間,將具有良好表達能力、對疾病有徹底認識、性格開朗的病人與心理狀態欠佳的病人安排同一時間透析,以加強病人之間的交流。護士在其中起到引導和橋梁作用,以幫助新病人消除恐懼心理,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血液透析。
長期維持血液透析的病人,由于透析費用高,再加上社會、家庭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容易使其在精神上、思想上造成沉重的負擔和壓力。病人可出現抑郁、焦慮、社會隔離、自我概念紊亂甚至絕望等。所以,病人來醫院透析時,護士應語言親切、態度和藹,以熟練的技術為病人治療,使病人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時爭取家屬的配合,使其關心、理解、照顧好病人,讓病人得到家庭、社會的關心和尊重,保證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鼓勵有能力的病人根據實際情況從事力所能及的活動,甚至重返工作崗位,使其感受到自身價值,消除自卑感。
2.2飲食指導慢性腎衰竭病人的營養狀況是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并發癥的發生和長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對病人進行飲食指導非常重要。根據病人的每日食量、每日進水量、食物結構、營養成分比例、烹調方法、干體重控制情況、兩次血液透析期間體重、有無高血壓及控制情況、有無心力衰竭等來確定病人的膳食營養標準。向病人提供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含量手冊,并標示出每100 g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鉀、鈉、磷等的含量,便于病人查閱參考。原則上給予高熱量、優質高蛋白、低脂、低磷飲食。保證1.0 g/kg~1.5 g/kg蛋白質攝入,因長期透析病人平均每天從透析液中丟失蛋白質6.2 g。向病人介紹既促進食欲又不破壞營養成分,色香味美,有利于健康的事物烹調方法。
向病人反復強調水鈉控制的重要性和超重的危害性,嚴格要求病人兩次透析期間體重增加量控制在體重的3%~4%,最好家里購置1臺人體秤,每天觀察體重變化,以便于水分攝入的控制。逐步使病人接受長期控制水分的生活方式。
2.3用藥指導 詳細告訴病人及家屬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強調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如降壓藥。透析血壓波動較大以及透析過程經常低血壓的病人透析前可停服1次降壓藥。教會病人家屬測量血壓,醫務人員應在透析中向病人了解其在家中的血壓情況,根據血壓的變化對降壓藥劑量調整給予指導,從而達到正確用藥,減少藥物副反應。
在我們最早的一本古典醫著《黃帝內經》中,對補法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素問?至真要大論》:“ 虛者補之”、“ 損者益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形不足者, 溫之以氣。精不足者, 補之以味。”虛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之不同補法亦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之區分。這些都是論補法的大體概念。王鴻濡[2]認為:補法是補益人體陰陽氣血之不足, 或某一臟之虛損的治法。可分為直接補與間接補兩種。直接補法是指“形不足者, 溫之以氣”。是說補氣補陽法,“精不足者, 補之以味”是說補血、補陰法,間接補法是通過調節臟腑陰陽的關系, 達到補的目的。如“肺虛補脾”、“脾虛補命門火”、“血脫益氣”、“燥濕健脾”、“祛痕血, 生新血”、“壯水制陽”、“益火消陰”等, 前人都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何任[3]認為:補養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 治療各種虛證之方法, 即是補法。《素問?五常政大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以及《素問?至真要大論》“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 緩則氣味薄。”以及“勞者溫之, 損者益之。”這些都扼要地指出了補法的使用原則和方法。補法, 就是用具有增強人體功能或補充人體營養物質的方劑和藥物, 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 從作用上說, 一般可以區分為補陰、補陽或補血、補氣等兩類[4]。張珍玉[5]認為:《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虛者補之”,凡人體陰陽氣血不足,均當用補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 形不足者, 溫之以氣。精不足者, 補之以味。”指出形,精兩方面的不足,所謂形不足既是全身之虛,精不足是陰陽氣血或臟腑局部或暫時之虛,形不足當用溫性的藥物,精不足主用藥物之味。從內經的論述看,導致虛有三種情況:第一,由一時性的因素(如過勞情志過激),造成陰陽氣血暫時之虛。第二,由于經脈阻滯血氣欠通,造成氣血的局部之虛。第三,由于久病或暴病“精氣奪則虛”的全身之虛。形與精是密切相關的,形以精充,精以形存。由此可知,虛的實質為氣血陰陽之不足。“補者, 補其虛也。經曰不能治其虛, 安問其余。又曰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又曰精氣奪則虛,又曰虛者補也。補之為義, 大矣哉!然有當補不補、誤人者有不當補而補, 誤人者亦有當補而不分氣血,不辨寒熱, 不識開合, 不知緩急,不分五臟, 不明根本, 不深求調攝之方以誤人者, 是不可不講也。” 這段清代醫家論補的話, 非常扼要地說明補的意義和要求。
2 補法的臨床研究
補法的應用, 首先, 按氣血陰陽諸虛之不同, 區別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大類型。其次, 因氣虛多發于脾、肺、心, 血虛易見于心與肝, 陰虛常表現在心、肝、肺、胃、腎( 而陽虛往往涉及到心、脾、腎, 所以尚須根據各臟器虛損之不同, 分別補之。仝選甫[6]依據“ 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之論和《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謂“ 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之旨,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運用補氣法進行辨證治療, 收效良好, 苗英麗[7]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中醫認為病久屬正氣虛弱、邪盛正虛或正氣虛弱而病邪未盡。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以中西醫結合, 選擇恰當的補氣中藥治療,以改善氣虛證候,從而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緩解癥狀,臨床取得滿意的效果。汝明[8]認為產后病是產婦在產褥期內發生的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氣虛是產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醫常用補氣法治療產后病, 補氣法在產后病治療中的應用取得比較好的療效。劉欣[9]認為各種補血法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對急慢性失血病癥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補血法,對臨床靈活運用補血成方,研制補血新方,治療急慢性失血病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朱杰[10]認為慢性腎炎多屬于中醫陰水之范疇, 其病變的中心環節為本虛標實。本病表現為肺脾腎三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傷, 標實主要為邪毒、水濕、瘀血。臨床多表現為氣血不足、陰陽失調、臟腑虧虛, 兼有陰虛者亦為多見。久病多兼瘀, 但慢性腎炎自始至終都存在氣虛的病理變化,氣虛是其關鍵。筆者在臨床中對氣虛血瘀型慢性腎炎患者,依據中醫辨證分型,以補氣溫陽活血化瘀法對其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療效滿意。郝建瑩[11]采用補肺益脾溫腎法治療變應性鼻炎60例,取得了較滿意療效。
3 實驗研究
王健[12]在古今學者對補陰法及衰老認識基礎上, 提出“陰虛乃衰老之本”的觀點, 根據補陰法功能及衰老機制對補陰法延緩衰老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并借鑒己有陰虛證動物模型, 進行了部分免疫學實驗研究。結果提示陰虛是衰老的基本機制, 補陰法有延緩衰老的作用。補陰法可用于防治老年病及延年益壽。故補陰法不僅可糾正衰老時的陰虛表現, 亦是改善衰老時陽虛、血瘀征象的重要方法。實驗結果提示陰虛是衰老的基本機制, 補陰法是延緩衰老的基本法則。經現代研究證明, 補氣藥在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尤其黃芪還有調節體內自由基作用。糖尿病氣虛患者經黃芪治療后, 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明顯降低, 而丙二醛(MDA) 水平升高, 表明糖尿病氣虛證確實存在著自由基平衡失調, 而黃芪能增高糖尿病氣虛證患者SOD水平, 減少脂質過氧化產物MDA, 調節自由基平衡, 使機體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氣血陰陽再平衡[13] 。朱新平運用滋陰清熱, 補氣健脾法以補氣養陰降糖飲治療2型糖尿病, 方中重用黃芪、黨參、白術補氣健脾, 起到了很好的促進胰島素分泌, 降低血糖作用[14] 。另外, 在改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方面, 補氣藥也有很好的表現。如強茗研究發現加味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補氣, 能減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癥狀, 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環及神經營養功能, 對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較好療效[15] 。另外, 楊小翠等用藿樸夏苓湯合玉屏風散治療肥胖型玉糖尿病腎病發現其在減少尿蛋白, 改善腎功能方面有良好效果。且現代藥理研究中, 玉屏風散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促進腎炎病理修復的作用, 因此在此類患者中運用取得了一定的療效[16] 。黎明東[17]通過補益正氣法對于持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免疫力及營養狀態的影響,為減少CAPD患者腹膜炎發生率,以及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提供依據,為腹透患者提供一個有效、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的治療途徑。 方法將符合入選標準的CAPD患者30例隨機分為兩組:①治療組16例,給與常規治療護理加補氣湯,每天一次;②對照組14例,只給與常規治療護理,但不予中藥治療。兩組均以治療4個月。在4個月后分別測定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血液分析、腹透液分析、細菌培養、白蛋白水平、T淋巴細胞亞群并收集對應時間段的臨床癥狀進行積分,及予臨床上常用的整體評估(SGA)作營養分級,結果采用SPSS 16.0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進行前后對照及組間對照,分析研究對象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和意義以及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 結果1.治療組治療后相對于對照組腹膜炎發生率明顯下降(P<0.01)。2.治療組癥狀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3.治療組SGA營養分級由2~3級恢復到0~1級,營養不良指標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治療組免疫功能顯著提升(P<0.01)。
總之,補法是目前爭論較多的一個治法,現代有將補法理解,僅為補益氣血陰陽,又有廣泛致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協調臟腑功能的。即凡人體陰陽失調的病證均可采用補法治療,補法之內涵也太泛泛。
補法作為中醫治療的大法,現代對其理論的應用研究比較豐富,在《黃帝內經》理論的指導下,作了多方面的發揮,已從文獻、實驗、臨床運用等不同方面作了較深入的探討,療效值得肯定,但對《內經》中的補法理論尚未做系統的整理與深入研究,因此,對《內經》補法理論的內容作更進一步的深入整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3
[2] 王鴻儒.補法的運用.云南中醫學院學報[J],1989,12(3):31-32
[3] 何任.論補法.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J],2008,32(5):315-316
[4] 方藥中,補法.陜西中醫[J],1981,5(1):40-41
[5] 張珍玉,補法的運用[J].中醫雜志,1989,8(1):452-453
[6] 仝選甫.補氣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應用[J].中醫雜志,2002,43(7): 531-532
[7]苗英麗.補氣法在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 ,2010,11( 3 ):43-44
[8]汝明.補氣法在產后病治療中的應用[J]. 湖北中醫雜志,2002,24(9):23-24
[9]劉欣,補血法及其在急慢性失血病癥中的運用[J],吉林中醫藥,2010,30(2):97-98
[10]朱杰,補氣活血法治療慢性腎炎30 例[J],吉林中醫藥,2005,25 (12): 7-8
[11]郝建瑩,補肺益脾溫腎法治療變應性鼻炎60 例[J],中醫雜志,2006, 47 (6)?423?
[12]王健,補陰法與延緩衰老[J]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0,24(4), 294-295
[13]楊宏杰, 張丹, 鄭敏等. 黃芪對糖尿病氣虛證患者自由基影響的臨床研究[J] . 四川中醫, 2006, 24( 4 ) : 55- 57.
[14]朱新平. 補氣養陰降糖飲治療2 型糖尿病82 例觀察[J] .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07, 23 ( 7 ) :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