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化學元素的含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0 16:30: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元素的含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元素的含義

篇(1)

中國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5-267-2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的緣起

1、第33屆InSEA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世界大會新動向

2011年6月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舉辦的“第33屆InSEA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世界大會”的議題為《美術?空間?教育》,其旨在從“文化空間”“公共空間”“虛擬空間”等多個維度探索美術教育的新空間,注重藝術教育對學生空間智能和媒介素養的培養。

本研究從文化人類學和藝術社會學的角度將傳統文化與影像裝置藝術相融合,是對傳統文化美學上的再認識,對傳統文化在藝術新場域中的地位和價值的重新審視與探索,其對于深層挖掘美術教育的新空間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相關論述

教育部頒布制定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第四學段“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指出:“結合7~9年級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能,用多種美術媒材、方法和形式進行記錄、規劃、創作、表演與展示;……了解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傳統文化、多元文化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跨界地將繪畫、雕塑、影像、詩文、戲劇、表演等藝術領域統合起來開展課程與教學,既符合新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學習的要求,也有利于讓學生多角度喚醒、擴展、學習、遷移所習得的多元智能。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是為靈活提取“漢畫元素”進行再創作的美術教學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從而促進中小學生了解優秀傳統,養成珍惜、關愛人類文化遺產,樹立發展、創新傳統文化的新志向。

二、以“漢畫元素”為核心的影像裝置藝術教學探究

(一)漢畫藝術鑒賞教學(略)

(二)創意園區影像裝置藝術考察教學

1.教學基本信息

年級:八年級

課時:2課時

2.教學目的

(1)深入考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感知影像裝置藝術的美學特質。

(2)學會以田野考察的方式開拓美術學習的新領域,探索與發現社會資源中的各類影像裝置藝術創作。

3.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成立項目團隊,策劃設計考察方案,搜集裝置藝術材料及相關創意,開展獨立實驗和探索,驗證設計方案的有效性。明確當地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現狀、運營特色和文化內涵(圖1)。

第二階段,影像搜集。積極參觀創意園區,參與創意市集活動,用數碼相機等設備進行信息采集,探討公共空間藝術化、裝置藝術人文化、視覺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聯接的關系。第三階段,藝術家作坊。聆聽藝術家講座,與藝術家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影像裝置藝術創作過程。

4.教學創新點

本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漢畫藝術與影像裝置藝術之間的映射關系,結合自己身邊的視覺資源一同審視與探討,提高學生對影像裝置藝術的關注度,師生共同尋找、開拓、傳承與創新漢畫藝術的新途徑。

(三)漢畫影像裝置藝術創作教學

1.教學基本信息

年級:八年級

課時:3課時+課外研習

2.教學目的

(1)熟悉影像裝置藝術創作的基本流程,學會規劃發想、觀念討論、創思重構的方法。

(2)學會運用拼貼、重構、換置等方法,將對傳統文化的內在情感借由合宜的視覺語言予以呈現。

3.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創意思維訓練,給學生提供創造發想的機會。利用腦力激蕩法、SCAMPER創意思維法、概念粹取法來啟發閑置空間與廢舊物品再造的意念,讓學生多維思考,從形態發散、功能發散、原因發散、方法發散、過程發散等幾個角度來進行觀念轉換。

第二階段,變廢為寶,媒材大搜集,鼓勵學生結合“漢畫元素”進行創作。學生可將富有象征意義的傳統文化符號創造性地植入自己的美術作品中,以此創作出充滿文化內涵的影像裝置藝術作品。

第三階段,手繪草圖與制作立體模型,驗證方案可行性(圖2)。重點讓學生通過多元媒材的空間改造,理解影像裝置藝術的結構、符號、空間、意蘊之間的關系,探討傳統文化與現代裝置相融合的可能性。

4.教學創新點

本教學拓展藝術表現方式,將影像裝置藝術與漢畫藝術相結合,使學生在審美追求中深層次的感官互動,創作出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之上的影像裝置藝術作品。

(四)影像裝置創意展示坊

1.教學基本信息

年級:八年級

課時:2課時

2.教學目的

(1)學會策展規劃和展示設計的基本方法,以美術語言詮釋自己創作的漢畫影像裝置藝術作品。

(2)學會評析與省思影像裝置藝術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共同探討人與生活環境、文化情境的互動關系。

3.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爭當策展人。學會撰寫展示計劃案,其中包括:策展論述、場地規劃、經費概算、展覽圖注、展陳設計及可用資源。重點讓學生標注出設計理念、視覺要素、形式法則、情境營造、媒體技術等方面,增強學生的策展規劃能力。

第二階段,展示研討會。在校園、社區廣場等公共空間進行簡易裝置展示,總結與分享創作經驗與歷程,特別注重裝置展示的情境性,積極引發觀眾對古風漢韻的思考與想象,重新詮釋漢畫藝術。

4.教學創新點

師生在互動體驗式的裝置空間創意展示坊中開展教學活動,既有利于加強學生探究可視化藝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也有利于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創意展示成為有成就感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學會建構意義和建構意義的體系。

三、研究的結論

綜上所述,開展以“漢畫元素”為核心的影像裝置藝術課程,不僅能給予全球化語境下的傳統文化教育以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而且對繼承、保護、創新本土文化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錢初熹.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學校美術教育的研究[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篇(2)

1 前言

有機化學品涉及領域廣泛,它所涉及的工業產鏈對人類的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排放出來的工業產物也將會影響環境和人的身體健康。有機化學品中碳、氫、氮、硫元素含量測定技術的研究,可為工業生產提供污染控制應用的基本參數,推進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減排技術的開發,并通過建立對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定量分析方法,評估生產的工藝和產量,更加有效地控制污染損失,降低社會成本。

2 測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儀器結構

本測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試樣在純氧的條件下進行高溫燃燒,C、H、N、S生成二氧化碳、水、氮氧化物和氮、硫氧化物。將這些混合氣體以氦氣為載氣,通過熱銅管除去氧,還原氮氧化物成氮氣,三氧化硫還原成二氧化硫,然后通過加熱的吸附解吸附柱或適當的分離方法,將分離洗提出來的N2、CO2、H2O和SO2通過TCD檢測器檢測并分別計算得出它們的含量。

碳、氫、氮、硫分析儀的基本結構是由進樣加氧裝置、加熱爐和反應管、混合氣體分離部件、檢測器四大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3 樣品測試和回收率試驗

參加試驗的有9個實驗室,其測試儀器的型號主要有3種,技術參數見表1。8個測試樣品:A t r o p i n e 阿托品,Sulfanilic acid 磺胺酸,4-Methylaminophenol sulfate 4-甲氨基苯酚硫酸鹽,2-Benzyl-2-thiopseudourea hydrochloride 芐基異硫脲,Sulfanilamide 磺胺,Sulfadiazine 磺胺嘧啶,Thiosemicarbazide 氨基硫脲,Spironolactone安體舒通。其中Sulfanilamide 磺胺為參考物質(Elementar Art-No:15.00-0062)。各實驗室的回收率見表2。各元素均有良好的回收率。

8個樣品實際測試覆蓋的元素含量范圍,C元素13~70%,H元素4~8%,N元素5~46%,S元素9~35%。只要各元素的數量(絕對量)在儀器的測量范圍內,各實驗室的測試結果都在一定的再現性內,重復性良好,見表3重復性再現性統計結果。

表3 重復性和再現性材料和溫度設置條件有所區別。為了使有機化學品中的S元素充分燃燒和還原,CHNS,CNS,S模式的溫度設置相對較高,燃燒柱填充物主要為WO3,或CrO3作為催化劑,同時可防止形成非揮發性硫酸鹽,其典型溫度條件:燃燒柱為1150℃,還原柱為850℃。CHN,CN ,N模式燃燒柱填充物主要為CuO,可以促進燃燒,在其第二燃燒反應區域填充PbCrO4或CaO吸收SO2和SO3,其典型溫度設置條件:燃燒柱為950℃,還原柱為550℃。二類模式的還原柱的填充材料主要為Cu。我們選用6個不同樣品在上述二種模式下對碳氫氮三個元素含量進測試,統計表明二類模式的碳氫氮三個元素含量測試結果無顯著差異。5 試劑材料

(1)標準純物質,見表3,這些標準純物質可以是有證標準純物質,也可以用其他純凈物質替代。

(2)高純氧:純度高于99.995%的氧氣。

(3)高純氦:純度高于99.995%的氦氣。

(4)其他材料:石英棉、三氧化鎢、剛玉球、銅粉、氧化銅、銀棉、脫脂過濾棉、帶指示劑的五氧化二磷、氫氧化鈉、乙醇、鉻酸鉛、氧化鈣等,可以是化學純級別。

6 燃燒柱還原柱和吸收管的填充

(1)燃燒柱還原柱,根據樣品所含元素和測試目的,元素分析儀可提供多種測試模式,根據測試對象和目的可分為二類如CHNS,CNS ,S模式 或 CHN,CN ,N 模式,這二類模式燃燒柱、還原柱、溫度條件和填充材料有所不同,具體要按各儀器說明的技術要求執行。氧化柱和還原柱典型的溫度設置條件(表4):

表4 設置條件表

(1)空白值的確定: 空白值測定不需加樣,氮元素值的大小可以檢查儀器的氣密性和氧氣純度,碳元素值的大小可以檢查燃燒的完全性,硫、氫元素值的大小可以檢查儀器系統的平衡性。空白值的限定應根據所使用儀器技術要求,應在規定的峰面積值之內。

(2)用表3中的標準純物質,根據儀器生產商提供的標準化操作程序,用K-factor或線性回歸進行儀器校準。為保證測試質量,至少用一個標準純物質的試樣做一次驗證試驗,判別曲線是否正確,各元素的測試結果應在其理論值的±1%以內,否則重新校準。

(3)在實際分析過程中,樣品測試設置條件應與儀器校準時相同(表5)。

8 結論

(1)用元素分析儀測試有機化工品元素含量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可靠性。

(2)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復性和再現性。

(3)碳、氫、氮、硫分析儀對有機化學品的測試分析可有多種模式,根據樣品對象和測試目的可分為CHNS,CNS,S 模式和CHN,CN ,N 二類模式進行測試。

(4)CHNS,CNS,S 模式和 CHN,CN ,N 二類模式測試C、H、N元素結果無顯著差異。

(5)易揮發試樣對測試結果影響較大,因此本方法不適合易揮發樣品測試。

參考文獻

[1] 劉力等“1106元素分析儀測硫方法的改進”《儀器分析》1991,2

篇(3)

作者簡介:成杭新(1964—),男,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勘查地球化學與生態地球化學研究。

地球化學背景(GeochemicalBackground)的概念最早源于勘查地球化學,經典的勘查地球化學教科書定義的地球化學背景是指無礦地質體中元素的正常豐度[1]或者一個地區元素含量的正常變化[2]。地球化學背景概念的引入是為了區分元素的正常含量和異常含量,超出正常豐度或正常變化范圍的數據。對勘查地球化學而言,通常是指所研究的元素具有異常(正或負)含量,可能是礦床存在的一種指示或蝕變過程導致的元素遷出;對環境地球化學而言,可能是污染存在的一種指示或生態系統中該元素的嚴重缺乏等。因此環境地球化學中的背景通常是指在未受污染影響的情況下,環境要素中化學元素的含量。反映了環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本身原有的化學組成特征。

工業化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釋放的污染物已在地球表層土壤中得到大量累積,污染物的持續累積不但顯著改變了地球表層土壤中化學元素的自然背景水平和分布模式,也導致一系列生態危害事件的頻現,美國Adirondack山脈中的BigMoose湖,因長期接受上游工業排放的SO2,使湖泊水體和沉積物pH值陡然下降,導致鱸魚、白魚、鯉魚等水生動物大量死亡[3],而歐洲200余年的工業化歷史,使中歐地區土壤顯著酸化和土壤中的鋁大量活化,導致大片森林中毒死亡[4]。為科學認識土壤環境質量現狀、并通過環境立法保護土壤環境質量不再進一步惡化及預測未來環境變化趨勢,最近20年文獻中對地球化學基準(GeochemicalBaseline)的概念和應用途徑進行了廣泛討論[5-6]。雖然不同作者對地球化學基準科學含義的表述還不完全一致,但一般是指地球表層環境介質定時間點某個元素或化合物的實際含量。它既包括自然背景濃度,也包括人類活動成因導致的擴散濃度的貢獻[7-11]。

1978年至今,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取得了未曾預料到的重大進展,城市數量已從1978年的122個增加到2011年的655個,城鎮人口數量也從1978年占中國總人口的17.9%增加到51.3%[12]。由于城市人口眾多、工業密集,是人類活動及化學元素污染釋放的主要場所,大規模城鎮化進程已使中國大氣、水及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惡化[13-19]。中國曾于20世紀80年代開展過中國土壤背景值研究[20],但因受采樣密度及樣品布局的制約,未能頒布城市土壤化學元素的背景值數據,嚴重制約了對中國城市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的認識和評價。

本文利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項目及中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專項的數據資料,通過對中國31個省會城市土壤化學元素組成特征的統計分析及城市土壤化學元素背景值和基準值計算方法的討論,確定中國城市土壤化學元素的背景值及基準值,其主要目的是為科學認識城市土壤化學元素的環境質量現狀及政府部門制定有效監管措施提供依據。

1數據來源

1.1城市選擇

研究對象包括除香港、澳門和臺北以外的中國31個省會城市,也即北京、成都、福州、廣州、貴陽、哈爾濱、海口、杭州、合肥、呼和浩特、濟南、昆明、拉薩、蘭州、南昌、南京、南寧、銀川、上海、沈陽、石家莊、太原、天津、烏魯木齊、武漢、西安、西寧、長春、長沙、鄭州、重慶。

各城市的邊界以建成區范圍為主,同時兼顧各城市未來的城區擴展態勢,一般以各城市的繞(環)城高速范圍作為各城市的研究區,31個省會城市累計城區面積達15196km2。

1.2樣品采集和分析測試方法

中國從1999年至今實施的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項目是一項以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為主,兼顧湖積物與近岸海域沉積物測量的國家地球化學填圖項目。該項目采用1樣/km2、1個組合樣/4km2的密度采集0~20cm的地表土壤樣品,1樣/4km2、1個組合樣/16km2的密度采集150~180cm的深部土壤樣品[21]。城市地區采樣密度一般為1~2點/km2,樣品采集一般選擇在公園、寺廟、綠化帶及其他較為穩定的、相對擾動較小的部位,采樣時盡量避開新近堆積土。采用統一的分析測試技術要求和相同的質量監控措施分析測試每個樣品中的52種元素(Ag、As、Au、B、Ba、Be、Bi、Br、C、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Sb、Sc、Se、Sn、Sr、Th、Ti、Tl、U、V、W、Y、Zn、Zr、SiO2、Al2O3、TFe2O3、MgO、CaO、Na2O、K2O)及pH和有機碳(Corg)[22-23]。截止到2012年底,該項目調查面積達170萬km2,覆蓋中國31個省會城市[24]。

1.3數據來源

根據各城市的選定范圍,從中國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數據庫中提取相應范圍內表層和深層土壤樣品中的52種元素及pH和Corg數據。分別涉及表層和深層土壤樣品3799件和1011件,累計數據259740個。

2數據處理方法

2.1不同深度土壤樣品的科學含義

中國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在每個采樣點上分別采集了0~20cm和150~180cm兩個深度的土壤樣品,也即表層和深層土壤樣品。前者不但包括了成土母質中化學元素的自然地質背景含量,同時還疊加有人類活動帶來的外源化學物質;后者因受到較少的人類活動影響,其化學元素組成更接近成土母質。因此表層土壤中化學元素的含量水平代表的是土壤地球化學基準,深層土壤化學元素的含量水平則反映的是土壤地球化學背景。

2.2中國城市土壤地球化學背景和基準的計算方法

自從Ahrens(1953)在花崗巖中發現元素的分布服從對數正態分布以來[25-26],勘查地球化學家通過對地球化學數據分布形式(正態或對數正態)的檢驗,來計算地球化學背景值。當數據既不服從正態也不服從對數正態分布時,通常通過剔除算術平均值加減2或3倍標準離差的離群值后,再次進行分布形式的檢驗,以使數據服從正態或對數正態分布[27]。但剔除出的數據在找礦地球化學研究中往往是包含重要找礦信息的異常值,而在環境地球化學評價中則是包含污染信息的數據。因此采用剔除異常數據的方法不能客觀刻畫實際數據所隱含的真實狀況。

成土母質是地球化學基準和背景濃度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的成土母質或地質背景應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學基準和背景濃度。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城市所處的氣候條件不同,所在的地質背景也差異極大,如橫臥在北京城西邊和北邊的太行山和燕山山脈的巖石風化產物是北京市土壤的成土母質,古都西安的土壤主要以風成黃土為主,而西江水系河流沖擊物的長期堆積則是廣州市土壤成土母質的主要來源。因此中國城市土壤化學元素數據集即使以正態或對數正態分布,但也不具有同一成土母質或同一自然成土過程的含義,對表層土壤樣本(n=3799)和深層土壤樣品(n=1010)的正態和對數正態分布檢驗也證實除深層樣本中的SiO2服從正態分布外(圖1),其他元素均不服從正態或對數正態分布。因此不能采用剔除平均值±2或3倍標準離差的方法來獲取中國城市土壤的地球化學背景和地球化學基準值。

針對城市土壤地球化學數據的上述特點,文獻中提出用中位值(XMe)與絕對中位值差(medianab-solutedeviation,MAD)的穩健統計方法來描述地球化學背景值和基準值的變化范圍,以消除一些與均值相差較遠的離群數據在求均值和方差時,尤其是求方差時對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28-29]。其中XMe和MAD可分別用下列公式計算:

對中國城市土壤而言,城市表、深土壤數據集的中位值(XMe)分別代表中國城市土壤的地球化學基準值和背景值,以Me±2MAD表示基準值和背景值的變化范圍。

2.3單個城市土壤地球化學背景和基準的計算方法

單個城市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明確,城市空間范圍內的土壤基本為同一成土母質,其形成過程也是同一氣候條件作用下的產物,因此在估算單個城市的化學元素背景或基準值時,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正態檢驗,并用算術平均值()代表背景值或基準值,用(±2S)代表變化范圍,其中S為標準離差。對不服從正態分布的化學元素進行對數正態檢驗,當數據服從對數正態分布時,將幾何平均值(g)和幾何標準離差(S)還原為實數后,用(÷2S)和(×2S)代表背景值或基準值的變化范圍。對既不服從正態也不服從對數正態分布的元素,則采用中位值和絕對中位值差的穩健統計方法來估算該元素的背景或基準值。

2.4化學元素背景的變化率

城市土壤化學元素的背景值受成土母質控制,反映的是一種自然地質背景。隨著人類活動的廣度和深度的不斷加強,人類活動可顯著改變土壤化學元素的自然背景。為了客觀評價自然背景的變化程度,這里用化學元素自然背景的變化率(ΔRCi)來度量元素自然背景的變化狀況,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ΔRCi是指元素i自然背景的變化率;GBLi是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值;GBGi是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值。當ΔRCi>0是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增加,ΔRCi<0是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下降,ΔRCi=0則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未發生變化。

當ΔRCi>0是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增加,ΔRCi<0是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下降,ΔRCi=0則指i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未發生變化。當|ΔRCi|≥100時,表示i元素為極顯著增加或減少狀態;當50≤|ΔRCi|<100時,表示i元素處于顯著增加或較少狀態;當0<|ΔRCi|<50時,表示i元素處于增加或減少狀態。

3結果與討論

3.1中國城市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背景值特征

中國城市土壤52種化學元素及pH和Corg統計顯示(表1),Al2O3、Ba、CaO、Cd、Ce、Co、Cr、Cu、F、Hg、K2O、MgO、Mn、Ni、pH、Sc、Sn、Sr、Ti、V、Y和Zr等23種元素或化合物的背景值高于中國土壤背景值,而Ag、As、B、Be、Bi、Br、Fe2O3、Ge、La、Li、Mo、Na2O、Corg、Pb、Rb、Sb、Se、Th、Tl、U、W和Zn等22種元素或化合物的背景值低于中國土壤背景值。Au、Cl、Ga、N、Nb、P、S、SiO2和TC等9種元素或化合物因缺中國土壤背景值數據情況不明。

城市土壤Ag、Au、Ba、Bi、Br、CaO、Cd、Ce、Cl、Cu、Ge、Hg、Mo、N、Nb、Corg、P、Pb、S、Sb、Se、Sn、Sr、TC、U、W、Zn、Zr等28種元素的基準值明顯高于背景值。其中Corg、Hg、Se、S、TC、N的基準值分別較它們的背景值增加了331%、220%、146%、142%、130%、125%,表明上述6個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發生了極顯著的增加,致使地表地球化學基準值顯著高于各自的地球化學背景值;而Br、Cd、P的地球化學背景的變化率ΔRCi為50%~100%,呈現顯著增加的特征;Ag、Au、Bi、CaO、Cl、Cu、Mo、Pb、Sb、Sn、W和Zn的ΔRCi為10%~50%,指示這些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呈增加的變化趨勢;其他31個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基本未發生變化。

元素地球化學背景變化率清晰地指示中國大規模工業化進程所帶來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文獻資料顯示化石燃料燃燒是黑碳顆粒、Hg、Se釋放及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30-34]。最近30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碳已從1980年的4億t增加到2010年的22億t[35],Hg、Se釋放量也由1980年的73.59t、639.7t,增加到2007年的305.9t和2353t[33],上述釋放物在大氣干濕沉降的作用下,最終沉降到地表,顯著改變了地表土壤有機碳及總碳、Hg和Se的分布模式,可能是城市地表土壤Corg、Hg、Se、S、TC、N背景值發生極顯著/顯著變化的主要原因。而大規模的有色金屬(Cu、Pb、Zn、Cd、Ag等)開采和冶煉活動及中國Sb、Sn、W等特有礦產的礦業活動使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地球化學背景發生了顯著變化。

3.2各城市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背景值特征

中國31個省會城市土壤化學元素的背景值示于表2~32,各個不同城市因其所處地理位置及地質背景的差異。各元素的具體含量特征在此不予描述。但Cl、CaO、Hg、Na2O和S的背景變化特征明顯區別于其他元素。

不同城市土壤的Cl元素背景值差異巨大,中國城市土壤Cl元素的背景值為70mg/kg,背景變化區間介于24~116mg/kg。幾個北方城市,如蘭州(613mg/kg)、烏魯木齊(469mg/kg)、西寧(432mg/kg)、天津(296mg/kg)、呼和浩特(236mg/kg)、拉薩(149mg/kg)、濟南(126mg/kg)的背景值均超出中國城市土壤Cl地球化學背景變化的上限,表明在長期的自然演化過程中,上述幾個城市的土壤具有較高的Cl地球化學背景。

中國城市土壤CaO的背景值為1.65%,華北和西北的城市土壤CaO背景值(3.23%~9.64%)普遍高于南方和東北近1個數量級,中國城市中CaO背景值最高的是西寧市(9.64%),最低的為海口(0.16%),顯示出成土母質及不同的氣候帶對CaO地球化學背景的控制作用。

中國城市土壤Na2O的背景值為1.41%,背景變化區間介于0.52~2.31%。雖然各城市的Na2O背景值均在背景變化區間之間,但不同城市的Na2O背景值存在數量級之間的差異,其中烏魯木齊Na2O背景值為2.22%,是南寧(0.10%)的22倍之多。總體規律表現為北方城市Na2O的背景值高于南方城市,也充分顯現出成土母質及不同氣候條件對Na2O地球化學背景的控制作用。

中國城市土壤Hg的背景值為0.042mg/kg,背景變化上限為0.088mg/kg。其中貴陽(0.202mg/kg)、廣州(0.147mg/kg)、昆明(0.132mg/kg)、南寧(0.112mg/kg)、福州(0.111mg/kg)和拉薩(0.092mg/kg)城市土壤的Hg背景值高于中國背景變化的上限,屬于高背景地區。沈陽、太原、北京、合肥、天津、南京、哈爾濱、西寧、烏魯木齊、鄭州、濟南、長春、石家莊、呼和浩特、蘭州、銀川16個城市土壤Hg的背景值介于0.017~0.040mg/kg,低于中國城市土壤Hg的背景值。

中國城市土壤S的背景值為146mg/kg,背景變化區間介于22~270mg/kg。中國有18個城市的土壤S背景值高于中國背景值,其中西寧(1886mg/kg)、烏魯木齊(1083mg/kg)、蘭州(950mg/kg)、福州(641mg/kg)、海口(428mg/kg)、廣州(356mg/kg)、上海(327mg/kg)、太原(317mg/kg)和天津(273mg/kg)的背景值大于中國城市土壤S背景變化的上限值。

由此可以看出,在開展城市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時,分別采用各個城市的背景值較采用中國土壤背景值,能更客觀地度量人類活動對自然背景的影響程度。

3.3地球化學背景變化特征

中國31個省會城市土壤化學元素ΔRCi的計算結果示于圖2~4,圖中顯示Corg和N的ΔRCi值均大于0,指示土壤有機碳和氮的自然背景均被顯著改變。對福州、廣州而言,因土壤有機碳含量呈顯著增加狀態,拉薩和呼和浩特則為增加狀態,其他21個城市因ΔRCSOC>100,指示土壤Corg屬極顯著增加狀態。除呼和浩特ΔRCTC<0外,其他所有城市土壤TC均呈增加趨勢。其中武漢、成都、長春、長沙、合肥、南昌、南寧、貴陽、哈爾濱、沈陽、石家莊、昆明、南京、海口、北京、濟南、福州、鄭州、廣州和上海ΔRCTC>100,烏魯木齊、重慶、天津、太原、杭州50<ΔRCTC≤100,銀川、西安、蘭州、西寧和拉薩10≤ΔRCTC<50。

除呼和浩特外,中國30個城市土壤P的ΔRCP均大于0。中國有22個城市土壤N的自然背景呈極顯著增加;海口、昆明、福州、重慶、沈陽、銀川和西寧7個城市表現為顯著增加,拉薩和呼和浩特則為增加狀態。已有的文獻資料已證實農田施肥是地表土壤N、P增加的主要原因,但過量的N、P肥可通過大氣循環沉降到地球表面,使城市地表土壤也出現N、P的顯著累積。

除南寧、拉薩、呼和浩特外,其他城市土壤均表現為ΔRCHg>100,并按北京(819)、成都(602)、天津(597)、石家莊(440)、沈陽(413)、濟南(400)、長春(340)、西安(312)、南京(293)、杭州(264)、蘭州(244)、哈爾濱(237)、合肥(223)、上海(220)、烏魯木齊(183)、廣州(175)、太原(172)、長沙(165)、福州(161)、武漢(159)、銀川(135)、鄭州(130)、南昌(119)、西寧(104)、昆明(92)、重慶(63)、海口(53)和貴陽(29)順序遞減,指示中國城市土壤Hg的自然背景普遍發生改變,地表土壤Hg已顯著累積。Ag、Au、Bi、Cd、Cu、Mo、Pb、S、Sb、Se、Sn、Zn等元素表現出與Hg類似的變化特點。

各元素ΔRCi最大值分布的城市也不盡相同,Ag(150)、Au(400)、Bi(147)、Cd(538)、Cu(77)、Hg(819)、Mo(100)、Pb(156)、S(418)、Sb(200)、Se(650)、Sn(263)和Zn(80)的ΔRCi最大值分別分布在天津、上海、沈陽、長沙、廣州、北京、上海、沈陽、成都、上海、石家莊、杭州和廣州。Au、Mo和Sb的最大值同時出現在上海,Bi和Pb的最大值同時出現沈陽,Cu和Zn同時出現在廣州,充分顯示大型綜合性城市工業結構或悠久的工業發展歷史與重金屬累積復雜組合之間的因果關聯。

城市土壤CaO自然背景含量也呈顯著增加的特點,這可能與中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大規模建設活動有關。

出乎意料的是,除金屬元素及N、P、TC和Corg外,城市土壤中Cl和Br的自然背景也普遍發生變化,需引起關注。

4結論

通過對中國31個省會城市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中52種化學元素及pH和Corg實測數據的計算獲得中國城市土壤及各個省會城市土壤化學元素的背景值和基準值,為定量研究中國城市土壤的環境質量狀況及演變趨勢提供了參考標準。

篇(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8-0174-01

《金屬工藝學》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金屬工藝學是一門研究有關制造金屬機件的工藝方法的綜合性技術學科。金屬材料中的碳素鋼和合金鋼是制作機件的主要材料,由于金屬材料的種類名稱極其繁多復雜,為方便區分各種材料,就必須給每一種材料起一個名字,叫“牌號”。根據金屬材料牌號,可了解到該材料的主要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進而了解它的部分力學性能、熱處理方法及主要用途。因此要求學生應該熟悉金屬材料牌號,重點掌握碳素鋼和合金鋼牌號的表示方法及含義,為今后在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金屬工藝學》教材中,碳素鋼和合金鋼因成分不同,分開兩個不同章節來介紹,其中碳素鋼和合金鋼牌號也分別單獨列出兩節內容加以講述,它們按用途又各自分成若干種不同類別的鋼,每一種鋼又有各自的牌號,且牌號表示方法及其含義也不同,種類繁多,對于技工學校學生來說是初次接觸金屬材料牌號,極易混淆牌號所表達的含義。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掌握金屬材料牌號這方面知識,理清學生思路,教學中我把兩個章節內容融合在一起,總結歸納出幾點教學方法。

一、明確鋼材分類方法及類型

鋼是含碳量在0.04%-2.3%之間的鐵碳合金。為了保證其韌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過1.7%。鋼材是國家建設和實現四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應用廣泛、品種繁多。鋼材分類方法很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得到不同的鋼材種類,其牌號也有所區別。因此教學中,讓學生明確鋼材幾種常用分類方法。

鋼材按化學成分分類有碳素鋼和合金鋼;按質量等級分類有普通質量等級、優質鋼和特殊質量鋼三類;按用途可分為結構鋼和工具鋼。按化學成分分類是基礎,“碳素鋼”這三個字可以加在后兩類中,普通質量等級碳素鋼、優質碳素鋼和特殊質量碳素鋼,如碳素結構鋼和碳素工具鋼;同理,“合金鋼”這三個字也一樣,如優質合金鋼和特殊質量合金鋼,如合金結構鋼和合金工具鋼。掌握了這種規律,使學生有了初步的條理性。

二、注重講解鋼材牌號的構成

現在我們國家鋼材牌號一般采用漢語拼音字母,化學元素符號和阿拉伯數字相結合表示鋼材產品名稱、用途、特性和工藝的方法。可以是兩種組合,也可以是單獨組成。

掌握鋼材牌號的組成之后,需要使學生記住一些字母和數字的含義,特殊字母有Q代表屈服點;T代表特殊質量碳素工具鋼;G表示就是滾動軸承鋼;A、B、C、D是質量等級的區別;脫氧方法符號:F表示沸騰鋼,b表示半鎮靜鋼,Z表示鎮靜鋼,TZ表示特殊鎮靜鋼,鎮靜鋼可不標符號;還有一些常見的化學元素符號Cr、Si、Mn、Ti、Ni等。

在牌號首位的數字(包含在字母T后面的數字)通常都代表了鋼材的含碳量,其中二位數字表示含碳量的萬分數;一位數字表示含碳量的千分數;若首位沒有數字則表示則表示含碳量大于等于1%。在Q后面的三位數字代表屈服點(σs)數值;在化學元素符號后面的數值通常代表該化學元素的平均含量,通常是百分數;而牌號中G開頭且帶Cr和其他元素的是滾動軸承鋼,其元素Cr后面的數字表示Cr元素含量的千分數;若化學元素符號后面沒有數字則表示該元素的平均含量小于1.5%。

三、注重牌號區分講解

鋼材按化學成分有碳素鋼和合金鋼之分,兩者牌號的區別是碳素鋼牌號簡單,而合金鋼牌號中帶一堆元素符號,教學中注重歸類以找出規律。

合金鋼牌號可如下進行歸類:

四、根據鋼材牌號技巧地判別鋼材種類

根據鋼材牌號判別鋼材種類有技巧性,首先,根據所給出的牌號區分大類別,即碳素鋼和合金鋼;其次,在一個類別中根據牌號特征區分小類,也就是具體的鋼種。

鋼材根據工藝不同可以有具體名稱,如教學中可以歸納:低碳鋼——滲碳鋼——合金滲碳鋼;中碳鋼——調質鋼——合金調質鋼;高碳鋼(含55鋼)——彈簧鋼——合金彈簧鋼;這些合金鋼都是合金結構鋼。

篇(5)

一、初中“化學用語”教學策略研究的背景

多元化教學[1]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力,改變學生乏味枯燥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改不斷更新,初中化學教學有了新的挑戰,要求教育方法靈活多變,實施多元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對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初中化學主要是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通過初中“化學用語”規范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準確性,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發展,所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更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使用“化學用語”的素養。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與化學是息息相關的,老師應該利用這一點,從生活出發延伸到具體化學物質元素及符號,尋找一些身邊看得到、摸得著的化學元素提供給學生,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活學活用的能力。

二、《化學式與化合價》具體教學案例分析

(一)引課。

在引課中要盡量選擇學生最感興趣的化學元素,如氧氣、過氧化氫、氯化鉀等實物,以小組比賽制的形式通過不同化學符號分別表示。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式簡單明了的特點,也真正突出了本案例研究的策略之一:化學元素與“化學用語”名、實結合,有助于學生加強記憶。

(二)新課。

通過活動一,對化學元素的認識促使學生對化學式的概念進行獨立界定。具體活動是: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是否任何物質都存在化學式?是否同一種物質化學式也一定相同?化學式是否可以隨意書寫?”通過三個連續不同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總結化學式書寫與使用的具體規范及注意事項。與此同時,可以將這兩個活動結合構建另外一個教學框架――如何通過化學元素符號和數字配平化學方程式;活動三:通過前面兩個步驟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從微觀和宏觀兩個不同層面認識化學式的含義和化學用語。活動四:最后讓學生寫出不同化學元素組合的化學方程式及規范其讀音。此外,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可以適當追加課堂練習對教學成果加以鞏固。

三、初中“化學用語”教學策略啟示

(一)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化學用語如同一個人的名字,在眾多化學元素中起著區分每一項化學物質的作用,在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包括化學方程式、化學式、元素符號、化合價符號、離子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及離子結構示意圖等教學內容。這些內容看似復雜,體系龐大,但是容易從具體教學內容抽離出簡單的化學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不同興趣寓教于樂,通過小組實驗、比賽及制作卡片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所在,避免學生因為過多的化學元素而喪失學習興趣和動力。

(二)注重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方法的培養。

在新課標的教學任務中,教師在為每個學生分配任務時,也需要對學生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針對每個學生的能力分配合理任務,注重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方法的培養,這樣可以避免部分學生喪失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這樣分配也可以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初中化學用語教學模式不僅讓復雜的理論知識變得生活化,而且進一步提高了教學任務的明確性,不再“滿堂灌”知識點,而是通過多元化手段剖析問題。

(三)建立初中化學用語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

當前滬教版教學規劃中,明確提出教學目標體系要朝多元化方向發展,老師應該注意對學生及時評價,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評價包括:課堂小測、提問、周考、期中、期末的總結,對于學生來說是檢驗自己成果的重要時刻,老師評價也需要從不同角度出發,老師可以設立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主動參與,提高自信。老師在評價中要以鼓勵為主,用鼓勵的態度面對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步給予肯定。初中生思想和價值觀尚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老師的評價和肯定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而且初中化學又是一門難以理解的學科,所以針對初中化學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需要老師和學生的配合,通過合理評價,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學習主動性。

(四)重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針對初中“化學用語”教學要結合化學學科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化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化學用語的規范和掌握也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而不要把化學成績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和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也要加強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總結對比能力的培養,多元化教學的進行,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傳統封閉式教育模式[2],學生在多元化教學下,不僅對教科書有了新的興趣,而且把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形成個性化學習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新鮮感。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把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化、具體化,豐富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生活。

通過多元化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老師和學生之間傳統的師生情發生了變化,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求知欲也被激發出來。在備課過程中,老師會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準備課件,生活之余也會觀察身邊與化學相關的內容,為課堂增添色彩。為了給學生提供高效率、減壓的學習環境,多元化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多元化教學手段對于初中“化學用語”課堂教學的意義深遠,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需要調節化學實驗任務。規范使用“化學用語”更需要老師用鼓勵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潛能和創造性。學生在老師正確的指引下,才會跟上時代的腳步,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出多元化人才。

篇(6)

(一)化學用語的量大且符號性強。統計初中化學課本,出現的化學用語有: 元素符號(33種)與離子符號(5種),原子結構示意圖(22種)離子結構示意圖(5種),化學式(108種),化學方程式(62個)。 且這些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分布相對分散,每一種不同的物質都由相應的元素符號組合而成的,加以其中又變幻紛繁,對于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很難掌握。

(二)理解記憶難度大。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已發現的化學元素有一百多種,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相應的表示符號,符號周圍會出現許多數字,位置不同的數字與元素符號的有條件的組合又表示了千差萬別,豐富多彩的含義,及其反應變化又構成了多種多樣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九年級的學生缺乏對化學變化與物質整體系統規律 地了解,學起來只靠死記硬背, 理解、記憶都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

(三)符號之間關系復雜,可把握性差。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各有表現形式,又相互聯系,不同的化學元素符號組合起來構成不同的化學式,表示不同的意義,不同的物質有條件的反應又構成不同化學方程式。有時甚至相同的元素由于一個簡單條件的變化,它所代表的物質和表達的意義也各不相同,如H、2H、H2、2H2就分別表示氫的元素符號、一個氫原子;兩個氫原子;氫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一個氫分子、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兩個氫分子,因此,如果不理解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系,要想透徹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很不容易的。

根據學生學習化學用語的狀況和化學本身所固有的幾個特點,為讓學生快速高效的掌握好化學用語,我在教學中的做法是:打好基礎,過好三關(一是突破元素符號關、二是突破化學式關、三是突破化學方程式關),搞好化學用語教學。

1.激發興趣,突破元素符號關

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加強化學用語的教與學已為當務之急。在教學中為了變機械記憶為趣味記憶,我重點在“興趣”字上做文章,采取“多種方法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記憶效果。

1.1講故事:在講授化學元素符號時,我著重向學生介紹了化學元素符號的發現史和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我國化學的發展史,給學生詳細的講解了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是如何艱苦拼搏發現元素周期表的,向學生介紹了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先生的事跡和成就,啟迪學生樹雄心立壯志,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2順口溜:為了讓學生便于掌握元素符號,我采用了編順口溜和猜謎語的方法,增強學生興趣,強化記憶效果,對元素符號的記憶,我總結的口訣是:氧O磷P硫S,碳C氮N氫H,氬Ar氖Ne,鎂是一個Mg: Ba鋇,鉀是K,鈣的符號是Ca銀Ag鉑Pt,鐵是一個Fe。錳Mn鋁Al,汞的符號是Hg。 鈉Na碘是I,硅的符號Si。Cu銅Au金,鋅是Zn要記心。并抄在黑板上讓學生朗讀記憶;根據元素符號的組成特點,和漢語拼音的組合原理,我還精心編制謎語,讓學生在猜中學,在思中記,例氫元素,我給氫元素符號編的謎語是:“橫為工,豎為H、為氣體,易燃燒能還原”。針對銀和汞元素的不同特點,我又編了“銀汞兩兄弟,哥固體且堅硬,弟液體分量重,不注意難分清”經過實驗,我發現利用口訣和謎語誘導記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探索欲,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化學元素符號的牢固記憶。

1.3小競賽:為了鞏固課堂的教學效果,在課內,我還舉辦了化學元素符號搶答題,限時背誦,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背誦的化學元素符號多。在課外,我布置學生制作化學元素形象卡,供學生課下復習或相互交流,便枯燥的記憶為趣味化和生動化,既訓練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又開發和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取到一舉兩得的好效果,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化學元素的記憶和理解。

1.4小測驗:以上幾個步驟都是為了調動學生興趣學習,為了鞏固學習效果,我還采取了一周一次化學用語小測驗,把握學生掌握情況,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限期補考,力爭人人過關。

2.掌握組合規律,明確寫法和讀法,突破化學式關

為了便于認識和研究物質,化學中常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的組成,這種組成的式子就是化學式,針對初中化學課本共出現的108個化學式,我把它們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單質化學式除O2、N2、H2、Cl2四個是雙原子分子,其余單質一律用元素符號表示;第二類是化合物的化學式,一般組合規律,“正價前、負價后,求公倍、價除它,得個數、寫右下、代數和等于零”。例氧化鋁的化學式寫法如下:鋁元素的化合價是正三價、氧元素的化合價是負二價,正負化合價的最小公倍數是六,用六分別除以鋁和氧元素的化合價的絕對值,得數分別寫在鋁、氧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六除以三等于二、六除以二等于三,即得鋁原子的個數是二、氧原子的個數是三,按化合物組合規律氧化鋁的化學式為Al2O3;另外,關注特殊現象,鐵元素在初中階段有兩個常見的價態,正三和正二價,當它在化合物里顯正三價是,讀作“某化鐵”,顯二價是讀作“某化亞鐵”,隨著學習了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后,要告知學生,鐵在參加置換反應是,生成物中的鐵元素顯得是正二價,即亞鐵化合物。在讀法上,對單質化學式一般讀其元素符號名,如:Fe讀鐵,Si讀硅,若單質為氣體讀時元素符號名后加一“氣”字,如O2讀氧氣,Ne讀氖氣;對化合物可按照“正寫倒讀”,或“先寫后讀”,如NaCl讀作氯化鈉。另外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在學習化學的記憶方法上我還采用了“化整為零,整零結合”的方法,學一個,記一個,會一個,積少成多,逐步全面地掌握初中階段的108多個化學式,為將來學好化學方程式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鞏固上,采用多次檢查的方案,督促學生早日掌握。

3.實驗搭橋,現象做媒,突破化學方程式關

篇(7)

1.守恒法的含義.在這個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中,處處都存在物質的守恒定律.化學學科里守恒法重點是根據發生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守恒與元素的類別沒有產生什么變化來解答化學題目的一類方法.

2.守恒法的應用步驟.對于守恒法的應用,其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可以正確解析不同物質在這個化學反應中的變化形式,從而清楚各量之間存在什么內在關系.正確解析已知條件中不同量之間的關系,能夠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把某種元素的存在形式貫穿于整道習題.其次,我們可以寫出幾個化學反應關系式,通過這些反應關系式來尋找它們之間的具體聯系.

二、不同種類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計算習題中的應用

1.質量守恒法

質量守恒法從字面含義來理解,所指的是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會改變,根據這個來解答不同類別的化學計算習題.下面是質量守恒法的一個具體例題.

2.電子守恒法.

此種守恒方法重點是運用到氧化還原的反應里,由于在這個反應中存在著電子的一些得失,同時,失去電子總數量一直和所獲得的電子總數是一致的,得失電子的總數一直都是遵守著守恒定律的.下面,舉個具體的電子守恒法的例子.

3.元素守恒法

篇(8)

氬、氪代表兩個化學元素。氬,元素符號為Ar;氪,元素符號為kr。二者都屬于非金屬元素,單質為無色、無臭和無味的氣體。

“作為惰性氣體,氬氣和氪氣都可以用于填充燈泡,對此我們也有一個寓意:惰性氣體代表消費者,目前的新形態的消費者很懶惰,喜歡被動式的接受訊息。化學元素代表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方式和消費者及品牌產生更大的化學效應,燈泡寓意創意思維。總的來說,我們希望用創意的方法和方式與消費者和品牌產生化學效應。這就是我們幫助品牌做營銷的最終思路,是否產生化學效應就是我們檢驗的標準。”氬氪互動董事總經理張璐這樣來解釋公司名稱的含義。

在眾多傳統的廣告公司名稱中,氬氪互動以獨有的化學元素命名而脫穎而出。除了命名,他們的logo也設計成化學元素分子式的樣子。清新的氬氪綠,更是張璐引以為豪的設計,“我們開年會的時候,每個人身上都要有一樣氬氪綠色的東西,男孩子們會買領帶,女孩子們會涂綠色的指甲,我目前為止沒有看到別的公司在用這個顏色作為公司主色”。

社會化營銷將成為全部

氬氪互動將自己定義為一家新形態傳播機構,為廣告主提供基于數字新媒體的、量身定制的一站式品牌傳播解決方案。包括張璐在內,氬氪互動創立之初的元老都來自于4A廣告公司,憑借深厚背景和專業團隊,氬氪互動在成立3年內極速擴張,曾服務美特斯邦威、ME&CITY、依云、嬌韻詩等,不久之前又拿下嬌蘭2012年下半年的數字化創意業務和雅漾2012年度的數字化全案業務。

當初正是憑借對社會化營銷前景的預測,張璐才義無反顧地進入這個領域。他認為,現在稱社會化媒體營銷已經不夠準確,應該拿掉媒體二字,因為社會化不是某一個媒體的屬性,而是全部媒體都可以具有的功能,而對于社會化媒體,如果只是賣banner,也不能叫社會化營銷,社會化營銷的本質是互動。

“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社會化營銷變成全部,所有東西離不開社會化營銷。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在人人網、微博沒有出現之前,我們的狀態是什么樣的,上班的8個小時,下班時間,吃飯時間是怎樣度過的?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時間越來越碎片化,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社會化媒體開始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Social Media無孔不入的特征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回想2008奧運年前的國內新領域,除了開心網的強勢發力之外,沒有更多的新領域發展,2009年底微博強勢登陸后,在2010年就一發不可收拾。我們甚至不需要討論微博給新領域營銷帶來了什么,而應該是說新領域營銷如果沒有微博會變得多么單調。

在討論社會化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時,張璐為記者畫了一幅圖。如果說之前圍繞一個campaign的整合傳播解決方案包括:搜索廣告、TVC、線下活動、社會化營銷等,而現在,圍繞一個campaign的整合傳播解決方案仍然包括搜索廣告、TVC、線下活動等,但是社會化營銷現在不是作為其中并列的一個分支,而是成為剩下的全部。

從洞察客戶出發

“我們涉及的范圍很全面。如果一個客戶希望做社會化營銷,我們不會馬上就幫他們做,而是會分析他們的品牌目前處于什么樣的階段,遇到哪些問題,為什么要做社會化營銷,應該如何去做。” 張璐與記者分享了他們最近做的一個案例——女性內衣品牌曼妮芬。“他們本來只想讓我們做一個網站,但是我與他們的負責人聊下來,發現問題很多。曼妮芬是中國很有歷史的一個品牌,但是目前面臨著品牌老化的問題,當初購買品牌的消費者已經步入中年,16-21歲的小姑娘們就不需要內衣了嗎?如果不做反應,很多國外品牌就會逐漸蠶食它的市場。最后兩個小時聊下來,我們幫他們做了全年的計劃,我們會幫助客戶全面解決問題。”

作為一個廣告公司,只有從前端的營銷層面為客戶做策略,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也是真正地為客戶著想,與客戶一起成長。張璐指出,很多中國企業在社會化營銷方面做得沒有國外好,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預算少,他們并不認為社會化營銷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第二是不正規,缺乏專注社會化營銷的部門和人員;第三是,即使認為它好,但是不知道消費者會不會真的接受。

這正是社會化營銷ROI一直備受爭議的原因,國內很多企業的市場人員需要給老板一個指標交代。張璐表示,他非常理解這種現象,站在品牌方角度,他們自然需要一個ROI的轉化;但是如果真的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品牌是自有的,那么就要明白社會化營銷的ROI是無法衡量的。“我要將我最優質的信息和服務給受眾,轉發和評論的具體數字并不重要,而是要用心去做,這是長線的,一輩子的事業。”

氬氪互動目前服務著30多家企業官博。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需求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服務類型的品牌,比如一個密室逃脫真人游戲客戶,對他們的粉絲更加需要呵護,及時回答他們的各種提問,化解危機。

創新的DNA

創新是氬氪互動的DNA,這從他們的很多案例中都能體現出來,從美特斯邦威的《變形金剛》、《MTEE》《我是新國貨》到KFC《有樂同享》嬌韻詩的瘦臉廣告,這幾個項目中分別涉及到了很多創新點。他們是第一個在品牌營銷中將AR技術和互聯網結合,第一個創造了網上3D試衣間,第一個提出微博徽章,第一個開發出攝像頭廣告,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除了為客戶提供創新的營銷方式,氬氪互動還會為媒體創造新的廣告形式。“我們不是單純買廣告,而是與媒體一起開發新產品,嬌韻詩的瘦臉廣告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消費者打開頁面后,會看到一句話‘你認為自己的臉夠V嗎?那么就點我’。如果消費者點擊,就會自動啟動攝像頭程序,鏡頭里會出現一個V字,消費者可以將自己的臉與之作對比。隨后會告訴消費者,你想自己的臉更V嗎?那么點擊這里吧。這樣從一開始就明確提出了產品的利益點,本來這個媒體的點擊量是3000次,但是這個廣告使它達到了1.5萬。

篇(9)

    化合價概念從提出到現在,已經一個半世紀,隨著人們對分子及分子結構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早期那種認為可用整數定量量度化學元素性質的化合價概念已經過時,化學家的注意力已轉向用分子軌道理論來討論化學鍵的本質。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化合價概念的演變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化合價的提出、化合價概念的發展、化合價的電子理論階段和分子軌道理論階段。

    1.化合價概念的提出

    1852年,英國化學家弗蘭克蘭在研究金屬有機化合物時提出了化合價的思想,認為金屬或其他元素的每一個原子在化合時具有一種特殊的性質——化合力,即任何一個原子都有和一定數目的其他原子結合的性質。“化合力”概念的提出揭示了元素化合力與基團化合力之間的聯系,“化合力”后來被德國化學家凱庫勒翻譯為“價”,得到歐洲各國的普遍認可;我國早期使用的術語是“原子價”,1991年公布的《化學名詞》中譯為化合價,并給出定義:一定數目的一種元素的原子只能跟一定數目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這種性質叫做化合價。

    2.“化合價”概念的發展

    化合價的概念提出后,在較長的時間內并沒有相應的理論去解釋原子間結合的原因,直到化學家們把研究重點從化合價的本質轉移到原子結合的數量關系上。21世紀,原子結構理論的建立為揭示化合價的本質奠定了基礎。1861年,俄國有機化學家特列洛夫首先提出“化學架構”的概念,并指出物質的化學性質決定于它的化學結構,通過化學性質的研究可以推測化學結構,反之,根據化學結構又可預見物質的化學性質。隨著有關分子結構理論的不斷充實,原子間結合為分子的空間取向等問題逐步被解釋了,但是人們無法回答分子間作用力的實質問題,1916年美國化學家路易斯在《原子和分子》中闡釋了化合價的電子理論,解釋了分子間作用力的實質,提出:原子失去或獲得電子后形成穩定的電子結構,金屬原子易失電子,非金屬原子易得電子形成負離子,正、負離子間的靜電庫倫力是離子間形成化合價的本質。

    3.電子理論的發展

    1927年,英國化學家海特勒和德國化學家倫敦把量子力學理論應用到分子結構中來,后來又經過美國化學家鮑林等人的發展,建立了現代價鍵理論(簡稱VB法,又叫電子配對法),1931年,由鮑林和斯萊托創立了雜化軌道理論。價鍵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都認為,原子的化合價與原子核外電子層中未配對的電子數目相等。因為有幾個未配對電子,就可以借電子對的形式來形成幾個共價鍵,從而生成具有一定穩定結構的分子。例如:H、F、O、N、He、Ne基態時原子核外未配對電子數分別是1、1、2、3、0、O,所以它們的化合價也分別為1、1、2、3、0、0。

    4.分子軌道理論階段

    化合價的電子理論雖然對解釋化學鍵的本質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它無法解釋后來逐步發現的缺電子分子、夾心面包型分子或分子片等實驗事實。

    1931年鮑林提出了雜化軌道理論和電價配鍵、共價鍵的配合物價鍵理論,1932年美國化學家密立根和德國化學家洪特等人創立了分子軌道理論(簡稱MO理論),以及隨后提出的單電子鍵、三電子鍵和缺電子鍵等概念,使化學家們對原子間相互化合的形式、結構、性質等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同時也使化合價的傳統概念暴露出來這樣那樣的缺陷。1938年,鮑林出版了《化學鍵本質》一書,宣告了用整數定量量度化學元素性質的化合價的消亡,并引導化學家們將注意力轉到探索化學鍵的本質上來。至此,人們開始清醒地認識到用化學鍵數目來計算原子的化合價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至少在有些類型的化合物中是無法應用的。這類化合物中的化學鍵及化合價需要用量子化學理論來討論,在這些分子中原子的化合價不再是整數,而可能是分數或小數。

    二、化合價的學習困難分析

    通過對化合價概念的演變與發展的歷史回顧,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階段的化合價概念僅僅回答了原子間相互化合的數量關系。第二階段則將化合價的數值與共價鍵數目或原子中未配對電子數目畫上等號,從而使化合價這一起初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起來。第三階段,化合價的分子軌道理論為揭示化學鍵的本質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說明用整數定量度量原子化合價的概念已經過時,對于奇數電子的分子、缺電子分子和夾心面包型分子中原子的化合價,必須用分子軌道理論來闡述才能得到滿意的解釋。這不斷變化的含義,讓化合價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導致了學生化合價學習的困難。

    首先,從化合價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化合價這一概念的含義不斷在發生變化,而并不是我們現在教材中給出的化合價的含義,所以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了化合價概念之后,按照所學的化合價知識去判斷其他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時,常常會遇到解釋不通的時候,比如說四氧化三鐵中鐵的化合價、過氧化氫中氧的化合價。這樣就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化合價這個概念。

    初三學生在學習化合價之前頭腦中沒有與“化合價”相連接的先行組織者,化合價知識很難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相連接,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老師教給的口訣,這樣學到的知識在練習應用中又頻頻出錯,這對學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化合價的學習更加困難。

    其次,化合價如此復雜的發展史,對于很多的初中教師也是陌生的,教師在理解化合價時都不能給出其確切的含義,如果要傳授給學生,講到什么程度、怎樣講合適,這對教師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所以很多教師則干脆不講,直接告訴學生一個“化合價記憶口訣”,學生們只會記住這些口訣,而對于化合價什么含義、怎么用,則是一塌糊涂。

    三、解決化合價學習困難的教學建議

    以上從化合價發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初中化合價難學的主要原因,在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化合價的概念,教師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注重化合價本質的理解

    化合價的內容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強。魯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很好地利用了化合價發展史,教材中在化合價之前先安排原子的構成、元素等章節,讓學生先了解了原子的構成、分子的形成以及原子的八電子穩定結構等知識,學生初步具有了從微觀的視角來分析問題的能力。然后在“物質組成的表示”一節中提出了“化合價”概念。從教科書內容來看,教科書給出的“化合價”的解釋處在了“化合價”歷史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在元素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是由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的數目決定的。這樣的編寫順序便于學生理解。

篇(10)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o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tudents to grasp as more technical terms as possible. Here the writer will approach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vocabulary, such as the rules of word-formation, memorizing teaching for special words, interesting teaching, analyzing teaching in context.

Key words: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methods

眾所周知,詞匯是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的成功與否關系著語言教學的成敗。化學化工類技術詞匯的特點是數量較大,種類復雜,枯燥難記,再加上近年來,化學工業發展迅猛,化工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新工藝新設備層出不窮,不斷地有大量的新的專業詞匯出現,這給本來就枯燥難學的化學化工專業英語的詞匯教學又帶來了不少困難。如何避免枯燥,使學生盡快掌握大量專業詞匯是專業英語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以下方法進行專業詞匯的教學,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這幾種方法是:結合構詞規律、記憶法、上下文語境及趣味性進行專業詞匯教學。

一、 著重構詞規律進行專業詞匯教學

為了使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化學化工類詞匯,有必要對化學化工專業英語詞匯的構詞規律進行分析講解。實踐證明,了解英語構詞規律對我們準確理解化學化工技術詞語的詞義以及準確進行記憶有很大幫助。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從英語構詞規律角度來具體分析講解化學化工技術詞匯,會使枯燥乏味的專業詞匯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1.化學元素的構詞規律

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涉及到大量的物質名稱,因此掌握化學元素英文詞匯顯得非常重要,經過分析歸納,化學元素存在以下規律:

H(hydrogen)、N(nitrogen)、O(oxygen)都是以-gen結尾;Ne(neon)、Ar(argon)、Kr(krypton)、Xe(xenon)、Rn(radon)等惰性元素及C(carbon)、B(boron)、Si(silicon)、Fe(iron)等都是以-on結尾;大多數金屬元素如Li(lithium)、Na(sodium)、K(potassium)、Rb(rubidium)、Cs(cesium)、Be(beryllium)、Mg(magnesium)、Ca(calcium)、Sr(strontium)、Ba(barium)、Ra(radium)、Al(aluminum)都是以-ium結尾。而鹵族元素卻是以-ine結尾:F(fluorine)、Cl(chlorine)、Br(bromine)、I(iodine)、At(astatine) 。同時應注意:Mg(magnesium)與Mn(manganese),Cl(chlorine)與Cr(chromium)的拼寫差異以及Ni(nickel)、Co(cobalt)、Cu(copper)、Zn(zinc)、Mo(molybdenum)、Pt(platinum)、W(tungsten)、Hg(mercury)、Au(gold)等的特殊記憶。

2.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命名規律:

每一類物質都有其固定的詞綴,在詞匯教學過程中介紹常見的前后綴的用法對于掌握詞義有很大幫助。如:后綴-ic、-ous分別表示“…酸”、“亞…酸”,而-ate、-ite分別則是其所對應的鹽,如:sulfuric acid硫酸,sulfurous acid亞硫酸,sulfate硫酸鹽,sulfite亞硫酸鹽,nitric acid硝酸,nitrous acid亞硝酸,nitrate硝酸鹽,nitrite亞硝酸鹽。后綴-ide表示“…化物”:hydride氫化物,cyanide氰化物,oxide氧化物。

物質命名常用數字前綴有:mono-單一、poly-/mult-多聚、di-/bi-二、tri-三、tetra-四、pent(a)-五、hex(a)-六、hept(a)-七、oct(a)-八、enn(a)-九、cec(a)-十;meth-甲、eth-乙、prop-丙、but-丁、pent-戊、hex-己、hept-庚、oct-辛、non-壬、dec-葵等。

記無機物名稱的關鍵是牢記表示元素和數字的前綴以及表示化合物類型的后綴,如:carbon monoxide一氧化碳、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titanium trichloride三氧化鈦、silicon tetrafluoride四氟化硅、vanadium pentoxide五氧化二釩。

掌握有機物名稱規律的關鍵則是以上常用數字前綴和-ane烷、-ene烯、-yne炔、-ye基、-anol/alcohol醇、-anal/aldehyde醛、-anone/ketone酮、ester酯、ether醚、phenol酚等表示化合物類型的關鍵字。如hexane、hexene、hexyl、hexanol、hexanal分別是己烷、己烯、己基、己醇、己醛等。

3.介紹常見的構詞法可以幫助記憶英語詞匯

以上兩類構詞規律中大量地使用的是構詞法中的詞綴法(affixation),除此之外,英語詞匯的構詞法還有下面幾種:①復合法(compounding);②混成法(blending);③轉化法(conversion);④壓縮法(shortening);⑤符號法(signs);⑥字母象形法(letter symbolizing)等。

復合法,是指將兩個或多個詞基(base)結合起來形成新詞的方法。在化學化工科技英語中,大部分的復合詞是分寫式且無連字符的,如:carbon steel(碳鋼),atomic weight(原子量)。也有分寫式帶連字符的,如:by-product(副產物),cross-flow(錯流)。還有合寫式無連字符的,如:sidestream(側線產品);countercurrent(逆流的)。

混成法是將兩個詞中在拼寫上或讀音上比較適合的部分疊合而成的構詞法。如petrochemistry(石油化工)是由petroleum(石油)+chemistry(化學)構成; positron(正電子)是由positive(正的)+electron(電子)構成的。

轉化法是由一種詞類轉化成另一種詞類。如charge(n.電荷)charge(v.充電);dry(a.干的)dry(v.烘干)。

壓縮法有只取詞頭和將單詞刪去一些字母兩種,如HTU(傳質單元高度)即為height of a transfer unit的縮寫;lab(實驗室)為laboratory的縮寫。

符號法是用符號來表示英語單詞。如“#”表示number;“/”表示and或or 。

字母象形法用以表示事物的外形,產品的型號、牌號等,主要采用形譯法。如:U-pipeU形管、T-square丁字尺、I-steel工字鋼。

通過以上構詞規律的講解后,學生對化學化工專業詞匯已不再感到懼怕與陌生,對于一些較長的詞匯也能分析清楚其構詞規律,搞清楚其基本含義,認知和運用詞匯的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 講解記憶法幫助學生記憶專業詞匯

化工專業詞匯的記憶除了掌握構詞規律幫助記憶外,還應結合一些記憶法輔助記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成對詞匯記憶法

化工專業英語詞匯,因專業特點許多詞匯的意思正好相反,即所謂的成對詞匯。若將這些詞匯進行成對記憶,將起到明顯的效果。例如:

2.成組詞匯記憶法

有些專業詞匯意義相近,若將它們進行組合記憶,效果更好。例如:

3.成團詞匯記憶法

三、 結合上下文語境,準確判斷詞意

上下文語境對于正確理解詞義特別重要,尤其是對于一詞多義的情況。當一個詞有多種理解的時候就要看是其基本的意義還是專業上的意義。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的語境來講解詞的基本意義和專業上的意義。

如packing這個詞,一般作為“包裝、捆扎”解,但在化工專業英語中有關蒸餾的文章中,含義為“填料”。例如:Packings are also generally contained in a cylindrical shell between hold-down and support plates. [4](譯文:填料通常處于塔體的壓板與支撐板之間。)

又如screening,可作“屏蔽”解,也可作“篩選”解。例如: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screening of another high pigment-producing Monascus. (譯文:本文敘述另一種色素產量高的紅曲霉素的篩選。)這里screening作“篩選”解,是微生物方面的專業術語。

再如base在日常英語中意為“基礎”,而在化學中為“堿”。reduce一般為“減少,縮小,簡化”等意思,在化學化工專業英語中更多表示“還原”。charge常見含義為“費用、價錢、使充滿”,但在化學化工專業英語中常作“電荷”解,如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s即為“正負電荷”之義。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正確選擇詞義,對于正確理解文章是非常必要的。

四、 增加詞匯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起到催化作用。在化工專業英語的詞匯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從詞匯本身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外,也要注意盡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

1.可穿插講一些日常用品的產品說明書或課后留一些翻譯日用品的產品說明書的作業 ,提高學生對本課程實用性的認識。

2.可講一些化工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堅定學生學習的信心。

3.可在教學過程中介紹一些簡單的詞源學方面的知識或一些有趣的發明小故事,可以使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記憶更為深刻。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如錄音、錄像、網絡以及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化學化工專業詞匯的教學方法在利用構詞規律、借助記憶法、結合上下文語境以及增加趣味性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歡迎,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當然,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總結與改進,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專業外語走出枯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賈長英、唐麗華、張曉娟等. 提高精細化工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與措施[J]. 化工高等教育, 2006(3):104-106.

[2]劉宇紅. 化學化工專業英語[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2.5-8.

[3]張一兵. 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法探析―詞匯記憶法[J].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0,20(6):103-107.

上一篇: 合同信息管理 下一篇: 高一語文基礎整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茶陵县| 元谋县| 桂平市| 师宗县| 堆龙德庆县| 囊谦县| 当涂县| 东莞市| 东安县| 道孚县| 吉林市| 旌德县| 诸暨市| 涟水县| 井研县| 威远县| 静海县| 通辽市| 合水县| 芜湖市| 汉中市| 娄底市| 扎鲁特旗| 西贡区| 溧水县| 天峨县| 吉木萨尔县| 武邑县| 沙湾县| 大同市| 上思县| 三台县| 巴林左旗| 宁阳县| 鹿泉市| 三都| 噶尔县| 麻江县| 梧州市| 朔州市|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