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1 17:12: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站開發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收集網站素材
網站的定位明確以后,就可以到企業去收集相關用于網站建設的素材。素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宣傳冊等,這些素材應當包括企業本身介紹的,也應包括企業產品的。對這些素材要進行整理形成文檔,為以后的網站制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網站的規劃
(1)采用何種開發技術制作網站前要根據具體的網站選取相應的開發平臺和運行平臺、開發工具和開發技術?,F在比較流行的開發平臺有兩個,一個Windows操作系統下的IIS,主要的開發技術是ASP、,數據庫一般采用SQLSERVER或ACCSESS。另一開發平臺是Linux操作系統平臺下Apache,開發語言一般為PHP,數據為MySQl。網站的頁面開發工具可以選擇微軟的網頁三劍客。
(2)網站的風格設計網站風格是指一個網站的整體形象給瀏覽對象的一個整體感受,是站點與眾不同的特色,通過它可以展現出企業形象、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整體風格應當體現在網站的結構設計、色彩和內容的各個方面。每個企業網站都應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應是產品介紹的一個簡單的羅列。
(3)網頁的色彩搭配在設計網頁時,一定要根據企業的特點和產品的特色選擇色彩,使網頁中的文字、圖片和色彩搭配美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要根據企業特色選擇主色調,根據主色調選擇輔色調,做到主色突出,輔色調與主色調互相協調。
(4)網站的版式設計網頁的版式設計指如何合理的美觀的把各個網頁元素合理組織起來。首先要考慮頁面的大小,考慮用戶屏幕的分辨率,要確保瀏覽器滿屏時不出現滾動條。網站的首頁不要做得太長。此外要選擇具體的布局版式,比如T型布局、“口”型布局、“三”型布局、POP布局等。
(5)網站的欄目設置一般企業網站應包括:公司簡介、產品介紹、服務內容、價格信息、聯系方式、網上定單等基本內容。根據以上設計,開發者用作圖軟件Photoshop或Firework給用戶做出三個或以上方案的頁面效果圖,供用戶選擇。效果圖包括網站首頁、欄目頁和內容頁。用戶可以選擇其中滿意的效果圖作為網站的開發方向,如果效果圖用戶不滿意,可以在此基礎上修改。當效果確認好了以后,就可以進行頁面的制作了。
4網站頁面的制作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使用DIV+CSS技術進行頁面排版。首先要對效果圖進行頁面布局,根據布局結果對效果圖進行切片,將切出的圖片保存成需要的格式。在站點建立以后,需要制作CSS樣式文件和相關聯的XHTML文件。通過DIV和CSS技術分別制作網頁的背景、Logo、導航、頁面內容的版式、網站的超鏈接等。最終把效果圖轉化為HTML網頁文件。網頁的前臺界面出來以后,可以著手進行動態網頁部分的設計,并最終與后臺數據庫進行連接,實現網站的最終效果。
(三)高階課程群設置
網站開發高階課程設置包括B/S項目實訓、IT項目管理等,旨在使學生完善網站開發過程及后期拓展,將學生培養成為具備網站開發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通過B/S項目實訓的實戰環境,學生可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自然地掌握和完善相關技術和知識,并提高動手能力和豐富項目開發經驗。并借助IT項目管理來構建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與明確IT項目管理的方法和過程,進而完善整個網站開發。
二、網站開發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成因
近年來,國家積極鼓勵高等院校啟動教學團隊建設項目,來確保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學院也相應出臺了各項政策,積極鼓勵教學團隊的建設。我院信息管理教研室根據行業的發展與崗位的需求制定了以上網站開發專業方向課程群,但由于教師專業水平的差異、課程難易程度的不同以及缺泛完整網站開發的經驗等因素,大部分教師只能講授其中一兩門課程,對課程在網站開發中的定位以及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不足,不能從培養學生綜合技能的角度上,對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不能對學生開發一個完整的網站進行指導。多門課程出現內容重復、內容斷層的事情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培養技能型高級人才目標的實現。
三、網站開發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網站開發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推進教學改革。具體表現為一下幾點:
(一)團隊結構的優化
專業內容、組員學歷、職稱等結構以及梯隊建設、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優化;培養1-2名網站開發項目帶頭人。精通網站開發各種工具與技術,很好地指導其它教師授課和開發各類網站。
(二)團隊水平的提高
通過深化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加強教材建設與資源的利用,將科研轉化為教學成果進一步提高團隊的水平。培養4-5名網站開發課程骨干教師。了解網站開發流程、相關技術與工具,及對應課程和課程之間的關系,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開發網站,能熟練地講授3門以上相關課程。
(三)課程群教學水平的提高
對網站開發相關課程作為一個課程群進行建設。審查現有教材章節的安排,對課程的內容進行適當增減,突出各課程之間的前后關系和內在聯系。修改現有的課程設置,突出學生網站開發技能的綜合能力和實戰能力的培養。合理分擔團隊教學任務,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四、網站開發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規劃
(一)科研促進教學
教學團隊應積極樹立以科研促教學的意識。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論文、著作、項目開發實踐經驗)滲透進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網站開發技術。
(二)優化團隊結構、提高教學水平
加強學習、培訓,優化團隊專業結構。組建興趣小組,以教師自學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和教師參加相關專業課程的培訓,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選派教師進駐企業參與項目實踐,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繼續深造加強梯隊建設,提高團隊學歷層次。并促進教師職稱晉升,優化團隊職稱結構。
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多方面實現課程群教學改進。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學習網站等)進行教學,建設共享教學資源平臺。采用集體備課方式,合理制定教學內容。加強校企合作,讓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企業項目實訓,從而實現實踐教學校內校外相結合。
五、結束語(下轉第2頁)
(上接第133頁)網站開發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仍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在此過程中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教學團隊的建設需要不斷的增強自我學習能力和汲取外界先進的思想,這些在教學團隊持續建設中都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白楊.網站開發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討.高師理科學 刊.2008.
[2] 羅俊 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探討 文科愛好者 2009.
[3] 高俊強、陳紅 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 2009.
一、本班特色:網絡教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的老師主講,利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的數據庫資源授課。
二、培訓內容:
1.數字信息資源及其檢索概論
2.著名綜合檢索工具及常用中英文參考數據庫
3.全文數據庫和全文服務
4.事實和數值型數據庫
5.網上免費學術資源及其利用
6電子期刊及其使用
7.數字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課題查詢、論文資料搜集、學位論文開題、科技查新)
三、培訓方式:網絡教室全天授課,根據報名先后順序安排上課。
四、培訓時間:2010年8月23-27日
五、培訓地點: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北京)
六、培訓費:1 000元(含資料費、餐費、機時費)
數字圖書館前沿技術系列培訓
――Web2.0網站開發實戰攻略
一、招生對象:全國各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專業系統圖書館及中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圖書館從事技術管理和網站開發人員。
二、師資力量: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及網站開發機構的專家授課。
三、課程特點:內容新穎超前,授課模擬實戰,突出技術應用,實現學用結合。
四、培訓內容:
1. RSS、Wiki、Blog技術開發應用 2.Mashup
3.NSN 4.StarL Page
五、培訓時間:2010年9月20-24日(20日報到)
六、培訓地點:成都
七、培訓費:1 500元(含學費、資料費)
說明:
1.以上培訓班結業后,頒發人事部認證、中國繼續教育學院頒發的《繼續教育證書》,本證書所載內容列入人事部在全國實行的繼續教育登記制度內容,作為晉級、評職稱的參考依據。
2.參加培訓者以早報名為宜,以便我們及時向您通報開班信息。
3.培訓班在開班前20天截至報名,前15天下發正式報到通知,請以正式報到通知為準安排差旅。
4.請登錄學會網站:www.csla.org.cn查看最新培訓信息,如不一致請以網站公布為準。
5.學會網站還將陸續公布2010年新的培訓項目,請注意查閱。
培訓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北四環西路33號,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郵政編碼:100190聯系人:王瑩瑩
郵箱:wangyy@mail.lac.cn
電話:(010)82626812,(010)82626611-6225(6231)
1.2理論與實踐脫節,實踐教學課程比例偏少。大部分理論課程老師都沒有電子商務方面的實踐經歷,因而在理論課程的講授中,往往是比較注重對知識點的講授,更多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沒有考慮到所講授的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崗位工作中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同時在實踐教學中,實踐課老師也沒有在實踐環節要求學生需要把哪些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這樣使得理論和實踐相脫離,實踐教學的效果也就比較差。近年來,雖然大多數本科院校都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增加了一些實踐課程,但實踐課程的比例總體來說還是比較低。
1.3校內實踐教學資源缺乏。目前,我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大多設立在經濟管理學院,而很多本科院校歷來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資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沒有建立比較好的實驗實訓室,實驗室的設備陳舊,實驗實訓軟件較少,甚至有不少軟件已經落后于現有的應用。
1.4校外實踐基地空有其名,學生去校外進行實踐的機會缺乏。為了配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很多院校與企業簽訂了電子商務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希望解決學生的實踐問題,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只是停留在協議上,由于經費、管理等種種原因,大部分學生沒有去實際公司實踐,根本不了解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情況。
2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需求,調整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形成了以六大技能(基礎技能、商務技能、網站建設技能、網絡營銷技能、數據分析技能和網絡創新創業技能)培養為核心內容的遞進式不間斷實踐教學體系。電子商務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計劃見圖1。
第一學期,邀請電商企業代表與學生互動交流,使剛進校學生初步接觸電子商務,通過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的興趣,初步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
第二學期,學完《電子商務概論》后,與之配套的安排電子商務模擬實訓,通過模擬實訓是學生對電子商務模式及其流程有比較全面的理解。另外安排計算機基礎實踐使學生具備使用計算機及網絡的基本技能,具備信息文案的編輯技能。
第三學期,除了《VB程序設計》課程實驗、還安排網頁設計與制作實踐課程,為后續網站設計與開發打下基礎。在期末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VB語言課程設計》。在實習基地,來自IT企業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從基地實際完成的工程項目中結合課程內容抽取部分模塊對學生進行項目開發指導,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編程能力和程序設計的規范性。
第四學期,數據庫與動態網站開發,使學生具備一套網站開發和設計的完備技能。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以增強未來就業能力。在期末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網站開發課程設計》。在實習基地,來自IT企業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從基地實際完成的工程項目中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網站開發指導,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網站開發能力。
第五學期,網絡營銷實踐與美工平面設計,使學生掌握網絡營銷各項基本技能及美工平面設計的基本技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在期末分批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網絡營銷課程設計》或《美工及平面設計課程設計》。
第六學期,通過畢業生的反饋,大多數從事電子商務領域的畢業生認為數據分析對工作幫助以及未來的提升幫助很大,開設SPSS數據統計分析將能提升學生數據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數據分析技能。移動商務實踐課程將使學生跟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擴展學生的就業空間。
第七學期,跨專業綜合實訓與網商創業實訓將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可以通過校企聯動面向畢業生提供仿真和真實項目,鍛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第八學期,定崗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定崗實習鍛煉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選擇畢業(論文)設計的題目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
3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
實踐教學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必須使得實踐教學有效實施,讓學生達到預期的實踐能力提升的目的。
3.1明確崗位主要能力要求,科學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的目的必須明確,要在對電子商務核心崗位群及崗位主要能力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礎上,根據崗位能力的要求來設計實踐課程。
3.2科學設計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促進實踐能力培養的提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注意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實踐能力真正能夠提升。
3.3加大經費投入,建設好校內實驗室。校內實驗實訓是學生實踐的主要場所之一,為此,學院要加大實踐經費的投入,購置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模擬軟件,為學生提供電子商務的模擬實踐環境。
3.4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實踐基地真正成為學生實踐鍛煉的場所。學校和企業要改變觀念,校外實踐基地是企業提前介入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場所,因此,校外實踐基地要真正做深做細,讓學生真正的在崗位工作,這樣才能實現多贏。
該計劃書旨在闡述浙江工業大學浙西分校網站開發的目的和開發計劃,以及對于各階段
具體的開發步驟和過程,為開發過程提供必要的依據以及起到綱領性和指導性的作用
。
1.2項目背景
該項目為現有浙西分校網站的升級和更新,隨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原網站全部采用靜態頁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需求,并且給網站內容的更新和維護造成極大的困難和代價,在此基礎上,需要重新設計和開發,該項目立足于學校校園網建設,作為校園網 Web服務中的前瞻性開發,今后校園網中提供的Web服務的Web服務器由各職能部門分級建設管理和維護,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多采的信息資源,如圖書資料信息庫、校內網上學校、課件點播、學校教育科研論文和教案試題庫、團委學生會網站等
1.3定義
1. Pentium
2. IIS
3. ASP
4. ADO
5. ODBC
6. HTML
7. SQL Server7.0
8. TCP/IP
1.4參考資料
1.項目概述
1.1工作內容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3-5575-02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Websit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uter Room
NI Zhi-hong,WANG Yun-zhu
(Computer Center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goal and website features of Computer Center lab of our university, the paper presentes system ar? chitecture and design of Computer laboratory management website and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of MySQL database and PHP in the ap? plication of this site in details.
Key words: network station construction; database; PHP; MySQL; MVC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其他學科應用,學校計算機機房數量越來越多。如何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一個先進實用的機房試驗平臺,做到資源共享,優化機房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減輕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勞動強度,方便機房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管理者與以上人群之間的溝通與交溝通。
1機房管理網站的建設目標和各模塊簡介
機房管理網站是針對學校計算機實驗室分散的特點,為了保證各機房的協調運行,滿足實驗教學信息管理需要,滿足各級管理人員和教師、學生的信息需求而開發的。因此,我們根據訪問者的需求將機房管理網站劃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1)通知與公告模塊:在這個模塊中機房課表及相關課程機位占用情況,指導學生合理選擇業余上機時間,當有特殊情況需要調停實驗課程或因考試等原因臨時占用機房時也在這個模塊中及時公告。
2)學習與交流模塊:我們在這里為廣大同學提供了一些課程的課件視頻等資源,同時提供了一個簡易的學習交流平臺。
3)資源下載模塊:提供常用軟件、電子書等資源的下載。
4)網上調查模塊:利用此模塊對上機學生不定期地進行一些網上調查,及時了解學生相關狀態。
5)規章制度模塊:提供“機房安全制度”、“機房工作人員守則”、“計算機網管理暫行辦法”、“實驗室開放制度”、“運行室管理制度”、“開放式計算機機房守則”和“上機實驗守則”等各項規章制度,使實驗室得以規范、安全的正常運行。
2網站的運行平臺及其開發工具
LAMP是基于Linux,Apache,MySQL和PHP的開放資源網絡開發平臺,互聯網上70%以上的網站訪問流量都是由它提供的。它免費、高效、開發迅速,它是最強大的網站解決方案。因此我們也選擇LAMP作為機房管理網站的運行平臺。
為了進一步提高開發效率我們還引入了一種PHP開發框架—ThinkPHP,它是一個基于MVC設計模式的面向對象的輕量級PHP開發框架。引入此框架后網站的設計與開發變得極其有條理,我們只需要根據ThinkPHP的約定在項目的Lib目錄下的Action目錄中加入需要的控制邏輯,在Lib目錄下的Model目錄中建立需要的模型的定義,在Tpl目錄中放置頁面模板即可完成網站的開發。
在開發工具的選擇上,我們使用Adobe公司著名的網站開發工具Dreamweaver進行頁面模板的設計,使用Oracle公司免費開源的NetBeans進行PHP編碼,使用小巧的Navicat進行MySQL數據庫的管理,網站上的圖片、動畫分別使用Adobe公司的Photoshop和Flash進行編輯與制作。
3網站開發的關鍵代碼
網站開發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ThinkPHP框架下訪問MySQL數據庫,顯示查詢結果,根據用戶提交的內容更新數據庫相關數據。下面介紹具體實現方法:
1)ThinkPHP支持多種數據庫連接方式,最常用的是修改項目配置文件,加入數據庫相關配置項,項目配置文件位于項目的配置文件目錄Conf下面,文件名是config.php,相關配置如下:
//項目配置文件
return array(
//數據庫配置信息’DB_TYPE’=>’mysql’,//數據庫類型
’DB_HOST’=>’localhost’,//數據庫地址
’DB_NAME’=>’app_ccmanage’,//項目數據庫的數據庫名’
DB_USER’=>’root’,//連接數據庫的用戶名
’DB_PWD’=>’root’,//連接數據庫的用戶密碼’
DB_PREFIX’=>cm_’,//項目數據庫中數據表的前綴
//其它項目配置參數
);
2)若要取得ccmanage數據庫中cm_news數據表中“status”字段的值為1的前10條記錄,使用如下代碼:
$News=M("news");//實例化News對象
//從數據庫讀取相關數據,保存到$NewsList數組中
$NewsList = $Newswhere(’status=1’)limit(10)select();
$thisassign(’newslist’,$NewsList); //根據$NewsList數組給模板變量newslist賦值
$thisdisplay();//通過調用display方法,調用對應的模板文件輸出相關的變量
3)根據用戶提交的信息,添加系統管理員:
$User = M("User"); //實例化User對象
//將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密碼信息保存到$data數組中
$data[’username’] = $_POST[username];
$data[’passwordl’] =$_POST[password];
$Useradd($data); //調用add方法在User表中追加記錄
4)修改指定的管理員用戶密碼:
$User = M("User"); //實例化User對象
//要修改的數據對象屬性賦值
$data[’passwordl’] = $_POST[newpassword];
$Userwhere(’id=’.$_POST[id])save($data); //調用save方法更新指定用戶數據
5)刪除指定的管理員用戶:
$User = M("User"); //實例化User對象
$Userwhere(’id=’. $_POST[id])delete(); //調用delete方法刪除指定用戶數據
在實際網站開發時還要涉及到網站顯示模板的制作,模板變量的輸出等等,這里限于篇幅的限制就不在贅述。
4結束語
該文利用ThinkPHP框架在LAMP平臺上快速構建了一個機房管理網站,很好地解決了當前分散的多個機房在管理和維護中的問題,不僅方便上機用戶及時準確獲取機房運行狀態,還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當然該網站現在僅是為上機用戶提供了一些簡單的服務,相信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發展,網站功能將也隨之擴充,更好地服務上機用戶。
參考文獻:
[1],張文科,程書紅.網絡互聯實驗室的建設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8(77).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12-0006-04
教育技術是教育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教育技術學專業是研究現代技術手段在教育教學應用的一門學科。2015年,呼倫貝爾學院提出學院向應用型本科轉變的新思路,教育技術學專業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有廣義和俠義之分,廣義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目標、內容、管理和條件支撐體系構成的整體;狹義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它是在教學計劃中體現的、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合理的教學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配置,建立起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的教學內容體系。[1]本文研究的實踐教學體系指其狹義的范疇。
一、 確定專業實踐能力
學習需求理論認為,學習需求是學習者目前的狀況和期望達到狀況之間的差距。[2]因此,我們通過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確定學生應具備的專業實踐能力。
首先,我們采取網絡問卷的形式隨機對2011屆至2015屆畢業生展開調查,共有74名畢業生填答該問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畢業生目前的就業去向;其次,就畢業生集中的行業或崗位,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并對相應的單位進行了走訪。從而確定我院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進而確定專業實踐能力。
1.問卷調查結果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院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中,有49%的學生從事專業對口或與專業相關度比較高的工作,其中29%的學生從事教師職業,且絕大部分為信息技術教師;20%的畢業生從事數字媒體技術相關工作。51%的學生從事其他工作如在企事業單位做文職人員、自己創業等。具體如圖1所示。
2.畢業生跟蹤及用人單位反饋結果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我們選擇信息技術教育和數字媒體技術兩個方向,分別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深入調查,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1)信息技術教育方向。這一方向的學生大部分進入中小學成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具體工作內容不僅僅是教授信息技術課程,還包括計算機機房的建設與維護,有的教師還承擔全校教師計算機使用技能、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學校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維護,學校網站的建設和維護等工作。有畢業生調侃說“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只要和計算機相關的工作都要信息技術教師出面解決。
(2)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從事這一工作方向的畢業生主要工作內容集中在三個方面:影視作品制作、圖像處理、動畫制作。
3.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將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掌握教育技術學科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專業能力,能夠在教育領域從事信息技術教育、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和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教育電視節目編制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并且根據學生就業崗位定位了“信息技術教育”和“教育電視節目制作”兩個培養方向。
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具備的能力進而分解為以下三個方面:(1)知識結構:①能較為全面地掌握與本學科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基礎知識。②能較為系統地掌握從事教育技術工作所需要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術等專業知識。③能了解與本學科領域相關的戰略、政策、法規、標準、前沿進展和發展趨勢。(2)能力結構:①具有對數字化教學環境進行設計與開發的能力。②具有對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設計與開發的能力。③具有對數字化教學過程進行設計與實施的能力。④具有綜合解決信息化環境下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3)素質結構:①恪守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教育學素養、信息素養、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求實創新意識。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交流溝通、團隊合作、終身學習的能力。③具有健康的體魄,掌握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3]
4.確定專業實踐能力
根據上述專業培養目標,進而將專業實踐能力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1)具有對數字化教學環境進行設計與開發的能力。(2)具有對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設計與開發的能力。(3)具有對數字化教學過程進行設計c實施的能力。詳細如表1所示。
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
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主要依據下面五個原則構建。
1.實踐教學體系的系統性
作為實踐教學體系而言,其功能是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本身就是一個小的系統,由系統內各個要素構成,從實踐教學環節角度來講是由實驗課程、畢業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第二課堂活動組成,因此需要這些環節互相協作完成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這一系統又置于專業人才培養這一大的系統內,還應考慮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開展活動。
2.實驗課程的基礎性
這里的基礎性并非指實驗課程的實驗類型為基礎性的驗證型實驗,而是指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實驗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實驗課程可根據實驗的難度依次設置為驗證型實驗、應用型或綜合型實驗、研究型或創新型實驗。
3.實踐能力培養的延續性
為避免“熊瞎子掰苞米”的現象,即學生隨著一門課程考試的結束,該門課程相應的知識與技能便隨之丟棄,到畢業時發現大學似乎沒有學會任何專業能力。在我國著名教育學家皮連生所著的《教學設計》一書中指出:練習是影響動作技能最重要因素。[5]因此,將第二課堂活動與實踐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以興趣小組、專業技能競賽等形式,在實驗課程結束后的學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將所習得的技能不斷練習,做到實踐能力培養不斷線。
4.學生的個性化
在班級授課制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真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因此,在滿足學習者特征方面,首先在實驗課程教學中,要以班級全體學生為對象,根據班級授課制的特點,使得教學滿足絕大部分學習者需求;其次,結合第二課堂、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不同,分設不同方向讓學生選擇學習。
5.實踐能力的綜合性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應用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3+0.5+0.5”的培養模式,即本科前三年以校內教學為主,進行專業基礎培養,把“學以致用”的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大四第一學期為專業實習,第二學期為教育實習,大四第一學期完成畢業論文開題,第二學期完成畢業論文寫作。專業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的目的是將前三年所學理論和實踐知識進一步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綜合考慮所有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課程,畢業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第二課堂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構建出如下實踐教學體系(如表2所示)。
在構建實踐體系過程中,我們考慮了實踐教學體系的系統性、實驗課程的基礎性、實踐能力培養的延續性、學生的個性化、實踐能力的綜合性等方面。
1.數字化教學環境設計與開發能力
數字化教學環境設計與開發能力主要包括現代媒體使用與維護能力、計算機網絡建設與維護能力、網站建設與維護能力。
(1) 現代媒體使用與維護能力
根據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從事信息技術教師的畢業生幾乎全部會涉及計算機的維護、電子白板的使用與維護、投影媒體維護等現代媒體的使用與維護工作,在其他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也有近一半畢業生的工作內容與這一能力相關。
這一部分能力是學生不可或缺的,但教學內容卻并不多,因此主要通過“實驗課程+第二課堂+教育實習”三個實踐環節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①實驗課程。前述本部分能力涉及教學內容較少,因此主要在“教育技術與媒體”這門課程中安排部分章節講授知識并進行實驗練習 。實驗主要以驗證型實驗為主。通過該課程的實驗,學生能夠對計算機進行基本維護,能熟練使用電子白板、投影等現代媒體并進行簡單的檢查、維修。
②第二課堂。針對這一能力,第二課堂主要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貫穿于“教育技術與媒體”課程開設之后的各個學期,主要是針對教室的計算機、投影等媒體進行日常維護。
③教育實習。本專業學生在教育實習中,除需完成與其他專業相同的工作內容,還應協助實習學校完成多媒體設備的維護工作。
(2)計算機網絡建設與維護能力
計算機網絡建設與維護能力主要通過“實驗課程+第二課堂+教育實習”三個環節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
①實驗課程。主要是在“計算機網絡”理論課的基礎上開設對應的實驗課程,通過實驗課程的訓練,學生可以構建小型局域網。
②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建立,貫穿于計算機網絡課程開設之后的各個學期。主要針對學院網絡中心、教學用機房進行網絡的維護。
③教育實習。本專業學生在教育實習中,除需完成與其他專業相同的工作內容,還應協助實習學校完成計算機機房網絡的維護工作。
(3) 網站建設與維護能力
網站建設與維護能力主要通過“實驗課程+第二課堂+畢業實習”的實踐環節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
①實驗課程。在相關理論課的基礎上,針對網站建設的實驗課程主要有數據庫開發、JAVA程序設計、靜態網站開發、動態網站開發等。學生需要在課程中完成大量基礎性、驗證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逐步積累。
②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貫穿于動態網站開發課程開設之后的學期。以模擬或真實情境的方式組織學生開發用戶需要的網站。
③畢業實習。畢業實習主要設有綜合實踐項目“學習網站的開發”, 以模擬或真實情境的方式組織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開發用戶所需的學習網站。
2.數字化資源設計與開發能力
數字化資源設計與開發能力主要包括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網絡課程開發能力、教育電視節目制作能力。
(1)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能力
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能力主要是在學與教的理論基礎之上,結合系列件如flash 、PowerPoint等,培養學生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能力。實踐能力培養主要通過“實驗課程+第二課堂+畢業實習+教育實習”四個環節實現。
①實驗課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能力除主要核心課“多媒體課件設計”和“多媒體課件開發”之外,還包括計算機應用(主要涉及PowerPoint軟件的使用)、flas制作等基本軟件的操作和相關理論的支撐。學生完成該系列實驗課程后,能夠使用常用軟件如PowerPoint、flash等軟件制作所需多媒體課件。
②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主要以興趣小組的形式,以真實任務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
③畢業實習和教育實習。以真實任務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
(2)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
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是在多媒體課件制作、動態網站開發能力的基礎上,在遠程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培養,主要實踐環節包括“實驗課程+畢業實習”。
①實驗課程。支持該能力的核心課程為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其實踐體系中還包括網站開發能力及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在前述網站開發能力和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中已經敘述)。通過完成該系列實驗課程,學生能夠根據需求完成某一門網絡課程功能模塊的設計、網站的架構、網絡課程資源及學習環境開發等系列工作。
②畢業實習。以真實任務的方式布置學生完成綜合性實踐項目。
(3)教育電視節目制作能力
教育電視節目制作能力是在電視節目策劃、編導等系列理論課的基礎上,在攝像技術、非線性編輯等技術的支撐下的一項綜合能力。主要實踐環節包括“實驗課程+第二課堂+畢業實習”。
①實驗課程。教育電視節目制作能力的相P實驗課程包括基礎實驗課“攝像技術”、“非線性編輯”,以及核心實驗課程“教育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通過這一系列實驗課的教學,學生可以合作完成教育電視節目的策劃、稿本寫作、拍攝和后期編輯工作。
②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主要以興趣小組的方式,布置真實任務讓學生完成作品。是對實驗課程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③畢業實習。畢業實習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任務,實現綜合技能訓練。
3.數字化教學過程設計與實施能力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主要涉及設計的能力,并不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實施能力,但是需要學生具備依據實施過程及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和修改設計方案的能力。這一能力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完成,同時在教育實習中進一步加強。
(2)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能力。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能力既包括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能力又包括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能力。主要是通過“實驗課程+教育實習”的形式完成。
①實驗課程。主要是在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之上,針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設計并實施教學,從而訓練學生的教學基本技能。通過該實驗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按照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對任意一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進行設計并開展教學。
②教育實習。教育實習是在實際的情境中,即在中小學課堂中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能力的提升及完善。
上述描述中未提及畢業論文,是因為畢業論文要求學生在大學四年所學知識基礎上,圍繞專業、結合自身興趣、愛好、特長,自行選擇題目完成,因此這一環節不具體與某一實踐能力相對應,但具有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功能。
四、總結
任何一個院校的專業在設置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都需要首先考慮社會需求。圍繞社會對專業的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進而確定專業實踐能力和其支持體系。而這一過程又是不斷探索、驗證、修改和完善的動態過程。本文從對社會需求的調研、結合學生實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并解決了本校的一些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參照了其他院校很多經驗,也希望本文能為同行提供一點啟發。
參考文獻:
[1]侯翊,王建麗. 以金融保險專業為例談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0) : 87-92.
[2]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一、引言
《商務網站設計》是電子商務專業技術核心課程,目的了解網站的架構,掌握網站開發技巧和能力,特別是掌握商務網站設計與開發能力?!渡虅站W站設計》內容涉及靜態網頁制作、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動態網頁編程等內容,是一門難度特別大的技術綜合課程。
二、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由于《商務網站設計》集網頁制作、數據庫應用、網絡編程、系統開發設計于一身,技術性,專業性、實踐性、動力能力要求非常強。在教學中活動中,發現存在下列主要問題:
1.教材過于簡單
現在,社會上介紹網站開發程序和技巧的課本主要是二類教材,軟件和java編程?,F實用教程為例,由于同學剛學習網絡編程,所以教材往往會采用實用教程作為教材。教材首先介紹VS201運行環境,變量定義if語句forwhile循環,類屬繼承,基礎web控件內置對象,主要對象,數據控件GridView顯示數據,主題與模板,網站導航,XML數據傳遞和web服務。教材往往把各部分單獨介紹,沒有相互配合,完成整個系統,各個web控件、內置對象、對象、GridView的功能介紹得特別簡單,以方便學生了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教學案例簡單不連貫,教學方法以講為主
由于教材為適應初學者,數據庫操作只介紹一個表的查詢、插入、修改、刪除等最基礎操作;最重要的GridView控件只介紹數據查詢顯示,而GridView的分頁、鏈接字段、圖形顯示、刪除修改等特別重要功能,一概不說。前一章案例與后一章案例毫無關系,系統開發實用常用知識和技巧都不講?!渡虅站W站設計》比較高要求圍繞商品展示、商品查詢、購物車、下訂單支付等功能,完成商務網站開發,內容包括設計靜態網頁,數據庫的表,網絡編程,使它們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但教材對這些內容無從談起。
另外上課以老師講課為主,老師將網站制作需要的知識點,做成PPT,進行講解示范;學生通過簡單模仿老師講解的方法,完成網頁功能,造成老師教什么,同學就只會什么,沒有深入分析為什么,結果{殺了同學主動性創造性。
3.課程網站成擺設,互動性差
許多學校都要求老師建立課程網站,方便同學課后學習。老師與同學的互動主要是在課堂時完成;課后,老師與學生各忙各的,交互性差,只是通過課程網站完成,讓同學自主學習。
通常老師只是簡單把教學大綱、教案、課件PPT和相關視頻放到課程網站上,對課程網站內容更新慢,缺乏指導,沒有相互討論。同學上去,發現資料比較少,,更新比較慢,去了2、3次就不去了。課程網站缺少人氣,基本成擺設。
三、改革措施
1.加強教學內容
把常用實用的知識、編程技巧講深講透,把重要控件功能、程序、應用,反復講反復練,比如Gridview的自定義顯示數據、分頁功能、字段鏈接、選擇、修改、刪除等重要功能,相關事件、對應程序,擴展到如何使用Gridview控件在同一個網頁中完成顯示、修改和刪除,實現直觀方便完成數據管理功能。
2.以電子商務角度選擇案例,加以擴展
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熟悉、簡單B2C商務網站作為案例,比如網上書城,介紹商務網站基本功能―前臺:商務展示、商品查詢、詳細信息、購物車、下訂單、用戶登陸注冊,后臺:商務管理、優惠打折等功能;數據庫數據如何變化,才實現網上購書。最后逐步講解主要程序技巧,完成商品展示、購物車、下訂單等功能。
學生三四個人組成一組,分別選擇網上書店、海爾公司商務網站、C2C商務平臺等不同商務網站、或者QQ空間、社區論壇、軍事網站等作為項目,通過自主完成項目,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大大提高同學的開發設計商務網站的能力和經驗。
把商務網站的各個功能拿出來作為任務,由各個小組分別負責,組織分析講解要點和主要技能,全班同學討論,最后由老師點評。也可以把完成項目過程,遇到困難,收獲的經驗,或者學到技巧,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提高彼此水平。避免老師不管學生吸收能力,滿堂灌的現象。
3. 增強課程網站互動性
老師每次上完課,把上課內容、作業都放到課程網站,學生從課程網站下載資材,課后學習,完成作業并上傳到課程網站,方便老師檢查。學校規定每學期各門老師每周固定一個時間在課程網站與同學探討互動。老師把思考題、擴展案例放到討論區,讓同學上課程網站進行討論,指導學生學習,回答學生問題,并通過學生的表現,給出一定平時成績。
四、結論
《商務網站設計》是一門電子商務專業綜合性實驗性非常強的課程,要以真實的商務網站為精講的安全,即要對基礎知識講深講透,也要對重點控件熟練應用,發揮同學熱情和能動性,擴展到其他常用網站。課堂上課后,都需要加強互動,才能上好《商務網站設計》課程。
參考文獻:
一、“雙層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在教改新課程中的構建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是一門兼具設計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網絡技術入門課程。在該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學團隊通過調研后發現,在傳統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組織上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中單純介紹各個知識點的操作,忽視了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對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如何搭建整體網站”這一概念圖式沒有幫助。
(2)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介紹順序與“業內行家”制作網頁的實際操作順序嚴重不一致,不符合認知規律。
如使用上述“軟件功能介紹式”教學方法,學生學習完成后,面對一個實際的網頁制作項目時將面臨不知從何處下手的困惑。因此,教學團隊通過咨詢網站設計從業人員及研究借鑒相關社會培訓機構的教學經驗后,確立了在“網頁設計與制作”新課程中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思路。
F.J.Philip認為“項目驅動教學法(Project-BasedLearning,PBL)旨在引導學習者融入有意義的項目完成的過程之中,讓學習者積極地進行探究與發現,自主地進行知識的整合與建構,以現實的、學生生成的新知識和提高的完成項目任務的能力為主要成就目標,項目完成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學習活動進行的過程”。使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單一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對于知識點間的有機聯系及項目的整體解決方案有了清晰的認識,明白該如何去實際應用所學到的知識。因此,項目驅動教學法在一些實踐性與應用性強的課程教學中能夠發揮出色的效果,尤其適合計算機軟件與程序類課程的教學。
2007年開始,教學團隊以“項目驅動教學法”為基礎,并根據“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特點和大學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特性,經過一線教學實踐中不斷的試驗、調整,構建了“雙層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見下圖)。
“雙層”的含義是在課程教學中貫徹“課堂”與“實驗”兩條項目主線。“課堂項目主線”是指教師事先建立一個有代表性的范例網站,以介紹其開發過程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實驗項目主線”是指學生需要自主完成一個網站開發項目,以其作為實驗教學的主線。這兩條主線保持進度一致,相輔相成,實現教與學的最佳效果。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 課堂項目主線
教師在教學前設計制作教學范例網站,將教學大綱中所列出的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融入其中,使范例網站開發項目的分解子任務與大綱知識點一一對應。
在整個學期的課堂教學實施中,教師以實例演示的方式從頭至尾帶領學生學習感受范例網站從無到有一步步搭建的全過程。教學順序以“業內行家”從事網站設計開發的實際工作順序來安排,力求符合學生在學習操作性知識時的認知習慣。同時知識點由實際的子任務表述。隨著一個學期課堂教學的完成,范例網站也隨著一個個子任務的完成而搭建起來。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幫助學生將諸多知識點建構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獲得習得的成就感。
2 實驗項目主線
課程開始時,教師布置給學生一個貫穿整個學期的項目任務:學生自選主題,設計開發一個網站作品。學生項目作品開發的過程與課堂教學時范例網站開發的過程保持同步。這樣學生在課堂通過范例網站的實例學到的某一項知識技能,馬上可以在上機實驗時間內用于自己作品的制作,在一學期的課堂教學完成時也同時完成自己的網站作品項目。
同時,教師團隊考慮到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實驗的獨有特性(學時少、學生人數眾多、難以實現一對一輔導),將學生組成3~5人的協作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協作小組在小組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展開協同工作,共同解決問題。
“使用和展示作品,對工作進行反思和評價”是項目驅動教學法的關鍵環節。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組織開展一至兩次的“小組作品公開展示活動”,能夠有效地督促學生的開發進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小組間的相互學習借鑒,實現“以評促學”。
課程采用多元評量的評價方法作為學習評價的方式。教師在課程結束時組織“小組作品公開評議活動”,每個小組輪流公開展示自己的作品,回答臺下師生的疑問與提議,師生共同給予評價。為避免小組協同工作中時常出現的分工不平均情況,可利用“協作小組任務分配表”、“項目階段進程計劃表”和組內互評制度,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激勵和監督作用,并提高多元評量的信度。
教學團隊在華南師大2007~2009級20多個不同專業共56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中進行了教學模式試驗,共計收到學生小組網站作品1100余份,取得了良好效果。課堂教學和實驗任務的雙層項目驅動使學生不僅能夠迅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立即將知識技能靈活應用在實戰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協同工作能力,促進了問題解決和自主學習的開展。對于這種針對課程特色、考慮學生實際需求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多名團隊教師在學校各學期教學質量評估中均獲得學生的好評,平均得分遠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教學團隊撰寫的相關論文獲得2010年廣東省高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年會論文一等獎,并多次受邀在省教指委組織的教學模式專題研討會中向全省同行介紹經驗,受到廣泛認可。目前該模式已被借鑒推廣到“FLASH動漫設計制作”、“ACCESS數據庫”等同類教改課程的教學中。
二、基于“雙層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立體教材的設計開發
2009年,“廣東省高校計算機教改教材資源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教學團隊投入一年時間,采用全新的教材編寫視角,將“雙層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與課程知識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融入《網頁設計與制作》立體教材的組織編排之中,以實現教改課程的實踐經驗在高校間的推廣共享。
1 教學模式在教材中的體現方式
教學團隊依照“雙層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思路,以項目作品開發為主線,從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層面設計教材的整體架構。
(1)課堂教學層面。課堂教學中,雙層項目驅動教學的關鍵點在于教師對項目的選擇和教學設計,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①項目自身的主題內容必須適合學生專業知識或常識水平,方便學生理解,兼備實用性與強化實踐性;②將各知識點合理地融入項目開發的子項目或分解任務中;③項目開發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可將教學大綱要求全部覆蓋。據此,教學團隊在長期的教學經驗積累的基礎上,設計開發了“新疆之旅”教學范例網站,將課程大綱中的圖像處理、動畫制作、視音頻處理、網
頁頁面設計制作、站點維護等多方面的上百個知識點設計融入其中。教材中每個知識單元的“案例任務”模塊內容與范例網站開發的分解子任務一一對應,而大部分章節的編排順序則模擬真實網站開發項目的設計制作流程來安排,由此“點”、“線”結合,串起整體框架。同時,為了兼顧知識點表述的全面性和資源的豐富性,每個知識單元除了包含范例網站的分解子任務講解之外,還設計了“擴展知識”和“課后思考與練習”模塊。整個課程教學設計不僅圍繞上述三個原則,而且使學生在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又了解了旅游的相關知識和區域文化,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2)實驗教學層面。教材在實驗教學層面的“項目驅動”思路體現在:引導學生隨著課堂教學的進度在實驗時間中自主完成“主題網站設計開發項目”,以“做中學”的方式加速知識內化。各章的“本章學習指引”模塊及各知識單元的“課后思考與練習”模塊在功能上實現相互配合,對照實驗教學進度要求,為學生完成“主題網站項目”提供各個關鍵階段的規劃和指導。
2 立體化的教學資源設計
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元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總體結構上遵循“文字教材+學習輔助光盤+網絡學習平臺+技能實訓平臺”四位一體的立體化框架結構。為課程的教與學提供了靈活、開放的教學輔助資源和不拘一格的方法途徑。
立體教材各個部分在教學中承擔的職能具有不同的側重點:
(1)文字教材以項目方式引出各章的知識點和技能。讓學生能夠通過實際項目的開發,系統地掌握課程的應用技能和相關知識。
(2)學習輔助光盤是文字教材的拓展。每一個知識單元都將本書的教學重點內容錄入,并形成各知識點學習時間建議、知識點導讀、知識單元課件、制作素材、重難點操作演示、擴展知識、課后練習思考等對應的鏈接,為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清晰的指引。
(3)將教學內容中具有多樣性、動態易變性、拓展性的部分放在網絡學習平臺上。通過互動論壇,師生間和學生間能隨時就本課程的學習問題進行相互討論。
(4)技能實訓平臺構建了高度交互的真實環境。以練習為主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給出實時的評價與反饋以及動態多媒體教學鏈接,實現一對一的實訓教學效果。
以上述方式構建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不僅僅是各種媒體素材的簡單疊加,而是教學模式與各類資源有機、科學、合理的結合,形成了教與學的一套整體解決方案。在其基礎之上,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形成個性化的教案,學習者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來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2)11-64-02
Research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web site in university
Huang Lingna1,2
(1.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000, China; 2. Wuxi Higher Normal School)
Abstract: Students who have graduated also need to update and increase knowledge, but the ones who provid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are often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inu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link to supply a stage for learning and updating knowledge. The system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an be realized by using ASP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web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he site will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life-long educ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chool.
Key words: continuing education; ASP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0 引言
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踏上工作崗位后,仍然需要知識更新和繼續提高,而為他們提供培訓機會的大部分是社會培訓機構,作為我國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院校卻很少關注本校畢業生畢業之后的繼續教育問題。西方發達國家的高職院校都很注重普通教育與成人教育同步發展,而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卻只把注意力放在職前教育上,職后的繼續教育往往被忽視掉了。其實高職院校具有穩定、優質的師資力量、規范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教學環境,而且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往往比起普通的社會辦學機構更加能令人信服,因此如果高職院校能夠從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為畢業生提供繼續教育機會,不僅可以滿足畢業生的實際需求,也可以提高學校的競爭力。目前網絡教育的發展十分的迅速,發展網絡教育產業具有重要意義[1]:可以更加接近教育平等的目標,改善人才市場結構,緩解就業壓力,擴大內需,優化經濟產業結構。
1 系統功能分析
高校網絡繼續教育系統分為七大功能模塊,每個模塊的功能如圖1所示。
⑴ 學員模塊
畢業生首次登錄遠程繼續教育系統,首先要作為網校的新生進行入學注冊,新生注冊需要填寫畢業證書的號碼(一個號碼僅能注冊一次),注冊成功之后,可以選擇要學習的課程,學生憑借學號和密碼才可以進行學習、答疑、作業和測試。學校對于畢業一年內的學生繼續教育是免費的,滿一年之后再根據相關政策收取一定的培訓費。
[高校繼續教育網站][教學資源管理\&][學院管理\&][教師管理\&][測試設計\&][自主學習\&][師生交流答疑\&][教務管理\&]
圖1 高校網絡繼續教育系統總體結構圖
⑵ 教師模塊
該模塊主要進行教師資源的管理,包括新增教師信息、查詢教師資料、查看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結果等等。
⑶ 教學資源模塊
教學資源是否符合需要、是否豐富是一個教育網站建設必須首先考慮的重點。系統應該具有教學資源的上傳、更新、刪除、修改等管理功能。教學資源不僅僅是指上課用的教學幻燈片、教學視頻等資料,還有與課程有關的相關論文、文獻等資源,這些教學資源由任課教師上傳至本資源庫,供有興趣的學生課外參考研究。
⑷ 學習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