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水產養殖發展方向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19 11:19: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水產養殖發展方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在各級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通過4個月的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打擊水產養殖業生產過程中違規使用禁限投入品的行為,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預防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切實做好春節期間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建立長期有效的水產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二、工作重點

專項整治工作的重點是:飼料、漁藥、水產品生產和銷售環節。各縣(市)漁業主管部門要對轄區內的飼料、漁藥、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銷售部門,漁業生產重點單位逐一檢查登記,發放水產養殖業禁限使用的漁藥及飼料添加劑清單。認真做好以下兩方面的整治工作:

(一)堅決取締無生產許可證、無批準文號、無產品標簽的“三無”漁用飼料、飼料添加劑產品及生產企業,加強對水產養殖場自配料的監管,規范漁業投入品生產、銷售、使用環節的產品采購、銷售、使用記錄檔案。

(二)嚴厲查處水產養殖環節違法使用國家禁用的獸藥或其它化合物,重點是孔雀石綠、氯霉素、己烯雌酚、硝基呋喃類、環丙沙星、磺胺類、紅霉素等禁限用藥物行為。

三、責任落實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縣(市)漁業主管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各自職能和通知要求,進行拉網式排查,抓好整治工作,涉及跨區域、跨行業案件要做好協調配合工作。

四、時間安排

根據省農業廳和州人民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分三個階段完成各項整治的任務和目標。

(一)自查自糾階段(20__年12月10日—20__年1月10日)

各縣(市)漁業主管部門組織轄區內的飼料、漁藥、漁業生產、銷售環節的企業、攤、店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宣傳發動群眾積極提供案件線索,加強調研,收集情況,分析可能存在問題的環節、范圍及需要進一步監管的對象。各縣(市)于20__年1月15日前將階段總結報送__州漁業工作站。

(二)清理整頓階段(20__年1月11日—3月10日)

各縣(市)組織開展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從嚴查處,對問題單位公開暴光,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各縣(市)于20__年3月10日前將階段總結報送__州漁業工作站。

(三)規范鞏固階段(20__年3月11日—20__年4月10日)

根據前一階段整治成果,建立和完善監管制度,幫助飼料、漁藥、漁業生產、銷售環節的企業、攤、店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各縣(市)于20__年4月20日前將階段總結報送__州漁業工作站。

篇(2)

創新性養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來說,養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養殖作業中,魚病蟲害的發病率往往較高,收獲的魚類身體內往往殘留有大量的農藥等化學殘留物,水質也會因此惡化。在今后的水產養殖中,必然會在低密度的養殖環境中進行自然養殖,盡量避免農藥的使用及污染。創新性養殖方法:立體型、復合型養殖模式。水產養殖的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一性養殖,會慢慢趨向于復合型和立體型養殖模式。創新性思想:改變養殖從業人員的思想觀念,改變營銷策略。從業人員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術性、單純性的養殖作業,在今后的發展趨勢中,養殖人員的養殖方向將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真正做到將生產重心轉變到水產營銷上來。創新養殖資本:養殖業的發展是以市場需求為風向標的。在國內水產養殖漸成規模的今天,應當緊抓機遇,創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環保的水產養殖路線,例如號召水產養殖低脂肪、高蛋白、高營養等特色養殖,真正做到特色養殖,提高養殖資本。創新性養殖品種:我國養殖業逐漸發展的今天,多品種的區域養殖將逐漸偏向于獨一品種的特色化養殖,單一的養殖品種更加有利于形成強勢品種,加強養殖業的地域獨特性,拉大與周邊養殖業的差異,在激烈的養殖產業競爭中加大自己的養殖優勢和競爭力。

2對于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建設性意見

2.1繼續深化養殖結構改革養殖結構的改變應當從養殖屬性和養殖方向來進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灘涂養殖比較普遍,但也有必要嘗試工廠化作業養殖或者深海養殖,將養殖空間最大化擴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心理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從前滿足于溫飽,而現在觀光旅游已然較為常見,所以養殖業可以向觀光類、休閑類方向發展,利用養殖業天然的地域優勢來吸引消費,帶動地域化養殖業的發展,繼而帶動該地域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

2.2加大養殖品種優化在養育品種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選一種穩定性較強的魚種,類似于草魚、鱸魚、大白魚等需求量較大的淡水魚類就可以大規模養殖,另外也可以引進其他有優勢的魚種進行實驗性養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魚種在市場上就頗受歡迎。需要注意的是,養殖珍稀或者外地魚種過程中必須有相關技術專家的監督和指導,盡量避免因魚種養殖的技術性問題所造成的資源和資金的浪費。

2.3不斷提升養殖區域優勢在水產養殖業中,往往地域化較普遍,在這個基礎上引進政府的參與,建設區域性的養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牽頭作用。地方政府需要盡量調動水產養殖業的群眾參與性和企業合作性,建立公眾的技術小組,真正帶動該地域的水產養殖業共同發展,從而提高該地區水產養殖業的整體優勢。

篇(3)

中圖分類號:S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5-0178-1

根據我國國情,水產養殖業的可用面積實際上還有很多,在技術改革不斷加快的今天,如何利用經濟學規律、尊重自然發展來建立完整科學的養殖模式,將水產養殖推向可持續性發展方向,合理利用養殖水域和自然資源,保護養殖水域生態平衡,是水產養殖業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1 水產養殖業發展創新性趨勢

創新性養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來說,養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養殖作業中,魚病蟲害的發病率往往較高,收獲的魚類身體內往往殘留有大量的農藥等化學殘留物,水質也會因此惡化。在今后的水產養殖中,必然會在低密度的養殖環境中進行自然養殖,盡量避免農藥的使用及污染。

創新性養殖方法:立體型、復合型養殖模式。水產養殖的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一性養殖,會慢慢趨向于復合型和立體型養殖模式。

創新性思想:改變養殖從業人員的思想觀念,改變營銷策略。從業人員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術性、單純性的養殖作業,在今后的發展趨勢中,養殖人員的養殖方向將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真正做到將生產重心轉變到水產營銷上來。

創新養殖資本:養殖業的發展是以市場需求為風向標的。在國內水產養殖漸成規模的今天,應當緊抓機遇,創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環保的水產養殖路線,例如號召水產養殖低脂肪、高蛋白、高營養等特色養殖,真正做到特色養殖,提高養殖資本。

創新性養殖品種:我國養殖業逐漸發展的今天,多品種的區域養殖將逐漸偏向于獨一品種的特色化養殖,單一的養殖品種更加有利于形成強勢品種,加強養殖業的地域獨特性,拉大與周邊養殖業的差異,在激烈的養殖產業競爭中加大自己的養殖優勢和競爭力。

2 對于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建設性意見

2.1 繼續深化養殖結構改革

養殖結構的改變應當從養殖屬性和養殖方向來進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灘涂養殖比較普遍,但也有必要嘗試工廠化作業養殖或者深海養殖,將養殖空間最大化擴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心理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從前滿足于溫飽,而現在觀光旅游已然較為常見,所以養殖業可以向觀光類、休閑類方向發展,利用養殖業天然的地域優勢來吸引消費,帶動地域化養殖業的發展,繼而帶動該地域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

2.2 加大養殖品種優化

在養育品種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選一種穩定性較強的魚種,類似于草魚、鱸魚、大白魚等需求量較大的淡水魚類就可以大規模養殖,另外也可以引進其他有優勢的魚種進行實驗性養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魚種在市場上就頗受歡迎。需要注意的是,養殖珍稀或者外地魚種過程中必須有相關技術專家的監督和指導,盡量避免因魚種養殖的技術性問題所造成的資源和資金的浪費。

2.3 不斷提升養殖區域優勢

在水產養殖業中,往往地域化較普遍,在這個基礎上引進政府的參與,建設區域性的養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牽頭作用。地方政府需要盡量調動水產養殖業的群眾參與性和企業合作性,建立公眾的技術小組,真正帶動該地域的水產養殖業共同發展,從而提高該地區水產養殖業的整體優勢。

2.4 保證養殖品種的質量安全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水產養殖業也面臨著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然而市場競爭和挑戰也是相應增大的,對于水產品的質量和價格要求也越來越嚴苛。以前的高產量、低質量的養殖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國際化市場的需求。所以漁業產品的質量安全已經成為我國養殖業能否具有國際化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在這種發展需求之下,首先考慮養殖的標準化操作,監理一套完整而又科學的養殖操作流程,摒棄舊有的人工化、經驗化養殖,其次考慮引進先進的質量監測系統和模式,為水產品提供更加完整的質量保證,在生產過程中也必須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實行更加嚴格和規范的管理系統,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養殖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從主觀上杜絕不安全因素的產生。

3 總結

我國水產養殖業在提高國民經濟生產的同時,也為水產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力度,同時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的水產養殖業仍然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和不好的養殖習慣,在這種發展背景之下,必須將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同時進行,不斷優化養殖結構和養殖品種,在創新性養殖模式的引導下為我國水產養殖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契機和方向。

水產養殖同時也和國民身體素質,生活水平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水產養殖業的質量技術水準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水產養殖的高效益、低密度經營模式也是迫在眉睫。不斷優化技術,不斷提高產量質量,不斷地著重思考環境保護的分量,都是未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這些相關企業為之奮斗的目標和動力。

參考文獻

[1] 劉煥亮.中國水產業及其養殖業的發展與科技成就——慶祝建國五十周年[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1999,(03).

[2] 王海華,徐厚民,黃江峰,盛銀平,吳蘇敏.我國水產養殖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江西水產科技,2003,(01).

篇(4)

引言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養殖廢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國家和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在高密度的水產養殖水體中,魚蝦排泄物和食餌的殘渣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會是隨之迅速惡化,若不及時處理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不但會影響養殖生物的數量和質量,隨意排放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因此,綜合相關資料,對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技術的現狀作一總結,并對今后發展動向作一展望。

1.物理法

物理法是根據用水和廢水的物理特性,通過機械、物理的方法除去水中懸浮物質或有害氣體,常用的方法有:沉淀、過濾、泡沫分離、逆滲透、吸附等。

2.化學法

2.1氧化處理

即用臭氧、高錳酸鉀、次氯酸等氧化劑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加以氧化的方法。有效氯不僅能殺菌,也能與存在于水中的其它還原性物質如Fe2+、Mn2+、NO-2、S2-等發生氧化還原作用。而針對水體定物質的去除,利用添加不同的化學物質。從而達到凈水效果也是一種常用的化學處理法。

2.2混凝

在水域中利用電子中和產生混凝效果,是水域中膠狀例子凝集在一起,因重力作用下沉,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常用的絮凝劑有鋁鹽、鐵鹽、石灰及有機絮凝劑等。10-20ml堿式氯化鋁水溶液(固液比1∶50)可澄清1噸渾水,5分鐘內水中泥沙含量減少90%以上,而且防止了魚病的暴發,促進魚類的生長。

2.3離子交換

其原理是設計填充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以及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當水流經過時水中陽離子和陰離子分別被交換樹脂上的陰陽離子吸附,從而降低水中離子濃度。此方法主要應用于科研和水族館。

3.生物處理法

3.1生物過濾

生物過濾是指任何采用活體生物去除水中雜質的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植物過濾、微生物過濾、動物過濾等。

生物過濾器的主要影響因素:(1)氨氮濃度;(2)溶解氧濃度;生物過濾器工作中需要大量溶解氧。因此,溶解氧常常成為過濾器氨態氮去除率的一個限制因素(3)有機物含量;(4)pH 與堿度;(5)水溫;(6)水體的對流混合作用

目前集約化水產養殖水處理中使用最廣泛的是微生物過濾,即各種類型的生物膜濾器。但生物膜濾器存在生物膜熟化時間長,需要定期反沖洗,容易造成硝態氮積累等缺點,又植物濾器單獨使用對養殖廢水中有機物去除效率較低,因此通過大型海藻過濾、生物膜過濾和動物過濾復合處理養殖循環水技術,優勢互補,達到水質凈化和廢物綜合利用的目的。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還欠缺。

3.2好氧處理

目前好氧處理在污水處理廠中是最常用的一種處理方法。它是由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好氧條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在不影響養殖物生長的情況下,使水中的BOD和COD得到降低。

3.3特定生物處理

實踐證明,光合細菌等微生物,水浮蓮等高等水生植物,高羊茅、黑麥草等陸生植物,螺、貝類,以及適當放養量的鰱、鳙、鯽、羅非魚等魚類都有一定的凈水作用。

光合細菌是一類以光為能源,以CO2或有機碳化物為碳源進行生長繁殖的特殊生理類群。光合細菌能夠提高溶解氧濃度、降低氨氮、消除硫化氫和有機物,從而達到有效改善養殖水質的目的。光合細菌包括兩大類群,即不產氧型和產氧型光合細菌。不產氧型光合細菌-紫色非硫細菌(紅螺菌科) 在72 h內可去除高達90%的氨氮,對有機質COD的去除,凈化水產養殖水域及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水培高等陸生植物修復富營養化水體是一種新型的,具有經濟、社會、生態等多種效益的新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工程的實際應用和生產上,還需要做深入細致的工作。例如工程的最優設計參數和水力學參數,黑麥草、高羊茅等在不同季節和生長期對養殖廢水的適應性方面,都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4.消毒殺菌

目前,采用殺菌方法主要有兩種:臭氧和紫外線。臭氧殺菌有以下優點:(1)增加溶氧、脫色、氧化可溶性污物。(2)不受水中氨氮含量及pH 值的影響。(3)高效、快速、消毒時間短。(4)不增加水體中的固形物,有利于循環用水。但還存在設備費用高,維護較困難,對人體和生物有害等不足。紫外消毒的優點:(1)無需化學藥品。(2)殺菌作用快,效果好。(3)無臭味,無噪聲,不影響水的口感。(4)容易操作,管理簡單,運行和維修費用低。

顯然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從費用和操作維護方便性考慮,有使用紫外線方法的趨勢。進入21世紀后,隨著對污水消毒的日益重視和運行經驗的積累,尤其是在循環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中,紫外線消毒技術定將得到發展。

展望

隨著世界性水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今后各國將采用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方式。單一處理已經不能適應水產養殖廢水處理的需要。因此,集合多種處理方法設計低耗高效的水產養殖水處理工藝,達到養殖廢水的回復利用和對環境的無污染,是今后的水產養殖廢水處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魏海峰,代智能,劉長發. 復合生物過濾技術在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漁業現代化,2008,35(1):28~31

[2] 楊丹菁,靖元孝. 植物在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J]. 生態科學,2008,27(6):522~526

[3]曹涵.循環水養殖生物濾池濾料掛膜及其水處理效果研究[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 2008

篇(5)

0 引言

精準農業是21世紀世界農業主要發展方向。在歐洲農業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精準農業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新的產業,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信陽地處秦嶺淮河一線,降水豐富,因而水產養殖業在信陽的發展也相當的迅速,但長期以來,由于技術、管理水平落后,導致水產養殖風險大,產量低。水質是水產品生長的關鍵性限制因素,水位、水溫、溶解氧、pH、濁度等水體環境是水產養殖的基礎和保證,對于漁業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如能根據監測水體環境信息,實時補放水、水溫加熱、增氧,使水體環境保持水產品最適宜生長狀態,可大幅度提高產量和效率。

農業物聯網監測系統為水體環境獲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本文根據信陽市水產養殖的管理現狀,提出了利用物聯網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對水產養殖信息采集方面開展研究工作。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于養殖場水質數據參數監測,是智能監控系統的開發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為了滿足水產養殖高效、環保以及安全的現實要求礎進行設計的,屬于一種非常高效的系統。

1 物聯網概述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是MIT Auto-ID Center在1999年提出的,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能夠實現物與物相連的網絡,即把所有物品通過互聯網、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連接起來,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

在我國,對于物聯網所探討問題的深度以及所投入的研究力量方面而言,仍然比國外發達國家落后。其中,基于無線傳感網的水產養殖水質數據的采集與處理系統的構建工作,仍然停留在起步研究階段。

信陽對水質數據的檢測,目前有種攜帶式水質檢測設備,來測試水質的各項指標,但是這種方法監測效率低,不能實時動態的掌握水質變化情況[1]。現在也存在直接現場布線數據傳輸的水質監控系統,但是這種方法大范圍測量時存在費用高、布線難、不易維護等缺點。

2 水產養殖監測系統設計

該系統主要由低功耗無線傳感網絡節點通過ZigBee自組網方式構成,實現水體環境的連續在線監測,從而滿足精準農業作業對水體信息精確度、實時性等要求[2]。

2.1 基于ZigBee技術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監測系統整體框架

數據獲取網絡單元由遠程控制中心和現場數據采集中心兩部分組成,現場數據采集中心能夠接收從網線傳感器網絡的匯聚節點傳過來的信息,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通過GSM模塊把信息傳到遠程控制中心。而遠程監控中心主要是接收從現場監控中心傳過來的數據,并為整個網絡提供數據庫支持和網絡服務,最后得到我們監測到的數據。無線網絡選擇星型網絡連接拓撲;遠程數據傳輸采用Internet實現,采用嵌入式Internet接入技術實現無線網絡與Internet網絡通信[3];以水位、水溫等參數采集為模型完成監測區域內環境參數采集,具體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

無線傳感器節點可以分為三部分組成:數據獲取網絡單元、傳感器網絡單元和控制管理單元。它是一個個節點通過一定的協議自組織的、分布式的無線網絡。主要由集成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節點組成。它的工作模式是:各節點把采集到的數據信息傳給匯聚節點,匯聚節點再將采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后經無線網絡傳輸給遠程數據控制中心。

控制管理單元,它是由各種硬件設備組成的。它是受現場監控中心的信號驅動來工作的。目的就是能夠精確控制養殖池塘中各種水質參數,是系統閉環控制的執行單元。

圖1 無線傳感器檢測系統整體框架

2.2 ZigBee無線傳感器節點設計

考慮到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及網絡設置的特點,本無線網絡傳感器節點包括:感知數據信息的傳感器模塊,對數據進行加工優化處理的數據處理模塊、負責遠程通訊的無線通訊模塊及網絡供電的電源模塊。如下圖2。傳感器又包括溫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和溶氧傳感器等。數據處理模塊:處理器模塊采用TI公司的CC243O芯片,這種芯片的最大特點是高性能、低功耗,具有極高的敏感度和抗干擾能力,且支持數字化信號。

圖2 ZigBee傳感器節點結構

無線通訊模塊主要有微控制器和GPRS模塊組成。微控制器采用ST公司生產的STM32 F103VET6,GPRS模塊采用的是ZTG201。無線傳感器網絡如果與網絡進行相連必須通過GSM模塊,通過GSM模塊與網絡相連。

電源模塊為其他的模塊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為了使傳感器節點更加微型化,采用可充電鋰離子鈕扣電池LIR2032,它的輸出電壓為3.6伏,為處理器和無線通信模塊供電。該類電池自放電率特別小,可有效地延長節點的使用壽命。

2.3 Internet接入模塊的設計

本系統采用Zigbee無線網絡與Internet網絡連接形式實現數據遠程傳輸。將zigbee傳感器網絡的TCP/IP協議擴展到嵌入式設備上,由網絡上的嵌入式系統自身實現WEB服務器功能。無線網絡的協調器節點連接到互聯網或服務器網絡模塊上,無線個域網Zigbee協議實現協調功能,TCP/IP協議實現網絡訪問模塊。

3 系統技術指標

微功耗無線傳感器技術指標:(1)功率為10roW;(2)接收時電流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物聯網水體環境信息采集系統研究,對信陽市水產養殖戶而言,傳感器網在養殖應用過程中可以擺脫傳統生產依賴人工,憑經驗的方式,將使現代現代水產走上智能化化,精細化養殖的道路,使農業產業工人足不出戶即可接受農業專家的指導,農業產量與質量得到提高。

總之,在推進水產養殖信息化建設實踐中,如何將低成本、高效率、智能化設備應用于水體環境信息采集,有效降低人力消耗,物聯網信息采集技術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篇(6)

一、我國水產飼料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水產飼料業的發展還較落后于發達國家,這一因素嚴重制約著水產養殖業的良好發展。現有飼料品種只有二十余種,很多品種仍需大量進口才可滿足水產養殖業的需求,如幼魚飼料、開口飼料等。而且有些飼料質量不佳、滿足不了營養需求,缺乏有效的針對性,導致部分水產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以幼雜魚做食餌,誘發了諸多自然資源問題,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

1、水產飼料業發展不均衡

水產養殖業良性循環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產飼料質量,它既可以影響水產動物的抗病能力,還會影響水產品的質量問題,更可以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我國水產動物的營養來源,主要還是依賴于有限的天然資源,屬于粗放型經營。

我國在水產養殖飼料業方面投入的經費、人力等嚴重不足,對各種水產養殖品種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養殖方式的營養性及非營養性添加劑,如益生菌、酶制劑和促生長劑等各種物質的需求特點還缺乏較為科學的研究,而且還缺乏與之相配套的產業化水平和飼料配方技術,還有不少系列水產飼料需要從國外進口,如高效人工配合飼料、幼魚開口飼料等等,適合不同的生長階段,不同水產品種的飼料也需依賴進口,嚴重影響了水產養殖業的整體效益,阻礙了水產養殖業的良好發展。

2、水產資源的破壞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生產還屬于粗放型的發展階段,還有很多漁民及水產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仍然大量使用冰鮮魚、飼料原料及培養活餌作為飼料,這一傳統的養殖方式極大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食物鏈,破壞了生態平衡,消耗并浪費了我國近一半的經濟幼魚及許多珍貴水生物種的海洋捕撈產量,造成環境污染,導致水產品品質下降。據相關實驗表明,以各種小雜魚作為飼料進行養殖的要比以配合飼料作為飼料進行養殖的磷、氮排放量均高出4-5倍,大量有機物排放到水域里使水質惡化,引發病害,造成環境污染,嚴重影響我國水產品品質及水產貿易。

3、水產飼料資源的缺乏

我國水產飼料資源嚴重缺乏,水產飼料的蛋白主要來源于魚粉,而目前我國能夠自產魚粉不到10萬噸,且因諸多原因其質量較差,因此大量魚粉仍需依靠進口。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粉消費國,魚粉消費量近全球的50%。近年來,全球漁業自然資源呈現衰退,使魚粉產量受到影響,逐年減少,導致魚粉價格持續攀升,加大了養殖戶的養殖成本,降低了養殖收益。

4、水產飼料市場缺乏監管

近年來我國水產飼料市場存在著監管不力、競爭無序的現象,飼料業的發展沒有形成規模化,許多生產企業起點低、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缺乏專業性和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導致企業與產品無競爭力,而且缺乏有效監管,質量監管形同虛設,造成飼料產品質量無法保障。水產飼料的價高質差,不僅會造成養殖動物缺乏營養、出現病害群發,而且會形成新的污染源,嚴重制約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如何保持水產飼料業的良好發展

水產飼料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還可以降低成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證水產品質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著重做好基礎工作,提高科技含量,確保水產飼料產品良性發展。

1、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研發新蛋白源

利用我國豐富、價廉的植物蛋白源用以替代魚粉,優化配方節約魚粉資源的同時加快研發新蛋白源,逐步減少飼料配方中魚粉的使用含量,不斷提高植物性蛋白源的利用率。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對水產飼料的研究與開發,滿足水產養殖業對質高、價廉飼料的需求。

2、加強對我國水產品主導品種的基礎性研究

針對適合我國水產養殖業,具有經濟價值、分布廣、有代表性的水產品,如蟹、對蝦、鱸魚、鯽魚、黃魚等等,對其進行營養代謝、微量營養素等一系列相關問題的研究,形成一整套科學的理論依據,為水產飼料原料、水產飼料的自主研發,而不再主要依賴進口,提供科學、完整的有效依據,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收益。

3、加快環保水產飼料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加快營養免疫學的研究,提高水產養殖動物的抗病能力,降低并減少非營養性飼料添加劑和有毒有害物質對水產品的污染。開發高效、高能、環保、低蛋白飼料,降低水生動物的氮排放,同時還要加快研發微生態制劑,最大程度減少水質污染,保護水體環境,確保人們食用上安全、營養、品種豐富的水產品。

4、加強漁業監管職能,健全漁業法規

各地各級漁業部門要不斷加強飼料生產、經營、使用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完善工作,進一步建立并完善飼料監測體系及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使水產飼料生產企業按規生產、按質執行。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加強監管力度,促進水產飼料質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篇(7)

二、上海水產養殖業的整體結構變化

(一)漁業產值的變化改革開放以后,整個農業的總產值在快速增長,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技術的進步,農業的產值高速增加。漁業在農業產值的比重也逐漸上升。

(二)海水淡水產品產量結構演變從圖中看出,上海水產養殖業的產量一直以海水產品為主,特別是1987年之前,每年淡水產品的產量不足海水產量的一半。但是,過度的捕撈會對近海和內陸漁業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因此,1985年確立了“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方針,隨后1997年提出了“大力發展養殖,保護和合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擴大遠洋漁業,狠抓加工流通,強化法制管理”的新時期漁業方針。1987—1997年間,淡水產品產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少于海水產品的產量。1998年,淡水產品的產量首次超過了海水產品的產量,并且在隨后的幾年內(1998—2005年)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隨后,由于內陸水域污染治理以及禁止挖塘養魚,導致淡水養殖的產量呈現下降趨勢,而同期遠洋捕撈得到重視和支持,海水產品的產量又出現了回升的勢頭。因此,在2006—2008年間,淡水和海水產品產量基本持平。

(三)淡水養殖情況從圖3中可以看出,1980—2008年之間,上海市全市的淡水養殖面積的變化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980—1986年,穩步增長階段。養殖面積從2萬公頃增加到3萬公頃,在1986—1999年間,養殖面積一直在3萬到3.5萬公頃這個區間內波動。隨后,養殖面積又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并在2003年達到極值4.5萬公頃,隨后開始下降,并在2008年降到3萬公頃以下。淡水養殖產量的變化,從1980年開始,直到1984年,穩中有升,1985—1988年,產量從5萬噸增長到10萬噸,在此期間翻了一倍。1989—1999年,11年期間,淡水養殖的產量增長緩慢,增幅僅為50%,達到了15萬噸。2000—2003年,淡水養殖的產量增幅巨大,4年內從15萬噸增長到了23萬噸,隨后開始下降,2008年則下降到了15萬噸以下。通過對淡水養殖產量和面積的相關性分析,二者間的線性相關系數為0.8262,為顯著相關。可見淡水養殖產量和淡水養殖面積呈同步變化的趨勢。故而,反映養殖技術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水產基礎性研究比較薄弱。迄今為止,人工選育品種較少,養殖技術比較陳舊,同時水產加工業的技術尚不成熟,直接影響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三、上海水產養殖業的現狀分析

從2008年上海市淡水養殖情況表可以看出,上海市2008年全市的淡水養殖面積為29103公頃,淡水養殖產量為158905噸,10個區縣中,以奉賢和崇明養殖面積最多,產量也最多,是主要的養殖基地。松江、浦東、寶山和閔行因靠近市區,導致產業結構與其他各區不同,水產養殖業所占比重較小。

(一)淡水養殖的空間分布情況從有關資料中可以看出上海市10個區縣內部的淡水養殖的分布特點如下:1.崇明縣的淡水養殖主要分布在南岸,但實際的養殖基地都是分布在崇明縣的北部。2.青浦的養殖面積和產量均位于前列,靠近淀山湖的金澤、練塘、朱家角三個鎮的產量和面積之和均超過全區總量的75%,但因為近年來淀山湖禁養的緣故,主要是三個鎮周邊分布著的小魚塘。3.奉賢區內淡水養殖業發展均衡,與杭州灣相鄰的鄉鎮,有灘涂廣泛分布,故面積分布更廣,產量更高。4.南匯全區除蘆潮港發展旅游業外,其余鄉鎮發展水平相當,且淡水養殖面積大多分布在200~400公頃之間。5.除上述區縣外,由于市區的擴展,水產養殖業只零星分布在郊區的,而且面積與產量均較小。

(二)淡水養殖場的分布2008年的數據顯示,上海市的養殖場一共有755個,百畝以上的養殖場有406個,且均集中在崇明島的北岸和東岸、青浦的淀山湖附近。主要品種為魚、蝦、蟹、鱉、龜等,占地185611畝。養殖方式基本為池塘養殖。主要的養殖場分布在奉賢、青浦和崇明三大區。其中奉賢的養殖場數量最多,養殖面積最大,共有223個養殖場,具有養殖基地認證并且為無公害產品和產地的基地共有130個,養殖面積為63428畝,占總的養殖面積的1/3。其次是金山和青浦兩個區,其中青浦的養殖面積超過金山,但養殖場的數量不如金山多,故而青浦的養殖場規模較大。金山養殖的主要品種有常規魚、白對蝦、蟹、鱉、海翠斑、羅氏沼蝦等;青浦是常規魚、青蝦、白對蝦、鱸魚、鲃魚、鱉、龜等。

(三)名特優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從表2看出,上海市名特優的生產已經有相當的規模。全市2008年名特優總量為57808噸,占淡水養殖總量的36%。從區縣層面來看,奉賢遠遠多于其他9個區縣,且名特優的產量占到淡水養殖產量的70%。金山、寶山兩區,雖總量不多,但是已在這兩區具有一定規模。名特優的主要產品為羅氏沼蝦、河蝦(稻田河蝦)、南美對蝦等。且在上海已經形成三個新的產業帶,即沿杭州灣的海水蝦類產業帶、環長江口的河蟹產業帶、沿黃浦江上游及淀山湖的淡水蝦類產業帶。名特優水產養殖業發展強勁,將成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最主要產業,是未來水產養殖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篇(8)

中圖分類號 S9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234-02

隨著規模化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養殖水體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來自水產養殖的環境負荷是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因此,挖掘集約化水產養殖業內部的節水環保潛力意義重大。現對常用的水體處理方法應用現狀進行綜述,分析當前生物凈化技術,對生態農業健康漁業提出一些展望。

1 水產養殖水體自然生物處理方法

使用自然生物處理池塘養殖水體的方法一般有穩定塘、自然濕地及利用土地處理等方法,其優勢是對于處理含TN和TP的養殖水體,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非規模化水產養殖的自然水體本身類似于典型的自然濕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在充分合理地利用其自凈能力的情況下,能夠較好地凈化池塘養殖水體,并且經濟合理。池塘的水生生態系統本身就有較強的自凈能力,對漁業養殖水體的處理中,可以充分合理利用池塘的水生生態系統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來處理漁業養殖污水。

2 水產養殖水體物理處理方法

2.1 機械過濾法

由于漁業養殖廢水中的生物排泄物和剩余餌料等主要以懸浮物形式存在,因此采用機械過濾去除是最為便捷、高效的處理方法。常用的過濾設施有砂濾器、壓力過濾器、機械過濾器等[2]。在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工程實踐中,機械過濾器使用較多,分離效果較好,其工作原理是將通過噴淋管噴灑到過濾箱,過濾箱內的過濾器和小粒徑沸石顆粒過濾后的水返回到水池。

2.2 光照處理法

光照處理作用機理是通過將微生物的DNA 鏈斷裂,造成微生物永久失活,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光照處理系統對漁業養殖廢水具有明顯的處理效果,對漁業養殖廢水中的NO3--N、NO2--N、NH4+-N、TP、COD的處理效率分別為52.5%~61.73%、48.9%~57.86%、68.91%~80.07%、41.56%~49.87%、13.86%~25.68%[3]。光照處理法利用光照對池塘養殖廢水進行處理,具有成本低、操作易、處理后出水水質穩定的特點。

2.3 泡沫分離法

泡沫分離法是利用氣泡的氣液界面可吸附、濃縮污濁物質的性質,從而分離去除水中污濁物質之浮選分離法的一種方法[4]。泡沫分離和臭氧消毒設備對漁業養殖水體中異養微生物、NH4+-N、NO2--N處理效率分別為86.72%~94.66%、36.56%~40.21%、37.59%~39.12%,能明顯提高水體溶解氧,對COD的處理效果較低;連續工作24 h后,能有效降低漁業養殖水體中的NO2--N的含量和異養微生物數量。泡沫分離法處理效果一般,在泡沫分離設備處理后位置比處理前位置的NH4+-N、NO2--N和COD濃度能降低38.92%~43.45%、23.65%~28.71%、10.52%~13.85%,但能明顯提高出水溶解氧含量。

3 水產養殖水體化學處理方法

養殖水化學處理法指通過在養殖水體灑入一定量的無機或有機化學制劑,與水中污染物或懸浮物發生反應以改善養殖水質,這種方法在傳統漁業養殖中使比較普遍。根據化學反應類型可分為中和法、沉淀法、絡合法、氧化還原法[5]。其中臭氧處理法已較廣泛應用于漁業養殖用水的處理,效果比較明顯,但臭氧處理法大幅度增加養殖的成本,同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也不能降低養殖水體營養物質TN、TP等的含量,因此在漁業養殖廢水的深度處理中應用較少。

4 水產養殖水體生物處理方法

4.1 生物制劑法

微生態制劑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加入到漁業養殖水體后能夠快速增殖而變為優勢種。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漁業養殖水體環境、維持漁業養殖水體生態平衡,是保持漁業養殖健康和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6]。光合細菌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水質微生態調控劑,光合細菌可利用水中的NH4+-N、H2S等污染物質,使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降低,溶解氧增加,遏制水體的富營養化,增強水體的透明度,使水質得到改善。在pH值合適的情況下,芽孢桿菌為主的復合菌對養殖水體有很好的生態調控作用,特別對水體中NH4+-N、NO2--N、NO3--N和 COD的處理效率很好。隨著投放時間不同,去除效果也不同,投入微生態制劑9 d后,上述主要污染物含量顯著降低,漁業養殖水體可以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類水域的水環境質量標準[7]。反硝化細菌對水體中的NO3--N、NO2--N處理效率也較好,研究表明,NO3--N、NO2--N為1 mg/L的水體中,3 d內NO3--N、NO22-N處理效率可以分別達到95.8%和90.2%[8]。

4.2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漁業養殖水體生物處理的關鍵技術,其是以好氧微生物及其黏附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所組成,具有吸附分解有機污染物,有效降低有機污染物濃度的能力。在經典的活性污泥處理法上發展而來成的AB法和SBR等處理工藝,具有更好的處理效果。Umbl et al在漁業養殖污水排放溝中使用類似SBR法的操作方法進行好氧和厭氧處理,效果良好。Meskeet et al對經典的活性污泥法處理漁業養殖循環水進行研究,其結果表明NH4+-N濃度較高達不到回用水質的要求。Nugual et al使用SBR法工藝處理海水養殖廢水的有機污染物并研究鹽度對處理效果的影響,發現在處理鹽度不是太高的海水養殖廢水時,TN去除效果明顯[9]。

4.3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由于具有產生活性污泥量少、運行維護便利、處理費用低廉的特點,在漁業養殖廢水處理方面也有相對優勢。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轉盤法工藝、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生物流化床法工藝和生物濾池法工藝等,這些技術方法可根據微生物的多樣化特征,選用于漁業養殖廢水的封閉循環使用。由于生物膜上固定化的微生物密度較高、活性較強、反應速度更快,同經典的掛膜微生物處理工藝相比,對NH4+-N和難以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具有明顯的去除效果。在連續曝氣的作用下,生物膜法對漁業養殖池塘中有毒有害的NO2--N和NH4+-N等有很高的處理效率,尤其對NH4+-N的去除效果比不曝氣的好。連續曝氣對水體中可溶性P的去除無明顯效果,不曝氣時明顯降低水中可溶性P濃度[10]。

4.4 生物濾池法

曝氣生物濾池是具有集生物氧化、過濾和生物吸附等多種處理工藝于一體的水處理工藝,其通過維持較高的水力負荷和保留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以減少環境沖擊,能促進好氧微生物生長,同時污泥產生量較少。曝氣生物濾池主要應用于受污染漁業水源的預處理、難降解污染物處理和回用水的深度處理,且應用前景很好。在規模化養魚池塘中使用的生物濾池設備主要有平流式、降流式和升流式[11]。生物濾池的運行最關鍵的部分在于掛膜,濾料表面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好氧生物膜,則無法對漁業養殖廢水進行處理。掛膜從環境微生物學的來講,即菌體接種,使微生物吸附在濾料表面上。微生物的載體為生物濾池中的填料,在不更換濾料的情況下,生物濾池可以連續使用。

4.5 漁業養殖水體人工濕地法

人工濕地按水流方式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表面流、潛流和垂直流3個類型。陳家長等[12]對表面流人工濕地系統對混養區漁業養殖廢水的處理效率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濕地對漁業養殖廢水中的COD、NH4+-N、NO2--N、NO3--N、PO43--P、TN和TP的處理效率分別變化在32.07%~50.00%、57.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和39.53%~71.43%,平均處理效率分別為41.69%、76.91%、53.06%、60.88%、61.33%、54.22%和59.15%。

5 水產養殖水體處理發展方向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水環境污染和水資源短缺的日趨嚴重,未來世界各國將采用封閉式循環養殖方法,漁業養殖廢水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排放技術研究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13]。我國漁業養殖廢水主要來自的漁業養殖結束后的排水及漁業養殖過程中的季節性換水和補水,排換水時間相對比較集中,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的漁業循環養殖技術,運行費用非常昂貴,不適合我國的國情,在我國難以推廣。我國池塘養殖具有規模小、分散,且種養混合區域面積廣,主要養殖品種的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等特點,采用人工濕地和自然濕地水質凈化系統處理漁業養殖廢水[14],符合現代和未來生態農業的要求,通過調整漁業養殖生態系統的結構,減少和避免養殖廢棄物在水體中的積累,在使漁業養殖水質得到凈化處理的同時使這些漁業養殖廢棄物再循環利用。進一步研究高效可行的規模化漁業養殖廢水集中處理系統和工藝,改善漁業養殖水體生態環境質量,保護水資源和減輕漁業養殖排水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我國漁業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6 參考文獻

[1] 王君英.水產養殖對生態環境污染的控制措施[J].北京水產,2004(4):4-6.

[2] TILLEY D R,BADRINARAYANAN H,ROSATI R,et al.Constructed wetlands as recirculation filters in large- scale shrimp aquaculture[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2(26):81-109.

[3] 晏小霞,唐文浩.光照處理系統對養殖廢水凈化效果的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6(25):201-205.

[4] 譚洪新,周琪.泡沫分離―臭氧消毒裝置的水處理效果研究析[J].漁業現代化,2008(1):15-19

[5] 郭立新.循環水培高等陸生植物系統對水產養殖廢水的凈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4.

[6] 鄒健,方建光.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環境生物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畜牧雜志,2007,10(43):60-61.

[7] 孟 睿,何連生,席北斗.芽孢桿菌與硝化細菌凈化水產養殖廢水的試驗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11):28-31.

[8] 尹艷娥,沈新強,晁敏,等.反硝化技術對模擬養殖池塘修復的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8):1727-1732.

[9] 方圣瓊,胡雪峰,巫和昕.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技術及應用[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4,5(9):51-55.

[10] 張寒冰,黃鳳蓮,周艷紅,等.生物膜法處理養殖廢水的研究[J].生態環境,2005,14(1):26-29.

[11] ROUSSEAU D P L,VANROLLEGHEM P A,PAUW N D.Construct edwet landsin Flanders:a performance analysis[J].Ecol Eng,2004,23(3):151-163.

篇(9)

中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投餌機、增氧機等水產養殖機械在日常的漁業生產中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推廣與使用。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現代化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也逐步實現了與水產養殖技術的融合。2015-2017年,江蘇省農機化服務站在組織實施省農機三新工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自動投飼增氧一體化系統試驗示范”項目的過程中,對當前物聯網技術在江蘇水產養殖機械上的研究情況進行摸底調研,并對未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前景進行分析。

1發展現狀

物聯網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互聯網或局域網等通訊技術把感知設備、控制設備、操作設備等聯在一起,實現遠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的網絡,簡單理解就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相連的網絡,是一種集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傳感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等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當前,在機械化水產養殖領域,物聯網技術的典型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養殖水體的水質監測

主要是利用不同類型的水質傳感器,現場實時檢測pH值、溶解氧、氨氮、鹽度、亞硝酸鹽、硫化氫和水溫等影響水產品生長與發育的水質參數,并通過有線或無線等方式傳送到手持設備和服務器終端,供養殖人員進行參考,以便及時對水體進行管護,改善水質環境,提高養殖效率。

1.2水產養殖機械的自動化或遠程化控制

主要是利用自動控制理論按照養殖人員的設定,定時定量啟動和關閉投餌機、曝氣增氧機等設備,或是根據水質監測的數據按需控制增氧機、換水泵及補水泵的啟停,也有的是利用zigbee或6Lowpan等技術搭建無線網絡,由主控計算機集中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后,人工或自動發送遠程指令,對各類水產養殖機械的運行進行精確控制。

1.3水質水情的實時預警

主要是按照設定的具體數值構建預警模型,實時跟蹤監測養殖水體的水質水情變化與養殖設備的運行情況。當發生意外災害、水情驟變或漁機設備故障時,及時向主控計算機發送預警信號,并利用GSM/GPRS/CDMA等模塊向養殖人員發送提醒短信,確保各項應急措施能夠迅速啟動,從而保障漁業生產安全。

1.4水產養殖的決策指導和追蹤溯源

主要是利用高精度攝像等設備實時監控水產養殖的整個過程,并配合水質監測等系統,依托主控計算機和服務器,構建水質數據庫、飼料數據庫、種苗數據庫、氣象數據庫、養殖數據庫、魚病數據庫等,按照模糊推理和統計決策的理論對多源信息進行融合,形成不同需求的養殖方案和智能化管理決策系統;還可以在互聯網上對外進行,為遠程專家指導和產品安全監管及溯源提供技術平臺。

2存在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已經逐步實現了與機械化水產養殖的融合。但是,在實際的生產實踐中,大多數的水產養殖戶,特別是中小型養殖戶,對這些技術的應用積極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技術工程體量較大,示范效應難以體現

從走訪調研的情況看,目前江蘇水產養殖機械物聯網技術的示范應用主要集中在規模化水產養殖中心,依托省、市科技項目支持,聯合相關科研院所和高校完成。養殖系統通常由主控計算機進行控制,功能囊括水質水情監測、自動化精確投飼、智能水體增氧、遠程控制、實時預警和專家決策等多個模塊,整體工程體量較大,現代化程度較高。對于普通的中小型養殖戶而言,門檻過高,學習、復制難度較大,示范輻射效應不明顯。

2.2過于追求“私人訂制”,設備投資成本過高

目前,各地使用的物聯網水產養殖系統,大多是以項目形式,根據自身情況重新設計或在傳統水產養殖機械的基礎上改造完成,屬于訂制產品,無法規模化批量生成,也無法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因此,設備制造成本和工程預算較高,超出了普通養殖戶的預期。

2.3缺乏統一的標準,產品定型和推廣難

眾所周知,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初期,曾由于技術封鎖造成推廣困難,隨著一系列標準化協議的簽訂和友好接口的開放,市場才逐步走向繁榮。同樣,目前物聯網水產養殖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各研究院所和企業開發的物聯網裝備尚不能實現友好互通,很難定型推廣。如果對系統進行拆分,其中大多數裝備又屬于通用性電子設備,很難享受農機補貼政策。因此,目前除了溶解氧智能監控設備等水質監測儀外,基本上沒有其他成熟的物聯網漁業機械通過農機推廣鑒定。

2.4技術本身存在一定瓶頸,設備維護相對繁瑣

水產養殖機械物聯網技術和其他領域的物聯網技術一樣,核心技術主要包括感知技術、傳輸技術、處理技術和控制技術四大模塊。其中傳輸技術因通信工程的迅速發展相對成熟,加上農業物聯網中無線局域網的范圍相對較小,傳輸速率等要求也不高,基本上能夠滿足應用要求。而其他三項核心技術在實際使用和推廣中均存在一定問題。感知技術和控制技術的最大問題在于高靈敏度、智能化、小型化傳感器十分缺乏,這也是整個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瓶頸。目前,進口傳感器價格昂貴。國產傳感器產品制造工藝技術相對落后,品種少,質量較差,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還很容易損壞和出現檢測誤差,給養殖戶的日常使用帶來了很大麻煩。處理技術方面,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日益完善,技術本身已不存在大的問題,主要是缺乏相應的水產養殖研究人員,缺少數據積累和穩定的算法模型,智能決策尚不能對漁業生產形成科學有效的指導。

3思考與建議

雖然該技術在應用領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在當前農業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時期,高效化、智能化、節約化、精準化仍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水產養殖業人力成本逐年增加,養殖效益下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科學化水產養殖經營逐漸成為發展趨勢,物聯網技術依靠其多技術融合的巨大優勢,理應在提高漁業生產效率、提升水產養殖管理水平、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管力度等方面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為此,水產養殖機械生產企業和漁業物聯網研究機構應多從推廣應用的角度思考未來產業發展,逐步培養用戶群體,使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領域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1豐富產品序列,控制銷售價格

農業機械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從簡到繁,從功能單一到復式作業的漸變過程,水產養殖機械物聯網技術發展也應如此。在跟蹤科技前沿的同時,也要豐富自身的產品序列,既要研究完善水產養殖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統,也要加快對普通物聯網漁機的開發。如能夠定時定量投飼的投餌機、能夠檢測溶氧量不足并自動開啟的增氧機、能夠追蹤災害天氣并發送短信的預警器等。這些功能單一的水產養殖機械,能夠有效控制物聯網技術的運用成本,更符合普通養殖戶的實際需要,同時也更方便推廣鑒定,便于農機部門示范宣傳,逐步培養物聯網漁機的市場用戶。

3.2簡化操作模式,提高設備質量

目前的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機械上的運用,絕大多數以主控計算機為中心構建管理系統,大多數的操作控制和信息、資料查詢都需要在計算機上完成,而傳感器等設備設施還需要定期進行清洗、養護,這對于當前科技意識差、文化素質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強的農村勞動者和水產養殖戶而言,接受起來存在一定難度。因此,開發操作更加便捷的人機界面,研制精確度更高、靈敏度更強、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安裝維護更加方便的傳感設備,解決自組織網絡和感知節點合理部署等共性問題,也成為物聯網行業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3.3加強產學研結合,搭建合作平臺

積極引進水產養殖、自動控制、農業機械、物聯網和信息化等方面專業人才,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通過委托研發、聯合研發、購買技術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作用,形成更加完善的水產養殖物聯網研究體系,建立更加緊密的產業技術聯盟和技術創新平臺,加快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為物聯網技術產品的批量生產、大規模應用提供技術支持,為更加科學、系統、高效的指導漁業生產提供支撐。

篇(10)

“漁”趣在課堂

你見過這樣的課堂嗎?一人、一鍋、一魚,桌面上是各種調味品,每個人都要親自動手做香酥烤魚。同學們先將魚去鱗、去鰓、去內臟,然后將其清洗、腌制、油炸、調味、烘干、冷卻、真空包裝。最后的成品色澤棕黃,口感酥脆,有五香的、糖醋的、麻辣的……這就是我們專業的水產品加工工藝課。在這堂課上,你還能學做魚丸――以兩條魚作為原材料,先將魚處理干凈,接著用機器絞肉,再加入淀粉、鹽等調料,手動攪拌到最佳的黏度,然后就開始捏魚丸了。在這樣的課堂里,你不僅能學到知識,還get到了生活技能,難道你不心動嗎?別急,我們還有更有趣的課程,游泳可是我們的必修課,其他專業的孩子想修這門課程擠破頭都不一定修得上,所以我們總是會引來無數人的嫉妒。

“漁”趣在實踐

每年4月中旬,我們專業的大三學生就要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生產實習。生產實習就是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展望,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生產實習的主要內容有設備的整修、魚苗的繁育(包括親魚的培育、親魚的捕撈、人工催產、人工授精、魚苗的孵化、魚苗開口餌料的制作、投喂、活餌料培育、魚苗出售)、魚苗常見性疾病的防治等。其中,拉網是每個學生必須學會的技能:漁網的兩端分別需要一人撐篙、一人踩下綱,在收網起水之時,撐篙人需要和拉網人員配合默契,腳一拉一抬,手一松一落,慢慢地將魚兒收入網中。這個時候,經常能聽到漢子們的吆喝聲。

“漁”趣在課外

剛入校時,我就發現寢室的窗臺上養著4條小鯽魚,學長說這是我們水產學院的一個傳統。每年,水產學院都會為新生舉辦水族造景大賽。當時,我和小伙伴們找來了一個60cm×30cm的玻璃缸,然后鋪墊底沙、選擇沉木、加水、種植水草,并將它取名為《獅山旁,南湖畔》。最后我們拿到了二等獎,獎品是可愛的斗魚。

?小貼士?

上一篇: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 下一篇: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江市| 沁水县| 开封市| 镇安县| 吉林市| 武城县| 通道| 西畴县| 嘉定区| 元谋县| 盘山县| 讷河市| 永泰县| 阜南县| 景德镇市| 西和县| 康保县| 罗江县| 鄂尔多斯市| 天等县| 玉林市| 汨罗市| 孟津县| 靖宇县| 齐河县| 彩票| 浠水县| 湖州市| 满城县| 马龙县| 北流市| 苏州市| 托里县| 邵东县| 鄂托克前旗| 弥渡县| 东港市| 永善县| 六安市| 布拖县| 明溪县|