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9 16:41: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產業發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企業,它包括銀行、保險、證券、擔保、典當、信托和租賃業,在我市主要表現為前五種。近幾年來,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金融工作的政策部署,積極推動金融業改革、發展和創新,金融業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一)金融業規模發展壯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完善,自身實力大為增強。20xx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3.4億元、市級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702.7億元、各項存款余額586億元、貸款余額483億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141%、56%、104%和111%。保險業20xx年實現保費收入11.58億元,較20xx年增長57%。證券營業機構20xx年股票、基金及權證交易量實現87.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99%,今年1-5月份實現交易量204億元,比去年全年增長133%。擔保業和典當業有了初步發展。到20xx年底,全市各類信用擔保機構達11家,總注冊資本金1.1億元,累計擔保金額3.2億元。典當行達三家,業務開展良好。
(二)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益提高。國有商業銀行以資本充足率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積極進行股份制改造和商業化改革,20xx年銀行業實現利潤7.5億元,而20xx年虧損4.4億元,不良貸款率比20xx年下降了19.2個百分點。省銀監局評選的良好銀行中我市有3家入圍。昌潤典當公司自成立至今,沒發生過一筆呆壞帳,20xx年昌潤典當公司在全省96家典當行年審匯總中,排名第6位。
(三)金融改革和創新步伐加快。20xx年11月,城市信用社成功并入華夏銀行。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明顯進展,8家農聯社獲準發行了3.2億元的央行專項票據。目前,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日益完善,資本充足率逐步提高,盈利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保險企業推行的契約式聯防保險,得到了保監會的充分肯定。中間業務發展迅速,到20xx年底,全市銀行機構保函余額2.28億元、保理余額5.35億元、國內信用證余額1340萬元、國外信用證余額9084.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0.23億元、1.69億元、1240萬元和4224.5萬美元。
(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作用增強。各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引導資源配置、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作用,20xx、20xx和20xx年積極牽線搭橋,召開了三次大型銀企合作洽談會,共簽約資金320.97億元,涉及74個項目和138家企業,實現了銀企雙贏。20xx年到20xx年,年均貸款增加51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加貸款52.5億元。特別是工商銀行**分行連續三年進入全國工商銀行二級分行經營30強,20xx年名列第16位,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22.5億元,占全市所有貸款新增額的42.9%,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20xx年以來,各保險公司為社會承擔各類風險責任金共計2726.6億元,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保險金12.3億元,較好地發揮了經濟補償、穩定社會的作用。
(五)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先后組織開展了凈化信用環境系統工程、誠信金融創建、金融安全區建設、信用**建設等活動,有效改善了全市信用環境。20xx年,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促進經濟金融健康發展的意見》,把金融生態建設工作納入了對各部門和縣級政府的目標考核范圍。20xx年下發了《**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考核評價實施細則》,開展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評選活動,進一步優化了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20xx年,高唐縣被評為省級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市金融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金融的現代核心作用發揮不夠”,具體表現為:一是金融實力差,資源相對不足。金融業增加值總量(13.42億元),僅是濟南市(122.8億元)的10.9%,增速比濟南(22.5%)低10.5個百分點,比gdp增速低5.3個百分點,貸款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低于濱州近20個百分點。除按行政區劃設立的金融機構外,我們缺乏股份制商業銀行進駐。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山東設立分支機構的有10家,我市僅有華夏銀行一家。地方性銀行只有農村信用社。證券營業機構只有齊魯證券一家。擔保業實力太小,20xx年,我市11家信用擔保機構中,有5家未開展任何業 務,兩家已名存實亡。全市典當行數量少、規模小。
二是銀行信貸結構和市場工具結構單一。銀行市場結構過于集中,信貸資金過分集中于少數大中型企業。20xx年,我市十戶大企業新增貸款52億元,占全市貸款增加額的74%,導致投放到中小企業和農村的太少,新農村建設依然缺乏強有力的金融支撐。此外,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信貸等傳統業務領域,個人金融結算、理財、咨詢、等個性化、服務性產品嚴重不足,衍生金融工具發展滯后,基本沒有業務發生。
三是金融生態環境亟待改善。從金融企業風險看,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四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率為11.07%。從企業擔保方式看,抵押貸款較少,企業相互擔保、連環擔保過于集中,全市互保貸款占比約為80%左右。我市一家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其互保貸款涉及企業20多家,而另一知名民營企業8億多元貸款也都是互保貸款。如果一家企業經營不善,很容易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雙力破產就涉及到中通、鑫亞、東方內燃機等企業,教訓非常深刻。之所以企業相互擔保過于集中,是因為一些掛靠政府部門的中介機構辦理抵押貸款的評估、登記等手續繁瑣、收費過高。如某客戶在某行貸款1000萬元,評估、登記等各項費用合計為抵押物評估價值1700萬元的7%,占貸款額的1/10。從信用環境看,企業、個人征信體系建設不夠完善。不少企業不嚴格按照財會制度核算,對銀行信貸調查敷衍應付。有的企業誠信道德缺失,刻意逃廢債務,給銀行信貸資金安全造成一定風險。
二、 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
溫州、濰坊等地發展金融產業的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一是重視發展地方金融機構。20xx年溫州市轄內有5家農村合作銀行和5家統一法人聯社,農信社系統的存貸款規模占到全部金融機構的19%。溫州市明確提出要組建“溫州銀行”,加快地方資本市場發展。20xx年初,濰坊市政府決定建設金融街,吸引更多國內外金融機構進駐。德州市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擔保公司達到34家,最大的民鑫擔保公司注冊資金達2億元,累計擔保貸款27億元,擔保收益達7500萬元。二是注重理順管理體制。20xx年濰坊市將體改委改為金融證券業發展協調辦公室,統一協調境內各金融機構、企業,負責轄外銀行的引進和企業上市工作。20xx年該市成立了金融服務中心,向各股份制銀行免費提供業務工作場所和咨詢服務,目前已有浦發銀行、深發展、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匯豐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進入開展業務,同年,全市轄外銀行貸款達160億。為促進轄區內金融產業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建立了金融穩定聯席會議制度。三是重視金融改革和創新。作為中央銀行批準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近年來溫州信貸經營創新不斷涌現。20xx年6月,廣東發展銀行溫州支行在全國首家推出品牌(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業務。20xx年下半年,工行溫州市分行推出了貸款收益與信貸人員收入掛鉤,兩人直接審批,一般1小時之內可辦理完畢的“三包一掛”貸款營銷機制。農行溫州市分行推行了“五要素管理法”和首席客戶經理制,即在全市范圍內選擇27家重點掛鉤企業,由該行中層及以上干部分別擔任這27家企業的首席客戶經理,為企業高層出謀劃策,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服務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同時,針對中小企業的產權結構特色,溫州市各商業銀行積極推行“私貸公用”,即用老板的個人財產進行貸款,可以用作公司企業的發展。據調查,溫州市約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銀行貸款。按照等額置換、一次集中處置的辦法,濰坊市政府分別對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7.8億元和30多億元不良資產進行了集中處置,不良貸款占比下降到3%以內,大大增強了其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四是鼓勵發展民間資本市場。目前溫州大多中小企業仍然依賴于民間借貸。據估算,溫州用于民間借貸的資金不低于6000億人民幣。溫州有些縣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通過民間投資來解決,減輕了政府負擔。五是高度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和企業征信系統收錄溫州借款企業信息6萬余家,個人客戶信息40萬個。溫州本外幣不良貸款率僅為1.7%,在全國291個城市中,被評為5個金融生態級別最高的城市之一。濰坊市為規范企業融資行為,開展了企業資信評級工作,20xx年召開了首批銀行信用最佳企業授牌大會,對163戶信用最佳企業進行了表彰。
三、關于發展我市金融產業的幾點建議
(一)要高度重視。我們過去一直把銀行當作地方的“錢袋子”、出納員,經常利用行政手段干預銀行的投資行為,是有深刻教訓的。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已不局限于資本或資金的借貸功能,而是更廣泛、更深刻地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著引導、滲透、激發、擴散作用。當務之急是轉變認識,重新審視金融產業的作用,像對待制造業一樣,促其盡快做大做強。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4392(2011)07-0021-03
一、天津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
(一)天津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目前正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國家“十二五”規劃指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天津市“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將文化產業作為天津的支柱產業,并推出了《天津市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第一批文化產業振興重點工作計劃》。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天津市的文化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傳媒集團、演出集團先后成立,極大地拉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內容等新興的文化產業門類發展迅速,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動漫產業園、3526藝術創意工場、6號院文化創意產業園、楊柳青民俗文化旅游區以及盤龍谷影視制作基地、濱海文化產業區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并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另外,天津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運作趨勢日益明顯,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一大批文化企業落戶天津,對天津市整個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也日益顯現。天津文化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投資方面,天津文化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還相對較低,不能滿足當前天津文化產業大力發展的需要。從2005年至2009年,天津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從14.74億元增長到34.17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3.4%,低于同期天津市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年均增速32.2%。從圖1可以看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占第三產業投資比重起伏很大,特別是2005至2008年固定投資比重出現嚴重下滑,雖然2009年有所回升,但總體來說,天津文化產業依然存在投資嚴重不足的情況。
(二)天津文化產業與其他城市的橫向比較
2009年天津文化事業機構總計690個,北京市文化事業機構2027個,上海919個,重慶1428個,單從公共文化機構數量上來看,天津在四大直轄市中沒有任何優勢。另外,通過與其他三個直轄市在增加值、財政支出及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比較,可以看出天津與北京相比,無論在絕對值還是百分比上都有較大的差距,但這與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地位是分不開的。而與上海相比,天津在絕對值上處于劣勢,除了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比上海略高外,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天津在占比上相對于上海也處于劣勢。與重慶相比,天津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在絕對值和比值上都較為接近??傮w而言,天津與北京和上海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尚有較大的差距,但也意味著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二、天津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產業總體發展不足
2009年,天津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實現增加值37.74億元,同比增長18.8%,僅占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11%。雖然天津市文化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也形成了一些比較大的產業集團,但作為文化資源大市,資源的開發利用及整合力度仍然不夠。天津市文化產業總體實力不強,與北京、上海等相比,無論從產值、規模、效益及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還不能稱為文化產業強市。
(二)文化產業投入嚴重不足
2009年,天津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為34.17億元,僅占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26%。同期,文化體育與傳媒業財政支出為19.81億元,僅占全市財政支出的1.35%,政府在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投入方面還有待提高。目前來看,銀行貸款仍然是天津絕大多數文化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而銀行的授信規模還遠遠不能滿足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統計的天津市金融機構(不含外資、證券)貸款按行業分類數據,2010年天津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貸款為18.26億元,占全部行業貸款的比例為0.14%。文化產業投入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天津市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三)文化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
雖然天津市文化產業門類比較齊全,文化企業眾多,但除了少數幾個較大規模的文化企業集團以外,大部分文化企業實力較弱,尚未形成具備現代企業制度的文化產業企業集群。同時,天津市文化產品生產除了核心產品以外,以傳統工藝技術為主,缺乏其他衍生產品,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創新能力不強,附加值不高,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難以滿足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導致天津市文化產業沒有實現應有的經濟效益。
三、天津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環境
(一)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環境
通過對近年來天津市文化產業融資模式的梳理,雖然天津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約在30%,各類文化企業超過兩萬家,但中小文化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推動天津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市委宣傳部和金融辦的推動下,2010年10月,中國銀行天津分行等六家銀行對天津市文化產業發展給予信貸額度160億元,并決定在拓展業務范圍、改善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這160億元的信貸額度,短期內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天津部分文化企業的資金問題。但從長期來看,天津市在促進金融政策和文化產業政策有效對接方面還有待提高,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還需要繼續改善。
(二)金融支持天津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1.文化產業信貸支持力度不夠。文化產業有其特殊性,產業項目建設周期長,很多文化服務帶有很強的公共產品屬性,商業價值不明顯,加之文化產業大多是無形資產多于固定資產,在爭取金融機構信貸支持時,往往無法提供充足的抵押物或質押物,金融機構從自身經營效益出發,為了使金融資本保持一定的安全性和流動性而不愿向這些項目放貸。特別是對于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經營和管理不完善、財務狀況不佳的中小企業來說,獲取銀行貸款更是難上加難。
2.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單一。當前,金融支持天津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為銀行授信,其他金融產品不多,不能為文化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而傳統的銀行授信基于實物擔保的模式在面對文化產業的特性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突破這種傳統模式,推出適合文化產業特性的創新性授信模式尚未實現。
3.資本市場支持作用有待加強。在濱海新區金融創新的大環境下,天津成立了包括全國第一支人民幣產業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和全國第一支船舶產業投資基金等各類產業基金,但目前尚未成立針對文化產業的專項基金。同時,天津目前僅有一家文化產業類上市公司,還需要開拓利用文化企業上市或者發債融資的有效途徑。
四、金融支持天津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做好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有效建立政府部門、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聯系對接機制,加強三方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具體來說,當前天津市應該加快建立政府部門、文化企業及金融機構參與的信息溝通和投融資平臺,實現信息和資本的快速共享,增進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發展模式和經營狀況的了解,實現優質項目能夠迅速推向市場、迅速被市場接受、迅速得到金融機構資本支持,以使文化企業在融資環節上節省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制度
天津市把文化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則需要做到制度和政策先行。面對文化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應積極出臺和完善相應的金融政策,調動財政、銀行、資本市場各方面力量支持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就當前來說,天津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該盡早制定促進文化產業和金融資本有效對接的具體實施辦法及鼓勵措施,在指導方針上對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規范性框架結構。另外,還應盡快推出關于發展文化產業引導基金的規范性文件,通過規范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的權責,發揮政府部門的孵化作用,引導更多的機構和民間資本參與到文化產業基金中來,進而為天津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優質金融資源。
(三)提升銀行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
文化產業無形資產比重較大,因此天津市金融機構應該創新無形資產抵押政策,開發適合文化產業的信貸產品。具體操作上來說,一是對具有穩定經營業績的文化企業,可進行收益權質押貸款。二是對于具有優質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的文化企業,可通過權利質押貸款。三是對于印刷、出版、廣播影視制作等相關文化企業,可發放融資租賃貸款。四是對于具有較高成長性的文化企業,可進行股權質押貸款。在創新授信模式的同時,天津市要加快建立文化產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節省交易雙方的成本,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滿足文化企業資金需求,實現雙贏。
(四)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途徑
1.樣本選擇、模型構建與指標設計
(1)模型建立和指標設計。本文運用面板數據模型,選取商業銀行貸款余額、股票市場總值、政策性銀行貸款余額為解釋變量,以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為被解釋變量。樣本時間段選取1995~2010年。建立的模型如下:LnGJS(i)=α0+β1LnCB+β2LnSMA(i)+β3LnPBC+γLnL(i)將高技術產業分為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室設備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五大行業。并以YY代表醫藥制造業,HH代表航空航天制造業,DT代表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DB代表電子計算機及辦公室設備制造業,YL代表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以GJS代表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CB代表商業銀行信貸總額,SMA代表股票市場總值,PBC代表政策性銀行信貸總額,L()i表示i行業從業人員,模型β1、β2、γ分別代表商業性銀行信貸總額、股票市場總值、政策性銀行信貸總額和從業人員數量變化引起的高技術產業總產值變化的彈性系數。
(2)模型數據說明。被解釋變量———高技術產業中各個行業的總產值數據來源于1996~2010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各個行業的股票市場總值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商業銀行信貸總額來源于《中國金融年鑒》1996~2010年數據。在商業銀行中選取四大國有銀行即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即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本文政策性銀行信貸額數據來源于1996~2010年《中國金融年鑒》,各行業從業人員數據來源于1996~2010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
2.計量結果基于高技術產業
1995~2009年的面板數據,采用Eviews7.0軟件的混合數據模型進行分析。其中,被解釋變量為第i個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LnSMA、LnCB、LnPBC、LnL被設置為截面單元特定系數,表示這四者對5個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的影響在不同產業之間是不同的。模型估計的結果見下表:上表中的結果表明,在1995~2009年,國內的商業性金融對高技術產業的影響大于政策性金融的影響。具體表述如下:
(1)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股票市場總值對高技術產業3個行業的影響是顯著的。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影響系數最大,為0.418981。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股票市場總值與生產總值是不顯著的負相關,可能是國家對藥品相關調控政策的影響。如近年來,國家為了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先后出臺了藥品降價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對醫藥制造企業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近年來人民幣升值也是較大原因,使大部分原料藥企業受到重創。從影響大小看,我國股票市場對高技術產業的影響較小,可能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比較滯后、市場不健全所致。
(2)商業銀行貸款對4個高技術產業行業的影響在統計上基本顯著。同時,對他們有很高的正相關,其中最大的是醫藥制造業,為0.829701。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商業銀行貸款與其生產總值呈現負相關,即商業銀行貸款增加一個百分點,其生產總值減少3.67053個百分點。原因可能是因為,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需要大規模的設備,資金投入較大,風險也較大。銀行為了規避風險,提高其貸款利率,則使該行業成本增加,總產值降低。
(3)政策性銀行信貸對4個高技術產業行業的影響在統計上很顯著。其中,醫藥制造業與其是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為0.956182。說明對醫藥制造業的政策性支持方向正確,其余4個行業總產值與政策性銀行信貸呈現負相關關系。其中最大的是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為30.962079。最小的是航空航天制造業,為0.000404,而且不顯著。政策性銀行可以彌補商業性銀行的不足,但從這幾個行業來看,對于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本身,商業銀行對其的貸款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政策性銀行對其的負面影響較大,其原因,一是我國政策性銀行資金有限。國外政策性銀行資金來源于政府資金和社會資本,但由于我國金融市場欠發達,政策性銀行資金全都是政府資金。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我國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四萬億”的救市計劃,使得政府資金對高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不大。二是2007年我國三大政策性銀行轉型,其商業性質銀行的特點,使本身就面臨融資難的我國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更加雪上加霜。
二、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1)商業性金融主導高技術產業發展,與其正相關。商業銀行和股票市場對高技術產業中除了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影響系數均為負,而且是不顯著的負相關。
(2)政策性金融與高技術產業負相關。即政策性金融對高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不夠。
2.幾點建議
(1)應加大對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室設備制造業的資金支持。因為,這兩者是高技術產業的主導產業。
(2)應增加政策性金融資金的來源渠道,建立嚴格的風險管理體系。制定政策性銀行的管理法規,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通過其誘導和擴張,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
大林寺村自然資源匱乏,農業生產條件較差。產業發展之路怎樣走?經過當地農民討論、商議,最終決定發展生豬、蛋雞和食用菌三個產業。
要發展產業,沒有錢只能是空談。如何解決資金難題?順慶區委、區政府首先意識到:像過去那樣由政府為老百姓發展產業墊付資金,大包大攬行不通了。于是決定政府不再為老百姓出錢購買種雞、種豬、食用菌袋。
政府不投入,老百姓手里又沒錢,產業發展的“兩難”如何破題?順慶區委書記陳修鵬想到了金融部門:“沒有金融部門的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只能是紙上談兵?!痹谶@一思想指導下,區委、區政府將目光瞄準了“農民自己的銀行”——區農村信用聯社。
多方受益,化解農民無錢投入和信用聯社有錢不敢貸難題
今年以來,中央1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農村信用聯社該如何在新形勢下支持現代農業,并在支農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該區信用聯社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經過專題調研和深入分析,信用聯社向政府提出了“既要運用資金,又要防范風險,創新‘金融助農’模式,推行政府、龍頭企業、信用社、農戶、保險公司五方聯動機制,既確保產業發展資金,又降低金融部門投入風險”的思路。雙方一拍即合,并選擇大林寺村作為金融扶持產業,加快新農村建設試點。
于是,順慶區政府出資200萬元組建小額信貸擔保公司,對區信用聯社發放的農業產業化貸款進行擔保并由政府貼息;信用聯社對擔?;鸢?倍的比例放大擔保額度,對貸款損失信用社承擔10%,擔保公司承擔90%;擔保公司負責為大林寺村種養殖園區的農戶提供3至8萬元貸款擔保,對擔保公司的貸款由事先確定的大百合科技園、綠科禽業、綠寶菌業3家龍頭企業提供再擔保。
大百合科技園、綠科禽業、綠寶菌業3家龍頭企業,為園區種養業主統一提供蛋雞、仔豬、菌袋,統一提供飼料,統一防病治病,統一回收產品,并與每位業主簽訂《公司農戶合作協議》,確保業主人均年收入不低于5萬元。
區信用聯社制定了嚴格的擔保貸款操作流程,根據《公司農戶合作協議》發放擔保貸款,用于農戶修建圈舍和大棚以及購買蛋雞、仔豬和菌袋,并在園區實行規模種養殖。
進入種養殖園區的農戶以自有資金投入為主,借貸投入為輔,對所借擔保貸款按季向信用聯社付息,付息后憑據向政府申報享受貼息政策。農戶與3家龍頭企業簽訂產、供、銷和收益協議。
保險公司則負責對種養殖園區農戶飼養的生豬和家禽提供保險服務,并將信用聯社作為第一受償人。
創新服務,農戶收入與信貸業績同步增長
為了督促貸款農戶恪守信譽、按時足額還款,信用社對種養園區的農戶實行貸款優先、額度優厚、利率優惠、服務優質,貸款期限為兩年,分期還款。對每位種養殖農戶在龍頭企業的銷售收入實行專戶存儲,其中20%至30%用于逐步償還貸款;當地政府負責催收每筆貸款的到期償還和利息支付,若當地政府督促歸還任務未完成,則由區財政扣留當期下劃當地政府的撥款。這樣保證了農戶嚴格遵守協議,在發家致富的同時誠實守信,農村產業發展由此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信用聯社的強力支持,撬動了大林寺村產業的快速發展。截止7月底,大林信用社共向大林寺村生豬、蛋雞、食用菌3個園區的57戶農戶發放擔保貸款260余萬元,農戶自籌資金800余萬元,園區農戶年底可實現純收入5萬元以上。與此同時,大林信用社各項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398萬元,同比增加189萬元。
“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配合政府產業政策,實現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是農村信用社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笔∞r村信用聯社駐南充辦事處主任康志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充分肯定順慶區信用聯社的“金融助農”模式,并要求全市合作金融機構借鑒和推廣。
短評
這條路子走對了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Support on Development of Thrice Industrie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RAN Guang-he, Chu Ya-l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Data-Malmquis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ex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of thrice industries,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thrice industries in Chongqing for 1999 to 2010. However, the annual data of efficiency index is fluctuant, and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is not very stable in Chongqing. So the financial policy is not adjusted timely, and constructing the sustainable financial policy system which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rice industries is needed.
Key words: Malmquist index; thrice industries; finance
一、引言
目前,理論界對金融與產業關系的研究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進程而逐漸深入的。Bagehot、Hicks和Robert G. King等學者都在不同時期通過實證研究指出產業的發展與金融的支持是分不開的[1]。之后,Rajan和Zingales采用1980年美國的樣本數據研究發現金融業的發展降低了企業的外部融資成本[2],從而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和成熟。但金融對各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卻并不相同,實證研究表明金融對成長性產業的發展支持較多,對衰退性行業的支持則較少[3]。同樣,商業信貸也更有利于促進成熟產業間的資本配置,卻將剛起步的弱勢行業排除在外[4];而且這種現象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表現的比在落后國家更為突出[5]。此外,金融市場的競爭程度[6]和金融公平[7]也都會對產業的構建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隨著國際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貿易競爭的加劇,金融自由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的選擇,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實施也將顯著地促進產業創新和產業發展[8]。
同時,國內的相關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卻較快。首先,在理論方面。根據我國發展現狀,劉世錦提出金融應該為產業升級和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強調了金融單方面的服務性[9]。而冉光和等則認為金融與產業發展之間是相互依存、平等互利的關系 [10]。其次,在實證研究方面。通過對北京、上海、廣東省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性的研究發現,金融集聚和金融深化都有效地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及其結構升級[11-14]。通過對我國整體的研究,張立軍等發現我國各地區產業結構升級與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金融創新能夠從資金總量和資金結構兩方面對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支持[15],而且科學的金融政策體系能夠促進金融與產業間的互補性優化,從而實現兩者的良性循環[16-17]。與此相反,馬智利等的實證研究卻發現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具有自身的慣性,產業結構升級與金融發展的長短期關系是不一致的[18]??梢?,隨著我國金融部門由財政化向市場化的轉變,金融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資源配置的功能得到了改善,但也面臨著新的困境[19]。而且我國金融對產業發展支持效率的區域性比較明顯,只有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及產業發展特征進行單獨研究才更有現實意義。
縱觀國內外的研究,雖然眾多學者以發展金融學為起點對金融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大多進行的是理論分析或者?。ㄊ校╇H間的橫向比較分析,鮮有對單獨省(市)自身的縱向比較分析。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中重要的一環,不僅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更會對區域經濟和區域內的產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厘清區域內各產業、各部門發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將會有益于構建區域內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并促進產業升級,增強整個區域的經濟競爭力。
重慶市作為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已成為西部產業門類最齊全、經濟活動最廣泛和最具深刻性的城市。無論是其金融業,還是其它產業在西部都極具代表性。2011年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11.13億元,金融業增加值達到704.66億元,實現了金融與經濟的同步協調發展。而且根據《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精神,“十二五”期間要將重慶培養成西部重要的增長極,并改造提升其裝備制造業、培育其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其特色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使其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代表性。鑒于此,本文將利用數據包絡分析的Malmquist指數方法選取1999-2010年重慶三次產業的面板數據,對其三次產業的金融支持效率進行縱向的評價研究,為重慶“十二五”規劃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必要的參考。
二、模型介紹、指標選擇與數據來源
1. DEA模型
1978年著名運籌學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學者共同提出了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用于評價決策單元(DMU)的相對有效性,而現在其有關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運籌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眾多領域。該方法主要是通過線性規劃來確定決策單元(DMU)的Pareto有效前沿面,然后根據距離函數來計算各DMU到Pareto有效前沿面的距離,并據此判斷各DMU的有效性。其中,主要的DEA模型有以規模報酬不變為前提的 模型和以規模報酬可變為前提的 模型。同時,它們也可以分別從投入或產出方面對決策單元進行評價。鑒于這些方法在相關文獻中都有比較詳盡的介紹,此處就不再贅述,僅對與下文有直接關系的DEA-Malmquist指數方法做一簡單的闡述。
1953年Malmquist提出Malmquist指數之后,1982年Douglas W.Caves等將其作為生產率指數引入經濟學領域,緊接著Fare直接沿用Caves的定義將Malmquist指數用于DEA模型,從而構建了以產出為導向的DEA-Malmquist指數模型[20]:
其中, 表示 期到 期的效率變化,它還可以分解為規模效率變化和純技術效率變化的積; 則表示 期到 期的技術變化。同時,本模型中的 和 還可以通過線性規劃模型得到,而基于規模報酬可變(VRS)的 和 的線性模型 可以表述如下:
其中, 是一個滿足 的參數; 和 分別表示投入和產出向量; 是一個 階常向量; 也是一個 階的向量; 表示有 個決策單元。
2. 指標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模型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重慶統計年鑒》(2000~2011),并將重慶看作獨立的決策單元,假設三次產業的發展受金融支持效率的影響。并設定全市生產總值和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當年總產值為產出變量;設定金融業分別對全市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貸款余額、從業者人數和現金支出為投入變量。
三、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效率的實證分析――以重慶市為例
為了研究重慶金融業對三次產業發展的支持效率,本文將根據上述以產出為導向的DEA-Malmquist指數方法,利用DEAP2.1軟件對重慶市三次產業1999~2010年間的數據進行Malmquist 指數的計算和分解,其結果如下述表格所示:
分析表1可以看出,1999~2010年重慶市生產總值和第一、第二產業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及其分解指數的變化規律大致相同。首先,它們的效率變化指數、純技術效率指數和規模效率指數都是1,都恰好處于生產前沿面,為重慶第一、第二產業和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其次,它們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均值分別為1.023、1.037和1.084,表明全市經濟總量和第一、第二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分別增長2.3%、3.7%和8.4%,都處于有效的增長通道內。再次,由年度數據可知,它們的技術變化指數和全要素生產率指數都呈現出波動性增長的趨勢,表明金融對第一、第二產業發展的投入并不連續,也不均衡,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和反復性。
比較表1和表2的數據發現,實證年度內第三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變化與第一、第二產業的不同,它受到了技術變化指數和效率變化指數的雙重影響。其中,第三產業的效率變化指數的最大值為1.031,最小值為0.875,表明其波動較大,穩定性不足,而且有下降的趨勢;均值為0.967,表明效率變化指數下降了3.3%。但是第三產業的技術變化指數卻呈現出了穩定增長的趨勢,且均值為1.131,表明技術變化指數增長了13.1%,為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規模效率指數的歷年值均為1,處于生產前沿面。故從整體上來說,第三產業的發展已在規模上占據了優勢,金融對其規模建設的投入很充分,這與第一、第二產業的情況相同。對于純技術效率指數來說,第一、第二產業的歷年值和均值都是1,恰好處于生產前沿面,然而第三產業的均值為0.967,未處于生產前沿面,而且歷年值未向均值靠攏,方差較大,穩定性不夠,即金融對第三產業此方面的投入是不足和不連續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金融支持不均衡現象。
三、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實證結果顯示,1999-2010年間,金融對重慶經濟發展的支持總體上是有效的。在重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全市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均值都大于1,處于生產前沿面,為三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撐,但是金融業對三次產業各部門的投入不太均衡,對三次產業發展的支持也不具有連續性。而且第一、第二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提高幾乎完全取決于技術變化指數,與其他要素的關聯較弱;第三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卻受到了技術變化指數和效率變化指數的雙重影響,但技術變化指數促進了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增長,效率變化指數卻抑制了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增長。同時,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年度數據也都未向均值靠攏、波動較大、穩定性較差,不利于全市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產業升級。
前述實證分析表明,要提高金融對三次產業的支持力度,確保重慶均衡發展各個產業來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增強其自身競爭力與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首先,重慶應繼續保持這種金融對三次產業發展支持的有效勢頭,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主動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政策和資本瓶頸,穩定三次產業的融資渠道。其次,要構建能促進三次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體系,加快金融業與三次產業的對接體系建設,實現三次產業金融支持的持續化、無縫化和均衡化。比如,實時監測金融市場動向,充分發揮金融政策的指向性作用,及時為發展比較滯后的產業“輸血”,為三次產業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最后,應鼓勵金融創新,加強現代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拓寬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為各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
參考文獻:
[1] 云航.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內在關聯與影響的經濟計量分析[D]. 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6.
[2] Raghuram G.Rajan, Luigi Zingales.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 [J].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998(3):559-586.
[3] Jeffrey Wurgler.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58):187-214.
[4] Raymond Fisman, Inessa Love. Trade Credit, 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Growth [J].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2003(1):353-374.
[5] Felix Rioja, Neven Valev. Finance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 at various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Economic Inquiry, 2004(1):127-140.
[6] Nicola Cetorelli, Philip E. Strahan. Finance as a Barrier to Entry: Bank Competition and Industry Structure in Local U.S. Markets [J]. Journal of Finance, 2006(1):437-461.
[7] Elisabeth Muller, Volker Zimmermann. The importance of equity finance for R&D activity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9(3):303-318.
[8] James B. Ang. Research,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 [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10 (1): 457-468.
[9] 劉世錦. 為產業升級和發展創造有利的金融環境[J]. 上海金融, 1996 (4):3-4.
[10] 冉光和, 王定祥, 熊德平. 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J]. 管理世界, 2004(4):137-138.
[11] 國曉麗. 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的實證研究――以北京為例[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1(7):94-103.
[12] 施衛東. 城市金融產業集聚對產業結構升級影響的實證分析――以上海為例[J]. 經濟經緯, 2010(6):132-136.
[13] 黎平海, 王雪. 基于金融集聚視角的產業結構升級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 廣東金融學院學報, 2009(6):51-61.
[14] 高靜文. 金融發展促進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內在機制研究[J]. 現代財經, 2005(7):22-25.
[15] 范方志, 張立軍. 中國地區金融結構轉變與產業結構升級研究[J]. 金融研究, 2003(11):36-48.
[16] 張麗拉. 試述廣東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持[J]. 學術研究, 2000(11):53-55.
[17] 王良健, 鐘春平. 產業結構調整中金融發展的作用與定位[J]. 經濟地理, 2001(6):669-673.
文化產業是知識經濟、信息科技、文化工業、思想工廠四位一體時代所出現的一種新型產業經濟類型,具有低資源依賴、高附加值、長價值鏈、大需求彈性等特征,是典型的綠色經濟。當前,浙中文化產業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已成為拉動浙中地區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市,實現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強市的跨越,對于建設和諧金華和實現浙中崛起,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高效益的行業,金融支持對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正當其時。
一、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背景
(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振興文化產業的政策措施。
2009年,又提出了《關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設推動金華從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浙中文化產業的發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二)浙中文化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金華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小鄒魯之稱,曾孕育了邵飄萍、嚴濟慈、黃賓虹、李漁、呂祖謙、駱賓王等一大批文化大師,歷史積淀十分深厚,文化類型極其豐富,積累了難以估價的文化資本。
在厚重歷史文化的繼承發揚中,浙中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特別是近年來,在加快建設文化大市政策的推動下,金華各地文化產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目前,全市有各類文化產業經營單位1.4萬余家,從業人員30多萬人,年產值超過450億元,形成了印刷包裝業等年產值達150多億元的五大類文化產業,全市除了擁有5000余家文化經營單位之外,還有近9000家文化產品生產加工企業;
文化產品年出口銷售額達50多億元,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212個[1]。網絡文化產業、影視產業、文化旅游產業、電子信息服務業等異軍突起,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市資源消耗較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朝陽產業,正成為我市經濟轉型升級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前景極其廣闊。
(三)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體現金融發展內在要求
二、金融支持浙中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及制約因素分析
近年來,金華市金融機構著力改進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和方式,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有力地促進了浙中文化產業的發展,但總體而言,金融支持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仍較為有限,金融服務滯后,不能適應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截至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貸款余額只有3.45億元,僅占各項貸款的0.1%,與文化產業在全市GDP中超過6%的比重相比,文化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明顯偏小,文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文化企業的資金需求存在較大的缺口。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浙中文化產業自身不足制約金融介入
近年來,盡管浙中地區的文化企業數量迅猛增長,文化產業發展較快,但是浙中地區的文化產業總體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產業主體以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主,具有小、散、濫的三大特點,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娛樂、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領域,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偏小,效益不高,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缺乏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金華也一度被稱為賣廉價勞動力的文化沙漠。義烏、永康等地的小商品、小五金等特色產業雖然較為發達,知名度較高,但由于缺乏文化創意的支持,只能處于產業鏈的底層,產品檔次不高,利潤十分微薄。同時,浙中地區的文化體制改革尚在進行,市場化程度相對低,市場主體數量較少,尚未形成規模性的主體群。加上文化產業有形資產不多,還款來源無保證,市場價值確定性不強,文化企業的品牌、商譽和知名度等主要的無形資產難以進行有效評估等客觀因素,使我市文化產業缺乏信貸準入的依據,影響了金融對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應有支持力度。
(二)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的服務創新滯后
文化企業與工業企業有著顯著的不同,文化的產業屬性對大多數金融機構來說還很陌生,客觀上制約了金融機構對浙中文化產業的介入力度。一是對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我市文化產業產值較小,金融機構往往對其不夠重視,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忽視文化企業的慣性思維,導致服務于文化產業的金融產品創新動力和技術不足,很多銀行業務人員對文化企業的業務不熟悉,存在畏難情緒,信貸介入積極性不高。二是現有金融服務品種難以滿足文化企業需要。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主要仍局限于傳統的信貸服務,文化企業亟需的咨詢、顧問、理財等金融服務嚴重滯后,普遍缺乏針對文化產業的金融產品,大都把文化產業貸款等同于一般性的貸款,沒有在貸款利率、服務等方面區別對待。
三是基層銀行對文化產業貸款審批權限不夠。由于文化產業發展的不成熟和高風險,信貸審批權限往往集中在上級行,很多小型文化企業的貸款均通過第5期陳婧: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探討55個人貸款的方式獲得,影響了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如前幾年,磐安縣某銀行曾有向當地傳媒中心放貸的打算,卻沒得到上級行的批準。
(三)浙中文化產業的金融生態環境亟待改善
與工業企業比較成熟的融資模式相比,文化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尚缺乏成熟的評估、交易和風險分擔等平臺,金融生態環境較差,這對以版權收益為核心資產的文化企業的融資帶來明顯的制約。一是融資中介服務和相關配套措施不夠完善。浙中地區尚無權威的無形資產評估中介機構,也未建立著作權或版權等權利的登記、評估、交易流轉和處置保護機制,對文化企業融資服務能力不足。二是缺乏貸款風險分擔組織。浙中地區各級政府現有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規模普遍較小,可用于文化企業融資擔保和貸款貼息的扶持資金有限,僅少部分文化企業能夠受惠,同時現有的保險和擔保機構對文化行業的介入積極性不高,專業性的文化創意融資擔保機構非常匱乏。三是缺乏質押版權的交易平臺。與有形資產交易相比,文化企業知識產權的交易更加復雜和專業化,由于缺乏完善的交易處置平臺,銀行作為貸款債權人通常很難處置企業貸款融資時所質押的文化版權,因而在更注重風險控制和責任追究的形勢下,銀行信貸員對文化企業的融資往往愛莫能助。
三、金融支持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浙中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要素的保障和支持。在當前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站在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高度,加大對浙中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加大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扶持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浙中文化產業的財政性投入,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扶持和引導作用,增加擔保資金的規模,研究出臺文化產業的貸款貼息和貸款風險補償政策,研究設立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充分激勵商業銀行、擔保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及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支持浙中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如可由政府成立財政獨資或注資控股的擔保公司,對需要金融機構信貸支持而暫時又達不到信貸準入條件的文化產業項目提供擔保,降低信貸風險,從而提高金融機構支持浙中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要進一步加大信貸窗口指導的工作力度,通過出臺金融支持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從文化行業金融的角度,注重研究浙中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和金融需求特征,深入挖掘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新增長點,重點支持浙中地區的網絡文化、影視文化、文化旅游、電子信息服務、會展服務等文化產業發展。
(二)推動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金融機構
要抓住當前國家深入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的良好契機,對各重點文化產業領域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明確信貸投入的重點,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培育新的信貸業務增長點,穩步提高文化產業信貸投放的比重。要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通過借鑒其他地區和其他業務領域的金融產品設計理念,結合實際開發出一些有助于文化產業市場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金融支持文化發展的能力。如針對文化企業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較多,可供抵押的房地產等有形資產有限的特點,大力發展股權、商標專用權、門票收益權、版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抵質押貸款業務,解決文化企業抵押擔保難問題,推動文化產業融資取得實質性突破;進一步深化金融服務,推動貸款流程改造,簡化授信審批程序,提高貸款發放效率,有效滿足文化企業高時效性的資金需求,并結合網絡文化、影視、文化旅游、電子信息服務業等文化產業的特點設計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將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納入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范疇,建立健全內部的文化金融業務考核激勵機制,積極推動文化金融業務快速發展。
(三)增加文化產業的多渠道資金供給能力
創新金融產品
著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提升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發展的能力。一是量身定做適應文化產業特點的信貸政策,將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列入支持類,在擔保條件、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對文化企業設置有別于工商企業的信用評級模塊,制定版權質押貸款指引和并購貸款指引等等,為文化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二是通過創新信貸模式實現擔保形式多樣化。商業銀行應結合文化企業運營方式和特點,弱化財務指標考核,轉變以機器設備、廠房有形資產為抵押品的傳統擔保思路,積極試辦知識產權、專利權、商標權、電影制作權、著作權、版權等無形資產抵押貸款、企業聯保互保貸款等,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為文化企業尤其是中小文化企業融資擴大抵(質)押范圍,豐富融資品種,解決文化產業普遍缺失抵(質)押物的問題。三是制定針對文化企業的授信制度,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四是加強與產權交易、信托、證券等相關機構合作,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資金結算、機構理財、供應鏈融資、并購貸款、國際業務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特別是針對目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加快、部分文化企業正在進行市場化運作的現實,建立相應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措施,支持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完善文化產業直接融資支持機制
以完善文化產業直接融資支持機制為切入點,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對符合條件的重點文化企業,應做好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的培訓、輔導和推介工作,推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支持文化企業通過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集合債等方式融資,支持文化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迅速成長。推動文化企業引進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境內外資本以bot等形式參與文化項目建設;積極探索信托計劃、融資租賃以及文化產業項目未來收益證券化等融資方式。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拓寬利用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的方式和空間,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
大力發展中介組織
2.強有力的政策支持2011年《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其中將發展汽車及其零部件產業作為重點之一;安徽省專門編制了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合肥市出臺《合肥汽車產業基地規劃》;安慶市編制的產業發展規劃也將汽車零部件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并組織申報了汽車零部件高技術產業基地;安徽省編制的《省會經濟圈發展規劃》將汽車零部件產業作為重點支持的產業;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意見(試行)》將汽車及零部件作為自主創新重點支持產業。
3.面臨諸多發展問題安徽仍沒有一家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主要依附于江淮、奇瑞、安凱、星馬、揚子等整車生產商,以及長三角的一級零部件供應商,進行OEM代工,貼牌生產,或是提供初級配件。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存在“整零”發展不協調,零部件整體規模仍較小;產品層次尚待提高,省內配套仍需加強;產業布局較分散,省內區域集聚程度不高;專業人才培養滯后,研發人才和高級技工十分稀缺等諸多問題。
二、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投融資需求
在新材料、新興電子產品等全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發展帶動下,汽車零部件產業日益走向分工高度專業化,技術應用深入化和技術含量上升化的發展道路。汽車零部件產業平均利潤率較高。從汽車工業利潤構成看,國際上汽車產業鏈的利潤分配比例為,汽車零部件占汽車總利潤的50%,整車廠商占30%,銷售商占20%。世界大型整車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4.7%左右,世界10個超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平均利潤率為6.4%,明顯高于前者。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年利稅總額比整車生產企業的年利稅總額高出50%左右,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銷售收入增長速度遠遠快于整車行業的銷售收入增速。
1.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發展趨勢作為汽車產業生產鏈的中上游部分,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對于汽車零部件行業而言,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包括對廠房,設備等的投資,具體來說,包括新建廠房和新購入設備;維護現有廠房和設備,為擴大現有生產能力,在廠內或其他地點增建主要生產車間、獨立的生產線或分廠的企業;為了研發新產品種類,提高生產效率,對現有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和生產管理進行技術升級、工藝提升和管理改進等。安徽省整車產值和零部件產值比已達到全國汽車產業集群區的平均水平,2010年安徽省汽車零部件的產值達800億元左右。江汽和奇瑞兩大龍頭公司,不僅產值占安徽省整車產業的五分之四以上,而且自主研發能力較強,屬于有優勢的下游整車生產企業,在汽車生產產業鏈上的作用可以充分得到發揮,可以有效地促進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產值迅速提升的前提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加速增加,200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固定資產周轉率是369.2%,2007年為380.2%。據此,安徽省固定資產投資在未來五年內需要提高50%。
2.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主要領域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分析汽車行業的服務性導向日趨明顯,客戶需求直接決定了市場占有率。順應整車市場情況,汽車零部件企業更加需要轉變生產意識,提升行業價值。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細分零部件包含制動系統、空調系統、燃料系統、內飾系統、乘員保護系統、轉向系統、懸掛系統和變速系統等,而無法進一步提升技術含量的細分零部件包括車橋系統、車身和結構系統、玻璃系統、排放系統和輪轂與輪胎系統。根據以上行業發展趨勢,對于技術含量低,但是有發展基礎的細分行業可以在企業規模上下功夫,加大生產線擴充速度,實現規模生產,但是這不是長遠的投資計劃,短期內技術含量提升較快。而對于技術含量較高的領域則應制定中長期投資發展計劃,有次序有重點地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回收期延長,并給與適當的優惠,讓其較為順利地度過發展瓶頸初期階段;技術關是發展的第一步,資金則是整個發展期的支撐和后備。近期各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可結合項目和相關規劃目標進行統籌安排。對于重點扶持項目,給予較多的資金支持,偏重于中長期投資;對于小項目,短期回報的,可以逐漸減少投資,但是不要一下子減掉。
三、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資金配置狀況
鋼鐵、石化、橡膠行業等是汽車零部件產業的上游產業,這些基本都屬于資源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受到國際局勢發展的影響較大,因此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會有較大的波動。在各種技術限制和能源供應的影響下,充足的資金支持尤為關鍵。
1.安徽汽車零部件企業資金來源結構分析受歷史發展因素影響,現有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企業自籌。其中,家族企業居多,規模較小,管理理念落后。造成融資難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民營企業信用考核無法滿足;二是貸款手續負責,機會成本高;三是貸款擔保難;四是民營企業融資視野較狹窄。目前安徽省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除了依附于江淮,奇瑞的配套生產商之外,存在著散亂小的情況。對企業進行整合,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是目前資金投入的重點方向。
2.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融資規劃企業的資金來源包括投資者投入的注冊資本,包括新發行的股票,債券;經營中賺取的利潤;經營中占用的供貨單位的資金和銀行貸款等。在政策性引導下,打造以安徽省政府為主導,各個地市級政府配合,各類金融企業作為主要參與者的融資公共服務平臺,吸引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參與。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充分調動資本市場的份額,積極拓寬多元化的投資融資渠道,采取各種政策吸引銀行資金,激勵民間資金、國外資金等多樣化的資本參與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根據需要為企業提供必要的貸款保證金,以提高創業企業的融資能力。從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考慮,要從內部管理、產品升級、適應市場變化、改進經營等方面,提高資金營運使用效率。
生產是根本,調整產業結構是立足點,充分利用當今日益發展的資本市場,加快資金合理周轉利用率,使得資產經營與資本經營互相支撐。首先以市場為主導,行業內部進行兼并收購重組,提高產業集聚程度,提升行業資產規模效應和市場影響力,改變現有中小汽車零部件產業較多的局面,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園區規劃以全省為范疇,杜絕地方重復低效率規劃和建設,充分發揮規?;a的低成本效應,有效地利用政府專項產業扶持資金;其次,大膽采用金融衍生工具,利用綜合授信、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集合信托、資產證券化、金融租賃等多種方式籌融資;再次,有針對的培養部分大中型汽車零部件企業整合企業資源,提升企業價值,開展上市工作,真正自我走入資本市場。對于安徽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建議有選擇的支持大中型企業,延長投資周期。在大型玻璃生產項目、大型汽車涂料項目、大型模具生產項目、制造裝備(檢測設備)項目、大型物流項目、方向機項目等給予投資扶持。
四、金融支持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郴州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 “湖南能源基地”。截止2010年末,郴州轄內已探明礦產資源112種,其中64種有色金屬礦中已發現4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23種,儲量達600多萬噸,占湖南省總儲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鎢、鉍儲量居全國第一,錫、鋅儲量分別居全國第三、四位,白銀產量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非金屬礦產品中隱晶質石墨、螢石儲量居全國之首。全市煤炭儲量11億噸,年產量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國19個重點產煤市州之一。
(一)企業數量較多,是地方工業經濟的主體。全市規模以上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企業從2000年的212戶增達到2010年的700戶,發展迅猛,占2010年全市規模企業的61.6%。2010年全市規模工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21.97億元,同比增長20.4%,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5.35億元,同比增長15.1%,占比13.6%;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分別占比10.7%、6.5%。2010年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合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96.52億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1.73%,近五年累計占比61.08%,可見資源型工業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二)經濟效益較好,是地方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郴州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盈利能力大幅增長,是地方利稅收入的重要來源。2010年采礦業和有色金屬冶煉業合計實現工業利潤56.79億元,同比增長55.93%,占規模工業利潤的51.07%。近五年,全市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累計創造稅收高達71.47億元,占全部稅收收入的23.94%,其中采礦業累計實現稅收52.17億元,占比17.48%。
(三)輻射能力較強,是對外經濟貿易的主力軍。隨著郴州對外合作日益加強,郴州礦產品對外貿易取得長足進展,產品遠銷西歐、美日,有色金屬產業和以石墨為代表的非金屬產業的國際知名度不斷提高,據統計,郴州礦產品進出口占了全市進出口的半壁江山。2010年白銀、鉍、鉛錠、石墨四種礦產品實現出口2.94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7.28%。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吸引了與產業相關聯的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其他工業產業發展,同時還帶動了物流、酒店、餐飲娛樂、信息中介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輻射力較強,是社會就業和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發展成效
(一)金融體系建設日趨完善。一是域外金融機構紛紛入駐。2010年,浦發、光大、交通銀行分支機構相繼開業,中信、華夏、華融湘江、廣發等銀行即將落地郴州;湘財證券、東海證券、金信期貨、大有期貨、生命人壽保險公司紛紛進駐郴州,截止2011年5月,全市有銀行類、證券類、保險類金融機構分別為 12家、13家、24家。二是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快速發展。資興浦發村鎮銀行、宜章長行村鎮銀行已掛牌運營;11個縣市區的農村信用社改制農村商業銀行工作全面啟動,宜章農村商業銀行已掛牌成立。三是小額貸款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積極穩妥推進。現已有8家小額貸款公司、8家各類擔保公司。
(二)金融資源向資源型產業傾斜。郴州是一個典型資源型城市,郴州工業主要是在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縣也以資源型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成為銀行信貸投放的主要領域。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對采礦和制造業(其中有色金屬產業占一半以上)的貸款余額達到54.77億元,同比增長38.62%,占全市貸款總額的14.7%,全年新增15.26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25.02%,其中向郴州鉆石鎢、金貴銀業、宇騰化工、柿竹園等大中型有色金屬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近7億元。金融機構對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貸款余額達到63.91億元,全年新增9.18億元,占新增額的10.6%。
(三)創新融資方式滿足資源型產業發展需求。為了滿足縣域經濟發展對資金的多樣性需求,金融機構立足資源型產業特色,創新金融產品,進一步加大了金融對資源型產業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機構對有色金屬產業創新開辦了貴金屬質押、倉單、貨權、貿易融資等金融品種。2009年重點在永興、資興開展了有色金屬倉儲質押貸款,較好的滿足了冶煉產業對資金需求“短、頻、快”的特點,解決了冶煉產業資金需求量大與融資渠道窄的矛盾,截止2010年底,永興縣累計發放倉儲貴金屬質押貸款4.12億元,為企業創造了約6000萬元的利潤。二是率先在全省出臺《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若干意見》(郴政辦發〔2010〕6號),引進私募股權實現一級融資達11.3億元。三是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落戶郴州,項目注冊資本5000萬,首期投資2.6億元,有力促進了進入與產業的融合。四是國有商業銀行開辟了各種貿易融資渠道,其中市工商銀行累計為企業貿易融資額達到8.9億元。五是推出了中小企業聯貸聯保業務。2010年金融機構對中小型采礦業及制造業企業的貸款余額為36.65億元,比年初增加10.23億元。
三、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轉型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資源型產業結構“小而散”,產業發展后勁不足。郴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資源優勢還沒有完全轉變為產業優勢,這使得產品競爭力不強,產業發展后勁不足。一是企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大型龍頭企業。郴州資源型產業集中度低,專業化分工程度不高,全市規模以上采礦及冶煉企業近700 家,但是大部分技術工藝落后,產值過10億的資源型企業目前還沒有。二是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結構不合理。郴州上游礦產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別是附加值高的產品深加工率過低,產業鏈延伸力度不夠。目前,全市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占總產品的比例不足10%,產量較大的鉛、鋅、鉍、白銀等產品作為郴州有色金屬的主打產品,80%的原料需外購,而下游的精深加工不足,90%以初級產品進入市場,產品附加值相當低。三是科研能力缺失。據調查,由于生產加工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轄內絕大多數規模以上企業,沒有穩定的科研隊伍,學者型高級工程師、技術員缺乏,生產加工主要沿襲傳統技藝和經驗,自我創新和研發能力不強,新產品研發動力不夠。
(二)資源型產品缺乏定價權,社會融資存在不確定性。郴州礦產資源中雖然有很多品種儲量及產量位居中國前列,比如鎢、鉍、鉬、白銀、石墨、螢石等,但出口主要以初級加工產品和原材料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價權,議價能力較低,作為我市重要出口品種,2010年底鉍出口3853萬美元,白銀出口17968萬美元,石墨出口7559萬美元,由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影響明顯,風險不斷加劇,這對企業融資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因而銀行對資源型產業的貸款慎之又慎。2009年開辦的有色金屬質押貸款作為郴州金融創新的重要品種,在支持有色金屬走出金融危機影響過程中搶占了先機,2010年累計發放貸款4.12億元,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屬企業發展,但隨著歐債危機持續爆發,世界大宗商品市場受美元指數影響出現大幅波動,企業抗風險能力下降,被動性上升,銀行對這一新的貸款創新品種也采取了謹慎的態度,有色金屬質押貸款發展緩慢。2010年末貸款余額2.03億元,和6月份相比僅增加0.02億元,增長1.19%,和9月末相比減少了0.1億元,下降4.65%。
(三)融資渠道不暢,信貸資金可能受限。一是主要融資渠道靠銀行信貸。但現有的“兩高一資”產業和國家的產業政策相悖,和銀行的“綠色信貸”相悖。郴州采礦業及礦產品加工業作為“兩高一資”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形勢下,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同時不符合銀行的信貸要求,尤其是低碳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以高耗能、高污染為特點的傳統采礦業和傳統能源產業到了不得不變的緊要時期,但產業轉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金融機構在支持資源型產業發展過程中受到政策約束,金融支持的持續性可能會受影響。二是資本市場融資少。目前,郴州市資源型產業是郴州市的支柱產業,也有幾家企業如宇騰、金貴等正在上市培育,但還沒有一家上市,大多資源型企業由于達不到上市門檻只能“望股興嘆”。三是債券融資缺。郴州市的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源型企業發行債券融資的規模。四是基金融資未成規模。
四、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轉型的相關建議
由于金融危機原因的復雜性和文化產業自身的產業特性,金融危機對世界文化產業的影響,并不是與危機的擴展同步發生,而是具有一種時間上的邏輯推進關系。在區域層面來看,此次金融危機率先在美國爆發,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所受的影響,比其他國家和地區都要快速和深刻。以美國為例,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深析危機對文化產業沖擊。
首先,金融危機直接影響有關文化企業的生產與制作。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影視產業是美國文化產業發展景氣的晴雨表。每年生產的作品不但滿足美國的國內需要,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2007年好萊塢一共制作了603部電影,市場銷售數字高達96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了5.4%。而在全球電影市場中,美國電影的銷售數字達到267億美元。大手筆,高投入是好萊塢電影持續魅力的原動力,這與金融危機的風暴中心――投資銀行,有密切的聯系。從2004年開始,美林、高盛等華爾街投資銀行就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電影制作投資,承擔了制作資金的30%到50%。金融風暴使得銀行自身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因此好萊塢的籌錢之路受到阻礙。這種情況很快折射到產業的具體運作環節中,特別是隨著大制作對投資銀行資本的高度依賴,反應將愈加明顯。
其次。金融危機的擴散加深。改變了消費者個體生活與投資方式,對文化產業的沖擊明顯。金融危機的蔓延必然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產生影響,反應到日常生活里,個人和家庭的消費開始縮減,部分非必要的精神文化消費被取消,或由頻繁消費轉向偶然消費。這種改變對于主要依賴觀光、娛樂消費的文化產業可能會有較大的影響。以美國百老匯戲劇產業為例。作為世界最重要的戲劇藝術集聚區,歷史悠久,是紐約文化產業的支柱,同時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來源。據紐約一家非盈利機構的統計。2007年旅游業為紐約帶來了280億美元的收益,其中50億美元都來源于百老匯的戲劇演出。如果金融危機的影響持續加深,百老匯失去了固有的消費群體,39家劇院,44000多工作崗位就會因此牽連。金融危機的范圍擴張和程度深化,不僅僅是面向國內的市民文化消費場所開始衰退,隨著個人投資方式的調整。面向國際的文化消費基地也會迎來區域整體的“冬天”。表現最顯著的,就是作為藝術品的創作交易基地的書畫藝術園區。上海800藝術區已經出現畫廊開始縮小規模和范圍,甚至暫時休業的狀況。雖然目前這個比率還比較小,但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對“藝術品市場崩盤”的擔憂已經在園區中初現端倪。
第三,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波及范圍不斷擴大,對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影響逐步凸顯。文化集聚區作為產業集聚的實體。成型之后往往會發揮強大的集聚效應,實現高收益。其前提是建設初期的高投入。作為一種介于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的新型社會經濟組織和企業發展平臺,國內外文化集聚區建設中,政府的投入都占據了一定的比重。由于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不明朗,政府能夠投人文化集聚區建設的資金相對縮水。紐約市長彭博和紐約州州長帕特森已宣布緊縮預算,僅2008年的城市預算就將削減大約5億美元。這意味著文化產業集聚區能夠分到的建設資金相應減少。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形勢的不明朗,軟性投資與長期投資的風險難以預估,而由于文化集聚區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投資者難以以某種產品和某個創作者為依據來預測投資的回報與成功的可能性,文化集聚區的融資渠道因此受到限制。在我國范圍內,文化集聚區的商業運作還主要著重于國內文化地產和文化旅游的發展。通過一個園區的文化資源挖掘和創意產業的開發,實現地產增值。伴隨著房地產業的降溫,中國的文化集聚區出現建設項目擱置和發展規劃延遲狀況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歷史的啟示:金融危機與世界文化產業格局的形成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尋求重振本國經濟的路子,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始著手文化產業的框架性布局。以美國為例:上世紀30、40年代開始,美國以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后盾,謹慎地進行了三次較大動作的產業結構調整,促使文化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到了80年代中后期,美國全力向他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產品大傾銷,十幾年的時間便逐步瓦解了國際間文化產業原有的有形或無形的壁壘。美國文化產業異軍突起,以在GDP中占據25%的突出比重,成為僅次于軍工行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為美國占據世界文化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原本屬于外向型經濟、對國外市場依賴性強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經濟動蕩和經濟損失。金融危機后,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紛紛尋求重振經濟的道路。日本政府積極實施“文化立國”戰略,他們高喊著“將美國霸占全球文化產業剩下的那一半收入囊中”的口號,以動漫為突破點,發展成了一個具有重要世界影響的文化產業國家。1998年,韓國也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并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從歷史來看,前兩次較大的金融危機,都孕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機遇,對文化產業都有一定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之前的兩次金融危機爆發之時,世界的文化產業并未形成一個體系融入各國的經濟系統。在金融危機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破壞性影響下,各國紛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彌補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經濟衰退。而此次以美國次貸危機為根源引發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爆發時,世界文化產業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融入了各國經濟系統的各個方面。各種盤根錯節的產業鏈條彼此交織,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我們要看到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看到此次金融危機將可能對文化產業產生不可忽視的、異于前兩次金融危機的影響。
現實的機遇:文化產業在金融危機中的機遇分析
第一,金融危機對各個國家地區影響不同,一定區域內的文化產業可能受波及不大,甚至可能因經濟結構的變動獲得新的發展機遇。金融風暴的沖擊導致美元貶值,客觀上使得美國的文化產業“因禍得福”,拓寬了市場空間。美元貶值增加了美國文化旅游業的吸引力。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游客來說,匯率的波動,正好是去美國的時機。近期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8年夏天美國的國際游客數量增長了15%,消費增長了20%。以紐約為例,2008年上半年當地接待外’國
游客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0%,其別是以印度、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游客的涌入,對當地經濟拉動能力突出。另一個方面,美元貶值刺激了產品出口,影視戲劇作品、后續關聯產品等出口銷售有所增加,銷售的增長會反作用于文化產業發展。
第二,心理需求的轉變,引發了對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的需求變化,為文化產業提供了創新的時間契機。從歷史資料來看,在經濟蕭條中,人們往往會選擇一些逃避現實的方式,尋求內心的安全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經濟出現衰退,失業率激增,失業的年輕人整天無所事事,購買一張星際爭霸的光盤就可以打發那些無聊的時光?!皟炐愕淖髌芬呀泿Ыo了他們很廉價的快樂”,韓國政府抓住這一機會。鼓勵本國的動漫游戲產業發展,成就了電子游戲產業在危機中的另類崛起。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以“創意”與“知識產權”為驅動的日本卡通業貿易額反倒低調增長,同時肩負起重塑民眾信心的社會責任。近日,一群米黃色的“快樂小雞”卡通形象風靡日本與韓國兩地。形象清新、淳樸的一群快樂小雞在動畫片中,演繹了輾轉于私宅、地鐵、都市、辦公室之間的一系列“博君一笑”的輕松生活故事。設計師末政光女士談到設計理念時說,希望通過這樣一群人抱團而聚的迅速振作,鼓舞都市人的信心重塑。好萊塢的編劇們在危機中也獲得了許多新的素材,美劇《法律與秩序》正在策劃拿次貸危機說教的橋段,20世紀福克斯公司正籌備《兩美元啤酒》的藍領喜劇電視,有關風暴中心的經典電影《華爾街》開拍續集。同時,電影史學家分析,在經濟蕭條的年份,人們并不愿意在虛幻的世界中再次經歷不幸,無厘頭的搞笑片或是歌舞片,充滿幻想的作品等市場前景看好,歷史上的《綠野仙蹤》、卓別林系列都是成功的典型。
第三,金融危機為長線投資文化產業、低成本入市創造了條件。文化產業發展成敗的關鍵,在于以文化為起點和精髓的商業運作。這一輪經濟格局的洗牌,對文化產業發展來說,也是一輪優勝劣汰的競賽。一些具備文化產業實力基礎的省市,資金雄厚,對危機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和調整消化能力,能夠趁機低價吸納優質資源,優化內部資源結構,加快發展進程。
積極的應對:文化產業應對危機的對策思考
為了抵御金融危機的沖擊,從江蘇實際出發,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一是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這次金融危機對資本投入大、勞動密集度高、技術含量低的加工型傳統產業沖擊較大,相比而言,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是為數不多的受沖擊較小的產業之一。文化產業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發展潛力大。在國際虛擬經濟泡沫破滅、國內實體經濟轉型遭遇困難的情形下,應抓住這一契機,把發展重點放在文化產業上,突出內容產業和文化創意,重點扶持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信息服務、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文化休閑旅游、網絡文化和數字媒體等新興產業。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加大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建議省里適當加大對文化的投入。圍繞國家和省里的重點投向和項目安排,篩選和儲備一批文化建設項目,做好項目的基礎工作和申報工作。逐步增加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數額,重點支持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組建省文化產業風司,設立文化產業擔保資金,完善文化產業貸款擔保工作機制;研究出臺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信貸優惠政策和具體辦法;放寬文化產業投融資門檻;鼓勵和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通過上市、并購重組、增資擴股、股權投資等手段,優化國有資本結構,擴大規模和實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是深化體制改革,培育市場主體。加快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以省直文化集團為重點,打造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市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