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7:18: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防治水培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繼發于中風偏癱后患肢水腫是中風病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患肢水腫,尤以末梢部為甚。偏癱水腫影響康復訓練,延長病程,因而在臨床上要加以特別注意。我科自2000年以來采用手十二井刺絡放血配合中藥熏洗治療中風偏癱后患肢水腫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與納入、排除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神經科學會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醫診斷標準參照1993年國家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第7版統編教材《中醫內科學》確定中風中經絡診斷及氣虛血瘀證型。
納入標準:西醫診斷符合腦卒中診斷,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證,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水腫,年齡為40~75歲的門診或住院患者。
排除標準:①凡不符合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屬氣虛血瘀證者;②處于急性期生命體征不平穩者;③凡屬重度心力衰竭、重度心律失常、重度休克、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④40歲以下、75歲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對熏洗藥過敏者。
l.2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來自2000年6月-2005年12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的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2組,即刺絡組與西藥組各4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統計學檢驗,P>0.05,表明組間各項參數均衡性良好,具有較好的可比性,詳見表1。
2 治療方法
2.1 刺絡組
①三棱針刺:將患手部井穴分為2組:第1組為少商、少沖、中沖;第2組為商陽、少澤、關沖。點刺前先輕揉患指0.5~1分鐘,使之充血,常規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針迅速點刺息側穴,每指擠壓出血3~5滴后用干棉球壓迫止血。每天1次,每次取1組穴位,交替進行。②補陽還五湯加味熏洗:黃芪30g、地龍10g、當歸10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10g、紅花6g、干姜10g、桑枝10g、獨活10g、路路通10g、艾葉30g,上藥加水3000 mL,煮開后文火煎煮15~20分鐘后帶藥渣,先熏后洗,可用蘸藥水的毛巾熱敷患肢,每日2次。以上治療10天。
2.2 西藥組
口服雙氫克尿塞20 mg、氨苯喋啶50 mg,每日2次。治療10天。治療期間2組一律停止使用其他對水腫有治療或加重作用的藥物。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方法
①水腫癥狀評分:按水腫部位單肢局部、單肢、上下肢分別計為1分、2分、3分;水腫按壓之凹陷、皮膚濕冷、對肢體功能的影響、肢體脹痛按無、輕、中、重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水腫癥狀評分情況。②中醫癥狀評分:采用半定量計分法,肢體癱軟、偏身麻木、氣短乏力、手足腫脹、舌質暗淡按無、輕、中、重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情況。③參照1993年國家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水腫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制定療效標準。痊愈:水腫完全消退,積分減少90%以上《顯效:水腫明顯消退,積分減少60%~90%;有效:水腫消退不明顯,積分減少30%~60%;無效:治療前后水腫無變化,積分減少不足30%。
3.2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x+s表示.同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X檢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
3.3 治療結果
(1)2組偏癱患者治療前后水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結果說明:2組患者治療前各項積分值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在治療后所有積分值都有改變,且前后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2)2組偏癱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3。
表3結果說明:2組患者治療前各項癥狀積分值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在治療后所有積分值都有改變,且前后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3)2組偏癱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經秩和檢驗,Z=0.9284,P=0.0485
4 討論
中圖分類號: TD7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碼:
引言:據相關資料統計,在國有重點煤礦中,水文地質條件屬于復雜的礦井占28%,屬于簡單的礦井占38%。國有地方煤礦和鄉鎮煤礦中,水文地質條件屬于復雜或極復雜的礦井占9%。隨著煤礦采深的加大和大量小煤礦關閉后形成的積水,煤礦開采的水文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也使得水害治理難度越來越大。煤礦水害事故的頻繁發生,給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煤礦水害已成為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問題之一, 嚴重制約著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
一、礦井水害來源
1、地表水:江、河、水庫、池塘和雨水都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井口、鉆孔、裂隙等)流入井下,造成礦井水災的發生。
2、地下水:指含水層與斷層的水。流沙層、石灰巖溶洞、奧灰水及礫巖層等都是富含水層,斷層上、下盤間的巖層,通常都形成一個破碎帶,極易積水,特別是斷層與含水層或地表水相通時,發生水災的危險性更大。
3、老空水:指井下采空區或廢棄的老窯及舊巷道的積水。采掘面一旦與它們穿透,很短時間內含有的大量水就會涌出,極易造成水災。
二、礦井水害原因分析
2 0 1 0年 3 月1日駱駝山煤礦透水事故、3月2 8日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越發引起煤礦行業對防治水工作的深思,總結經驗教訓,研究事故原因,制定防治措施,開展科學有效的日常防治水部署工作顯的尤為重要。分析原因,造成礦井水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1 ) 地質災害分析不詳;( 2 ) 無針對性的防治水措施;( 3 ) 地質資料不清盲目施工;( 4 ) 超前探放水工作落實不嚴;( 5 ) 超能力開采破壞煤柱;( 6 ) 技術力量跟不上存在誤差等。
三、礦井水害征兆總結
( 1 ) 煤層發潮、發暗; ( 2 ) 煤壁“ 掛汗” ; ( 3 ) 煤層溫度變冷; ( 4 ) 工作面發涼; ( 5 ) 煤層里有“ 吱吱” 的水叫聲;( 6 ) 水的氣味和顏色發生變化:有澀味或臭雞蛋味; 呈紅色,有甜味, 是流沙層水和斷層水;石灰巖溶洞透出的水往往呈黃、灰色,并有臭味。
四、防治水日常管理
神寧集團梅花井煤礦在地質勘探及防治水工作方面,有針對性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并嚴格落實到位,使得我煤礦多年來未發生礦井水害事故,保證了安全生產長期穩定運行。
(1) 我礦根據地質勘探與水文地質勘探資料,編寫了詳細的地質報告和水文地質報告,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礦井水文地質資料健全,采掘工程平面圖采空區與積水區位置清楚,礦井水文地質圖內容詳盡,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超前考慮并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水害預測工作,編制了中長期煤礦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計劃,結合礦井地質條件變化,編制和完善水害防治計劃。
(3)積極開展煤礦礦井水文地質圖紙及資料管理工作:堅持水害因素分析報表、編制水害預測圖、水害預測表,并逐月進行檢查、補充和修改完善。詳細編錄水文地質、觀測資料及建立礦井水文地質臺賬,同時進行礦井涌水量觀測,一般每月觀測4次。
(4)對預測預報發生水害的區域、水害類型和水災隱患建立檔案,堅持對有突水危險的地方監測評估,并做好突水應急方案與防備工作。
(5)做好防隔水煤(巖)柱留設的安全距離。與周邊礦井建立采掘工程平面圖交換制度,及時掌握相鄰礦井的采掘活動,防范周邊煤礦越界開采,破壞井田邊界防隔水煤(巖)柱,使水文地質條件發生變化。
(6)凡遇到煤層變得潮濕、光澤變暗; 巷道壁或煤壁“掛汗”; 煤層變涼, 工作面溫度下降, 水蒸氣增大; 頂板淋水加大或底板鼓起; 出現壓力水流,煤層出現水擠出的“嘶嘶”聲或空洞泄水聲; 工作面沼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增加; 老窯“死水”滲入, 煤壁或巷道出現掛紅、水味發澀、有臭雞蛋味等現象, 應立即停止掘進, 進行探水工程。
三、井下防治水措施
1排查礦井充水來源
(1)建立礦井水文動態監測系統 ,對地下水進行動態觀測和水情水害分析:安排專人對礦井水文監測系統進行管理,根據動態數據及時分析礦井涌水量的變化,根據實際情況總結礦井水主要水源、涌出途徑,制定防治水措施。
(2)嚴格落實礦井防治水 “ 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方針。防是指要合理留設各類防隔水煤柱并修建防隔水閘墻;堵是指注漿封堵具有突水威脅的含水層或導水通道;疏是指探放頂板含水層水、老空水和對承壓含水層進行疏水降壓;排是指完善礦井排水系統,排水管路、水泵、水倉和供電系統等必須配套;截是指加強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2 留設好防隔水煤 ( 巖 ) 柱
留設好防隔水煤( 巖) 柱,嚴禁在防隔水煤( 巖 ) 柱中進行采掘作業。防隔水煤( 巖 ) 柱的尺寸應根據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煤層賦存條件、圍巖性質、開采方法等因素,在礦井設計中予以規定。
3 采空區水的防治
采空區水的防治措施首先是對附近老窯開采范圍、涌水量與地質構造等情況調查清楚,作好文字記錄和繪制草圖;二是要開展礦區控制測量和井下導線測量,要將老窯位置和采空區范圍在地測圖中作好標記;三是礦井采掘工作面位置應及時填繪在相關圖紙上,在接近老窯積水區域附近應立即停止采掘工作;
4完善井下排水系統
礦井排水系統按照 《 煤礦防治水規定 》的要求,配備了與礦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倉、水泵、排水管路、配電設備等設施,確保礦井正常排水,并滿足特殊情況下的排水需要。遵循防治水原則,堅持治水方針,根據井下開采進度:因地制宜,優化排水方案,科學合理地確定適合礦井開采的防治水措施。
5 做好超前探放水
根據工作面含水層的情況,在工作面開采前兩個月提前施工探放水鉆孔進行放水,水自排水溝流至輔助運輸巷的環形水倉,環形水倉設離心排水泵經管路排至礦井中央水倉,統一排出地面,這樣大大減少了工作開采期間水害對開采的影響,提高了開采進度。
6強化技術儲備與宣傳教育
進一步加強礦井防治水技術人員的知識儲備與全員防治水培訓對提高煤礦防治水工作至關重要,井下職工均要熟悉透水前的各種預兆,發現透水危害及時匯報并采取(上述)應急處理措施。專業技術人員應掌握防治水技能,具備必要應對防水災能力是做好煤礦防治水工作的前提,同時做好全員的防治水培訓工作,確保全體井下作業人員有較高的防治水安全意識,是減少和避免水災造成危害的基礎。
7加強水害應急救援工作
配備齊全的探放水設備和專業隊伍,完善水害應急預案,儲備足夠數量的搶險物資和設備,確保搶險救災時能夠及時到位,并發揮最大作用。
結論:礦井防治水災不僅對于礦井安全及礦工的生命財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而且對于國家資源的開發、 利用及礦區生態環境的保護, 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因地制宜研究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水災防治手段對礦井的安全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張學軍 .礦井水害治理實踐與探討[ J ] .給水排水, 2 0 0 5 ( 2 ) .
[2] 中國礦院煤田地質勘探教研室*《煤礦地質學》021*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面對特殊的條件,陳國新帶領湖南省煤監部門,深入調查研究,開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動,注重用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監管。通過吸取事故教訓,開展警示教育,湖南省煤礦的安全生產狀況得到了明顯好轉。2012年,全省煤礦共發生事故73起,死亡136人,同比減少54起、115人,分別下降42.5%和45.8%,全年沒有發生特別重大事故。
“全覆蓋”讓警示教育落到實處
“警示信息、警示約談、警示教育——每起事故的警示教育都要做到‘三位一體’,實現‘全覆蓋’。”談到湖南省煤礦部門的開展的警示教育活動,陳國新介紹說,煤監局接報的一般事故,由分局向轄區內煤礦發警示信息;較大及以上事故,由省局向全省發警示信息。在調查事故后,召開事故單位警示約談會,由事故調查組約談煤礦企業領導班子,通報事故的原因、交辦事故防范措施、商討防范類似事故的辦法,并召開警示教育會。一般事故的警示教育會在鄉鎮層面召開,較大事故的警示教育會在縣級層面召開,重大事故的警示教育會在市級層面召開。警示教育會上,除了重點通報、剖析本次事故的原因外,還會分析事故礦井所在地近幾年的事故情況、主要特點和原因,播放警示教育片。
2012年6月,湖南省在全省組織開展了預防重特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動,以省內煤礦重特大事故案例為素材,制作了事故警示教育片《不能忘卻的教訓》。教育片采取仿真的三維技術,直觀地再現了湖南省2010年以來發生的6起重特大煤礦事故發生的全過程,其中包括2010年湘潭縣立勝煤礦“1·5”特別重大火災事故、2011年衡陽市霞流沖煤礦“10·29”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2年耒陽市宏發煤礦“2·16”重大運輸事故等。專家通過點評分析案例的方式,深入剖析了事故的原因。“《不能忘卻的教訓》的推出,豐富完善了省煤礦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素材,在推動警示教育的科技化、直觀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給煤礦汲取事故教訓,對照案例查擺自身隱患,落實整改堵塞安全漏洞起到了很好的幫助。”陳國新說。
在2012年10月下旬開展的警示教育中,湖南煤監局及各分局堅持與當地安全生產形勢分析相結合,開展了預防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講座,并在講座上通報了各地區的監察執法情況,充實完善了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擴大了事故警示教育的效果。“我們開展警示教育,主要是做到‘四覆蓋’。”陳國新介紹,湖南省煤監局會同地方政府及監管部門,組織煤礦主要負責人進行警示教育,保障“點覆蓋”;由煤礦組織全體從業人員警示教育,完成“廣覆蓋”;由煤監分局組織重點礦井進行警示教育,做到“深覆蓋”;由培訓機構在組織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時進行警示教育,實現“線覆蓋”。通過“四覆蓋”,在警示教育期間,湖南省共組織地方政府分管領導、監管部門監管人員、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地市級警示教育會5次,縣級警示教育會20余次,2 000余人參加了會議,20余萬從業人員觀看了警示教育片。南方石墨公司等煤礦企業還安排了專門的警示教育宣講小組,明確每天宣講活動的時間、地點、活動協調員、單位負責人、場地考勤員及宣傳員,對下屬礦區進行警示教育。
“亡羊補牢”見成效
“耒陽‘2·16’重大運輸事故中,暴露了借復工維修之名組織生產、多井筒出煤、新招員工未經培訓下井等問題,湖南全省煤礦企業都應認真汲取此次事故教訓。”在衡陽市召開的打非治違動員大會暨耒陽“2·16”重大事故調查情況通報會上,湖南煤監局事故調查組負責人全面分析了事故原因和應當吸取的教訓,通過播放三維動畫模擬事故警示教育片,還原了事故發生過程,以深入理解和充分吸取事故教訓。
事故發生后,湖南省政府組織省安監局、煤監局、煤炭局、監察廳、國土資源廳、公安廳、工商局7個部門,組成督導組進駐耒陽,以煤礦為重點,對耒陽市安全生產進行全面督導。督促耒陽著重解決煤礦安全生產隱患、非法違法行為整治,以及煤礦企業的兼并重組、資源整合工作。對那些發生過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長期非法違法生產、嚴重超深越界、資源枯竭且擴界無望,以及拒不執行整改指令的煤礦,省煤監局全部執行了關閉措施,并通過兼并重組,將耒陽市現有的78家煤礦整合為22家。
為促進事故防范與整改措施的落實,省政府事故調查組在耒陽召開了防范措施交辦會,與耒陽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領導面對面逐條解讀,面對面簽字交辦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提出落實要求。耒陽市炸毀了發生事故的宏發煤礦,在各煤礦開展反“三違”活動,并改造了一批井筒功能,嚴禁煤礦企業多井筒出煤,嚴禁使用鋼絲繩連接器及搭乘礦車入井,根除了一批陋習。
“目前,耒陽煤礦安全生產條件有了根本改善,徹底消滅了井井出煤、風井出煤的現象,架空人車、跑車防護裝置已陸續安裝到位,支護改革、正規開采、兼并重組、集團化已全面啟動。”陳國新介紹,通過開展煤礦技術人員大配備、管理人員大學習、從業人員大考核、培訓機構大整治等措施,從根本上解決了耒陽“煤礦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理念問題。耒陽市開元公司楠木山礦井、銅鑼灣煤礦還通過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引進機械化開采,強化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和辦礦水平不斷提高,周邊煤礦紛紛進行參觀學習,示范效應正在逐步呈現。
聯防聯治除水害
“湖南省株洲攸縣轄區的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水害威脅嚴重。但是在攸縣煤炭局的創新管理下,全縣的水害得到了全面的治理。”在治理水害方面,陳國新談到了攸縣煤炭局的區域水害聯防聯治工作思路。
所謂區域水害聯防聯治,就是根據地質條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將整個轄區劃分為23個片區,每個片區成立一個防治水聯防聯治工作小組,由煤礦礦長、防治水負責人及縣煤炭局、鄉鎮安監站的管理人員組成,運行經費由片區煤礦共同承擔。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各片區內煤礦水害的防治工作,統一調配各礦之間的設備及技術力量,探明整個片區的水害情況,指導各煤礦的防治水工作。同時,工作小組又與各片區及縣煤炭局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互通有無、協調配合、統籌兼顧,提高了工作效率。攸縣煤炭局還成立了專業探水隊,在縣財政專項撥款200萬元的基礎上,購買了加拿大生產的先進探水儀,為各片區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靠著政府牽頭、煤礦領導配合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這些水害聯防聯治工作組摸清了水害分布情況,以片區為單位進行水害調查,編寫了水害調查報告,制作片區水體分布圖。針對不同的水體,制定了“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并落實到位。建立了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報告臺賬;各煤礦按片區水害情況制定采掘計劃,并嚴格按計劃施工;每月進行一次巷道實測,及時填圖,片區內實施礦圖交換;每月召開一次水害聯防聯治工作組全體人員會議。建立了水害聯防聯治信息網絡體系;將每年的4-6月明確為防治水“特護期”,加強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各崗位責任制、水害預測預報制度、暴雨期間巡回檢查及緊急情況停產撤人制度。強化了轄區強制物探服務,加強了對電磁物探儀的宣傳,開展水害普查和探放水作業,排查和消除各類有害水體。建立了信息服務平臺,每周一、五定期向各煤礦礦長、防治水副礦長發送防治水相關信息,加強防治水宣傳和教育,提高防治水認識。對轄區煤礦收集到的水體資料進行整理,建立了水體排查臺賬。
2011年以來,攸縣共舉辦了3期防治水培訓班,224人參加培訓,確保每個煤礦都有1名防治水技術人員。全縣共消除各類水體400多個,2010年至2012年僅發生2起一般水害事故,死亡2人,沒有發生較大及以上的水害事故,防治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